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677-05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十八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四十七/)
陈氏(谦/)周易解诂
  二卷
河图说
  二卷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677-0522b.png
   佚
 吴中人物志陈谦字子平吴人孝事父母父疾思食
 鳜进鳜而父殁谦终身不忍食至正十六年兄训为
 江浙行省幕官还家俄遇兵乱入室被斫谦以身蔽
 并遇害
 黄虞稷曰谦分卦辞象彖会粹诸家以附其说题曰
 周易解诂后死于兵其书散失弟子范文絅仅收得
 二卷非全书也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677-0522c.png
曾氏(贯/)周易变通
   佚
 江西通志曾贯字传道泰和人绍兴照磨监州辟禦
 龙泉寇战死
 杨士奇曰传道先生以易经为学者所宗所著书有
 易变通四书类辨庸学标旨为绍兴路照磨后家居
 遇乱乡郡推举率义兵禦寇兵败守节死
雷氏(杭/)周易注解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677-0522d.png
   佚
 闽书杭字彦舟建安人授儒学提举迁潮阳县尹以
 死事赠奉化州知州尝注周易注解行世时称雷氏
 易
郑氏(玉/)周易大传附注
   佚
程朱易契
   佚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677-0523a.png
 黄虞稷曰大传附注者以孔子系易之辞为大传其
 孔子之传辞义深奥者则附以已之注说易契者折
 衷程朱二子之说合为一书
 汪克宽曰先生为学大槩本于朱子尝曰易于诸经
 为首出而独为全书天地万物之理古今万事之变
 易无不具而吾身心四体出处进退易无不在是故
 不可一日不讲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辞以为经列夫
 子十翼之辞以为传其或十翼辞义简奥则附以注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677-0523b.png
 说命曰周易大传附注既又折衷程朱二子之说合
 为一书命曰程朱易契
 元史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覃思六经尤邃于春
 秋绝意仕进而勤于教学门人受学者众所居至不
 能容学者相与即其地搆师山书院以处焉至正十
 四年除翰林待制奉议大夫遣使者赐以御酒名币
 浮海徵之辞疾不起明兵入徽州被拘自缢而死
 玉自序曰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则易于诸经为首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677-0523c.png
 出秦焚典籍而易独存则易视诸经为全书天地万
 物之理古今万事之变易无不具吉凶消长之故进
 退存亡之几易可前知所以为洁静精微之教而示
 人以开物成务之道也易其可一日不讲乎予自中
 年即有志于是书学陋识卑不敢有所论著至正壬
 辰蕲黄红巾攻陷吾郡祸及先庐累世藏书无片纸
 存者求之亲旧悉皆煨烬虽欲一周易白文读诵亦
 不可得后三年乙未被召至四明始从友人胡伯仁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677-0523d.png
 氏假得程朱传义归来山中日诵一卦似若有所得
 者折中二先生之说合为一书名曰程朱易契间有
 一二已见不敢附入始有僭越论著之意又以无书
 考据而止丁酉之秋复避乱淳安之梓桐源出入涧
 谷上下林壑寂寥无事心地湛然因思天地一易也
 古今一易也人物一易也而吾身亦一易也自天地
 而敛之以至于吾身易之体无不备自吾身而推之
 以至于天地易之用无不周又以吾身而论之心者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677-0524a.png
 易之太极也血气者易之阴阳也四体者易之四象
 也进退出处之正与不正吉凶存亡之所由应者易
 之用也如此则近取诸身而易无不尽矣虽无书可
 也无画可也又何有于传注乎又何事于考据乎况
 伏羲作易文王系之辞以明其卦周公系之辞以明
 其爻者经也孔子为之彖为之象为之文言所以释
 文王之卦辞为之小象所以释周公之爻辞其源委
 纲领之论不可附入各卦者则为之总论号系辞上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677-0524b.png
 下篇其各卦义有未尽者则发凡例于系辞之中又
 为序卦以明其次说卦以明其象杂卦杂述其义者
 则易之传也今人舍夫子之易传而欲明文王周公
 之易经其亦昧于明易之道矣乃取文王周公之辞
 以为经而列夫子之辞以为传其或夫子之传辞义
 深奥则附以注说名曰周易大传附注庶几三圣人
 之书不费辞说而义自明矣呜呼四圣人之心天地
 之心也三圣人之书所以发明天地之精微乾坤之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677-0524c.png
 蕴奥夫岂浅见薄识所能窥其万一是书之作徒见
 其妄诞不知分量之罪而已何有补于易哉虽然二
 文之经夫子之传自足相发有不待论著而明者则
 亦千古之确论也读者试以是求之
余氏(阙/)易说
  五十卷
   佚
 程邦民曰先生名阙字廷心武威人至顺癸酉进士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677-0524d.png
 官至淮南行省左丞命下而先生已死赐谥文忠追
 封贞国公尝读书青阳山中学者称之曰青阳先生
 戴良跋曰公初佥浙东廉访谢事居太夫人忧于合
 肥淮南盗起行省彊起为淮西宣慰副使守安庆累
 功至淮南左丞当其围守时以孤城抗贼者几十载
 其后援绝食尽犹血战两月城始陷死之朝廷赠公
 荣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豳国
 公谥忠宣立庙以祀公在浙东时有所著易说五十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677-0525a.png
 卷良尝请以卒业公曰天假数年所见当不止此他
 日相示未晚或传公死之日神降于私第之前庭曰
 我有易说为贼中某小校所得当取以授吾故人某
 使刋之时二公子已被害妻妾亦投井中死是书之
 存否不可知矣
 汪睿曰公佥宪浙东时仲鲁往见公言易之一经尝
 求得古书考索积思有年遂得见易中一字一句尽
 出河图洛书自秦汉以来人未之见今幸偶得之方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677-0525b.png
 将著述成书以贻后世然未敢轻也仲鲁再三举一
 二疑难叩问但言子且用工此经五七年后相见当
 以吾之所得者相告非有隐也不二三年而兵革动
 海内不相闻壬寅春上同安询知有王无霸者专为
 公誊录所注易经因求王生询之无一字存亦不能
 识其一语矣
邓氏(锜/)大易图说
  二十五卷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677-0525c.png
   存
 黄虞稷曰邓锜张理易图俱录入道藏中
许氏(复/)周易衍义
  二十二卷
   未见
郭氏(炳/)东山易解
  一卷
   未见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677-0525d.png
陈氏(讷/)河图易象本义
  一册
   未见
陈氏(子肩/)易说
  一册
   未见
    按许氏以下爵里世次未详见叶氏菉竹堂
    目聚乐堂艺文志亦有许氏郭氏张氏三书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677-0526a.png
    考叶氏所载易解不及明代当属元以前书
    姑附于此
雷氏(思齐/)易图通变
  五卷
   存
 揭傒斯序曰雷先生思齐字齐贤临川之高士也遭
 宋亡独居空山之中著易图筮通变义老子本义庄
 子旨义凡数十卷和陶诗三卷去儒服称黄冠师与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677-0526b.png
 故淳安令曾公子良今翰林学士吴公澄相友善四
 方名士大夫慕其人往往以书疏自通或闻其讲学
 莫不爽然自失故翰林侍讲学士袁公桷博雅君子
 也称其所著书援据精切感厉奋发合神以穷变尽
 变以翼道且曰知齐贤不如是齐贤之意不明方今
 天下称为斯文宗主莫先吴公天下称善著书莫先
 吴公亦曰与谈老子甚契又称其诗精深工致豪健
 奇杰有杜韩风盖皆以为知言呜呼古称虞卿非穷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677-0526c.png
 愁不能著书太史公世掌天官使不遇祸史记不作
 夫求雷先生之志读雷先生之书遑与世俗道哉余
 读其所著之书想其为人几五十年今又得其诗文
 二十卷于其徒孙傅性真与周惟和传入京师来因
 识以辞
 张宗演序曰道德数千言吾教之所独尊古今未有
 能废之者然传注层出渺茫丛惑莫识旨归徒见多
 岐之纷纷也雷思齐嗜学有要精研是书探覈本旨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677-0526d.png
 为之传释合儒老之所同历诋其所异条分绪别终
 始一贯不翅入老氏之室避之席以相授受也其将
 学是者终究其说知其玄之玄而不昧其所向传之
 将来庶几于吾教非小补也
 吴全节序曰昔世祖皇帝既定江南首召三十六代
 天师入朝未几天师奉旨掌道教还山遂礼请先生
 为玄学讲师以训迪后人余时虽幼而有志于学遂
 受学于先生先生尝诲余曰文章于道一技耳人之
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677-0527a.png
 为学将以明斯道也不明斯道不足以为圣贤之学
 矣余由是日知所省益自奋发及弱冠入侍先师开
 府公于朝遂不得事先生以终学焉先生尝著易图
 筮通变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凡数十卷诗文二十
 卷至顺二年秋先生之徒弟傅性真遣徒孙周惟和
 持所著诸书来京师示余且曰先生所著之书虽有
 黄公震曾公子良吴公澄为之序而未得公一言以
 发明之敢以为请余曰嗟夫先生之殁迨三十年矣
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677-0527b.png
 今不可得见得见所著之书斯可矣然先生之学岂
 所著之书可能尽哉后之观者考诸书则知先生之
 学诚不止若是也余今且老久留于朝尝欲集先生
 诸文而序之未果也今诸文既已成编又岂敢嘿嘿
 无一言以发明先生之学哉故续为之序先生讳思
 齐字齐贤学者尊之曰空山先生抚之临川人也
 思齐自序曰河图八卦是也图之出圣人则之庖牺
 氏仰观象俯观法近取身远取物以通神明之德类
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677-0527c.png
 万物之情始因之画八卦以作易者也孔子谓其则
 之岂欺我哉图之数以八卦成列相荡相错参天两
 地参伍以变皆自然而然后世不本其数实惟四十
 而以其十五会通于中乃妄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以意增制于四十之外以求其合幸其中故愈说愈
 迷纷纷至今余因潜心有年备讨众说独识先圣之
 指归遂作变通传以与四方千载学易者同究于真
 是焉兼筮法亦乖素旨附见后篇求古同志宜能明
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677-0527d.png
 其非敢诬也
 袁桷志墓曰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幼弃家居乌石观
 晚讲授广信山中暨终也复归乌石治其窆而先表
 焉表曰空山雷道士之墓所为书援据切至感厉奋
 发不蹈世俗绳墨合神以穷变尽变以翼道申言广
 指其于力诚至矣
 白云霁曰内述河图洛书参天两地倚数之图错综
 会变等图河图遗论皆三成变化吉凶奇偶元数
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677-0528a.png
易筮通变
  三卷
   存
 白云霁曰临川道士雷思齐撰
    按雷氏易筮通变书凡五篇一卜筮二之卦
    三九六四衍数五命蓍
夏氏(失名/)读易十字枢
  十则
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677-0528b.png
   存
 朱升曰淳安夏氏读易十字枢一曰中二为下卦之
 中五为上卦之中二曰偏初三下卦之偏四上上卦
 之偏三曰正阳居阳位(刚画居/初三五)阴居阴位(柔画居/二四上)
 曰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五曰应初与四应二与五
 应三与上应阴阳相得(谓一阴一/阳相遇)六曰敌初与四二
 与五三与上阴阳相敌(谓皆是阴/皆是阳)七曰比初与二比
 二比三三比四四比五五比上八曰远不相比九曰
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677-0528c.png
 乘本爻在彼爻之上十曰承本爻在彼爻之下
杨氏(失名/)玉井易说
  二卷
   佚
 王申子曰玉井杨氏家传易学盖自五世祖得之㬊
 莲荡莲荡得之晦庵渊源有自故其家如字溪如以
 斋各有易说行于世玉井以明易擢高科年将八十
 工于易今见予辑说特编二帙与予辨难平山蹇氏
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677-0528d.png
 为之跋
常氏(失名/)易学图
   未见
 吴澄跋曰眉山则堂家公如箕子仕周而不仕周其
 外孙临邛常君不肯为农为贾为胥为史以贱辱其
 身而寄迹于老氏清净之教公遂为言老氏所以同
 于吾圣人之易者而并及陈邵周子之学所望于其
 外孙者不其远乎常君籍记外祖之训罔敢坠遗述
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677-0529a.png
 一图以广羲文八卦之说可谓不羞其先世不忝其
 外氏者矣邵子曰老子得易之体又曰孟子得易之
 用进退存亡不失其正家公有焉消息盈虚与时偕
 行常君有焉祖孙之所得于易者如是邵周授受之
 次则颇与予所闻异予所据者邵子文所记陈授穆
 穆授李李受穆亲授于陈而非转受于种也种亦得
 陈学之一支传于南方刘牧仍其绪或以周子与牧
 同出此一支者非也周子之学乃其自得而无所师
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677-0529b.png
 授至谓牧传之周尤非也朱子发进易传表盖踵讹
 而失其实何也周在南穆在北足迹不相及也何由
 相授受哉虽然不足深辨也予愿常君忘言而用易
 忘象以体易言可忘也象可忘也之琐琐者又何足
 道
范氏(失名/)竹溪易说
   佚
 熊良辅曰竹溪范氏九江人
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677-0529c.png
黄氏(失名/)春台易图
   佚
 黄渊序曰理者太虚之实义数者太虚之定分未形
 之初因理而有数因数而有象既形之后因象而推
 数因数以推理论理遗数乌乎可此朱文公启蒙所
 以作也文公易得于康节邵先生为多春台黄君之
 图又启蒙之义疏辨析精密神智尽在是矣譬如枝
 头树底一一见花活处不止担头看卖桃杏岂心猛
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677-0529d.png
 气粗者所能了了然窃有疑戴九履一之象圆五行
 生成之象方安知邵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图书自
 图书大衍自大衍以图书而合大衍拘矣天地定位
 此八卦立图帝出乎震此八卦舒图或以前为羲后
 为文失之邵观物吟乾遇巽时地逢雷处天根月窟
 来往多春此解先天圆图大易吟否泰咸损恒益既
 未四象相反成六十四此解先天方图不止乾一坤
 八也数往者顺谓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此已往之象
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677-0530a.png
 知来者逆谓曰雷曰日曰兑而乾以君之曰风曰雨
 曰艮而坤以藏之此方来之事以左为顺以右为逆
 然乎不也四十九者蓍之体数用四十九者以其圜
 而神也或以五行言之何哉岁月易迈义理无尽长
 江浩溔欲溯从之邈不可即何时一樽与吾春台细
 论此事为快敬书右方以答来辱大德丁未清明莆
 四如老人黄某七十七笔也
赵氏(失名/)读易记
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677-0530b.png
   佚
 苏伯衡序曰经莫古于易莫完于易莫粹于易伏羲
 画八卦而文籍生则经岂复有古于易者乎秦焚典
 籍而易以卜筮存则经岂复有完于易者乎书出于
 虞夏商周之史官诗多出于闾巷之小夫妇人春秋
 虽出于仲尼然本鲁国之史而礼皆杂出汉儒之缀
 缉易则伏羲画之文王演之周公重之孔子赞之皆
 古之圣人则经岂复有粹于易者乎嗟夫易之为书
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677-0530c.png
 古矣完矣粹矣而汨而不明者吾祖以为诸儒之说
 乱之也汉室去古未远焦费京房之流已泥于术数
 灾异况后世乎经学至宋而大明程子之传朱子之
 本义或者犹诋其各有所偏况他人乎由是观之则
 先儒之于易也知之有至焉有不至焉言之有至焉
 有不至焉亦可见矣使其知之言之而至焉吾无可
 言也如使其知之言之而不至焉吾无言奚可也此
 赵先生读易记所以不容已也与易者天地之蕴万
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677-0530d.png
 物之奥也唯圣人能言之圣人明乎天地万物之情
 故也不明乎天地万物之情以言乎易者则赖有圣
 人之说存焉耳先生当易道汨而不明之际不专主
 一说不务为苟同问难以造端辨析以折衷而一
 本之于圣人此其志岂苟哉诸说具在如指诸掌士
 之处乎穷乡下邑者有志于学而力不足以致诸家
 之书力足致之而或不能殚其岁月之劳一旦见先
 生之书岂不深有藉哉顾乃谓其足以应有司之问
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677-0531a.png
 则其知先生也抑末矣昔西山真文忠公不有读书
 记乎不知其书亦徒以应有司之问否也吾知其不
 为是也必矣文忠之书非为应有司之问而设何独
 至于先生之书而云云乎得之心者不可喻以言得
 之天者人不与力焉先生潜心于易六十年矣其所
 得者吾亦安敢谓其尽于是也先生读书亦有记惜
 已为人持去吾不得见之又焉得隐度论之
无名氏大易忘筌
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677-0531b.png
  一册
   未见
易学变通
  十册
   未见
易疑拟题
  一册
   未见
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677-0531c.png
    右三书载叶氏菉竹堂目
 
 
 
 
 
 
 
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677-0531d.png
 
 
 
 
 
 
 
 经义考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