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a 页 WYG0677-00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九/)
王氏(郎/)易传
佚
魏志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
魏郡太守迁御史大夫改司空进封兰陵侯谥曰成
经义考卷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九/)
王氏(郎/)易传
佚
魏志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
魏郡太守迁御史大夫改司空进封兰陵侯谥曰成
卷十 第 1b 页 WYG0677-0091b.png
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咸传于世正始五年十二月
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
魏略朗本名严后改为朗
董氏(遇/)周易注(释文序录/作章句)
七录十卷
佚
魏略遇字季直建安初举郡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
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遇善左氏
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
魏略朗本名严后改为朗
董氏(遇/)周易注(释文序录/作章句)
七录十卷
佚
魏略遇字季直建安初举郡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
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遇善左氏
卷十 第 2a 页 WYG0677-0092a.png
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
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
无曰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义遇言冬者岁之
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由是诸生少从遇
学无传其朱墨者
魏志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陆德明曰遇弘农华阴人
朱震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董遇谓其六以象六画
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
无曰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义遇言冬者岁之
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由是诸生少从遇
学无传其朱墨者
魏志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陆德明曰遇弘农华阴人
朱震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董遇谓其六以象六画
卷十 第 2b 页 WYG0677-0092b.png
之数减卦之六画为四十九不知五十有五天地之
极数大衍之数五十其一太极不动而四十九运而
为八卦重而六十四若去六画即说不通
按董氏易注君子体仁作体信与京氏荀氏
同裒多益寡裒作桴与郑氏荀氏同洗心退
藏于密洗作先与京氏荀氏虞氏张氏同夫
坤隤然示人简矣隤作妥与陆氏姚氏同馀
如拔茅茹以其汇征汇作夤贲如皤如皤作
极数大衍之数五十其一太极不动而四十九运而
为八卦重而六十四若去六画即说不通
按董氏易注君子体仁作体信与京氏荀氏
同裒多益寡裒作桴与郑氏荀氏同洗心退
藏于密洗作先与京氏荀氏虞氏张氏同夫
坤隤然示人简矣隤作妥与陆氏姚氏同馀
如拔茅茹以其汇征汇作夤贲如皤如皤作
卷十 第 3a 页 WYG0677-0092c.png
槃君子得舆作德车妇丧其茀作笄为乾卦
作干卦与诸家别
刘氏(邠/)易注
佚
管辂别传故郡将刘邠字令先清和有思理好易而
不能精与辂相见自说注易将讫辂言今明府欲劳
不世之神经纬大道诚富美之秋然辂以为注易之
急急于水火水火之难登时之验易之清浊延于万
作干卦与诸家别
刘氏(邠/)易注
佚
管辂别传故郡将刘邠字令先清和有思理好易而
不能精与辂相见自说注易将讫辂言今明府欲劳
不世之神经纬大道诚富美之秋然辂以为注易之
急急于水火水火之难登时之验易之清浊延于万
卷十 第 3b 页 WYG0677-0092d.png
代不可不先定其神而后垂明思也自旦至今听采
圣论未有易之一分易安可注也邠因易系辞诸篇
之理以为注不得其要辂寻声下难事皆穷柝曰夫
乾坤者易之祖宗变化之根源今明府论清浊者有
疑疑则无神恐非注易之符也邠言数与何平叔论
易及老庄之道至于精神遐流与化周旋清若金水
郁若山林非君侣也
管氏(辂/)周易通灵决
圣论未有易之一分易安可注也邠因易系辞诸篇
之理以为注不得其要辂寻声下难事皆穷柝曰夫
乾坤者易之祖宗变化之根源今明府论清浊者有
疑疑则无神恐非注易之符也邠言数与何平叔论
易及老庄之道至于精神遐流与化周旋清若金水
郁若山林非君侣也
管氏(辂/)周易通灵决
卷十 第 4a 页 WYG0677-0093a.png
隋志五行家二卷
佚
周易通灵要决
隋志五行家一卷
佚
周易林
唐志五行家四卷
佚
佚
周易通灵要决
隋志五行家一卷
佚
周易林
唐志五行家四卷
佚
卷十 第 4b 页 WYG0677-0093b.png
隋书魏少府丞管辂撰
赵汝梅曰梁丘贺以占筮显名汉宣时费直长于卦
筮高相专说灾异其后虞翻关子明之徒尤注意于
占至管辂虽分筮八卦乃绝口不及易中辞义矣
胡一桂曰公明精于卦筮穷极幽微占言吉凶祸福
无毫发爽杂以射覆说相一皆神妙
郝敬曰管辂分蓍占象援引易理自谓得其源遂涉
其流然此实一人一家之学其于民义物则至德要
赵汝梅曰梁丘贺以占筮显名汉宣时费直长于卦
筮高相专说灾异其后虞翻关子明之徒尤注意于
占至管辂虽分筮八卦乃绝口不及易中辞义矣
胡一桂曰公明精于卦筮穷极幽微占言吉凶祸福
无毫发爽杂以射覆说相一皆神妙
郝敬曰管辂分蓍占象援引易理自谓得其源遂涉
其流然此实一人一家之学其于民义物则至德要
卷十 第 5a 页 WYG0677-0093c.png
道无与焉圣人所谓隐怪弗为者也
钟氏(会/)周易无互体论
七录十卷
佚
周易尽神论
隋志一卷
佚
魏志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为司
钟氏(会/)周易无互体论
七录十卷
佚
周易尽神论
隋志一卷
佚
魏志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为司
卷十 第 5b 页 WYG0677-0093d.png
徒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会尝论易无互体
孙盛曰荀顗尝难会易无互体见称于世
王氏(肃/)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周易音
佚
魏志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孙盛曰荀顗尝难会易无互体见称于世
王氏(肃/)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周易音
佚
魏志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卷十 第 6a 页 WYG0677-0094a.png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后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
文馆祭酒出为广平太守徵还拜议郎顷之为侍中
迁太常后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肃善贾马之学而
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解及
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
李延寿曰郑玄易大行于河北王肃易亦间行焉
陆德明曰子邕东海兰陵人魏卫将军太常兰陵景
侯又注尚书礼丧服论语孔子家语述毛诗注作圣
文馆祭酒出为广平太守徵还拜议郎顷之为侍中
迁太常后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肃善贾马之学而
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解及
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
李延寿曰郑玄易大行于河北王肃易亦间行焉
陆德明曰子邕东海兰陵人魏卫将军太常兰陵景
侯又注尚书礼丧服论语孔子家语述毛诗注作圣
卷十 第 6b 页 WYG0677-0094b.png
證论以难郑玄 又曰为易音者三人王肃李轨徐
邈
王应麟曰王肃注易十卷今不传释文云自系辞讫
于杂卦肃本皆有传字汉儒林传云孔子晚而好易
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肃本是也其注噬乾胏得
金矢曰四体离阴卦骨之象骨在乾肉脯之象金矢
所以获野禽故食之反得金矢君子于味必思其毒
于利必备其难见太平御览
邈
王应麟曰王肃注易十卷今不传释文云自系辞讫
于杂卦肃本皆有传字汉儒林传云孔子晚而好易
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肃本是也其注噬乾胏得
金矢曰四体离阴卦骨之象骨在乾肉脯之象金矢
所以获野禽故食之反得金矢君子于味必思其毒
于利必备其难见太平御览
卷十 第 7a 页 WYG0677-0094c.png
胡一桂曰王肃撰定其父成侯朗所作易传列于学
官本义所引有曰王肃本者是也 又曰王肃注周
易十卷崇文总目乃十一卷题王肃传云后人算陆
德明释文所取者附益之非肃本书
按王氏易注易音皆不传见于释文所引者
六爻发挥作辉其惟圣人乎作愚人后结始
作圣人即鹿作麓云上于天作云在天上致
寇至寇作戎鞶带作槃带承天宠也宠作龙
官本义所引有曰王肃本者是也 又曰王肃注周
易十卷崇文总目乃十一卷题王肃传云后人算陆
德明释文所取者附益之非肃本书
按王氏易注易音皆不传见于释文所引者
六爻发挥作辉其惟圣人乎作愚人后结始
作圣人即鹿作麓云上于天作云在天上致
寇至寇作戎鞶带作槃带承天宠也宠作龙
卷十 第 7b 页 WYG0677-0094d.png
比之匪人作匪人凶天下随时作之随时之
义作随之时义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作乡
君子以振民育德育作毓有子考无咎以考
绝句盥而不荐作观荐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下更有获匪其丑大有功也八字有戾惫也
惫作毙羸其角羸作缧不详也详作祥失得
勿恤作得失勿恤夷于左股作般其人天且
劓作臲中行告公用圭作用桓圭后以施命
义作随之时义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作乡
君子以振民育德育作毓有子考无咎以考
绝句盥而不荐作观荐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下更有获匪其丑大有功也八字有戾惫也
惫作毙羸其角羸作缧不详也详作祥失得
勿恤作得失勿恤夷于左股作般其人天且
劓作臲中行告公用圭作用桓圭后以施命
卷十 第 8a 页 WYG0677-0095a.png
诰四方诰作诘系于金柅作抳来徐徐作余
余劓刖作臲𡰈女归吉也作女归吉利贞君
子以居贤德善俗作善风俗天际翔也翔作
祥乾知大始大作泰而成位乎其中矣而下
有易字范围天地之化作犯违开物成务开
作闿洛出书作雒何以守位曰人人作仁妙
万物而为言妙作眇为臭作为香臭蛊则饬
也饬作节自系辞上讫于杂卦皆有传字与
余劓刖作臲𡰈女归吉也作女归吉利贞君
子以居贤德善俗作善风俗天际翔也翔作
祥乾知大始大作泰而成位乎其中矣而下
有易字范围天地之化作犯违开物成务开
作闿洛出书作雒何以守位曰人人作仁妙
万物而为言妙作眇为臭作为香臭蛊则饬
也饬作节自系辞上讫于杂卦皆有传字与
卷十 第 8b 页 WYG0677-0095b.png
诸家多不同
王氏(弼/)周易注
隋志六卷(七志/十卷)
存
魏志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辨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
年二十馀卒
何劭曰弼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易老
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
王氏(弼/)周易注
隋志六卷(七志/十卷)
存
魏志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辨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
年二十馀卒
何劭曰弼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易老
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
卷十 第 9a 页 WYG0677-0095c.png
情
孙盛曰易之为书穷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世之注解殆皆妄也况弼以附会之辨而欲
笼统玄旨者乎故其序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
妙赜无闻至于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气
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虽有可观者焉恐将泥夫
大道
王俭曰易体微远实贯群籍施孟异闻周韩殊旨岂
孙盛曰易之为书穷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世之注解殆皆妄也况弼以附会之辨而欲
笼统玄旨者乎故其序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
妙赜无闻至于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气
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虽有可观者焉恐将泥夫
大道
王俭曰易体微远实贯群籍施孟异闻周韩殊旨岂
卷十 第 9b 页 WYG0677-0095d.png
可专据小王便为该备
李延寿曰河南即青齐之间儒生多讲王辅嗣所注
师训益寡
孔颖达曰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东都则有荀
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绝伦惟魏世王辅嗣之
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名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
能及之
陆德明曰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魏尚书郎年二十
李延寿曰河南即青齐之间儒生多讲王辅嗣所注
师训益寡
孔颖达曰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东都则有荀
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绝伦惟魏世王辅嗣之
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名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
能及之
陆德明曰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魏尚书郎年二十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77-0096a.png
四卒注易上下经六卷作易略例一卷
石介曰王弼多取康成旧解为之训说今之易盖出
于费说也
李石曰王弼注易刻木偶为郑玄像见其所误辄呼
叱之
册府元龟顾悦之难王弼易义四十馀条京口闵康
之申王难顾远有情理
宋祁曰王弼著易直发胸臆不知郑康成等师承有
石介曰王弼多取康成旧解为之训说今之易盖出
于费说也
李石曰王弼注易刻木偶为郑玄像见其所误辄呼
叱之
册府元龟顾悦之难王弼易义四十馀条京口闵康
之申王难顾远有情理
宋祁曰王弼著易直发胸臆不知郑康成等师承有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77-0096b.png
自
陈皋曰易本上下二篇王弼注释之时以孔子十翼
文相错因离为六篇谓之乾传泰传夫既称经又何
以名传案郑康成本并无乾传泰传字盖辅嗣加之
也
代渊曰彖与大小象诸卦本同乾卦例皆于六爻后
相继而列之聚为一处至郑康成王弼注时谓彖与
大象本论卦体故列六爻前小象以释爻故各退在
陈皋曰易本上下二篇王弼注释之时以孔子十翼
文相错因离为六篇谓之乾传泰传夫既称经又何
以名传案郑康成本并无乾传泰传字盖辅嗣加之
也
代渊曰彖与大小象诸卦本同乾卦例皆于六爻后
相继而列之聚为一处至郑康成王弼注时谓彖与
大象本论卦体故列六爻前小象以释爻故各退在
卷十 第 11a 页 WYG0677-0096c.png
逐爻后使人易晓唯留乾之一卦不移
金君卿曰弼出于马郑马郑出于费氏
程伯子曰王弼注易玄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
说而已
司马光曰辅嗣好以老庄解易恐非易之本旨其以
雷动风行运变万化为非天之心然则为此者果谁
邪
张子曰以老氏以有无论易自王弼始
金君卿曰弼出于马郑马郑出于费氏
程伯子曰王弼注易玄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
说而已
司马光曰辅嗣好以老庄解易恐非易之本旨其以
雷动风行运变万化为非天之心然则为此者果谁
邪
张子曰以老氏以有无论易自王弼始
卷十 第 11b 页 WYG0677-0096d.png
晁说之曰易杂老庄而专明人事则自王弼始弼好
老魏晋谈玄皆弼辈倡之使当暴秦之时则易岂能
以卜筮免乎
郭雍曰汉兴诸儒仅能训诂举大义或复归于阴阳
家流大失圣人言易之旨正始中王辅嗣一切革去
易以高尚之言然辅嗣祖述虚无其辞虽美而无用
于天下国家于是易为空言矣又非三圣人所谓易
之道也
老魏晋谈玄皆弼辈倡之使当暴秦之时则易岂能
以卜筮免乎
郭雍曰汉兴诸儒仅能训诂举大义或复归于阴阳
家流大失圣人言易之旨正始中王辅嗣一切革去
易以高尚之言然辅嗣祖述虚无其辞虽美而无用
于天下国家于是易为空言矣又非三圣人所谓易
之道也
卷十 第 12a 页 WYG0677-0097a.png
邵博曰孔颖达谓王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
分爻之象各附当卦盖古易既乱于费氏又乱于王
氏也
李纲曰弼有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之论深斥象
数之学谓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至五行
义无所取而近世学者遂废象而不谈失圣人之意
多矣
朱震曰弼去旧说杂以老庄之言于是儒者专尚文
分爻之象各附当卦盖古易既乱于费氏又乱于王
氏也
李纲曰弼有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之论深斥象
数之学谓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至五行
义无所取而近世学者遂废象而不谈失圣人之意
多矣
朱震曰弼去旧说杂以老庄之言于是儒者专尚文
卷十 第 12b 页 WYG0677-0097b.png
辞不复推大传天人之道自是分裂不合
王炎曰焦延寿京房孟喜之徒遁入于小数曲学无
足深诮而郑玄虞翻之流穿凿附会象既支离理滋
晦蚀王弼承其后遽弃象不论后人乐其说之简且
便也故汉儒之学尽废而弼之注释独存于今
吴仁杰曰王弼易用康成本谓孔子赞易之辞本以
释经宜相附近乃各附当爻每爻加象曰以别之谓
之小象又移文言附于乾坤二卦加文言曰三字于
王炎曰焦延寿京房孟喜之徒遁入于小数曲学无
足深诮而郑玄虞翻之流穿凿附会象既支离理滋
晦蚀王弼承其后遽弃象不论后人乐其说之简且
便也故汉儒之学尽废而弼之注释独存于今
吴仁杰曰王弼易用康成本谓孔子赞易之辞本以
释经宜相附近乃各附当爻每爻加象曰以别之谓
之小象又移文言附于乾坤二卦加文言曰三字于
卷十 第 13a 页 WYG0677-0097c.png
首而以系辞上下传字施之说卦前后二篇分上经
乾传第一泰传第二噬嗑传第三下经咸传第四夬
传第五丰传第六而无卷字
朱子曰王弼周易巧而不明 又曰古易彖象文言
各在一处至弼始合为一后世诸儒遂不敢与移动
陈振孙曰自汉以来言易者多溺于占象之学至弼
始一切扫去畅以义理于是天下宗之馀家尽废然
弼好老氏魏晋谈玄自弼辈倡之易有圣人之道四
乾传第一泰传第二噬嗑传第三下经咸传第四夬
传第五丰传第六而无卷字
朱子曰王弼周易巧而不明 又曰古易彖象文言
各在一处至弼始合为一后世诸儒遂不敢与移动
陈振孙曰自汉以来言易者多溺于占象之学至弼
始一切扫去畅以义理于是天下宗之馀家尽废然
弼好老氏魏晋谈玄自弼辈倡之易有圣人之道四
卷十 第 13b 页 WYG0677-0097d.png
焉去三存一于道阙矣况其所谓辞者又杂异端之
说乎范宁谓其罪深于桀纣诚有以也
章如愚曰三易同祖伏羲而文王之易独以理传五
家同传周易而费氏之学独以理传马王诸儒同释
易之学而王弼之注独以理传然则明易之要在理
而已矣
赵汝梅曰西汉之末向长范升诸人好谈老易东都
则折象魏则何晏王弼裴徽皆以玄说易后至杜弼
说乎范宁谓其罪深于桀纣诚有以也
章如愚曰三易同祖伏羲而文王之易独以理传五
家同传周易而费氏之学独以理传马王诸儒同释
易之学而王弼之注独以理传然则明易之要在理
而已矣
赵汝梅曰西汉之末向长范升诸人好谈老易东都
则折象魏则何晏王弼裴徽皆以玄说易后至杜弼
卷十 第 14a 页 WYG0677-0098a.png
王希𡰥王绩武攸绪辈皆好之开元初诏张说举通
易老庄者则易侪于老庄矣
税汝权曰易经羲文周孔之手可谓最古而篇第不
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韩尤其著者魏志谓
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今乾卦附之于后
至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联缀之标题乃以上经乾
传至下经丰传为六卷已不知于义何居及康伯又
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说序杂为第九卷略例为第十
易老庄者则易侪于老庄矣
税汝权曰易经羲文周孔之手可谓最古而篇第不
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韩尤其著者魏志谓
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今乾卦附之于后
至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联缀之标题乃以上经乾
传至下经丰传为六卷已不知于义何居及康伯又
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说序杂为第九卷略例为第十
卷十 第 14b 页 WYG0677-0098b.png
卷使羲文周公上下二篇之经不成二篇而孔子十
翼不成十翼汉魏迄今几千馀年列于学官专置博
士无一人能辨其非者惑世诬民抑何甚哉
刘克庄曰京房费直诸人皆舍章句而谈阴阳灾异
往往揆之前圣而不合推之当世而少验至王辅嗣
出始研寻经旨一扫汉学然其弊流而为玄虚矣
王应麟曰程子谓学易先看王弼盖辅嗣之注学者
不可忽也其以寂然至无为复又云冬至阴之复夏
翼不成十翼汉魏迄今几千馀年列于学官专置博
士无一人能辨其非者惑世诬民抑何甚哉
刘克庄曰京房费直诸人皆舍章句而谈阴阳灾异
往往揆之前圣而不合推之当世而少验至王辅嗣
出始研寻经旨一扫汉学然其弊流而为玄虚矣
王应麟曰程子谓学易先看王弼盖辅嗣之注学者
不可忽也其以寂然至无为复又云冬至阴之复夏
卷十 第 15a 页 WYG0677-0098c.png
至阳之复苏子美辨其非愚谓先儒云至静之中有
动之端所以见天地之心与寂然至无之说异矣
黄震曰易圣人之书也所以明斯道之变易无往不
在也王弼间以老庄虚无之说参之误矣
丁易东曰汉去古未远诸儒皆以象变言易矣言象
变而遗理不可也王辅嗣一扫而去之以其遗理而
去之可也并象变而去之则后之学者不知三圣命
辞之本心矣
动之端所以见天地之心与寂然至无之说异矣
黄震曰易圣人之书也所以明斯道之变易无往不
在也王弼间以老庄虚无之说参之误矣
丁易东曰汉去古未远诸儒皆以象变言易矣言象
变而遗理不可也王辅嗣一扫而去之以其遗理而
去之可也并象变而去之则后之学者不知三圣命
辞之本心矣
卷十 第 15b 页 WYG0677-0098d.png
俞琰曰易初九潜龙勿用此爻辞也文王之所作也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此爻传也孔子之所述也古易
爻传自为一篇不以附经自费氏以此解经而郑康
成传费氏之学始移附各卦经文之后犹未若王弼
以之分附于诸爻之下也弼更以象爻置于爻辞之
前又于象辞之首并爻传之首皆冠以象曰二字于
是后人以象辞为大象爻辞为小象象安有所谓大
小哉 又曰文王之辞谓之经孔子之辞谓之传传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此爻传也孔子之所述也古易
爻传自为一篇不以附经自费氏以此解经而郑康
成传费氏之学始移附各卦经文之后犹未若王弼
以之分附于诸爻之下也弼更以象爻置于爻辞之
前又于象辞之首并爻传之首皆冠以象曰二字于
是后人以象辞为大象爻辞为小象象安有所谓大
小哉 又曰文王之辞谓之经孔子之辞谓之传传
卷十 第 16a 页 WYG0677-0099a.png
者所以释经之辞也经有彖传即文王所系于卦下
之辞孔子释文王卦下之辞而传述其意故谓之彖
传古者经与传各为一书自费直以传解注而后郑
康成以彖传连经文然犹若今乾卦次序至王弼乃
自坤卦而始每卦以彖传移缀于彖辞之后又加以
彖曰二字冠之后之人遂不谓之彖传而直谓之彖
夫以孔子之彖传为彖则文王之彖辞当复谓之何
哉学者惟弼是从竟莫敢移动吕汲公王原叔晁以
之辞孔子释文王卦下之辞而传述其意故谓之彖
传古者经与传各为一书自费直以传解注而后郑
康成以彖传连经文然犹若今乾卦次序至王弼乃
自坤卦而始每卦以彖传移缀于彖辞之后又加以
彖曰二字冠之后之人遂不谓之彖传而直谓之彖
夫以孔子之彖传为彖则文王之彖辞当复谓之何
哉学者惟弼是从竟莫敢移动吕汲公王原叔晁以
卷十 第 16b 页 WYG0677-0099b.png
道李巽岩吕东莱朱紫阳皆以分经合传非古吴仁
杰税汝权编周易古经亦皆极论弼之失读易者要
当审其是不可纽以旧说而以彖传为彖也
吴源曰五经惟易最古至费氏而古易遂变为今至
郑康成王弼而今易不可复古噫使天下后世不知
圣人作易系易之蕴皆汉晋诸儒之过也
王袆曰弼注高谈理致以老庄之意为解
何乔新曰王弼之传祖尚清虚
杰税汝权编周易古经亦皆极论弼之失读易者要
当审其是不可纽以旧说而以彖传为彖也
吴源曰五经惟易最古至费氏而古易遂变为今至
郑康成王弼而今易不可复古噫使天下后世不知
圣人作易系易之蕴皆汉晋诸儒之过也
王袆曰弼注高谈理致以老庄之意为解
何乔新曰王弼之传祖尚清虚
卷十 第 17a 页 WYG0677-0099c.png
杨时乔曰魏晋间王弼说行依易谈玄虚名虽为易
圣人卜筮尚占理象数皆失之矣
郝敬曰魏汉以还学者迷习训诂独王辅嗣超然窥
十翼之藩而说者谓其于象太疏 又曰易者象而
已矣而弼曰得意在忘象弼惩汉魏诸家之附会矫
枉过直毁绳墨而尚清言习气使然不可以为训也
黄宗羲曰王辅嗣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
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顾论者谓其以老庄解易试
圣人卜筮尚占理象数皆失之矣
郝敬曰魏汉以还学者迷习训诂独王辅嗣超然窥
十翼之藩而说者谓其于象太疏 又曰易者象而
已矣而弼曰得意在忘象弼惩汉魏诸家之附会矫
枉过直毁绳墨而尚清言习气使然不可以为训也
黄宗羲曰王辅嗣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
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顾论者谓其以老庄解易试
卷十 第 17b 页 WYG0677-0099d.png
读其注简当而无浮气何曾笼络玄言故能远历于
唐发为正义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
黄宗炎曰易以卜筮独不罹秦火其民间自相授受
亦止言卜筮而不敢及乎理义故汉儒易学大扺皆
论灾祥祸福以象数为重盖其由来使然也然其章
句之沿习与训诂之垂传者固未尝废也乃宋人竟
诋之谓秦火焚书而书存汉儒穷经而经绝岂其然
哉辅嗣生当汉后见象占之牵强拘泥有乖于圣教
唐发为正义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
黄宗炎曰易以卜筮独不罹秦火其民间自相授受
亦止言卜筮而不敢及乎理义故汉儒易学大扺皆
论灾祥祸福以象数为重盖其由来使然也然其章
句之沿习与训诂之垂传者固未尝废也乃宋人竟
诋之谓秦火焚书而书存汉儒穷经而经绝岂其然
哉辅嗣生当汉后见象占之牵强拘泥有乖于圣教
卷十 第 18a 页 WYG0677-0100a.png
始一切扫除畅以义理天下之耳目焕然一新圣道
为之复睹唐太宗诏长孙无忌与诸儒刋定义疏十
馀家凡辞尚虚诞者皆所不取惟王注独冠古今亦
其学其辞有足以折服群贤岂徒以当时习尚而漫
为回护之者哉乃宋儒竟诋之谓崇尚虚无杂述异
端曲说晋魏谈玄自王倡始至神州陆沉中原鱼烂
皆辅嗣所肇甚或拟其罪为桀纣噫亦太过矣夫谈
象数则斥之如彼诠辞理则咎之如此为宋以前之
为之复睹唐太宗诏长孙无忌与诸儒刋定义疏十
馀家凡辞尚虚诞者皆所不取惟王注独冠古今亦
其学其辞有足以折服群贤岂徒以当时习尚而漫
为回护之者哉乃宋儒竟诋之谓崇尚虚无杂述异
端曲说晋魏谈玄自王倡始至神州陆沉中原鱼烂
皆辅嗣所肇甚或拟其罪为桀纣噫亦太过矣夫谈
象数则斥之如彼诠辞理则咎之如此为宋以前之
卷十 第 18b 页 WYG0677-0100b.png
儒者不亦难乎
陈廷敬曰费直以彖象释经附于卦后今乾卦大哉
乾元至用九天德不可为首是其例也虽其初加一
传字以别于经然十二篇之经直已乱之矣至郑康
成注易合彖象于经而所谓彖象不连经文者犹在
至王弼注易用康成本又增入乾坤文言虽加彖曰
象曰文言曰以别于经然直之所既乱者弼又从而
乱之若说卦等篇仍其旧总曰系辞自是宋儒知有
陈廷敬曰费直以彖象释经附于卦后今乾卦大哉
乾元至用九天德不可为首是其例也虽其初加一
传字以别于经然十二篇之经直已乱之矣至郑康
成注易合彖象于经而所谓彖象不连经文者犹在
至王弼注易用康成本又增入乾坤文言虽加彖曰
象曰文言曰以别于经然直之所既乱者弼又从而
乱之若说卦等篇仍其旧总曰系辞自是宋儒知有
卷十 第 19a 页 WYG0677-0100c.png
弼易而不知有古经矣
周易略例
隋志一卷(新旧唐书合周/易注作七卷)
存
邢璹曰略例者举释纲目之名统明文理之称略不
具也例举并也辅嗣以先儒注二十馀家虽小有异
同而迭相杂述推比所见特殊故作略例以辨诸家
之惑错综文理略录之也
周易略例
隋志一卷(新旧唐书合周/易注作七卷)
存
邢璹曰略例者举释纲目之名统明文理之称略不
具也例举并也辅嗣以先儒注二十馀家虽小有异
同而迭相杂述推比所见特殊故作略例以辨诸家
之惑错综文理略录之也
卷十 第 19b 页 WYG0677-0100d.png
项德棻曰王辅嗣周易略例明象辨位二篇渊乎邃
也邢氏称其总一部之指归明六爻之得失可以经
天纬地探测鬼神推辟咎悔自博士宗宋而此书尘
土矣
沈珩曰辅嗣明卦明爻诸篇举义明彻不特扫象占
之溺亦出汉经师训之上
周易穷微论
通志一卷
也邢氏称其总一部之指归明六爻之得失可以经
天纬地探测鬼神推辟咎悔自博士宗宋而此书尘
土矣
沈珩曰辅嗣明卦明爻诸篇举义明彻不特扫象占
之溺亦出汉经师训之上
周易穷微论
通志一卷
卷十 第 20a 页 WYG0677-0101a.png
佚
国史志王弼论一卷大类略例而不及
易辨
中兴书目一卷
佚
陈振孙曰世称王辅嗣凡为论五篇馆阁书目王弼
易辨一卷论彖论象亦颇略例意即此书又言此书
已亡至晋得之王羲之承诏录藏于秘府世莫得见
国史志王弼论一卷大类略例而不及
易辨
中兴书目一卷
佚
陈振孙曰世称王辅嗣凡为论五篇馆阁书目王弼
易辨一卷论彖论象亦颇略例意即此书又言此书
已亡至晋得之王羲之承诏录藏于秘府世莫得见
卷十 第 20b 页 WYG0677-0101b.png
未知何据
何氏(晏/)周易私记
二十卷
佚
周易讲说
十三卷
佚
册府元龟何晏撰周易私记二十卷周易讲说十三
何氏(晏/)周易私记
二十卷
佚
周易讲说
十三卷
佚
册府元龟何晏撰周易私记二十卷周易讲说十三
卷十 第 21a 页 WYG0677-0101c.png
卷
孙氏(炎/)周易例
佚
魏志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惩
为秘书监不就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
国语尔雅诸注
裴松之曰叔然与晋武帝同名故志称其字
荀氏(辉/)周易注
孙氏(炎/)周易例
佚
魏志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惩
为秘书监不就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
国语尔雅诸注
裴松之曰叔然与晋武帝同名故志称其字
荀氏(辉/)周易注
卷十 第 21b 页 WYG0677-0101d.png
七录十卷
佚
荀氏家传辉字景文(又云字/长倩)太子中庶子与贾充共
定晋律又作易集解
魏志辉官至虎贲中郎将
阮氏(籍/)通易论
宋志一卷
存
佚
荀氏家传辉字景文(又云字/长倩)太子中庶子与贾充共
定晋律又作易集解
魏志辉官至虎贲中郎将
阮氏(籍/)通易论
宋志一卷
存
卷十 第 22a 页 WYG0677-0102a.png
魏志籍才藻艳逸而倜党放荡行已寡欲以庄周为
模则官至步兵校尉
胡一桂曰阮嗣宗易通论一卷凡五篇
嵇氏(康/)周易言不尽意论
一篇
佚
晋书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拜中散大夫
虞氏(翻/)周易注
模则官至步兵校尉
胡一桂曰阮嗣宗易通论一卷凡五篇
嵇氏(康/)周易言不尽意论
一篇
佚
晋书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拜中散大夫
虞氏(翻/)周易注
卷十 第 22b 页 WYG0677-0102b.png
隋志九卷(释文序/录十卷)
阙
吴志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尝与少府孔融书并
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易自啇瞿以来舛错多矣
去圣弥远众说骋辞曩闻延陵之礼乐近睹吾子之
治易乃知东南之美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孙权以为
骑都尉数犯颜諌争权不能悦又性不恊俗多见谤
毁坐徙丹阳泾县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
阙
吴志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尝与少府孔融书并
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易自啇瞿以来舛错多矣
去圣弥远众说骋辞曩闻延陵之礼乐近睹吾子之
治易乃知东南之美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孙权以为
骑都尉数犯颜諌争权不能悦又性不恊俗多见谤
毁坐徙丹阳泾县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
卷十 第 23a 页 WYG0677-0102c.png
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尝数百人又为论语国语训注
皆传于世
别传曰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
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
祖父凤为之最密臣先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
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臣生遇世乱长于军
旅习经于枹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
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
皆传于世
别传曰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
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
祖父凤为之最密臣先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
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臣生遇世乱长于军
旅习经于枹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
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
卷十 第 23b 页 WYG0677-0102d.png
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
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
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
宋咸曰先儒如虞翻崔憬辈之用互体京房郎顗辈
之用五行皆去圣人远矣
张根曰三代之书或曰连山或曰归藏或曰周易而
易之名莫之或改岂非变通之义不可易与此八卦
所以为易之本而三代同之也虞翻好易遇饮三之
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
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
宋咸曰先儒如虞翻崔憬辈之用互体京房郎顗辈
之用五行皆去圣人远矣
张根曰三代之书或曰连山或曰归藏或曰周易而
易之名莫之或改岂非变通之义不可易与此八卦
所以为易之本而三代同之也虞翻好易遇饮三之
卷十 第 24a 页 WYG0677-0103a.png
梦而不得其说猥曰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真知易
者哉
朱震曰虞氏论象太密则失之于牵合牵合之弊或
至于无说
王应麟曰虞翻注说卦云乾坤五贵三贱故定位艮
兑同气相求故通气震巽同声相应故相薄坎戊离
巳月三十日一会于壬故不相符坤消从午至亥故
顺乾息从子至巳故逆盖用纳甲卦气之说
者哉
朱震曰虞氏论象太密则失之于牵合牵合之弊或
至于无说
王应麟曰虞翻注说卦云乾坤五贵三贱故定位艮
兑同气相求故通气震巽同声相应故相薄坎戊离
巳月三十日一会于壬故不相符坤消从午至亥故
顺乾息从子至巳故逆盖用纳甲卦气之说
卷十 第 24b 页 WYG0677-0103b.png
易律历
隋志五行家一卷
佚
陈振孙曰虞翻注京氏参同契律历志一卷专言占
象而不可尽通字亦多误未有别本校
王弘撰曰纳甲之说京氏易传魏氏参同契皆有之
而虞氏之说较备
周易集林
隋志五行家一卷
佚
陈振孙曰虞翻注京氏参同契律历志一卷专言占
象而不可尽通字亦多误未有别本校
王弘撰曰纳甲之说京氏易传魏氏参同契皆有之
而虞氏之说较备
周易集林
卷十 第 25a 页 WYG0677-0103c.png
隋志五行家一卷
佚
周易日月变例
七录六卷
佚
隋志注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
按虞氏世治孟氏易然释文所引其文或不
尽依孟氏若阴凝于阳为其嗛于无阳也则
佚
周易日月变例
七录六卷
佚
隋志注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
按虞氏世治孟氏易然释文所引其文或不
尽依孟氏若阴凝于阳为其嗛于无阳也则
卷十 第 25b 页 WYG0677-0103d.png
同荀氏本累其角得失勿恤冶容作野则同
郑氏夲萃亨无亨字则同马氏郑氏本易以
工则同京氏本先心则依京氏荀氏本馀若
匪其彭作尪明辨晰也作柝朋盍簪作戠咸
其辅作䩉滕口说也滕作媵己事遄往已作
纪刚掩也作弇坤作成物作坤化系辞焉而
明吉凶下有悔吝二字刚柔者昼夜之象作
昼夜者刚柔之象也易之序也作象所乐而
郑氏夲萃亨无亨字则同马氏郑氏本易以
工则同京氏本先心则依京氏荀氏本馀若
匪其彭作尪明辨晰也作柝朋盍簪作戠咸
其辅作䩉滕口说也滕作媵己事遄往已作
纪刚掩也作弇坤作成物作坤化系辞焉而
明吉凶下有悔吝二字刚柔者昼夜之象作
昼夜者刚柔之象也易之序也作象所乐而
卷十 第 26a 页 WYG0677-0104a.png
玩者作所变乐天知命作变天慢藏诲盗冶
容诲淫作悔天地之文作爻为龙为駹为科
上槁科作折谦轻而豫怠也怠作怡此与诸
家不同易注凡九卷虽不传而李氏集解摭
采独详录之尚可得二三卷其大略尚存也
陆氏(绩/)周易注(释文序录/注作述)
隋志十五卷(释文序录新旧唐书/志十三卷会通一卷)
佚(盐邑志林/载有一卷)
容诲淫作悔天地之文作爻为龙为駹为科
上槁科作折谦轻而豫怠也怠作怡此与诸
家不同易注凡九卷虽不传而李氏集解摭
采独详录之尚可得二三卷其大略尚存也
陆氏(绩/)周易注(释文序录/注作述)
隋志十五卷(释文序录新旧唐书/志十三卷会通一卷)
佚(盐邑志林/载有一卷)
卷十 第 26b 页 WYG0677-0104b.png
注京氏易
三卷
存
吴志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
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朱震曰陆绩之学始论动爻
按陆氏易注已亡今盐邑志林载有一卷乃
系抄撮陆氏释文李氏集解二书为之所存
三卷
存
吴志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
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朱震曰陆绩之学始论动爻
按陆氏易注已亡今盐邑志林载有一卷乃
系抄撮陆氏释文李氏集解二书为之所存
卷十 第 27a 页 WYG0677-0104c.png
者几希矣其经文异诸家者履帝位而不疚
作疾明辨晰也晰作逝纳约自牖作诱丧羊
于易作场妇子嘻嘻作喜喜君子以惩忿窒
欲作疗欲吾与尔靡之作縻之三年克之惫
也作备也曹侍郎秋岳曾见藏书家有存三
卷者惜侍郎没无从访求矣
程氏(秉/)周易摘
佚
作疾明辨晰也晰作逝纳约自牖作诱丧羊
于易作场妇子嘻嘻作喜喜君子以惩忿窒
欲作疗欲吾与尔靡之作縻之三年克之惫
也作备也曹侍郎秋岳曾见藏书家有存三
卷者惜侍郎没无从访求矣
程氏(秉/)周易摘
佚
卷十 第 27b 页 WYG0677-0104d.png
吴志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逮事郑玄后避乱交
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权闻其名徵拜太
子太传著周易摘尚书駮论语弼凡三万馀言
姚氏(信/)周易注
隋志十卷(七录十/二卷)
佚
阮孝绪曰姚信字元直吴兴人吴太常卿
陆德明曰信字德祐
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权闻其名徵拜太
子太传著周易摘尚书駮论语弼凡三万馀言
姚氏(信/)周易注
隋志十卷(七录十/二卷)
佚
阮孝绪曰姚信字元直吴兴人吴太常卿
陆德明曰信字德祐
卷十 第 28a 页 WYG0677-0105a.png
按阮氏七录有姚信集二卷又尝著士纬十
卷吴志陆绩传注有表请赐绩女郁生以义
姑之号又陆逊傅姚信以亲附太子枉见流
徙又孙和传宝鼎二年十二月遣守丞相孟
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
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又晋书范平传平
研览坟索遍该百氏姚信贺部之徒皆从受
业又南史姚察传让选部书曰臣九世祖信
卷吴志陆绩传注有表请赐绩女郁生以义
姑之号又陆逊傅姚信以亲附太子枉见流
徙又孙和传宝鼎二年十二月遣守丞相孟
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
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又晋书范平传平
研览坟索遍该百氏姚信贺部之徒皆从受
业又南史姚察传让选部书曰臣九世祖信
卷十 第 28b 页 WYG0677-0105b.png
名高往代(云云/)今易注已亡见于释文者盱
豫作旴云日始出引诗旴日始旦夷于左股
作右槃君子以顺德作得折其右肱作股阒
其无人作阋日月运行作违行言语以为阶
作机贞胜者也作贞称为弓轮作伦为蠃作
蠡
尚氏(广/)周易杂占
隋志五行家九卷(唐志/八卷)
豫作旴云日始出引诗旴日始旦夷于左股
作右槃君子以顺德作得折其右肱作股阒
其无人作阋日月运行作违行言语以为阶
作机贞胜者也作贞称为弓轮作伦为蠃作
蠡
尚氏(广/)周易杂占
隋志五行家九卷(唐志/八卷)
卷十 第 29a 页 WYG0677-0105c.png
佚
翟氏(玄/)易义(九家易有/翟子元)
佚
陆德明曰子元不详何人为易义
按翟氏易义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弧亦作壶
愓号作钖号云赐也来徐徐作荼荼云内不
定之意正位凝命作拟命云度也
张氏易义
翟氏(玄/)易义(九家易有/翟子元)
佚
陆德明曰子元不详何人为易义
按翟氏易义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弧亦作壶
愓号作钖号云赐也来徐徐作荼荼云内不
定之意正位凝命作拟命云度也
张氏易义
卷十 第 29b 页 WYG0677-0105d.png
佚
按张氏易见九家易注不详其名陆氏释文
载有张伦本直方大上有易曰二字合车而
徒车作舆寘于丛棘寘作置振恒作震恒羸
其角羸作蔂妇子嘻嘻作嬉嬉往蹇来誉宜
待也待作时范围天地作犯违云犹裁成
也未审即其人否考之序录又未列其姓氏
不敢臆定也
按张氏易见九家易注不详其名陆氏释文
载有张伦本直方大上有易曰二字合车而
徒车作舆寘于丛棘寘作置振恒作震恒羸
其角羸作蔂妇子嘻嘻作嬉嬉往蹇来誉宜
待也待作时范围天地作犯违云犹裁成
也未审即其人否考之序录又未列其姓氏
不敢臆定也
卷十 第 30a 页 WYG0677-0106a.png
朱氏易义
佚
陆德明曰荀爽等九家集注注内又有张氏朱氏并
不详何人
按李鼎祚集解引诸家易中有朱仰之疑即
其人也
杨氏周易集二王注
隋志五卷
佚
陆德明曰荀爽等九家集注注内又有张氏朱氏并
不详何人
按李鼎祚集解引诸家易中有朱仰之疑即
其人也
杨氏周易集二王注
隋志五卷
卷十 第 30b 页 WYG0677-0106b.png
佚
周易马郑二王四家集解
隋志十卷
佚
经义考卷十
周易马郑二王四家集解
隋志十卷
佚
经义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