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677-05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四十六/)
黄氏(镇成/)周易通义
  十卷
   未见(一斋/目有)
 闽书黄镇成字元镇昭武人隐居著书学者号存斋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677-0514d.png
 先生至正间筑室城南名南田耕舍部使者相继论
 荐授江西路儒学提举命下而卒集贤定号曰贞文
 处士所著有尚书通考周易通义中庸章旨
陈氏(应润/)周易爻变易蕴
  四卷
   存
 应润自序曰大传曰乾坤其易之蕴耶夫易之蕴散
 在诸卦岂独乾坤二卦而已哉上古羲皇仰观俯察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677-0515a.png
 首得乾坤之象而生六子苟不以爻变之法通乾坤
 之蕴则乾自乾坤自坤何以神变化之妙故易之诸
 爻皆以变动取义乾之用九坤之用六爻变之蕴也
 坤之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
 也刚又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至曰成象谓之乾效法谓之坤吾
 夫子系易示人爻变之法深切著明矣汉魏以来诸
 儒注释奚啻数百馀家往往皆于本卦取义而用九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677-0515b.png
 用六之说不明好奇过高傅会穿凿谈玄妙者则涉
 乎庄老衍虚无者则流乎异端太玄拟易也而易为
 之破碎潜虚拟玄也而玄为之散灭甚则假老子之
 学以创无极太极之论变炉火之术以撰先天后天
 之图自是以来谈太极者以虚无为高讲大衍者以
 乘除为法强指阴阳老少为四象而四象之说不明
 妄引复姤逆顺为八卦而八卦之位不定易之蕴愈
 晦矣由是谈玄之士承讹踵谬画图累百变卦累千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677-0515c.png
 充栋汗牛初无一毫有补于易呜呼夫子殁二千馀
 年邪说猬集横议蜂起爻变之法乾坤之蕴晦而不
 明易道之厄一至此哉传曰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
 周之盛德耶至于明夷之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
 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又曰箕子之明夷
 当时圣人援事比(阙/)发挥爻象之蕴故遇逐爻观变
 用事比證庶几爻变之蕴得以发挥或曰子之说诚
 是矣方今谈玄之士以老庄为祖周邵为师削去其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677-0515d.png
 图辨明其说宁不触其党之怒耶愚曰韩子云古者
 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天下后世不以孟
 子为非今之谈玄之士甚于杨墨之谬理到之论不
 让于师与其得罪于孟子宁若得罪于杨墨也吁此
 爻变之蕴所以不容于不明邪正之说所以不容于
 不辨先后天图所以不容于不作也贤哲之士尚怜
 其愚而正教之易有光矣至治丙戌春正月
 黄溍序曰易更四圣而成书秦火之馀幸因卜筮而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677-0516a.png
 仅存自汉分为三家有田何焦贡费直之易易之说
 瓜裂矣至魏王辅嗣杂以老庄之学易之说愈远矣
 继是诸儒注释奚啻数百家或泥于天道而不及人
 事或专乎义理而不及象数角立异论茫无统绪天
 台陈泽云献肃公邦彦先生之后易有家传延祐间
 余丞海宁泽云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议论雄伟
 剖决如流凛凛然有骨鲠风尝曰余家贫亲老不能
 远游窃升斗之禄以养亲资尺寸之楮以著述它无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677-0516b.png
 所觊也挑灯夜话出示野趣之什清新俊逸翰林承
 旨子昂赵公尝序之矣又数年余为越上监运泽云
 调明幕把酒论文出示咏史之什美善刺恶一出至
 公翰林学士伯长袁公为之序矣泽云曰余欲著爻
 变易蕴此洁静精微之学也时居簿书丛中无食息
 暇非二三年静坐工夫不能也三年春余乞老金华
 泽云以书来曰余近调桐江宾幕时宰急于聚敛议
 论落落不合困守幕下幸有馀暇时复登钓台坐羊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677-0516c.png
 裘轩卧山高水长阁汲泉煮茗洗胸中之不平若有
 神助今幸爻变易蕴粗成使二三十年勤苦之志一
 旦有成未知果合于爻变之义易之蕴否乎子其为
 我订正之余曰易岂易注哉复之彖辞曰复其见天
 地之心乎天地之心唯羲文周孔数圣人能见之泽
 云生于数千年之后直欲见数圣人之心不其难乎
 虽然道无终穷才有超迈余尝焚香静坐观泽云所
 注之易乾坤二卦已无馀蕴至于变爻三百八十有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677-0516d.png
 四旁通他卦之义爻爻有发挥事事有考證造理精
 微立说洞彻馀如删正太极八卦爻法逆顺等图探
 赜索隐自非灼然有见乎圣人之心者不能也读之
 使人耸然亹亹不倦倘使程朱诸子复生未必不击
 节而加叹也余投老田里安得以泽云所注之易寘
 诸翰苑与同志者商之使泽云名垂不朽是则不负
 其二三十年勤苦之志也泽云勖之哉至正丙戌正
 月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677-0517a.png
石氏(伯元/)周易演说
   佚
 王袆序曰周易演说京兆石君伯元之所著也石君
 之言曰圣人之作易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系辞焉以尽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必如是故天下后世之人悉能知而行之在天则道
 气之变通也在人则日用之事业也此圣人所以为
 生民立命者也自汉以下易道无传诸儒之传注百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677-0517b.png
 有馀家然考象辞者或泥于术数谈义理者或沦于
 空虚以故圣人设卦观象赞辞而明吉凶以为开物
 成务之用者其本旨因晦而不明夫易道不可以传
 注求求易道于传注则其道为愈不明矣于是诸儒
 之说悉弃勿取间独取河洛二图以玩索之一旦恍
 然若心领其义而神会其旨者遂乃笔而为书每卦
 有说其引物指事也为甚近其析理陈义也为甚著
 大抵专以明象为要取之有所从推之有所用非苟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677-0517c.png
 为空言而已至于河图洛书之数重卦变卦揲卦之
 法又为十有二图以发挥其要指总名之曰周易演
 说其言皆出于自得之妙而未尝有所蹈袭者焉余
 尝以谓君子之为言不必取异于人亦不必务同于
 人也求与人异是骄已以胜夫人也求人之已同是
 强人以随乎已也要皆失之偏而不能适乎至当今
 石君之于易非故与人为异同也推其所自得者以
 为言以求夫至当之适故不能无异同焉耳虽其所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677-0517d.png
 以合乎圣人者非人所能知苟非其自信之笃乌能
 及是哉抑余论之易至程子为传始一于言理及朱
 子本义又专夫卜筮其道盖已甚明演说之书石君
 以为继程子而作然非唯诸儒之传注有所不取而
 于程子朱子之说有不合焉亦不恤也嗟乎石君其
 诚笃于自信者乎君在异时尝举乡贡进士为陜西
 第一已而隐不仕关辅之学未能或之先而今亦老
 矣盖其学受于贾仲元氏而贾氏学于萧贞敏公同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677-0518a.png
 文贞公一出于正者也石君以余能相知也出其所
 为演说者属余序余不得辞世之不知君者因余言
 而求之则其为书固可得而知也
赵氏(良震/)易经通旨
   佚
 苏伯衡墓铭曰良震字伯起别号东谷于宋宗室郯
 勤孝王宗惠为八世孙家平阳
 陈高易书二经通旨总序曰予友赵伯起著易书二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677-0518b.png
 经通旨取经文意义之近似者比类而条析之或会
 而同或别而异大而为天文地理细而为制度名物
 微而为性命道德阴阳鬼神以至于先儒之训诂凡
 有所疑靡不辨决呜呼亦勤矣朝廷设科以明经取
 士而试以经义经义之文易用程氏朱氏书用蔡氏
 之说二经及传疏数十万言学者讽诵寻绎或自少
 至老不能究一经及就试场屋主司发难则握笔瞠
 视不敢措辞者往往有焉赵君独能研精探赜贯穿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677-0518c.png
 融会解其肯綮剖其盘错使习是经者得而观之如
 获指南之车不待问途而越裳可至其于答主司之
 问也何有然则是编之有益于学者固不少矣虽然
 士之明经岂专为科举计哉圣人之道非经不传学
 者读圣人之经则当求圣人之道是故明吉凶消长
 之理知进退存亡之几而动不违乎时则深于易者
 也观二帝三王之心考唐虞三代之治而以之修已
 治人则深于书者也若夫迷溺于文字之支离而徒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677-0518d.png
 以是为进取之媒者亦岂赵君之所望于后学也哉
钱氏(义方/)周易图说
  一卷
   存
 义方自序曰钱子既作易图说或问之曰易之有图
 尚矣今子之作不尽合先儒之说何也余应之曰求
 合于圣人之旨则先儒之合乎圣人者取之异乎圣
 人者正之以圣人之说此所以不尽合也或又问曰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677-0519a.png
 昔之述河图者必并陈洛书子独不然何也余又应
 之曰河图者伏羲所取而用之洛书之出则在乎千
 有馀年之后吾圣人兼而取之不过以龙龟负文以
 出河洛者其事同圣人则之以开物成务其(阙/)同而
 即理推数二者又可以相通故并言之耳非谓作易
 兼取洛书也余为明易而本之河图其不及洛书宜
 矣乌乎六经之道如日行天万古一日秦火之变易
 独以卜筮得全传之者虽众知之者盖寡自汉孟喜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677-0519b.png
 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馀六十卦
 每卦主六日七分此易有图之始也寥寥千载易学
 绝响宋之陈抟心领神悟始本吾圣人易有太极两
 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说为横圆大
 小四图传之穆李以及邵子而又本帝出乎震之说
 为后天圆图因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于是
 易之有图始大明于天下而朱子尚有圆图有造作
 不依他元初画底之说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677-0519c.png
 而释天地定位帝出乎震者必曰邵子曰此伏羲八
 卦之位此卦位乃文王所定似犹有歉然未满之意
 然其释河图之则犹未免惑于孔安国之说此愚所
 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也扬子云曰众言淆乱折诸
 圣苟无圣人之书而臆度为之顾余何人而敢与先
 儒立异同哉且愚伏读易之经传而学之三十年矣
 苟非反覆潜玩而有所自得亦岂敢遽为此书观者
 幸恕其僭而嘉其用心可也至正六年夏四月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677-0519d.png
 黄虞稷曰义方字子宜吴兴进士
    按叶氏菉竹堂书目有篷钱氏图说当即义
    方别号
黄氏(泽/)易学滥觞
   佚
 赵汸作行状曰先生讳泽字楚望资州人留家九江
 行省以书院山长之禄起教授江之景星洪之东湖
 考满即归闭门授徒家人绝食不知所出而先生瞑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677-0520a.png
 目端居涵泳优游未尝少变或与客谈论终日揖让如
 平时客不知先生未饭也然终不降心以谋温饱惟以
 经学失传用是为戚其于易以明象为先因孔子之言
 上求文王周公之意而其机括则尽在十翼作十翼举
 要以为易起于数因数设卦因卦立象因象起意因
 意生辞故孔子曰易者象也立象以尽意居则观其
 象而玩其辞圣人言易之为教如此易不可废象明
 矣由象学失传汉儒区区掇拾凡陋不足以得圣人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677-0520b.png
 之意而王辅嗣忘象之说兴至邢和叔则遂欲忘卦
 弃画虽以近代钜儒继作理学大明而莫能夺也作
 忘辨象有一卦之象有一爻之象或近取诸身或远取
 诸物或以六爻相推或以阴阳消长而为象学者犹
 可求也然有象外之象则非思虑意计所能及矣而
 况于立例以求之乎李鼎祚缀缉于王氏弃掷之馀
 朱子发后出而加密丁易东继之而愈详圣人立象
 之妙终不可见作象略象学既明则因象以立意因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677-0520c.png
 意以得辞阴阳消长有一定之机上下贵贱有一定
 之分善恶吉凶有一定之则位之当者孔子无由独
 言其非卦与爻之小者文王周公固不谓之大然后
 知三圣人之易一而已矣若舍象而求则人自为易
 不期于异而自异作辨同论尝曰易有八卦有六十
 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有大象有小象有大传系辞
 有说卦有序卦有杂卦有河图洛书蓍策之数学者
 当随处用工各诣其极至于一以贯之而后全易见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677-0520d.png
 矣又曰古者占筮之书即卦爻取物类象悬虚其义
 以断吉凶皆自然之理乃上古圣人之所为也文王
 周公作易特取一二立辞以明教自九筮之法亡凡
 蓍人所掌者皆不可复见而象义隐微遂为百世不
 通之学矣乃作易学滥觞临川吴文正公见之曰楚
 望父之著经也其志可谓苦矣弘纲要义昭揭其大
 而不遗其小先儒旧说可信者拳拳尊信不敢轻肆
 臆说以相是非用工深用意厚以予所见明经之士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677-0521a.png
 未有能及之者也先生经学自得之说为多荐经寇
 乱故宅为墟遗书之在者鲜矣悲夫
吕氏(洙/)易图说
  一卷
   佚
 金华府志吕洙字宗鲁永康人从许谦游
盛氏(德瑞/)易辨
  五卷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677-0521b.png
   佚
 陆元辅曰德瑞字祥父其先江阴人徙居昆山至正
 中聘入郡庠为训导
叶氏(登龙/)周易记
   佚
 括苍汇纪叶登龙号梅林丽水人
黄氏(瑞节/)易学启蒙注
  四卷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677-0521c.png
   存
 吉安府志黄瑞节字观乐安福人举乡试授泰和州
 学正元季遂不仕隐居力学萃朱子所定太极图通
 书正蒙易学启蒙家礼律吕新书皇极经世诸书并
 加注释目曰朱子成书
朱氏(隐老/)易说
   佚
 隐老自述曰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伊洛大儒虽尝论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677-0521d.png
 著而其义愈索而愈无穷予于是有易说
 陆元辅曰丰城朱隐老大学士善之父也所注皇极
 经世书有刋本而易说礼说正蒙书说均未之见
 
 
 
 
 经义考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