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678-00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七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三/)
今文尚书
汉志经二十九卷
存
汉书伏生济南人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
经义考卷七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三/)
今文尚书
汉志经二十九卷
存
汉书伏生济南人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678-0039b.png
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
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禁书
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
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王充曰尚书本百篇遭秦用李斯之议燔烧五经济
南伏生抱百篇藏于山中孝景皇帝时始存尚书伏
生已出山中景帝遣晁错往从受尚书二十八篇伏
生老死书残不竟晁错传于倪宽至孝宣皇帝之时
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禁书
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
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王充曰尚书本百篇遭秦用李斯之议燔烧五经济
南伏生抱百篇藏于山中孝景皇帝时始存尚书伏
生已出山中景帝遣晁错往从受尚书二十八篇伏
生老死书残不竟晁错传于倪宽至孝宣皇帝之时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678-0039c.png
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
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
篇始定矣
隋书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秦誓一篇献之
颜师古曰此二十九篇伏生传授者卫宏定古
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
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
以其意属读而已
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
篇始定矣
隋书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秦誓一篇献之
颜师古曰此二十九篇伏生传授者卫宏定古
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
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
以其意属读而已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678-0039d.png
陆德明曰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泰誓本非伏生所
传武帝世始出而得行史因以入于伏生所传之内
故曰二十九篇
孔颖达曰今文尚书刘向五行传蔡邕勒石经皆其
本
叶梦得曰尚书文皆奇涩非作文者故欲如此乃当
时语自尔也
郑耕老曰尚书今古文合二万五千八百字
传武帝世始出而得行史因以入于伏生所传之内
故曰二十九篇
孔颖达曰今文尚书刘向五行传蔡邕勒石经皆其
本
叶梦得曰尚书文皆奇涩非作文者故欲如此乃当
时语自尔也
郑耕老曰尚书今古文合二万五千八百字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678-0040a.png
朱子曰伏生今文尚书无武成独孔氏古文尚书乃
有此篇今颜氏注刘歆所引见其与古文不同遂皆
以为今文尚书不知何所考也
王应麟曰二十九篇是计卷若计篇则三十四去泰
誓犹有三十一伏生所传谓之今文则欧阳夏侯三
家所传及蔡邕石经是也
金履祥曰孔壁中不惟有古文诸篇计必兼有今文
诸篇安国虽以伏生之书考古文不能复以古文之
有此篇今颜氏注刘歆所引见其与古文不同遂皆
以为今文尚书不知何所考也
王应麟曰二十九篇是计卷若计篇则三十四去泰
誓犹有三十一伏生所传谓之今文则欧阳夏侯三
家所传及蔡邕石经是也
金履祥曰孔壁中不惟有古文诸篇计必兼有今文
诸篇安国虽以伏生之书考古文不能复以古文之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678-0040b.png
书订今文是以古文多平易今文多艰涩
熊朋来曰晁错所受伏生以汉𨽻写之故曰今文凡
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得伪泰誓一篇故艺文志称二
十九篇伏生二十八篇者虞书则舜典合于尧典益
稷合于皋陶谟凡二篇夏书则禹贡甘誓凡二篇商
书则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凡五篇周
书则牧誓洪范康诰酒诰金縢大诰君奭多方多士
梓材召诰洛诰立政无逸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吕刑
熊朋来曰晁错所受伏生以汉𨽻写之故曰今文凡
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得伪泰誓一篇故艺文志称二
十九篇伏生二十八篇者虞书则舜典合于尧典益
稷合于皋陶谟凡二篇夏书则禹贡甘誓凡二篇商
书则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凡五篇周
书则牧誓洪范康诰酒诰金縢大诰君奭多方多士
梓材召诰洛诰立政无逸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吕刑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678-0040c.png
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凡十九篇通为二十八篇
吴澄曰书二十八篇伏生口授而晁错以意属读者
也其间阙误颠倒固多然不害其为古书也汉魏四
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尔当时以应二十八宿盖
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 又曰伏生所授二
十八篇真上世遗书也东晋后以增多之书杂之今
之儒者莫或辨别闇亦甚哉
崔铣曰孔子删书为百篇今存者伏生二十八篇传
吴澄曰书二十八篇伏生口授而晁错以意属读者
也其间阙误颠倒固多然不害其为古书也汉魏四
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尔当时以应二十八宿盖
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 又曰伏生所授二
十八篇真上世遗书也东晋后以增多之书杂之今
之儒者莫或辨别闇亦甚哉
崔铣曰孔子删书为百篇今存者伏生二十八篇传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678-0040d.png
信可也若晋人晚出之书传疑可也
郝敬曰伏生书二十八篇与古人传神其辞简朴无
枝叶诘屈少便利其更端层叠是古人真意委婉周
至气若断续而悠远条畅非圣人之言而能若是乎
真足为万世国史之宗矣
沈嗣选曰伏书以尧典合舜典皋陶谟合益稷盘庚
合一篇康王之诰合于顾命皆不可易欲合百篇之
数者乃强分之非也
郝敬曰伏生书二十八篇与古人传神其辞简朴无
枝叶诘屈少便利其更端层叠是古人真意委婉周
至气若断续而悠远条畅非圣人之言而能若是乎
真足为万世国史之宗矣
沈嗣选曰伏书以尧典合舜典皋陶谟合益稷盘庚
合一篇康王之诰合于顾命皆不可易欲合百篇之
数者乃强分之非也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678-0041a.png
按今文尚书伏生所授止二十八篇故汉儒
以拟二十八宿然史记汉书俱称伏生以二
十九篇教于齐鲁之间司马氏班氏古之良
史不应以非生所授之泰誓之其中也故王
肃云太誓近得非其本经窃疑生所教二十
九篇其一篇乃百篇之序故马郑因之亦总
为一卷惟缘艺文志云经二十九卷后儒遂
以泰誓篇混入尔或又以武成为今文尤谬
以拟二十八宿然史记汉书俱称伏生以二
十九篇教于齐鲁之间司马氏班氏古之良
史不应以非生所授之泰誓之其中也故王
肃云太誓近得非其本经窃疑生所教二十
九篇其一篇乃百篇之序故马郑因之亦总
为一卷惟缘艺文志云经二十九卷后儒遂
以泰誓篇混入尔或又以武成为今文尤谬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678-0041b.png
武成之系日律以召诰顾命书法不同在古
文尚书中最为可疑者今文岂有是乎
又按古者书序自为一篇列于后故陆德明
称马郑之徒百篇之序总为一卷至孔氏传
出始引小序分冠各篇之首后人习而不察
遂谓伏生今文无序序与孔氏序传并出不
知别录暨马郑传训皆有之矣予故疑二十
九篇其一是序也
文尚书中最为可疑者今文岂有是乎
又按古者书序自为一篇列于后故陆德明
称马郑之徒百篇之序总为一卷至孔氏传
出始引小序分冠各篇之首后人习而不察
遂谓伏生今文无序序与孔氏序传并出不
知别录暨马郑传训皆有之矣予故疑二十
九篇其一是序也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678-0041c.png
又按伏生授书在孝文帝时晁错所受济南
张生千乘欧阳生所传颁之学官掌之博士
本无太誓惟因董仲舒对策引书曰白鱼入
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
复哉与伪太誓文偶合因而傅会以武帝初
即有太誓一篇不知董生所引祗称书曰不
言太誓曰安见非逸书之文而必属太誓之
辞乎且复哉复哉特赞叹之语非誓辞也况
张生千乘欧阳生所传颁之学官掌之博士
本无太誓惟因董仲舒对策引书曰白鱼入
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
复哉与伪太誓文偶合因而傅会以武帝初
即有太誓一篇不知董生所引祗称书曰不
言太誓曰安见非逸书之文而必属太誓之
辞乎且复哉复哉特赞叹之语非誓辞也况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678-0041d.png
刘向别录明言武帝末民有得太誓书于壁
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
教人故赵岐注孟子云今之太誓得以充学
合之王充马融郑康成房宏王肃诸家之说
虽有不同而要为后得之书非伏生之本经
矣林之奇亦云晁错从伏生受书二十八篇
其时未有太誓以太誓一篇足二十九篇之
数者妄也
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
教人故赵岐注孟子云今之太誓得以充学
合之王充马融郑康成房宏王肃诸家之说
虽有不同而要为后得之书非伏生之本经
矣林之奇亦云晁错从伏生受书二十八篇
其时未有太誓以太誓一篇足二十九篇之
数者妄也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678-0042a.png
又按王充论衡云或说尚书二十九篇者法
曰斗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斗矣故
二十九是汉人并不以太誓足二十九篇之
数陆德明则云汉宣帝本始中河内女子得
太誓一篇献之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汉世
行之则今文太誓原置伏生二十九篇之外
矣
又按吴文正诗云前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
曰斗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斗矣故
二十九是汉人并不以太誓足二十九篇之
数陆德明则云汉宣帝本始中河内女子得
太誓一篇献之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汉世
行之则今文太誓原置伏生二十九篇之外
矣
又按吴文正诗云前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678-0042b.png
若论伏胜功遗像当铸金故所述纂言有今
文而无古文盖古文出于东晋宋元诸儒疑
之者多而今文则未有疑焉者至程正叔疑
金縢之文不可信而括苍王廉熙阳作论谓
金縢非圣人之书则并今文而疑之矣甚矣
说经者之纷纶也
古文尚书
汉志古文经四十六卷
文而无古文盖古文出于东晋宋元诸儒疑
之者多而今文则未有疑焉者至程正叔疑
金縢之文不可信而括苍王廉熙阳作论谓
金縢非圣人之书则并今文而疑之矣甚矣
说经者之纷纶也
古文尚书
汉志古文经四十六卷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678-0042c.png
存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卷为十八篇
汉书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
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
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
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
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
未列于学官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卷为十八篇
汉书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
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
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
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
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
未列于学官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678-0042d.png
隋书汉武帝时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
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
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济南伏生所诵有
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𨽻古字写之
合成五十八篇其馀篇简错乱不可复读并送之官
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
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生授胡常谓之
尚书古文之学
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
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济南伏生所诵有
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𨽻古字写之
合成五十八篇其馀篇简错乱不可复读并送之官
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
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生授胡常谓之
尚书古文之学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678-0043a.png
家语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
夫子旧堂壁中
陆德明曰孔子之末孙惠壁藏之
颜师古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孔安
国书序云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承诏作传引序
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郑玄序赞云后又亡其一
篇故五十七
孔颖达曰按壁内所得孔为传者凡五十八篇为四
夫子旧堂壁中
陆德明曰孔子之末孙惠壁藏之
颜师古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孔安
国书序云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承诏作传引序
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郑玄序赞云后又亡其一
篇故五十七
孔颖达曰按壁内所得孔为传者凡五十八篇为四
卷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678-0043b.png
十六卷三十三篇与郑注同二十五篇增多郑注二
十五篇者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诰
四汤诰五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
篇十三泰誓三篇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
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毕
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囧命二十五但孔君所传值
巫蛊不行终前汉诸儒知孔本有五十八篇不见孔
传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
十五篇者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诰
四汤诰五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
篇十三泰誓三篇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
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毕
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囧命二十五但孔君所传值
巫蛊不行终前汉诸儒知孔本有五十八篇不见孔
传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678-0043c.png
篇以足郑注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其数虽与孔同
其篇有异孔则于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内无古文泰
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
之诰为三十三增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郑玄则于
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又泰
誓三篇为三十四篇更增益伪书二十四篇为五十
八所增益二十四篇者所郑注书序舜典一汨作二
九共九篇十一大禹谟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
其篇有异孔则于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内无古文泰
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
之诰为三十三增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郑玄则于
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又泰
誓三篇为三十四篇更增益伪书二十四篇为五十
八所增益二十四篇者所郑注书序舜典一汨作二
九共九篇十一大禹谟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678-0043d.png
四胤征十五汤诰十六咸有一德十七典实十八伊
训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十二旅獒二
十三囧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为十六卷以九共九
篇共卷除八篇故为十六艺文志云孔安国悉得其
书以古文又多十六篇篇即卷也即是伪书二十四
篇也刘向作别录班固作艺文志并不见孔传刘歆
作三统历论武王伐纣引今文秦誓云丙午逮师又
引武成越若来三月五日甲子成刘商王受并不与
训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十二旅獒二
十三囧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为十六卷以九共九
篇共卷除八篇故为十六艺文志云孔安国悉得其
书以古文又多十六篇篇即卷也即是伪书二十四
篇也刘向作别录班固作艺文志并不见孔传刘歆
作三统历论武王伐纣引今文秦誓云丙午逮师又
引武成越若来三月五日甲子成刘商王受并不与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678-0044a.png
孔同亦不见孔传也后汉初贾逵奏尚书疏云流为
乌是与孔亦异也马融书序云经传所引泰誓泰誓
并无此文又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是融亦不见也
服虔杜预注左传乱其纪纲并云夏桀时服虔杜预
皆不见也郑玄亦不见之故注书序舜典云入麓伐
木注五子之歌云避乱于洛汭注胤征云胤征臣名
又注禹贡引胤征云厥篚玄黄昭我周王又注咸有
一德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宝引伊训云载孚在亳
乌是与孔亦异也马融书序云经传所引泰誓泰誓
并无此文又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是融亦不见也
服虔杜预注左传乱其纪纲并云夏桀时服虔杜预
皆不见也郑玄亦不见之故注书序舜典云入麓伐
木注五子之歌云避乱于洛汭注胤征云胤征臣名
又注禹贡引胤征云厥篚玄黄昭我周王又注咸有
一德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宝引伊训云载孚在亳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678-0044b.png
又曰征是三朡又注旅獒云獒读曰豪谓是酋豪之
长又古文有仲虺之诰太甲说命等见在而云亡其
汨作典宝之等一十三篇见亡而云已逸是不见古
文也按㐲生所传三十四篇者谓之今文则夏侯胜
夏侯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
石经是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
传是也至晋太保郑冲以古文授扶风苏愉愉字休
预预授天水梁柳柳字洪季季授城阳臧曹字彦始
长又古文有仲虺之诰太甲说命等见在而云亡其
汨作典宝之等一十三篇见亡而云已逸是不见古
文也按㐲生所传三十四篇者谓之今文则夏侯胜
夏侯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
石经是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
传是也至晋太保郑冲以古文授扶风苏愉愉字休
预预授天水梁柳柳字洪季季授城阳臧曹字彦始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678-0044c.png
始授郡守子汝南梅赜字仲真真为豫章内史遂于
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时已亡失舜典一篇晋末
范宁为解时已不得焉至齐萧鸾建武四年姚方兴
于大航头得而献之议者以为孔安国之所注也值
方兴有罪事亦随寝至隋开皇二年购募遗典乃得
其篇焉
刘知几曰古文尚书得之壁中博士孔安国以校伏
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更以𨽻古字写之编为四十
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时已亡失舜典一篇晋末
范宁为解时已不得焉至齐萧鸾建武四年姚方兴
于大航头得而献之议者以为孔安国之所注也值
方兴有罪事亦随寝至隋开皇二年购募遗典乃得
其篇焉
刘知几曰古文尚书得之壁中博士孔安国以校伏
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更以𨽻古字写之编为四十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678-0044d.png
六卷司马屡采其事故迁多有古说至于后汉孔氏
之本遂绝其有见于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
晁公武曰孔安国以𨽻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𨽻
写籀故谓𨽻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孝明不喜
古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一二于
释文而已皇朝吕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以
校陆氏释文虽有小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
古非字书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得制
之本遂绝其有见于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
晁公武曰孔安国以𨽻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𨽻
写籀故谓𨽻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孝明不喜
古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一二于
释文而已皇朝吕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以
校陆氏释文虽有小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
古非字书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得制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678-0045a.png
字之本也
朱子曰按汉儒以伏生之书为今文而谓安国之书
为古文以今考之则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或
者以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晁错时失之则先秦
古书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为
记录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词易好故训诰誓命
有难易之不同此为近之然伏生背文暗诵乃偏得
其所难而安国考定于科斗古书错乱磨灭之馀反
朱子曰按汉儒以伏生之书为今文而谓安国之书
为古文以今考之则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或
者以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晁错时失之则先秦
古书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为
记录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词易好故训诰誓命
有难易之不同此为近之然伏生背文暗诵乃偏得
其所难而安国考定于科斗古书错乱磨灭之馀反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678-0045b.png
专得其所易则又有不可晓者 又曰某尝疑孔安
国书是假书兼书序亦可疑却似晋宋间文章况孔
书是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 又
曰孔氏书注疑非安国所注盖文字固善不是西汉
人文章安国汉武时人文章岂如此但有太觕处决
不如此固善也 又曰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
觕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是魏晋六朝文字
陈振孙曰考之儒林传安国以古文授都尉朝弟子
国书是假书兼书序亦可疑却似晋宋间文章况孔
书是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 又
曰孔氏书注疑非安国所注盖文字固善不是西汉
人文章安国汉武时人文章岂如此但有太觕处决
不如此固善也 又曰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
觕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是魏晋六朝文字
陈振孙曰考之儒林传安国以古文授都尉朝弟子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678-0045c.png
相承以及涂恽桑钦至东都则贾逵作训马融郑玄
作传注解而逵父徽实授书于涂恽逵传父业虽曰远
有源流然而两汉名儒皆未尝实见孔氏古文也岂惟
两汉魏晋犹然凡杜征南以前所注经传有援大禹
谟五子之歌胤征诸篇皆曰逸书其援泰誓则云今
泰誓无此文盖伏生书无泰誓泰誓后出所载白鱼
火乌之祥实伪书也然则马郑所解岂真古文哉
王应麟曰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
作传注解而逵父徽实授书于涂恽逵传父业虽曰远
有源流然而两汉名儒皆未尝实见孔氏古文也岂惟
两汉魏晋犹然凡杜征南以前所注经传有援大禹
谟五子之歌胤征诸篇皆曰逸书其援泰誓则云今
泰誓无此文盖伏生书无泰誓泰誓后出所载白鱼
火乌之祥实伪书也然则马郑所解岂真古文哉
王应麟曰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678-0045d.png
太甲言诚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皆见于商书
按四篇皆古文
马端临曰按汉儒林传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
宗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然则汉之所谓
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𨽻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𨽻
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𨽻书秦汉间通行至
唐则久变而为俗书矣何尚书犹存古文乎盖安国
按四篇皆古文
马端临曰按汉儒林传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
宗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然则汉之所谓
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𨽻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𨽻
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𨽻书秦汉间通行至
唐则久变而为俗书矣何尚书犹存古文乎盖安国
卷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678-0046a.png
所得孔壁之书虽为之传而未得立于学官东京而
后虽名儒亦未尝传习至隋唐间方显人往往犹以
僻书奥传视之缮写传授者少故所存者皆古物尚
是安国所定之𨽻书而未尝改以从俗字也噫百篇
之书遭秦火而亡其半所存者五十八篇而其间二
十五篇者书虽传而字实不谐于俗传于汉者为科
斗书传于唐者为𨽻书皆当时之人所罕习盖出自
孔壁之后又复晦昧数百年而学者始得以家传人
后虽名儒亦未尝传习至隋唐间方显人往往犹以
僻书奥传视之缮写传授者少故所存者皆古物尚
是安国所定之𨽻书而未尝改以从俗字也噫百篇
之书遭秦火而亡其半所存者五十八篇而其间二
十五篇者书虽传而字实不谐于俗传于汉者为科
斗书传于唐者为𨽻书皆当时之人所罕习盖出自
孔壁之后又复晦昧数百年而学者始得以家传人
卷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678-0046b.png
诵也
熊朋来曰孔壁真古文之书不传后有张霸之徒伪
作二十四篇亦名古文尚书至晋豫章内史梅颐别
得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凡汉儒注经指为逸书者遂
皆有其书又并有孔安国传序世传以为真然所谓
古文者不如今文之古矣 又曰古文尚书至隋开
皇始备
吴澄曰书增多二十五篇晋梅颐所奏上者所谓古
熊朋来曰孔壁真古文之书不传后有张霸之徒伪
作二十四篇亦名古文尚书至晋豫章内史梅颐别
得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凡汉儒注经指为逸书者遂
皆有其书又并有孔安国传序世传以为真然所谓
古文者不如今文之古矣 又曰古文尚书至隋开
皇始备
吴澄曰书增多二十五篇晋梅颐所奏上者所谓古
卷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678-0046c.png
文书也盖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世通
行之字故曰今文孔壁所藏皆科斗书故曰古文孔
壁真古文书不传后有张霸伪作舜典汨作等二十
四篇目为古文书汉儒所治不过伏生书及伪泰誓
共二十九篇尔张霸伪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
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颐二十五篇之书出则凡
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既有证
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伏氏书
行之字故曰今文孔壁所藏皆科斗书故曰古文孔
壁真古文书不传后有张霸伪作舜典汨作等二十
四篇目为古文书汉儒所治不过伏生书及伪泰誓
共二十九篇尔张霸伪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
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颐二十五篇之书出则凡
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既有证
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伏氏书
卷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678-0046d.png
二十八篇为三十三杂以新出之书通为五十八篇
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篇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
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汉
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有二十九篇者废
不复行惟此孔传五十八篇孤行于世伏氏书既与
梅颐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
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增二十
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
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篇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
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汉
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有二十九篇者废
不复行惟此孔传五十八篇孤行于世伏氏书既与
梅颐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
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增二十
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
卷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678-0047a.png
平缓卑弱殊不类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
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
吴才老曰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
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
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仲晦曰书凡易读者皆古文
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不讹损一字者又曰伏生所
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
也又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
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
吴才老曰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
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
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仲晦曰书凡易读者皆古文
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不讹损一字者又曰伏生所
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
也又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
卷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678-0047b.png
甚又曰书序伏生时无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汉人
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非孔门之旧安国
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字重厚今大序格致
极轻又曰尚书孔安国序是魏晋间人作托安国为
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汉文章气象与孔丛
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亦多出
小尔雅也夫以吴氏及朱子之所疑者如此顾澄何
敢质斯疑而断之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书
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非孔门之旧安国
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字重厚今大序格致
极轻又曰尚书孔安国序是魏晋间人作托安国为
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汉文章气象与孔丛
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亦多出
小尔雅也夫以吴氏及朱子之所疑者如此顾澄何
敢质斯疑而断之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书
卷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678-0047c.png
则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
王充耘曰古文禹谟一篇深有可疑盖禹与皋陶舜
答辞自具见于皋陶谟益稷篇中如予思日孜孜帝
慎乃在位此即禹所陈之谟矣安得又有大禹谟一
篇且尧典舜典虽纪事不一而先后布置皆有次序
皋陶益稷虽各自陈说而首尾答问一一相照独禹
谟一篇杂乱无序其间只如益赞尧一段安得为谟
舜让禹一段当名之以典禹征苗一段当名之以誓
王充耘曰古文禹谟一篇深有可疑盖禹与皋陶舜
答辞自具见于皋陶谟益稷篇中如予思日孜孜帝
慎乃在位此即禹所陈之谟矣安得又有大禹谟一
篇且尧典舜典虽纪事不一而先后布置皆有次序
皋陶益稷虽各自陈说而首尾答问一一相照独禹
谟一篇杂乱无序其间只如益赞尧一段安得为谟
舜让禹一段当名之以典禹征苗一段当名之以誓
卷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678-0047d.png
今皆混而为一名之曰谟殊与馀篇体制不类又说
者以征苗为摄位后事谓其禀舜之命而其末有禹
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一语夫舜以耄期倦勤而
授禹禹安得舍朝廷之事而亲征有苗舜又安能以
耄期之馀而诞敷文德必励精为治克已布政使所
为有加于前方可名曰诞敷恐非老年所能果能之
不必授禹矣故尝谓禹谟必汉儒傅会之书其征苗
之事亦不可信 又曰古文只是出于一手掇拾傅
者以征苗为摄位后事谓其禀舜之命而其末有禹
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一语夫舜以耄期倦勤而
授禹禹安得舍朝廷之事而亲征有苗舜又安能以
耄期之馀而诞敷文德必励精为治克已布政使所
为有加于前方可名曰诞敷恐非老年所能果能之
不必授禹矣故尝谓禹谟必汉儒傅会之书其征苗
之事亦不可信 又曰古文只是出于一手掇拾傅
卷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678-0048a.png
会
梅鷟曰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
孔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
窃其字句而缘饰之其补舜典二十八字则窃易中
文明诗中温恭允塞等字成文其作大禹谟后克艰
厥后臣克艰厥臣等句则窃论语为君难为臣不易
成文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则窃论语允执其中等语
成文征苗誓师赞禹还师等原无此事舜分北三苗
梅鷟曰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
孔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
窃其字句而缘饰之其补舜典二十八字则窃易中
文明诗中温恭允塞等字成文其作大禹谟后克艰
厥后臣克艰厥臣等句则窃论语为君难为臣不易
成文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则窃论语允执其中等语
成文征苗誓师赞禹还师等原无此事舜分北三苗
卷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678-0048b.png
与窜三苗于三危已无烦师旅伪作者徒见舜典有
此文遂模仿为誓命还兵有苗格诸语益稷赓歌亦
窃孟子手足腹心等句成文其外五子之歌窃孟子
忸怩之语泰誓三篇取语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若
崩厥角稽首之文其外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
甲咸有一德傅说武成诸篇文多浅陋必非商周之
作相传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之不知竹简
漆书岂能支数百年之久壁间丝竹八音是何人作
此文遂模仿为誓命还兵有苗格诸语益稷赓歌亦
窃孟子手足腹心等句成文其外五子之歌窃孟子
忸怩之语泰誓三篇取语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若
崩厥角稽首之文其外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
甲咸有一德傅说武成诸篇文多浅陋必非商周之
作相传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之不知竹简
漆书岂能支数百年之久壁间丝竹八音是何人作
卷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678-0048c.png
乃献书者之饰辞耳
郑公晓曰蔡氏集传并存今文古文吴氏纂言独释
今文不可谓无见然古文中论学论政精密广大之
处甚多要非圣贤不能作故宁存而不废
郑瑗曰古文书虽有格言而大可疑观商周遗器其
铭识皆类今文书无一如古文之易晓者礼记出于
汉儒尚有突兀不可解处岂有四代古书而篇中平
坦整齐如此如伊训全篇平易惟孟子所引二言独
郑公晓曰蔡氏集传并存今文古文吴氏纂言独释
今文不可谓无见然古文中论学论政精密广大之
处甚多要非圣贤不能作故宁存而不废
郑瑗曰古文书虽有格言而大可疑观商周遗器其
铭识皆类今文书无一如古文之易晓者礼记出于
汉儒尚有突兀不可解处岂有四代古书而篇中平
坦整齐如此如伊训全篇平易惟孟子所引二言独
卷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678-0048d.png
艰深且以商诗比之周诗自是奥古而商书比之周
书乃反平易岂有是理哉书与孝经皆有孔壁古文
皆有安国作传古文书至东晋梅赜始显古文孝经
至隋刘炫始显皆沉没六七百年而后出未必真孔
壁所藏之旧矣
虞淳熙曰古文避秦而藏之禁弛而不即出一可疑
也世莫能言人无能知能言能知独一安国二可疑
也堂内金丝终涉神怪壁中蝌蚪远沿羲皇同文务
书乃反平易岂有是理哉书与孝经皆有孔壁古文
皆有安国作传古文书至东晋梅赜始显古文孝经
至隋刘炫始显皆沉没六七百年而后出未必真孔
壁所藏之旧矣
虞淳熙曰古文避秦而藏之禁弛而不即出一可疑
也世莫能言人无能知能言能知独一安国二可疑
也堂内金丝终涉神怪壁中蝌蚪远沿羲皇同文务
卷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678-0049a.png
实之时似不宜有三可疑也
郝敬曰孔书二十五篇边幅整齐自是三代以下语
其辞义皆浮泛如伊训不切放桐复亳说命不切帝
赉良弼君陈毕命不切尹东郊四代文字一律或先
贤纪闻或后人依托与今文天壤悬隔乌可相乱也
陈第曰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吴才老朱考亭
元吴草庐之言出疑古文者纷纷矣愚窃以为过也
郝敬曰孔书二十五篇边幅整齐自是三代以下语
其辞义皆浮泛如伊训不切放桐复亳说命不切帝
赉良弼君陈毕命不切尹东郊四代文字一律或先
贤纪闻或后人依托与今文天壤悬隔乌可相乱也
陈第曰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吴才老朱考亭
元吴草庐之言出疑古文者纷纷矣愚窃以为过也
卷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678-0049b.png
今文自殷盘周诰外若尧典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
伯戡黎牧誓洪范无逸顾命何尝不文从字顺乎必
诘曲聱牙而后可则鲁论不得与系辞并行矣何也
奇正异也昔大禹治水勒碑南岳翳于榛莽数千年
韩昌黎刻意求之勿得至宋嘉定而始露明嘉靖而
始传讵可以前人未见而谓作禹碑者伪也左国礼
记诸书称引二十五篇彬彬具在今谓作古文者采
掇为之是倒置本末而以枝叶作根干矣且其纪纲
伯戡黎牧誓洪范无逸顾命何尝不文从字顺乎必
诘曲聱牙而后可则鲁论不得与系辞并行矣何也
奇正异也昔大禹治水勒碑南岳翳于榛莽数千年
韩昌黎刻意求之勿得至宋嘉定而始露明嘉靖而
始传讵可以前人未见而谓作禹碑者伪也左国礼
记诸书称引二十五篇彬彬具在今谓作古文者采
掇为之是倒置本末而以枝叶作根干矣且其纪纲
卷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678-0049c.png
道德经纬人事深沉而切至高朗而矫健又安见其
平缓卑弱乎孔颖达云古文经虽早出晚始得行其
辞富而备其义弘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可谓
知言已
樊良枢曰壁书后出率科斗古文孔安国以今文译
之假令壁中之藏不出则精一之旨恒性之告一德
之训典学之命孰从而闻之
按古文出于孔壁未得列于学官惟孔安国
平缓卑弱乎孔颖达云古文经虽早出晚始得行其
辞富而备其义弘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可谓
知言已
樊良枢曰壁书后出率科斗古文孔安国以今文译
之假令壁中之藏不出则精一之旨恒性之告一德
之训典学之命孰从而闻之
按古文出于孔壁未得列于学官惟孔安国
卷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678-0049d.png
为博士以授都尉朝于时司马迁亦从安国
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
縢诸篇多古文说考诸史记于五帝本纪载
尧典舜典文于夏本纪载禹贡皋陶谟益稷
甘誓文于毁本纪载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
黎文于周本纪载牧誓甫刑文于鲁周公世
家载金縢无逸费誓文于燕召公世家载君
奭文于宋微子世家载微子洪范文凡此皆
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
縢诸篇多古文说考诸史记于五帝本纪载
尧典舜典文于夏本纪载禹贡皋陶谟益稷
甘誓文于毁本纪载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
黎文于周本纪载牧誓甫刑文于鲁周公世
家载金縢无逸费誓文于燕召公世家载君
奭文于宋微子世家载微子洪范文凡此皆
卷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678-0050a.png
从安国问故而传之者乃孔壁之真古文也
然其所载不出伏生口授二十八篇若安国
增多二十五篇之书史记未尝载其片语惟
于汤诰载其辞(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母不有功于民勤)
(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母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
(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
(有立一作土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
(一作政在国/女毋我怨)是则汤诰之真古文也又于泰
然其所载不出伏生口授二十八篇若安国
增多二十五篇之书史记未尝载其片语惟
于汤诰载其辞(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母不有功于民勤)
(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母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
(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
(有立一作土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
(一作政在国/女毋我怨)是则汤诰之真古文也又于泰
卷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678-0050b.png
誓载其辞(曰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逖其王父)
(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
(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是则泰誓之真古文也合之安国
作传之书其文迥别何以安国作传与授之
史公者各异其辞宜其滋后儒之疑矣
又按古文尚书晋唐以来未有疑焉者疑之
自吴才老始而朱子大疑之其后吴幼清赵
子昂王与耕辈群疑之至明而梅氏之读
(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
(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是则泰誓之真古文也合之安国
作传之书其文迥别何以安国作传与授之
史公者各异其辞宜其滋后儒之疑矣
又按古文尚书晋唐以来未有疑焉者疑之
自吴才老始而朱子大疑之其后吴幼清赵
子昂王与耕辈群疑之至明而梅氏之读
卷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678-0050c.png
书谱罗氏之尚书是正则排击亦多术矣近
山阳阎百诗氏复作古文尚书疏證其吹疵
摘缪加密而萧山毛大可氏特著古文尚书
冤词以雪之合两家之说无异输攻而墨守
也愚闇之见是书久颁于学官其言多缀辑
逸书成文无大悖理譬诸汾阴汉鼎虽非黄
帝所铸或指以为九牧之金则亦听之且如
小戴氏礼王制月令缁衣诸篇明知作者有
山阳阎百诗氏复作古文尚书疏證其吹疵
摘缪加密而萧山毛大可氏特著古文尚书
冤词以雪之合两家之说无异输攻而墨守
也愚闇之见是书久颁于学官其言多缀辑
逸书成文无大悖理譬诸汾阴汉鼎虽非黄
帝所铸或指以为九牧之金则亦听之且如
小戴氏礼王制月令缁衣诸篇明知作者有
卷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678-0050d.png
人参出于汉儒非礼之旧顾士子诵习守而
不改至于易之序卦传李清臣朱翌王申子
皆疑焉要不得而去也惟是最误人者伊训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之文是已春秋经书
春王正月左氏传益以周字改时改月其义
本明故自汉迄于汴宋说者初无异议乃胡
安国忽主夏时冠周月之论于是众说纷纶
遂同疑狱然此不待博稽群籍即以春秋说
不改至于易之序卦传李清臣朱翌王申子
皆疑焉要不得而去也惟是最误人者伊训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之文是已春秋经书
春王正月左氏传益以周字改时改月其义
本明故自汉迄于汴宋说者初无异议乃胡
安国忽主夏时冠周月之论于是众说纷纶
遂同疑狱然此不待博稽群籍即以春秋说
卷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678-0051a.png
春秋而其妄立见矣其犹聚讼不已者皆由
伊训十有二月之文乱之不知古文尚书难
以过信斯则学者所当审也
伊训十有二月之文乱之不知古文尚书难
以过信斯则学者所当审也
卷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678-0051b.png
经义考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