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677-04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三十九/)
胡氏(方平/)易学启蒙通释
  二卷
   存
外易(一作/翼)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677-0430d.png
  四卷
   未见
易馀閒记
  一卷
   未见
 方平自序通释曰圣人观象以画卦揲蓍以命爻使
 天下后世之人皆有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于吉
 凶悔吝之途其功可谓盛矣然其为卦也自本而干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677-0431a.png
 自干而支其势若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为蓍也分
 合进退从横逆顺亦无往而不相值焉是岂圣人心
 思智虑之所得为也哉特气数之自然形于法象见
 于图画者有以启于其心而假手焉耳近世学者类
 喜谈易而不察乎此其专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
 无所根据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傅会而或以为
 出于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若是者予窃病焉因
 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677-0431b.png
 说云
 又后序曰易本义一书阐象数理义之原示开物成
 务之教可谓深切著明矣启蒙又何为作也朱子尝
 言易最难读以开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数必明象数
 而后易可读启蒙四篇其殆专明象数以为读本义
 者设与象非卦不立数非蓍不行象出于图书而形
 于卦画则上足以该太极之理而易非沦于无体数
 衍于蓍策而达于变占则下足以济生人之事而易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677-0431c.png
 非荒于无用且其文多发造化尊阳贱阴之义易之
 纲领孰有大于是者哉明本乎此则本义一书如指
 诸掌矣然启蒙固为读本义设而读启蒙者又未可
 以易而视之也
 熊禾跋曰伏羲因河图画卦大禹因洛书叙畴孔安
 国以来有是言矣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且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若然则河图洛书皆圣
 人则之以作易者也及以先后天八卦方位考之与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677-0431d.png
 图书之数已有自然之配合所谓易有四象者尤昭
 然可见矣何则洛书一居北六居西北老阴之位也
 故坤艮居之九居南四居东南老阳之位也故乾兑
 居之三居东八居东北少阴之位也故离震居之七
 居西二居西南少阳之位也故坎巽居之五居中则
 固虚之为太极也此非先天之四象乎河图天一地
 六为水居北故坎亦居北地二天七为火居南故离
 亦居南天三地八为木居东故震亦居东地四天九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677-0432a.png
 为金居西而兑亦居西天五地十为土居中分王于
 四季故乾坤艮巽亦居四维之位此非后天之四象
 乎大抵先天方位言对待之体也天上地下日东月
 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乾坤之
 位六子成列乃质之一定而不可易者也后天方位
 言流行之位也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五
 气顺布四时行焉乃气之相推而不可穷者也此皆
 自然吻合不假安排天地之间开眼即见圣人所以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677-0432b.png
 即图书以画卦者盖非苟焉而作也汉儒不此之察
 毋亦惑于书所谓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之说乎不知
 此亦天乃锡王智勇之类九畴大法非人所能为则
 亦天之所与耳古人之言九数何莫不出于图书又
 岂特九畴为然哉若夫圣人作易则但当證以吾夫
 子之言可也每恨生晚无从质之文公徒抱此一大
 疑而已己丑春余读书武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
 来访出其父书一编曰易学启蒙通释其穷象数也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677-0432c.png
 精深其析义理也明白且其间有言先后天方位暗
 与图书数合者不符而同然后知天下之公理非但
 一人之私论也兹因刻梓告成辄述所见以识其后
 云
 刘泾跋曰尝记儿时从家庭授易闻之先君子云昔
 晦庵先生之讲学于云谷也我先文简云庄兄弟与
 西山蔡先生父子从游最久讲四书之馀必及于易
 与诸生时时凌绝顶登眺观天地八极之大察阴阳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677-0432d.png
 造化之妙盖其胸中已有真易一部在宇宙故所论
 象数义理自有以见其实而造其微晦庵云中谷中
 皆书室名也旧藏云庄所抄诸经师说数钜帙兵烬
 之馀其存者盖千百之什一耳一日约无咎詹君退
 斋熊君
访云谷遗迹适值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易
 学启蒙通释一编见示谓其父玉斋平生精力尽在
 此书亟阅谛玩见其论象说理允谓明备而其所援
 引则云谷当日及门之士遗言馀论多在焉时熊君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677-0433a.png
 以易学授儿辈谓是诚读者不可阙之书因言庭芳
 再入闽惟汲汲焉父书无传是惧且欲以见属仰惟
 一时师友从游之盛重念先世问学渊源之旧辄为
 刋寘书室以寓惓惓景慕之意且以成胡君之志焉
 噫易之为学非潜心之深玩理之熟者未易言也学
 者诚能由通释以悟四篇之大旨由四篇以窥四圣
 之全书则是编亦非小补云
 董真卿曰方平玉斋先生徽州婺源人师鄱阳介轩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677-0433b.png
 董先生毅斋沈先生著易学启蒙通释至元己丑自
 序
 杨士奇曰朱子易学启蒙惟胡方平本最善洪武乙
 卯司仓伯罢官归见予初读易出一编以示曰孺子
 勉之易精蕴具在此书即熟程朱传义后宜熟此吾
 藏以待汝即胡氏启蒙也无几为人窃去伯父不乐
 累日至形于诟詈予后出教童蒙始得此本
俞氏(琰/)周易集说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677-0433c.png
  四十卷
   存
读易举要
  四卷
   未见
易图纂要
  二卷
   存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677-0433d.png
易古占法
  一卷
   未见
易外别传
  一卷
   存
易经考證
易传考證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677-0434a.png
读易须知
六十四卦图
卦爻象占分类
易图合璧连珠
大易会要
  一百三十卷
   俱佚
 吴中人物志俞琰字玉吾生于宋宋亡遂不复有仕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677-0434b.png
 进意隐林屋山摭诸家易说名曰大易会要一百三
 十卷及注上下经并十翼凡四十卷又有经传考證
 读易须知易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
 珠说授温州学录不赴后得异人金液还丹之秘注
 魏伯阳参同契发挥三卷阴符经解一卷易外别传
 一卷以吾儒性命之学推阴阳消息之理雅好鼓琴
 乃作弦歌毛诗谱别有幽明辨惑席上腐谈书斋夜
 话等书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677-0434c.png
 琰自序集说曰周易集说者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
 也曷为善能明三圣人之本旨则善也夫易始作于
 伏羲仅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辞文王作上下经
 乃始有辞孔子作十翼其辞乃备当知辞本于象象
 本于画有画斯有象有象斯有辞易之理尽在于画
 讵可舍六画之象而专论辞之理哉舍画而玩辞舍
 象而穷理辞虽明理虽通非易也汉去古未远诸儒
 训解多论象数盖亦有所本至魏王弼以老庄之虚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677-0434d.png
 无倡于前晋韩康伯又和于后圣人之本旨遂晦沿
 袭至于唐诸儒皆宗之太宗诏名臣定九经正义于
 易则取王韩而孔颖达辈以当时所尚故虽其说未
 尽善亦必为之回护由是二三百年间皆以虚无为
 高至宋濂洛诸公彬彬辈出一扫虚无之弊圣人之
 本旨始明奈何世之尚占而宗邵康节者则以义理
 为虚文尚辞而宗程伊川者则以象数为末技而邵
 程之学分为两家羲画周经亦为两途遂使学者莫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677-0435a.png
 之适从逮夫紫阳朱子本义之作发邵程之未发辞
 必本于画理不外于象圣人之本旨于是乎大明焉
 琰幼承父师面命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长与朋
 友讲明则又有程朱二公所未言者于心盖不能无
 疑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易
 会要凡一百三十卷不揣固陋遂自至元甲申集诸
 说之善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集说云
 又自序曰予自德祐后集诸儒之说为卷一百三十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677-0435b.png
 名曰大易会要以程朱二公为主诸说之善者为辅
 又益以平昔所闻于师友者为周易集说四十卷
 孟淳序曰九经惟易有象数其义最奥解者最多元
 贞丙申秋会玉吾叟于王氏书塾讲坤之六二谓六
 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方惟从乾阳之大不习坤
 阴之小故无不利又指示彖传刚柔上下言来不言
 往之微意则皆以两卦相并而取义兹盖秦汉至于
 唐宋诸儒所未发者也是时匆匆回霅弗复请益今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677-0435c.png
 观其书集众说之善又述已所闻證以经传反覆辨
 论无一字放过辞意明甚有如鉴之照物纤悉不遗
 请名之曰易鉴云至大庚戌冬
 王都中序曰石涧先生周易集说大槩以晦庵为主
 而参以程氏又集诸家之善为之说凡三十馀卷都
 中至元乙丑尝从先生指授未几奔走宦途弗能卒
 业兹守鄱阳泉监与先生偕行公馀听讲又得闻所
 未闻是书作于甲申迨今二十有七年未尝一日去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677-0435d.png
 手凡三脱藁矣书成不可不传敬请锓诸梓以与同
 志者共之至大庚戌冬至
 李克宽序曰石涧先生吴中老儒也著周易集说自
 至元甲申逮今三十九年考论文义證以五经岁月
 弥久其说益精世有张平子当知扬子云之太玄也
 至治壬戌春
 白珽序曰易言吉凶悔吝进退存亡无非切已之用
 迩年以来谈易者棼棼藉藉三人是之二人非之则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677-0436a.png
 攘袂瞋目而与之争谦卦谓何三人非之一人是之
 则扬眉顿足而喜颐卦谓何呜呼徒能言不能行易
 之道几乎熄矣苏台俞玉吾乐贫安道华皓一节于
 易则不但能言之又能行之辑先儒诸名家之传为
 是书条列胪分醇正明白深有益于后学所居榜石
 涧学者称石涧先生云皇庆元年
 张瑛序曰古圣人作卦辞爻辞盖皆取象数之义理
 而发明之耳石涧俞先生于诸家易说无不披阅独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677-0436b.png
 以朱子本义为主仍采诸家之善萃为一编名曰周
 易集说即象数言义理精粗本末一以贯之今之言
 易者孰则能出其右哉皇庆二年七月
 颜尧焕序曰易其至矣乎三圣人之言三圣人之心
 也易其可易言哉后世谈易者何啻数百家邵子以
 数程子以理其后朱子以占三子之说易可谓至矣
 易其可易言哉余友俞石涧家传易学潜心于此三
 十馀年作集说主之以朱子本义而邵子之数程子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677-0436c.png
 之理一以贯之其辞简而严明而理将以扩三子之
 蕴开后学之蒙有功于易学多矣余年迈目力衰弗
 能遍阅石涧之说但略窥一斑为之肃衽致敬至治
 二年春
 杨载序曰石涧俞氏周易集说本于程朱氏之书而
 證以诸家之言徵余为序冠于篇首余闻汉世初得
 一经必聚五经诸儒使共读之以求其训诂今石涧
 俞氏于易经之文有字义特出者必旁考五经其为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677-0436d.png
 学之近古如此三十年间积三十馀卷说虽多何害
 其为多故余乐为之序而不辞焉至治壬戌冬
 黄溍序曰古者三易皆掌于太卜四学之教诗书礼
 乐而已孔子晚好易与七十子之徒难疑答问固未
 有以易为言者易在秦独为卜筮之书汉兴言易自
 田何始何之传为施孟梁丘其别出为焦赣为费直
 赣专于阴阳占察之术直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
 上下经至唐贞观中又断然俾学者以王韩为师费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677-0437a.png
 氏藉以仅存焦氏又废矣谈者率以为理学近于费
 数学近于焦而不知河南两先生之精义独存有非
 汉儒所及知者未可寘同异于其间也考亭夫子合
 两先生之学以为书七十子之徒所未闻于孔子者
 三尺之童咸得诵而称之今传其书仅百年述作之
 士不阿以为同则矫以为异其所望于来哲者果若
 是耶溍窃闻之善立言者不必出于古不必不出于
 古也非有异焉则其书可无作也非有同焉则其书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677-0437b.png
 亦不能以独传也惟夫同不为阿异不为矫斯言之
 善者也俞氏之集说有焉溍是以乐道而为之序读
 者所宜知也泰定元年十月
 于文传序曰余少之时已识石涧俞君知其为善言
 易者然未之学易不果承教延祐二年予以进士受
 官南归时石涧尚无恙闻有所著易说未获一寓目
 焉去年冬自集贤退休吴中石涧之子子玉手一编
 过余且曰先子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愿先生赐之言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677-0437c.png
 余受而读之乃易说也及观自序有云朱子本义之
 作辞本于画理不外象圣人之本旨大明于是首读
 本义次及程传旁考诸家之说摭其精华萃为一书
 名曰周易集说凡四十卷以岁月考之起至元甲申
 至元贞丙申凡十有二年而后成其积学久其用功
 深槩可见已又十有八年诏以五经取士易主程朱
 氏之说兼用古注疏则与前所云者略同非明古识
 今其孰能与于此然则俞氏易说当与蔡氏书传并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677-0437d.png
 传学易者苟能玩味此书则思过半矣虽然或出或
 处或嘿或语易之道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易之用
 也圣人作易岂直为学者干禄之资而已床头易在
 万钟于我何加焉九京可作石涧必然我言至正六
 年七月
 琰自序其后曰予生平有读易癖三十年间虽隆冬
 大暑不辍每读一字一句而有疑焉则终日终夜沉
 思必欲释其疑乃已洎得其说则欣然如获拱璧亲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677-0438a.png
 戚朋友咸笑之以为学虽勤而不见用于时何乃不
 知时变而自苦若是耶予则以理义自悦犹刍豢之
 悦口盖自得其乐罔知所谓苦也粤自至元甲申下
 笔解上下经并六十四象辞与夫彖传爻传文言传
 期年而书成改窜者二十馀年凡更四稿或有勉余
 者云日月逝矣系辞传及说卦序卦杂卦犹未脱稿
 其得为完书乎予亦自以为欠至大辛亥自番禺归
 吴憩海滨僧舍地僻人静一夏风凉閒生无所用心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677-0438b.png
 因取旧稿系辞传读之不三月并说卦序卦杂卦改
 窜皆毕遂了此欠噫予发种种矣向尝与余共讲明
 者如西蜀荀在川新安王太古括苍叶西庄番禺齐
 节初悉为古人独予未亡今也书既完矣癖既瘳矣
 则当自此收心归腔以乐馀年留气煖脐以保馀生
 弗复更自苦矣如易经考證如易传考證如读易须
 知如易图纂要如六十四卦图如古占法如卦爻象
 占分类如易图合璧连珠如易外别传乃予旧所编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677-0438c.png
 者将毁之而儿辈皆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于
 后
 琰自序别传曰易外别传者先天图环中之秘汉儒
 魏伯阳参同契之学也人生天地间首乾腹坤呼日
 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易以道阴阳故伯阳借易以
 明其说大要不出先天一图是虽易道之绪馀然亦
 养生之切务盖不可不知也图之妙在乎终坤始复
 循环无穷其至妙则又在乎坤复之交一动一静之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677-0438d.png
 间愚尝学此矣遍阅云笈略晓其一二忽遇隐者授
 以读易之法乃尽得环中之秘反而求之吾身则康
 节邵子所谓太极所谓天根月窟所谓三十六宫靡
 不备焉是谓身中之易今为图如左附以先儒之说
 明白无隐一览即见识者当自知之
 又后序曰易外别传一卷为之图为之说披阐先天
 图环中之极玄證以参同契阴符经诸书参以伊川
 横渠诸儒之至论所以发朱子之所未发以推广邵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677-0439a.png
 子言外之意愚虽不暇专志从事于此而丹之妙用
 非苟知之盖尝试之者也故敢直指方士之所靳以
 破学者之惑尝慨夫世所传丹家之书庾词隐语使
 览者无罅隙可入往往目炫心痒掩卷长叹如蔡季
 通袁机仲尝与朱子共订正参同契矣虽能考其字
 义然不得其的传未免臆度而已愚今已得所传又
 何忍缄嘿以自私乃述是书附于周易集说之后名
 之曰易外别传盖谓丹家之说虽出于易不过依仿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677-0439b.png
 而托之者初非易之本义也丹家之大纲要领愚于
 是书言之悉矣丹书之口诀细微则具载于参同契
 发挥三篇兹不赘云
 子仲温跋曰易外别传一卷先君子之所著而附于
 周易集说之后者也先君子尝遇隐者以先天图指
 示邵子环中之极玄故是书所著发明邵子之学为
 多
 王彝曰先生所述易会要百有四十卷集说三十六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677-0439c.png
 卷先生生宋季年以经义有声场屋间以科第起家
 而吴内附山林之士往往讴歌而兴以为一日之用
 先生乃惟家居读易玩象观理著书以自见
 白云霁曰石涧易外别传述康节先生心为太极图
 朱紫阳太极虚中先天图先天六十四卦直图地承
 天气图日受月光图乾坤坎离天地日月等图皆先
 天之学
 纳兰成德序曰周易上下经说二卷象辞说一卷彖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677-0439d.png
 传说二卷爻传说二卷文言传说一卷系辞传说二
 卷说卦说一卷序卦说二卷杂卦说一卷合一十三
 卷各冠以序统名曰周易集说而易图纂要一卷易
 外别传一卷附焉吴人俞琰玉吾叟所著也叟于宝
 祐间以词赋称宋亡隐居不仕自号石涧道人又称
 林屋洞天真逸其书草创于至元甲申断手于至大
 辛亥用力可谓勤矣世之言图书者类以马毛之旋
 龟文之坼独叟之持论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677-0440a.png
 序河图与天球并列则河图亦玉也玉之有文者尔
 昆崙产玉河源出昆崙故河亦有玉洛水至今有白
 石洛书盖石而白有文者其立说颇异至其集众说
 之善以朱子本义为宗而邵子程子之学义理象数
 一以贯之诚有功于易者也考叟之说易尚有经传
 考證读易须知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
 易图合璧连珠诸书咸附于集说之后而今已无存
 当日共讲易者则有西蜀荀在川新安王太古括苍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677-0440b.png
 叶西庄鄱阳齐节初其名字官阀亦不复可考于乎
 惜哉
陈氏(深/)清全斋读易编
  三卷
   未见
 卢熊曰陈深字子微世为吴人生于宋宋亡笃志古
 学闭门著书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天历间奎
 章阁臣以能书荐潜匿不出学者称为宁极先生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677-0440c.png
龚氏(焕/)易说
   佚
 江西通志焕字右文进贤人时称泉峰先生
刘氏(整/)易纂图
  一卷
   佚
 闽书整字宋举古田人自号蒙谷遗老教授生徒百
 馀人少从合沙郑少禖学易传六十四卦图说及春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677-0440d.png
 秋元经其纂集图序甫就而卒
陈氏(宏/)易童子问
  一卷
   未见
    按陈氏易童子问菉竹堂目有之
易象发挥
   佚
 黄虞稷曰宏莆田人宋末徙华亭以儒业起家同知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677-0441a.png
 吴江州事
周氏(敬孙/)易象占
   佚
 元史敬孙台州临海人宋太学生初金华王相主台
 之上蔡书院敬孙与同郡杨珏陈天瑞车若水黄超
 然朱致中薛松年师事之受性理之学著易象占尚
 书补遗春秋类例
 谢铎曰易象占临海周敬孙著今亡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677-0441b.png
黄氏(超然/)周易通义
  二十卷
周易或问
  五卷
   佚
周易释蒙
  五卷
   佚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677-0441c.png
周易发例
  三卷
   佚
 超然自序通义曰易有太极是生阴阳阴阳交易而
 成对待易之体也所谓先天也阴阳变易而有流行
 易之用也所谓后天也体中有用用中有体万化之
 原万古之会万象之蕴万物之情万用之经万物之
 时尽在是矣大传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言其兴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677-0441d.png
 则昔之废可知也春秋传韩宣子聘鲁始见易象易
 象周公所作象辞独见于鲁则其晦又可知也先天
 当天地开辟之运中闇得后天后天当再开辟之运
 又中闇得十翼孔安国谓赞易道以黜八索虽其详
 不可考意盖可推矣彖传象传文言序卦杂卦所以
 翼文王也系辞说卦兼牺文而并翼也世皆以后天
 赖十翼而明为夫子之功不知先天由十翼而传微
 夫子后世殆不知有伏羲之易也子之功所以大也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677-0442a.png
 所以关天地盛衰之运也此道若废若兴若晦若明
 更千有馀载然后有太极图说有邵子皇极经世书
 发挥先天之蕴尤为暴白其于天地盛衰之运亦非
 偶然出者于戏至矣超然少而读易不得其门后乃
 求之周子邵子之书又取朱子本义读之始粗窥蹊
 隧尚恨本义朱子尝欲再修而未及于是悉其疲薾
 参会互考始则采之先儒以尽其情中则反之蔀闇
 以极其陋终则本之经意以敛其归因而成帙目曰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677-0442b.png
 通义通义者盖将即夫子通之文王之义以上溯伏
 羲之义也嗟夫观吾之名书则知吾释经之意矣昔
 者圣人之作易也非但以包罗理气剖析象数而已
 一画一辞乃理气象数凝结而成文者也此所以辟
 天地之运也伏羲画之文王系之夫子翼之同为出
 于理气象数之自然亦犹之自本而干自干而支不
 但太极自生出之后序为然三圣之序犹是也此通
 义之所以作也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677-0442c.png
 又自序发例曰余尝窃譬笺易当如画家写六十四
 卦之义三百八十四爻之情正邪险易利害攻取犹
 之老少妍媸意态情状各随其人不但位寘耳目口
 鼻而已后世明智之士数喜谈易观其笔力驰骋上
 磅下礴可谓健矣然未免自以意置位故虽极天下
 之至工而其人则不似也似不似未暇论或置口与
 鼻易耳以目则又不复为人矣凡掩集时义悖乱上
 下象外生占占外生说者皆颠倒耳目口鼻之数也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677-0442d.png
 易以德位时义为重有此德当此位适此时行此义
 处已治人之道趋吉避凶之机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如其实象失真虚理任意当静反动当承反应听其
 说虽美考其事实乖是又如比五音而强目以听盛
 八珍而责鼻以食其不至贼人之性也几希予为此
 惧每以读易之法当先推卦义以求六爻之情情有
 难通则参以象象有难通则参以位位复难通则参
 以三百八十四爻之例例明而圣人之意十得其五
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677-0443a.png
 六矣朱子尝言上古之书莫大于易中古之书莫大
 于春秋窃谓易有吉凶即春秋之有刑德也易以吉
 凶寓于三百八十四爻之行事春秋以刑德寓于二
 百四十二年之行事是故读二书者皆宜究圣人命
 辞之例易例圆通苟能深明其意然后知圆通之中
 极为谨严与春秋等今学春秋者必求春秋之凡例
 独易之例乃置而不讲上者凿理下者凿象精粗不
 同凿均也凡例既明易乃可窥作发例
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677-0443b.png
 赤城集黄超然字立道黄岩人宋末两中乡科元至
 治初卒
 赤城新志超然字寿云与车玉峰往来金华王鲁斋
 之门得理学之传而尤精于易既卒赐谥康敏其谥
 议曰故寿云先生黄超然文肃华胄诗礼名家学贯
 六经尤邃于易安居恬静不以贫窭动其心性识高
 明不以功名易其志博达之才道德之化渐于乡里
 也远渊源之学仁义之教被于后人也深故既没而
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677-0443c.png
 名益彰所著周易通义等书羽翼程朱开明后进是
 宜于设教之所赐以书院之号所谓乡先生殁而祭
 于社者先生有焉定议易名国有令典按谥法寿考
 且宁曰康好古不怠曰敏请谥康敏
 台州府志超然推本伏羲先天图翼以邵子皇极经
 世著周易通义二十卷发程朱传义未尽之意别为
 或问五卷发例三卷释象五卷
 谢铎曰周易通义黄寿云著今有抄本
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677-0443d.png
朱氏(知常/)经进易解
   佚
 金华赤松山志先生名知常字久道号此山本郡人
 也通儒学为黄冠师主佑圣观开庆间赐左街道录
 先生少学易于乡先生卢端叔后得易说于池阳周
 元举遂以见闻集为一编进之于上遗籍藏此山道
 院
齐博士易解
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677-0444a.png
   佚
董氏易传觉
   佚
李氏易辨證
   佚
    以上三书见尤氏遂初堂目
朱氏(失名/)三宫易
  宋志一卷
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677-0444b.png
   佚
 胡一桂曰其说分圆宫方宫交宫以初二中四终为
 序
何氏(失名/)周易讲疏
  宋志十三卷
   佚
陈氏(失名/)周易六十四卦赋
  宋志一卷
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677-0444c.png
   佚
 黄宗旦曰颍川陈君不知其名
沈氏(失名/)愚庵易注
   佚
    按愚庵沈氏未详其名方万里赠其子复亨
    诗云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则
    业有成书然并卷帙亦亡矣
尹氏(彦颐/)易解
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677-0444d.png
   佚
 高丽史尹彦颐瓘第四子仁宗朝国子司业赴经筵
 讲论经义赐华犀带一腰迁宝文阁直学士卒谥文
 康尝作易解传于世
    按高丽史称仁宗恭孝王楷也
 
 
 经义考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