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677-06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五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五十六/)
沈氏(懋孝/)周易程朱博义笺
   未见
 懋孝自序曰疏易义者多矣惟程先生正叔作传朱
 先生元晦作本义二书并垂博士家危坐说之敛衽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677-0636b.png
 奉之余为择两先生平日所为易与其弟子所说者
 各笺所作传义下其他氏语悉简去不陈虽言或重
 复旨有出入要以旁诣互见无所不极若坐两先生
 于一堂执经前席也程大指谓体用显微无二理以
 人事著易道故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此程先
 生以易发已所学其不合孔子遗文者殆十之半朱
 先生尊信经学觉其与孔子稍殊故于彖爻之前掇
 取孔子彖象之义者十之七裁约程传者十之二参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677-0637a.png
 入他疏所得者十之一而称曰本义至于孔子彖象
 则皆略而不著若以论大道通神明毋乃令高明特
 达之士犹有遗论乎然而两先生之传义无异两曜
 之明乎天也吾岂敢谓易道尽乎此后生可畏来者
 起予安知无起而代之明者
周易四圣象词
   未见
 懋孝自序曰孔子之道总于六籍尤粹精于易易非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677-0637b.png
 诗书礼乐春秋比也诗书论而存之有删有逸礼乐
 考而定之有次有补鲁史裁而断之有笔有削其于
 易也尊之赞之不敢议焉退与门人雅言未尝一及
 易其列于复之赞者独颜氏之子而曾参氏亦尝称
 说艮之象辞闻易者二子耳观其生平所自著书鲁
 论皆门人所述诗书礼乐传之往昔春秋亦本旧文
 惟十翼为手笔全书呜呼孔子之道何假传注而始
 明后之学者奈之何求之百家传注驰骋杂博之场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677-0637c.png
 虽多奚以为余晚而好易抱其图象卦象为一卷彖
 爻之词为一卷孔子之赞为一卷藏之笥中以俟洗
 心退密神明其德庶几旦暮遇之也夫
周易博义
   未见
 懋孝自序曰余既玩易有年乃敢论次其书叙述己
 意俟之将来以备圣人君子者之一择其大义有八
 首羲皇之象则列二仪四象八卦而止此孔子所谓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677-0637d.png
 庖牺氏始作八卦者也次文王周公之彖爻辞此孔
 子所谓兴于殷之末世因贰济民行者也次彖象系
 辞等作此孔子自谓学之可无大过者也四圣人之
 学备于此上智观之可思过半焉故述象辞第一程
 正叔之易传朱元晦之易义启蒙天下学者宗之今
 笺二先生平日语令学者精求而参论之故述笺文
 第二汉晋下诸注疏家辑而次之与宋疏并存令学
 者时时溯观别当有得于象教故述古疏第三余所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677-0638a.png
 著者无他特循孔子赞义一一疏其文若孔子所以
 疏文王周公之文者无添减焉即不尽合程朱不敢
 讳也故述孔子赞疏文第四倪子钟以为文不必一
 一分疏特疏所缺而宜持论者自成一氏言故述补
 义第五近世杨廷秀之易说蔡介夫之蒙引皆疏證
 明备因辑他氏所论可益补其义者次成之以庶几
 蔡氏之志故述蒙引补第六至乃周茂叔先生之太
 极易通邵尧夫先生之皇极经世张子厚先生之西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677-0638b.png
 铭易传正蒙杨敬仲先生之已易等书皆含义广博
 后学不可不论故述儒论第七河图洛书八卦六十
 四卦等图传自尧夫得之陈穆辈元晦先生特以冠
 书首不具言其义然其学渊微不可不深考故述博
 义第八其老庄太玄参同契等题为外义亦皆有辅
 于易他日者别传焉呜呼易之道自此有传也夫
 李延是曰晴峰沈先生平湖人中隆庆戊辰进士改
 庶吉士授编修历修撰迁南京国子监司业谪两淮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677-0638c.png
 运判起河南巡抚致仕
孙氏(从龙/)周易参疑
  十卷
   存
 王世贞序曰学易者商瞿馯臂子弓田杨二何之流
 斤斤守其师说历数十传而不变彼岂能尽当于心
 哉以为吾师授之而吾受之吾所出口而入耳者如
 是足矣盖至伊川氏而后称得理也至紫阳氏而后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677-0638d.png
 晰于象占明兴益尊大其说布之学官天下逢掖之
 士习易而不由二氏者罢弗用诸逢掖之士旦旦而
 习之毋亦商瞿馯臂之流之守其师说者耶吴江孙
 化光为易说若干卷名之曰周易参疑其于伊川紫
 阳之说初不为牴牾乃其发于象占之外而理之所
 未备者隽永乎其言之世之真能信易者孙君也可
 以不辱易矣
 陆元辅曰孙从龙字化光吴江人隆庆戊辰进士历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677-0639a.png
 官江西按察副使
沈氏(一贯/)易学
  十二卷
   存
 顾起元序曰蛟门先生以易起家历官词林至践纶
 扉参大政而读易犹不休盖韦编铁擿未尝去手者
 数十年始以所得笔而为书及予告归田且十年所
 摩研编削又不知凡几更乃板而行之而先生遂厌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677-0639b.png
 人间世矣仲子泰泳等奉治命函书以序属起元起
 元未尝学易也安能赞先生之易学虽然请妄言之
 易之为道有理有数人亦求之理与数焉耳矣理在
 天则不已之命在人则未发之中与发而中节之和
 惠迪吉否则凶悔吝数则阴阳奇耦之画时六位以
 乘之因以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测夫吉凶
 悔吝者也数本乎理理主乎数理实而数乃不虚也
 学易者数学少理学尤少先生之为易学也求诸理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677-0639c.png
 之大通而正者而不言所利求诸理之可从不可从
 可求不可求可贞不可贞者衡之以正而大通于天
 下非必谆谆语象占也岂以理而绌数哉参而伍之
 拟而议之易在是矣故可以开物成务可以断疑定
 业可以学问变气质可以人事回造化此先生之学
 所以能建天地质鬼神继圣人与民同患之志也惜
 乎先生不可作矣踰二年而起元始得其书又踰二
 年而始序其书无繇面质先生裁其可否作者既难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677-0639d.png
 知者又自不易起元窃有志而未之逮也
 陆元辅曰一贯字肩吾别字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
 进士以礼部尚书入阁历少保中极殿大学士兼太
 子太傅吏部尚书易学十二卷盖进呈讲义也
贺氏(沚/)图卦臆言
   未见
 黄虞稷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苏州
 府同知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677-0640a.png
刘氏(元卿/)大易观
  二卷
   未见
 高佑釲曰刘元卿字调父江西安福人隆庆庚午举
 于乡万历中徵授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
冯氏(时可/)易说
  五卷
   存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677-0640b.png
 时可自序曰易之为书圣人所以寡过也其所以寡
 过在于扶阴抑阳乎阴阳之运行也不能无过而我
 以其道扶抑其间则天地之无过也即我之无过也
 是三圣人之为易也孔子之学易则于春秋见其用
 矣尊天王而卑列侯也内中国而外吴楚也褒君子
 而贬小人也是亦所以寡其过于天下而幽赞天地
 也故曰假我数年可以无大过彼大过惟圣人而后
 可无也圣人以万物为一体则天地之间有所过也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677-0640c.png
 皆其过也是以孜孜汲汲而必欲补之也善学者其
 亦以圣人之补天地者而补吾心也端之微者吾扶
 之流之横者吾抑之阳明用事阴浊退听为治于方
 寸之内自寡其过而后以治人过则亦圣人也呜呼
 吾心之剥复天地之剥复也可惧孰甚焉以剥复而
 惧者君子也不剥复而惧者圣人也圣人之心即易
 也而未尝不学也圣人之动皆学也而无往非易也
 系辞不云乎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677-0640d.png
 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心之危也心之易也阴阳贞
 胜之机也此圣人所惧也惟惧而无过也夫阴阳
 者圣人之所不容不胜也而况吾人乎甚矣学易之
 不可已也既著说五卷复为之序以自儆焉
 陆元辅曰冯时可字元成华亭人隆庆辛未进士官
 至湖广布政使参议
唐氏(鹤徵/)周易象义
  四卷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677-0641a.png
   存
 刘曰宁序曰易家自王郑而降主理者黜象主象者
 亦黜理是二者皆非也而象固近之顾儒者疑之曰
 理立于阴阳之前象表于形气之后荆川先生言之
 矣易之为书以象證理良然哉奉尝先生者荆川先
 生子也盖尝发百家之藏殚三截之力禀过庭之训
 而益畅其说作周易集义其大要合爻象以观理因
 彖义以辨爻别二卦于一卦而内外正定主爻于六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677-0641b.png
 爻而君臣位至于互卦倒体其为说益博而义益精
 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者邪
 鹤徵自述曰易须象与理合彖与爻合鹤徵少尝读
 易先君子训之曰易之为书以象證理之书也论象
 不论理易失之穿凿论理不论象易失之浮泛必象
 理合始有确据自先儒据易不可典要之言彖与爻
 各自为训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中或本爻以
 明君子他爻目之为小人所以先儒谓六爻似累世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677-0641c.png
 仇杀岂易义固然耶故必爻彖合始为定论鹤徵细
 求之则孔子之彖传盖备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
 一之者也学者于此求之可矣
 陆元辅曰唐鹤徵号凝庵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官
 至太常寺少卿
 张云章曰鹤徵荆川之子能世其学其自述曰先君
 子之训曰易之为书以象證理之书也论象不论理
 失之穿凿论理不论象失之浮泛必象理合始有确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677-0641d.png
 据自象与爻各自为训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
 中或本爻以为君子他爻目之为小人所以先儒谓
 六爻似累世仇杀然岂易义固然耶鹤徵细求之则
 孔子之彖传备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一之者也
 于此求之从入有道矣其书大旨如此
黄氏(洪宪/)周易集说
  三卷
   未见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677-0642a.png
 俞汝言曰公讳洪宪字懋忠号葵阳嘉兴人隆庆辛
 未进士改庶吉士除编修升侍读迁右庶子充日讲
 官历少詹事掌翰林院
黄氏(正宪/)易象管窥
  十五卷
   存
 正宪自记曰圣人作经将以顺性命之理使后世学
 者由之以成性成身彼卜筮乃易中之一事当亦为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677-0642b.png
 日用不知者设以启其趋避之门故曰以前民用若
 论进退存亡之道倏忽变迁与时偕行非心通易道
 者孰能贞夫一而不失其正哉故易之占乃吾心观
 省之占非卜筮占筮占断之占也孔子曰五十学易
 可无大过其所学何事其无过岂待卜筮而后知耶
 或曰虞廷枚卜周家定鼎非耶曰帝王大事未尝不
 卜然曰朕志先定谋及乃心则亦以人谋为主所谓
 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岂专主卜筮哉又曰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677-0642c.png
 商瞿而下易道多岐自王弼疏行文义颇著求其发
 明切实则莫若程朱传义然亦不能无龃龉处宪岂
 敢妄立异说惟因传义以体彖爻象辞之意有不相
 合者则沉潜玩索融会贯通庶几阐程朱未发之蕴
 不特羲文周孔之旨尔语云以管窥天其宪之谓与
 俞汝言曰正宪字懋容葵阳先生之弟
郭氏(子章/)蠙衣生易解(一作郭/氏易解)
  十五卷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677-0642d.png
   存
 子章自序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独不及
 易易难言也惟难言故罕言子罕言命易性命之书
 也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何
 轻与人雅言易也微独难言亦难学孔子五十以前
 岂不学易而不以学易名其曰假我数年五十学易
 可以无大过孔子将纵之圣五十学易仅可以无大
 过何晏王辅嗣诸人奈何以轻俊少年谩言易耶孔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677-0643a.png
 子之可仕可止学艮可久可速学咸恒不厌不倦学
 乾多识多闻学大畜宁俭宁戚学小过故易惟孔子
 能学也然韦编三绝铁擿三折如此其勤河不出图
 凤鸟不至如此其忧而仅云无大过易其可易学耶
 子章幼习易先君手书程传朱义而口授之因之窃
 一第今犬马齿七十五矣归养以来日极研而旁钻
 之为论若干篇为解若干条总名之曰易解嗟乎荀
 子有言善为易者不占管辂谓易安可注信斯言也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677-0643b.png
 予兹解赘矣予之过大矣
 陆元辅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号蠙衣生泰和
 人隆庆辛未进士累官都察院巡抚贵州
吴氏(中立/)易诠古本
  三卷
   存
 陆元辅曰中立字公度浦城人隆庆辛未进士父没
 服阕绝意仕进以著述为事结庐于武夷山中十有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677-0643c.png
 七年南礼部尚书袁洪愈等疏其节诏府县起送赴
 部辞乞终隐授礼部仪制司主事俟病痊录用寻卒
 所著有易铨古本中庸大旨诸书
邹氏(德涵/)聚所先生易教
  一卷
   未见
 曹溶曰德涵江西安福人隆庆辛未进士
李氏(天植/)易经疏义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677-0643d.png
   未见
 陆元辅曰天植字性甫广德州人隆庆辛未进士历
 四川布政司参政
殷氏(子义/)易经会义 读易别记 易说
   未见
 陆元辅曰殷子义字集卿嘉定人隆庆二年贡生为
 淮安儒学训导其学出入朱陆务溯孔孟之传著书
 必根理要学者称方斋先生所撰易解外有春秋大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677-0644a.png
 旨诗经疏解家礼纂要诸书
潘氏(鸣时/)读易偶见
   未见
 闽书潘鸣时字徵求海澄人隆庆戊辰以恩贡入太
 学判信阳州
周氏(坦/)易图说
  一卷
   存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677-0644b.png
 陆元辅曰隆庆三年夏五月博罗周坦著于罗浮山
 中
戴氏(廷槐/)易学举隅
  六卷
   未见
 黄虞稷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士
仇氏(二常/)周氏本义翼
  四卷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677-0644c.png
   未见
姜氏(震阳/)易传阐庸
  一百二卷
   未见
朱氏(篁/)居易斋读易杂言
  一卷
   未见
铿铿斋易邮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677-0644d.png
  七卷
   存
 黄虞稷曰朱仲子之说易取途于博士家言而以管
 先生志道之微言奥义折而入焉
 熊秉鉴曰仲修为大中丞秋崖公孙世以易名家易
 邮一书旁采诸家衷以独见缕析条分每卦六爻撮
 其大旨揭为总断情伪得失令观者洞然可谓善言
 易者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677-0645a.png
 朱一是曰篁字仲修吴人其书载澹生堂目盖祁氏
 之客也
李氏(应辰/)易经庭训
   佚
 休宁名族志应辰字仲拱
汪氏(玠/)易旨
   佚
 休宁名族志玠字朝用邑诸生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677-0645b.png
 
 
 
 
 
 
 
 经义考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