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677-05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四十八/)
朱氏(升/)周易旁注前图
  二卷
   存
周易旁注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677-0532b.png
  十卷
   存
 升自序曰愚自中年以经书授徒教子每于本文之
 旁著字以明其意义其有不相连属者则益之于两
 字之间苟又有不明不尽者则又益之于本行之外
 学者读本文而览旁注不见其意义之不足也惟易
 旁注则有前图者易之为易其本也图象而已文王
 周公孔子之书实为图象作注脚故明此经者不得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677-0533a.png
 不求其本也河出图洛出书天不爱道泄诸象数一
 可已二何居作河图洛书合一图第一圣人之则之
 也八卦成列而又因而重之其传于今也各有横图
 圆图而六十四卦圆图中又有方图则亦悉矣帝出
 乎震成于艮其方位之象又何为哉作先天后天合
 一图第二先天后天其始其终既各有序矣连山归
 藏首艮首坤今不能知而周易首乾坤终既未济经
 分上下其间卦序乃复如彼作周易卦序图第三卦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677-0533b.png
 变也卦主也互体也卦数也卦位也纳甲也之六者
 时杂见于经传必合著其全使人可通考焉者也作
 六图第四淳安夏氏有读易十字枢愚平日窃窥于
 易得三大义二者经传训释之机要也则以附六图
 之后圣人处忧患之道自履至巽其传古其指深卦
 之名义殆未足以尽之也作三陈九卦图第五揲蓍
 以求卦因变而用爻比义从长宜勿拘一说作蓍卦
 变占图说第六夫子言蓍卦之德曰圆曰方固非直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677-0533c.png
 曰七奇八偶而已作蓍七卦八图第七邵子天根月
 窟之吟非为今易安注脚也豫章萧氏周易卦序之
 学区别于三画六画之原而象意昭融玩味乎正变
 始终之故而教道明著前纂为图今录其全文于后
 而系以邵子之诗履运处身同一揆也作三十六宫
 图说第八八图为之前而后周易旁注可得而读矣
 程应明曰先生经书皆有旁注而易为最详行世已
 久字画模糊今更定以先生之旁注从考亭之本义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677-0533d.png
 非敢师心有乖先正实欲复古以公海内云尔
 子同家传曰公考六书之原究制作之始参之以传
 注之文究极乎濂洛之说熟玩其所已明而深研乎
 其所未明尝曰先儒传注之意所以求经之明也而
 近世举业往往混诵经注既不能体味乎传注而反
 断裂其经文使之血脉不通首尾不应知味乐学何
 所自乎于是始作诸旁注离而观之则逐字为训合
 而诵之则文义成章纲提目举一览可知其有训而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677-0534a.png
 未类疑而未安者必穷研极虑不合乎圣经不止于
 易则有以见夫河图洛书之异也而原则同先天后
 天之殊也而实则一序卦之说则本乎吴澄之卦统
 以总其纲表章乎萧汉中之说以极其趣他如四卦
 从中起之故方圆往来顺逆之妙蓍七卦八之实迹
 用九用六之微机卦象之神奇卦变之定法贞悔元
 吉之大义三陈九卦之要旨旁注不足以尽其蕴则
 列于前图以表之而千古不释之疑于是乎定矣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677-0534b.png
 张云章曰休宁朱允升从游陈栎黄泽之门至正中
 乡进士授池州学正江南北学者多从之问业号枫
 林先生明太祖兵下徽州召见辞归后连岁被徵官
 翰林侍讲学士所居梅花初月楼太祖以御书赐之
 诸经皆有旁注而易有前图允升尝曰旁注之作知
 其粗者以为小学训诂之入门悟其妙者知为研精
 造道之要法至万历中钱塘姚文蔚元素以其书易
 古文为今文易旁行为直下目之曰会通取便于读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677-0534c.png
 而无所增损然非枫林作书之本意矣
梁氏(寅/)周易参义
  十二卷
   存
 寅自序曰汉班固氏言六艺具五常之道而易为之
 原夫羲农以前诗书之文礼乐之具春秋之行事皆
 未著也而八卦之画三才备焉六位之列人文彰焉
 天下之道尽于易矣文王之彖辞周公之六爻孔子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677-0534d.png
 之传赞辞无不备而吉凶为益明迨孔子殁而商瞿
 以易相传授汉兴易以卜筮存而田何之学为称首
 为之训释者盖寖多焉然九师之说无闻百氏之言
 杂出其高也或沦于空虚其卑也或泥于象数而易
 之意隐矣程朱二夫子出而大明斯道于是阐其微
 穷其赜通其拘启其窒象辞之义变占之法阴阳之
 妙人事之殊复灿然著矣夫圣人之书其所同者道
 也其不同者言也善学者各因其言以求其道则其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677-0535a.png
 要归一而已观于传注者亦由是也程子论天人以
 明易之理朱子推象占以究易之用非故为异也其
 详略相因精粗相贯固待乎学者之自得也寅读书
 山中窃好是经惧于荒怠而无以自励乃参酌二家
 旁采诸说僭附已意别为一书名曰参义俾观之者
 由详而造约考异而知同则是书者亦程朱之义疏
 也今天子即位之元年为至元六年岁名商横执徐
 月名毕聚始缮录成编总十二卷将以行于四方诹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677-0535b.png
 之君子以俟详订 又自述曰读程朱易以其释经
 意殊乃融会二家合以为一谓之易参义
 明太祖实录寅字孟敬临江新喻人辟集庆路儒学
 训𨗳以亲老辞归明年兵起遂隐居教授所著有周
 易参义诗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徵修礼乐书已
 六十馀在礼局中讨论精审书成赐金帛将授以官
 以老病辞归结屋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
汪氏(克宽/)周易程朱传义音考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677-0535c.png
   佚
 吴国英作行状曰先生讳克宽字德辅一字仲裕自
 歙迁祁门县泰定丙寅举江浙乡试归以经学教授
 宣歙间先生所居山谷环绕称曰环谷四方学者皆
 目曰环谷先生洪武二年聘修元史事毕留任先生
 力辞给驿而还
 程敏政曰文公朱子一传于勉斋黄氏再传于双峰
 饶氏三传于东山汪氏(华字/荣夫)即先生仲大父而先生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677-0535d.png
 实嗣其传先生著述有易程朱传义音考诗集传音
 义会通春秋传纂疏提要左传分纪礼经补逸周礼
 类要四书音證纲目凡例考异诸书惟纂疏传学者
 馀多散佚不存
赵氏(汸/)大易文诠
  八卷
   存
 钱陆灿曰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九江黄泽受易象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677-0536a.png
 春秋之学隐居著述筑东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
 召修元史不愿仕还未几卒
鲍氏(恂/)大易举隅(即大易钩玄/)
  三卷
   存
 宁王权序曰建阳城之表者则必拟乎土圭之法定
 方隅之体者则必正乎指南之规是知造化必假物
 而易之为书又必因人而明焉按神农重卦说云羲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677-0536b.png
 皇得河图始画八卦后人因而重之是为六十四卦
 王辅嗣以为宓羲郑玄以为神农孙盛以为夏禹史迁
 以为文王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用蓍在六爻之后是
 羲皇已重卦矣书契取诸夬是羲皇之时已有夬卦
 其重明矣羲皇乾上坤下立天地之位也归藏先坤
 后乾尊万物之母也连山乾始于子坤始于午以明
 先天之道周易尊乾卑坤其体乃定读易者可得而
 明矣然易之精者独鲍氏得其所传之妙而勿行于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677-0536c.png
 世先生崇德人姓鲍名恂字仲孚元乙亥进士也深
 得大易之旨乃作是书以宣大易之道名曰学易举
 隅而授之连山陈先生亮亮授之建安赵先生志道
 志道授之黄州程先生伯昌先生名蕃生于至元十
 七年丁酉生而英爽超卓颖悟且奇贯通三氏之学
 深得大易之旨而合乎神明之德出于人也大不凡
 矣可谓奇士也于是重加订正以明圣人作易之心
 数十年间屡欲刋行而事不果予乃命寿诸梓以示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677-0536d.png
 后学更其名曰大易钩玄
 浙江通志恂字仲孚崇德人徙居嘉兴西溪三领元
 江浙省乡试荐为翰林不就洪武初召至京师命为
 文华殿大学士
郭氏(灌/)易说
   佚
 浙江通志灌字德茂仙居人徙家太平元世隐居授
 徒洪武初用荐知饶阳县事及卒门人私谥贞成先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677-0537a.png
 生
叶氏(仪/)周易集解
   未见
 黄虞稷曰仪字景翰金华人受学于许白云明太祖
 下婺州与范祖干等同被召
周氏(南老/)易传杂说(一作集说/)
   佚
 钱陆灿曰南老字正道其先道州人宋末徙吴元季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677-0537b.png
 以荐补信州永丰学教谕又檄为吴县主簿进淮南
 省照磨国初徵赴太常议郊祀礼礼成发临濠居住
 放还卒
王氏(廉/)周易参疑
   未见
 黄虞稷曰廉字熙阳处州人与修元史后官山西布
 政使是书苏州知府况钟曾刋行
赵氏(撝谦/)易学提纲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677-0537c.png
   未见
 陆元辅曰赵撝谦名古则馀姚人宋秦悼魏王之后
 明初徵修洪武正韵持议不协于众出为中都国子
 监典簿罢归筑考古台述六书之旨作声音文字通
 又撰周易提纲时人称曰考古先生寻以荐为琼山
 县儒学教谕岭以南尊之曰赵夫子
胡氏(琏/)易学会通
   未见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677-0537d.png
 江西通志琏字商用高安人洪武初以荐为句容教
 谕
何氏(英/)易经发明
   未见
 江西通志何英字积中鄱阳人学于元儒王松坞自
 号梅谷累荐不起建玉溪书院以纳天下来学者
林氏(大同/)易经奥义
  二卷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677-0538a.png
   未见
 姑苏志林大同字逢吉其先长乐人曾祖以下皆官
 常熟因家焉洪武中为开封训𨗳著易经奥义
欧阳氏(贞/)周易问辨
  三十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欧阳原功序曰易之为书上尽神明之蕴下该事物
 之理以变易为用以会通为方其初立名起义如此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677-0538b.png
 其为说宜无穷焉汉以来易专门师多于五经而其
 疑尤多千有馀年未有纪极族子贞历考诸家之异
 同质正先儒之论议初名易疑后改曰问辨凡三十
 卷用功精深可尚也吾宗巽斋先生为曾大父冀郡
 公作经训堂记言欧阳氏经学司马氏史学由三代
 而下代有其人盖六经甫出孔氏之壁欧阳氏即以
 八世博士世其学其来岂一日哉司马氏史学至宋
 君实复振欧阳氏经学我六一公易有童子问诗有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677-0538c.png
 本义凡宋儒以通经学古为高实公倡之故余见贞
 是编喜我欧阳氏经学亹亹其不绝乎抑是编岂独
 便场屋之习山林穷经皓首之士见之未必无助我
 之叹也贞为我勉成之
 江西通志欧阳贞字元春分宜人受业于揭傒斯及
 乡进士夏镇
 黄虞稷曰贞洪武初以易魁江西乡试官考城主簿
 其书历考诸家之异同广證先儒之论议初名易疑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677-0538d.png
 更今名
朱氏(谧/)易学启蒙述解
  二卷
   存
 温州府志朱谧字思宁永嘉人洪武初贡士仕邳州
 学正
郑氏(观/)周易本义通释增纂
   佚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677-0539a.png
 陈琏序曰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是易于诸经为首
 出秦焚典籍而易独存者以其占筮之书也易之作
 虽本于占筮自占筮既立而理义实寓于占筮之内
 其道广大包括天地其源一出于天之自然有非人
 为智巧之私而后世说易者各随所见不失于凿则
 失于泛不失于诞谩则失于怪僻俱未为得逮河南
 程子作传始以随时变易发明阴阳变易之妙所谓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已若偏于象占而不该乎理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677-0539b.png
 义则奚以知文王之彖辞周公之爻辞孔子之十翼
 也若专于理义而不及象占又奚以知伏羲文王所
 画八卦之心哉紫阳朱子本义之作所以补程传之
 所未足而上以承四圣之心羲文周公之言至是始
 坦然而明矣然则程朱不惟有功于四圣诚有功于
 万世也厥后云峰胡氏之通释一以本义为主集诸
 家之说不背程朱者为之其学出于朱子门人蔡氏
 三山郑尚宾博学有文而专于易尝登考古赵撝谦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677-0539c.png
 之门考古之易得于天台郑氏乃云峰所传之派故
 其学有源委间取诸家说与程传本义合者以补通
 释之未备间以一二已意附其间名曰增纂用心之
 勤取择之审视予前所云说易者相去远甚而有功
 于本义通释矣学者诚能因是以明乎易道则立言
 励行处已治人守常应变岂不有得哉尚宾间属予
 序其所传之由与增纂之意遂书此复之尚宾名观
 洪武中领荐历官至临川令所至有循良名今为驸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677-0539d.png
 马都尉沐公学录云
汪氏(有训/)周易句解
   未见
 黄虞稷曰字得时休宁人著周易句解尚书论语孟
 子注洪武中卒
王氏(润孙/)周易图解
   佚
 括苍汇纪王润孙青田人国初以荐任本学教谕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677-0540a.png
张氏(洪/)周易传义会通
  十五卷
   未见
 吴中人物志张洪字宗海常熟人洪武乙丑坐事戍
 云南久之以荐授靖江王府教授永乐元年擢行人
 使日本复使辽东寻入翰林修大典充副总裁官所
 著有四书解义二十卷周易传义会通十五卷尚书
 补传十二卷诗经正义十五卷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677-0540b.png
程氏(汝器/)周易集传
  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汝器名昆以字行休宁人师事赵汸洪武
 中举明经永乐初官蕲州知州
郑氏(以仁/)周易集解
  十二卷
   阙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0677-0540c.png
 张云章曰考嘉定县志有郑闳字以纯少学易于元
 贡士嘉禾鲍恂自号味易叟昆山长洲更聘为儒学
 训导郡县治易者多出其门洪武中举授礼部郎中
 此书卷前题长洲儒学训导嘉定郑以仁著官爵邑
 里正合必非二人意者闳其本名而以字行仁与纯
 又因声同而传写之讹耶其书专就本义衍通其旨
 分别经传一如朱子依古易篇次更与后世淆杂者
 不同惜上经已阙而世鲜传本未得其全也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0677-0540d.png
方氏(孝孺/)大易枝辞
   佚
 钱陆灿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世居临海侯城里
 洪武中召至京除蜀王府教授献王师事之号其读
 书之室曰正学学者称正学先生亦曰侯城先生建
 文帝召为翰林博士进侍讲靖难时以死殉
胡氏(广/)等周易传义大全
  二十四卷又义例一卷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0677-0541a.png
   存
 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上谕行在翰
 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曰五经四书皆圣
 贤精义要道其传注之外诸儒议论有发明馀蕴者
 尔等采其切实之言增附于下务极精备庶几以垂
 后世命广等总其事仍命举朝臣及在外教官有文
 学者同纂修开馆东华门外命光禄寺给朝夕馔十
 三年九月己酉五经四书大全成广等以进上览而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0677-0541b.png
 嘉之亲制序于卷首御奉天殿受之命礼部刋赐天
 下庚戌赐纂修官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
 广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右春坊右谕
 德兼翰林院侍讲金幼孜翰林院修撰萧时中陈循
 编修周述陈全林志李贞陈景著检讨余学夔刘永
 清黄寿生陈燧陈用典籍黄约仲庶吉士涂顺礼部
 郎中王羽兵部郎中童谟礼部员外郎吴福北京刑
 部员外郎吴嘉靖礼部主事黄裳刑部主事段民洪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0677-0541c.png
 顺沈升章敞杨勉周忱吴绅广东道监察御史陈道
 潜大理评事王选太常寺博士黄福北京国子监博
 士黄复原太医院御医赵友同泉州府儒学教授曾
 振常州府儒学教授廖思敬蕲州儒学正傅舟大庾
 县儒学教谕王进济阳县儒学教谕杜观善化县儒
 学教谕颜敬守常州府儒学训导彭子斐镇江府儒
 学训导留季安钞币有差仍赐宴于礼部
    按永乐中诏修五经四书大全开馆则给月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0677-0541d.png
    馔书成则赐钞赐币赐燕又御制序文颁行
    称为广大悉备不知胡广诸人止就前儒之
    成编一加抄录而去其名如诗则取诸刘氏
    书则取诸陈氏春秋则取诸汪氏四书则取
    诸倪氏礼则于陈氏集说外增益吴氏之纂
    言易则天台鄱阳二董氏双湖云峰二胡氏
    于诸书外全未寓目所谓大全乃至不全之
    书也夫既窃其廪赐并未效纤毫搜采之勤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0677-0542a.png
    攘私书为官书以罔其上岂不顾博闻之士
    见而齿冷乎即此可见胡广心术之不纯而
    同事诸臣亦苟且游戏甚矣
杨氏(士奇/)周易直指
  十卷
   未见
 钱陆灿曰士奇初名宇以字行泰和人以辟召事建
 文皇帝入翰林太宗靖难改编修入直文渊阁历事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0677-0542b.png
 献景裕三陵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
 文贞
 黄虞稷曰仁宗在东宫命杨士奇纂卦爻朱子本义
 要旨为是书以备观览赐今名
王氏(达/)易经选注
   未见
 钱陆灿曰达字达善无锡人洪武中举明经除国子
 助教永乐中擢翰林编修迁侍读学士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0677-0542c.png
赵氏(友士/)易义
  一卷
   佚
 杨士奇曰易义一册建宁赵友士以教其徒者赵故
 建宁经师余为审理时赵为伴读往还相好也是编
 吴司业德润得之以见遗者
高氏(炜/)读易日录
   未见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0677-0542d.png
 黄虞稷曰炜字汝晦临安人永乐甲申进士累官四
 川按察佥事
张氏(文选/)易经讲义
   未见
 温州府志张文选字士铨永嘉人永乐丙戌进士改
 庶吉士
刘氏(髦/)石潭易传撮要
  一卷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0677-0543a.png
   未见
 江西通志刘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学者
 称石潭先生
林氏(志/)周易集说
  三卷
   未见
 姓谱林志字尚默闽县人永乐壬辰进士累官右春
 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0677-0543b.png
张氏(敔/)京氏易考
   未见
 人物考张敔字伯起合肥人永乐中贡入太学除广
 东道监察御史迁陜西按察佥事
李氏(贤/)读易记
  一卷
   存
 名臣言行录贤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0677-0543c.png
 仕至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
 达
徐氏(良/)读易指南
   佚
 湖广总志徐良字明善邵阳人宣德中以经明行修
 任本县儒学训导秩满以荐擢知均州
刘氏(定之/)周易图释
  十二卷(一云三卷/)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0677-0543d.png
   未见
 言行录定之字主静江西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仕
 至礼部左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金氏(润/)周易图解
   佚
 应天府志金润字伯玉上元人正统戊午举人历官
 南安知府
王氏(恕/)玩易意见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0677-0544a.png
  二卷
   存
 恕自序曰玩易意见者老夫玩易轩中所得之意见
 也弘治壬戌春老夫偶得寒疾少愈就于卧内牖间
 观书不甚明白乃于屋前搆一小轩轩成移于其中
 取易玩之虽细字亦无不见遂以玩易名其轩作记
 以识之夫易本四圣之书理义深奥未易通晓自汉
 魏以来诸儒训释不一至宋伊川程先生既为之传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0677-0544b.png
 晦庵朱先生又为之本义自是以来至于今以二先
 生传义为准的师儒之讲学科目之取士皆不外此
 而他求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辞二先生固
 已讲贯训释明白老夫依文寻义间有不洽于心者
 乃敢以已意言之言之非敢自以为是愿与四方学
 者商𣙜之或有可取不为无补苟或不然必因此以
 发高明真知灼见之至论于久蕴深藏之馀使四圣
 之道焕然大明于世以淑诸人亦老夫之志愿也
卷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0677-0544c.png
 言行录恕字宗贯陜西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仕至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卒赠太师谥端毅
 张云章曰公为学老而弥笃是书成于暮年序作于
 正德初元公时已九十有一矣书意在匡弼程朱而
 不免于师心立说读者详择焉可也
包氏(瑜/)周易衍义
   佚
 括苍汇纪包瑜字希贤青田人景泰庚午举人官教
卷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0677-0544d.png
 谕淮王聘为客著周易衍义春秋讲义又左传事类
 四十卷
 黄虞稷曰成化中浮梁知县
杨氏(守陈/)读易私抄
   未见
 守陈自述曰易经古文以伏羲之卦文王周公之辞
 孔子之十翼各分为帙则经传隔越而不通今文自
 坤卦而后以彖象传合缀于卦下以小象传分缀于
卷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0677-0545a.png
 爻下则经传混杂而无别惟若乾卦今文则犹存古
 而且便今斯亦可矣程子之传主义理朱子本义主
 卜筮各极其精然易道广大卜筮特其一端而学者
 非所当务易理无穷程朱间有微漏而诸儒亦或可
 补故首抄古文以见其原次抄今文皆同乾卦而杂
 取于系辞中之文言分附于各卦之末其经传之下
 则各择程朱及诸儒之说凡主义理者抄之主占筮
 者不抄也
卷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0677-0545b.png
 人物考杨守陈字维新鄞县人景泰辛未进士累官
 吏部右侍郎卒谥文懿所著有易书诗三礼孝经大
 学中庸论孟私抄凡数百卷
 
 
 
 
 经义考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