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684-03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考略卷十
             嘉兴李光映撰
御史台精舍碑
 八分书 崔湜撰 梁升卿书 开元十一年
 御史台精舍记崔湜纂梁升卿书读其文则湜于佛
 可谓笃信者矣唐书列传云桓彦范等当国畏武三
 思使湜阴伺其奸而三思恩宠日盛湜反以彦范等
卷十 第 1b 页 WYG0684-0331b.png
 计告之遂劝三思速杀彦范等以绝人望因荐其外
 兄周利正以害彦范等又云湜贬襄州刺史以谯王
 事当死赖刘幽球张说救护得免后宰相陷幽球岭
 表讽周利正杀之不果又与太平公主逐张说其馀
 倾邪险恶不可胜纪世言佛之徒能以祸福怖小人
 使不为恶又为虚语矣以斯记之言验湜所为可知
 也故录之于此其碑首题名多知名士小字颇佳可
 爱也治平元年三月九日书(集古录/)
卷十 第 2a 页 WYG0684-0332a.png
 此梁升卿追书崔湜文湜人品殊污人齿颊而升卿
 尚追书其文何也岂唐世重佞佛湜之立精舍于御
 史台适投时好耶但升卿分隶声动一时东封朝觐
 碑史册称之今观此碑名不虚耳碑阴题侍御史并
 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监察御史名共六百
 馀人参差不齐分书者五六人馀皆正书书皆有法
 (石墨镌华/)
 此唐中书令崔湜为殿中侍御史日所纂盖已入相
卷十 第 2b 页 WYG0684-0332b.png
 而后人追书之者分体严正自是盛唐本色(墨林快/事)
 此书与夷齐碑结体相类唐人隶书之可观者也(苍/)
 (润轩帖跋/)
 唐自贞观中李乾祐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囚当讯
 就近拘系之其渐也侍御史东西推监察御史紏视
 刑狱各禁其囚迨武后时来俊臣侯思正皆为御史
 制狱之外台狱圜扉恒满崔隐甫总台务言于朝掘
 去于是旁列精舍以释典忏之崔湜为文梁升卿书
卷十 第 3a 页 WYG0684-0332c.png
 以八分开元十一年勒诸石碑阴列侍御史殿中侍
 御史监察御史并内供奉衔题名仅卢怀慎崔湜陆
 景初三人亦升卿分书自怀慎以下正书百二十二
 人侍御史也自湜以下正书百八十四人殿中侍御
 史也自景初以下正书三百四十七人监察御史也
 碑额又有天宝元载以后侍御史知杂侍御史监察
 御史共五十人而碑之左右椎拓不及焉中有薛侃
 侃者二名重文碑凡三见此唐一代所仅有也升卿
卷十 第 3b 页 WYG0684-0332d.png
 自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再迁太子右
 庶子(曝书亭集/)
 今在西安府儒学碑阴题名表其上格曰侍御史并
 内供奉列卢怀慎等名中格曰殿中侍御史并内供
 奉列崔湜等名下格曰监察御史下有一并字下缺
 不全列陆景初等名其卢崔陆三人姓名并八分书
 盖梁笔也馀则正书乃后人续书之者其碑额空处
 前后皆有刻前刻监察御史及姓名后刻知杂侍御
卷十 第 4a 页 WYG0684-0333a.png
 史及姓名有自天宝元载以后七字按天宝三年始
 改年为载不当云元载恐是追书(金石文字记/)
凉州都督郭公神道碑
 知运有两碑其一张说文其一苏颋纂知运传载其
 子二人曰英杰英乂而苏张二公所为碑书其子四
 人曰英杰英奇英恊英彦而无英乂欧阳公疑焉以
 谓英奇等三子在唐不显史家阙漏尚或有之英乂
 尝为西川节度使其事甚著史官不应差其世家而
卷十 第 4b 页 WYG0684-0333b.png
 苏张二公作铭在知运卒后不远亦不应缺其子孙
 余按代宗实录云英乂知运季子而元载所为英乂
 墓碑亦云陇右节度使知运公之皇考也然则英乂
 之为知运子无疑又按英乂碑云公以天宝二载筮
 仕盖知运以开元九年卒明年立碑碑之所载诸子
 皆以有名位英乂幼未从仕故不载尔余又尝得徐
 浩所为英杰碑有云移孝于忠二叶四将齐名当代
 同气十人然则知运诸子碑传缺漏者尚多不独此
卷十 第 5a 页 WYG0684-0333c.png
 三人而已 德宗实录又有郭英干云英乂弟也(金/)
 (石录/)
濮阳卞氏墓志
 康熙二十年秋禁垣西偏中官刘进成宅掘地误发
 古墓中有瓦炉一瓦罂一墓石二方广各一尺二寸
 刻卞氏墓志四字环列十二辰相皆兽首人身一刻
 志铭而书志作志又无纂文人姓名第云归于我彭
 城刘公而已文称贞元十五年岁次己卯七月朔夫
卷十 第 5b 页 WYG0684-0333d.png
 人寝疾卒于幽州蓟县以其年权窆于幽州幽都东
 北五里礼贤乡之平原按悯忠寺有唐人舍利记二
 一云寺在城东门一云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
 寺门临康衢则唐之幽州在今都城之西南合之是
 碑益信(曝书亭集/)
邠国公梁守谦功德铭
 此碑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杨承和纂并书邠国公者
 内侍梁守谦也考之唐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十
卷十 第 6a 页 WYG0684-0334a.png
 五年书帝□崩于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
 立太子杀吐突承瓘及澧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
 亦载守谦在帝左右常命之往抚蔡师夫守谦以一
 宦者而爵至上公此可见宪宗之信任小人宜其晚
 节不终卒死宦者之手然则余之录此盖将为天下
 后世之戒非徒取其文字也(金薤琳琅/)
 此宦者梁守谦造经于兴唐寺而护军中尉杨承和
 为铭之书之者也书全法欧阳兰台方整老劲所不
卷十 第 6b 页 WYG0684-0334b.png
 及者结构小疏耳但颂宦者功德乃谓淮蔡之功十
 居其七将令裴李诸公何处生活(石墨镌华/)
 此淮蔡之役监军内侍纪功之碑也为右监军杨承
 和所纂并书者功则是已而其事不典是以文章家
 希言之即字颇可存而名不扬且更大诛中人之变
 书人姓名亦为铲駮后之射利者以其非名笔且姓
 字又漫可以作伪乃指为徐浩并其文亦先从尾装
 之遂不可读予乃详考而得之行行改易一复其初
卷十 第 7a 页 WYG0684-0334c.png
 遂为完壁唐碑如此全美者甚少亦此字之幸逢也
 (墨林快事/)
重修孔子庙碑
 此李北海邕纂而张庭圭书邕文不及书此碑是已
 庭圭名书书小史谓邕文必致圭书而评者有古木
 崩沙閒花映竹语观此亦未为的然但书赵盾作赵
 遁何也(石墨镌华/)
 此开元七年碑也李邕制文而八分即属之张庭圭
卷十 第 7b 页 WYG0684-0334d.png
 盖李多行恐其伤于不恪而然乎抑可见唐日之以
 八分为重也张书严整有法不为新奇之致而锋芒
 光燄奕奕映澈(墨林快事/)
 旧唐书张庭圭传庭圭素与陈州刺史李邕亲善屡
 上表荐之邕所纂碣碑之文必请庭圭八分书之庭
 圭既善楷隶甚为时人所重庭字作廷邕传同(金石/)
 (文字记/)
叶有道先生碑
卷十 第 8a 页 WYG0684-0335a.png
 北海分隶固自遒逸虽于汉人不无小逊而与梁升
 卿韩择木辈逐鹿未知死谁手矣又赵明诚录二碑
 一为邕行书一为韩择木八分书此正分书而曰邕
 不知何故岂后世翻本者未见邕碑而以韩书附会
 邕名耶书以俟考(石墨镌华/)
 右有道先生叶公碑李邕纂并书余集古所录李邕
 书颇多最后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论书为余言
 邕之所书此最为佳也(集古录/)
卷十 第 8b 页 WYG0684-0335b.png
 此碑似经重刻乃李字之瘦劲有骨力者莫过于此
 而始终完全如此石者更不易得叶先生种种奇行
 知非虚设北海记载隐而不没略而不漏深得述二
 氏异端之法(墨林快事/)
 有道之子慧明孙法善三世为道士其祖若父之碑
 皆邕纂而书之可谓滥矣书法秀逸闲雅不见欹侧
 之态蔡君谟谓是邕书之最佳者良然(金石文字记/补遗)
承天军城记
卷十 第 9a 页 WYG0684-0335c.png
 道士胡伯仁书 大历元年
茅山紫阳观法师碑
 玄静先生碑柳识纂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唐世工
 书之士多故以书知名者难自非有以过人者不能
 也然而张从申以书得名于当时者何也从申每所
 书碑李阳冰多为之篆额时人必称为二绝其为世
 所重如此余以集录古文阅书既多故虽不能书而
 称识字法从申所书弃者多矣而时录其一二者以
卷十 第 9b 页 WYG0684-0335d.png
 名取之也夫非众人之所称任独见以自信君子于
 是慎之故特录之以待知者(集古录/)
 从申书法出二王而与李北海仿佛昔人评其书独
 步江外此碑在茅山盖唐行书之得名者(东里集/)
 玄静先生碑有二本一为颜鲁公书一为张从申书
 昨余游三茅山时见鲁公碑乃方石断裂草野而是
 碑板莹然如玉壁立庑下李阳冰题额于大历七年
 八月十四日建诸多为人指所画岂以此碑世为三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84-0336a.png
 绝故遂脍炙人口而知与不知皆爱耶(苍润轩帖跋/)
清河郡王李公绍功载政颂
 王士则行书 永泰二年
 王公此碑颇奇伟有矩矱(苍润轩帖跋/)
 右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德政碑宝臣降虏与田承嗣
 辈创藩镇之祸其人本不足道碑辞胁下为谀馁谫
 不文独王士则者仅见陶九成书谱中不甚著而书
 法遒劲潇洒有李北海张从申之笔良可宝也碑在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84-0336b.png
 真定御史行台不易拓昨夏温中丞如璋致一本装
 潢成帙而记于后(弇州山人稿/)
左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
 碑在三原县
 右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朝议郎守卫尉少卿淮阳
 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韩秀弼八分书文多模糊不
 可读所可辨者其卒以广德二年八月五日及有怀
 恪怀亮语考怀恪碑希晏其长子也书法亦清劲可
卷十 第 11a 页 WYG0684-0336c.png
 喜其能不因开元帝之好而变者乎纂文为银青光
 禄大夫行兵部侍郎清河郡开国公而缺其名当以
 史证之(弇州山人稿/)
华岳题名
 颜鲁公大字正书 乾元元年
 今在华岳碑之右旁王伯厚言华岳题名五百十一
 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今存者惟此与述
 圣颂二碑不过二十馀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后以碎
卷十 第 11b 页 WYG0684-0336d.png
 石装砌岳庙大门墙上亦有唐人题名今王无异所
 拓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
 (金石文字记/)
 唐人书法俱从右军禊帖中各自抽绎而成如伯施
 得其朗润信本得其缜栗登善得其婉逸公权得其
 雄迈泰和得其超卓陆柬之赵模则又全体脱出而
 乏其神骏其不践迹而天成者颜平原杨景度二人
 耳(六砚斋/)
卷十 第 12a 页 WYG0684-0337a.png
文宣王庙新脩三门记
 八分书 裴孝智纂 裴平书 大历八年 今在
 曲阜(金石文字记/)
孔庙残碑
 正书 程浩纂 颜鲁公书 今在华州
 此文载唐文粹为扶风县文宣庙记大历二年驾部
 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
 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元
卷十 第 12b 页 WYG0684-0337b.png
 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扶
 风鲁公又书之于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考唐地里
 志临安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误耶今华州
 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金石文字记/)
嵩山圆澈禅师禅林真训
 李邕书 开元十三年
铁像颂
 王端撰 苏灵芝书 开元二十七年
卷十 第 13a 页 WYG0684-0337c.png
 石之坚不及铁而像之尊又过于碑当其为像时岂
 不欲万古长在哉宁料其后数万斤铁已灰灭而独
 赖此一片石使今日知此地曾为巍晬之客香花之
 奉可以起来兹之想忆耶(墨林快事/)
 右易州铁像碑颂开元廿七年崇文馆校书郎王端
 纂行易州录事苏灵芝书端此文多颂故太守卢晖
 德政词猥旨琐不复可解灵芝此书遒劲有逸气然
 令景龙间虚和之度埽地矣宣和谱谓其行书有二
卷十 第 13b 页 WYG0684-0337d.png
 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世南夫
 季海诚有之以拟二王永兴吾未之敢信也谱又谓
 灵芝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侯台记宋时堕胡中
 胡人每以墨本诣𣙜场需绢十端始易一本妒者竟
 碎之今此碑幸尚完而求其所谓十绢之直理不能
 得一也物完毁贵贱要自有时然亦有不可解者(弇/)
 (州山人稿/)
 陶南村评苏易州书谓有二王法且于徐季海雁行
卷十 第 14a 页 WYG0684-0338a.png
 可谓知言大抵唐人书端谨有则况易州复有书名
 宜赵明诚之采之也此碑传世甚少岂以结字古朴
 不入时好耶(金石评考/)
 苏灵芝书余所见者幽州悯忠寺宝塔颂及是碑而
 已今其石渐泐飞动之致已失遂不堪与北海对垒
 此宋人拓本精采具存董尚书称其遒密宜矣册旧
 藏曹氏古林康熙壬午春忽见于花南水北之亭正
 如久别故人相对古林金石表储藏秦汉已来至五
卷十 第 14b 页 WYG0684-0338b.png
 代十国凡七百本近已散失斯碑独为识者所得幸
 矣(曝书亭集/)
悯忠寺塔颂
 此苏灵芝为史思明书乃唐之所不宜存其迹者易
 之人传其碑无亦以妙扎之故今观其字奄有李颜
 二家而视北海则加庄视太师又多隽诚足述也(墨/)
 (林快事/)
 宋文惟简北庭事实曰燕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
卷十 第 15a 页 WYG0684-0338c.png
 曰悯忠唐太宗征高丽回念忠臣义士没于王事者
 建此寺为之荐福东西有两砖塔高可十丈是安禄
 山史思明所建此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
 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者是
 也春明梦馀录曰此碑盖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其
 碑完好近日刘同人作帝京景物略谓碑上半断裂
 不可读且苏灵芝书名甚著当时乃谓为李北海自
 镌名尤误之甚不知北海自镌名乃伏灵芝也此碑
卷十 第 15b 页 WYG0684-0338d.png
 书丹于石故以左为前
 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己丑贼将伪范
 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八万与伪河东节度使
 高秀岩并表送降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
 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二月丁未大
 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于二载
 十一月而已称尊号又以大圣字移在文武之上与
 史书不合
卷十 第 16a 页 WYG0684-0339a.png
 宣和书谱苏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
 侯台记灵芝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
 雁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
 余后至燕一日与鄞人万言同至悯忠寺谛观此碑
 万曰前行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间唐
 字史思明字类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悯忠寺
 上无只二字今改范阳郡三字盖思明复叛之后磨
 去之及思明诛后此地归唐后人重刻者也当日君
卷十 第 16b 页 WYG0684-0339b.png
 臣之分殆如奕棋然非亲至其下摩挲遗石而徒拓
 纸上之字未有能得其情者若年月尊号之先后亦
 从此而无疑矣(四条金石文字记/)
 右悯忠寺宝塔颂其文张不矜纂苏灵芝书建自唐
 至德二载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
 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宛平孙侍郎
 耳伯著春明梦馀录谓碑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而
 昆山顾处士宁人纂金石文字记称尝偕鄞人万贞
卷十 第 17a 页 WYG0684-0339c.png
 一观是碑其文陷处类磨治再刻以为思明复叛之
 后磨去及思明诛此地归唐后人所重刻者今年冬
 遇贞一于诸城李渭清所遂同往观焉碑首范阳郡
 三字史思明三字次行大唐等十二字文中维唐绍
 统及彼命启与禅虞又东宅四水西都八川暨唐祚
 字至德二载字其文深陷然书法实出一人始悟侍
 郎处士所云犹未为定论也考思明之降在至德二
 载十二月至明年正月肃宗始加尊号二月乃赦天
卷十 第 17b 页 WYG0684-0339d.png
 下改元碑既建于二载十一月不应预书尊号又思
 明初附肃宗授以归义王范阳节度使若碑于降后
 宜大书王爵不当祗称御史大夫则是碑之建盖在
 思明未降唐之先范阳三字其初本二字禄山僣称
 范阳为东都必东都也大唐一行其初必禄山父子
 伪号文中唐字其初必燕字而至德二载其初必禄
 山父子僣号之年无疑载考安庆绪袭位赐思明姓
 安名荣国迨既降附复更旧名因命灵芝改书者尔
卷十 第 18a 页 WYG0684-0340a.png
 碑文以左为前宁人谓书丹于石之故疑从禄山俗
 尚未可定也不矜与判官耿仁智同僚思明之将复
 叛也表请诛李光弼不矜实为起草辞曰陛下不为
 臣诛光弼臣当自引兵就太原诛之及将入函为仁
 智削去思明知之遂执二人仁智死不矜度难独免
 可知已当日思明降而复叛既诛之后唐人见其碑
 踣之惟恐不力安有反勒其名于石者乎此又事之
 所必无也贞一闻余言作而曰有是哉于是人摹一
卷十 第 18b 页 WYG0684-0340b.png
 本余为考其始末书于后(曝书亭集/)
田仁琬德政碑
 此苏灵芝书灵芝武功人生开元天宝间书与胡霈
 然齐名霈然书评者谓其格力不扬今霈然书不可
 见见此碑可以得其概矣大都原出圣教而肥媚为
 多尚不及王缙书王清源公碑而宣和谱拟之季海
 伯施季海不足论恐伯施于地下笑人(石墨镌华/)
梦真容碑
卷十 第 19a 页 WYG0684-0340c.png
 苏灵芝行书 开元二十九年 今在盩厔县楼观
 是年四月玄宗自言梦见玄元皇帝云有像在京城
 西南百馀里即命使同诸道士求得之于盩厔县楼
 观东南山阜间迎至兴庆宫大同殿宰相牛仙客李
 林甫拜贺(金石文字记/)
 灵芝之字纵而有体严而不局最为合作盖学褚而
 得其神者同时如薛稷徐浩未之或先也(墨林快事/)
 此苏灵芝书按碑开元帝梦老子真容求得之中南
卷十 第 19b 页 WYG0684-0340d.png
 之楼观博州刺史李成裕奏准诸州同勒石则此碑
 天下皆刻之金石略载之云未详所在余此碑并田
 仁琬碑得自乡人之守易州者或在易州今中南楼
 观亦有此碑亦灵芝书文同而易州碑称奉敕旨宰
 相牛仙客楼观碑称张九龄按碑此事在开元二十
 九年闰四月九龄自二十四年罢相二十五年左迁
 荆州长史二十八年薨未尝生至二十九年也似当
 以易州碑为是楼观碑经宋翻刻字画不及易州三
卷十 第 20a 页 WYG0684-0341a.png
 舍岂但谬易其名姓耶(石墨镌华/)
 石墨镌华论此碑在易州楼观之异同可谓明确余
 所收一本称牛仙客不称张九龄则此碑非楼观所
 刻也独异真容求得之楼观而碑刻于楼观者有以
 牛为张之误何与余又得刻在古白鹤观一碑先是
 党光所书早已损坏汉乾祐三年杨致柔奉命重书
 者(光映识/)
不空禅师碑
卷十 第 20b 页 WYG0684-0341b.png
 碑徐浩书浩传曰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世状其书
 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尤为司空图所爱又尝论书
 曰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
 色而翱翔百步者肉丰而力沈也若藻曜而高翔书
 之凤凰矣可谓誇诩之极今观此碑虽结法老劲而
 微少清逸在唐书中似非其至者(石墨镌华/)
 颜鲁公与季海同时同有能书之声于世今颜之传
 者不下数十本而徐之存者盖少故人知宗颜而季
卷十 第 21a 页 WYG0684-0341c.png
 海之名遂掩余经营四十馀祀始获此纸乃手自重
 装尽发其字之精神真态然后知二家之法度情致
 初似一规颜之体紧紧则乏舒扬之气徐之体适适
 则多冲夷之美徐更进一筹若通其行草分篆计之
 徐不啻后矣(墨林快事/)
大遍觉禅师塔铭
 玄奘久居西域广释佛言唐太宗极尊崇之据史卒
 于显庆六年即龙朔元年铭则云卒于麟德元年之
卷十 第 21b 页 WYG0684-0341d.png
 二月史云年五十六铭云年六十九先葬浐东后移
 徙樊川北原即少陵原文宗开成四年刘轲纂文僧
 建初书行草秀劲有法而文亦粗能言师事俱可存
 也(石墨镌华/)
慈恩寺基公塔铭
 李弘度纂 沙门建初行书 开成四年 今在西
 安府城南兴教寺
 基公者尉迟敬德之从子也度为僧译经于慈恩寺
卷十 第 22a 页 WYG0684-0342a.png
 卒于永淳中太和间始建塔李弘度铭之书者亦建
 初然其笔法不无少逊玄奘塔铭(石墨镌华/)
 窥基法师尉迟敬德之子年十八有绝力每出以三
 车自随一载醇酒精馔一载女乐十馀人一载兵器
 而自与壮士锦袍花帽以骑从遇所欲留处纵饮至
 醉拥女乐遍幸之而后与壮士运矛挺槊持刺自快
 率以为常玄奘法师自西域取经回欲立慈恩宗旨
 而难其堪授者一日请于唐文皇曰大唐国中能承
卷十 第 22b 页 WYG0684-0342b.png
 我法嗣者尉迟子耳帝命敬德令依奘剃落奘为开
 示数语即尽弃其习而精研宗乘今相宗诸秘奥皆
 其所披析也然性廓落不知有戒律饥则恣餐饱则
 齁睡而已一日行脚买牛肉啖之而挂其馀于锡端
 至一刹乃宣律师所住也留三宿别去宣律平日受
 天供不御人间食至是天供三日不至窥师行复来
 宣师曰日来为粗行者腥秽所触耶天人曰不然我
 辈岳渎小圣耳两日闻本刹有大乘菩萨四洲大力
卷十 第 23a 页 WYG0684-0342c.png
 神王色欲界主咸在拥护故不敢唐突今幸其行始
 得展敬也宣律为之三叹久之曰我不能也而奉律
 益严(此段话记海上老僧号休如者与予夜谈于龙/井不知所摭出藏何函何典尔时但觉雄迈历)
 (落之气可以壮人胆骨故特追/而著之 紫桃轩杂缀)
尊胜陁罗尼经咒石幢
 张少悌行书 天宝七载
 今在西安府尊胜陀罗尼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载此
 以少悌之名而存之(金石文字记/)
卷十 第 23b 页 WYG0684-0342d.png
 余所收石幢文凡十纸一张少悌书此金石文字记
 谓以其名而存之者也石墨镌华谓其书清圆秀逸
 苏灵芝辈不及曝书亭集亦称其笔法娟秀一刘镛
 书曝书亭集有跋一僧无可书石墨镌华称其佳无
 可俗贾姓岛之从弟也寂照和尚碑是其所书为鉴
 赏家所贵一赵信书一司马简书一高岑书一沙门
 义净译其三无姓名书法要皆可观(光映识/)
帝庙碑
卷十 第 24a 页 WYG0684-0343a.png
 李经书 大历二年
赠太师孔宣公碑
 此崔行功纂孙庭范书行功常书开元寺千佛记者
 庭范无书名而此碑分隶是唐初法亦有汉魏遗意
 可与唐诏表碑同观(石墨镌华/)
 碑文内升斗二字升音升斗音㪷𨽻释汉苦县老子
 铭有斗星字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上顺斗极白
 石神君碑米什五钱注并云斗字(汉𨽻分韵升斗/二字上升下斗)
卷十 第 24b 页 WYG0684-0343b.png
 比丘尼法琬碑天分斗极竟作升字则谬矣昔人以
 其文易混故改斗为斗俗作斗而二字多有误者故
 汉书食货志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
 之臣瓒曰当三斗尚书帝命验黄曰神斗博雅误作
 神升又世语姜维胆大如升误作斗
 字之从斗者汉樊毅复华下民租田口算碑斛作斛
 苦县老子铭凉州刺史魏元平碑科作科魏受禅碑
 料敌用兵料作料王知敬李卫公碑运奇料敌作科
卷十 第 25a 页 WYG0684-0343c.png
 欧阳通道因禅师碑斜作斜韦虚心郑子春北岳庙
 碑史惟则庆唐观金箓斋颂魁作魁晋书孝武帝纪
 论谢玄之善料军事何超音义曰料力吊反一作料
 后人不知古人书法妄改为断而淳化阁帖晋简文
 帝书斟字作斟又于斗旁加一点以别升字后周华
 岳颂斟字亦同张公礼龙藏寺碑揖让而升大宝升
 字作升以斗加一点为升则不经之甚矣(二条金石/)
 (文字记/)
卷十 第 25b 页 WYG0684-0343d.png
少林寺灵运禅师碑
 灵运禅师碑试大理评事崔琪撰会善寺沙门行书
 而缺其名余向游少林爱其中碑刻时值大雪命人
 拓之此其一也或诮余好奇之过不知余之所得抑
 亦多矣(金薤琳琅/)
 此碑天宝九载立世言开元天宝之际文人唾地皆
 成珠玉今以此碑观之如云穷岁默坐猿对茶碗鸟
 栖禅庵彼岭云无心即我心矣彼涧水无性即我性
卷十 第 26a 页 WYG0684-0344a.png
 矣此数语虽今之善知识不能拈出况经生哉书法
 自圣教序中出是善学逸少者(苍润轩帖跋/)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
 皇嗣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其
 阴刻陁罗尼经咒(金石文字记/)
 灵运碑者唐崔琪纂末云圣善寺沙门勤下残缺二
 字当时僧书耳文浅陋不足道书法绝类圣教序无
 一笔不似后世倾侧偃卧以取姿态者其人材虽足
卷十 第 26b 页 WYG0684-0344b.png
 称要之有愧于此髡也(弇州山人稿/)
朔方节度李光进碑
 令狐楚撰 嗣子季元行书 今在榆次县
 光进与弟光颜并为唐名将宪宗平淮西光颜功最
 高唐书二人并有传光进碑令狐楚所纂光颜碑李
 程所撰皆名臣也然欧赵二录皆无此二碑欧录所
 载李光进碑杨炎撰韩秀实书者乃李光弼之弟非
 光颜兄也赵录有赠太保李良臣碑则光进之父官
卷十 第 27a 页 WYG0684-0344c.png
 止鸡田州刺史初无功绩以光颜故赠太保与二子
 同葬一地乃赵氏录其一而遗其二殊不可解余友
 朱锡鬯过榆次赵村拓得此碑以副本遗余故得而
 录之(金石文字补遗/)
太保李良臣碑
 正书 李宗闵纂 杨正书 长庆二年 杨正书
  今在榆次县
 李良臣即李光颜之父也碑为李宗闵纂文词尔雅
卷十 第 27b 页 WYG0684-0344d.png
 可喜宗闵牛僧孺皆一代奇才而自陷朋党惜哉(金/)
 (石录/)
 良臣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袭鸡田州刺史𨽻朔
 方军其称太保者以子贵赠官(曝书亭集/)
义阳郡王苻璘碑
 右唐苻璘碑按唐书列传璘姓符而碑作苻以姓氏
 书考之琅琊符氏出于鲁顷公之孙公雅为秦符节
 令因以为氏而武都苻氏出于有扈之后为启所灭
卷十 第 28a 页 WYG0684-0345a.png
 奔西戎代为氏酋本姓蒲至苻坚以背有文改焉今
 此碑以璘为苻氏乂云其先琅琊人皆不可知然按
 璘与弟瑶皆封邑于琅琊岂书碑者误以符为苻其
 家出于武吏不知是正乎(金石录/)
 苻尚书碑字法深厚与崔太师碑同王文含自秦中
 拓寄此本把玩竟日唐初诸公无不学晋即褚河南
 刚正不挠千古伟人而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
 之致盖屈而就晋法也至诚悬始大辟境界自出手
卷十 第 28b 页 WYG0684-0345b.png
 眼虽学鲁公常有出蓝之誉故唐人称其一字千金
 又谓墓碣之书不出诚悬则为不孝至四夷咸知宝
 重岂倖致哉近人评书者乃以晋法绳之真井蛙之
 见也(销夏记/)
嵩阳观碑
 圣德感应颂尚书右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晋国公
 李林甫纂盖玄宗命方士炼大还于嵩阳观六转而
 移炼缑氏山太子庙九转而林甫纪其瑞者也当是
卷十 第 29a 页 WYG0684-0345c.png
 时女蛊边衅交作于中外而林甫以金石之毒发之
 天下之缘督几绝而唐事去矣而君臣方日熙熙然
 交谀其美而张大之良可叹也颂成之明载太真册
 其又七载林甫殁又四载帝走蜀不知大内辟榖自
 托元始孔升真人时亦得此丹力否耶书为徐浩古
 𨽻与帝隶法绝相类虽以肉胜亦自有态可宝也(弇/)
 (州山人稿/)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乃道士孙太冲为明皇炼丹六
卷十 第 29b 页 WYG0684-0345d.png
 转而移缑氏山九转而李林甫纪其瑞徐浩书其碑
 者也碑作于天宝三载是时开元之政已弊而林甫
 以奸佞为辞本不足采但浩分𨽻与史惟则辈几欲
 伯仲矣(石墨镌华/)
临淮武穆王李光弼碑
 此碑颜清臣纂张少悌书少悌书在当时不大知名
 而此碑殊劲拔清圆深得右军行草遗意惜残缺不
 完且于李公中兴伟略不得一一证之唐史耳(石墨/)
卷十 第 30a 页 WYG0684-0346a.png
 (镌华/)
 此碑在张谊书姜嫄碑之上盛时泰借观姚氏法书
 内有此帙敬为书评归之(苍润轩帖跋/)
姜遐断碑
 姜晞正书 碑在醴泉县
 遐者谟之孙行本之子史但附兄简传纂书遐碑乃
 简之子晞代简袭行本爵为郕国公者也书法全师
 登善而结体小弱碑上段已亡止有下段弃墓侧余
卷十 第 30b 页 WYG0684-0346b.png
 摩而录之(石墨镌华/)
高邑县残碑
本愿寺铜钟铭
 开元十九年 东京大福寺(原缺/)纂集书
龙门山大卢舍那像龛记
 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西东北过陆浑县南又东北过
 伊阙郦道元注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
 阙春秋之阙塞是也韦应物诗凿山导伊流中断若
卷十 第 31a 页 WYG0684-0346c.png
 天阙而司马君实之言曰龙门伊阙天所为非山横
 其前水壅其流禹始凿之然后通也斯言其信矣夫
 山有八寺其一曰奉先像建自咸淳三年而以调露
 二年赐额盖阙去洛阳二十五里而近两岸洞龛佛
 像累千合夹侍坐立者几盈万此杜少陵诗所云气
 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也碑阙书者姓名或云袁元
 哲俟考正续书之康熙戊子竹垞八十翁彝尊识(曝/)
 (书亭集/)
卷十 第 31b 页 WYG0684-0346d.png
 
 
 
 
 
 
 
 金石文考略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