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684-02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考略卷七
             嘉兴李光映撰
晋祠铭
 行书 太宗御制并书 贞观二十一年
 唐得天下后太宗祠晋侯而为之铭晋侯者周唐叔
 后霸天下者也高祖起兵时曾祷于晋侯之祠而以
 是报享之太宗制文并书全法圣教序兰亭而纵横
卷七 第 1b 页 WYG0684-0285b.png
 自如但石理恶历年多其铓铩之存者无几耳(石墨/)
 (镌华/)
 详衰周之世天王空寄诸侯力争而吴楚复割据僭
 窃于外所幸齐晋二主创为霸图乃得终春秋而入
 战国然桓未终世文开累叶况以同姓之亲地掩北
 纪则周之不亡晋实留之居然一中兴之业矣不幸
 六卿瓜分多半异姓而同始零落晋之关于宇宙岂
 浅唐能褒功千古岂不允合人心乃以祷祠求助之
卷七 第 2a 页 WYG0684-0286a.png
 私侈加崇奉宁是神明之胄所愿受乎即御制御书
 不为光也然此碑自予收外游历南北不闻有见之
 者则其视高宗他书更为难得亦所合宝惜者乃指
 其私仍录而存之以俟尚论君子采而鬯之云(墨林/)
 (快事/)
 唐太宗自晋祠兴师定天下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御
 制碑文乃铭勒石于叔虞祠东隅碑阴列长孙无忌
 萧瑀李绩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衔名后人覆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0684-0286b.png
 以亭而庸工以字画上石稍浅遂刻而深之帝尝自
 述作书之法惟求骨力骨力既得形势自生不意为
 庸工改凿而骨力形势俱失矣予尝五至祠下辄摩
 挲是碑览古兴怀集少陵野老诗句文章千古事社
 稷一戎衣书于亭柱富平李因䔍见而赏其工因遗
 书与余定交于其归也拓铭一本赠之而书其后(曝/)
 (书亭集/)
 祠在今太原府西南四十里距今太原县八里而今
卷七 第 3a 页 WYG0684-0286c.png
 县则古晋阳之故址唐时为并州为北都为河东节
 度使治昔人立庙于此以祀唐叔考之北齐书已有
 其名而唐高祖起兵尝祷于此册府元龟太宗贞观
 二十年正月幸晋祠树碑制文亲书之于石今存祠
 中盖昔之并都甚大祠去城三四里尔在悬瓮山之
 麓晋水之所发源后人于此引池结亭架桥其上林
 木翳然足为一方之胜其庙负山而东面者晋水之
 神南面者唐叔之神后晋天福六年封唐叔为兴安
卷七 第 3b 页 WYG0684-0286d.png
 王台骀为昌宁公而宋时又封晋水为显灵昭济圣
 母饰为妇人之像今之人但言圣母而不复知有唐叔
 为古先有土之君矣水经注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
 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
 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史薛孝通曾
 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
 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无礼将为神
 笑是则当时之所祀者唐叔非水神也祠前莲花台
卷七 第 4a 页 WYG0684-0287a.png
 上有铁人四一绍圣四年一五年造俱完一弘治十
 一年一无年月俱坏今之工不及古也
 碑阴字体不一其上右方云司徒太子太师上柱国
 赵国公臣无忌太子太保上柱国宋国公臣瑀特进
 太子詹事兼左卫率上柱国英国公臣绩光禄大夫
 刑部尚书上柱国郧国公臣张亮礼部尚书上柱国
 江夏郡王臣道宗太常卿驸马都尉柱国安德郡公臣
 杨师道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太子左庶子兼摄吏部
卷七 第 4b 页 WYG0684-0287b.png
 尚书护军臣马周凡七行皆当日书者其馀则皆宋
 人续题错乱无次其空处又有洪武二年行省参知
 政事杨宪题而绝无一唐人题者以御书之碑不敢
 擅刻也他碑则唐人之题固累累也
 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真德遣其弟国相伊赞于金
 春秋及其子文正来朝春秋请诣国学观释奠及讲
 论太宗因赐以所制温汤及晋祠碑并新撰晋书将
 归国令三品以上宴饯之(三条金石文字记/)
卷七 第 5a 页 WYG0684-0287c.png
 晋祠铭贞观间树碑其年月记者亦有不同而言太
 宗撰文并书则无异也墨林快事独谓为高宗书不
 知何据(光映识/)
慈德寺旧宅诗
 此唐太宗先后于故宅诗二首人以后题字有僧惠
 鉴书遂以诗亦僧书殊不尔盖天圣中已刻于种世
 衡必有所本今原拓即不存然跋语明称字画损坏
 复命工刋立而已未言改书则书仍旧体必矣即未
卷七 第 5b 页 WYG0684-0287d.png
 可必为太宗手笔乃其修整不俗自非恶扎其惓惓
 慕思之诚尚可见于仿佛固考古者所宜急想见者
 也唐一代书法之妙辉掩千古自其立国之初已然
 矣余特为案其故一申之非传讹也(墨林快事/)
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今在寺中其文刻于裴漼碑之上方首曰太尉尚书
 令陜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军使
 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
卷七 第 6a 页 WYG0684-0288a.png
 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及军民首领士庶等末曰四月
 卅日按旧唐书太宗纪高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侯
 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武德元年冬拜太尉
 陜东道行台尚书令寻加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三年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总率诸军攻王
 世充于洛邑则此乃四年之四月卅日也其五月丙
 寅则世充降而河南平矣世民二字草书特大乃太
 宗亲书(按碑文/行书)
卷七 第 6b 页 WYG0684-0288b.png
 又按金石录载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八分书武德
 二年与此不同或别是一教(二条金石文字记/)
英国公李绩碑
 行书 高宗御制并书
 公陪葬昭陵碑文高宗制并书行草神逸机流后半
 尤纵横自如良由文皇藏右军墨迹如兰亭之类极
 夥故其父子青宫万几之暇一意模仿以至此也碑
 首御制御书四字大类褚登善余曾至碑下见碑高
卷七 第 7a 页 WYG0684-0288c.png
 大过房杜诸臣岂以陛下家事之一言而为是以报
 之耶(石墨镌华/)
 文皇以绝世之姿而字学又所留神是以凡有制作
 不俭不侈自章心得晋王问安之暇时所佩服乃既
 无其天授兼歉其工力而窃窃效之遂沓拖断截仅
 存风流自赏之态视之尔日大醉之贬不啻倍之恐
 不得联翼家鸡也然初唐之主世以字名亦其贻谋
 之验与高宗诸版各有致而此又其白眉者况在黄
卷七 第 7b 页 WYG0684-0288d.png
 屋因题而录之(墨林快事/)
 □广韵作贙胡畎切兽名似犬多力出西海倒一虎
 者非也五经文字亦云贙于犬反从二虎从贝俗以
 二虎颠倒与说文字林不同此书用俗体倒一虎而
 又缺一笔以避太祖讳今人不识之矣苏文举开业
 寺碑亦用此体尔雅贙有力注出西海大秦国有养
 者似狗多力犷恶沈佺期驩州寄家人诗且惧威非
 贙宁知心是狼杜甫哀苏源明诗不要悬黄金胡为
卷七 第 8a 页 WYG0684-0289a.png
 投乳贙寄刘峡州诗乳贙号攀石饥鼯诉落藤注引
 炙毂子载贙铭曰爰有犷兽厥形似犬饥则驯服饱
 则反眼出于西海名之曰贙
 梁升卿御史台精舍碑作□一武一虎更奇文选左
 思魏都赋蒹葭贙雚蒻森李善注引说文曰贙分别
 也此又一义(三条金石文字记/)
兰陵公主碑
 兰陵公主太宗第十九女名淑字丽贞驸马都尉庆
卷七 第 8b 页 WYG0684-0289b.png
 州诸军事使持莭庆州刺史扶风窦怀悊太穆皇后
 孙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窦德素子也史书窦氏二
 十馀人无德素名而公主传但言悊为太穆皇后族
 子而已此碑亦可以备史之缺撰者据金石录为李
 义甫无书者名姓而方整劲拔亦欧虞之流亚也(石/)
 (墨镌华/)
汝南公主墓志
 行楷 虞世南
卷七 第 9a 页 WYG0684-0289c.png
 昔人于永兴率更书俱登品神妙间而往往左袒永
 兴余初不服之以虞之肉似未胜欧骨盖谓正书也
 晚得永兴汝南公主志铭草一阅见其萧散虚和风
 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高可以并兰亭诗叙治头眩
 方卑亦在枯树上游则非鄱阳薄冷险笔所能并驾
 矣(弇州山人稿/)
天后御制诗并书一通
 王知敬正书 永淳二年 今在少林寺
卷七 第 9b 页 WYG0684-0289d.png
 知敬工草及行尤善章草入能肤骨兼有戈戟足以
 自卫毛翮足以飞翻若冀大略宏图摩霄殄寇则未
 奇也(书断/)
 知敬善𨽻草行评者谓如麒麟将腾鸾凤欲翥(墨池/编)
夏日游石淙御制诗并序
 薛曜正书 久视元年 碑在嵩山石淙崖上
 右唐武后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群臣和者一十六人
 河东薛曜正书久视元年五月刋于平乐涧之北崖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84-0290a.png
 斯游也新旧唐书本纪均未之书计敏夫唐诗纪事
 亦不载仅见之赵明诚金石录及楼大防集而已予
 友叶封井叔知登封县事撰嵩阳石刻志始著于录
 顾删去九首览者不无憾其阙漏康熙己卯九日获
 披全文碑尚完好漫漶仅三字惟张易之昌宗姓名
 为人击去然犹可辨识也井叔曩语余涧壁面水必
 穴崖栈木乃可摹拓故储藏家罕有之余性嗜金石
 文以其可證国史之谬而昔贤题咏往往出于载纪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84-0290b.png
 之外若贾竦华岳诗李夐恒岳诗任要韦洪岱岳观
 白蝙蝠诗三衢石桥寺李諲古风临朐冯氏诗纪海
 盐胡氏唐音统签泰兴季氏全唐诗集皆略而不收
 斯碑亦弃而不录世遂莫知睿宗及狄梁公之有诗
 传于今予因为跋其尾(曝书亭集/)
岱岳观造像记
 泰山之东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观今存小殿三楹
 土人称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高八尺许上施石盖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84-0290c.png
 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层每层文一首或二首
 皆唐时建醮造像之记周环读之得显庆六年一首
 仪凤三年一首天授二年一首万岁通天二年一首
 圣历元年一首久视二年一首长安元年一首四年
 二首神龟元年一首景龙二年一首三年一首景云
 二年三首开元八年一首大历七年一首建中元年
 一首其空处又有唐代人题名书法不一东侧面有
 诗一首其下题名西侧面题名亦有诗一首中二侧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84-0290d.png
 面皆无字唐碑于泰山者唯此及玄宗泰山铭苏颋
 东封朝觐颂二文皆磨崖刻于山上而此碑在山下
 以小而双束故不仆书非名笔故摹拓者少而独完
 至今因叹唐时六帝一后脩斋建醮凡二十许共此
 二碑亦异乎近代之每岁一碑以劳人而灾石者矣
 但不知赵德甫金石录何以不收恐古人碑记失传
 者正多耳碑为积土所壅余来游数四最后募人发
 地二尺下而观之乃得其全文云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84-0291a.png
 碑凡大周年者天作而地作地人作圣作□臣作
 年作□月作□亦作(韵会以为生字误考此/碑及顺陵碑字并是月)
 (字/)日作□星作○正作授作□(契苾明碑/授作□)初作□
 唯□字无可考疑是应字凡数字作壹贰参肆捌玖
 等字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其□历年记有云设金
 箓宝斋河图大醮□□□古七字大玄经玄摛曰运
 诸□政玄棿曰□拟之二□方言曰吴有□娥之台
 (晋束晰玄居释/夕宿七娥之房)王莽候钲铭候钲重五十□斤是也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84-0291b.png
 后人不知妄于左旁添凿三点浅而大又稍偏知非
 一笔(唐碑书七字亦有作漆者今墨子书周公旦朝/读书百萹夕见漆十士张参五经文字七作漆)
 (后人省笔作㭍㭍即漆之草书赵古则谓以七漆二/字合成造之非也山海经刚山多㭍木水经注漆水)
 (下有柒县柒渠柒溪字皆/作柒今作㭍又柒之省)
 旧唐书睿宗纪先天二年三月癸巳诏制敕表状书
 奏笺牒年月等数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是知前
 此皆借壹贰等字矣不知其始于何年也
 程大昌演繁露曰古书一为一二为二三为三盖以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84-0291c.png
 弋为母而一二三随数附合以成其字特不知单书
 一画为一单书二画三画为二为三起自何时今官
 府文书凡其记数皆取声同而点画多者改用之于
 是壹贰参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
 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尔本无义理若十之
 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尤为不伦(韵会捌破声刘/钦遂初赋石捌)
 (破之/岩岩)亦有似可相通者易之参天两地左传自参以
 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是尝以参为三矣(考工记鍭矢/参分茀矢参)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84-0291d.png
 (分庄子参月而后能外天下史记滑稽/传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并以参为三)颜子不贰过
 士有贰宗国不堪贰为其与正为副则贰之为二尚
 或可以傅会矣在颜师古时江充传固己讹犬台为
 太壹又薛宣传本曰壹笑为乐而俗本乃改壹笑为
 壶矢是此时一已为壹矣若元本不用壹字则一字
 本一画何缘转易为壶也又今汉书凡一字皆以壹
 代(诗壹醉日富壹者之来大学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周礼典命其士壹命公羊襄二十九年传许夷狄)
 (者不壹/而足)则一变谓壹已在师古之前矣(册府元龟谓/叙传班壹当)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84-0292a.png
 (作一流俗本改/壹为误非也)然而古今经史凡书千百之字无有
 用阡陌之阡伯叔之伯者余故疑旧本不曾改少画
 以从多画也然不能究其起自何时
 洪氏容斋随笔曰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
 之与贰三之与参其义皆同鸤鸠序刺不壹也又云
 用心之不一也而正文其仪一兮表记莭以壹惠注
 言声誉虽有众多者节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谥耳汉
 华山碑五载壹巡狩祠孔庙碑恢崇壹变祝睦碑非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84-0292b.png
 礼壹不得犯而后碑云非礼之常一不当则一与壹
 通用也孟子市价不贰赵岐注云无二价者也本文
 用大贰字注用小二字则二与贰通用也易系辞参
 天两地释文云参七南反又如字音三周礼设其参
 注参谓卿三人则三与参通用也
 册府元龟文宗大和二年十月诏天后所撰十二字
 并却书其本字今按景龙以后碑志之文固皆书其
 本字矣不知何以复有此诏(六条金石文字记/)
卷七 第 15a 页 WYG0684-0292c.png
升仙太子碑
 行书 天后御书 圣历二年 今在偃师县南三
 十五里府店(缑氏山/本庙)
 武照淫横千古而亦假借柔翰天之生才于彼何其
 不靳也此文未必真出后手当是北门学士语碑首
 升仙太子之碑六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
 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石墨镌华/)
 武氏牝晨淫革唐鼎此书遂欲乱千古同文之治嘻
卷七 第 15b 页 WYG0684-0292d.png
 何其甚也文似北门诸学士手笔意软媚无铁椎椎
 悍马时意气且既为太子立碑而以莲花六郎称其
 后身得不秽千古青简耶为之一笑(弇州山人稿/)
 唐武德舛讹立国规模未定太宗力行仁义而未纯
 继以高宗之昏前徽几堕得武照刚明精密之心思
 整顿二十馀年而后海内贴然驯致高丽百济一一
 收服以隋广之强贞观之武不能得者以一妇人竟
 其绩即其崇武抑李不无大罪而有功于唐则多矣
卷七 第 16a 页 WYG0684-0293a.png
 观其词笔之美不逊文皇宁非天挺之豪乎三郎不
 知妄作遂以亡唐论者贵有目力耳(墨林快事/)
磨崖纪太山铭
 八分书 明皇御制并书
 记太山铭唐开元帝制及手书相传燕许脩其辞韩
 史润其笔以故文颇雅驯不猥弱𨽻法虽小变东京
 最为秾劲饶古意余尝游其地度天门造碧霞郁浡
 云雾中此铭独煜然有龙翔凤翥之熊包参军拓得
卷七 第 16b 页 WYG0684-0293b.png
 一本以示予予既读而爱之然窃有慨于帝之侈心
 也木有蚀蠹入焉当时天下几小康帝意以前薄秦皇
 汉武不足道而不知太真林甫国忠禄山之徒固己
 乘其侈而入之蠹矣参军得浯州中兴颂当时置墨
 池傍阅之其治乱始未有大足相发者噫嘻可畏哉
 记太山铭者唐玄宗皇帝御撰及书字径可六寸许
 虽小变汉法而婉缛雄逸有飞动之势余尝登太山
 转天门则见东可二里穹崖造天铭书若鸾凤翔舞
卷七 第 17a 页 WYG0684-0293c.png
 于云烟之表为之色飞既摩挲久之惜其下三尺许
 为拓工人恶寒篝火焚蚀遂缺百馀字傍有苏丞相
 颋东封颂正书闽人林炜以四大字刻其上恶扎题
 名纵横漶灭不可读怅然而下后人事事可憎殆不
 特此(二条弇州山人稿/)
 玄宗御制并书文词雅驯而分𨽻遒逸婉润最为得
 意之笔刻在太山高崖字大六七寸石方三丈极不
 易拓王户部尧年为彼中司理见饷一纸如获明珠
卷七 第 17b 页 WYG0684-0293d.png
 (石墨镌华/)
 唐初诸人𨽻石犹略存汉法如孔庙诸碑是也至玄
 宗而始一变力超丰艳汉法荡然矣所书太山铭字
 大七八寸雄伟可观绝胜他书是其最得意笔(销夏/记)
 余所收有三本其二本有缺文王弇州所云为火焚
 蚀遂缺百馀字是也其一本无一字损坏铓铩俱全
 当是旧拓无疑(光映识/)
御注孝经
卷七 第 18a 页 WYG0684-0294a.png
 唐玄宗书孝经后有太子亨右相林甫左相适之等
 题名韦郇公陟称彭城县男盖自吏部侍郎出为河
 南采访始袭公爵此本封耳韦斌封平乐郡公可补
 本传之阙书法丰妍匀适与太山铭同行押亦雄俊
 可喜当其时为林甫所蛊媚极矣犹知有是经耶三
 子同日就陨属镂南内凄凉废食厌代唐家父子如
 此循览遗迹为之惭慨(弇州山人稿/)
 此碑四面以蟠螭为首凿嵌精工故非后世所能开
卷七 第 18b 页 WYG0684-0294b.png
 元帝书法与太山铭同润色史惟则老劲丰妍如泉
 吐凤为海吞鲸非虚语也后有李齐古表行书亦佳
 同勒诸臣名字字不草草至如行押数十字尤豪爽
 可喜乃知前代帝王留心翰墨如此(石墨镌华/)
 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
 子臣亨奉敕题额其额云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
 皇帝注孝经台后有天宝四载九月一日银青光禄
 大夫国子祭酒上柱国臣李齐古上表及玄宗御批
卷七 第 19a 页 WYG0684-0294c.png
 大字草书三十八字其下有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
 右相吏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脩国史上柱国晋国公
 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
 上柱国渭源县开国公臣李适之等四十五人姓名
 惟林甫以左仆射不书姓(旧唐书王璠传载李绛疏/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
 (元中名之宰相表状之中不署其姓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敕后乃不著姓他)
 (相阶官自吏部尚/书而下皆著姓)中间人名下搀入丁酉岁八月廿
 六日纪九字是后人所添是岁乙酉非丁酉也又末
卷七 第 19b 页 WYG0684-0294d.png
 二人官衔下不书臣亦可疑
 孝经疏序曰孝经河间颜芝所藏因始传之于世自
 西魏及魏历晋宋齐梁注解之者殆及百家至有唐
 之初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惟孔安
 国郑康成两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
 序然辞多纰缪理昧精研至唐玄宗朝乃诏群儒学
 官俾其集议是以刘子玄辨郑注有十谬七惑司马
 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其馀诸家注解皆荣华其言
卷七 第 20a 页 WYG0684-0295a.png
 妄生穿凿明皇遂于先儒注中采摭菁英芟去烦乱
 撮其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至天宝二年注成颁行
 天下仍自八分御扎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经
 是也(二条金石文字记/)
玄宗御注道德经
 唐石台道德经开元二十三年道门威仪司马秀等
 请于两京及天下应脩宫斋等州皆立石台刋勒其
 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群臣请立道德经台奏
卷七 第 20b 页 WYG0684-0295b.png
 荅并书注诸王列名附唐玄宗诸子十三人字皆一
 体(集古录/)
 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经开元二十三年用道门威仪
 司马秀言令天下应修宫斋等州皆于一大观立石
 台刋勒邢州故有龙兴观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质
 立石摹勒如制至宋端拱初观台已废没知州军事
 何缵始修复之镌记于台左方余至邢州龙兴观已
 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徐衍祚改为
卷七 第 21a 页 WYG0684-0295c.png
 社学石台尚存𨼆于屋后人少知之者千年之物莫
 知爱惜计亦不能久矣(归震川集/)
凉国公主碑
 右凉国长公主碑小许公撰而开元帝御书书法过
 肥然点画间自有异趣要自唐变此体帝为最也碑
 辞大半可读考之唐史睿宗第六女字华庄始封仙
 源下嫁薛伯阳今碑内封爵先后同而字乃从花妆
 非华庄也又称归故丞相虞公温彦博曾孙曦及考
卷七 第 21b 页 WYG0684-0295d.png
 彦博传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伯阳传尚仙源公主
 坐父稷诛流岭表自杀然则公主固嫁薛伯阳再嫁
 温曦史遗曦而碑讳伯阳也(弇州山人稿/)
 此苏颋撰开元帝分书帝书润色史惟则而此碑稍
 肥要之一变汉法者也公主碑名花妆史作华庄先
 封仙源嫁薛稷子伯阳伯阳坐父稷流岭表再嫁温
 彦博曾孙曦史遗曦不书而碑讳不言伯阳(石墨镌/华)
 今在蒲城县其文有云开元十二载八月辛丑薨于
卷七 第 22a 页 WYG0684-0296a.png
 京永嘉里第按唐书天宝三年正月丙辰朔改年为
 载而此在前二十年已云载矣盖文字中偶一用之
 后乃施之诏令符牒耳(金石文字记/)
金刚经碑
 王知敬正书
任君碑
 碑在汾州府南门外二里文侯村任君名恭官至金
 紫光禄大夫上柱国临济县开国男贞观十七年二
卷七 第 22b 页 WYG0684-0296b.png
 月卒夫人郭氏其文有曰未挂东都之冠先覆北墉
 之首按论语伯牛有疾注礼病者居北牖下仁山金
 氏曰牖字误当作墉室中北墉而南牖墉墙也(金石/)
 (文字记/)
栖霞寺明徵君碑
 正书 高宗御制 高正臣书 上元三年
 旧唐书明崇俨传累迁正谏大夫特令入阁供奉崇
 俨每因谒见辄假以神道颇陈时政得失帝深加允
卷七 第 23a 页 WYG0684-0296c.png
 纳润州栖霞寺是五代祖梁处士山宾故宅帝特为
 制碑文亲书于石论者荣之今按此碑高正臣书史
 家以御制并讹为御书耳(金石文字记/)
 上元县摄山佛寺明徵君碑其文唐高宗御制书之
 者高正臣也碑立于上元三年徵君者萧梁处士山
 宾寺其故宅高宗以山宾来孙崇俨入阁供奉特为
 撰文勒之于石石至今犹完好(曝书亭集/)
 右高宗御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阴有栖霞二
卷七 第 23b 页 WYG0684-0296d.png
 大字乃大中庚子岁立今碑乃景子此即米芾所谓
 手摩一丈玉读尽上元记者书自圣教序中出极有
 风骨可爱(苍润轩帖跋/)
封祀坛记
 正书 武三思撰 薛曜书 登封元年
于志宁碑
 正书 令狐德芬撰 子立政书 乾封元年
 右唐于志宁碑以考唐史列传其微时所历官史多
卷七 第 24a 页 WYG0684-0297a.png
 不书今亦不复录录其尤著者碑云大业十年为清
 河县长而传云为冠氏长碑云自中书侍郎迁兵部
 郎中授蒲州刺史不赴后为卫尉卿判太常卿事以
 本官兼雍州别驾迁礼部尚书而史皆不载中云自
 侍中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顷之兼太子
 少卿迁太傅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
 太子太师仍同三品今以碑考之其初拜仆射也未
 尝领中书门下三品至罢仆射乃为同中书门下参
卷七 第 24b 页 WYG0684-0297b.png
 谋朝政皆史家之误又按百官志唐初宰相有参议
 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其后有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平章事永淳中遂以平章事入衔而独无参谋朝
 政之名盖惟见于此耳(金石录/)
凉国公契苾明碑
 正书 娄师德撰 殷玄祚书 今在咸阳县
 以武氏僭窃之年载乱贼蠢讹之字此秽碑也收之
 当爱其字而忘其恶邪是不然扶馀高句丽等国隋
卷七 第 25a 页 WYG0684-0297c.png
 广富强之世太宗英武之主思折服之而不能一得
 志者后能以夷狄归顺之才驱疲敝涣散之卒胜而
 败败而复胜卒疆理其地而归之版图雪千古之愤
 盖具开创之略故能笼络驾驭不恤不灰竟底于成
 立此碑所述平凉土又其小小者耳后世历数一统
 之君问学雄杰之辟能闯其籓篱否其人固穷凶极
 恶其略固可取也监古者取其略用之不胜于师蛛
 之网螳之斧乎况其有功之佐又乌可废也(墨林快/事)
卷七 第 25b 页 WYG0684-0297d.png
 此碑立于先天元年十二月乃玄宗受禅之后而碑
 犹用武后字又明父何力史作何而此碑作河又其
 中特勤字再见皆特勒之讹按北史突厥传大官有
 叶护次特勒(通典同温公通鉴考异曰诸书/或作敕勤今从新旧二唐书)回纥传
 依托高车臣属特厥近谓之特勒无君长契苾何力
 传父葛隋大业中继为莫贺咄特勒隋书高祖纪突
 厥雍虞闾可汗遣其特勒来朝李崇传突厥遣使谓
 崇曰若来降者封为特勒史传中称特勒者甚多此
卷七 第 26a 页 WYG0684-0298a.png
 乃作特勤又柳公权神策军碑亦云大特勤嗢没斯
 此皆书者之误若其中有云玉质金相作葙鹰扬字
 前从木后从才又其小失也(金石文字记/)
李靖上西岳书
 世传扶馀国事类若剑侠而卫公从之似以任纵自
 喜然考其行事则动以礼法自约又若老书生此书
 豪武自将亦既放矣或疑其伪将其暴侮神羞求合
 于杳冥者乎亦当时愤激感慨豪气未除而然耶刘
卷七 第 26b 页 WYG0684-0298b.png
 餗尝言卫公诉神且请告以官位所至词色抗厉后
 有声曰仆射好去后果如言此书殆似或真有是邪
 将后人因此附益之乎餗在开元中其说似有据若
 可信也(广川书跋/)
 此好事者诬卫公而为之书词可笑而刘餗言卫公
 诉神且请告以官位词色抗厉后有声曰仆射好去
 顾不见后果如言以此观之真有是书耶又小说载
 公射猎行雨事殆异人不可以常理论也书三种潞
卷七 第 27a 页 WYG0684-0298c.png
 州者崇宁间刻藤县者绍兴间刻西岳庙则近刻笔
 亦遒逸王元美称之当是潞州本藤县者不及近刻
 又下矣(石墨镌华/)
 右唐李卫公布衣时上西岳书真迹盖厌隋乱已极
 负济世之志奋欲有为而咨之神明之辞也士重乎
 立志养气卫公此书志已先定而气盖宇内矣是以
 卒能辅明主而建功业焉其书亦佳石刻在广西余
 得之刘长吾佥事云(东里集/)
卷七 第 27b 页 WYG0684-0298d.png
 世传李卫公未遇为文告西岳神意在取天下次则
 择主而仕若微时预以帝王自许者然考之史卫公
 初仕隋为殿内直长寻为马邑丞唐高祖击突厥卫
 公察其有非常志乃自锁上急变新旧唐书所载略
 同可谓不知天命之尤者亦安得于未遇时逆知为
 唐佐命出入将相乎其事虽见李肇国史补而告文
 不知何人所作其云斩大王之头焚其庙宇此岂卫
 公之言昧者从而刻之石按欧阳赵氏所录皆无之
卷七 第 28a 页 WYG0684-0299a.png
 盖近代作伪者为之真妄男子也(曝书亭集/)
 
 
 
 
 
 
 
卷七 第 28b 页 WYG0684-0299b.png
 
 
 
 
 
 
 
 金石文考略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