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677-01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十二/)
崔氏(浩/)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北史浩字伯深明元初拜博士祭酒常授帝经书明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677-0128b.png
 元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筮
 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浩总覈天人之际举其纲
 纪者数家多有应验袭爵白马公进爵东郡公拜太
 常卿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迁司徒
 浩自序曰国家西平河右敦煌张湛金城宗钦武威
 段承根三人皆儒者并有隽才见称于西川每与余
 论易余以左氏传卦解之遂相劝为注故因退朝之
 馀暇而为之解焉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677-0128c.png
阚氏(骃/)集王朗易传
   佚
 魏书阚骃字玄阴敦煌人博通经传三史群言经目
 则诵时人谓之宿读注王朗易传学者藉以通经撰
 十三州志行于世沮渠蒙逊重之常侍左右拜秘书
 考课郎中给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刋定诸子三千
 馀卷加奉车都尉牧犍待之弥重拜大行台迁尚书
刘氏(炳/)周易注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677-0128d.png
   佚
 魏书刘炳字延明敦煌人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
 弟子受业者五百馀人李皓署为儒林祭酒从事中
 郎注周易行于世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筑陆沉馆
 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月致羊酒牧犍尊为
 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命受业焉世祖平
 凉州拜乐平王从事诸郎
    按释文引刘氏注丰初九虽旬作钧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677-0129a.png
卢氏(景裕/)周易注
   佚
 魏书卢景裕字仲孺小字白头范阳涿人也专经为
 学居拒马河将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随从又避地
 太宁山居无所业惟在注解世号居士前废帝初除
 国子博士甚见亲遇待以不臣之礼永熙初以例解
 天平中还乡里河间邢摩纳与景裕从兄仲礼据乡
 作逆逼其同反以应元宝炬齐献武王命都督贺拔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677-0129b.png
 仁讨平之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徵既而舍之使
 教诸子在馆十日一归家随以鼎食先是景裕注周
 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传未讫
 齐文襄王入相于第开讲招延时隽令景裕解所注
 易景裕义理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呵大
 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采俨然风诵如一从容
 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普泰初复除国
 子博士兴和中补齐王开府属卒于晋阳景裕虽不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677-0129c.png
 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于世
关氏(朗/)易传
  宋志一卷
   存
 张晞河东先贤传关朗字子明河东解人有经济大
 器或以占算示人而不求宦达魏太和末并州刺史
 王蚪奏署子明为记室因言于孝文帝帝曰张彝郭
 祚昔尝言之朕以卜筮之道不足见尔蚪曰此人言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677-0129d.png
 微道深非彝祚所能知也召见帝问老易子明寄言
 玄象实陈王道翼日帝谓蚪曰关朗管乐之器岂占
 算而已使蚪与子明著成疑筮论数十篇(即今/易传)孝文
 帝崩明年蚪卒子明遂不仕居临汾山授门人春秋
 老易号关先生学
 中兴书目关子明易传一卷唐赵蕤注阮逸诠次刋
 正
 陈师道曰世传王氏玄经薛氏传及关子明易传李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677-0130a.png
 卫公对问皆阮逸所著逸尝以草示苏明允而子瞻
 言之
 晁公武曰关子明易传四库书不载李邯郸始著之
 目云王通赞易盖本此也
 陈振孙曰关氏易隋唐志皆不录或云阮逸伪作
 朱子曰关子明易伪书也
 项安世曰唐李鼎祚集解易尽备前世诸儒之说独
 无所谓关子明者盖阮逸伪作也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677-0130b.png
 王应麟曰子明易传卜百年义第一次以统言易义大衍
 乾坤策盈虚阖辟理性时变动静神义终于杂义第十一
 吴莱后序曰予始读文中子中说颇载关朗子明
 事后得天水赵蕤所注关子易传十有一篇大槩
 易上下系之义疏耳首述其出处本末次分卜百
 年数别为一篇似皆出之王氏或曰王氏中说本
 于阮逸关氏易传肇于戴师愈师愈江东老儒也观
 其传统言消息盈虚爻象策数之类独与张彝相问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677-0130c.png
 答彝尝荐之魏孝文而王氏之赞易世传关氏学也
 是又岂尽假托而后成书欤夫易之道大矣世之言
 易者往往不求其道之一卒使其学凿焉而各不同
 是故谈理数者多溺于空虚守象数者或流于谶纬
 此岂圣人之意哉盖天地之初未始有物也圣人特
 因其自然之理故推而为七八九六之数非苟画焉
 将以著其未尽之妙而已后之儒者苟造其理而过
 为其画之求太玄准易者也洞极则又拟玄者也玄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677-0130d.png
 之数起于三而洞极之数亦起于三生以配天育以
 配地资以配人犹易所谓三极之道也故凡三体九
 变三九二十有七始于萌而实讫于几正且通焉今
 其书世见之者亦少中说所载殆未尝及此然而王
 氏每尊其学之所自且欲自当达者以为圣人复出
 王道复行而洙泗礼乐之教复明于斯世毋乃徒托
 于此而侈言之欤至于考之以典礼稽之以龟策即
 人事以申天命悬历数以示将来关氏之学盖深于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677-0131a.png
 易者也虽然昔者子张尝欲知来圣人但言其既往
 者以告之是故三代常因其礼之大体而或损益其
 制非谓王者有是礼也必过其所卜之数夏以金王
 得数之生商以水王周以木王得数之成圣人不敢
 知也为其说者尊周汉废介酅且以明真主正统之
 所归后世谶纬之流耳楚灵欲并天下既不得卜则
 役龟而诟天孙皓亦命尚广卜焉且曰庚子之岁青
 盖入洛彼二君者曾不悟其已之不修而徒欲惟天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677-0131b.png
 之决也故天命吉凶命历年必以其类应亦可见其
 槩耳元魏以下争夺扰攘乃若灼然亲睹其事无有
 少差忒者张彝之杀乱端见矣曾不告之以避祸者
 何也其数也耶铨削选格排沮武人不可谓之数也
 果其理有以召之故耶虽然法自此立命由此出圣
 人人而合天者也关氏犹拳拳于天人相与之际今
 之言天者类曰是莫之为而为者终至于废人事而
 不之讲呜呼关氏之学殆孤矣吾欲削其不合者而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677-0131c.png
 著其合者且书此以质于人焉
 胡应麟曰新旧唐书志并无关氏易传则此书为阮
 逸伪撰无疑
李氏(铉/)周易义例
   佚
 北史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人从浮阳李周仁受毛
 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蚪受周官仪礼
 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677-0131d.png
 门下五年称高弟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
 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馀卷举秀才除太学博
 士文襄徵诣晋阳天保初兼国子博士卒特赠廷尉
 少卿
权氏(会/)周易注
   佚
 北齐书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少受郑易探赜索隐
 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魏武定初贡孝廉策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677-0132a.png
 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每为
 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辨吉凶易占之
 属都不经口注易一部行于世
何氏(妥/)周易讲疏
  隋志十三卷(北史三卷/)
   佚
 北史何妥字栖凤西城人入周仕为太学博士封襄
 城县男文帝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677-0132b.png
 爵为公出为龙州刺史以疾请还诏许之寻为国子
 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三卷孝经义疏二卷
 并行于世
王氏(通/)赞易
  十卷
   佚
 杜淹曰文中子续诗书正礼乐修玄经赞易道九年
 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677-0132c.png
 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
 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
 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王谠曰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溪著王氏六经北面
 授学者皆时伟人国初多居佐命之列而王氏六经
 卒不传至元和初刘禹锡撰宣州观察使王赟碑盛
 称文中子能昭明大道以大中立言游其门者皆天
 下俊杰自馀士大夫拟议及史册未有言文中子者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677-0132d.png
 司马光补传曰王通字仲淹河东龙门人受书于东
 海李育受诗于会稽夏玙受礼于河东关朗受乐于
 北平霍汲受易于族父仲华仁寿三年西入长安献
 太平十二策帝不能用罢归寻复徵之焬帝即位又
 徵之皆称疾不至专以教授为事乃著礼论二十二
 篇乐论二十篇续书百有五十篇续诗三百六十篇
 玄经五十篇赞易七十篇谓之王氏六经大业十年
 尚书召通蜀郡司户十一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徵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677-0133a.png
 皆不至十四年病终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
 黄震曰文中子之书以易老并言以释老与儒为三
 教盖亦六朝流俗耳
 王应麟曰王通仲淹赞易七十篇赞易道以申先师
 之旨
 吴师道曰程子曰王通隐德君子也其言为人傅会
 不可谓全书论其粹处非荀杨所及续经之类皆非
 其作朱子极论续经之僭而又曰至于假卜筮象论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677-0133b.png
 语而强引唐初文武名臣以为弟子是乃福畤之所
 为而非其意二先生所以论王氏者当矣愚尝观韩
 子送王含序谓读醉乡记悲其托于昏冥以逃不遇
 圣人为之归者以为绩盖通之弟通之学以尊孔氏
 与韩同科何以无一言及之称醉乡之文辞而续经
 中说乃反不道耶因是而思福郊福畤与其门人既
 傅会成书当时耳目犹近故藏于家而不敢出意数
 世之后殆不复有辨之者故刘禹锡李翱始举其名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677-0133c.png
 二人与韩同时而韩独未见盖其传犹未广唐季皮
 日休司空图好之而始章其出没隐显之故可知矣
 然其岁月事实牴牾乖刺终不足以掩后世之耳目
 也夫子之于亲弟子之于师其所以尊崇褒美之者
 固无不极其至然当以诚心不欺为主虚美诬辞岂
 所以为爱哉不惟自陷于妄伪而反为父师之累至
 有不信其真有是人者郊畤门人之罪可胜诛哉因
 书之以为世戒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677-0133d.png
 杨时乔曰诸儒谓文中子之易出于关朗自言赞易
 道以申先师之志所赞者亦易之末节尔不知易理
 故也
 陆世仪曰世之论文中子者多不同有极诋之者有
 极称之者其言皆不平惟程子谓王通隐德君子当
 时言语后来为人傅会其粹处殆非荀杨所及若续
 经之类皆非其所作此为至当不易之论
王氏(又玄/)周易注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677-0134a.png
  唐志十卷
   佚
王氏(凯冲/)周易注
  唐志十卷
   佚
侯氏(果/)易说
   佚
 王应麟曰朋盍簪簪疾也至侯果始有冠簪之训晁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677-0134b.png
 景迂云古者礼冠未有簪名
虔氏(薛/)周易音注
   佚
 胡一桂曰虔薛音注见陆德明引
临氏(孝恭/)孔子马头易卜书
  一卷
   佚
 隋书艺术傅临孝恭京兆人明天文算术高祖甚亲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677-0134c.png
 遇之今考定阴阳官至上仪同
何氏六象论(以下失名/)
  一篇
   佚
 玉海何襄城为六象之论曰实象曰假象曰偏象曰
 圆象曰义象曰用象萧氏难之不取偏象圆象而立
 四象之论
谢氏周易注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677-0134d.png
  七录八卷
   佚
庄氏易义
   佚
    按庄氏易解正义屡引之其论彖曰彖断也
    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凡有一十二
    体孔氏称其理密所诠巽卦谓得正旨刘瓛
    分系辞下为十二章庄氏定为九章正义从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677-0135a.png
    之至于释豫利建侯行师谓建侯即元亨行
    师即利贞孔氏以屯元亨利贞文后别云利
    建侯以庄氏为非是
    又按正义所引庄氏说每与褚仲都同惟王
    弼注恒而亨以济三事褚氏为三事为无咎
    利贞利有攸往庄氏谓三事无咎一也利二
    也贞三也意见不同
傅氏周易注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677-0135b.png
  隋志十三卷(启蒙翼传/作十四卷)
   佚
    按释文泰初九引傅氏注汇古伟字美也贲
    卦辞引傅氏注贲古斑字文章貌萃初六引
    傅氏注一握作渥
卢氏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677-0135c.png
范氏周易音
  隋志一卷
   佚
颜氏周易立成占
  隋志三卷
   佚
颜氏周易孔子通覆决
  隋志三卷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677-0135d.png
   佚
郑氏易脑经
  隋志二卷
   佚
晋易髓
  八卷(今止存/二卷)
   阙
  冯椅曰前志无之中兴得于民间题晋人撰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677-0136a.png
周易杂论
  七录十四卷
   以下俱佚
周易问
  隋志二十卷(唐志/十卷)
拟周易义疏
  七录二十卷
周易文句义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677-0136b.png
  隋志二十卷
    按此疑即梁蕃书
周易新图
  七录一卷
周易谱
  隋志一卷
周易杂占
  隋志十三卷(又十/一卷)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677-0136c.png
易要决
  隋志二卷(七录/三卷)
周易新林
  隋志一卷(又二/卷)
周易林
  隋志十卷(七录三/十三卷)
易赞林
  隋志二卷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677-0136d.png
易立成
  隋志四卷
神农重卦经
  隋志二卷
文王幡音
  隋志一卷
易三备
  隋志三卷(又一/卷)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677-0137a.png
 郑樵曰上备言天文中备卜筮下备地理
 宋志题孔子师徒所述盖依托也
易占
  隋志三卷
易射覆
  隋志二卷(又一/卷)
易林要决
  隋志一卷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677-0137b.png
周易历
  隋志七卷
周易初学筮要法
  七录一卷
易历决疑
  隋志二卷
周易卦林
  隋志一卷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677-0137c.png
易新图序
  隋志一卷
易通统图
  隋志二卷(又一/卷)
易统卦验玄图
  隋志一卷
易八卦斗内图
  隋志二卷(又二/卷)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677-0137d.png
周易八卦五行图
  七录一卷
周易斗中八卦绝命图
  七录一卷
周易斗中八卦推游年图
  七录一卷
周易髓脑
  隋志二卷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677-0138a.png
周易分野星图
  隋志一卷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677-0138b.png
 
 
 
 
 
 
 
 经义考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