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677-026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二十三/)
胡氏(铨/)易传拾遗
  宋志十卷
   佚
 陈振孙曰敷文阁直学士庐陵胡铨邦衡撰铨建炎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677-0260d.png
 甲科上书乞斩秦桧谪岭海秦死得归孝宗即位始
 复官又以沮再和之议得罪去乾道中入为丞郎铨
 谪新州作此书大槩宗主程氏而时出新意于易传
 之外李泰发为之序其曰拾遗谦辞也
 王应麟曰小畜下体乾复上体坤乾坤相应故小畜
 初九复自道九二牵复吉与复六四中行独复六五
 敦复无悔义甚相类牵复中不自失敦复中以自考
 二五皆得中故也澹庵云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677-0261a.png
 宋史铨在岭海尝训传诸经归上所著易春秋周礼
 礼记解诂藏秘书省
洪氏(兴祖/)周易古今考异释疑
  宋志一卷
   佚
 中兴馆阁录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人嘉王榜上舍出
 身绍兴三年正月除著作佐郎五月为驾部员外郎
 王应麟曰兴祖为汉以来诸儒所传各有师承唐陆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677-0261b.png
 德明著音义兼存别本诸儒各以所见去取今以一
 行所纂古子夏传为正而以诸书附注其下
周易通义
  二十卷
   佚
古易考义
  十卷
   佚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677-0261c.png
古今易总志
  三卷
   佚
    右三部见镇江府志
钱氏(述/)易断
   佚
    见尤氏遂初堂目录
林氏(倏/)易说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677-0261d.png
  宋志十二卷
   佚
变卦天道大备书
  宋志八卷(又五/卷)
   佚
变卦纂集
  宋志一卷
   佚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677-0262a.png
 冯椅曰其说考甲子通数以八卦定八方并以乾坎
 艮震巽离坤兑为序
 玉海绍兴六年林倏乞上所著易书诏给事中朱震
 详问震言用功至勤仍令明州给札录其所著易说
 及天道大备书变卦纂集等合二十六卷上之二月
 甲辰倏循资与堂除直秘阁
 胡一桂曰右迪功郎林倏易说十二卷变卦八卷变
 卦纂集一卷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677-0262b.png
李氏(授之/)易解通义
  宋志三十卷
   佚
 玉海绍兴八年六月李授之上易解除直秘阁
 胡一桂曰授之绍兴初知简州易解每卦之首各著
 论一篇以言一卦之大要又著论十篇明易之旨趣
刘氏(翔/)易解
  宋志六卷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677-0262c.png
   佚
 玉海绍兴十五年十月刘翔进易解
 董真卿曰翔福州水(阙/)人易解六卷绍兴十五年表
 进监学官看详云通达经旨附近人情间出新意议
 论不诡旁涉史传援證明白特差福州教授书藏禁
 中洪迈为序
 闽书刘翔字图南通诸经尤注意于易官蕲春尉上
 所著易卦辞授福州教授再授潭州教授卒于官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677-0262d.png
吴氏(沆/)易璇玑
  宋志三卷
   存
 沆自序曰臣自少学易病其难明求诸圣人之言曰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又求诸明彖之言曰处
 璇玑以观大运则天地之动未足怪也臣自是诵易
 之彖浸历岁时涣然冰释然后知自彖而求易无不
 得舍彖而求易无不惑彖也者易之门户而象之管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677-0263a.png
 钥也臣学彖既有所省以次求之卦求之象求之爻
 稍见诸儒缺失因拾其馀遗窃为议论以为易之道
 莫大于乾坤而圣人以天为法乃作法天六子之用
 初无定体变而通之存乎其人作通六子乾坤六子
 皆以中道为贵作贵中中也者二五之位也而六爻
 之位互分阴阳去其初上则不足以成章作初上定
 位践其位者非六即九也六九之名当定于自然而
 先儒以人事加之于理未安作六九定名位既定则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677-0263b.png
 六十四变决非偶然作天地变卦卦变之说不一而
 足先儒考传或失其正论其至当不过有四作论变
 有四泥于辞不知象之可贵则不见天地之蕴奥作
 有象明象之端莫先于彖作求彖圣人之作易非直
 为卜筮而已所以崇帝王之德业辨君臣之名位而
 定君子小人之分也乃作明位明君道明君子君子
 之德足以养人然后刑可议刑可议而后伐可致作
 论养论刑论伐盖天下之旨不明于天下则教道不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677-0263c.png
 立教道不立内外不分而吉凶无辨也作辨圣辨内
 外辨吉凶易之为道变动不居卦无定象爻无定辞
 不可以有执也乃作通卦通象通爻通辞苟期乎通
 而无一定为證则失之汎汎无统作通證事有一定
 而未免于疑者重卦系辞是也作释卦释系互体之
 说虽不可泥而亦不可废作存互体如是而易略备
 矣凡物既备则当思其未备者以广之作广演而终
 焉凡二十七篇分为三卷上以明天理之自然中以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677-0263d.png
 讲人事之修下以备传疏之失庶几上补圣时崇广
 经术之意名之曰易璇玑云
 玉海绍兴十六年抚州布衣吴沆进易璇玑三卷二
 十七篇
 宋鉴绍兴十六年九月抚州布衣吴澥进宇内辨历
 代疆域志吴沆进易璇玑三坟训义太学博士王之
 望言三坟书无所传授疑近世好事者所为诏澥永
 免文解沆以书犯庙讳故赏不及焉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677-0264a.png
 胡一桂曰沆字德远号环溪先生临川人环溪其所
 居也易璇玑三卷每卷九篇杂论易义又有易礼图
 说前有或问六条图说十二轴
郭氏(伸/)易解
   佚
 玉海绍兴十六年四月郭伸上易解
 宋鉴绍兴十六年四月丙辰通判成州郭伸献易解
 上曰易象深微极难穷究须自有得仍不穿凿始可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677-0264b.png
 谓之通经伸议论亦觕通可略加旌擢于是进伸一
 官
王氏(义朝/)易说
  十卷
易论
  十二卷
   俱佚
 绍兴府志王义朝字国宾丽水人登进士第主光泽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677-0264c.png
 簿调绍兴教授因家上虞尝进易论十二卷高宗下
 其书国子监命典诸王宫大小学历江东提举罢归
 著易说十卷
张氏(抡/)易卦补遗
   佚
 王应麟曰张抡为易卦补遗其言曰易以初上二爻
 为定体以中四爻为变系辞谓之中爻先儒谓之互
 体所谓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八卦互成刚柔相易之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677-0264d.png
 道非此无见焉
丘氏(砺/)易议
   佚
 姑苏志丘砺字师说朐山人建炎初知吴江县因家
 常𤍨入为国子监丞御史台检法大理寺丞权户部
 郎知筠泰建三州除福建提举兼提刑改转运判官
 有易议
王氏(大宝/)周易證义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677-0265a.png
  十卷
   佚
 董真卿曰大宝字元龟潮州人孝宗时以諌议大夫
 兼侍讲上语曰高宗谓卿邃于易故有是除后官礼
 部尚书有周易證义十卷
 胡一桂曰證义多是文义间亦及象虽明白而甚浅
 近
 闽书大宝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任福建提点刑狱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677-0265b.png
 司仕终礼部尚书所著易义表进于朝
吴氏(黻/)周易详解
  四十卷
   未见
 胡一桂曰黻字元绶周易详解四十卷只是敷演文
 义为时文之学不及象数绍兴丁丑书成
周氏(聿/)易说
   佚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677-0265c.png
 江西通志周聿字德元青州人徙居上饶绍兴间召
 对陈经论称旨累官户部侍郎
徐氏(霖/)易传
   佚
 姓谱霖玉山人绍兴初进士著有易传春秋发微
章氏(服/)易解
  二卷
   佚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677-0265d.png
 金华志章服字德文永康人绍兴二年进士累官吏
 部侍郎
郑氏(克/)揲蓍古法
  宋志一卷
   未见
 王应麟曰绍兴中郑克武子撰以今之言揲蓍法者
 或不取四营成易不待三变成爻而谓之小衍或不
 揲右手所分不数小指所挂而谓之新谱故列旧法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677-0266a.png
 使有可据
刘氏(藻/)易解
  五卷
   佚
 闽书刘藻字昭信福州人尝解易有曰见险而止为
 需见险不止为讼能通其变为随不能通变为蛊
关氏(注/)易传
  一卷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677-0266b.png
   佚
 陈善曰绍兴中钱唐关注子东著易传一卷
郭氏(雍/)传家易说
  宋志十一卷
   阙(今惟大易粹/言所载存)
 雍自序曰易道冥昧于鸿荒之世庖牺氏始画而明
 之历数千年概见于圣人行事而述作无闻焉文王
 重之然后焕然成章此文王之所以为文也逮春秋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677-0266c.png
 时大道不行独卜筮行于世孔子于是作传大明其
 道然后天下复知文王之易为大道之书故自开辟
 以来力举斯道而明之者三圣人而止耳观三圣人
 之为心所以晓天下万世者亦可谓至矣自孔子没
 微言复绝至秦汉间斯道大否汉兴诸儒仅能训诂
 举大义或复归于阴阳家流大失圣人言易之旨正
 始中王辅嗣一切革去易以高尚之言然辅嗣祖述
 虚无其辞虽美而无用于天下国家于是易为空言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677-0266d.png
 矣又非三圣人所谓易之道也虚无之学流弊至今
 卒无以正之兹大道所以不明欤大抵自汉以来学
 者以利禄为心明经祗欲取青紫而已责以圣人之
 道固不可得而闻也宋兴百有馀载有明道伊川二
 程先生横渠张先生出焉监前世儒者之弊力除千
 馀载利禄之学直以圣人为师斯道为己任岂非古
 之所谓豪杰之士也哉其于孟氏之功圣智巧力之
 间而已先人受业伊川先生二十馀年雍始生之时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677-0267a.png
 横渠明道久已谢世甫四岁而伊川殁独闻先人言
 先生之道其所学所行所以教授多见于易与春秋
 中庸论语孟氏之书是以门人悉于此尽心焉且自
 周公殁大道不行五百馀岁而得孔子孔子殁百有
 馀岁而得孟子去圣人世如此未远而道之难明亦
 已甚矣况于孔子殁后千五百馀年而三先生欲力
 复圣人之道其难矣哉夫先知先觉之士旷世无有
 将使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岂非三先生之力也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677-0267b.png
 欤雍不肖无闻甘与草木腐久矣重念先人之学殆
 将泯绝先生之道亦因以息唯惧无以遗子孙于是
 潜稽易象以述旧闻传于家使毋忘先人之业道虽
 不足志则有馀矣孟子所谓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
 人者其庶几欤
 宋史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阳人传其父忠孝学隐居
 陜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号白云先生乾道中荐于朝
 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后更封颐正先生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677-0267c.png
 陈振孙曰传家易说十一卷冲晦处士郭雍颐正撰
 自言其父忠孝受学于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
 艮止也学道之要无出于此自是方觉读易有味榜
 其室曰兼山立身行道皆自止始兵兴之初先人旧
 业扫地念欲补续其说中心所知者艮止也潜稽易
 学以述旧闻用传于家雍隐居陜州长杨山中帅守
 屡荐召之不至由处士封颐正先生其末提举赵善
 誉言于朝遣官受所欲言得其传家兵学六卷以进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677-0267d.png
 时淳熙丙午也
 冯椅曰白云山人易说绍兴辛亥岁序不以彖为卦
 辞而直循王弼之名以为孔子自言其彖泥于卦变
 毛伯玉不以为不然
 杨士奇曰颐正先生于易发明精到
卦辞旨要
  六卷
   未见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677-0268a.png
 中兴书目郭雍卦辞旨要六卷
 王应麟曰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天命限之内
 也不可出人欲限之外也不可入郭冲晦云
蓍卦辨疑
  二卷
   未见
 赵希弁曰右上卷康节先生揲蓍法横渠先生大衍
 说伊川先生揲蓍法兼山郭先生蓍数说下卷则辨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677-0268b.png
 證也兼山之子雍为之序谢艮斋谔识其后
都氏(洁/)易变体(一作/体裁)
  宋志十六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续中兴书目易变体十六卷绍兴中吏部郎中都洁
 进谓筮有某卦之某卦为变体如蔡墨言潜龙勿用
 不曰乾初九而曰乾之姤言龙战于野不曰坤上六
 而曰坤之剥此谓变体自乾之姤至未济之解以意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677-0268c.png
 演之爻为一篇凡三百八十四篇
 张九成序曰余早游学校与易家者流谈其论六十
 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与夫系辞至杂卦并为一谈曰
 此神也此道也此体用也此德业也凿空驾远紊实
 隳真望其貌虽超然若不可挹叩其中乃空然初无
 所有系风搏影卒以自欺小则不足以治心修身大
 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其诬易也甚矣后余至京师
 见先生长者论大易之说乃一皆归之人事仁义阴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677-0268d.png
 阳刚柔盖一体而无间焉乃知夫仁义即天地之道
 也其馀六经之旨略无杪忽之差吾僚友都圣与一
 日示余以所传易且曰呜呼余尚忍言之耶昔洁先
 君子言行为一邦师法服习六艺而尤邃于易某此
 训传谈易之义乾坤之气天地之形六子之用三才
 之判八十四卦之变其于爻象也某不先于辞而先
 于理以为卦爻大象适与理相当者圣人则有辞以
 系之象爻之辞未尽圣人又为传于六十四卦之后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677-0269a.png
 以明之一章示贤人也二章示君子也三章戒众人
 也四章言圣人体易之道也说卦说八卦之理序卦
 论六十四卦之序杂卦论六十四卦之用又曰此洁
 所闻于先君子也辄拾其遗说而为之传嗟乎其深
 思旁取如此亦已勤矣异夫前所谓神道体用之说
 者故余窃有取焉且求余为序余故摭其所得于易
 者而序之因退而考其先公世为丹阳人讳郁字子
 文终惠州教官云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677-0269b.png
 程迥曰都圣与少卿作周易变体推广沈丞相小传
 如观之九五不言观我生君子无咎独论剥六五贯
 鱼以宫人宠推象数过当
 冯椅曰洁父郁为一邦师法尤粹于易以所闻于父
 者为之传先于理而次以象义每卦终又为统论
 董真卿曰洁字圣与丹阳人知德庆府父郁惠州教
 官粹于易洁以所闻于父者为传曰周易变体十六
 卷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677-0269c.png
周易说义
  十四卷
   佚
喻氏(樗/)易义
   佚
 王圻曰樗祥符人登建炎进士
 绍兴府志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后徙严州少从
 杨时游举进士累官工部郎中终浙东提举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677-0269d.png
李氏(郁/)易传
   佚
 姓谱郁字光祖光泽人少从杨时学时妻以女绍兴
 初尝被召入对便殿还家筑室西山学者号曰西山
 先生其卒也朱熹志其墓
郑氏(刚中/)周易窥馀
  宋志十五卷
   未见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677-0270a.png
 刚中自序曰窥馀窥窃易家馀意缀缉而成也老来
 心志凋落健忘自觉所学渐次遗失恐他时儿童辈
 有问寖就荒唐无以对故取平日所诵今昔易学与
 意会者辄次第编录时自省览此窥馀之所为作所
 为名序之所为缕缕也伏羲氏画八卦古无异论至
 重卦则指名不一郑康成辈谓神农孙盛谓大禹史
 迁扬雄谓文王攻为神农之说者曰耒耜之利日中
 之市固已取诸益取诸噬嗑岂应后来方重卦神农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677-0270b.png
 之说破则盛以下自当无语矣孔颖达王弼又谓伏
 羲氏始用蓍十有八变而成卦观变之数则用蓍犹
 在六爻之后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而书契之作取
 诸夬重卦者非伏羲乎伏羲氏既画卦又为重卦文
 王为卦下之辞又分上下经孔子为十翼周公为爻
 辞此易纬所谓三圣人而周公不与者周公本文考
 之志而为之举文王则知周公之圣也颖达既坚守
 弼论不移后之立异相可否者犹未是已要指摘相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677-0270c.png
 胜无明白證据当以王孔为允复有疑者曰爻辞亦
 文王所作非周公也此盖不考明夷尔文在羑里无
 自称文王之理亦不得先谓箕子为明夷韩宣子适
 鲁见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德则公作爻辞何疑马
 融陆绩皆知此意也系辞曰知者观彖辞则思过半
 矣又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遂又疑夫
 子不应自赞如此彖辞必文王所为也曾不知卦下
 之辞乃文王所系其所系辞亦可谓之彖夫子于上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677-0270d.png
 下系特赞序之与夫子所谓彖系自不相碍范谔昌
 误疑乾彖与文言重复而谓文王为彖者亦此类也
 至于十翼之目亦复纷纷以彖象系辞三者各分上
 下而与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号为十者颖达主
 之彖也大小象也上下系辞也乾坤文言也而与序
 卦说卦杂卦三篇号为十者胡旦主之以象分大小
 而不以彖分上下旦说为胜以文言分乾坤似未安
 去古远矣学者要当以意所安者为是故两存之以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677-0271a.png
 俟来哲通乎此然后可以读易或问曰子为书始屯
 蒙何也曰予于乾坤不敢谈也易者天地万物之奥
 乾坤则又易之奥圣人妙易书之神而藏之乾坤其
 所示人者犹委曲载之文言孰谓学者可以言定乎
 尊乾坤而不敢论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爻识卦
 万有一见其髣髴则随子索母沿流寻源乾坤之微
 或可得而探也今固未敢妄有窥焉又问易自商瞿
 子木亲受业夫子下抵汉魏专门名家者不胜计虽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677-0271b.png
 互有得失之论大抵不过象义二者就其意旨不合
 最甚者惟李鼎祚王弼其专用象变三十馀家而不
 及义者鼎祚也尽扫象变不用古注而专以意训者
 弼也子为书为象乎为义乎曰有象则有义以义训
 者不可以遗象也义不由象出是犹终日论影而不
 知形之所在偏于一而废于一学者所以难了窥馀
 所不然也近世程颐正叔尝为易传朱震子发又为
 集传二书颇相弥缝于象义之间其于发古今之奥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677-0271c.png
 为有功焉但易之道广大变通诸家不能以一辞尽
 有可窥之馀吾则兼而取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
 序载晋太康元年汲县发旧冢大得古书皆科斗文
 字不可训知独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篇
 与今正同而无彖象文言系辞预疑于时仲尼造之
 于鲁尚未播之远国而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谓上
 下经及十翼也以是考之汉之易已十二篇但经与
 十翼自为篇帙非若今易之各附卦爻先儒谓费直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677-0271d.png
 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谓王辅嗣象本释经欲相
 附近故辞与象各附于当爻要之取古本辄相分合
 二子不容无过然于圣人之旨未大悖也并见于序
 之末绍兴壬申
 中兴馆阁录郑刚中字亨仲东阳人张九成榜进士
 及第绍兴九年二月除秘书少监十一月除礼部侍
 郎
 何耕志墓曰故资政殿学士东阳郑公绍兴间宣抚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677-0272a.png
 四川留蜀门者六年承朝廷新与金和之后外饬边
 备内御将帅上接士大夫辨其贤不肖而采用其长
 下抚五十六州之民无有远迩皆便安之故相秦桧
 忌其能诬致其罪置狱遣酷吏锻鍊竟窜岭外以殁
 桧死朝廷知其冤追复官职公讳刚中字亨仲其先
 闽人徙居婺之金华绍兴二年赐进士第三人
 陈振孙曰资政殿学士金华郑刚中亨仲绍兴二年
 亚魁受知秦相使川陜后忤意贬死封州说易兼取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677-0272b.png
 象义不解乾坤二卦独自屯卦始刚中尝得罪秦桧
 岂其于乾坤之义有所避耶
大易赋
  一篇
   存
 
 
 经义考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