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685-06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鉴卷二十四     宋 范祖禹 撰
              吕祖谦 注
   昭宗
天祐元年正月全忠杀崔胤将劫帝迁都引兵屯河中
丁巳帝御延喜楼全忠遣牙将寇彦卿奉表称邠岐兵
逼畿甸请帝迁都洛阳帝未及下楼宰相裴枢以得全
忠遗书促百官东行戊午驱士民号哭满路骂曰贼臣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685-0631b.png
崔胤召朱温来倾覆社稷使我曹流离至此老幼襁属
月馀不绝壬戌车驾发长安全忠以张廷范为御营使
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
长安自是遂丘墟矣甲子帝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帝
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
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
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二月
乙亥帝至陜全忠自河中来朝帝延全忠入寝室见何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685-0631c.png
后后泣曰自今大家夫妇委身全忠矣帝遣间使以御
札告难于王建建使王宗祐将兵会岐兵迎车驾至兴
平遇汴兵不得进而还三月帝复遣间使以绢诏告急
于王建杨行密李克用等令紏率藩镇以图匡复曰朕
至洛阳则为全忠所幽闭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复得
通矣四月全忠请车驾早发表章相继帝屡遣宫人谕
以皇后新产未任就路请俟十月东行全忠疑帝徘徊
俟变怒甚谓寇彦卿曰汝速至陜即日促官家发来闰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685-0631d.png
月丁酉车驾发陜癸卯帝憩于谷水自崔胤之死六军
散亡俱尽所馀击毬供奉内园小儿共二百馀人从帝
而东全忠犹忌之为设食于幄尽缢杀之预选二百馀
人大小相类者衣其衣服代之侍卫帝初不觉累日乃
寤自是帝之左右职掌使令皆全忠之人矣甲辰车驾
至洛阳帝自离长安日忧不测与皇后终日沉饮或相
对涕泣全忠使蒋玄晖伺察帝动静皆知之帝从容问
玄晖曰德王朕之爱子全忠何故坚欲杀之因泣下齧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685-0632a.png
中指流血玄晖具以语全忠全忠愈不自安时茂贞等
移檄往来皆以兴复为辞全忠方引兵西讨以帝有英
气恐变生于中欲立幼君易谋禅代乃遣李振至洛阳
与玄晖及朱友恭氏叔琮图之八月壬寅帝在椒殿玄
晖选龙武牙官史太等夜叩宫门言军前有急奏欲面
见帝夫人裴贞一开门见兵曰急奏何以兵为史太杀
之玄晖问至尊安在昭仪李渐荣临轩呼曰宁杀我曹
勿伤大家帝方醉遽起单衣绕柱走太追而弑之渐荣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685-0632b.png
以身蔽帝太亦杀之又欲杀何后后乃求哀于玄晖乃
释之癸卯玄晖矫诏称李渐荣裴贞一弑逆宜立辉王
祚为皇太子更名祝监军国事又矫皇后令太子柩前
即位宫中恐惧不敢出声哭丙午昭宣帝即位年十三
 臣祖禹曰昔周之兴也以诸侯归之其亡也以诸侯
 叛之平王以后周室微弱政令不行(史周纪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历数百年而不亡
 者亦以诸侯持之也唐之乱以藩镇及其末也藩镇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685-0632c.png
 割裂疆土皆尽而唐室遂亡僖昭之时惟李克用最
 为有功虽尝跋扈而终不失臣节王室可倚以为藩
 捍使太原之势常重则诸镇未敢窥唐也(唐僖宗纪/光启元年)
 (十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叛张浚传时朱全忠请/举兵诛李克用帝诏文武四品以上议皆言王室未)
 (宁虽得太原犹非所有浚固争讨之断两雄势帝曰/平巢克用功第一今乘危伐之天下其谓我何孔纬)
 (曰浚言万世之利陛下所顾一时事尔帝乃决出师/诏浚为河东招讨使克用上书请罪即日罢浚司马)
 (光资治通鉴光曰昭宗始则张浚/覆车于平阳增李克用跋扈之势)而唐以其戎狄之
 人疑而不信外而不亲有震上之势而无朝廷之助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685-0632d.png
 是以不竞于汴而全忠独彊吞噬诸镇卒灭唐室自
 古忠者不见信而所信者不忠岂有不亡者乎
右昭宗在位十七年为朱全忠所弑年三十八
   昭宣帝
天祐二年三月独孤损裴枢崔远并罢政事初柳璨及
第不四年为宰相性倾巧轻佻时天子左右皆朱全忠
腹心璨曲意事之同列裴枢崔远独孤损皆朝廷宿望
意轻之璨以为憾和王傅张廷范本优人全忠欲以为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685-0633a.png
太常卿枢以为太常卿当以清流为之廷范以梁客将
不可乃曰廷范勋臣自有方镇何藉乐卿恐非元帅之
旨持之不下全忠闻之怒璨因此并远损谮于全忠故
三人皆罢五月乙丑彗星竟天占者曰君臣俱灾宜诛
杀以应之柳璨因疏其素所不快者于全忠曰此曹皆
聚徒横议怨望腹非宜以之塞灾异李振亦言于全忠
曰王欲图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难制者也不若尽去之
全忠以为然乃贬独孤损裴枢崔远皆为刺史陆扆王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685-0633b.png
溥赵崇王赞皆为司户其馀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达
于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皆指以为浮薄贬
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辛巳再贬枢损远为泷琼白
州司户六月全忠聚枢等及朝士贬官者三十馀人于
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初李振屡举进士不中
第故深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
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
 臣祖禹曰白马之祸至今悲之欧阳脩有言曰一太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685-0633c.png
 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
 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不能存唐必不亡唐而独存
 也(并见言/行录)臣以为不然昭宗返自凤翔而全忠篡夺
 之势已成人无愚智皆知之矣枢乃其党被其荐引
 以为宰相不恤国之存亡方且宴安于宠禄全忠之
 劫迁洛阳昭宗未及下楼枢受贼旨已率百官出长
 安东门昭宗卒以弑殒而唐遂亡由此观之枢为忠
 于李氏乎忠于朱氏乎且长安与一太常卿孰重国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685-0633d.png
 亡君弑与流品不分孰急枢不惜长安以与全忠乃
 惜一卿不与廷范不惜国亡君弑而惜流品之不分
 其愚岂不甚哉夫枢非有忠义之心能为社稷者也
 不胜其利欲之心畏全忠而附之弑其君父既从之
 矣以为除太常卿小事也持之不与未必拂全忠之
 心而微以示人至公从其大而违其细欲以窃天下
 之虚誉不意全忠怒之至此也全忠以为此小事也
 犹不从已其肯听已之取天下乎是以肆其诛锄无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685-0634a.png
 所不至不知枢等实非能为唐轻重乃全忠疑之过
 也向使枢有存唐之心当全忠之劫迁端委而受刃
 于国门天下忠义之士闻之必有奋发而起者矣枢
 不为此而惜一卿不死于昭宗之弑而死于廷范之
 事处身如此岂能为国虑乎迹其附会全忠以为相
 (去/声)进不由其道矣(孟滕文公恶/不由其道)乃欲上不失贼臣之
 意下不失士大夫之誉其可得乎白马之祸盖自取
 之也(孟离/娄云)然自古如此而死者多矣贪躁之士亦可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685-0634b.png
 少戒哉
十二月王殷赵殷衡嫉蒋玄晖之权宠欲得其处谮玄
晖云与柳璨张廷范于积善宫夜宴对太后焚香为誓
欲兴复唐室全忠信之斩玄晖戮其尸令殷殷衡弑太
后追废为庶人斩璨于上东门轘廷范于都市
 臣祖禹曰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
 天下未之有也(孟离/娄云)三代以后盖有不仁而得天下
 者焉朱全忠之篡唐以悖逆取之以暴虐守之虽为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685-0634c.png
 天子数年不免其身子孙殄戮靡有遗类是以一身
 易一族之富贵也五代之际起匹夫而为天子或五
 六年或三四年或一二年皆宗族夷灭世绝不祀(如/梁)
 (朱温二主为后唐灭晋石敬瑭二主为/契丹灭汉刘知远二主为后周灭之类)乱臣贼子曾
 莫惩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书大禹/谟云)岂不信
 哉
二年正月天雄节度使罗绍威与朱全忠密谋帅兵攻
牙军阖营殪之凡八千家婴孺无遗全忠引兵入魏州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685-0634d.png
自是魏兵衰弱绍威悔之
 臣祖禹曰昔商民化纣之恶周公迁之于洛邑既历
 三纪而其风未殄(书毕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
 (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
 累圣人之治犹如此(累去/声)甚矣污俗之难变也自天
 宝以后(天宝元/宗年号)燕赵魏不为唐有(燕平声/下同)其人安于
 悖逆不复知有君臣声色之所不及(唐蛮夷传荒服/之外声教不逮)
 政刑之所不加历十五世然后歼夷殄灭靡有遗类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685-0635a.png
 而其俗犹不及改也其后梁之亡也始于魏庄宗之
 亡也亦始于魏其得之也以魏其失之也以魏由其
 习乱之久故易动也而燕人至于晋氏遂沦于左衽
 (左衽蛮/夷之俗)岂非诸夏之礼其亡有渐乎赵居二寇之间
 或逆或顺不若燕魏之甚也故其祸有浅深论者或
 谓绍威诛牙军以弱魏而全忠无后顾之虑因以篡
 唐夫唐与魏离亦久矣牙军适足乱魏以拒朝廷而
 已其能为唐室轻重岂其然乎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685-0635b.png
四年三月帝禅位于梁(禅音/善)以杨涉为押传国宝使涉
子直史馆凝式言于涉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
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
载何盍辞之涉大骇曰汝灭吾族神色不宁者数日
 臣祖禹曰自古易姓之际必有仗节死义之臣忠于
 本朝故贼臣惮焉唐之亡也其宰相奸险趋利卖国
 与盗惟以倾覆宗社士之立于朝者皆小人也故以
 绶玺与人而不以为不可劝进贼庭而不以为羞惟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685-0635c.png
 凝式一有言而其父大骇以为狂惑不祥之人矣岂
 其贤人君子遭世之乱而隐伏不见欤抑其累世之
 君不能养其风俗而无礼义廉耻之习欤(前贾谊传/礼义廉耻)
 (是谓/四维)何三百年之天下(唐二百九十年/三百年举大数)而无一忠义
 之士扶持之也人君岂可不养士之廉耻以重其国
 哉
右昭宣帝在位四年禅位于梁梁封帝为济阴王明年
为所弑年十七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685-0635d.png
 臣祖禹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孟离/娄云)人心悦而归之则王离而去之则亡故凡有
 德则兴无德则废君人者勤于德以待天下之归而
 已至于后世有天下者其德不足而以势力劫持之
 天下之人非心服也力不能胜也(孟公孙丑以力服/仁者非心服也力)
 (不赡/也)故天下易离然而汉唐之有天下也除其暴乱
 而待之以宽(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人心悦而从之故其
 享天下皆长久虽不足以及三代亦其次也魏之代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685-0636a.png
 汉非由积德故天下不服分而为三(谓魏/蜀吴)数十年而
 亡若朱全忠之篡唐又不足以及曹氏直为盗贼而
 已矣言之可丑(墙有茨诗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岂足道哉然唐
 之所以亡不可不戒乱臣贼子不可不惩也臣故举
 其大略而著之
右唐起高祖武德元年终昭宣帝天祐四年凡十四世
二十帝二百九十年
 臣祖禹曰唐自高祖取隋五年而四方底平九年而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685-0636b.png
 太宗立贞观之治几于三代然一传而有武氏之篡
 朝命中绝二十馀年(高宗崩武后称制号天后高/宗赞武氏之乱唐之宗党戕)
 (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遗德馀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中睿
 享国日浅朝廷浊乱明皇以兵取而后得之(睿宗/纪景)
 (云元年八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庚子临淄郡王隆基率万骑兵诛韦氏)
 元之治几于贞观而终之以天宝大乱唐室遂微(本/纪)
 (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七月庚辰次于蜀郡)肃宗以后无称者惟宪
 宗元和之政号为中兴(元和宪宗年/号共十五年)凡唐之世治日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685-0636c.png
 如此其少乱日如彼其多也昔三代之君莫不脩
 身齐家以正天下(记大学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先/修其身)而唐之人主起兵而诛其亲者谓之定
 内难偪父而夺其位者谓之受内禅(偪迫也音/逼禅音善)
 其闺门无法不足以正天下乱之大者也其治安
 之久者不过数十年或变生于内或乱作于外未
 有内外无患承平百年者也扬雄曰(前汉扬雄/字子云)
 不极则阳不生乱不极则德不形唐室之乱极于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685-0636d.png
 五代而天祚有宋太祖皇帝顺天人之心兵不血
 刃市不易肆而天下定神武所临海外有截(诗商/颂云)
 继以太宗文治(记祭义文/王以文治)四宗守成百有馀年太
 平(凫鹥诗太平之/君子持盈守成)虽三代之盛未有如此其久者
 也其取之也虽无以远过于前代其守之也则
 不愧于三王内则家道正而人伦明(易家人卦/夫夫妇妇)
 (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孟滕文公人伦明于上)其养民也仁其奉己
 也俭德泽从厚刑罚从薄外则县之政听于令郡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685-0637a.png
 之政听于守守之权归于按察按察之权归于朝廷
 上下相维轻重相制藩镇无擅兵之势郡县无专杀
 之威自一命以上刑辱不及也故无大臣之诛施及
 群生(前董仲舒武帝制策德泽/洋溢施于方外延及群生)功利无穷较之唐世
 我朝为优夫唐事已如彼祖宗之成效如此然则今
 当何监不在唐乎今当何法不在祖宗乎夫惟取监
 于唐取法于祖宗则永世保民之道也(书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685-0637b.png
 
 
 
 
 
 
 
 唐鉴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