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684-03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考略卷十二
             嘉兴李光映撰
争坐位书藁
 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
 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乃知瓦
 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东坡集/)
 余少则艳鲁公坐位帖晚始得此佳本为之摩挲竟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684-0361b.png
 日噫藁草耳乃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文从
 容中道者也其辞余未敢论独笑鱼开府郭仆射杞
 载禄山希烈之徒澌灭已尽而公之断楮残墨千载
 恒若新呜呼是宁独书而已哉
 公刚劲义烈之气其文不能发而发之于笔墨间何
 也余常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辞不如笔
 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兹帖见之(二条弇州山/)
 (人稿/)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684-0362a.png
 鲁公与郭仆射英乂书所谓争坐位帖此其草藁也
 世人重公名节故并重其书故草草之笔亦为摹刻
 人其可以不立德耶(金薤琳琅/)
 此鲁公草行不知何时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犹可寻
 王元美云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文从容中
 道者也又云刚劲义烈之气文不能发而发之于笔
 墨间余尝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之辞不
 如笔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此帖见之而都元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684-0362b.png
 敬乃谓草草之笔亦为摹刻目中有笔余不能不服
 膺元美
 此碑虽泐而颜公笔法宛然近董氏摹入戏鸿堂帖
 乃云陜省者不足观而自谓存鲁公法度今以余观
 董氏刻视此则神亡多矣(二条石墨镌华/)
 此乃鲁公草本无意于书而天真烂然学者可以知
 作字画之无意佳者乃诚佳也(苍润轩帖跋/)
 此帖烜赫宇宙不必言此本又拓之最先行间疏达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684-0362c.png
 笔意如生洵可宝也即近差模糊亦胜于翻刻数倍
 况见此善本益信宋诸家书无不效颦之非过也然
 只学其字耳公于争是非之际宜言不暇择及言军
 容冲抑巽顺绝无一分鄙薄弃遗之习态惟欲与之
 同归于善共成一是其优柔忠厚之意见于言外何
 其大也宋人言涉中贵至不比诸人类观其尚论古
 昔习态令人可厌况目交其人身评其曲直岂作此
 中外一体之想以之相提真苏合粪壤之悬殊宜其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684-0362d.png
 形之笔扎狼戾偏欹全失恬和之度也公表表节义
 万死不回谁知其所养之平之定如此宋贤于此处
 不能学虽日摹其字安能移易其心胸以觊毫末之
 似哉(墨林快事/)
 鲁公作字多擘大书端劲而秀伟黄鲁直云此所
 期无不欲高照千载者此帖草略勿勿前所未见开
 轴未暇熟视己觉粲然忠义之气横溢而点画所至
 处便自奇劲公尝谓卢杞曰朝廷法度岂更堪公破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684-0363a.png
 坏也于此又曰朝廷纲纪须共存正凛然想见其为
 人盖公所遭之时如此而所守之道不得不然故仓
 卒未敢忘国之纲纪也余私有感于中者因记于此
 (石门文字禅/)
 宋拓鲁公坐位帖及二祭文皆手稿也而坐位一帖
 尤米元章所极力规抚不能得其仿佛者盖其书郁
 勃奇宕浑以天行而无迹可求故令人自远也(销夏/)
 (记/)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684-0363b.png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
 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颜鲁公与左仆射
 定襄郡王郭英乂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
 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
 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
 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当时故事(金石文/)
 (字记/)
 争坐位书藁近得嘉善魏氏本摹刻甚工玩赏之下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684-0363c.png
 觉陜刻已泐之石一时改观亦足喜也视摹入戏鸿
 堂帖者似为胜之(光映识/)
祭侄文藁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
 于分若抵背合如并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然后成
 书而古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
 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尝问
 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684-0363d.png
 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
 体又在八法六体外乃知书一技而其法之众至此
 公祭犹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广川书跋/)
 公行押之妙一至于此噫此藁草耳所谓无待而至
 者忠义之气与恳切真至之痛郁浡波磔间千古不
 泯陈深陈绎曾文徵明三跋博雅殊称是真迹在永
 丰聂氏尤可宝也(弇州山人稿/)
 公祭文稿有二此其祭季明从子者其字之奇伟自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684-0364a.png
 然不可名状即其文忠愤缠绵叙述有体真公不思
 而得不勉而中之妙境宜其笔画之精工有出于结
 构运用之外者也又有祭伯父一通不但字无一佳
 而文多鄙俚不通即三尺童子知其伪而亦以其伪
 传何也蜣丸苏合自不可掩孰云愚可欺也视之争
 坐帖其执管时尚有一分胜心客气游动于指腕之
 间不可按抑不如此一𣲖义色琤琤欲飞去始知古
 人之成名者其不可及乃至于如此今之学子未尝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684-0364b.png
 多见博学而早抨击先哲祗益其陋已耳(墨林快事/)
 颜鲁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
 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余尝见公为叔书告
 身一通其楷法严甚闻公行书尤佳不可得见但时
 摩挲乞米石刻想象风致耳今王君出示公祭侄季
 明文藁一纸详玩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
 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
 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684-0364c.png
 其工耶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王书草数纸比公他
 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
 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宜宝之抚卷三复敬叹因题
 其末柔兆涒滩秋八月望吴郡陈深识
 右鲁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
 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右傍绕我
 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禙纸缝合自尔既至
 天泽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684-0364d.png
 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
 不可形容之妙与稧叙稿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
 掠策啄磔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
 字如泰山压而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捲日飨字
 蹙衄如惊龙之入蛰吁神矣观此见真迹无疑按史
 公自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而帖自署
 开国侯盖史误也杲卿为公从父兄而季明谓公从
 祖叔父涂从父字加第十三于叔上公之处名义一字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684-0365a.png
 不苟可法也季明杲卿之少子以死事赠五品官则
 赞善大夫是也天宝末杲卿为范阳户曹安禄山表
 假常山太守禄山叛公为平原太守遣甥卢逖约起
 兵时杲卿长子泉明方往返真定内丘间计事报卢
 逖使平原属之季明宜也玄宗不识真卿为何如人
 而颜氏兄弟子姓戮力王室如此一门忠义其有自
 来耶玄宗拜杲卿中丞因传檄河北阳言王师大至
 遂请土门十七郡同日推公为盟主兵势振矣贼惧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684-0365b.png
 急攻常山太原尹王承业不救于是杲卿父子被执
 刃加季明颈谓曰若降活汝子不答遂杀季明杲卿
 至洛阳乃遇害明年史思明归国又明年则乾元元
 年也泉明自常山陷复客寿阳清沟之败复陷思明
 至是归公于蒲州以公命购杲卿季明尸于洛阳河
 北杲卿仅得一足于张凑所归发葬长安凤栖季明
 同茔据此帖季明归榇唯首而已哀哉此帖作于泉
 明购尸还蒲之日死生亦大矣士大夫平居抵掌高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684-0365c.png
 议视死宜若易然观史及此帖发肤有所不敢遽忍
 残身至此邪兄弟子姓骈首就死岂易易哉颜氏出
 鲁国子渊平日循循如和风庆云及畏于匡孔子意
 其必死则其履严霜烈日之变坦如康庄圣人既信
 之矣一门忠义可不谓有所自来耶至治三年十一
 月二十日吴兴陈绎曾书
 米元章以颜太师争坐位帖为颜书第一谓其字相
 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杰思而黄山谷谓祭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684-0365d.png
 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正类坐位帖二帖宋
 时并藏安师文家安氏之后不知流传何处坐位帖
 世有石本而米氏临本尚在人间余尝见之与此帖
 正相类然元章独称坐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
 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剧致山谷亦云
 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
 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
 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684-0366a.png
 皆一时稿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
 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者也
 聂君文蔚出以相示俾为鉴定后有陈深陈绎曾二
 跋深字子微号宁极翁宋季吴人绎曾字伯敷元吴
 兴人二人并以字学知名而跋语考订精审余复何
 言姑取黄米之论以备二帖折衷亦补二陈之遗云
 嘉靖四年乙酉十一月长洲文徵明书于金台寓庐
 (三条停云馆/)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684-0366b.png
元君表墓碑
 右唐元结次山碑颜鲁公纂并书按唐书列传结后
 魏常山王遵十五世孙而碑与元氏家录序皆云十
 二世盖史之误又碑与元和姓纂云结高祖名善祎
 而家录作善禘未知孰是也(金石录/)
 颜文忠为元次山书中兴颂殁又为撰碑文而自书
 之所以推许次山者至矣其忠义才术略相当然次
 山于文非真能古者何至竭蹶其步而追之耶(弇州/)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684-0366c.png
 (山人稿/)
茅山玄靖先生李君碑
 大历十二年夏五月建颜鲁公纂并正书碑称隐居
 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玄先生升玄付体玄先生体
 玄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隐居五叶矣
 今考之隐居先生梁陶弘景升玄为王远知体玄为
 潘师正正一为司马子微三人唐书有传惟玄靖无
 之余尝游茅山至玉晨观其前有雷平池池南为伏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684-0366d.png
 龙冈玄靖葬其上碑今在观中四周皆刻文字道士
 以亭覆之(金薤琳琅/)
 鲁公好仙术不特书麻姑坛已也按李含光者陶隐
 居裔凡五世其事绝无纪独人谓其𨽻法胜乃父遂
 断不作𨽻差近厚耳鲁公结体与家庙同遒劲郁勃
 故是诚悬鼻祖然视虞永兴褚河南訚訚气象不无
 小乏(弇州山人稿/)
平淮西碑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684-0367a.png
 韩愈纂
 昔李商隐读愈平淮西碑谓如元气正赖陶化庶类
 而当时不容或谓不叙愬功考其言用夜半至于蔡
 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士卒岂尝泯没顾愈
 以裴度决胜庙算请身任之帝黜群议决用不疑其
 所取远矣刘禹锡尝忌愈故为说每务诋訾且谓文
 昌此文自成一家又谓柳宗元言愈此文如时习小
 生作帽子头以紃缀其文宗元尝推愈过扬雄不宜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684-0367b.png
 有此语皆禹锡妄也(广川书跋/)
 元和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帝怒命縳来朕自斫
 杀之囚至曰碑中只言裴度功不述李愬力微臣是
 以不平上命放囚敕段文昌别纂(事文类序/)
 春秋论战胜功赏必归功于以之者李愬淮西之功
 谓裴度督战以之耶韩愈文体裁宏丽足重国纪愬
 取唐安公主女出入禁中诉碑文不实帝诏斲其文
 更命学士段文昌为之以功归于愬或云宪宗疑裴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684-0367c.png
 与韩党故抑其文又疑李逄吉初议与裴不协皇甫
 鏄忌愈阴毁为党致尔及观裴度纂述蔡郓用兵帝
 之忧勤机略皆归功于上不敢以元功自居野史云
 蔡州旧有吴少诚德政碑后勒韩文竖石相对少诚
 碑流汗为泥虽金石之物似亦有知何诸人见反不
 及耶苏内翰录临江驿小诗云淮西功业冠吾唐吏
 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陈无己曰龙图孙学士觉喜论文谓退之淮西碑叙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684-0367d.png
 如书铭如诗李商隐读韩碑有诗落句曰愿书万本
 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
 禅玉检明堂基刘梦得尝言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
 碑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代判矣此才人忌能常态
 耳梦得诗云城中晨鸡喔喔鸣城中鼓角声和平此
 美愬之入蔡须臾之间贼无觉者又落句始于元和
 十二载重见天宝升平时此署平淮西之年也又朝
 廷功业臣子遭逄皆有冥定裴公未第骑驴过洛阳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684-0368a.png
 桥桥上二老人相指曰若要平淮蔡须此人作相裴
 已过仆闻之追而语于裴裴公曰彼见我龙钟故相
 诮尔及裴为右相始验况裴公行师发地得石刻云
 鸡未肥酒未熟术者云鸡未肥肥去肉为己酒未熟
 酒去水为酉破贼在己酉乎已而时日果应(六砚斋/)
 碑旧刻段文昌文宋知州陈磨去仍刻韩昌黎文
 (天下金石志/)
嵩高灵胜诗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684-0368b.png
 尉迟正书 太和三年 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
 丁巳王绅题字(金石文字记/)
岳麓书院重摹禹王纪功碑
 韩愈书 大历十四年
蝌蚪书后记
 韩愈书 元和十一年
滕王阁记
 韩愈书 元和十五年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684-0368c.png
祭岳题名碑
 所题皆唐年号人名以残缺不尽可辨
南海广利王庙碑
 碑在广州府东南八十里海神庙中
 右南海神庙碑韩愈纂陈谏书以余家旧藏集本较
 之皆同惟集本云蜿蜿蜒蜒而碑为蜿蜿蛇蛇小异
 当以碑为正今世所行昌黎集类多讹舛惟南海碑
 不舛者以此刻石人家多有故也其妄意改易者颇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684-0368d.png
 多亦赖刻石为正也(集古录/)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
 正书 李逄吉撰 元和八年 碑在寺中
 碑阴有进甘露表云臣说言臣所部太原府交城县
 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甘露降于寺内戒坛西
 及寺外柏林上大枝小叶无不周遍凝泫垂滴甘甜
 如蜜当寺临坛大德僧慎微与僧惠广等一十五人
 咸共观尝覆问如状云云贞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684-0369a.png
 日臣说者河东节度北都留守太原尹李说即普光
 明殿碑所谓尚书李公者也此碑为元至顺三年重
 刻(金石文字记/)
涿鹿山石经记
 刘济撰 元和四年
处士冯公墓志铭
 公讳懿字承美 开元二十年
褚河南千字文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684-0369b.png
 褚遂良书见于石刻者世亦甚鲜况其真迹乎今观
 所书千文柔劲险媚真如铁线萦结而成或者评为
 柳诚悬所临褚书似则似矣其入神处恐非诚悬所
 至也(法书苑/)
 右法书苑云云评其真迹也余得者乃是石刻刻亦
 精妙不失其真河南圣教序记枯树赋儿宽赞皆以
 瘦劲取姿而千字文笔致另出结搆特多跌宕殆与
 哀册髣髴此石今在吾乡朱氏潜采堂不知何时所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684-0369c.png
 刻往论石刻者多未之及(光映识/)
柳宗元书
 所题三言六句末一行元和十二年柳子厚书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唐大达法师玄秘碑裴休撰柳公权正书欧阳公尝
 谓物之所遭有幸不幸诗书遭秦不免煨烬而浮屠
 老氏以托于字画之善遂见珍蓄若此碑是矣呜呼
 缁流之藉文字以传后世如余之所录盖不止于一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684-0369d.png
 玄秘也(金薤琳琅/)
 玄秘塔铭石刻在关中会昌元年建柳学士公权书
 裴观察休纂又十二年休始以盐铁使入相所著楞
 严义解诸所参会妙入玄宗岂彼法中居士长者之
 流耶此碑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
 乏要之晋法一大变耳(弇州山人稿/)
 塔为大达法师建者碑裴休撰柳诚悬书书虽极劲
 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源出鲁公而多疏此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684-0370a.png
 碑是其尤甚者
 碑阴僧正言买庄造经堂疏正书亦方整可录正言
 者大达弟子也(二条石墨镌华/)
 柳行草以禊诗为上正书以此为上行书之妙妙在
 全不拘法度信心信手即便成就一家此正书妙在
 法出于颜而能变颜之法颜之法筋在画中而二边
 皆肉或丰或瘠不必齐也柳变画之两边为骨而画
 中为肉故颜法内蕴而柳法外棱内蕴犹存王术而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684-0370b.png
 外棱则王术去尽矣然自后世恶扎之滥觞也故颜
 妙集先而柳俟开后今人渐喜柳而右军远矣然亦
 仿像其行草耳若求正书如此者一笔无也(墨林快/)
 (事/)
 柳诚悬书学出自乌彤乌彤出自怀素而素自直溯
 永师者大抵唐世字学极盛然自鲁公而下其馀诸
 名家数人同论则具体而微各观则同工异曲玄秘
 塔是柳书之极有筋骨者刻手精工唐碑罕能及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684-0370c.png
 故可宝以为玩也(苍润轩帖跋/)
 诚悬玄秘碑最为世所矜式然筋骨稍露不及纪圣
 德与崔太师碑宋僧梦英等学之遂落硬直一𣲖不
 善学柳者也(销夏记/)
西平忠武王李晟碑
 右唐李晟碑裴度撰碑载西平子十二人愿听总悬
 凭恕宪愬懿聪惎慇唐史宰相世系表所书亦同而
 新旧史列传皆云晟十有五子旧史云侗胄偕无禄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684-0370d.png
 早世岂以侗等早世故碑不载与又李石撰李听碑
 云西平有子十六人疑更有未名而卒者耳元和姓
 纂载西平子十人以碑较之姓纂缺聪总凭懿四人
 而逊应二子墓碑旧史皆无之又其伦次差谬亦当
 以碑为正(金石录/)
 李晟碑裴晋公纂柳公权正书晟在唐功盖天下可
 谓伟矣碑不具载又唐书列传叙其官与碑不合碑
 谓晟由左清道率历三府右职累迁至光禄太常卿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684-0371a.png
 传则云授特进试太常卿碑谓晟为泾原四镇北庭
 节度都知兵马使代宗徵之以左金吾卫将军为神
 策军兵马使传则云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四
 镇北庭兵马使碑谓晟平蜀还授检校太子宾客而
 传不书碑谓建中二年以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
 使加御史中丞寻拜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传则
 云晟为神策先锋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
 马寻授御史大夫碑谓皇居失守授晟检校工部尚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684-0371b.png
 书充神策行营节度使传则云诏拜神策行营节度
 使碑谓大驾再迁加检校右仆射寻转左仆射同平
 章事兼京兆尹神策军京畿鄜坊节度观察等使管
 内及商华等州副元帅复诏晟兼河中晋绛慈隰节
 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又进京
 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传则云进晟尚书左
 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诏晟兼河中晋绛慈隰
 节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又进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684-0371c.png
 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碑谓銮辂爰归拜
 司徒兼中书令俄以本官兼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
 观察等使及四镇北庭泾原等州副元帅改封西平
 郡王传则云拜晟司徒兼中书令寻拜凤翔陇右泾
 原节度使兼行营副元帅徙王西平郡晟之碑作于
 当时而史成于后代要当以碑为是(金薤琳琅/)
 碑在高陵县王墓前裴晋公撰柳诚悬书已磨泐不
 可读矣都元敬全录其文缺数字又别本有刻者与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684-0371d.png
 碑亦牴牾数字当是传写之误王元美云西平诸子
 皆已逝独太保听存乞晋公文寥落不能发其忠义
 戡定之绩至于料吐蕃背盟事绝不载盖听于其时
 徒见晋公禄位勋业之盛几埒西平意其文足以光
 显其先而不知晋公虽非忌者以为位宰相文从简
 要体当如是而于西平之元功伟略十不著一二呜
 呼今碑首云奉敕撰书序末云乃命臣度称代言时
 似非听乞也王元美岂未读其全文耶(石墨镌华/)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684-0372a.png
 此碑余旧未见近始见之字虽剥落然一段挺拔不
 群之概可扪而得也(销夏记/)
朔方节度使清源王公碑
 唐朔方河东河西陇右节度使清源公王忠嗣碑中
 书侍郎元载纂门下侍郎王缙书载其女夫也所记
 事与史不甚异其文词琐冗无足多者缙于书称名
 家与李邕相伯仲评者谓其过薛少保今其结法清
 婉老劲不在岳麓云麾下览者自当得之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684-0372b.png
 哥舒之力争义者能之李临淮之先见智者能之清
 源仁者也所见远矣所见超矣(二条弇州山人稿/)
 忠嗣殁于天宝初碑立于大历十年元载纂文王缙
 书载忠嗣女夫缙王摩诘兄也缙名能书结法老劲
 真可与李邕伯仲然姿态婉媚启后世如赵承旨诸
 人书者此碑也(石墨镌华/)
 王公此碑元载纂文夏卿书丹字结体规模北海而
 肥余曾于卢囧卿书室见之记忆不真因近世希有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684-0372c.png
 也聊存之(苍润轩帖跋/)
圭峰禅师碑
 圭峰禅师碑唐相裴休纂并书其文辞事迹无足采
 而其字法世所重也故录之云(集古录/)
 圭峰禅师宗密法门龙象第以多所游讲著述一时
 不能无疑于达摩慧能之宗旨而裴丞相休独能知
 之然至累千言而为之辨则亦赞矣自心而證者为
 法随愿而起者为行行有殊法则一即四语已尽之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684-0372d.png
 是时柳诚悬铭书名天下仅以之篆额而自书文者
 深欲有效于密也书法亦清劲萧洒大得率更笔意
 裴能知密为四依十地人其自待当亦不远而没后
 为于阗王子书姓名于背岂犹未能离轮回耶抑亦
 所谓随愿而现者也记于此俟耆宿质之(弇州山人/)
 (稿/)
 此碑裴相公休撰并书书法全出欧阳信本而瘦劲
 不及也当时诚悬书名动一时乃任篆额休自任书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684-0373a.png
 亦信能书矣余不敏窃谓此固当胜柳书(石墨镌华/)
 裴休书脱胎于智永而附益以欧阳率更是碑乃其
 以篆额付诚悬而己任书何不自量也后世有以为
 胜柳书者见童之见耳(销夏记/)
姜嫄公刘庙碑
 姜嫄公刘新庙碑中书舍人高郢纂试大理评事张
 谊行书庙在今邠州城南唐邠宁节度观察使张献
 甫所迁故当时称为新庙而高郢为文余昔以尚书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684-0373b.png
 郎出使宁夏道邠谒庙其后稍上有履迹平乃姜嫄
 履巨人迹所在余为大书履迹平三字俾州官刻寘
 庙侧盖州人但知有庙而少知乎此故表而出之(金/)
 (薤琳琅/)
 碑在邠州张献甫为节度作庙祀姜嫄公刘者也高
 郢纂张谊书郢事李怀光能引譬忠义不为势屈卓
 然名臣独为相时不能制王叔文辈耳文尤冗弱殊
 无足称张谊于书家不甚著此书不及王缙而略似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684-0373c.png
 柳公权亦足存也(石墨镌华/)
 张谊是碑行押绰有魏晋风韵乃知今人不能退笔
 如冢以造古人妙处而欲传世真是愧赧无地也(苍/)
 (润轩帖跋/)
武安君庙记
 庙在今咸阳东古杜邮起惨刻独有将略耳亦祀至
 今何也壁间记唐乾符五年重脩事正书遒劲亦有
 欧法知唐世官牒无不作佳书也(石墨镌华/)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684-0373d.png
本愿寺碑
 此碑获鹿县孙按察家掘地得之乃鹿泉信士毕瑜
 造塔藏舍利者行草亦不恶石理脆亡其真耳然是
 唐碑中之最下者(石墨镌华/)
周公祠灵泉碑
 周公祠灵泉涌出大五小七凡十二处观察崔珙奏
 状勒石事在大中间石前刻奏状中刻宣宗批荅后
 刻珙谢表文词婉至有盛世风书遒健有法且其叙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684-0374a.png
 列大似汉人碑例而逊其古质耳如此等碑宋以后
 恐不能得也(石墨镌华/)
云居寺浮图铭
 易州云居寺石浮图碑明皇开元十五年太原王大
 悦纂并书(燕都游览志/)
兖州牧京兆韦君碑
 韦君名元圭李邕文张廷圭八分书
杜顺和尚碑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684-0374b.png
 碑在开佛寺董景仁行书亦清劲但小弱耳(石墨镌/)
 (华/)
净业禅师塔铭
 正字毕彦雄纂文而无书者名书法亦习褚河南者
 劲拔似之而其钩磔处不及尔杨脩龄侍御在长安
 日亟赏之遂多拓者(石墨镌华/)
兴福寺半截碑
 此碑断缺弃西安城南隍中王生尧惠辈见之以语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684-0374c.png
 郡守舁置泮宫碑为大将军吴文立弘福寺僧大雅
 集右军书余观其笔法去圣教序远甚应是集字者
 不及怀仁而碑中有开元九年字疑又从圣教序诸
 刻中摹集非右军真迹也(石墨镌华/)
 此碑却少上半其叙之人只存其名文而已姓亦不
 存集人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
 字顾独得精神筋力俨如生动不比怀仁只得其形
 模并其古淡之趣而已是以书家重之遂多漫没余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684-0374d.png
 所藏乃最先拓夲纸墨皆非今有无论笔意之宛具
 矣余亦用分行法节别之文始可想见乃镇军大将
 军行右监门卫大将军及其夫人李氏之碑以开元
 九年十月二十三日葬此正盛行圣教序而毫不依
 仿盖内史之精神各由性所近而入一有所入即为
 自家物而出之安得同若奴步怀仁抑岂能并为千
 古耶(墨林快事/)
虢国公主花台铭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684-0375a.png
 申屠液纂正书今在西安南门内华塔寺(金石文字/)
 (记/)
 申屠液顺宗时人唐虢国公主花台铭(唐书公主列/传虢国公主)
 (顺宗女始封/清源郡主)申屠液书(金石表/)
杜府君夫人韦氏墓志
 李宣纂 侄成均行书 贞元十年 今在西安寺
 坡杜君官至京兆尹名济(金石文字记/)
济渎北海坛器物铭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684-0375b.png
 此铭济源县令张洗纂欧阳公谓洗之所记乃开元
 时事州县祠庙置斋郎六人官不胜其滥又谓史家
 不能详载惟于碑刻见之按碑作于贞元十三年欧
 阳公误以贞元为开元且碑载庙有令一人祝史一
 人则其官固不止于斋郎考之唐书百官志五岳四
 渎令各一人主掌祀事此外又有祝史各三人斋郎
 各十三人则官之滥又不止如欧阳公所书而史家
 亦未尝不详载也但与碑有不同耳(金薤琳琅/)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684-0375c.png
 山川望秩济渎神清源公建庙于济源县西北而筑
 北海坛于庙后号广泽王掌之祠官岁立冬日奉祀
 其来久矣旧俗庙不设祭器先期令请于上官购诸
 洛下酬以税缗所用沉币之舫则以车远运沁河渡
 口贞元十一年济源令张洗字濯缨睹庙中楸槐数
 本为大风所拔用其材制祭器凡百二十有二馀以
 造双舫云按尔雅祭川曰浮沉郭景纯注以为投祭
 水中或浮或沉语焉未之详也碑文谓沉币双舫盖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684-0375d.png
 舫以浮之币以沉之比于郭氏之注义较明晰今山
 祗川后祠宇恒有车船置殿左右殆本古祭川遗制
 尔洗于事神有礼度治人必有方惜乎斯铭不载图
 经而洗之政事亦无表见碑今藏吴江潘氏稼堂其
 善藏诸(曝书亭集/)
 唐制附祭北海于济源此碑记新作祭器事碑文乃
 济源令张洗字濯缨所纂简古有体裁一洗骈俪之
 习洗与韩退之同时文体已矫杰如是盖文弊之极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684-0376a.png
 而将变元结权德舆辈皆然不独韩也(金石文字记/)
 (补遗/)
李阳冰三坟记
 此季卿表曜卿三墓阳冰书碑虽无翻刻字字画法
 具而神亡似与前碑同(李氏卜葬李曜卿兄弟三人/而弟季卿记从子阳冰书谓)
 (之先茔记经大中祥符间翻刻石墨镌/华录先茔记于三坟记之前故曰前碑)王元美乃谓
 石犹故物故传改之讹岂别一碑耶抑未见前碑耶
 元美自任识书恐于此碑失之矣阳冰颜鲁公家庙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684-0376b.png
 碑书作阳冰(石墨镌华/)
 篆书自秦汉而后推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
 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销夏记/)
 少温书始自峄山终归孔篆故劲利豪爽遂为一代
 绝笔论者以为苍颉后身诚知言哉今遗刻散见人
 间者庶子泉铭怡亭刻石为最而不可见见此亦已
 过半矣(苍润轩帖跋/)
 元吾丘衍谓阳冰即杜甫之甥名潮取海赋阳冰不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684-0376c.png
 冶之义为字既以字行乃别字少温杨用脩尝辨其
 非(按阳冰赵郡人太白从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若名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
 (皆无取且阳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祠记忘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
 (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其非一人明矣)
 今人读阳冰为阳凝非也文苑英华有林滋阳冰赋
 戴侗六书故曰说文冰冻也冰水坚也俗作凝孙氏
 鱼陵切说文盖以冰为凝按冰于隶楷不能独成文
 故后人加水焉凝之从冫水无义当从今文(二条金/)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684-0376d.png
 (石文字记/)
李辅光墓志
 崔元略纂 巨雅正书 元和十年 今在高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法参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所
 除唐时士人而出于内侍之门者盖不少矣辅光少
 选入内而有夫人辅氏子四人唐之宦官有权位者
 则得娶妇史之所载高力士娶吕玄晤女李辅国娶
 元擢女皆奉敕为之而杨复光至假子数十人又后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684-0377a.png
 汉书刘瑜传言常侍黄门亦广妻娶周举传言竖宦
 之人亦复虚以形势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
 殁无配偶逆于天心单超传言四侯转横多取良人
 美女以为姬妾则固不始于唐时也
 唐人日曰二字同一书法惟曰字左角稍缺石经日
 字皆作曰此碑及玄装塔铭亦然故陆氏释文于九
 经中遇二字可疑者即加音切宋以后始以方者为
 曰长者为日而古意失矣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684-0377b.png
 碑内宫掖作官践阼作祚士君子作仕皆误卢藏用
 书苏许公碑亦以践阼作祚(三条金石文字记/)
杨州都督段行琛碑
 张增正书 李同系篆额 大历十四年 今在汧
 阳县
 此碑名不著而书法遒逸丰美极是当家书者为张
 增增无书名亦可以知唐人能书者多矣非此碑则
 后世不知有增也按碑行琛者忠烈公秀实父忠烈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684-0377c.png
 兄弟四人长祥颖次公次秀成次同颖史传不著因
 为拈出碑又不署纂文者姓名岂即张增耶忠烈公
 汧阳人碑在汧阳完好可榻赵明诚金石录又有一
 碑云杨炎纂萧正书与此不同而却无此碑岂段公
 有二碑耶书之以俟考(石墨镌华/)
 此碑人以其非名家也拓者少故石尚全然字固非
 恶可以观唐日文明之盛又何必名家后可存也(墨/)
 (林快事/)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684-0377d.png
 张增无书名所书段公碑遒劲丰逸全得晋人遗法
 唐石之最佳者也(销夏记/)
弥勒佛颂
 太原府交城县石璧寺铁弥勒像颂者林鹗纂参军
 房嶙妻高氏书余所集录古文自周秦以下讫于显
 德凡为千卷唐居其十七八其名臣显达下至山林
 幽隐之士所书莫不皆有而妇人之书惟此高氏一
 人尔然其所书刻石存于今者惟此颂与安公美政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684-0378a.png
 颂尔二碑笔画字体远不相类殆非一人之书疑模
 刻不同亦不应相远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以为奇
 也识者当为辨之治平元年端午日书(集古录/)
 此房嶙妻高氏书高氏又书安公美政颂欧阳公谓
 字迹如出二手而疑好事者寓名以为奇余未见美
 政颂此本借自东肇商观其笔法遒劲信足名家为
 一经元祐火燬政和间寺主道珍重勒再经大定火
 燬泰和间寺主元钊又勒铓铩都无仅存形似耳金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684-0378b.png
 人(缺/)苑跋语历历可證近吾乡人有为交城广文者
 为言碑今又就燬交城人犹有旧拓本以此观之当
 亦非开元刻乃泰和刻也然则碑自元祐至今凡三
 燬于火矣何高氏之不幸也(石墨镌华/)
 集帖中少女人书所存惟太原参军房嶙妻高氏所
 书铁佛颂昔人称其字画简古笔力遒健今石虽经
 翻刻然简古遒健之致尚在夫男子生而泯泯者何
 限乃妇人借书名以传后世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684-0378c.png
 焉宁无愧此巾帼哉(销夏记/)
华州城隍神济安侯庙记
 济安侯庙记在华州盖昭宗自华归长安褒赏节度
 使韩建而及于城隍之神者也记为谏议大夫李巨
 川纂拾遗柳怀素书其所载七月甲午建迎上于富
 平丙申至华州命建与丞相参大政固辞其年为大
 京兆光化元年加大傅兴德尹与史皆合特巨川所
 谀建辞过当后梁兵下华州以建所为表檄书奏皆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684-0378d.png
 出巨川手又为建画策杀十六宅诸王逐禁旅敛藩
 镇赀数而僇之距碑成仅一年尔吾故记其事以戒
 夫文人之贰心而脂辞者(弇州山人稿/)
 记在华州唐昭宗在富平韩建迎之至华自华归长
 安褒建而及于城隍神记为谏议大夫李巨川纂拾
 遗柳怀素书文固谀词而楷则严整何如君家诚悬
 具眼者自知之(石墨镌华/)
 碑在州城隍庙内近日移之西安唐昭宗自华州还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684-0379a.png
 京改华州为兴德府封少华山神为佑顺侯华州城
 隍神为济安侯此文多述韩建之功称太傅许国公
 而不名
 唐文粹录房邺少华山佑顺侯颂与此同时
 朱彝尊曰巨川为韩建掌书记撰许国勤王录以媚
 建方昭宗幸华建请散殿后军诛李筠围诸王十六
 宅皆巨川教之后为朱全忠所杀新唐书附诸叛臣
 之列(三条金石文字记/)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684-0379b.png
郑太常恒暨夫人崔氏墓志
 秦贯撰 正书 大中十二年
 夫人即今世所传崔莺莺也年七十六有子六人与
 郑合葬此铭得之魏县土中足辨会真记之诬而志
 墓之功于是为不细矣(金石文字记/)
 唐郑太常恒暨夫人崔氏莺莺合祔墓在淇水之西
 北五十里曰旧魏县盖古之淇澳也明成化问淇水
 横溢土崩石出秦给事贯所纂志铭在焉犁人得之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684-0379c.png
 鬻诸崔氏为中亭香案石久之寻得其家有胥吏名
 吉者识之遂白于县令邢某置之邑治志中盛称夫
 人四德咸备乃一辱于元微之会真记再辱于王实
 甫关汉卿西厢记历久而志铭显出为崔氏洗冰玉
 之耻亦奇矣或传此志铭又于康熙初年崔氏见梦
 于临清州守守往学宫自秽土中清出夫临清与淇
 邑道里辽远何以墓石又在临清耶姑存以备考(旷/)
 (园杂志/)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684-0379d.png
 昔年见一书载崔莺莺有子七人客有言凤皇一将
 九子者余以为喻然其书不知所出今日读郑恒为
 崔夫人埋志子六人曰顼佩瑾玘璿琬女一人适卢
 损字行甫崔七十有六而合葬此碑成化间出于旧
 魏县废冢古之淇澚也碑立于大中十二年当以会
 真记岁月参考之(容台集/)
李克用北岳题名
 按宋沈括笔谈云岳祠在曲阳祠中多唐人故碑殿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684-0380a.png
 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题名则知此字乃当时所刻或
 毁于靖康之兵火而金人重刻之今石也然克用将
 门之子何能上于笔法乃尔岂亦如宣和书谱谓后
 梁太祖批荅贺表当是笔吏所书之类与(金石文字/)
 (记/)
 曲阳县北岳庙有唐李克用题名一百二十八字文
 称中和五年二月者即光启元年考僖宗以是年二
 月至凤翔三月还京改元之诏犹未下也克用与义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684-0380b.png
 成节度使王处存同破黄巢以功封陇西郡王而卢
 龙节度使李可举成德节度使王镕恶处存约共灭
 之分其地通鉴载克用遣将康君立救之而碑文则
 云领蕃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通鉴异又云
 至三月幽州请就和断遂班师取飞狐路却归河东
 则又史所不及载者当唐之季藩镇连兵境上各事
 争斗职方不录其地朝廷号令所及仅河西山南岭
 南剑南十数州上下不交以至于无邦生斯世者其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684-0380c.png
 闻见已不能悉真况百世之下宁免传闻异词哉惟
 金石之文久而未泐往往出风霜兵火之馀可以补
 旧史之阙此好古之士穷搜于荒厓破冢之间而不
 惮也克用本武人未尝以知书名而碑文楷画端劲
 词亦简质可诵英雄之不可量如是夫呜呼益以见
 金石之文为可宝也(曝书亭集/)
华严九会之碑
 李玄穆行书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684-0380d.png
石柱题名
 柱八面每面为三段或四段自唐初迄宣宗诸名臣
 多在焉书者不知何人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
 南虽骨力不逮而法度森然盖唐世以书判取士故
 人多习书而欧虞褚薛一代前茅人多用其法柱今
 在西安文庙门内(石墨镌华/)
易州石浮图颂
 王利贞文 太极元年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684-0381a.png
张祥师墓志
 讳义琬字思靖 开元十九年
法门寺重脩塔庙记
 薛昌序纂 王仁恭正书 天祐十九年 今在凤
 翔府寺中
 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今
 此碑天祐十九年建而其文已称秦王则在同光前
 二年矣盖必茂贞所自称又史言茂贞奉天祐年号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684-0381b.png
 此碑之末亦书天祐十九年而篇中历述前事则并
 以天复纪年至天复二十年止亦与史不合(金石文/)
 (字记/)
 碑称天祐十九年是时唐亡已久李茂贞尚称唐年
 号又二年而庄宗取梁茂贞称臣又一年而茂贞死
 战争之时得作此佛事者以梁晋搆兵茂贞偷安故
 也按传茂贞先称岐王庄宗改封秦王据碑则已先
 称秦王矣碑王仁恭书亦精劲有法(石墨镌华/)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684-0381c.png
后唐汾阳王真堂记
 右后唐汾阳王真堂记李鹗之五代时仕为国子丞
 九经印板多其所书前辈颇贵重之余后得此记其
 笔法盖出欧阳率更然窘于法度而韵不能高非名
 书也(金石录/)
后晋重脩瑶岩阁记
 苏禹纂 苏晓书 开运二年 刘知远立石
后汉不其县令童府君碑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684-0381d.png
 孙彭年记
后周晋州慈云寺长讲维摩经僧普静舍身记
 藏莹撰 云霭书 显德二年
后周栖岩寺脩舍利塔殿记
 李莹纂 张霭书 显德六年
后周栖岩寺疆界禁约碑
 李裕书
 金石文考略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