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684-03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考略卷十三
              嘉兴李光映撰
重脩周康王庙碑
 宋祖葺前代帝王寝庙文武成康皆有之今碑存者独
 成康尔而康王碑断泐不可读开宝六年建黄逊浮纂
 孙崇望行书亦与唐太宗庙同时而王元美题宪宗庙
 碑谓宋祖注意宪宗盖未见周成康唐太宗诸碑耳崇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684-0382b.png
 望待诏书院者一时习尚故不离通微院体也(石墨镌华/)
广慈禅院新脩瑞像记
 雍熙二年 希夷先生陈搏撰 杨从乂书并篆额
增脩中中天崇圣帝庙碑铭
 乾兴元年 陈知微奉敇纂邢守(缺/)奉敇书并篆额
篆书千文序
 乾德五年 陶谷撰 皇甫俨书
 英公于篆书独推李监而陶承旨谷此序亦云阳冰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684-0382c.png
 死而梦瑛生其然乎序书出皇甫俨手可谓升率更
 之堂者(石墨镌华/)
重脩开元寺行廊功德碑
 建隆四年 刘从乂撰 袁正已书并篆额
重脩孟姜庙因留古调诗
 嘉祐戊戌 五言古二十二韵宋宗谔并书
真宗御书先天太后赞
 真宗此书在亳州龙德宫遒逸有致盖以其年正月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684-0382d.png
 谒龙德耳先天太后者老子母也唐系自老子尊徽
 号曰玄元皇帝故太后之号因之乃宋亦尔耶(弇州/)
 (山人稿/)
真宗御制御书广生帝君赞
 帝王学书自非急务然即其笔势观之亦足以知其
 治所在赵宋自太宗后惟真宗称良观青帝广生君
 刻亦足以知好生之意评者谓其书妙在全备八法
 右碑在泰山南麓青帝观中宋真宗御制广生帝君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684-0383a.png
 赞并序其文及篆额皆御书青帝即礼记月令所谓
 其帝太皞而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
 青帝唐书王玙传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者也
 夫帝者一而已矣易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
 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是
 周流乎四时八卦之中而其为帝者一也家语载孔
 子之言曰某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
 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684-0383b.png
 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
 其生为明王者死而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
 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于是有五天帝五
 人帝之说汉儒因之遂立感生帝之名谓帝王先祖
 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郑康成述春秋纬说苍帝
 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
 叶光纪则王子雍诸儒所排驳而后世虽存五帝之
 祀亦不遵用其名者也岂若易传之言简而当哉若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684-0383c.png
 真宗之事又所不足论云(金石文字记/)
梦英夫子庙堂碑
 英于篆体偏傍二石皆系跋语与忠恕书皆作正书
 皆方劲有法而此碑忽尔蹶张全用柳诚悬玄秘塔
 法不师其遒劲而师其粗疏所谓真恶扎也米南宫
 可作请以是质之(石墨镌华/)
 梦英谬篆极为可鄙一时缙绅从而赠诗今观此碑
 有颜柳遗法殊堪披诵岂唐时旧刻特重摹之上石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684-0383d.png
 故典型俱在耶(苍润轩帖跋/)
 英师学柳不啻似之冷面枯肠出世人所宜也夫子
 庙记缘其文美殚意极精以敌之允为合作程碑初
 刻遂无传(墨林快事/)
 扶风县夫子庙碑首云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云云作
 者唐大历二年丁未驾部郎中程浩碑尚在扶风县
 今传为皮日休误矣皮在僖宗广明年与大历相去
 年代殊远不知何以错误如此此碑书法清劲仍多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684-0384a.png
 古字地作地三作三道作道子作□光作光唐作
 天作善作善游作曹作(升庵外集/)
 此碑苍润轩帖跋墨林快事升庵外集皆称之赵子
 函独贬之者过也按碑文为程浩撰相传为皮日休
 金石评考云此记载在古文大全作皮日休而碑作
 程浩岂日休代浩作欤考日休文薮无此文则当从
 碑余窃谓代作之说宜有之既代之作则已集中自
 不必载耳(光映识/)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684-0384b.png
绛州夫子庙碑
 圣教序盖唐文皇从右军墨迹集之而又获怀仁善
 手故能师法百代此碑从刻本摹集仅形似耳无论
 不及圣教即以较吴文断碑又隔一尘矣(石墨镌华/)
 绛州夫子庙记宋人集右军书圣教序犹是真迹中
 集者此又从序书及他石本摹刻形似之外风流都尽
 矣然记得朱紫阳好曹孟德书刘共父好鲁公书朱
 以时代讥之刘答固耳吾唐忠臣若汉贼也朱乃屈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684-0384c.png
 笑此夫子庙记不当胜作奘师序耶吾姑为此石解
 嘲(弇州山人稿/)
抄高僧传序
 陶承旨文全乏蕴藉英大师书徒尔矜张俱非当家
 善乎元美氏之言曰陶法门之画葫芦者英笔冢之
 盗枯骨者蔑以易矣(石墨镌华/)
摩利支天经并阴符经
 此碑首摩利支天经前作佛像次黄帝阴符经前作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684-0384d.png
 黄帝问广成子像画俱不恶书者为汝南袁正已亦
 能习欧阳率更法者因以见宋初诸人犹步趋唐矩
 也(石墨镌华/)
 袁正已所书摩利支天阴符经立于乾德年在京兆
 国学以太学刻二教之经不必论宋初文字徐以篆
 梦英以杂体袁以楷皆得郭忠恕之一端而此袁得
 意之作古淡闲雅尚有李氏之遗风焉蔡襄稍为变
 调继以苏黄各出新意凌夷至于颠老古法埽地尽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684-0385a.png
 矣余于宋初犹有取焉尔(墨林快事/)
澹山岩诗
 淳化改元 永陵李建中题
 西台本学王大令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
 李斯之学荀卿也余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
 (东观馀论/)
三体阴符经
 乾德四年 郭忠恕书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684-0385b.png
 右郭忠恕三体阴符经其二大小篆其一𨽻也忠恕
 篆笔几与徐铉埒而尤以工小楷名画入妙品仕宋
 为国子主簿用酒狂得罪贬能自卜死日或云仙去
 不死也阴符最为唐人所重褚河南前后奉敕书至
 累百卷中亦多精语是老子以下鬼谷以上人作但非
 黄帝书耳忠恕既谪仙人宜其有会屡书之而不足
 也(弇州山人稿/)
重脩中岳庙记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684-0385c.png
 中岳庙记乾德二年乡贡进士骆文蔚撰并书瘦朴
 有骨略似欧阳率更(嵩阳石刻记/)
重脩嵩岳中天王庙碑
 嵩岳中天王庙碑卢崖州撰有唐季衰薾之风孙崇
 望盖以书待诏者运笔固圆熟毋乃通微院体之遗
 耶(弇州山人续稿/)
祥符玄圣文宣王赞
 秦至无道而创封禅儒人排之未达于天人之故也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684-0385d.png
 天地之秀孔子未生散于山川孔子既出钟于泰岳
 是以自秦之后沿汉及唐未有不登封泰山而降礼
 曲阜者载在史故非若七十二君之荒忽也故不知
 者谓因岱而及孔子不知造物之意尊孔子而本于
 孔子之所由生也即祥符之主诈为天书以诬上帝
 况于岳神而于孔子独为慑志躬赞躬书下及弟子
 此其心亦有一罅之明者其赞或假手润色字必其
 所勉为皆不必以韦布之法绳之矣(墨林快事/)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684-0386a.png
 此真宗东封还过曲阜奠孔子而作碑二方上刻御
 制赞下刻加号诏真行书无名氏疑亦书院待诏尹
 熙古辈为之虽不离院体而亦有圣教遗意据碑奉
 敕诸道府州监各于文宣王庙刻赞并诏不止曲阜
 余所收乃曲阜碑盖它处易燬而孔林独存耳(石墨/)
 (镌华/)
宣义大师梦英十八体书
 后有郭忠恕书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684-0386b.png
劝慎刑文并箴
 此宋晁迥述自古酷吏循吏之报应以为用刑者劝
 文冗似点鬼书则方整劲拔有欧阳率更法稍逊其
 遒逸耳碑无书者姓名以后慎刑箴碑证之当为卢
 经书
 迥既作慎刑文又为是箴刻石永兴军文宣王庙即
 今西安府学碑立于天圣中是时迥判西京巳年八
 十馀矣召宴太清楼既而献斧扆慎刑箴是此耶中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684-0386c.png
 多为长吏语似非上天子者迥为殿中丞时失入死
 囚夺二秩故晚年津津慎刑如此耳书碑者进士卢
 经大有欧法(二条石墨镌华/)
 慎刑箴乃晁尚书迥判西京时作一叙一箴极其剀
 切而进士卢经书刻于石书法整洁可爱当兹刑罚
 烦苛四海重足安得此仁人之言重刻之石置司刑
 之座右乎(销夏记/)
承天观碑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684-0386d.png
 大中祥符二年 李维奉敕撰 尹熙古奉敕书并
 篆额
龙门铭
 大中祥符(缺/)年 御制御书并篆额
永兴军修文宣王庙大门记
 大中祥符二年 孙仅撰 冉宗闵书
中岳中天崇圣帝碑铭
 大中祥符七年 王曾奉敕纂 白宪奉敕书并篆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684-0387a.png
 额
重脩北岳碑
 北岳庙在曲阳中有一白石梁相传云是舜时从岳
 飞至者因祀于此其说迂诞不可信然古树遒竦有
 二塑鬼奇甚皆千年外物碑刻亦称是魏公此书全
 法颜平原而时露柳骨锋距四出令人不可正视公
 之受遗二世以身系轻重此亦可窥一班矣(弇州山/)
 (人稿/)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684-0387b.png
 尝见王元美称是碑云魏公书法颜平原而时时露
 柳骨锋距四出令人不敢正视亟慕而购求之既得
 再阅所谓锋距四出良是但以三公较之似不无少
 逊颜之方整而偏得柳之旧张居颜柳间可也何至
 兼二公令人不敢正视乎魏公受命二世以身系重
 轻诚不可及而于书家嫡𣲖恐不敢过枉也(石墨镌/)
 (华/)
 余于宋名臣墨迹每每见之独未见公手书此碑仿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684-0387c.png
 鲁公书宛如画像赞毅然有不可犯之色(销夏记/)
韩魏公书杜少陵义鹘行
 墨池编论字体有擘窠书今书家不解其义按颜真
 卿有云点画稍细恐不堪久臣今谨据石擘大书
 王恽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大字极佳又
 云韩魏公书杜少陵义鹘行诗擘窠大字此法宋人
 多用之墨札之祖也(米襄阳志林考据/)
 右韩忠献王琦所书杜甫义鹘行端严厚重古所谓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684-0387d.png
 颜筋柳骨殆无以过之展卷熟视则夫垂绅正笏不
 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其气象犹可想见
 其仿佛也朱文公有云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未
 尝有一笔作行草势以此观之王之为人出中达外
 无斯须不本于诚故其建功立事凝定不摇德在生
 民而著史册宜也视彼倾歌偃仆常若大忙中书者
 则其躁急宽易相去何如哉(宋学士集/)
刘太初书中岳醮告文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684-0388a.png
 中岳醮告文真宗御制翰林待诏朝奉郎行少府监
 主簿赐绯臣刘太初奉敕书并篆额刻于石幢八面
 在中岳庙峻极门外其书有唐人风致(嵩阳石刻记/)
重刻终南山上清太平宫碑
 上清太平宫碑太平兴国五年徐铉奉敕撰张振奉
 敕书
汧阳普济禅院碑
 阎仲卿撰 沙门善俊书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684-0388b.png
 碑在汧阳于侍御永清始获之亟称赏以为不减圣
 教序余得一纸观其书非惟不及圣教抑且不及隆
 阐法师碑时代为之非书者责也书者为僧善俊曰
 习右将军王羲之书其年为大中祥符此时苏黄四
 家未出故书虽逊古犹有唐风(石墨镌华/)
原理碑
 天圣五年 孙冲述 张茂宗书
赐西岳庙乳香碑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684-0388c.png
 咸平六年 韩见素撰
 高绅转运荆湖奏请赐南岳焚香而四岳并及之据
 碑南岳诸殿日破乳香一两西岳诸殿共十一处乃
 日破半两古人焚香其俭如此且所焚乳香非今香
 也碑正书亦有柳诚悬笔意(石墨镌华/)
宋传书真武经
 真武经元符二年河南宋传小正书秀雅可观(嵩阳/)
 (石刻记/)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684-0388d.png
心经序
 心经序僧省言书赵崡云得心经序于报恩寺壁间
 唐南阳忠国师述宋九华山僧省言书书全出伯施
 几于乱真(石墨镌华/)
云居寺碑
 燕山云居寺碑盐铁判官朝议郎行右补阙王正述乡
 贡进士郑熙书郑熙穆宗时人(吉金贞石志/)
袁州学记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684-0389a.png
 李泰伯撰柳淇书章友直篆额世称三绝
 柳淇书学中兴颂笔力虽未绝劲而间架已方严(书/)
 (史会要/)
重刋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并叙
 孙冲撰 薛瑛书 耿说篆额
游师雄昭陵图考
 六马赞唐文皇御制欧阳询书石与文德皇后碑同
 立陵后高宗又诏殷仲容别题马赞于石座则赞宜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684-0389b.png
 有欧殷二公书也今文德皇后碑与欧书都亡而陵
 上马无石座书世所传图乃游景叔所刻景叔序云
 得唐陵图记云然杨用脩丹铅录记六马赞云在秦
 中殷仲容撰欧阳询书又有元学士王恽跋云云其
 说与景叔小异或用脩所见乃旧石耶然一为欧书
 刻石一为殷书刻马座实出太宗制非殷撰而欧书
 也游公刻图盛传用脩不当未见何牴牾乃尔今去
 用脩未百年岂旧石顿亡独有游公刻耶景叔亦云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684-0389c.png
 询书不复见独殷书存距昭陵北五里今石马正在
 陵下不数十武又无座书其非唐马无疑然则殷书
 宋时尚在今亦沦没不可求矣非游公刻图谁其知
 之公又云殷书薛仁杲作仁果以证史官之误如此
 类者尚多游公雅善临池李靖李绩碑阴各有题字
 草行甚佳而此图序乃醴泉县尉刁玢正书深得欧
 阳询遗意者可观也(石墨镌华/)
温泉箴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684-0389d.png
 温泉箴唐燕国公张说作宋治平丁未孟冬朔县令
 尹光臣立石虞部员外郎杨方平书丹
骊山杂题
 程懿叔诗一首谢彦诗一首吴雍诗一首惠吉诗二
 首张询诗一首曹仪立石刻正甫太丞诗四首王素
 诗一首田稹诗一首朱光庭诗一首李君保书郭忠
 诗一首程懿叔又诗一首张煜诗一首蒲宗孟诗四
 首李埏诗三首孙仅诗二首张若谷书孙渐诗一首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684-0390a.png
 程时章诗二首温迪诗一首赵子期诗一首袁宏道
 诗六首
李长者祠杂题
 唐李长者皇枝也讳通玄沧州人祠在太原寿阳县
 方山昭化禅院记一萹宋崇宁元年比丘宗胜立石
 前作长者像又宋张商英新脩祠堂记并书又元祐
 己巳鲁郡侯曾布谒祠题名偕行者钱景山潘璟邵
 埙张元淳李毅李良臣李乘后附曾纡题名又绍圣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684-0390b.png
 二年杨谟题诗一首郭时亮次韵和又元符庚辰知
 寿阳县事郭瑗以祈雨获应设报谢道场见五色云
 起散为五颗明珠且现长者身因记其异又邑宰员
 逄原留题二诗崇宁(缺/)年立石又太原府帖崇宁二
 年寿阳县方山昭化禅院(缺/)准尚书礼部符内敕命
 指挥施行又政和戊戌十月张商英作记陈知质篆
 额张元亮书碑阴又张商英手启一通又宣和辛丑
 董宾卿留题诗一首又西堂海慧诗一首沙门吕次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684-0390c.png
 韵和又元统五年沙门吕诗一首又贞元乙亥太原
 王华重脩寺记又祁人王雷诗二首
故赠左屯卫将军刘公墓志铭
 元祐元年 杨构撰 臧逢书
周孝侯庙记
 元祐四年 沃彦撰 刘明仲书并篆额
京兆府新移石经记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记一帙乃宋元祐五年黎持为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684-0390d.png
 文安宜之正书以纪吕公移碑之故者吕公此举真
 光明俊伟有功斯石余尝两观石本慨想蔡中郎遐
 轨然后知是记之作所关者大(苍润轩帖跋/)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碑记宋元祐中京兆黎持纂文
 河南安宜之书锓之者长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
 吕公者宣公大防之兄以工部郎中陜西转运副使
 知陜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大忠也自唐郑覃等勒
 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天祐中筑新城石为韩建所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684-0391a.png
 弃刘鄩守长安幕吏尹玉羽请辇入城鄩谓非急务
 玉羽绐曰一旦敌兵临城碎为矢石亦足以助战鄩
 然之移置尚书旧省至大忠领漕日始克尽列于学
 载持记甚详方是时宣公在朝二三执政罔非正人
 监司长吏咸以兴起学校裒集经史为务至绍圣元
 符之际小人柄政诸君子咸被重罪以去宣公窜死
 虔州未几大忠亦降官崇宁初籍党人立石端礼门
 侧蔡京复自书碑颁郡县彼张商英周秩杨畏之徒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684-0391b.png
 反覆附和恬不知耻民以一石工独能严邪正之辨
 不肯镌名姓于碑惟恐得罪后世匹夫之志不可夺
 如是夫持为京兆学官其文辞条达类南丰曾氏而
 宜之之书亦称入格迄今博闻之士或不能举其姓
 氏民则后生末学皆能道之以见立身行己不可不
 为后世虑苟是非得其正虽百工技能之人反有荣
 于当时之士大夫者呜呼可感也已玉羽者京兆长
 安人以孝行闻杜门隐居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684-0391c.png
 仕后唐至光禄少卿晋高祖召之辞以老退归秦中
 尝著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书散见于册府
 元龟惜欧阳子不为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世也余
 既慨碑文之出于民所镌而题其后余友钟渊映将
 注五代史记并书玉羽之事告之俾附注于鄩之传
 焉(曝书亭集/)
题李卫公墓
 元祐四年 游师雄题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684-0391d.png
鼓堆文
 嘉祐元年 司马光题 尹仲舒书
元祐党籍碑
 元祐党籍徽宗书之立石端礼门其初九十八人尔
 既而蔡京复大书颁郡县以上书人及己所不喜者
 作附丽人添入凡三百九人碑称皇帝嗣位之五年
 盖崇宁四年也是时籍中曾任宰臣执政者十无一
 存曾任待制及馀官亦已零落过半亡者毁其绘像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684-0392a.png
 及所著书夺其坟寺存者定为邪等降责编管荒徼
 禁不得同州住其子弟亦不得诣阙下小人之快意
 未有甚于斯时者矣岂复有所忌惮乎其后张纲看
 详谓王圭一名不合在籍自九十七人外益以上官
 均岑象求江公望范柔中邓考甫孙谔六人共一百
 三人皆系名德之臣许子孙陈乞恩例次数而龚颐
 正遂采三百九人之事迹成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一
 书凡一百卷盖惟恐其阙然则小人之厄君子适以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684-0392b.png
 荣之士之自立宜审所择矣京所书刋石满天下惟
 桂林勒之崖壁故至今独存碑后王圭章惇姓名漫
 漶者为瀑泉所泐也康熙乙丑二月望日书(曝书亭/)
 (集/)
 晁氏客语云绍圣初籍定元祐党止数十人世以为
 精选后乃汎滥人以得与为荣而议者不以为当也
 张文简纲华阳集有绍兴间进劄子云臣等看详党
 籍人姓名见于碑刻者有二本一本计九十八人一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684-0392c.png
 本三百九人内九十八人系崇宁初所定多得其真
 其后蔡京再将上书人及己所不喜者附丽添入党
 籍汎滥杂冗遂至三百九人看详得九十八人内除
 王圭不合在籍自馀九十七人多是名德之臣所有
 三百九人除九十七人系前石刻所载其馀更有侍
 从上官均岑象求馀官江公望范柔中孙谔邓考甫
 等六人名德亦显然可见共计一百三人依得累降
 推官指挥许子孙陈乞恩例云云宰臣文彦博执政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684-0392d.png
 梁焘等十六人待制以上苏轼等三十五人馀官秦
 观等三十九人以此考之蔡京手定党籍原有二本
 南渡合二本详定为三本王伯厚小学绀珠载三百
 九人乃京第二本龚颐正列传谱述一百卷凡三百
 五人又不可详者四人亦据第二本也今此碑列章
 惇李清臣张商英贾易杨畏辈盖亦第二本未经南
 渡详定虑为诸贤之玷故详著之云(带经堂集/)
 余同官黄州司马于北溟成龙由粤西来赠余元祐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684-0393a.png
 党籍碑一本云碑在柳州之融县乃党人沈千曾孙
 沈炜刻也炜跋云元祐党籍蔡氏当国实为之徽庙
 遄悟乃诏党人出籍高宗中兴复加褒赠及录其子
 若孙公道愈明节义凛凛所谓诎于一时而信于万
 世矣其行实大槩则有国史在有公议在馀官第六
 十三人乃炜之曾祖父也后复官终提点杭州集真
 观赠奉政大夫炜幸托名节后敬以家藏碑本镵诸
 玉融之真仙岩以为臣子之劝云嘉定辛未八月既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684-0393b.png
 望朝奉郎权知融川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古霅沈炜
 谨识又周元亮先生书影亦载此碑一则附录之
 书影云倪文正题元祐党碑自崇宁五年毁碎遂稀
 传本今获见之犹钦宝箓矣当碑毁时蔡京厉声曰
 碑可毁名不可灭也嗟乎乌知后人之不欲毁之更
 甚于京乎诸贤自洓水眉山数十公外凡二百馀人
 史无传者不赖此碑何由知其姓名哉故知择福之
 道莫大乎与君子同祸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684-0393c.png
 余凡两见此碑各不同碎碑之后宜无可拓当时令
 郡邑各建之或尚有存者故其式弗一耳(二条筠廊/)
 (偶笔/)
 元祐所立奸党碑以司马温公为首一旦为雷所霹
 张山人有诗昨夜风雷起击碎奸党碑若问张山人
 不知(事文类集/)
 余得党籍碑二本一沈炜所跋者一饶祖尧所跋者
 饶本视沈本字样较大又题额沈是正书饶是八分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684-0393d.png
 书按书影谓当时令郡邑各建之或尚有存者故其式
 弗一沈饶摹刻之不同以此故也(光映识/)
御制宣圣赞序
 绍定三年制淳祐改元刻石国子监宣示诸生
重脩文宣王庙记
 建隆二年 刘从乂撰 (缺/)昭吉书并篆额
阿房宫赋并后序
 元祐八年 游师雄后序 安宜之书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684-0394a.png
西岳题名
 丁亥岁程琳恭谒岳祠同于待问杨士彦陈杰留庆
 祖男嗣隆嗣弼嗣恭侄男嗣直从行又大观四年李
 傅恭诣帝祠供养又政和二年西河宋逵弟造恭谒
 帝祠侄脩仔从行又皇祐己丑程琳再经华阴恭谒
 岳祠同蔡挺杨士彦男嗣隆嗣弼嗣恭嗣先侍行又
 庆历丁亥叶清臣恭款神祠明年再经宇下刘纪王
 仲平施邈李孚佑从行又政和壬辰二月谢璘赵(缺/)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684-0394b.png
 同谒祠下又宣和辛丑东平梁鳌弟鲲侍亲恭谒祠
 下又紫微吕公祈雪汶上卢讷洛阳程旨樊川王谠
 从熙宁癸丑谠题又政和四年杜宏钱扬柴著樊宾
 同拜祠下又宣和辛丑梁(缺/)恭谒词下又大观四年
 东汶梁庆祖侍亲恭谒帝祠又杨可世可韡可升可
 辅可弼可晟恭拜祠下政和四年二月初三日谟题
 白瑛刘丁梁定史彦臣同行又书某某观者有四
灵岩杂题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684-0394c.png
 苏轼诗一盛陶启一诗二张子雍七咏任瀛诗一林
 泉老衲诗一傅亨诗三
孔林宋金元杂题
 或纪恭谒圣祠年月姓名或序恭谒圣祠事或题诗
 篇咏桧居多所刻石凡十有七
赐孔庙书楼敕
 大中祥符二年
兖州仙源县至圣文宣王庙新建讲学堂记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684-0394d.png
 景祐四年 成昂撰 孙正已书 孔彦辅篆额
小学榜
 至和元年 乡贡进士裴袗书
万安桥记
 王元美云万安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
 与桥争胜结法全自颜平原来惟策法用虞永兴耳
 余观此书雄伟遒丽实有之而结似平原无其𦂳密
 策似永兴无其秀逸时代为之非君谟之罪也(石墨/)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684-0395a.png
 (镌华/)
 郑杓子经著衍极取古今十三人谓公书起五季之
 衰万安为摩崖之苗裔可谓确论盖大书不难于矩
 矱而难于得天真趣多今以此观之只似作蝇头小
 楷此固其过人者(苍润轩帖跋/)
 泉州万安桥长三千六百尺费至一千四百万事亦
 钜矣忠惠以一太守不费公帑为之事举而民不怨
 此忠之所以为忠惠之所以为惠也桥成公召还朝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684-0395b.png
 乃大书刻石雄伟开宕堪与桥称(销夏记/)
昼锦堂记
 欧阳脩撰文 蔡襄书
 蔡忠惠公书此记凡一字数十更存其合者才得颜
 碑什七耳今得宋拓徐季海书洺州府君碑以其意
 为此如黄金铸范少伯一铸而就止以速成自喜不
 计工拙也(容台续集/)
 运笔柔则无芒角执手宽则多缓弱点掣短则法臃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684-0395c.png
 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漫
 拘则乏势放或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
 多墨苯(毕衮切㭉䔿/草丛生也)钝书病如此其众唯积学渐成
 者当求摆脱入究竟三昧此宜有墨池笔冢终身于
 是然书法须得天然至功力亦不可弃王僧虔曰宋
 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天然胜羊欣功夫不
 及便知学力所至不可废也蔡君谟妙得古人书法
 其书昼锦堂每字作一纸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684-0395d.png
 列连城碑形当时谓百衲本故宜胜人也(广川书跋/)
 韩魏公以上相作昼锦堂于相州时欧阳文忠以参
 政为之记而蔡忠惠以三司使书之时称三绝又谓
 忠惠每一字必写数十赫𨂜俟合作而后用之以故
 书成特精绝世所谓百衲碑者是也今观其用笔特
 遒劲伟丽出入清臣诚悬间而不无段师琵琶之诮
 然自宋书家当以襄为首云(弇州山人稿/)
泷冈阡表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684-0396a.png
 欧阳公书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朱子集/)
 欧阳公书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东坡集/)
 欧阳文忠公泷冈阡碑为龙神借观事甚奇黄鲁直
 檄龙文云臣黄鲁直谨言臣闻天子诏脩永叔以三
 月三日趋朝钦承皇上深宠锡以重爵推以峻位加
 恩三世著其褒辞以赠脩命石氏镌之故刻泷冈阡
 表世次碑乃雇舟载回五月十三日至鄱阳湖泊舟
 庐山之下是夜一叟同五人青衣大𢃄来舟揖而言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684-0396b.png
 曰闻公之文章盖世水府愿借一观自谓龙也请碑
 入水遂不见焉惟阴风怒号淡月映空修惊悼不已
 坐以待旦黎明起谕直时知泰和令以同邦之谊命
 直为文以檄恭惟洞天水府之宫震泽主者润济王
 阙下福地阴阳龙池岁月星斗芒寒受穹质于上界
 云津变化膺显号于人间庙食吴中官民均赖兹有
 河神之玩法敢将表石以沉沦妙画雄文自应呵护
 琼章玉册孰敢谁何虽龙宫之幽玄而雷神之慧彻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684-0396c.png
 巽风震雷骇蚪奔鲸地裂水竭渊泉俱灭既已各司
 其职胡不永保其身以汝上天功也骧首云霄德配
 亭毒乾道之性厥位六焉鼎成以升实汝之神下地
 利也渊源潭洞养身遁性坤绝妖尘其德玄焉禹舟
 之负实汝之功今汝不然乃罹兹禁万一株连五龙
 尽灭书毕投檄湖中忽空中语曰吾乃天丁也押服
 骊龙往而送至永礼沙溪敕赐文儒读书堂之南龙
 泉坑而交也文忠公归家扫墓但见坑中云雾濛蔽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684-0396d.png
 虹光烁空往视一大龟负碑而出倏忽不见惟碑上
 龙涎宛然在焉乃起置于崇国公墓前俾垂不朽呜
 呼文能动龙孝足感天公之文章德业至矣极矣天
 下万世谁不翕然而宗师之时熙宁三年庚戌七月
 望日黄鲁直谨识(筠廊偶笔/)
石曼卿大字
 明道二年书
 韦苏州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684-0397a.png
 也因举石曼卿诗极有好处如仁者虽无敌王师固
 有征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长萹某旧于某人处
 见曼卿亲书此诗大字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
 所谓颜筋柳骨今人喜苏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
 美远不及矣某尝劝其人刻之不知今安在曼卿诗
 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极好如筹笔驿诗意中流水远
 愁外旧山青又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之句极佳可惜不见其全集多于小说诗话中略见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684-0397b.png
 一二尔曼卿胸次极高非诸公所及其为人豪放而
 诗词乃方严缜密此便是他好处可惜不曾得用(朱/)
 (子语类/)
 石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少以诗酒豪放举进士不中
 为三班奉职陈氏曰其仕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也
 诗格奇峭工书体兼颜柳为世所珍卒后其故人有
 遇之者曰我今为鬼仙所主芙蓉城呼故人往游不
 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其后降于亳州一举子家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684-0397c.png
 又呼举子去不得留诗一萹与之张浮林云曼卿字
 遒劲可爱苏子美远不及矣(襄阳志林/)
观音感梦记
 杜革书 李寂篆额
太史公祠题名
 一王景脩题名元丰庚申一田溉高士乙邵篪题名
 元祐五年
蓝田县重脩孔子庙记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684-0397d.png
 嘉祐八年 章惇撰 关景仁书 李寂篆额
刘真人赞
 大字题云提点刑狱公事延平张维经略安抚使历
 阳张孝祥以会庆节祝圣寿于西山资庆寺饭已登
 超然亭遂游中隐岩白龙洞刘公岩以归乾道元年
 九月二十二日是年十月朔作刘真人赞使岩中道
 士刻石
过井陉淮阴侯庙诗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684-0398a.png
 韩琦题 曹泾书
章惇草堂寺游记
 子厚与子瞻游而题此书亦用卧笔问作渴笔游丝
 法亦遒逸可存也(石墨镌华/)
新译三藏圣教序记
 沙门云胜书 端拱元年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684-0398b.png
 
 
 
 
 
 
 
 金石文考略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