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694-04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评鉴阐要卷二
 汉
 文帝
  陈平言宰相上佐天子决狱钱榖自有主者目
陈平所言相佐天子云云似矣然平非实能如此徒以
口给免过何足称哉
  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目
卷二 第 1b 页 WYG0694-0433b.png
汉代称循吏自吴公始然史臣但云治平为天下第一
而未尝实指其政岂所谓上德不德无迹之可求耶其
荐用贾谊可谓不蔽贤者矣非王成黄霸辈所能及
  除田之租税纲
除田租税或因水旱或去其已甚若永除之则国家经
费将何取给文帝虽仁不能为此必史有阙文耳
  帝在位常以敦朴为天下先目
文帝仁俭之德当观其大者远者自史臣博采傅会转
卷二 第 2a 页 WYG0694-0433c.png
恐失真无论持百金以营台分十金以号中人之产为
理所必无即慎夫人衣不曳地而邓通则给铜山铸钱
事宁有刺谬若此者甚至以赐吴王几杖为止叛赐张
武金为止贪不几执宋襄徐偃王愚懦之见窥寻令辟
哉向因读史屡及之盖以辞害意古今通病不可不知
 景帝
  晁错穿庙堧垣申屠嘉请诛错景帝不听目
临江王与晁错同罪一为之曲庇一徵之对簿何以服
卷二 第 2b 页 WYG0694-0433d.png
人心哉
  上与梁王宴饮从容言后传于王目
以传位重事为戏言致梁王妄生觊觎启宠召乱即剪
桐之误亦不可比类矣
  帝从袁盎言杀晁错以谢七国目
错之罪在欲自守然此际断不可诛之至其赞画纵不
得为合宜然其识过明代方黄辈甚远景帝既与定计
旋为雠口所动斩谋臣以谢叛人及知其无济而又悔
卷二 第 3a 页 WYG0694-0434a.png
之其识见卑鄙不更出建文下乎
  田叔等往治梁狱还尽烧狱词空手来见目
田叔案梁事虽云善处骨肉之间但所以致此者以君
无能也太阳出而爝火自熄矣然使明季诸臣有一如
田叔者亦何至三案纷争譊譊不已驯致亡国而后己

  史臣以周成康汉文景并称注
景帝之治远不逮文而失德之事屡矣独其休息爱民
卷二 第 3b 页 WYG0694-0434b.png
尚不失蒙业而安耳史臣以之并拟成康未免失实
 武帝
  李广屏居南山注
霸陵尉呵止李广所为尽官守之职者其论甚正不可
谓醉言广乃请而杀之器小骪法莫此为甚武帝英明
似不应听其出此射石之事邻子虚以资名谈可耳余
以为不宜入正史
  诏诸侯王得分国邑纲
卷二 第 4a 页 WYG0694-0434c.png
主父偃建议分国与贾谊众建诸侯之意同然叔世风
漓阋争兼并衅且益滋耳
  以张骞为大中大夫纲
张骞由陇西而大宛而康居而月氏皆行数十日发译
传致乃达其道均自东而西确然无疑者乃史称大宛
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康居在大宛西反仅万二
千三百里月氏更在康居西乃止万一千六百里是其
行愈远其道转近理所必无亦凿空荒诞之一证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0694-0434d.png
  以白鹿皮缘以藻缋为皮币目
皮币即后世交会交钞之所由昉盖欲以救盗铸之币
耳不知钱且盗铸币又不可盗造乎
  单于乘六骡目
驴父马母而生骡骡非塞外所有以驴非塞外所有也
今骡至塞外率多倒毙而马则塞外之良产古之匈奴
即今之蒙古单于不乘马而乘骡乃必无之事即此知
史之多伪
卷二 第 5a 页 WYG0694-0435a.png
  帝以列侯莫求从军击越会九月尝酎遂坐以酎
   金轻及色恶夺爵者百六人目
酎金已非善政以此阴中无应诏攻越者益可笑矣
  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败还帝使遮玉门
   不令入贰师遂留敦煌注
以求马故恶少佐军名不正已甚矣及至士卒饥罢引
还乃遮之玉门外不闻有济军需思改弦之政徒听贰
师留敦煌是何筹策乎然武帝雄才大略决不如此史
卷二 第 5b 页 WYG0694-0435b.png
传必有所阙
  大发兵出敦煌益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目
七科徵发中如有罪亡命虽不失自赎之义然皆未练
之卒也至赘婿贾人市籍皆无罪者不几驱市人而战
耶欲以克敌定功难矣
  遣中郎将苏武使匈奴纲
苏武奉使北庭慷慨誓死历十九年凛然不少挫固足
卷二 第 6a 页 WYG0694-0435c.png
以风世励俗然史家谬以齧雪餐旃诧为异事夫雪或
可齧旃决无可食之理即偶一食之断不能数日藉以
不死是说殊失于诬即野鼠草食亦祇可苟延旦夕十
九年之久何以当之则所称义不食匈奴之粟亦饰辞
耳且武既娶妇生子岂得谓非大节之玷盖武不过不
降不若李陵卫律之背君以曰奇节吾未之信
  李陵战败降单于目
李陵耻为贰师属役以及于败乃甘心叛降所谓小犊
卷二 第 6b 页 WYG0694-0435d.png
偾辕破犁也司马迁以为欲得当报汉其谁欺乎以是
罪迁不为过当然迁恨武帝深矣其为史于武帝尚得
有美事乎
  王贺为绣衣御史捕盗多所纵舍言吾活万人后
   世其兴注
盗伤人者也纵一盗不知其害几何人而况万馀盗乎
如是而谓有阴德史家之颠倒是非可知矣元皇后之
出其家亦偶然耳然驯致移汉祚则贺殆罪之魁耳何
卷二 第 7a 页 WYG0694-0436a.png
嘉之有
  壶关三老上书为太子据辨冤目
太子而反天下大变也子盗父兵杀谗者尚可合战五
日何为者而壶关三老上书辨其冤所谓乱民之尤彼
必阴有以窥武帝略悔之意觑太子之复位居首功耳
人情险巇吁可畏哉
  田千秋上变讼太子冤并称梦白头翁教臣言目
千秋亦三老之见至谬称白头翁荒诞甚矣此武帝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0694-0436b.png
信邪有以致之遂以为丞相不更可笑乎
  杀钩弋夫人赵氏纲
武帝虽鉴吕雉之祸而为此然非有人心者所忍闻彼
吕雉之祸亦高祖有以致之耳不思善处预防欲以阴
毒为弭患之计谬矣
  上官桀为厩令马多瘦武帝问之桀饰词以对由
   是亲近注
上官桀以辩给免过耳武帝遂信之至于托孤宜其后
卷二 第 8a 页 WYG0694-0436c.png
日不终所事也然霍光金日磾岂非武帝特识之人乎
故武帝所为大有过人者亦有大不可解者
  燕王旦谋反赦弗治纲
燕王请入宿卫不臣之迹已著至连兵搆衅更当伏管
蔡之诛乃曲赦弗治是霍光有公旦之诚款而无公旦
之才识矣
  眭孟上书言大石立僵柳起当求贤人禅位目
眭孟伏诛罪当也宣帝官其子何为乎
卷二 第 8b 页 WYG0694-0436d.png
  昌邑王有罪纲
奉迎昌邑光倥偬不能慎始以致废立滋事幸其所处
得当为无过耳其时皇曾孙素有贤名使早咨访立之
何待丙吉奏记谋之不臧乃转咎旧日师傅不举之罪
岂非辞遁
 宣帝
  大将军霍光请归政不受纲
政自人主之政苟不幸遇冲龄大臣代摄长而自理其
卷二 第 9a 页 WYG0694-0437a.png
政可也无请归之体况宣帝年已弱冠习民事宜自理
无二议光请归政名已不正让而弗受岂非因骖乘之
惮故为是假藉权术乎卒至酿成弑后之祸谁执其咎

  东海有孝妇被诬死致旱三年注
孝妇固不可屈杀然致旱三年则谁为之且三年旱亦
甚矣屈杀孝妇之太守本未即死而黎民饥饿死者不
知其凡几矣山川有灵必不为此是理本易知而纪载
卷二 第 9b 页 WYG0694-0437b.png
者欲神其事遂不觉其语之诬耳食者方以为美谈予
故表而正之
  赐霍光葬具如乘舆制度目
霍光功德固未如周公成王之赐伯禽之受论史者且
非之宣帝可谓昧于经术矣
  赐胶东相王成爵关内侯纲
宣帝课吏可谓周详然王成首以伪增户口赐爵则知
综覈名实本不如王道之易行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694-0437c.png
  以地震诏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目
池籞假民与郑侨乘舆济人不大径庭遇灾而惧何如
惧于未遇之前然较之不知惧者为己善矣
  龚遂令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目
卖剑卖刀必有售者则仍郡民也使皆不售卖又何为
遂之劳来务本固属循吏予但恶史之饰辞
  封丙吉等为侯下至郡邸狱复作者皆受官禄田
   宅目
卷二 第 10b 页 WYG0694-0437d.png
宣帝亟亟修恩报德乃至郡邸狱复作皆受官禄田宅
细人感其私君子讥其鄙非君道也
  疏广疏受请老赐金遣归纲
二疏请老用以风世之恋栈不已者则可然彼或豫知
孝元庸懦不堪辅导是以见几远祸亦不过工于自计
耳且五年才通论语孝经安得遂谓之尽职而恝然求
去帝及太子何必各赐如许之金今以其斤两计之已
逾千两千金不易致太子又安得有五十斤之金以赐
卷二 第 11a 页 WYG0694-0438a.png
未卒业之师傅哉班史欲艳传其事不觉措辞过当未
可尽信也
  求高祖功臣子孙失侯者赐金复其家纲
赐功臣子孙固奖勋善政然酌给金复其家使奉祀足
矣百三十六人人各与以黄金二十斤当值白金四十
馀万孝宣去武帝财赂衰耗时不远安得如许帑藏为
挥霍之费乎足徵其妄
  赵充国击先零叛羌羌数挑战充国坚守目
卷二 第 11b 页 WYG0694-0438b.png
充国缓于进击或其时羌无大略招抚䍐幵则其势已
孤可不烦兵而定使羌本桀黠劲敌有大志而乃自托
持重不击则适足为养痈之患䍐幵等且从之不暇又
何能为充国用耶兵贵知时非可执一论也至其屯田
十二事则诚古今不易良策
  赐颍川太守黄霸爵关内侯纲
黄霸治郡自不愧循吏至为相而功名顿损则赵魏之
老滕薛大夫之谓也若严延年因其以凤凰受赏心内
卷二 第 12a 页 WYG0694-0438c.png
不服及相府神雀来集欲奏复止或出附会之语然宣
帝好祥瑞之失亦足见一斑
  帝告太子以汉家自有制度目
宣帝此语失之甚矣周非用德教而乱政以不善用德
教而乱耳杂霸之言岂所以训子孙至既知元帝柔懦
不胜神器而复优游寡断所谓为天下得人难之义安
在且淮阳王亦未必即贤与兄与弟惟父所命乃更以
让爵之元成为淮阳中尉欲以感喻淮阳王是不益启
卷二 第 12b 页 WYG0694-0438d.png
其觊觎之心乎盖大本既乖措施必无一是者
  呼韩邪款塞目
时黄霸之言颇得体而宣帝听望之议待呼韩邪以不
臣之礼失威重矣姑息者率以望之为是荀悦以非礼
辟之宜哉
 元帝
  弘恭石显诬奏周堪等请召致廷尉帝不知致廷
   尉为系狱可其奏后令出免为庶人目
卷二 第 13a 页 WYG0694-0439a.png
不知廷尉为狱已属惛愚既知而出之狱又听谗以免
为庶人元帝之为人可知矣罢珠厓赦广德皆小节耳
何足称哉
  贾捐之以数短石显不得官乃与杨兴谋诡为奏
   荐显捐之又自奏荐兴显闻而发其谋捐之遂
   弃市目
捐之朋比为奸自贻伊戚短显荐显尤所谓授人以戈
不智之甚者子舆氏所恶于小有才尚非其比兴亦倾
卷二 第 13b 页 WYG0694-0439b.png
邪小人热中躁进其后虽谏封王氏实不足盖其前愆

  冯奉世论击叛羌羌三万人法当倍用六万人目
奉世所陈颇为明决至谓用兵之数必计敌而倍之欲
以两人制一人不堪一噱白登之围冒顿精兵四十万
法当用八十万仓卒何由而得
  陈万年尝戒子咸注
父与子语至夜半且明云大要教谄此谁所传者或美
卷二 第 14a 页 WYG0694-0439c.png
咸为直臣予谓定非孝子
  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纲
甘延寿等之薄康居斩郅支可谓得临敌机宜彼虽矫
制发兵前既上疏自劾后亦未尝贪功丧师其事固当
奖也乃一时口说妄腾后世习而不察往往于汲黯之
矫诏发粟则传为美谭于此则过为吹毛求疵恶劳喜
得人之常情盖可鄙矣
  太子骜临中山王丧不哀帝大恨史丹以预戒太
卷二 第 14b 页 WYG0694-0439d.png
   子母哭泣感伤陛下为解注
史丹诡奏或美其能全嫡嗣然成帝继而新莽之篡定
矣所谓安刘适足以灭刘且不泣与不哀大相径庭元
帝懵懵以数言而解置之不问盖天欲中衰汉业有非
人力所能为耳
 成帝
  王尊劾匡衡张谭知石显等专权阿谀不奏及奏
   反言先帝任用非人目
卷二 第 15a 页 WYG0694-0440a.png
王尊数言所谓诛衡谭之心谭故碌碌衡乃明经者不
大负所学哉
  刘向以王氏权位太甚因奏洪范五行传帝心知
   向忠然不能夺王氏权目
心知之而不能夺在他人皆可言在为君者实无是理

  贾让论治河三策目
贾让以放河使北入海为上策然西薄大山固可不致
卷二 第 15b 页 WYG0694-0440b.png
汎滥至东薄金堤此堤将以何地为限且既有堤又岂
有久而不溃者居今之世虽大禹复生吾知其无善策
亦不过补偏救弊耳
 哀帝
  大赦改元太初纲
自眭孟翼奉好言阴阳灾异而图谶符命之说兴然刘
向谷永之伦早有以启之矣驯至甘忠可夏贺良辈踵
之新莽遂借以篡汉左道之诛其可贷耶
卷二 第 16a 页 WYG0694-0440c.png
  下司隶鲍宣狱纲
丞相官属不法司隶钩止职也乃不问孔光反捕从事
倒置已极在孔光固不肯自劾以免宣罪但彭宣素称
贤者又为御史大夫而有意脂韦以闭距诏使曲为周
内鄙矣驯致举幡太学俨如聚众当时之政尚可问哉
  乌孙大昆弥来朝纲
汉哀短祚国势衰敝试思当时为何时适会昆弥内难
偶尔入朝自以为荣不亦鄙哉
卷二 第 16b 页 WYG0694-0440d.png
 孺子婴
  王莽请玺太后不肯授目
莽之篡弑元后实酿成之观其受新室文母之号恬不
为怪已可概见至是乃拳拳一玺盖亦掩人耳目之为
耳班彪谓妇人之仁犹不免为其所愚
 新莽(附/)
  太皇太后王氏崩纲
莽既篡位汉统已绝元后宜书汉也然莽之篡汉皆元
卷二 第 17a 页 WYG0694-0441a.png
后有以成之则元后实汉之罪人纲目去汉字义深哉
  收郅恽系狱纲
莽篡据已踰十载恽乃上书欲其复还臣位岂特说不
能行亦失徘徊观望矣适其时郡国兵起莽心内不自
安又因经谶之言夺其所恃恽之幸免亦几希耳然以
视文饰符命纪颂功德者则所谓铁中铮铮者矣
  秦丰起兵莽问群臣方略徵公孙禄与议目
易曰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公孙禄身为汉臣乃因莽召
卷二 第 17b 页 WYG0694-0441b.png
问就徵与议非以汉臣尽忠于莽乎论者但责其失出
处语默之道犹肤见耳
 淮阳王元
  邓禹进说光武以定天下之计目
邓禹进说极似韩信登坛之对不过数言而成败之势
了然其识有大过人者所云延揽英雄务悦民心虽草
创要语然帝王治世之道诚不外知人安民而已
  光武斩王郎得吏人与郎交关文书会诸将烧之
卷二 第 18a 页 WYG0694-0441c.png
   目
光武平王郎烧谤书胡寅以为意师高祖封雍齿然高
祖因沙中偶语以张良之策用权弭变光武则不因赞
劝出于几先以视高祖虽大小不伦而精粗有间矣
 后汉
 光武帝
  儒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目
世以光武信图谶为非然时承丧乱众志未齐出险济
卷二 第 18b 页 WYG0694-0441d.png
艰自不得不假神道以设教耳此不足为盛德之累观
后窦融之言可知向亦作论及之
  邓禹以饥卒邀赤眉战辄不利目
韩信背水之战何尝非置之死地而后生哉禹异之败
其必有致败之由谬以饥卒侥战为禹罪则是不知兵
机而贻畏难选懦者流以口实矣谓禹为忿兵无成或
庶几耳
  彭宠反其奴子密斩宠以降帝封为不义侯目
卷二 第 19a 页 WYG0694-0442a.png
高帝斩丁公固千古正义然子密虽宠之逆奴而宠实
国之叛臣兴王之际削平渠丑不得不行赏为招徕殷
义士周顽民其事可反例也然封侯则已过而又号以
不义是诚何据耶
  帝闻耿弇为张步所攻将自往救陈俊谓弇宜待
   上来弇言不敢以贼遗君父乃大战破之目
不以贼遗君父非独忠忱恳到亦足以振三军之气明
王守仁擒宸濠事迹虽相类然正德直以贼为戏又岂
卷二 第 19b 页 WYG0694-0442b.png
宜从不可以临淄为比也
  任延为武威太守帝戒以善事上官延以忠臣不
   和和臣不忠为对注
善事上官固非正论至谓忠臣不和和臣不忠语亦有
訾协恭和衷固虞廷懋政之经和而至于朋党营私则
不可耳晏子和同之辨颇当
  卢芳请朝及昌平止之芳遂疑惧复反注
降渠请朝何必却之致生疑惧而复反大约无定见而
卷二 第 20a 页 WYG0694-0442c.png
迟疑不决断无有能成大事者
  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言此非尔所及目
陇蜀既平与天下休息宜也至云孔子不对问陈似欲
使太子不知攻战之事者英略如光武必不出此审然
则周书克诘戎兵之训为非乎史氏蠡测安能识中兴
帝王之大度哉
  梁统请更定律纲
刑罚世轻世重要以弼教为本梁统所言固未及此而
卷二 第 20b 页 WYG0694-0442d.png
杜林矫枉过正亦失刑期无刑之意至云果桃菜茹之
馈无妨于义则陆贽所谓鞭靴不己必至金玉之言反
谓不当乎
  梁统论汉自初元建平后盗贼浸多以刑轻易犯
   目
高祖至孝宣盖因初开国民少而风淳又数世皆权在
上政治清明元成以后太平既久民滋而风漓又数世
皆权在下政治日坏此盗贼之所以浸多也梁统之言
卷二 第 21a 页 WYG0694-0443a.png
所谓舍其本而求其末矣
  帝诏州郡检覈田户吏牍中有河南南阳不可问
   语东海公阳言河南多近臣南阳多近亲田宅
   踰制不可为准帝使考实果如所言目
光武英明起自田间一切利弊知之悉矣可问不可问
之语岂有不知待十二岁之子言之之理此必史家以
明帝英察谬以不近理之事赞之耳予以为不足信
  诏许群盗自相斩者除其罪目
卷二 第 21b 页 WYG0694-0443b.png
扬汤止沸一时权宜大乱之后或可承平之时行之必
致乱不可为训也
  南单于款塞议者谓不可许目
单于搆难自分南北款塞何不可许而议者纷纷欲拒
之彼不过持不开边衅之说耳不知能自强者外侮不
敢窥不能自强者虽谨守而外侮亦将伺其隙增币和
亲损国威重而反以为得计者可谓强颜矣
  遣马援征武陵蛮纲
卷二 第 22a 页 WYG0694-0443c.png
赵充国平羌马援征蛮皆属老而益壮乃充国卒以成
功而援不克集事是岂时命为之抑亦远猷胜算援固
有不逮充国者至于身撄瘴疠以死勤事鞠躬尽瘁之
义实为无愧胡寅乃谓马革裹尸几于冯妇若然则临
阵鼠窜者将谓明哲保身乎不独刻论直是庸谈
  马援征蛮失利帝使梁松责问目
梁松与马援有隙光武宜知之乃以援兵失利遣松责
问使非宋均平群蛮则援陷无辜如国事何帝盖未之
卷二 第 22b 页 WYG0694-0443d.png
思耶
  桓谭极言以谶决事之非目
桓谭始以鼓琴进其所谓文学者盖亦可知然其论符
命则甚正光武以为非圣无法几致大戮实过甚矣
 明帝
  图画中兴功臣于云台纲
云台图画皆中兴佐命之臣然其中竟有功绩未著而
得厕名者万修刘植等是也世徒以不入马援为因椒
卷二 第 23a 页 WYG0694-0444a.png
房之亲然当时若邓晨之首从南阳来歙之捐躯陇右
曾不得与王常李通并预增益之数又岂皆以戚属故
耶则当时之旌表实有不服人心者矣
  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注
明帝杖撞药崧入床直令人喷饭
  宋均为九江守虎皆渡江东去目
刘昆既称虎负子渡河宋均在九江虎又渡江东去善
政亦视感民何如耳岂有于虎史家侈谈相袭令人致
卷二 第 23b 页 WYG0694-0444b.png
疑循吏之实政其谁之罪耶
  马后言诸王封域过俭帝谓我子岂宜与先帝子
   等目
马后固不宜请子封而明帝之对亦有失言何则分封
已非善政多给更为乱阶妇人不得预朝政以是斥之
虽罪后可也至云不宜与先帝子等此尤失之帝王之
业固欲其世世承绳以至万世使世世皆行此言必至
于无子男之爵立锥之地而后可此则明帝好名矫枉
卷二 第 24a 页 WYG0694-0444c.png
过正之论不自知其蹈于不可循矣故曰虽小道必有
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章帝
  时大旱鲍昱因言前治楚事恐未当其罪注
昱典治楚事既知冤者过半当时何不即奏而隐忍隔
十年因灾变始及之以是为直其谁不能
  郑众奏耿恭单兵守城凿山为井煮弩为粮以当
   匈奴宜蒙显爵诏拜恭骑都尉目
卷二 第 24b 页 WYG0694-0444d.png
凿山煮弩与苏武吞毡齧雪同节然以之表忠则可以
此为足延累月经年则不经至汉家典属都尉之拜未
免失旌功励节之义矣
  太后诏不许封诸舅爵注
我子先帝子之论具见前卷马后此语实明帝好名之
意有以启之至马后谦让实足佳然母后而有此诏究
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封马廖等为列侯纲
卷二 第 25a 页 WYG0694-0445a.png
章帝当成母后谦让之德斯为真孝曲封外戚以致明
德有长恨之叹尽小节而失大义不但可鄙且可怪矣
岂当时史氏亦不无过甚之辞耶
  诏赐民胎养榖戒俗吏矫饰纲
句践早婚嫁重丁男盖小国图霸权宜之术非王道也
戒俗吏矫饰足矣天下之大比户皆予以胎养榖三斛
何以为继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言尽之矣
  第五伦自言曾却千里马之馈而心不能忘又兄
卷二 第 25b 页 WYG0694-0445b.png
   子病夜十往退而寝安己子病不省视而不眠
   竟夕注
伦此言直令人喷饭而史氏方以为诚直吁亦奇矣
  窦宪杀都乡侯畅太后使宪北击匈奴以赎罪纲
不问匈奴应击与否但以宪请赎罪遽令行师此举实
为无名
 和帝
  聂尚代邓训为校尉欲以恩怀诸羌乃招迷唐使
卷二 第 26a 页 WYG0694-0445c.png
   还居大小榆谷迷唐遂与诸种复寇金城塞目
邓训得诸部心由张纡失信之后能以恩威服众也聂
尚专事招徕适以示弱以致迷唐复叛以姑息为禦外
夷良计者亦可以鉴矣
  鲁恭为中牟令螟不入境儿童不捕雏雉注
循良自贵实政飞蝗越境儿童不捕雏雉未免誇诞失
真与虎不渡河何异耶
  邓后令禁郡国贡献注
卷二 第 26b 页 WYG0694-0445d.png
郡国贡献本非中壸得预之事今邓后乃以禁绝见称
足以觇汉家制度矣
 安帝
  封邓骘兄弟为列侯骘辞不受纲
邓骘于侯族中尚称贤者然后为大将军本无大功王
主以下候望于道光震都鄙又何为者则此辞让亦不
过矫情好名之举耳不可谓真贤也
  诸羌复叛纲
卷二 第 27a 页 WYG0694-0446a.png
诸羌苦豪右徭役是安插既已失宜至叛无器甲而郡
县方畏懦不前汉家之政可知矣欲不亡得乎
  以灾异策免三公仲长统著昌言以论其失注
既为三公于宦戚擅权钳口恋职非不能燮理而何然
专以灾异诿之则诚过举长统说犹未备
  司空周章密谋废立事觉自杀目
清河之立虽太后之私然章为大臣争之可也争之不
从合外廷共立平原王可也无密谋诛人及废后之理
卷二 第 27b 页 WYG0694-0446b.png
其心虽近忠其迹实为乱非人臣正道刘友益谓其死
自取当矣
  羌寇河东缘边令长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目
百姓不欲徙乃至刈禾稼撤室屋是较羌祸更惨矣然
其时安帝未必知也为人上者观此而不思明目达聪
诘戎勤政可乎
  班勇议置西域屯田注
班勇所议乃袭超留屯疏勒遗策然其时虚耗特甚勇
卷二 第 28a 页 WYG0694-0446c.png
说本难尽行虽后屯田柳中复通西域为不出勇所料
然河西被害实亦有所由也
  邓太后临朝每躬自减撤以救灾厄目
无毁无誉妇人之道躬自减撤以救灾厄岂女后之事
耶且前称太后以邓康数谏宗门满盛大怒免官此又
称太后诏康等以贵戚食禄面墙弗学为戒记载自相
矛盾至此何以传信
 
卷二 第 28b 页 WYG0694-0446d.png
 
 
 
 
 
 
 
评鉴阐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