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30208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071-048.png
易数钩隐图卷中云二
   乾坤生六子第三十四








卷二 第 1b 页 0071-049.png
   乾下交坤第三十五








乾天也故称乎父下济而光明焉
卷二 第 2a 页 0071-050.png
   坤上交乾第三十六








坤地也故称乎母卑而上行焉
卷二 第 2b 页 0071-051.png
   震为长男第三十七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卷二 第 3a 页 0071-052.png
   巽为长女第三十八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卷二 第 3b 页 0071-053.png
   坎为中男第三十九








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
卷二 第 4a 页 0071-054.png
   离为中女第四十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卷二 第 4b 页 0071-055.png
   艮为少男第四十一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卷二 第 5a 页 0071-056.png
   兑为步女第四十二






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巳上更布自然之象者盖欲明上下自然交
易相生之理成八卦变化之义也
卷二 第 5b 页 0071-057.png
   坎生复卦第四十三




   离生姤卦第四十四





卷二 第 6a 页 0071-058.png
夫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
其中矣则知太极乃两仪之始八卦则重卦
之始也重卦之首以复卦何谓也阳气之始
也略试论之且夫四正之卦所以分四时十
二月之位兼乾坤艮震者所以通其变化因
而重之所以效其变化之用也观其变化之
道义有所宗故其复卦生于坎中动于震上
交于坤变二震二兑二乾而终自复至乾之
六月斯则阳爻上生之义也姤卦生于离中
卷二 第 6b 页 0071-059.png
消于巽下交于乾变二巽二艮二坤而终自
姤至于坤之六月斯则险爻下生之义也自
复至坤凡十二卦主十二月卦主十二月中
分二十四气爻分七十二候以周其月日之
数是故离坎分天地子午以(东)为阳子午以
西为阴若夫更错以他卦之象则总三百八
十四爻所以极三才之道或问曰合数图以
正之卦之与爻分四时十二月之位又兼乾
坤艮巽之卦通其变且复卦生坎中动于震
交于坤易曰地中有雷复正恊其义也若姤
卷二 第 7a 页 0071-060.png
卦则生于离之中消于巽交于乾易曰天下
有风姤且巽非四正之卦也则与复卦不同
其义今卦体则是巽承于乾而变易其位从
兑者何谓也答曰斯则取归妹之象易曰归
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不兴归
妹者人之终始也所以资长男交少女之义
交少女而长女主其卦者明其妺系于姊嫁
而妹非正也所谓侄娣之义也若以长男交
长女虽曰夫妇常久之道然未尽广延之理
也则知能终其始者必归妹也故易称天地
卷二 第 7b 页 0071-061.png
之大义是以卦之变易必从归妹妹非正室
必以姊主其卦也是以其体则取兑合震其
名则以巽承乾也变易之义其在兹乎
   三才第四十五




(愿缺)前贤释三才之义皆以设刚柔两画以
布二气布以三位而象三才谓圣人率意以
卷二 第 8a 页 0071-062.png
画之矣斯亦不详系辞之义也夫卦者天垂
自然之象也圣人始得之于河图洛书遂观
天地奇偶之数从而书之是成八卦则非率
意以画其数也略试论之夫三尽所以成卦
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数也乾之三画而分
三位者为天之奇数三故书三位也地之偶
数三亦画三位也馀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
体则一故亦三位之设耳且夫天独阳也地
独阴也在独阳独阴则不能生物暨天地之
气五行之数定始能生乎动植故经曰有天
卷二 第 8b 页 0071-063.png
地然后万物生焉岂一气之中有蕴三才之
道邪所谓兼三才而两之盖圣人重卦之义
也非八纯卦之谓也三才则天地人之谓也
两之则重之谓也上二画为天中二画为人
下二画为地以人合天地之气生故分天地
之气而居中也所以九二称在田明地道也
九五称飞龙在天明天道也斯则其理坦然
而明白矣如曰不然敢质之于系辞曰六爻
之动三极之道也又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
卷二 第 9a 页 0071-064.png
三才之道也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
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
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斯则皆云六画包三
才之义则无三画韫三才之说不其然乎若
夫六爻皆有人事者为人伦则天法地之象
故初上皆包人事之义耳
   七日来复第四十六(论凡三篇)


卷二 第 9b 页 0071-065.png



   论上
正义曰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
至阳气来复时凡七日也其释注分明如褚
氏庄氏并云五月一险生至十一月一阳生
凡七月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阳长须速
故变月而言日也今辅嗣云剥尽至来复是
从剥尽至来复时经七日也若从五月书之
卷二 第 10a 页 0071-066.png
何得云始尽也又临卦亦是阳长言八月令
复卦亦是阳长何独变月而称日观注之意
必为不然亦用易纬六日七分之义同郑康
成之说但于文省略不复具言按易纬稽览
图云卦气起于艮巽离坎震兑各主一方其
六十卦卦有三百六十爻日凡主三百六十
日馀有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分为八十分
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
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各
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剥卦阳气之
卷二 第 10b 页 0071-067.png
尽在九月之末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在六
日七分之前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之一
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
也且今七日来复之义详夫孔氏之疏虽得
之于前而又失之于后也何哉且易云七日
来复辅嗣之注又言七日虽则引经注破褚
氏庄氏之误于义为得末又引易纬郑氏六
日七分则其理又背经注之义且易纬郑氏
言每卦得六日七分则未详六日七分能终
一卦之义略试论之且坎离震兑四正之卦
卷二 第 11a 页 0071-068.png
也存四位生乾坤艮异之卦每位统一时每
爻主一月此则四纯之卦也又若重卦自复
至乾六爻而经六月也自姤至坤亦六爻而
经六月也则一爻而主一月也昭昭矣而云
六日七分为义则作疏者不思之甚也且夫
七日来复者十月之末坤卦既终阴已退阳
气复生也为天有十日阳上生也至七为少
阳险阳交易而生当阳复来之时为老阴
  待经险之数尽至七日少阳
 七日来复则合经注之义也
卷二 第 11b 页 0071-069.png
   论中
繁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
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
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
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
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
之成数也又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
各有合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谓此也又
数之所起起于阴阳阴阳往来在于日道十
卷二 第 12a 页 0071-070.png
一月冬至以及夏至当为阳来正月为春木
位也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冬水位也当以一
阳生为水数五月夏至日北极阴进而阳退
夏火位也当以一险生为火数但阴不名奇
数必六月二阴生为火数也是故易称乾贞
于十一月坤贞于六月来而皆左行由此冬
至以及夏至当为阳来也正月为春木位也
三阳巳生故三为木数夏至以及于冬至为
阴进八月为秋金位也四阴以生故四为金
数三月春之季土位五阴以生故五为土数
卷二 第 12b 页 0071-071.png
此其也又万物之本有生于无著
生于微万物成形必以微著为渐五行先后
亦以微著为次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
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
五亦是次序之宜矣刘氏与顾氏皆以为水
火木金得土数而成故水数成六火数成七
木数成八金数成九土数成十义亦然也今
详众贤之论以天一至天五为五行之生数
则不释所以能生之之义也以地六至地十
为五行之成数则不释所以能成之之义也
卷二 第 13a 页 0071-072.png
故学者莫洞其旨盖由象兴形不析有无之
义也道与器未分上下之理也略试论之易
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则地
六而上谓之道地六而下谓之器也谓天一
地二天三地四止有四象未著乎形体故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天五运乎变化上驾天
一下生地六水之数也下驾地二上生天七
火之数也右驾天三左生地八木之数也左
驾地四右生天九金之数也地十应五而居
中土之数也此则巳著乎形数故曰形而下
卷二 第 13b 页 0071-073.png
者之谓器所谓象之与形者易云见乃谓之
象河图所以示其象也形乃谓之器洛书所
以陈其形也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故曰河以通乾出天洛以流坤吐地易者韫
道与器所以圣人兼之而作易经云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矣且夫河图之数
惟四十有五盖不言土数也不显土数者以
河图陈八卦之象若其土数则入乎形数矣
是兼其用而不显其成数也洛书则五十五
数所以成变化而著形器者也故河图陈四
卷二 第 14a 页 0071-074.png
象而不言五行洛书演五行而不述四象然
则四象亦金木水火之成数也在河图则老
阳老阴少阳少阴之数是也在洛书则金木
水火之数也所以异者由四象附土数而成
质故四象异于五行矣然而皆从天五而变
化也至于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
合焉者此备陈五行相生之数耳且五行虽
有成数末各相合则亦未有所从而生矣故
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地二与天七合而生
火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地四与天九合而
卷二 第 14b 页 0071-075.png
生金天五与地十合而生土伏牺而下但乘
其数至黄帝始名(原缺)乙丙丁也仐众贤以
一阳生为水数二阴生为火数三阳生为木
数四阴生为金数五阳生为土数(原鈌)
强配之也则非天地自然之数也至于以微
著为渐者亦非通论何哉且以坚固言之则
土不当复于金也以广太言之则火不当后
于水也盖五行之质各禀自然偶合而生相
因于数微著之论实非经旨矣又若十一月
一阳生为奇数者谓天一动乎坎之中也五
卷二 第 15a 页 0071-076.png
月一阴生为偶数者谓地二动乎离之中也
以六月二阴生为偶数则未知所出之宗也
   论下
详夫易纬稽览图及郑六日七分之说盖取
乾坤老阳老阴之策配之也经曰乾之策二
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
十当期之日疏云举其大略则不数五日
分之一也又疏云二篇之爻总三百八十四
阴阳各半焉阳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三十
六总有六千九百一十二也阴爻一百九十
卷二 第 15b 页 0071-077.png
二位爻别二十四总有四千六百八也阴阳
总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且
经为乾坤二卦老阳老阴三百六十之数当
期之日则不更别起数矣卦之与爻则未详
易纬郑氏六日七分之义也夫阴阳之爻总
有三百八十四焉且易纬及郑氏虽以坎离
震兑四正之卦之爻减乎二十四之数与当
期之日相契则又与圣人之辞不同矣何以
知之且夫起子止亥十二月之数所以主十
二卦之爻也十二卦之爻者自复至坤之位
卷二 第 16a 页 0071-078.png
也岂可取杂书贤人之说而破圣人之经义
哉或曰不然其如系辞何
   临卦八月第四十七



   遁卦第四十八



卷二 第 16b 页 0071-079.png
临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
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
凶消不久(原缺)诸家之注解各有异焉且何
氏云从建子生至建未为八月褚氏云自
建寅至建酉为八月孔氏疏又曰今按此注
云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宜据否卦之时以临
卦建丑而至否卦则建申为八月也理有未
安略试论之粤若诸家之说皆与临卦之义
不相偶与何以知之且卦彖之辞所以各论
一卦之体也夫临卦者主建丑之月也何氏
卷二 第 17a 页 0071-080.png
从建子阳生而数则卦辞当在复卦之下不
当属临卦也褚氏从寅而数则卦辞当在泰
卦之下亦不当属临卦也孔氏宜据建申否
卦为八月则否之六三当消泰之九三又与
临卦九三之不应也今若以建未为八月取
遁卦之六二消临卦之九二则于义为允矣
何者且临卦之彖曰浸而长注云阳道转进
阴道日消也遁卦之彖亦曰浸而长注云阴
道欲进而长正道亦未全灭也今以二卦之
爻既相偶合又彖辞皆有阴阳浸长之说则
卷二 第 17b 页 0071-081.png
其义不得不然也所以称建未为八月耳或
问当文王演卦之时乃商之末世也岂
正月为义哉答曰周公作爻辞父基子构所
以爻辞多文王后事则知文王之旨周公述
而成之故以周正为定况乎易有二名夏曰
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则神农氏之
号也归藏则轩辕氏之号也既连山归藏并
是代号所以题周以别馀代亦由周礼之谓
也且易既题周以正名则公不得不以周之
正朔定其月也孰谓不然若何氏以建子至
卷二 第 18a 页 0071-082.png
建未为八月则是究其末而不原其本矣至
于孔氏引辅嗣之注以君丁道消小人道长
必以否卦之义也但阴则小人之道长阳则
君子之道长不必专在否卦之义也明矣又
王氏卦略云遁小人浸长难在于内亨在于
外与临卦相对者也临刚长则柔危遁柔长
则刚危矣临二阳居内君子之道日长遁二
险在内小人之道日进且八月凶者天之道
火寒暑退阳长至二得位居中故于此
时垂消退之戒阳息于十一月为复至十二
卷二 第 18b 页 0071-083.png
月为临消于五月为姤至六月为遁自子至
未凡八月也


易数钩隐图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