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684-043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考略卷十六
             嘉兴李光映撰
赵文敏崇国寺演公碑铭
 松雪之字多为释道二教者大抵一奉敕所撰也其
 有扶植正义者为上其阐扬各宗者次之若铺张宠
 遇以惑盲俗者斯下矣兹其叙宗演事则能推重毗
 尼并佛所以立毗尼之意及演所以即毗尼为上乘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684-0436d.png
 之功详哉其言深哉其旨矣盖自禅说横溃而人苦
 律为拘也久矣其究令人晃洋而无所归恣肆而无
 所守勿论世有孟子必为洪水猛兽忧即佛复生亦
 必为药乂罗刹虑公推而分之又引而合之盖既能
 阐扬戒宗以显申牟尼之法又能救抑禅说以阴留
 牟尼默合吾道之正于诸文中最为近理(墨林快事/)
平江北禅大慈讲寺大通阁记
 至大戊申之明年 赵孟頫撰并书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684-0437a.png
 仙人称五通所不能通者出轮回之外耳佛法则六
 通矣亦有不能通者能化有缘不能化无缘也此云
 大通则一切皆圆满矣按法华经佛与阿弥陀佛俱
 为大通智胜如来法王子无央劫以来今始成佛阁
 所以名大通欤文敏书此记遒劲匀整肉不隐骨晚
 年最妙笔佛地位书也元人跋至三十馀皆具八法
 盖其时多能书而又好事非今人所可及也(弇州山/人稿)
真人张留孙碑铭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684-0437b.png
 碑为集贤修撰虞集纂学士承旨赵孟頫书盖序真
 人张留孙玄教之所由始自张闻诗而下及其徒陈
 义高凡八人皆赠真人留孙位已至开府而其孙吴
 全节亦阶特进元之名器滥觞至此哉且虞公修撰
 集贤而留孙实知院事其文与书虽美不足论也(弇/)
 (州山人稿/)
张真人留孙画像赞
 张道士像赞亦文敏奉敕书字形比碑稍小而更劲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684-0437c.png
 逸(苍润轩帖跋/)
 此等题极难措手松雪不阿不离既不张其术又不
 没其长恰合时宜自成家数直屡经炉锤非泛泛苟
 作者比且字既閒雅恬适又不似奉上帝为时贵人
 书者况吴真人全节题后更为合作在松雪诸道家
 碑中最称白眉每一披览亦足以见元主延才之广
 即异教之中亦有能助清平之治者也(墨林快事/)
张真人上卿碑铭(并序/)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684-0437d.png
 天(阙/)二年 赵孟頫奉敕撰并书丹篆额
 松雪公字率多应诏书而其为张上卿者亦不一然
 字之侈而得意之最胜者惟此碑为尤始末三千字
 备极楷则无一笔纵放而无一笔不生动流利可云
 满志矣即公极虑以体君之心然二君子之相知契
 亦可以观焉真人以黄冠乘时遇主位极人臣而能
 服一时百世之口不致疑君之受惑而臣之倖宠者
 岂不以公之文有以摹其一味至诚不事矫诬之美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684-0438a.png
 于不可泯灭乎则吾世有闻人不亦大可愿也耶(墨/)
 (林快事/)
敕赐伊川书院碑
 延祐三年 薛左谅奉敕纂 赵孟頫奉敕书
大报国圜通寺记
 赵孟頫纂并书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
 至治元年 赵孟頫为文并书篆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684-0438b.png
乾明广福寺重建观音殿记
 延祐七年 赵孟頫撰并书
吕梁庙碑
 赵孟頫为文并书
江东宣慰使珊竹公神道碑铭(并序/)
 姚燧纂赵孟頫书并篆额
松江宝云寺记
 至大元年 牟巘撰 赵孟頫书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684-0438c.png
 子昂亭林碑其真迹曾黏村民屋壁上王野宾买得
 之以转售项氏(陈眉公书画史/)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至治二年 梅震记 赵孟頫书 刘有庆篆额
上天眷命圣旨
 大德十一年 赵子昂书
番君庙碑
 此承旨暮年笔亦觉老劲而不及孙公碑番君者长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684-0438d.png
 沙王吴芮也无大功德而二千年后尚祀不绝何也
 (石墨镌华/)
 此吴兴行书微伤于肥世人学书者咸知有番君庙
 本犹学颜书者咸知有多宝塔也(苍润轩帖跋/)
 番君庙者祀番阳令吴芮也令当秦末汉初有功于
 民世世祀之庙始于范文正公至此重新之文敏书
 翩欲仙可珍也(销夏记/)
 番君庙碑者祀故长沙文王吴芮也芮以故番令不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684-0439a.png
 能为秦死而从乱特以宽厚得物情能取国于暴项
 保爵于猜刘历数代而卒以善绝垂二千年而人祀
 之有加不亦幸哉碑为元学士明善文赵承旨孟頫
 书皆暮年笔故老劲而书尤可喜也(弇州山人稿/)
嘉兴路资圣禅寺修造长生局记
 至治元年 赵孟頫书并篆题
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
 大德三年 张伯淳纂 赵孟頫书 贾仁篆额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684-0439b.png
居竹记
 大德二年 赵孟頫书
嘉兴重修儒学记
 大德(阙/)年 牟巘撰 赵孟頫书并篆额
英烈庙新殿记
 至元再元之四年 汪泽民为文 赵孟頫书 台
 哈布哈篆额
常熟知州卢侯生祠记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684-0439c.png
 至大二年 周驰撰 赵孟頫书
义廪记
 大德八年 曾钢纂 赵孟頫书
重建留珠兰若记
 至大改元岁在戊申 洪乔祖撰 赵孟頫书
乾元万寿永福禅寺之碑
 延祐六年 (原阙/)撰 赵孟頫书
崇圣宫碑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684-0439d.png
 至元二年 元明善撰 赵孟頫书
大龙兴寺祝延圣主本命长生之碑
 延祐四年 王思廉纂 赵孟頫书
长兴州修建东岳行宫记
 延祐改元 孟淳撰 赵孟頫书
处州万象山崇福寺记
 万象山赵书寺记为处州之文献余得收罗以归乃
 其寺建于元季作于帝师非有古迹名胜之遗可以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684-0440a.png
 仰余顾其山川回伏之奇实如记所指陈况本公问
 学渊博其发扬释理及学释之觉路皆自身历心得
 以来非从耳趋口者比松雪行篆虽未为得意之作
 然出自游戏殊无常日束缚恶态亦与川光文焰相
 发俱可录也(墨林快事/)
佑圣观碑
 王元美谓此书规摹北海余得一纸一字不损而肥
 缓殊之筋骨摹本耶聊存之以俟知者(石墨镌华/)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684-0440b.png
裕公和尚道行碑
 福裕无他异行至赠仪同三司元俗乃尔承旨书不
 甚如意圆熟有之而姿态不足亦不及孙德彧御服
 二碑(石墨镌华/)
 此为程钜夫文松雪公书字微肥殊有李北海笔意
 (苍润轩帖跋/)
 松雪之书长于蕴藉以万丈之光万斛之力毕藏于
 规矩简淡中是以笔尖利而不俗态斐舋而不稚其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684-0440c.png
 为此碑则锋颖四射变化百出惟恐奇之不外见固
 是书之一法然亦发扬盛矣其长处遂与北海争长
 而其弊处遂浸浸乎凝式即之之靡此亦百代笔砚
 得失之林也公即不虑及此奈一再传当于何处立
 脚(墨林快事/)
 裕公少林僧也元人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
 晋国公宜当日仁虞院司鹰者皆带中书衔也碑为
 程钜夫文赵孟頫书稍不及他碑或模刻者不及茅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684-0440d.png
 绍之耳(销夏记/)
 右裕公碑程钜夫奉敕纂赵孟頫奉敕书在少林寺
 按文敏书法为元朝第一此碑奉敕书不当假手乃
 觉肥愞少风力何耶然笔自有致(嵩阳石刻记/)
證道藏真说
 赵松雪书有穆文胤跋
泗州普昭寺灵瑞塔记
 泗州圣塔之灵于宇内昭昭矣此松雪所书元赐名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4-0441a.png
 而纪之石者字视他刻更大而精神矩度亦越寻常
 直一北海上下而时复过之真如风大飙赫天地洞赤
 而圣塔飞行于海山波湍中又如金碧晃日铃铎呼
 风而金象苔龛闪烁摇曳赵书之最有致者僧伽木
 乂固合消此宝章也览此心驰于围绕矣(墨林快事/)
临济正宗禅师塔铭
 右济禅师塔铭訚禅师撰二僧皆南渡后法门龙象
 也毋论其文辞工拙要之是本色语耳赵文敏既夙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4-0441b.png
 精临池诣极八法而又服膺西来深入三昧故其所
 书视他迹尤妙盖本右军骨调以大令肉即北海跳
 踉不露一笔也千八百骊珠入我橐中月来卖文钱
 为之一洗恐儿辈厌不能浮大白快赏之第以一瓣
 香展供耳(弇州山人稿/)
孙公道行之碑
 元统三年 文原纂 赵孟頫书 赵世延篆额
 此松雪公书虽出北海而加以婉媚所可取者生宋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4-0441c.png
 四家之后能一变其倾欹笔耳以方北海北海瘦而
 劲拙于藏锋承旨肥而缓巧于取态而元美谓姿韵
 溢出于波拂间盖能用大令指于北海腕者其然乎
 它日又曰承旨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此
 则定论也(石墨镌华/)
 赵文敏书道行碑更觉圆秀王元美云姿韵逸出于
 波拂间盖能用大令指于北海腕者信然(销夏记/)
御服碑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4-0441d.png
 此碑亦婉媚大都如前碑而稍逊其圆逸御服者元
 成宗感异梦而以赐孙德彧于万寿宫者也今尚在
 道士所时出观之误为王哲衣者非(石墨镌华/)
 元成宗感异梦致御服于终南之万寿宫赵彦政世
 延记之集贤孟頫书之集贤此书乃承制又中年以
 后笔当最妙而出入北海有不胜其婉媚者何也(弇/)
 (州山人稿/)
清河郡伯张公墓碑铭(有序/)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4-0442a.png
 延祐二年 元明善撰 赵孟頫书 王毅篆额
大兴路弘教大师道行碑
 大德十一年 赵孟頫纂并书篆
前赤壁赋
 周莱峰翻刻有跋跋末云嘉靖丁巳谷旦黄冈令南
 滁孟津谨识
 松雪所书前赤壁赋此外又有二刻一有汝阳赵贤
 跋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4-0442b.png
大书前赤壁赋
 此石刻之淮藩字大易摹镌法颇不失格而松雪之
 书亦大鬯全无他字挛卷之弊盖其得意之作(墨林/快事)
后赤壁赋
 后有跋云黄之赤壁称名寰宇以苏长公游传有二
 赋故也抚台汝阳赵公既以松雪所书前赋摹刻山
 石矣而后赋尚缺余因忆槜李项氏藏有松雪真迹
 走伻借摹之刻补焉同寅熊君㺾宋君崇献周君世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4-0442c.png
 泽李君好问咸快二赋之完俾余识之以永传于后
 祀时万历四年春三月朔上海潘允哲题
枯树赋
 有枯树图有褚河南书刘辰翁跋后则赵临褚书白
 珽龚绣二跋
 赵文敏临褚河南枯树赋师其意不践其迹圆秀温
 润即河南见之亦当心折乃周公瑕钩摹者宜非常
 刻所能及也(销夏记/)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4-0442d.png
 褚河南枯树赋为武延秀差作二王屏风脚欧虞之
 迹不与焉其在当时珍贵可知赵吴兴更取二王结
 法临之茂密秀润视真迹不知孰叩山阴堂室耳画
 树全得籀法真吾山房中二绝也
 昔人谓临书如双雕摩天各极飞动之势余得褚河南
 南双钩真迹与此卷对之虽形模大小不甚异而中
 间行笔绝不同褚妙在取态赵贵主藏锋褚风韵遒
 逸飞动真所谓谢夫人有林下风气赵则结搆精密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4-0443a.png
 肉骨匀和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若买褚
 得赵当亦不失所望矣(二条弇州山人稿/)
七观帖
 文敏楷书极多而七观独著其用笔最重有大令十
 三行之骨(墨林快事/)
 余曩岁见横泾顾师蓄此帙每向余言松雪是书不
 拘学黄庭而字字画画皆自黄庭而出此乃真善学
 黄庭者(苍润轩帖跋/)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4-0443b.png
 七观帖元袁文清公所作以赠程文宪公致仕南归
 而赵文敏公之所书也余家有公小楷帖如黄庭乐
 毅皆临古人书独此帖出公自然之趣惜纸墨未甚
 佳耳此刻今在四明余得之陈孟颙秀才
 佘多得七观帖独此本纸墨差胜彭百鍊浙东还所
 惠者
 程文宪之归袁文清之文赵文敏之书皆所谓得意
 者也而具于斯盛哉所惜当时刻手不及耳余所得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4-0443c.png
 者独此本差明白盖鄞士吴友麟所惠者(三条东里/续集)
临智永真草千字文
 有元明善危素二跋
 书法甚难有得于天资有得于学力天资高学力到
 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也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
 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
 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
 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4-0443d.png
 及矣此种千文又非平日率意之书若以铁门限相
 并较之虽永师复作不能为之高下矣虞集识(道园学/古集)
 古今人书千文甚多如赵公此卷尤秀润可贵者按
 方正学跋语宋舍人仲珩书评以此为公中年得意
 书仲珩为国初书家第一手其言如此岂特他人言
 哉(匏翁家藏集/)
项刻千字文
 周兴嗣千文便于小学善书者恒写一本独智永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4-0444a.png
 曾书八百本散在江南而吴兴赵王孙亦屡书之延
 祐三年四月有旨赵子昂写来千文一十七卷发秘
 书监装背收拾此或一十七卷之一也吾乡项子京
 家刻石今归于余(曝书亭集/)
兰州千字文
 有班惟志跋又有题云海岱刘贞时同鉴赏
小楷千字文
天冠山诗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4-0444b.png
 有松雪自跋 文徵明跋 邓霖跋 又题䢴江周
 錞观
白雪斋帖
 大德二年 赵孟頫书 有孟淳跋
雪赋
 大德二年日短至写于班彦功
临右军道德经
 山阴杨耕夫宾为余作字一幅云王会稽书道德经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684-0444c.png
 不传传者唯赵文敏墨池堂本嫌其肉多于骨近见
 终南山说经台本字稍大方严类旧馆记在赵本上
 余初得墨池堂本嗣又得一本不知是说经台本否
 字不见稍大而方严则有之(光映识/)
为定慧师作法语
 延祐元年 正书大字有松雪自跋
小楷过秦论
 至元辛卯八月晦日书后有鲜于枢郭天锡卢克柔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684-0444d.png
 李衎姚式张谦张嗣真仇远钱良右陆辅之虞集宋
 旡刘致李瓒倪瓒姚安道(阙/)立李衍周兆龙诸题跋
松雪文赋
 文赋为子昂其迹无疑乃其中多有可商处真书有
 痴笔行书有俗气不害其佳亦不必其痴俗也惟临
 之最难似其痴俗则益之丑不似其佳而骤改其病
 又益之丑董宗伯所云初欲离而去之后乃就之非
 虚也宗伯天分高离而去之者其本怀就之者业已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684-0445a.png
 临之不得不俯耳然临书之法尤当得其佳者其病
 随笔改之佳者既为我有则纵有改处是本其佳者
 生出乌有不似本人自改者(墨林快事/)
 赵子昂书文赋精工之极如花月松风娟娟濯濯披
 襟留连不能自己(弇州山人稿/)
 右晋陆士衡文赋元赵文敏公子昂为其友杨仲弘
 所书士衡年二十作此赋吴亡因杜门积学太康末
 晋徵为郎中令成都王兵败被害子昂宋昌陵后寓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684-0445b.png
 家湖州元初程钜夫荐为集贤学士延祐三年仁庙
 超拜翰林承旨阶荣禄大夫六年己未得请归老仲
 弘名载宋杨文公裔孙登进士第授浮梁州同知七
 年正月迁宁国推官归杭省墓道谒子昂霅上书此
 子昂人品甚高书法晋人元初克变晚宋诗体上接
 于唐始乎公也继以仲弘二公名重一时此赋晚年
 合作尤为世宝襄城伯李公世济忠孝功载彝鼎以
 此卷求题余考士衡之殁距今千有一百五十载而子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684-0445c.png
 昂仲弘下世亦已一百又十年矣海桑迁变匪一然
 遗文剩墨流传至今三君子之名耿耿在人耳目孰
 谓词翰非不朽之事又况立德立功立言之在天壤
 间者乎有志者其可不自勉勖而甘同草木之泯灭
 乎余重襄城公之请因书梗槩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斯言也宣德十年乙卯正月中顺大夫都察院右佥
 都御史海虞吴讷书(续书画题跋记/)
 容台集云吾郡普照寺士衡宅也胜国时有碧溪上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684-0445d.png
 人与赵子昂游得其所书文赋特为精妙牟巘任士
 林诸君子皆为题咏不知何时流落好事家后为项
 子京所摹刻以较真迹无复遗恨此刻故董尚书所
 称赏也今在吾里朱氏潜采堂(光映识/)
 
 
 
 金石文考略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