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685-056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鉴卷十四     宋 范祖禹 撰
             吕祖谦 注
   德宗三
帝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向日致乱(向音/向)由上下之
情不通劝帝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略曰若群情之所甚
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恶乌故切/去上声)
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又曰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685-0565d.png
四方既患于中外意乖百辟又患于君臣道隔郡国之
志不达于朝廷朝廷之诚不升于轩陛上泽阙于下布
下情壅于上闻实事不必知知事不必实疏奏旬日帝
无所施行亦不诘问贽又上疏其略曰人各隐情以言
为讳至于变乱将起亿兆同忧独陛下恬然不知方谓
太平可致帝乃遣中使谕之曰朕本性甚好推诚亦能
纳谏将谓君臣一体全不堤防缘推诚信不疑多被奸
人卖弄今所致患害朕思亦无他其失反在推诚又諌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685-0566a.png
官论事罕能慎密例自矜衒归过于朕以自取名朕从
即位以来见奏对论事者甚多大扺皆是雷同道听涂
说试加质问遽即辞穷若有奇才异能在朕岂惜拔擢
朕见从前以来事祗如此所以近来不多取次对人亦
非倦于接纳贽上疏其略曰天不以地有恶木而废发
生天子不以时有小人而废听纳又曰唯信与诚有补
无失一不诚则心莫之保一不信则言莫之行又曰驭
之以智则人诈示之以疑则人偷上行之则下从之上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685-0566b.png
施之则下报之又曰诚信之道不可斯须而去身愿陛
下慎守而行之有加恐非所以为悔者也又曰仲虺赞
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吉甫诵周宣不美其无
阙而美其补阙圣贤之意较然著明唯以改过为能不
以无过为贵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又曰
谏官不密自矜信非忠厚其于圣德固亦无亏陛下若
纳諌不违则传之适足增美陛下若违諌不纳又安能
禁之勿传又曰陛下虽穷其辞而非穷其理虽服其口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685-0566c.png
而未服其心又曰谏者多表我之能好諌者直示我之
能贤谏者之狂诬明我之能恕諌者之漏泄彰我之能从
有一于斯皆为盛德帝颇采用其言(为如/字)
 臣祖禹曰德宗播迁几于亡国不能反求诸已(已见/上卷)
 而以为失在推诚既过而不改又谏而不从乃疑臣
 下之扬其恶而掠其美(左传掠美/以为昏)因不复以听纳为
 事甚矣其无人君之德也陆贽之言曲尽其情考其
 听从曾无一二臣故剟其大略(剟丁/活切)以见德宗之性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685-0566d.png
 与其行事以为戒焉
李怀光顿兵不进数上表暴扬卢把等罪恶众论諠腾
亦咎把等帝不得已贬把为新州司马白志贞为恩州
司马赵赞为播州司马
 臣祖禹曰德宗之性与小人合与君子殊故其去小
 人也难远君子也易忠正之士一言忤意则终身摈
 斥卢把裴延龄之徒至死而念之不衰迫于危亡不
 得已然后去之君子则于其不可去而逐之矣夫贤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685-0567a.png
 之与佞正之与邪听其所言观其所行(语五今吾于/人也听其言)
 (而观/其行)亦足以知之矣德宗反而易之岂恶治而欲乱
 哉盖其性与小人合也
兴元元年正月萧复尝言于帝曰宦官自艰难以来多
为监军恃恩纵横此属但应掌宫掖之事不宜委以兵
权国政帝不悦又尝言陛下践阼之初圣德光被自用
杨炎卢把以致今日陛下诚能变更睿志臣敢不竭力
倘使臣依阿苟免臣实不能又尝与卢杞同奏事把顺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685-0567b.png
帝旨复正色曰卢把言不正帝愕然退谓左右曰萧复
轻朕戊子命复充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浙福建岭南
等宣慰安抚使实疏之也既而刘从一及朝士往往奏
留复帝谓陆贽曰朕欲遣重臣宣慰谋于宰相及朝士
佥谓宜然今乃反覆如此朕为之怅恨累日意复悔行
使之论奏邪其不欲行意趣安在贽上奏曰若复有所
请求从一何容为隐若从一自有回互则复不当受疑
陛下何惮而不为辩明乃直为此怅恨也夫明则罔惑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685-0567c.png
辨则罔冤惑莫甚于逆诈而不与明冤莫痛于见疑而
不与辨是使情伪相糅(糅音/揉)忠邪靡分帝亦竟不复辨

 臣祖禹曰德宗恶正直而保奸邪故亲卢把疏萧复
 嫌隙既开无事而疑陆贽之言盖欲救其心术而执
 疑耻过不欲辨明宁蓄诸心晻昧不决而已此谗贼
 之所由入也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
 其菑乐其所以亡者(菑与/灾同)其德宗之谓矣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685-0567d.png
陆贽在翰林为帝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
事帝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帝行止必与之俱
梁洋道险尝与贽相失经夕不至帝惊忧涕泣募得贽
者赏千金久之乃至帝喜甚太子以下皆贺然贽数直
諌迕帝意卢把虽贬官帝心庇之贽极言把奸邪致乱
帝虽貌从心颇不悦故刘从一姜公辅皆自下陈登用
贽恩遇虽隆未得为相
 臣祖禹曰德宗于危乱之中斯须不可无陆贽及其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685-0568a.png
 用裴延龄之谮则弃之如脱屣然(孟子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所厚如此宜其无所不薄也(同上其所厚者薄/则无所不薄也)诗曰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小雅谷/风诗云)
 德宗之谓矣
车驾至城固帝长女唐安公主薨四月帝至梁州欲为
公主造塔厚葬之姜公辅表諌以为山南非久安之地
公主之葬会归上都此宜俭薄以副军须之急帝使谓
陆贽曰唐安造塔其费甚微非宰相所宜论公辅正欲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685-0568b.png
指朕过失自求名耳相负如此如何处之贽上奏极諌
帝意犹怒罢公辅为左庶子
 臣祖禹曰人君置相必求天下之贤盖欲闻其忠言
 嘉谋(扬至孝言合稷契之谓/忠谟合皋陶之谓嘉)以交脩其所不逮也(书/说)
 (命高宗谓说曰汝/交脩予罔予弃)书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同上命/之曰朝)
 (夕纳诲以辅台/德台音贻我也)而后世宰相与諌争之臣分其所职
 人君得失相不预焉必责之谏臣此謟谀之人持禄
 保位之计非贤相之职业也姜公辅一諌德宗以为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685-0568c.png
 非所宜论卒废黜之不明之君岂知所以任相哉
帝问陆贽近有卑官自山北来者率非良士有邢建者
论说贼势语最张皇察其事情颇似窥觇今已于一所
安置如此之类更有数人若不追寻恐成奸计卿试思
之如何为便贽上奏以为今盗据宫阙有冒险远来赴
行在者当量加恩赏岂得复猜虑拘囚其略曰以一人
之听览而欲穷宇宙之变态以一人之防虑而欲胜亿
兆之奸欺役智弥精失道弥远又曰虚怀待人人亦思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685-0568d.png
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情思附则感而悦之虽寇雠化
为心膂矣意不亲则惧而阻之虽骨肉结为仇慝矣又
曰陛下智出庶物有轻待人臣之心思周万机有独御
区宇之意(宇宇/同)谋吞众略有过慎之防明照群情有先
事之察严束百辟有任刑致理之规威制四方有以力
胜残之志由是才能者怨于不任忠荩者忧于见疑著
勋业者惧于不容怀反侧者迫于见讨驯致离叛搆成
祸灾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685-0569a.png
 臣祖禹曰德宗好察而不明是以致乱而不自知其
 非陆贽欲正其心术故必原其祸之所起而极论之
 使之惩既往之失防未来之悔也诗曰犹之未远是
 用大谏(板诗云云毛氏曰犹图也郑氏云云/王之谋不能图远用是故我大諌也)陆贽有
 焉
五月帝使谓陆贽曰浑瑊李晟诸军当议规画令其进
取朕欲遣使宣慰卿宜审细条疏以闻贽以为贤君选
将委任责成故能有功况今秦梁千里兵势无常遥为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685-0569b.png
规画未必合宜彼违命则失君威从命则害军事进退
羁碍难以成功不若假以便宜之权待以殊常之赏则
将帅感悦贽上奏其略曰锋镝交于原野而决策于九
重之中机会变于斯须而定计于千里之外用舍相碍
否臧皆凶(否部/鄙切)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又曰传
闻与指实不同悬算与临事有异又曰君上之权特异
臣下唯不自用乃能用人
 臣祖禹曰易师之六五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685-0569c.png
 (易师卦/下同)六五为师之主制师之命者也长子人之师
 也故行师则吉弟子听之于人者也故虽正而凶然
 则师之道在择人而委任之不可以牵制也而人君
 常欲权在于己或不欲功归于人将在外而以君命
 制之兵从中御未有能成功者也
六月李晟收复京师露布至行在帝命陆贽草诏赐浑
瑊使访求奉天所失里头内人贽上奏以为今巨盗始
平疲瘵之民疮痍之卒尚未拊循而首访妇人非所以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685-0569d.png
副惟新之望也谋始尽善克终已稀始而不谋终则何
有所赐瑊诏未敢承旨帝遂不降诏竟遣中使求之
 臣祖禹曰德宗不能虚己以纳谏虽勉从陆贽之言
 不降诏而遣使是闭其门而由户出也人君苟不能
 彊于为善諌之为益也少哉
初鱼朝恩既诛代宗不复使宦者典兵帝即位悉以禁
兵委白志贞志贞得罪帝复以宦官窦文场代之从幸
山南两军渐集帝还长安颇忌宿将握兵多者稍稍罢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685-0570a.png
之十月以文场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王希迁监右厢
兵马使始令宦官分典禁旅
 臣祖禹曰德宗为唐室造祸之主此宗社覆亡之本
 也臣是以著之
萧复奉使自江淮还与李勉卢翰刘从一俱见帝勉等
退复独留言于帝曰陈少游任兼将相首败臣节韦皋
幕府下僚独建忠义请以皋代少游镇淮南使善恶著
明帝然之寻遣中使马钦绪揖刘从一附耳语而去诸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685-0570b.png
相还閤从一诣复曰钦绪宣旨令从一与公议朝来所
言事即奏行之勿令李卢知敢问何事也复曰唐虞黜
陟岳牧佥谐爵人于朝与士共之使李卢不堪为相则
罢之既在相位朝廷政事安得不与之同议而独隐此
一事乎此最当今之大弊朝来主上亦有斯言复已面
陈其不可不谓圣意尚尔复不惜与公奏行之但恐浸
以成俗未敢以告竟不以事语从一从一奏之帝愈不
悦复乃上表辞位罢为左庶子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685-0570c.png
 臣祖禹曰萧复欲黜少游赏韦皋此朝廷之公议也
 德宗苟以为然在于一言使宰相行之而己何疑于
 李勉卢翰而独与从一为密邪且既以为相而不待
 之以诚则疏远之臣其可信者几希矣(几平/声)夫如是
 忠臣贤者岂得尽其心乎(鹿鸣诗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贞元二年四月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
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帝忧之甚会韩滉运米
三万石至陜李泌即奏之帝喜遽谓左右曰米已至陜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685-0570d.png
吾父子得生矣时禁中不酿命于坊市取酒为乐又遣
中使谕神策六军军士皆呼万岁时比岁饥馑兵民皆
瘦黑至是麦始熟市有醉人当时以为嘉瑞人乍饱食
死者复五之一数月人肤色乃如故矣
 臣祖禹曰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
 有凶年(老子道/德经云)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天地阴阳之
 和致水旱之灾夫以兵除残如人以毒药攻疾疾去
 而人伤亦甚矣其血气必久而后复之或终身遂衰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685-0571a.png
 一失其养则易以死亡不若未病之完也先王制治
 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书周官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有天下
 者可不务哉
三年闰五月辛未吐蕃劫盟初李晟与张延赏有隙帝
召延赏入相晟表陈其过恶帝重违其意以延赏为左
仆射吐蕃尚结赞大举入寇游骑及好畤京城戒严晟
遣将击败之尚结赞谓其徒曰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
瑊三人而已当以计去之入凤翔境无所俘掠以兵二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685-0571b.png
万直抵城下曰李令公召我来何不出犒我经宿乃引
退晟又遣将袭击吐蕃破之尚结赞乃引去帝忌晟功
名会吐蕃有离间之言延赏等腾谤于朝无所不至晟
闻之昼夜泣目为之肿悉遣子弟诣长安表请削发为
僧帝慰谕不许韩滉素与晟善帝命滉谕旨于晟使与
延赏释怨晟奉诏滉引延赏诣晟第宴谢结为兄弟因
使晟表荐延赏为相帝以延赏为同平章事李晟为其
子请昏于延赏延赏不许晟知延赏蓄憾未已初晟既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685-0571c.png
破吐蕃摧沙堡马燧浑瑊等各举兵临之吐蕃大惧屡
遣使求和帝未许乃遣使卑辞厚礼求和于马燧燧信
其言为之请于朝晟曰戎狄无信不如击之燧延赏皆
与晟有隙争言和亲便帝意遂定延赏数言晟不宜久
典兵帝乃谓晟曰大臣既与吐蕃有怨不可复之凤翔
宜留朝廷朝夕辅朕乃以晟为太尉中书令勋封如故
馀悉罢之延赏既罢晟兵柄武臣愤怒解体不肯为用
五月以浑瑊为会盟使瑊将二万馀人赴盟所李晟深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685-0571d.png
戒以盟所为备不可不严延赏言于帝曰晟不欲盟好
之成故戒瑊以严备我有疑彼之形则彼亦疑我矣盟
何由成帝乃召瑊切戒以推诚待虏勿自为猜贰以阻
虏情闰月瑊奏吐蕃决以辛未盟延赏集百官以瑊表
示之曰李太尉谓吐蕃和好必不成此浑侍中表也盟
日定矣晟闻之泣谓所亲曰吾生长西陲备谙虏情所
以论奏但耻朝廷为犬戎所侮耳辛未吐蕃劫盟浑瑊
仅以身免是日帝视朝谓诸相曰今日和戎息兵社稷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685-0572a.png
之福马燧曰然柳浑曰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今日
之事臣窃忧之李晟曰诚如浑言帝变色曰柳浑书生
不知边计大臣亦为此言邪皆伏地顿首谢因罢朝是
夕韩游瑰表言虏劫盟者兵临近镇帝大惊街递其表
以示浑明旦谓浑卿书生乃能料敌如此其审耶帝欲
出幸以避吐蕃大臣谏而止李晟大安园多竹复有为
飞语者云晟伏兵大安园谋因仓猝为变晟遂伐其竹
六月以马燧为司徒兼侍中罢其副元帅节度使初吐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685-0572b.png
蕃尚结赞恶李晟马燧浑瑊曰去三人则唐可图也于
是离间李晟因马燧以求和欲执浑瑊以卖燧使并获
罪因纵兵直犯长安会失浑瑊而止张延赏惭惧称疾
不视事
 臣祖禹曰人君于其所不当疑而疑之则于其所不
 可信而信之矣此必然之理也李晟有复唐室之大
 功又再败吐蕃社稷是赖而德宗猜忌使勋贤忧惧
 不保朝夕至于谗邪之诡计戎狄之甘言则推诚而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685-0572c.png
 信之不疑一旦罢晟兵柄中外莫不解体行张延赏
 之私意中尚结赞之阴谋忠言至计确不可入而奸
 臣敌国得以欺卖由其心术颠倒见善不明故也(扬/用)
 (善不明用心/不刚俦克也)延赏败国殄民刑孰大焉德宗曾不致
 诘使之得保首领死牖下幸矣
李泌为相帝谓泌曰自今凡军旅粮储事卿主之吏礼
委延赏刑法委浑泌曰不可陛下不以臣不才使待罪
宰相宰相之职不可分也非如给事则有吏过兵过舍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685-0572d.png
人则有六押至于宰相天下之事咸共平章若各有所
主是乃有司非宰相也帝笑曰朕适失辞卿言是也
 臣祖禹曰古之王者惟任一相以治天下唐虞有百
 揆夏商官倍可知也(书周书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周之
 冢宰实总六卿自司徒以下分职以听焉诏王废置
 者宰也(礼大冢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事以诏王废置)是以治出
 于一政有所统相得其职君得其道恭已无为而治
 (语十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盖以此也后世多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685-0573a.png
 疑于人宰相之职分而不一君以为权在于己臣亦
 以为政在于君国之治乱民之休戚(戚忧/也)无所任责
 故贤者不得行其所学不肖者得以苟容于其间由
 官不正任不专故也其有功烈见于世称为贤相者
 必其得君之专任职之久言行计从出于一人者也
 古者名与实称而后事成功立焉后世不能正名而
 其实必合于古然后能有成功如欲稽古以建官必
 以一相统天下始可以言治矣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685-0573b.png
郜国大长公主女为太子妃或告主淫乱且为厌祷帝
大怒幽主于禁中切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请与萧妃
离昏帝召李泌(音/邲)告之且曰舒王近已长立孝友温仁
泌曰陛下惟有一子柰何一旦疑之欲废之而立侄得
无失计乎陛下所生之子犹疑之何有于侄舒王虽孝
自今陛下宜努力勿复望其孝矣帝曰卿不爱家族乎
对曰能爱家族故不敢不尽言泌因言自古父子相疑
未有不亡国覆家者今幸赖陛下以语臣臣敢以家族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685-0573c.png
保太子向使杨素许敬宗李林甫之徒承此旨已就舒
王图定策之功矣帝曰此朕家事何预于卿而力争如
此对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今臣独任宰相之重四海之
内一物失所责归于臣况坐视太子冤横而不言臣罪
大矣帝曰为卿迁延至明日思之泌(上/同)抽笏叩头而泣
曰如此臣知陛下父子慈孝如初矣因戒帝勿露此意
于左右露之则彼皆树功于舒王太子危矣明日帝意
果悟太子由是获免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685-0573d.png
 臣祖禹曰李泌善处父子兄弟之间故能以其直诚
 正言感悟人主卒使父子如初可谓忠矣謟谀之人
 助君之决者必曰家事非他人所预(唐李绩传高宗/欲立武眧仪问)
 (绩绩曰陛下家/事何预外人)陷君于恶率由此言泌以为天子以
 四海为家则莫非家事以君之子为己任其知相之
 职业哉
 
 唐鉴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