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677-00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三/)
周易
  汉志十二篇
   存
 山海经曰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卷四 第 1b 页 WYG0677-0028b.png
 易通卦验曰文王得赤乌而演易
 易辨终备曰煌煌之耀乾为之纲合凝之类坤握其
 方雄雌呿吟六节摇通(谓六/子)万物孳甲日营始东(震/也)
 易乾凿度曰易者其德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
 位也
 春秋说题辞曰易者气之节含五精宣律历上经象
 天下经计历文言立符彖出期节象言变化系设类
 迹
卷四 第 2a 页 WYG0677-0029a.png
 孝经援神契曰易建八卦序六十四卦转成三百八
 十四爻运机布度其气转易故称经也 又曰易长
 于变
 论语比考谶曰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铁摘三折漆书
 三灭
 程本曰出于一立于两成于三连山以之而呈形归
 藏以之而御气周易以之而立数
 司马迁曰西伯拘而演周易
卷四 第 2b 页 WYG0677-0029b.png
 扬雄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
 班固曰商道弛文王演周易 又曰秦禁学易为卜
 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 又曰诗书礼乐春
 秋五者五常之道易为之原
 许慎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王逸曰易与春秋同经总一机之织经营天道以成
 人事
 郑康成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
卷四 第 3a 页 WYG0677-0029c.png
 易三也
 刘表曰易惟谭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
 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徐干曰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辞
 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
 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
 故易者变易也
 阮籍曰文王系其辞于是归藏氏逝而周典兴上下
卷四 第 3b 页 WYG0677-0029d.png
 无常而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故谓之易
 虞翻曰易字从日下月
 陆绩曰孔子易云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
 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皇甫谧曰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
 爻谓之周易
 纪瞻曰昔庖牺画八卦阴阳之理尽矣文王仲尼系
 其遗业三圣相承共同一致称易准天无复其馀也
卷四 第 4a 页 WYG0677-0030a.png
 葛洪曰九圣共成易经足以弥纶阴阳不可复加也
 褚澄曰易弥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情虽有异家之学
 同以象数为宗盖无体不可以一体求屡迁不可以
 一迁执也
 颜延之曰淳象始于三画兼卦终于六爻
 梁武帝曰周易文言是文王所制
 郦道元曰羑水出荡阴西北东流经羑城北故羑里
 也昔殷纣纳崇侯虎之言囚西伯于此散宜生南宫
卷四 第 4b 页 WYG0677-0030b.png
 适见文王乃演易用明否泰始终之义焉
 王通曰圣人于易没身而已
 隋书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三篇后
 河内女子得之
 陆德明曰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
 周普
 颜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贾公彦曰夏殷易以七八不变为占周易以九六变
卷四 第 5a 页 WYG0677-0030c.png
 者为占
 孔颖达曰郑氏释周易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虽有
 此释更无所据按世谱等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
 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
 周易称周盖取岐阳地名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
 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故题周以别于殷易纬云因
 代以题周是也十翼谓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
 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卷四 第 5b 页 WYG0677-0030d.png
 虞世南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
 崔憬曰易之为书明三才广无不备大无不包悉备
 有万物之象
 张怀瓘曰易者太古之书先贤说八卦非伏羲自重
 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
 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
 中矣伏羲自重之验也易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故易六画
卷四 第 6a 页 WYG0677-0031a.png
 而成卦六位而成章又伏羲自重之验也
 韩愈曰易奇而法
 宋理宗曰易六十四卦大象之义各有攸属自出治
 而言则谓之后自定位而言则谓之上自创法而言
 则谓之先王自继体而言则谓之大人馀则总谓之
 君子皆主于人君而言也
 杨绘曰虞书之文曰龟筮恊从筮云者非八卦之可
 为也必六十四之然后为筮矣舜禹之际而曰龟筮
卷四 第 6b 页 WYG0677-0031b.png
 恊从则何文王重卦之有乎
 代渊曰彖与大小象诸卦本同乾卦例皆于六爻后
 相继而列之聚为一处至郑康成王弼注时谓彖与
 大象本论卦体故置六爻前小象在释爻故各退在
 逐爻后使人易晓惟留乾卦不移者用存其本体令
 后世知之
 陆秉曰易字篆文日下从月取日月二字交配而成
 日往月来迭相为易之义言易则万物变化之用尽
卷四 第 7a 页 WYG0677-0031c.png
 在其中矣
 胡瑗曰易系辞云易穷其变变则通又云生生之谓
 易是大易之作专取变易之义伏羲画卦文王重之
 又从而为之彖辞至周公又为之爻辞仲尼又十翼
 之数圣相继道备于周故曰周易
 石介曰易题作上下二篇当是文王周公时已然后
 人又自乾至履自泰至观之类别离为卷则乾传第
 一是后人题也
卷四 第 7b 页 WYG0677-0031d.png
 欧阳修曰易理无尽以象谈易占筮者之事以数谈
 易推算者之事以理谈易学士大夫之事皆不可不
 兼也 又曰易者文王之作也其书则经也其文则
 圣人之言也其事则天地万物君臣父子夫妇人伦
 之大端也大衍筮占之一法耳非文王之事也孔子
 生于周末惧文王之志不见于后世而易专为筮占
 用也乃作彖象发明卦义必称大人君子王后以当
 其事而常以四方万国天地万物之大以为言盖明
卷四 第 8a 页 WYG0677-0032a.png
 非止于卜筮也若十翼之说不知起于何人自秦汉
 以来大儒君子不论也非圣人之言也
 王开祖曰或曰易系辞果非圣人之言乎曰其原出
 于孔子而后相传于易师其来也远其传也久其间
 失坠而增加者不能无也
 勾微曰周之一字一取代号之称二取周普之义
 袁建曰易者易也不易也变易也谓一义而含三名
 则非谓一名而含三义何损于易哉
卷四 第 8b 页 WYG0677-0032b.png
 陈皋曰乾为君为父坤为臣为母艮为子为少阳圣
 人设教以尊为先则顺故周易先乾
 薛温其曰彖累圣相传之意大象孔子独出之事
 李清臣曰十翼皆孔子之言乎不得而知也然有疑
 焉序卦者韩康伯虽已明非易之蕴而未明其所以
 然也易卦之序二二相从今序卦之名盖不恊矣有
 义之苟合者有义之不合而强通者是岂圣人之言
 耶
卷四 第 9a 页 WYG0677-0032c.png
 周子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
 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
 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邵子曰周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谓之天统易曰周易
 以乾为首乾者天也 又曰上古圣人皆有易但作
 用不同今之易文王之易也故谓之周易 又曰易
 者圣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
 张子曰易乃是性与天道其字日月为易易之义包
卷四 第 9b 页 WYG0677-0032d.png
 天道变化 又曰易非止数 又曰系辞所以论易
 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由系辞
  又曰易与君子谋不与小人谋
 程伯子曰易起于数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
 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
 其中矣
 程子曰周者著代也言文王之书以别连山归藏也
 苏轼曰易者圣人所以尽人情之变而非所以示神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77-0033a.png
 于卜筮也
 龚原曰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言天道也故卦象
 以体为主若天行地势水荐至明两作是也下经始
 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言人道也故卦象以用为主
 若荐雷兼山随风丽泽是也
 刘安世曰今之学者言象数则讳谈义理言理义则
 耻说象数若象数可废则无易矣若不说义理又非
 通论 又曰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六十四卦之辞如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77-0033b.png
 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是也非重六爻也
 至于爻辞则恐周公所作若爻辞是文王作不应曰
 王用享于西山又不应曰箕子之明夷也
 林之奇曰易序卦虽若有可疑者然其间自有深旨
 陆佃曰伏羲用蓍占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动
 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能变也夏商因之皆以七
 八为占连山归藏是已后至文王占法始用九六盖
 不如此不足应天下之变也今易是已 又曰说文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77-0033c.png
 云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周易之义疑出于此取其
 阴阳搆合而名一曰蜥易日十二时变色故曰易也
 旧说蜥易呕雹盖龙善变蜥易善易故乾以龙况爻
 其书谓之易爻者言乎其变也象之义出于象彖之
 义出于豕易之义出于易皆取诸物也
 朱震曰连山神农氏之别号也归藏轩辕氏之别号
 也并是代号所以易题周以别馀代犹周书周礼之
 谓也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77-0033d.png
 郭雍曰易者道贯三才理该万物其实行处要须以
 人事明之
 郑厚曰易从日从月天下之理一奇一偶尽矣天文
 地理人事物类以至性命之微变化之妙否泰损益
 刚柔失得出处语默皆有对敌故易设一长画一短
 画以总括之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此也
 张行成曰易有四体一用三伏羲先天体也连山天
 易归藏地易周易人易用也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77-0034a.png
 郑东卿曰上经起乾坤至坎离三十卦下经起咸恒
 至既济未济三十四卦杂卦无上下经之分然自乾
 坤至困亦三十卦自咸恒至夬亦三十四卦
 郑樵曰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
 四十九策
 李郁曰易有辞同而旨异前发而后明举此而见彼
 者多矣大扺有类于春秋
 程迥曰易以道义配祸福故为圣贤之书阴阳家独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77-0034b.png
 言祸福而不配以道义故为技术 又曰朱待制新
 仲尝谓迥曰序卦非圣人书唐僧一行易纂引孟喜
 序卦曰阴阳养万物必讼而成之君臣养万民亦讼
 而成之然则今序卦亦出于经师可知也 又曰张
 芸叟疑大观在上之文且言陆希声深病爻辞之不
 类辄欲去取欧阳公童子问王景山儒志亦疑易文
 圣人之道远如天固难知也谓不类非也
 吴沆曰重卦之说自古为疑然以理推之六十四卦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77-0034c.png
 或自古而有而六十四卦之名则自文王始也盖卜
 筮之书随世而变其所起之法所占之辞代有不同
 其不得而异者惟六十四变以成易尔周礼太卜掌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考此则连山归藏之卦自重于三皇之时而周易之
 卦乃重于文王之世故其书谓之周易理亦明也文
 王以前易道止于卜筮文王而后始用之修身治人
 为国而易道始兴于此则谓之易兴于中古可也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77-0034d.png
 罗泌曰易者庐之名守宫是矣身色无恒日十二
 变是则易者从其变也彖者茅犀之名豨神是已犀
 形独角知几知祥是则彖者取于几也而象则直取
 其身形相象远近不变有成位胆应四时而已是
 则易者象也取诸物以为象圣人之意见矣 又曰
 三易之书其书一其法异其为卦皆六位经卦皆八
 而别卦皆六十四书一也易尚变连山归藏尚不变
 法异也变老也不变少也易用九六尚老也连山用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77-0035a.png
 七归藏用八尚少也尚变之占三百八十有四不变
 之占亦三百八十有四古以三易参而占之连山归
 藏其数皆六十四与易同也惟易则变故一可六十
 四而六十四可以为一是故以六十四乘六十四得
 四千九十有六其与连山归藏倍一之理殊矣
 吕祖谦曰古者教人之道法诗书礼乐而已至于易
 则未尝躐等与人是以孔子孟子之问答初未尝及
 易也若如魏晋相尚虚浮谈老者遍天下则秦焚之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77-0035b.png
 久矣 又曰读易当观其生生不穷处
 吴仁杰曰连山归藏以不变者占其占不出于本卦
 周易以变者占其占必通于两卦春秋传之文可考也
  又曰易始乎伏羲成乎文王六十四正卦伏羲之
 所作也卦外六爻及六十四覆卦文王之所作也伏
 羲有正卦有象卦自乾至未济象如天行健之类是
 也夫子未赞易以前史墨对赵简子曰在易卦雷乘
 乾曰大壮是有卦则有此象矣如曰君子非礼勿履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77-0035c.png
 则孔子所系也文王有爻有覆卦爻如乾初九至上
 九覆卦如用九之类是已
 郑耕老曰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
 李舜臣曰班马只言文王演卦又曰人更三圣世历
 三古止言包牺文王孔子未尝及周公也马融陆绩
 王肃姚信始有周公作爻辞之说绝不经见孔颖达
 始引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而知周公之德与周
 之所以王为周公爻辞之證审尔谓周公作爻辞可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77-0035d.png
 也而春秋又将属之周公乎
 陆九渊曰后世言伏羲画八卦文王始重之为六十
 四其说不然且如周礼虽未可尽信若筮人之言三
 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龟筮恊从亦见于虞书
 必非伪说如此则卦之重久矣盖伏羲既画八卦即
 从而重之然后能通德类情扶持天下之理文王盖
 因繇辞而加详以尽其变尔
 朱子曰周代名也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77-0036a.png
 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故系
 之周以其简帙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
 画文王周公之辞也并孔子所作之传十篇凡十二
 篇中间颇为诸儒所乱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
 尽合古文吕氏又更定著为经二卷传十卷乃复孔
 氏之旧云 又曰易本卜筮之书故先王设官掌于
 太卜而不列学校所教诗书礼乐而已 又曰易自
 伏羲始画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作系 彖辞周公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77-0036b.png
 作系爻辞孔子作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
 彖象系辞各分上下是为十翼 又曰文王所系之
 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周公所系之辞以断
 一爻之吉凶所谓爻辞 又曰窃疑卦爻之辞本为
 卜筮者断吉凶而因以训诫至彖象文言之作始因
 其吉凶训戒之意而推说其理义以明之
 陈淳曰伏羲之易本无文字始于乾而终于坤每卦
 惟有六画而已文王于羑里乃取而衍之始于乾坤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77-0036c.png
 终于未济若今所传之序以彖辞列六十四卦之吉
 凶若乾元亨利贞之类是也周公继志述事于逐卦
 之爻又分别爻义而系之爻辞以断六爻之吉凶若
 初九潜龙勿用之类是也以文字始著于文王周公
 因谓之周易又以简帙重大分为上下经两篇周之
 衰易道不明孔子乃黜八索而作十翼以赞之曰彖
 上传曰彖下传所以释文王所系彖上下经文之辞
 若大哉乾元以下等是也曰象上传曰象下传所以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77-0036d.png
 释伏羲卦之上下两象若天行健等类及周公所系
 两象六爻之辞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等类是也曰
 系辞上传曰系辞下传所以述文王周公所系卦爻
 辞之传而通论一经之大旨上自天尊地卑以下下
 自八卦成列以下是也曰文言传所以申言乾坤彖
 象之旨而为诸卦之例若元者善之长以下是也曰
 说卦传所以详其所未尽之意若昔者圣人之作易
 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以下是也曰序卦传所以序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77-0037a.png
 其先后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以下是也曰杂卦
 传所以错杂而言之若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以下是
 也
 林学蒙曰伏羲画卦以写阴阳之变化文王周公作
 卦爻辞以决天下之疑孔子作彖象以推明事物当
 然之理然爻画既具而三者已备乎其中先圣后圣
 互相发明耳
 陈善曰易之为书无所不有或以历数或以卜筮盖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77-0037b.png
 不但性命之说也
 叶适曰周官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则六
 十四卦自舜禹以来用之而后世谓伏羲氏始画八
 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又谓纣囚文王于羑里始演
 周易学者因之有伏羲先天文王后天之谓不知何
 所本始 又曰班固用刘歆七略记易所起伏羲文
 王作卦重爻与周官不合盖出于相传浮说言孔氏
 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亦无明据论语但言假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77-0037c.png
 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而已易学之成与其讲论问答
 乃无所见所谓彖象系辞作于孔氏者亦未敢信也
  又曰以乾坤为父母坎离震艮巽兑为男女皆卜
 筮牵合之虚文非孔氏之书所道 又曰易之始有
 三而已自然而成八有六而已自然而成六十四一
 成一反而名义出焉一画对分而为十二二卦对立
 而为六十四画之始终具焉圣人非罔民以自神者
 而学者多异说不知之过也 又曰易传惟序卦最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77-0037d.png
 浅鄙于易有害按诸卦之名以象取之圣人重复殷
 勤其辞以训释之多至数十百言未已盖其难明如
 此今序卦不然鳞次栉比而言之使其果若是则束
 而联之一读而尽矣又曰卦之次序无系乎易之损
 益 又曰易有上下经因简帙繁重分之是也序卦
 既错举以附合之又为之说曰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学者因是谓上经首乾坤下经
 首咸恒者父母夫妇之象也夫关雎鹊巢明指义类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77-0038a.png
 自家刑国以是为后妃夫人者盖以其事言也若天
 地阴阳则象之而已其父母夫妇男女安在耶 又
 曰序卦至未济乃言易不可穷审如其序则易已穷
 于此所谓不可穷者从孰求之
 李心传曰文言传者十翼之第七篇也先儒以其首
 章八句与春秋传所载穆姜之言不异疑非孔子之
 言故梁武帝以此篇为文王所作
 高似孙曰易曰元者善之长也左传曰元者体之长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77-0038b.png
 也易曰嘉会足以合礼左传曰嘉德足以合礼善之
 与体会之与德其字不同其义则别易之文言以为
 孔子所作然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史作此筮乃
 襄公九年二语盖在孔子之先也
 真德秀曰易者阴阳变易之谓日往月来寒往暑来
 昼夜昏明循环不息此天道之常也圣人拟之以作
 易不过推明阴阳消长之理而已阳长则阴消阴长
 则阳消一消一长天之道也人而学易则知吉凶消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77-0038c.png
 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矣
 魏了翁曰周易备三易之义阖户谓之坤即归藏终
 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即连山
 章如愚曰圣人作易本以明道其绪馀可以卜筮而
 已而后之言阴阳者言星历者言乐律者莫不于易
 求之求之自以为得配之自以为合然于圣人之意
 则非也
 李过曰六经中惟大易一书可见圣人之心盖自秦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77-0038d.png
 人焚灭先王典籍后汉兴逐旋收拾虽能略备如诗
 书二礼春秋皆不免有散失牴牾惟易以卜筮独存
 故大易一书不经秦火为圣人全书学者欲见文王
 孔子之心当于此书求之 又曰文王演易虽在商
 末自武王革命之后周之子孙所世守以为卜筮之
 书与三易并藏故称周以别馀代亦犹周书周礼之
 立名耳其所谓周普之义果安在哉赵汝梅曰周官
 太卜三曰周易则知为周人之所自名以别于连山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77-0039a.png
 归藏也
 王应麟曰易十二篇今易乾卦至用九即古易之本
 文郑康成始以彖象连经文王辅嗣又以文言附乾
 坤二卦至文辞连属不可附卦爻则仍其旧篇目自
 康成辅嗣合彖象文言于经学者遂不见古本 又
 曰迂斋讲易谓伏羲未作易之前天下之人心无非
 易伏羲既作易之后天下之万事无非易愚按尔雅
 小罍谓之坎大琴谓之离万物之象无非易也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77-0039b.png
 陈普曰易者交易而化阴阳寒暑治乱生死之大体
 也万变无穷日夜相代无停止也
 胡一桂曰晁氏谓古者竹简重大以经为二篇然经
 分上下诚有至理上下经虽有三十卦三十四卦之
 不同以反对计之各十八卦一也上经反对五十二
 阳爻五十六阴爻下经反对五十六阳爻五十二阴
 爻二也上经以四正卦为主首乾坤而终坎离与先
 天图南北东西四方卦合下经以二变卦为主震变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77-0039c.png
 为艮巽变为兑首咸恒而终既济未济与先天图四
 维之卦合而坎离之交不交亦可见伏羲先天一图
 大旨备见于文王序卦首尾中三也若是者岂以竹
 简重大之故耶
 胡炳文曰解易者或以周字为普遍之义或以卦为
 文王所重子朱子本义出然后其说始定盖周礼三
 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文王之易命之曰周以别夏
 商也交者阴阳之对待变者阴阳之流行经之分为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77-0039d.png
 两也皆自然而然合三百八十四爻观之上下经多
 少不齐在上经者宜阳多于阴今阳爻八十六阴爻
 九十四而阴之多于阳者八在下经者宜阴多于阳
 今阴爻九十八阳爻百有六而阳之多于阴者亦八
 以反对推之上下经各十八卦各一百八爻可谓齐
 矣在上经者阳爻五十二阴爻五十六而阴之多于
 阳者四在下经者阴爻五十二阳爻五十六而阳之
 多于阴者亦四或四或八互为多少自然有阴阳相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77-0040a.png
 交之象焉上经首乾坤气化之始也乾坤而后十卦
 阴阳各三十画然后为泰为否而天地之交不交者
 可见矣下经首咸恒形化之始也咸恒而后十卦阴
 阳亦各三十画然后为损为益而少男少女长男长
 女之交不交可见矣至若上经终坎离乾坤中爻之
 交下经终既济未济又坎离中男中女交不交也本
 义谓易有交易变易之义先交而后变其旨深矣哉
 俞琰曰吕东莱谓经分上下始于文王郭白云谓序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77-0040b.png
 卦已分其来尚矣故不言分经之由邵康节曰重卦
 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故卦有六十四而止
 用乎三十六爻有三百八十四而用止乎二百一十
 有六知此则知所以分上下者盖有由焉非苟然也
 或疑上经卦三十下经卦三十四多寡不均殊不知
 卦有对体有覆体何谓覆体屯倒转为蒙需倒转为
 讼之类是也何谓对体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
 相对而不可覆者是也馀皆一卦倒转为两卦故上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77-0040c.png
 经卦三十约之则十八下经卦三十四约之亦十八
 谓之不均可乎卦分内外二体凡六十四阳六十四
 阴约为三十六则上经纯阳卦六纯阴卦四下经纯
 阳卦四纯阴卦六阴阳相重之卦上下经皆八不亦
 均乎上经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约为十八则五
 十二阳五十六阴共一百八下经阳爻一百六阴爻
 九十八约为十八则五十六阳五十二阴共一百八
 其均如此孔颖达谓系辞分上下无异义直以简帙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77-0040d.png
 重大是以分之晁以道乃曰古者竹简重大分经为
 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盖皆不知六十四卦约
 之则为两十八也
 王申子曰古今诸家说易往往求之太过或以性理
 或以气候或以步占或以老庄虽切近如太玄潜虚
 经世亦各得其一偏耳系辞之文先儒多疑其错乱
 以为非夫子所作然其间发明作易之要示人用易
 之法委曲详尽有条有理非胸中有全易者不能道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77-0041a.png
 若夫经中序卦之文义乖理浅决非圣人之旨也
  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而伊川易传止尚其辞康
 节数学止尚其象汉上易说止尚其变晦庵本义止
 尚其占
 熊良辅曰易卦下之辞谓之彖彖曰以下谓之彖传
 爻下之辞谓之象象曰以下谓之象传系辞传无经
 可附盖总括卦爻之大意而云汉以来以系辞名之
 今谓之系辞亦可欧阳公谓非圣人作殊不思道德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77-0041b.png
 性命之蕴六经之理皆自此出而天地事物之情状
 亦靡所不载矣
 王希旦曰善读易者要识圣人画卦作易来处无非
 太极河图理数自然之妙则系辞启蒙是其机括又
 须分别四圣之易通卦名义然后以本义程传相参
 考沿流溯源由粗探精分合看之远近取之则数存
 象列言尽理得上极天地自然之易于是始信易与
 天地准穷理尽性开物成务内圣外王之学备于斯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77-0041c.png
 易何止五经之原其天地鬼神之奥岂欺我哉
 袁桷曰五经言理莫详于易其辞深且密阐幽显微
 不以直易言之
 吾丘衍曰俗儒谈易多鄙象数夫乾九坤六乾天坤
 地非象数而何 又曰夜游录有言彖象皆假畜兽
 以彖为大豕行则俯首一望而全体皆见故统论一
 卦之体取以喻之象有六牙故六爻之义取以喻之
 又按说文苍颉制易字象蜥蜴形蜥蜴善变则知古
卷四 第 27b 页 WYG0677-0041d.png
 人托之以喻其变不疑也或言日月为易按易字无
 从日月之说而伏羲画卦时但云八卦重卦之后以
 其变化无尽故有变易之名不可以日月为惑也
 刘夏曰庖牺氏作易易何在也今六十四卦爻之所
 以为象六十四卦名之所以取义此则庖牺氏之易
 书文字矣至周时文王周公孔子俱各系以辞始谓
 之周易是故设六十四卦爻以示象命六十四卦名
 以示义往古来今数千万年治乱兴亡理势情状之
卷四 第 28a 页 WYG0677-0042a.png
 所必至者举不出六十四卦六十四义之中矣
 梁寅曰易之为书上以原造化之微下以该人事之
 著君子明之以决进退庶民赖之以知吉凶然非静
 之至不能明之非诚之至不能用之
 薛瑄曰圣人言天地之造化莫备于易论天地之造
 化而不本于易皆妄也
 章𢡟曰易不为小人谋特不为之谋为小人之事尔
 小人而欲为君子易固未始不为之谋也
卷四 第 28b 页 WYG0677-0042b.png
 丘浚曰易之为易有理有数言理者宗程子言数者
 宗邵子明理者虽不知数自能避凶而从吉学数者
 倘不明理必至舍人而言天且将流为技术易虽告
 以卜筮而未闻以推步汉世纳甲飞伏卦气凡推步
 之术无不倚易为说而易实无之不若以理言易则
 日月常行无往非易矣
 邵宝曰周之易为筮而设也故仲尼论圣人之道四
 而占后焉后之者归重之也 又曰有周易故羲易
卷四 第 29a 页 WYG0677-0042c.png
 有先天之名有羲易故周易有后天之名此后世学
 易者之议非易之本义也
 蔡清曰易自彖象文言传亡今易有彖曰象曰文言
 曰字后之读者不知为后之所加此今易之所以失
 而古易之不可复也
 胡居仁曰天下之变无穷惟易可以尽之盖易阴阳
 奇耦变易无穷若天地之阖辟气运之盛衰日月之
 更迭寒暑之往来阴阳之消长人物之死生国家之
卷四 第 29b 页 WYG0677-0042d.png
 兴亡世道之今古其消息盈虚升降屈伸吉凶消长
 进退存亡幽明终始善恶邪正惟易能尽也
 郑善夫曰易也者用于君子而勿用于小人者也
 何孟春曰周易先乾后坤阳尊阴卑天地之定位也
 杨时乔曰重卦始于伏羲彖辞出于文王爻辞出于
 周公周易名经始于周分上下经为二篇彖象四传
 十翼作于孔子古易二经四传十翼各自为篇取彖
 象传作注解经文附经下自费直始而定于刘向成
卷四 第 30a 页 WYG0677-0043a.png
 于郑康成取文言乾坤二卦附于乾坤彖传后始于
 王弼以系辞附于象传后改说卦上中作系辞加传
 字以文言十八条附系辞传削去彖象传文言之名
 成于韩康伯至宋晁以道疑分二经为非吕伯恭以
 分二经为是朱子本义从之吴澄分四传以系辞为
 大象以爻辞为小象合为象传亦皆未安
 郭子章曰书皆始于人惟易始于天
 吴安国曰易天地人之理备焉圣人之精蕴也以卜
卷四 第 30b 页 WYG0677-0043b.png
 筮而存者易之幸尔而遂以卜筮言易也可乎
 钱一本曰周易汉费直本画一全卦系以彖辞再画
 本卦系以爻辞又画覆卦系以用九用六之辞后以
 一传字加彖传之首郑康成本省去费夲六爻之画
 又省用九用六覆卦之画移上下体于卦画之下又
 移初九至用九爻位之文加之爻辞之上又合彖传
 象传于经于彖传加彖曰字于象传加象曰字王弼
 本同郑但移文言附乾坤二卦之后加文言曰字以
卷四 第 31a 页 WYG0677-0043c.png
 孔子赞爻之辞本以释经乃各附当爻每爻加象曰
 字历代因之是为今易汉艺文志云易经十二篇吕
 大防定为经二卷传十卷晁说之釐为八卷吕祖谦
 复定为十二卷一以古为断是为古易呜呼易夲羲
 画虽无文辞八卦相错刚柔杂居之中郁郁乎为天
 下之至文乃宇宙间开辟第一文字是谓之古尔若
 文周孔子之辞凡皆以明羲画之象合于一处匪今
 釐于二处匪古讵在辞之离合间耶
卷四 第 31b 页 WYG0677-0043d.png
 郝敬曰春秋传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太史见易象曰
 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然则易象系自周
 公久矣孔颖达作正义辨之甚详而班固云易更三
 圣世历三古说者以伏羲文王孔子为三圣周公不
 与焉尝观孟子序尧舜以来闻知止称文王亦不及
 周公盖二圣父子同世言父则不复及子言三古则
 不复列四圣立言应尔岂谓周公不与于斯文乎说
 者因大传云作易者有忧患当文王与纣之事其辞
卷四 第 32a 页 WYG0677-0044a.png
 危因谓危辞多在爻爻辞亦文王作非也文王序易
 逐卦系彖周公承考逐爻系象易始大备公尝自言
 文王我师孔子亦谓文王无忧父作子述即此类也
 今检爻辞如随云王用享于西山升云王用享于岐
 山指文王岐周也明夷云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指
 武王诛纣也箕子之明夷指箕子为奴也小畜履随
 蛊皆隐用文武之象泰之六五归妹之六五引商王
 帝乙是文王所亲臣事者也岂以系爻凡此皆足以
卷四 第 32b 页 WYG0677-0044b.png
 徵爻辞之非出自文王甚明也盖周公相武王诛纣
 伐商晚遭流言忧患与文考同故摹写往事真切如
 此凡周公之辞孰非文王之辞惟彖作自文王故夫
 子为文王作彖传为乾坤二卦作文言其象传则为
 周公作又甚明也圣人修辞立诚言不尽意伏羲画
 卦无辞以俟文王文王系彖无爻以俟周公周公系
 象无传以俟孔子三圣皆以未尽之意递相传述若
 使文王系彖又系爻则周公作象亦宜作翼孔子成
卷四 第 33a 页 WYG0677-0044c.png
 春秋修经亦宜修传如后世自为纲自为目识者讥
 之矣 又曰孔子神明天纵读易三绝韦编而作十
 翼羲圣卦位爻画未明而作说卦文王演易次第未
 明而作序卦彖辞未明而作彖传周公爻象未明而
 作象传恐作者泥于爻又约其旨而作大象虑学者
 局于序又错其序而作杂卦无所不用其极而世儒
 犹谓孔子有未尽之易以待夫陈搏魏伯阳邵尧夫
 先天后天方圆等图出而后羲易见吁亦愚且悖矣
卷四 第 33b 页 WYG0677-0044d.png
  又曰卦八而已无所谓六十四也六十四者八之
 错耳经第言八卦未尝言六十四周礼太卜八为经
 六十四为别即经之别耳邵尧夫横图相生是经与
 别浑无分也既以序生如干有枝枝有叶则不应言
 八卦相错既序矣焉用错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犹
 强引两仪四象八卦语解至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
 二三十二生六十四则凿空漫说矣其实八卦错成
 六十四安所得十六与三十二乎
卷四 第 34a 页 WYG0677-0045a.png
 樊良枢曰尚书断自尧始而钦天敬人以一中体乾
 元之大四诗并始文王而徽柔懿恭以小心法坤元
 之至春秋正乾坤之大义经礼立阴阳之大防易兼
 三才之撰故是五经之原圣人神而明之贤者默而
 识之
 陆振奇曰天地定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故文王之易
 首乾坤阴阳合德刚柔有体或谓易扶阳抑阴必尽
 去阴而后快未之然矣去之不如用之之尊阳也故
卷四 第 34b 页 WYG0677-0045b.png
 天用地而泰男用女而咸雷用风而恒火用水而济
 则一阴一阳之谓道而生生之谓易宇宙所以至今
 不毁尔
 徐三重曰晋人以老易并言然易是道老是术易是
 顺理老是用智
 罗喻义曰易是蜥蜴陆佃云蜴善变易吐雹有阴阳
 析易之义一名蜥蜴周易之名盖取于此小者长七
 八寸生山石间无所取之近之使可玩也其所谓彖
卷四 第 35a 页 WYG0677-0045c.png
 乃是毛牛杨慎云状如犀而角小善知吉凶交广人
 谓之猪神是也彖曰犹断曰也彖者于神断则人尔
 象者大荒之兽也今夫人希见象也想象之而已无
 所取之远之使不可玩也或远或近若远若近皆有
 妙理爻者俎也错杂陈之有觕有精犹文之有吉有
 凶也系者维也诗曰汎汎杨舟绋纚维之舟系于杙
 若可系也亦可解也系解舟发随所之适岂有极哉
 五者皆寓名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677-0045d.png
 陈一洙曰秦以卜筮小易而易获不火
 洪化昭曰易上经首乾坤天地定位也下经首咸恒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也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济未
 济水火不相射也上经首乾坤终坎离天地絪缊万
 物化醇也下经首咸恒终既济未济男女搆精万物
 化生也易之有彖象文言也犹文家之有注释也易
 之有系辞也犹文家之有评论也若夫说卦序卦杂
 卦则非圣人之言王元美谓为汉河上公所增入者
卷四 第 36a 页 WYG0677-0046a.png
 理或然也 又曰易彖象文言有就其辞而重发明
 之者不嫌其为同也有反其辞而别发明之不嫌其
 为异也必欲强文言以合彖象又强彖象以合卦爻
 易之理不若是固矣
 黄淳耀曰自汉以降言易者无虑千百家其精者发
 挥理性其觕者为阴阳术数之言然亦不可谓之非
 易也
 钱澄之曰易理无所不蕴凡得其一端皆足以入神
卷四 第 36b 页 WYG0677-0046b.png
 如卫元嵩元包扬雄太玄京房卦气之类是已至于
 星历音律之学无不以易为本故朱子尝欲于纳甲
 飞伏之类皆欲穷其理虽非易之本旨要亦可以见
 易也
 徐在汉曰世谓包羲作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文王
 系彖辞周公系爻辞俱非也周礼虽未可尽信如簭
 人言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则重卦其来久
 矣盖包牺始作八卦即因而重之故能通神明之德
卷四 第 37a 页 WYG0677-0046c.png
 类万物之情文王则设卦观象系辞明吉凶以成其
 变化尔传曰易之兴也当文王与纣之事传中累举
 包牺文王不及周公则爻辞系于文王无疑夫文王
 演易演包牺之易也孔子翼易翼文王之易也虽然
 牺之象简而文之辞微学易者舍孔子十翼孰从观
 象而玩辞观变而玩占知其书之不可远而道之屡
 迁者乎故学易者不必舍彖传而求彖辞舍爻传而
 求爻辞也惟彖传明而彖辞得矣爻传明而爻辞得
卷四 第 37b 页 WYG0677-0046d.png
 矣分言之为包牺文王孔子三圣之易其实孔子之
 易明而牺文之易无馀蕴矣 又曰世儒有今易古
 易之分夫文王演羲皇之易孔子翼文王之易后学
 由孔子之易求文王之易由文王之易求羲皇之易
 则知三圣人无二易千万世无二易圣人先得我心
 所同然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和顺道德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先立乎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不
 此之求而以文孔之易合于一为今分于二为古矻
卷四 第 38a 页 WYG0677-0047a.png
 矻终身卒无定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惑之甚已
 黄宗羲曰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
 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
 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
 黄宗炎曰上古朴直如人名官名俱取类于物象与
 以鸟记官之意及夔龙稷契朱虎熊罴之属是也易
 者取象于虫其色一时一变一日十二时改换十二
 色即今之析易也亦名十二时因其倏忽变更借为
卷四 第 38b 页 WYG0677-0047b.png
 移易改易之用易易之为文象其一首四足之形周
 易卦次俱一反一正两两相对每卦六爻两卦十二
 爻如析易之十二时一爻象其一时在本卦者象日
 之六时在往来之卦者象夜之六时取象之奇巧精
 确不可拟议无踰于此俗儒反病其一物之微不足
 以包含大道妄解日月为易开端于虞仲翔而圣人
 之取义渐隐夫日月合体其字为明日升于东月生
 于西故明者不特指其昼夜之光华而兼指其光华
卷四 第 39a 页 WYG0677-0047c.png
 所生之位置一在东一在西也今以上日下月为易
 其舛谬有七如以日为天上之日月为地下之月是
 于时为望为昼日丽中天万象具陈而独取九渊之
 藏魄以配太阳不见其得宜何从而变化舛谬一也
 如以日往月来月往日来相推代明则亦当以左右
 为出入南北为躔道甚无关于上下舛谬二也如以
 谓日月同在天上同经不同纬则月为暗魄于义无
 补同经同纬则日有食之又灾变而非变化舛谬三
卷四 第 39b 页 WYG0677-0047d.png
 也况其为文原从勿但象四足之形不成字与□远
 甚舛谬四也揆厥所由实因□昜字而讹易从旦从
 勿旦者日之始出离于沧海其光芒灼烁为五采而
 注射于八方勿者指其象若旂斿也昜且不可为月
 岂可因昜而转及于易乎舛谬五也日将出谓之昧
 爽史记作昒爽日入处谓之昧谷古作昒谷则是日
 将出将入映于海水但有光芒四达也岂可亦指为
 月乎舛谬六也按说文有□旸字声同易注云日覆
卷四 第 40a 页 WYG0677-0048a.png
 云暂见也则原有日之易矣易上之日自为虫首非
 日无疑舛谬七也罗泌云日月为易而文正为勿勿
 者月光之散者也是犹疑勿与月之不同仅指为月
 光也其后戴侗周伯琦辈袭夫新奇竟改作□冒字
 矣圣人至理悉去其饩羊可不辨哉 又曰他书引
 用易语今不可考者未知是篇章偶逸或纬书依托
 之文也左传疏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
 艮兑消息刘向传诬神者殃及三世说苑建其本而
卷四 第 40b 页 WYG0677-0048b.png
 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又有一道大足以守天
 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
 毁满而益谦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又天
 地动而万物变化风俗通其亡斯自取灾说文地可
 观者莫可观于木东方朔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盐铁论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
 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者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
 后入于地细绎诸所引之辞不但不似彖象亦且不
卷四 第 41a 页 WYG0677-0048c.png
 似大传大约为后儒解经者所述而引用之人遂浑
 呼之为经尔
 王弘撰曰古篆文易从日从月则日月为易明矣参
 同契亦如此说若罗泌云易于文为勿月采之散者
 也则凿矣或云易蜥蜴也身色无恒日十二变易取
 其变也赵撝谦亦云然陈第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
 下之道乃借义微虫不亦鄙乎是其取义虽得而释
 文实谬以易为蜴陆佃之过也 又曰孔子言伏羲
卷四 第 41b 页 WYG0677-0048d.png
 始作八卦因而重之二语本自明白其为伏羲重卦
 无疑若复别有人孔子岂得无一言乎又如八卦相
 错明八卦已错为六十四矣周礼太卜掌三易经卦
 皆八别皆六十有四明夏商已有重卦矣扬雄从司
 马迁之说谓文王重卦而胡安定诸人以为然皆非
 也
    按连山归藏惟其不著时代致儒者纷纶或
    以为宓牺或以为神农或以为黄帝或以为
卷四 第 42a 页 WYG0677-0049a.png
    夏商之书迄无定说周易成于殷之末世虑
    其与归藏淆也爰以代名盖无俟外史达书
    名于四方灼然共信为文王周公孔子之作
    述是可法也郑氏周普之义殊为牵率
    又按六经自秦火之后惟周易为完书虽费
    直更之于前王弼乱之于后其馀无可议者
    而欧阳永叔王景山乃疑及系辞张芸叟疑
    及爻辞李邦直朱新仲王巽卿疑及序卦传
卷四 第 42b 页 WYG0677-0049b.png
    皆高明之过也
 
 
 
 
 
 
 经义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