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677-02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二十一/)
陈氏(禾/)易传
  宋志十二卷(夲传/九卷)
   未见
 中兴书目周易传十二卷皇朝正言陈禾撰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677-0236b.png
 宋史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
 辟雍博士擢监察御史迁左正言除给事中抗疏劾
 童贯谪监信州酒税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舒州卒
 谥文介有易传九卷春秋传十二卷论语孟子解各
 十卷
 王明清曰绍兴间史直翁再相上禾所著易与春秋
 传特官其孙
陈氏(高/)八卦数图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677-0236c.png
  宋志二卷
   佚
 姓谱高字可中仙游人元符三年进士第除太学博
 士政和中建医学除太医学司业以忤蔡京致仕
凌氏(唐佐/)周易集解(通考作凌公/弼易解义)
  宋志六卷(通考/十卷)
   佚
 罗愿曰凌待制唐佐字公弼休宁人登元符进士第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677-0236d.png
 知严州暇日与诸生讲学作易传数万言进之建炎
 初提点京畿刑狱除知应天府刘豫欲污以枢辖不
 从使留守应天得豫虚实密以蜡书奏朝廷事泄豫
 捕致害之时绍兴二年也明年诏赠待制
 陈振孙曰其书十卷善解释文义颇简洁有所发明
 馆阁书目有集解六卷称朝奉大夫凌唐佐撰亦不
 著夲末岂即其人耶
林氏(师说/)易说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677-0237a.png
   佚
 林光朝志墓曰公讳师说字箕仲仙游人以进士累
 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建昌军移知江州改漳州公
 不喜为新经偏旁之学晚而学易取晋宋以来京房
 郭璞关子明易包诸家之说而折衷以伊川康节之
 书
杜氏(纮/)易说
   佚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677-0237b.png
 晁补之志墓曰纮字君章京兆万年人徙濮州鄄城
 中进士为刑部侍郎有易说数十篇
张氏(根/)吴园易解
  宋志九卷(通考/十卷)
   存
 孙垓后序曰先祖太师年十四与乡荐连三举以二
 十一登进士第三十一官至升朝(阙/)重亲在堂适遇
 郊霈有旨愿以叙封回授祖父母者听是岁即丐休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677-0237c.png
 致遂获恩封上逮当时朝贵咸赋诗相庆如右丞黄
 公履诗云一发诚心四美具(谓以官及亲一美也以/父之封及大父二美也)
 (以母之封及大母三美也/以妻之封及母四美也)与参养志便为徒及亲从
 事于今有为祖休官自古无岂但高情伸李密堪嘉
 孝治显姚虞夜来子侄从头说喜甚翻悲独早孤士
 大夫传诵莫不钦叹后因庐墓群鹤朝夕集于墓上
 孝行著闻有荐于朝者特落致仕召对时年四十一
 浸膺擢用将漕淮南江西升秘阁修撰閒居十年间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677-0237d.png
 杜门著书自历代至夲朝编年凡数百卷五经诸子
 皆为之传注先公忠定收拾于兵燹之馀缀辑残藁
 未及全备而复谢世垓不肖弗克负荷未能悉以刋
 行大惧湮没不彰惟有易解屡加(阙/)
 宋史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第进士大观中为转
 运使知直龙图阁寻以花石纲力陈其弊责监信州
 酒税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以讨淮贼功以
 朝散大夫终于家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677-0238a.png
 董真卿曰吴园先生参政忠定公焘之父也易解义
 九卷序论五卷又杂说泰论
曾氏(元忠/)周易解
   佚
 江西通志曾元忠字居正永丰人崇宁五年进士仕
 司户改广州教授所著有春秋历法论语解周易解
 门人私谥文节先生
尹氏(天民/)易论要纂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677-0238b.png
  宋志一卷
   佚
易说拾遗
  宋志二卷
   佚
 江西通志尹天民字先觉会昌人为太学博士出知
 果州相如县后除侍讲不就
林氏(震/)易问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677-0238c.png
  五卷
   佚
易传
  十卷
   佚
 闽书林震字时敷莆田人崇宁二年进士累官左正
 言权给事中迁太常少卿知镇江府移守汝州召入
 除起居郎迁秘书少监卒震自号介翁所著礼问三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677-0238d.png
 十卷易问五卷易传十卷
饶氏(子仪/)周易解
   佚
 江西通志饶子仪字元礼临川人结庵于凌云山杜
 门著书王安石欲荐之不为屈崇宁中以经明行修
 锡命于朝著周易论语解
董氏(逌/)广川易学
  通考二十四卷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677-0239a.png
   佚
 陈振孙曰中书舍人东平董逌彦达撰
牛氏(师德/)先天易钤
  通考二卷
   佚
 晁公武曰皇朝牛师德撰自云传邵雍之学于司马
 温公而其说近于术数未知其信然否
 陈振孙曰未详何人盖为邵氏之学而专乎术数者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677-0239b.png
 也
谭氏(世绩/)易传
  宋志十卷
   未见
 东都事略谭世绩字彦成长沙人举进士又中词学
 兼茂科为秘书省正字蔡京得政世绩不附和六年
 不得迁京罢始迁员外郎又迁吏部员外郎少府监
 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赠端明殿学士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677-0239c.png
耿氏(南仲/)易解义
  宋志十卷
   存
 南仲自序曰易之为言变也盖道之(阙/)名也道体常
 而尽变乃全著而为书而滞于言象之间言有常理
 而象有常形则宜于变有所不能尽然而言象之间
 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而其变无穷焉是故特以变称
 而名之曰易也系辞之言易者屡矣一言而尽易之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677-0239d.png
 义者易无体是也盖有体则定而不易其所(阙/) 合
 (阙/) 屡易而不居者乃以其无体也易无体也易无
 体而有书何也犹神无方而无蓍龟之神物也神不
 在物则是物外者神之方乌得为无方易不在书则
 是易外者易之体乌得为无体故神(阙/)物乃所以为
 无方易有书乃所以为无体也易之为书始于作卦
 作卦则三画而已终于重卦重卦则有六爻焉以谓
 其六(阙/)    判焉有定位易见而法象具惟天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677-0240a.png
 地人之三极耳故以三画象焉然而六画则三极之
 谓也又有所以极道之(阙/)者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
 道曰刚与柔人之道曰仁与义总之九六故以六爻
 具焉六爻具而刚柔变化吉凶悔吝总错其间探之
 不得其端循之不见其绪矣虽然易之道有要在无
 咎而已要在无咎者何善补过之谓也凡天下有侈
 乎至足之分拂乎自然之宜者皆过之拂乎人情犹
 为小过拂乎天道是为大过圣人之作易顺性命调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677-0240b.png
 而补之使天下后世观其象而玩其辞则获自天之
 祐而无大过盖所谓善补过者孔子曰加我数年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以是知易之要在无咎而
 已然而易之生蓍倚数立卦生爻直诠谛之寄耳所
 以为易则不在是故经曰易者象也象也者象此者
 也以为易之为象姑像此而已非其真也犹象龙之
 非真龙也认象以为真则失易之旨矣
 胡一桂曰建夲题进周易解义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677-0240c.png
 董真卿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有周易讲义十卷
 宋史南仲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
 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汪氏(天任/)易说
   佚
 江西通志汪天任字莘老浮梁人大观三年进士知
 汀州
郑氏(廷芬/)易索隐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677-0240d.png
  六卷
   佚
 兴化府志郑廷芬莆田人大观三年进士成都路转
 运副使
马氏(永卿/)周易拾遗
  二卷
   佚
 广信府志马永卿字大年扬州人大观三年进士退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677-0241a.png
 居铅山撰论语解十卷易拾遗二卷
程氏(逵/)易解
  宋志十卷
   佚
 江西通志程逵字彦通浮梁人
 新安文献志程克俊传父逵登政和二年进士不乐
 仕授徒里中远近来者至不能容乃建乡校立宣圣
 祠朔望春秋奠谒习为礼容相师成俗有易解十卷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677-0241b.png
 论孟解十卷五经解题二十卷学者号九龙先生赠
 太师
李氏(椿年/)逍遥公易解
  通考八卷
   未见
周易疑问
  通考二卷
   未见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677-0241c.png
 陈振孙曰直学士李椿年仲永撰其门人鄱阳吴说
 之景傅所述胡邦衡为作序疑问者说之所录其问
 答之语也
 董真卿曰椿年字仲永饶州浮梁人直学士院易解
 八卷疑问二卷门人吴说之编淳熙乙未胡铨序
 胡铨序易解曰孔子既没易道微矣自汉魏迄今学
 易者不知几人欧阳子独称王弼何也余尝考东坡
 横渠伊川学以求其说又尝闻龟山文定紫岩寂照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677-0241d.png
 了翁汉上诸老先生謦欬然后知欧阳子之学盖本
 于弼夫易至汉分为三田何也焦赣也费直也田氏
 始于子夏传之孔子有上下二篇又有彖象系辞文
 言等十篇而说者自为章句易之夲经也凡学章句
 者皆祖焉焦氏无所师授自言得之隐者专于阴阳
 占察之术欧阳子谓不类圣人之经凡学阴阳占察
 者皆祖焉费氏无章句亦无师授颛以爻象文言参
 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杂八卦中者皆祖焉费氏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677-0242a.png
 初微至东京陈元郑康成之徒皆学费氏而田学遂
 衰古十二篇遂亡其夲弼注亦用彖象相杂之经自
 晋以后弼学独行欧阳子凡说易必祖弼弼不解系
 辞止解大衍四十有九欧阳子亦谓系辞庞杂七八
 九六无老少乾坤无定策且曰易无王弼其沦于异
 端之说乎愚故谓欧阳子之学盖夲于弼其故人鄱
 阳逍遥公李仲永潜心易学卫道甚严一旦梦弼而
 有得遂成一家之书殆与欧阳子之意默契其门人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677-0242b.png
 府庠校正云岩吴君说之摄其枢要冠于篇首丐某
 正其说则曰就有道而正焉某固辞不获遂书其始
 末昔蜀人赵宾为易饰易文云受孟喜及宾死喜因不
 敢仞及博士缺众人荐喜汉帝闻喜改师法遂不用
 喜若说之可谓不背夲矣圣上锐精经术某顷侍迩
 英备员侍读得旨进六经解侧闻不辍丙夜之观倘
 逍遥之书达圣听说之当遂补博士缺矣孟喜有知
 得不泚其颡仲永名椿年尝直学士院云淳熙乙未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677-0242c.png
 胡一桂曰其说专主王辅嗣
 江西通志李椿年字仲永浮梁人政和进士历官户
 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权吏兵两部封普宁郡开国侯
王氏(升/)易说
   佚
 方勺曰王升字君仪居严州乌龙山布衣疏食无书
 不读为湖婺二州学官罢归山中每正旦筮卦以卜
 一岁事豫言灾祥其验甚多宣和乙巳以待制领宫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677-0242d.png
 祠
 林之奇曰王君仪说易大抵论象谓易无非象者如
 乾初爻潜龙勿用盖初爻是震故为龙二爻是坎龙
 在水下所以为潜龙二爻见龙在田此爻变为离有
 见龙象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此爻变兑有夕
 意四爻或跃在渊亦如初爻而震为足故跃上九亢
 龙此爻变夬泽在天上所以为亢
 陆游曰王君仪待制易学虽出于葆光张先生然得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677-0243a.png
 于心者多矣
 朱子曰严州王君仪能以易言祸福其术略如徐复
 林瑀之说以一卦直一年尝言绍兴壬戌太母当还
 其后果然人问其说则曰是年晋卦直事有受兹介
 福于王母之文也此亦小数偶中尔若遂以君仪为
 知易则吾不知其说也
王氏(俊乂/)易说
  十卷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677-0243b.png
   佚
 扬州府志王俊乂字尧夫如皋人宣和乙亥以上舍
 释褐官国子博士进吏部员外郎迁右司员外郎与
 王黼忤以直秘阁知岳州卒有易说二卷
李氏(彦章/)等周易全解
  十卷
   佚
 董真卿曰李氏彦章元达与李端行圣与李舜由彦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677-0243c.png
 安李士表元章合成一书凡十卷号四李先生周易
 全解
 胡一桂曰易全解十卷说卦以后三卷宣和四年序
 者不著其名谓四人者俱有职于庠序则太学讲义
 也
林氏(疑独/)等太学十先生易解
  十二卷
   佚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677-0243d.png
 董真卿曰林氏疑独慎微与吴子进袁志行李元量
 刘仲平路纯中洪成季陈子明郑正夫阎彦升共成
 一书凡十二卷号太学十先生易解
 胡一桂曰书凡十二卷又有说卦以后论三卷亦有
 发明处
    按兴化府志有林疑独传名曰党附蔡卞官
    宣德郎著周易解疑即十先生之一也
康氏(平/)河图解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677-0244a.png
  通考二卷
   佚
 晁公武曰皇朝康平撰凡五十二篇
雷氏(度/)周易口义
   佚
 江西通志雷度字世则临川人靖康初为举首然无
 意利禄研精于易有易口义
李氏(开/)易解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677-0244b.png
  三十卷
   佚
 胡一桂曰三家易解三十卷有进表合李宏芸阁为
 三家宏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蜀人
 熊良辅曰小舟李氏开字去非
喻氏(唐/)周易宗经
  十卷
   佚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677-0244c.png
李氏(勃/)周易正例
  三卷
   佚
陈氏(正中/)周易卦象赋
  一卷
   佚
黄氏(宗旦/)易卦象赋
  二卷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677-0244d.png
   佚
杜氏(令贲/)周易歌
  一卷
   佚
    以上五书见绍兴书目
刘氏(不疑/)易论
  二十四卷
 胡一桂曰刘不疑易卦正名论一卷广论一卷大义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677-0245a.png
 疑问二十卷大义一卷发义一卷
丘氏(铸/)周易卦断
  通志一卷
郭氏(思永/)周易明文
  通志十卷
周氏(镇/)周易精微
  通志三卷
庄氏(道名/)周易略例疏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677-0245b.png
  通志一卷(绍兴书/目同)
楚氏(泰/)周易柝微通说
  通志三十卷
周易质疑卜传
  通志三十卷
许氏(季山/)易诀
  宋志一卷
王氏(晓/)周易太清易经诀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677-0245c.png
  通志一卷
 郑樵曰晓号玉笥山人
王氏(守一/)周易探元
  通志九卷(宋志夲/十卷)
黄氏(景元/)周易卦颂
  通志一卷
阮氏(兆/)周易玉鉴颂(绍兴书目/鉴作镜)
  通志一卷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677-0245d.png
邢氏(朝宗/)周易八仙经疏
  通志一卷(绍兴书/目二卷)
王氏(鄯/)易镜
  宋志三卷
 郑樵曰中条山道士号无惑子
周易通神歌
  宋志一卷
张氏(胥/)周易缭绕词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677-0246a.png
  通志一卷
    按刘不疑以下时代未详存佚亦莫可考
郝氏(失名/)周易述解
   佚
 释契嵩序曰子郝子治易平生得圣人作易之大法
 乃解易以自发其法谓圣人所以作易在治道治道
 在君臣君臣法阴阳以为爻列爻以成卦立卦以成
 易是故求治道者必观乎易求易象者必观乎卦求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677-0246b.png
 卦体者必观乎爻求爻变者必原乎阴阳阴阳也者
 作易之夲也治道之大范也阴爻者臣道也阳爻者
 君道也阴阳之爻升降得其所则卦吉阴阳之爻失
 其所则其卦凶是故君臣之道正则其政治也君臣
 之道谬则政乱也治则三纲五常修也三才顺也万
 物遂也乱则彝伦万事斁也夫天下万世治乱规诫
 之道易其备矣方绝笔乃出其书示于潜子欲我乱
 而明之潜子稽其说条其绪虽累百而无不与圣人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677-0246c.png
 之法合者揭然而自立义例精而且至大略如乾坤
 小畜大畜卦之类虽古之善治易者不过是也潜子
 因语其人曰子之书是也然易之始固出于河图河
 图所见惟阴阳之数最为其夲也而君臣之法与有
 神物皆出矣虽然其吉凶治乱之效未著乃资乎圣
 人者君天下而发之故包牺氏出焉示与神道适会
 遂卦之而又爻之用其法以王天下然其法非圣人
 作君不能张之圣人非以是不能王之故易与圣人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677-0246d.png
 而相需也孔子圣人也虽知其法而无位叹不得如
 伏牺行其道于当世徒文而传之耳故曰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然其传自孔子之商瞿更九世
 至汉人杨何而所传遂绝其后诸儒用己见各为其
 家纷然骋其异说师弟子相承相胜不复守圣人之
 道其易之道遂微而子当易道支离纷错漫漶难审
 之时乃毅然独推圣人之轨法解其书以遗学者其
 于圣人之道亦有力焉子郝子益谓潜子曰吾考杂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677-0247a.png
 卦其说烦且重殆非圣人之意是盖后世学者括众
 卦而歌之之言也预之十圣不亦忝乎吾尝削之乃
 离序卦为之上下篇而以裨夫十翼可乎潜子曰扬
 子云谓学者审其是而已矣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
 也子非之果是而排其渎圣人之言者宜也何必疑
 之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677-0247b.png
 
 
 
 
 
 
 
 经义考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