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038-07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述义卷十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
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

 元亨利贞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性继阴阳之善而成
 善者性之实也而元为之长得之最先而众善一以
卷十 第 1b 页 WYG0038-0772b.png
 贯之天之元即人之善之长也两美相接谓之嘉聚
 而为一谓之会嘉美会而得其自然之通天之亨即
 人之嘉之会也物盛或过裁制起焉义严而断各得
 其分乃协其宜而中节而和天之利即人之义之和
 也贞固则自立守正不移而神明默运如干立而枝
 叶附焉天之贞即人之事之干也君子体仁与万物
 为一体疴痒疾痛举切吾身而生人之命由我立故
 足以长人美其所会三百三千各有节文动无不中
卷十 第 2a 页 WYG0038-0772c.png
 故足以合礼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则物无不利
 而协于和故足以和义事不贞则不固事固于君子
 之贞如树之固于干故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而
 乾道在我是君子即乾也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
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六爻皆龙德而时位不同以居下故曰隐无易世之
卷十 第 2b 页 WYG0038-0772d.png
 责故世虽乱而不与易无可见之行故德虽盛而无
 成名不以身入世故隐遁于世而无闷不以身殉名
 故不见是于人而无闷乐则行之行乎时之所当行
 忧则违之止乎时之所当止其志坚确不可转徙而
 他也何楷曰有乐有忧所以为圣人若无闷而并不
 忧则巢许之流矣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卷十 第 3a 页 WYG0038-0773a.png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龙德在五既中且正在二亦中而不失正故曰正中
 龙德不外寻常日用之言行言必有物无苟高也惟
 其信行必有则无苟难也惟其谨庸言一不信庸行
 一不谨悉邪也信之谨之则邪闲而诚无不存矣是
 虽功极于渊微宥密而不离百姓之所与能故天下
 薰其德而善而其心犹不自满也何伐焉盖至于德
 博则大而化之之谓神正己物正且不自知其然而
卷十 第 3b 页 WYG0038-0773b.png
 然矣二虽非君位而德在焉所以为大人而世之人
 利见之也何楷曰初二皆龙德龙之潜也遁世而无
 闷龙之见也善世而不伐人见有潜见之异而龙之
 自处则槩乎其未有动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卷十 第 4a 页 WYG0038-0773c.png
无咎矣
 德为内业为外四三居其介皆曰进德修业忠信者
 尽心于中达乎在物之信也心常实则德无时不进
 矣修辞立其诚者修辞于外而固守其在中之诚也
 事皆实则业无不修矣言修复言居者如治居室修
 而后居之也先知所至而行以至之则自动之微而
 趣于善故曰可与几也既知所终而行以终之则制
 事之宜皆存于此故曰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
卷十 第 4b 页 WYG0038-0773d.png
 不骄为二之善世不伐在下位而不忧为初之遁世
 无闷盖无时而无乾无时而无惕三之虽危无咎以
 此也居下体之上故曰居上在上体之下故曰在下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

 上下以位言邪以失位言进退以时言群以下三阳
 言为邪者干进离群者忘世或跃或处上下无常而
卷十 第 5a 页 WYG0038-0774a.png
 非为邪也去就从宜进退无恒而非离群也君子退
 则修德进则修业惟恐有不及进不及修之时或者
 从时之义也圣人仕止久速惟其时而已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
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六龙同德故以同类之感召而极言利见之义以声
 气言五为声应气求之主以水火言五为流湿就燥
卷十 第 5b 页 WYG0038-0774b.png
 之处以风云言五为龙飞虎变之会圣人有作万物
 同仰其光明故睹圣人之德如天而亲于上贤贤亲
 亲是也睹圣人之德如地而亲于下乐乐利利是也
 各从其类亲上亲下咸得其所是所谓利见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五位乎天位是为有位圣作而物睹是为有民是为
 圣人在上位而为主自四以下皆贤人在下位而为
卷十 第 6a 页 WYG0038-0774c.png
 辅上出五上极其贵矣而无五之位极其高矣而无
 五之民且在圣作之上矣而无五之辅动而有悔则
 不宜动明矣洪范言用作凶言静而不作亦不凶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
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初处下故勿用舍止息也出潜离隐而止息于田也
 行事即进德修业之事自试自量可以试于用也上
卷十 第 6b 页 WYG0038-0774d.png
 治谓居上而治下时位之穷故即悔言灾用九之上
 加以乾元者无首也元统天而归于贞则终始无端
 而不可为首即用九之义也圣人所以首出庶物无
 为而治者此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
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阳气生物在初能藏故在二能见潜而勿用藏之深
卷十 第 7a 页 WYG0038-0775a.png
 也阳德发生显于地上有胥天下而囿于文明之象
 见之著也与时偕行言无时而不乾乾也革者变也
 离下而上时当变幸也五居崇高之天位而实位乎
 乾健之天德故曰乃位乎天德至于亢则已极然而
 时为之也故曰与时偕极天德者自然之妙天则者
 当然之准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卷十 第 7b 页 WYG0038-0775b.png
 四德本一理或分而言之以尽其用或合而言之以
 著其体可分可合其实一理而已乾元者气之始资
 乎物而亨通无滞是形气之发生也利贞者收敛归
 藏是性情之中涵也贞又起元故言性兼言情乾始
 即乾元也以美利利天下而不可名言其所利此乾
 之利所以为大即乾之元所以为大也朱子曰始者
 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所利者贞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
卷十 第 8a 页 WYG0038-0775c.png
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又赞乾德之大刚则不屈健则不息中则无过不及
 正则不偏不倚纯则无杂粹则无疵精则纯粹之至
 也诸德皆备惟九五足以当之九五盖乾之主爻也
 至于六爻发挥因时而各异其用又可以旁通乎诸
 卦而曲尽其情也程子曰乘六爻之时以当天运则
 天之功用著矣故见云行雨施阴阳溥畅天下和平
 之道也
卷十 第 8b 页 WYG0038-0775d.png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道而有得于心为德成德则德无不备君子以已
 成之德举而措之于行则日可见之行事矣而乃曰
 潜者以言乎其隐晦而不轻于表见敦行而不侈然
 自居其成是以君子有弗用也盖君子所能为者德
 也所不能为者时与位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卷十 第 9a 页 WYG0038-0776a.png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前言言行谨信此言学问宽仁皆龙德君子体乾之
 实功也聚则理得于心辨则理验于事居以宽则处
 心大而裕行以仁则及物公而普学问德之府也宽
 仁德之舆也九二之君德如此天下幸而见之其利
 何如哉六龙皆生知之圣而有待问学者翕受之量
 不自满修证之功不敢废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卷十 第 9b 页 WYG0038-0776b.png
而惕虽危无咎矣
 三四在两乾交承之际故皆曰重刚下卦以二为中
 三则过之故不中在天则安于上在田则安于下三
 离二之田而未及五之天上下之际所以危惧而不
 安也因时而惕则无时不惕虽处危地而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上卦以五为中四则不及故不中三四皆人位而三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38-0776c.png
 附于地人之正位也四又在其上故曰中不在人不
 在天不在田不在人故在渊渊即潜之处跃则潜之
 革潜跃有二故或之而疑之惕者平日戒惧之心疑
 者临事谨审之虑审而后进故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九五大人中正无私以天德居天位而与天为徒故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38-0776d.png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悉合而无间也覆载无私之谓
 德照临无私之谓明合序者赏以春夏罚以秋冬是
 也合吉凶者福善祸淫是也先天天合乎圣后天圣
 合乎天先天则宇宙在手心之所至动合天则也后
 天则天运人从时至事起奉天者奉其时也天且弗
 违而况于人惟大人之造命也况于鬼神惟大人之
 凭灵也此所以圣人作而人皆利见之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38-0777a.png
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
人乎
 三居下体之极上居上体之极三无咎上有悔知不
 知之异也进退言人事存亡得丧言时命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故亢知之明处之当而皆不失其正则惟
 圣人能之圣人体天德而不为首无所为亢也申亢
 义而以圣人之用终之则用九之义在其中矣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38-0777b.png
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乾刚坤柔乾动坤静定体也柔以坤为至静亦以坤
 为至然健顺合体故乾为刚而坤动亦刚健顺异用
 故乾德则圆而坤德则方后得主而有常者后乎乾
 则得乾为主乃坤道之常也含万物而化光者静翕
 之时含万物生意于中及其动辟则化生万物而光
 辉宣著也承天之施而不自生行天之时而不自用
 一于顺而已乾道之大刚健中正纯粹精坤道之至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38-0777c.png
 惟在一顺乾统天而坤顺天此乾坤之道也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阴阳之类在人心则理欲之消长而善恶分在人事
 则伦常之顺逆而治乱异其类一也乱之初生起于
 一念之不善驯而成之也易逆而消之也难辨之于
 早则可治积之以渐则势成易曰履霜坚冰至至者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38-0777d.png
 以渐而至也盖言顺者顺之道必有辨焉辨之不早
 则顺非其所当顺其至于坚冰必矣坤惟一顺而阴
 积则凝故于其初而即致戒于履霜之渐且推其极
 而著其所由来圣人之意深矣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言其心体之正也方言其制事之义也君子之学
 以敬为主邪曲之念不得萌于其心则内不期直而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38-0778a.png
 自直矣行之以义偏陂之端无所施之于事则外不
 期方而自方矣有敬直而无义方有义方而无敬直
 则孤而不可以为大敬义两立德乃不孤所以为大
 行不利则多疑敬义立则攸往皆利何疑之有所谓
 不习无不利之道如此乾二言诚坤二言敬敬所以
 存诚也乾二言仁坤二言义义所以辅仁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38-0778b.png
 阳明阴晦阴居乎阳虽有章明之美亦含藏于内而
 不露坤以藏为道阴以敛为道也其或用之以从王
 事美则归君而不敢以成功自居于分有所弗敢也
 盖天统乎地夫统乎妻君统乎臣其事则一地道卑
 柔无敢专主其成必待阳唱而后代之有终终又称
 代见有终亦非坤之功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38-0778c.png
 变化为运之泰草木且蕃滋而向荣闭则运之否贤
 人必肥遁而退隐隐则安可有咎亦焉可有誉括囊
 者默足以容所以俭德避难而待运之转谨之至也
 初曰盖言顺值微阴之萌其观变也深此曰盖言谨
 处重阴之介其审时也至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黄中言中德在内通谓脉络贯通无一毫私意之滞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38-0778d.png
 也理谓文章条理无一毫私欲之淆也正位谓知君
 臣之大义以正上下之名位居体谓以臣道自居而
 得为下之体凡此皆坤阴之美积于中故畅于四支
 而美在一身发于事业而美在家国天下所以为美
 之至而元吉也二直内方外言其德五积中发外言
 其业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38-0779a.png
 造化之理阴阳不可相无阴之极则乘阳而疑于阳
 必至于不相容而有战矣战由于阴盛阳微而称龙
 者主战者阳不称龙战则嫌于本有而没其实也一
 阳虽生于子而实始于亥纯坤之月未尝无阳故称
 龙以明之干宝曰未离阴类故称血阴阳色杂故称
 玄黄阴阳离则异气合则同功君臣夫妻其义一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
倚数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38-0779b.png
 幽赞犹言默相生蓍谓生揲蓍之法参天两地者天
 圆地方奇以象圆圆者一而含三阳用其全故凡奇
 者其数三偶以象方方者一而围四阴用其半故凡
 偶者其数二七九为奇天数也六八为偶地数也皆
 倚此而起故揲之三变凡三奇者参其三而为九三
 偶者参其两而为六两奇一偶则参其两奇以为六
 两其一偶以为二而合之为八两偶一奇则两其两
 偶以为四参其一奇以为三而合之为七所谓倚数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38-0779c.png
 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卦爻者蓍之体也立卦之初观天地阴阳之变而作
 后世圣人复发挥卦画刚柔之理而爻辞生焉爻辞
 之占其所行之利于民者不乖于天之道不逆于人
 之德而不紊于处事之义也其所知之明于天者研
 穷于事之理究尽于人之性而又极至于天道流行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38-0779d.png
 之命也此明易理皆性命也
   右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承上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言理即性命之流行
 于事物者顺即所谓和顺也性命之理阴阳刚柔仁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38-0780a.png
 义是也阴阳以气言刚柔以质言仁义以德言道则
 主宰其气质而为是德者也道不两则不能以立合
 三才之道而皆两易之所以六画而成卦也错杂成
 文谓之章三才之道既以对而分又以迭而用易之
 所以六位而成章也阴阳亦迭用刚柔亦有分互文
 见义也胡一桂曰人负阴阳之气以有生肖刚柔之
 质以有形具仁义之理以成性莫不有三才之道焉
 仁义之道立即所以使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顺性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38-0780b.png
 命之理也
   右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此伏羲先天卦位也乾上坤下一高一卑天地定位
 也山脉流于泽为泉为水泽气升于山为云为雨山
 泽通气也雷从地而起风自天而行互相衡激雷风
 相薄也上炎下润不相侵害水火不相射也每一卦
 各有八卦错杂而加于上则为六十四卦不易之中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38-0780c.png
 有交易之理也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承上文八卦相错而言卦以藏往往者已过而易知
 故曰数往者顺蓍以知来来者未形而难见故曰知
 来者逆易之有数皆以知来故曰易逆数也此交易
 之中有变易之用也
   右第三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38-0780d.png
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此言八卦之用与造物同流也动以发其萌散以舒
 其气所以生万物也雨润以制亢日烜以克湿所以
 长万物也止之以成其质说之以遂其性所以收万
 物也君则物有其宰藏则物有所息所以归藏万物
 也自动至烜物之出机自止至藏物之入机自天地
 定位至此言八卦定位对待之体而用在其中也
   右第四章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38-0781a.png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
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此文王后天卦位也帝主宰万物者也八者皆帝之
 所为故以帝冠之出者发露之谓齐者毕达之谓相
 见者物之长盛明著也致犹委也委役于万物无不
 养也说者物皆收敛各得自遂而说也战者阳气始
 萌阴凝而战也劳有慰劳休息之义万物皆归藏于
 内而休息也成完全也既终藏物之冬又始生物之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38-0781b.png
 春也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
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
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
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
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
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
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38-0781c.png
故曰成言乎艮
 帝之出入不可见故以万物之出入于四时者明之
 东方阳气始出地而生物之时也洁谓新而鲜洁也
 南面而听天下者君与下相见以喻帝之与物相见
 也坤不言方者以地之养物不专一处也秋令始肃
 而云说者前之长养于是而成故生意充足而说也
 至于西北则阳自外来而为主于内阴恃已盛之势
 而未肯听命所以阴阳相薄凡役休则劳之帝于是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38-0781d.png
 息则万物于是归矣物畜不固则发不力藏不厚则
 施不盛故成终者乃所以成始也艮之所以笃实而
 光明者以此此八卦之序即四时五行循环流行之
 序也
   右第五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
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
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38-0782a.png
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
物也
 神者帝之不二而不测者也故不物于物而妙于物
 动万物者生机之所发动挠万物者生机之所鼓舞
 熯乎火则光辉之发越也说乎泽则利泽之普施也
 润者有源不穷而物之根本滋焉终始者凝固不泄
 而发育之气全焉六者皆神之妙则皆帝之所为也
 至六子之交相为用则水火异气而相赴雷风殊用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38-0782b.png
 而相须山泽不同形而相注以其本一物而两在是
 以虽异位而同功此则神之所以妙乎万物而变化
 成物之本也不言天地者六子之变化皆乾坤之变
 化也自帝出乎震至此言八卦一气流行之用而体
 则不易也
   右第六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38-0782c.png
 此八卦之性情也乾纯阳动而不息故曰健坤纯阴
 静而从阳故曰顺阳刚好进奋作而上起故为动阴
 柔始生潜伏而上浸故为入阳在中则为阴所陷阴
 在中则为阳所丽艮以刚拒二柔之外无所复往故
 止兑以柔乘二刚之上顺而外见故说自此章至篇
 末皆言先天对待之义
   右第七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38-0782d.png
兑为羊
 此八卦之象远取诸物者也健而行不息者马乾象
 也顺而胜重载者牛坤象也以动奋之身而静息于
 地势重阴之下者龙也以入伏之身而出声于天气
 重阳之表者鸡也质污浊而心躁者豕也体文明而
 性介者雉也外刚能止物而内柔者狗也外柔能说
 群而内很者羊也此以八卦为八物也
   右第八章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38-0783a.png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
兑为口
 此八卦之象近取诸身者也首者众阳之所会圆而
 在上乾象也腹者众阴之所藏虚而有容坤象也震
 阳动于下为足巽阴随于下为股水内景坎阳在内
 耳之内聪也火外景离阳在外目之外明也手能握
 固艮之止也口能言笑兑之说也此以一物为八卦
 也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38-0783b.png
   右第九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
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
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此以八卦分父母男女为一家之象也父母之生即
 天地之生故天地父母合为一称索谓求而取之也
 阴阳相求造化自然之道得父气者为男震坎艮乾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38-0783c.png
 之分体得母气者为女巽离兑坤之分体在初爻者
 为一索在中爻者为再索在上爻者为三索
   右第十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
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此以下推广八卦之象纯阳在上为天运转无端为
 圜居上以宰物为君万物资之以始为父德粹不杂
 为玉纯刚而能变为金乾居西北其候为水始冰地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38-0783d.png
 始冻故为寒为冰纯阳之色为大赤阳而健者马也
 德莫尚者为良健之最调者也智莫尚者为老健之
 最久者也骨莫尚者为瘠健之最坚峻者也力莫尚
 者为驳健之最威猛者也天之大德曰生木上有果
 生气完也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
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积阴处下为地万物资之以生为母南北经东西纬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38-0784a.png
 中广平而旁有边幅为布容物熟物以养物为釜凝
 聚不施为吝啬地生万物不择美恶为均顺而多孕
 为子母牛方而载重为大舆奇为质故偶为文奇为
 一故偶为众凡执持之物其本著地者柄也坤在下
 而承物于上为柄地之土色有五乾南正色为赤坤
 北故正色为黑也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
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38-0784b.png
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震动也气之动于下者为雷物之动于渊者为龙乾
 坤始交兼有天地之色为玄黄阳气始施为敷阳辟
 乎阴二偶开通前无壅塞为大涂代父主器为长子
 刚动决阴为决躁玄黄杂而成苍下苞上茂本实干
 虚为苍筤竹为萑苇凡声阳也上偶开口为善鸣左
 足白曰馵震居左又为足也作足双足并举上静下
 动也的颡额有白色或旋毛如射者之的阴虚在上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38-0784c.png
 也在野曰稼反生者子坠苗抽阳反而生于下也一
 阳初动其究为健雷龙之体也蕃育鲜明极其盛长
 之不可量也震巽独以究言者刚柔之始也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
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
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巽入也物之善入者莫如木故无土不穿气之善入
 者莫如风故无物不被木有曲直纠木之曲而取直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38-0784d.png
 为绳直引绳之直以制木为工阴始生柔弱而色白
 风行为长木升为高阴性多疑为进退为不果臭以
 风传一阴内郁二阳外达为臭阴少而血不升为寡
 发阳多而气上盛为广颡离以柔居中为目之正巽
 柔在下目睛不正为多白眼阴隐而贪侵牟二阳居
 东南近离日中之市为近利市三倍震为决躁巽反
 即震故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38-0785a.png
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
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
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水内明坎阳在内为水沟渎则水之不清者物陷则
 污也水藏于地为隐伏矫揉谓以刚物纳于陷空之
 中而矫其曲者使之直揉其直者使之曲也弓中劲
 则善发轮中劲则善运又皆矫揉所成之物也陷而
 成险为加忧坎中满为心病坎为耳而中实为耳痛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38-0785b.png
 血者人身之水赤者得乾中色美脊阳在中也亟心
 刚在内也前画柔故下首而不昂后画柔则蹄薄而
 不厚陷而失健为曳行险而劳为多眚习险而亨为
 通月为水之精而明于夜盗?伏而行乎险木坚多
 心阳刚在中也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
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
上槁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38-0785c.png
 离丽也火丽于木日丽于天电丽于云日火之精电
 火之光也甲胄外坚戈兵上锐外刚上炎之象也外
 大而中虚为大腹火性燥为乾卦外刚内柔故为鳖
 为蟹为蠃为蚌为龟龟鳖之卵蟹之肓皆中黄也蠃
 则形锐而善丽蚌则内虚而含明龟则文明而含智
 也科空也木空中者上必枯槁故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
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38-0785d.png
 一阳高出二阴之上而止其所为山阳塞于外不通
 大涂与震相反为径路坚而止为小石上画相连下
 画双峙而虚为门阙木实曰果草实曰蓏震敷草木
 之始艮果蓏草木之终也阍止人之入寺止人之出
 指在手之末而能止物狗畜于人而能止物狗鼠利
 在牙黔喙之属利在喙皆刚在上也坚多节刚不中
 也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38-0786a.png
为刚卤为妾为羊
 川壅而成泽坎水上入而下不泄故为泽也以言悦
 神为巫以言悦人为口舌金气始杀则条枯实落物
 成则上柔者先折故为毁折柔附于刚刚必决柔故
 为附决泽水咸湿之气凝结而坚刚者为刚卤少女
 从嫡为妾内很外悦为羊系传云类万物之情又云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于此可见矣
   右第十一章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38-0786b.png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
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
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此以卦名发文王序卦之义盖易理之一端也天地
 谓乾坤二卦坤次乾而不言受者太极生两仪一气
 而分天地也屯有二义盈者屯聚之义刚柔始交天
 地絪缊雷雨动荡充盈之象也物之始生者屈而未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38-0786c.png
 伸草木勾萌之象也物稚故蒙幼稚而无以养之则
 夭阏不遂蓄德养才亦如是也水在天以润万物万
 物之所需也饮食为人之所需养以中正为饮食之
 道也有所需则有所争乾糇以愆豕酒生祸讼由此
 而起矣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
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
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38-0786d.png
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讼必立党相倾而众起矣用众为师众必有所亲附
 依归以统于一事势之必然比之义也比必有所畜
 畜者聚也养也止也来而日积有聚义焉聚则立赡
 有养义焉聚而可久有止义焉物既聚斯等杀分得
 养斯教化行有止斯伦理定故曰物畜然后有礼礼
 人之所履也履得其所则舒泰泰则安矣通也者谓
 其通行而无碍也不可以终通不能终通也治乱相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38-0787a.png
 循盛衰倚伏亦势所必至故通之极则必否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
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
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
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上下不交所以成否上下同心则否倾矣故继之以
 同人与人同则可以通天下之志而物归焉故所有
 者大所有既大不可以自满也满则溢溢则损而大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38-0787b.png
 反为累矣谦者所以善保其有者也有大而能谦则
 中心和乐而豫悦矣豫悦之道物来随已已亦随物
 至于以喜随人则溺于晏安而事生矣随必有事所
 以致蛊蛊而有事所以饬蛊蛊者事也非以事训蛊
 也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
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
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38-0787c.png
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
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饬蛊者必有所事而后成可大之业临则二阳方长
 而盛大也物之小者不足观大然后可观德大而光
 辉著业大而勋绩昭则足以起人之观仰观二阳在
 上下四阴所观仰也有可观即有来合之者有不合
 则噬以嗑之嗑者合也见其可合而后合之也直情
 径行谓之苟礼以饰情谓之贲不执势则不可以成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38-0787d.png
 宾主之合不受币则不可以成男女之合故贵于文
 饰也致其文饰而百嘉会聚故亨亨极则仪文盛而
 实行衰故贲终则剥物穷则反不可终尽剥极于上
 则复生于下穷上而反下也张子曰剥之与复不可
 容线须臾不复则乾坤之道息矣故适尽则生更无
 先后之次也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
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38-0788a.png
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
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无妄者诚也复者所以求反于诚也复则不妄繇不
 妄然后能无妄也非无妄则本不立无妄而不畜则
 道不宏止而聚之莫非德也故大也德畜于己则可
 以优游涵泳而充养之颐者养之义也静养有素然
 后可动而当大事大过者以大过人之才为大过人
 之事非有养者不能然物以中为贵过而不已必至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38-0788b.png
 于陷以坎之阳中而节其过则不过矣物之陷者必
 得所丽而陷乃出坎虽陷而得中以坎合离则能用
 离之中而得所丽故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而坎离
 居六十四卦之中盖握乾坤之会而变化不穷矣
   右上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
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
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38-0788c.png
 夫妇谓咸卦少男少女之配人道之始故以咸为夫
 妇之道天地开辟万物化生皆有成男成女之体圣
 人明夫妇之义以立人道故不近受于坎离而必远
 溯于天地以明咸所由本也错设施也礼义莫重于
 三纲三纲莫先于夫妇咸所以为下经之首也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
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
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38-0788d.png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二少交而婚姻之礼成男下女也二长定而居室之
 伦正斯可久之道矣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泛论物理
 也以非承夫妇之道故言物以别之如富久则府怨
 位久则基危事久则生变也四时之序成功者退遁
 则退之义也阴长则阳遁阳壮则阴衰消息之相循
 也物壮盛则必进然以壮而进不若以柔而进故壮
 不可终受之以晋所谓柔进而上行也进而不已必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38-0789a.png
 有所伤故进极复入于地日盈则昃也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
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
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
之以损
 伤困于外则必反于家所谓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
 相收也家道之穷则情义乖离而成睽六亲不和家
 中作敌故必有难难不可终必缓而解散之天下之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38-0789b.png
 事急则合缓则散故难之解散谓之缓盖以缓而渐
 散也一于缓则怠惰偷安废时失事而成损矣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
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
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
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损益盛衰循环之道损极必益理无常损益极必决
 理无常益天道如此人事亦然夬柔在上刚决柔也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38-0789c.png
 姤柔在下柔遇刚也美恶不两立邪正不并行决去
 小人则君子交而遇矣物相会遇则必萃聚同志既
 萃则乘时遘会聚于上而成升然君子恒量力而度
 德升而不已必至于困俞琰曰升高不知回竟作黏
 壁枯观蜗牛可见也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
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
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38-0789d.png
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
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
丰者大也
 困上反下井居其所也泽竭于上源通于下而穷者
 乃不穷矣井之为道不汲则秽败易之则清冽不可
 不革者也金以火化革之所以成鼎也以木巽火鼎
 之所以革物也鼎宗庙之祭器震为长子传国家继
 位号者也故为祭器之主革与鼎新故相嬗震与艮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38-0790a.png
 动静相因物不可以终动故动极而静物不可以终
 止故静极复动止之所生为进畜而通也所反亦为
 进消而息也渐者进也谓其进以渐也人之进身必
 有所归宿无所归者不可进也次以归妹取归义也
 物得所归必成其大妇得贤夫而配之臣得圣君而
 事之皆足以成事业之大此致丰之由也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
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38-0790b.png
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
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
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
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丰大而至于穷极则必失其所安故次以旅羁旅亲
 寡宜无所容惟能巽顺则无往而不入也物相入则
 相说天之泽万物礼义之说人心不入则不说也人
 之气忧则结聚说则舒散涣则离披解散之义也物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38-0790c.png
 既离散则当节止之节者制之于外孚者信之于中
 上能信守之下能信从之节而信之也有其信者必
 行之所谓设诚致行者也小过之过过所当过如行
 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非设诚致行者不能君
 子之过人者如此则无事不济故曰有过物者必济
 程子曰既济矣物之穷也易者变易而不穷也既济
 之后受以未济则未穷也
   右下篇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38-0790d.png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
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此以卦义两相对者言之不依文王卦序故曰杂也
 六十四卦柔刚杂居惟乾为纯刚坤为纯柔故乾坤
 为易之门下皆顺从故乐动众行险故忧临有彼此
 相临之义上以尊临卑下以大临小也观有彼此相
 观之义在下者仰观乎上在上者俯观乎下也故曰
 或与或求草之穿地出而未伸见则见矣而未离乎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38-0791a.png
 地显而隐也物之蒙者昏杂未开而光明自在发之
 而焕然著矣隐而显也震阳起于下帝出乎震也艮
 阳止乎上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损下未即衰然
 伤其本则衰之始益下未即盛然培其基则盛之始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

 所畜者大则行止者时也省己无妄则值遇者灾也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38-0791b.png
 上为往下为来聚于下者势必往于上升于上者势
 不来乎下谦则心虚而轻豫则意盈而怠噬而得合
 者饮食之正也反于无色者文饰之中也兑内刚而
 外柔见其情以悦人也巽外刚而内柔隐其情以巽
 物也随不主于故时随而随蛊宜饬其新不饬则坏
 也
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
 烂谓一阳穷于上反谓一阳生于下如硕果不食烂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38-0791c.png
 而坠地则其核中之仁又复生于下也晋日升而为
 昼明夷日入而明伤诛即伤也养而不穷谓之通困
 欲行而遇刚掩则抵塞而不能相通矣
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
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咸应之速也恒久于其道也速则及时故咸取二少
 久则偕老故恒取二长风散水故离泽潴水故止解
 则势已宽故缓蹇则时方急故难睽疏而外也故二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38-0791d.png
 女有二心家人亲而内也故一家如一心阳与阳阴
 与阴类也小往则大来大往则小来各反其类也壮
 不可用故止遁与时行故退止者难进退则易退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
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
履不处也
 势统于一所有者众情通于同所与者亲金代火为
 去故木钻火为取新功成者退方来者进一去一取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38-0792a.png
 天之道也小过小有所过也中孚信在中也行有时
 而或过心无时而不实也丰以盛大而多事旅以无
 交而少亲离火炎上然欲其畜于下故曰畜牝牛坎
 水润下然欲其行于上故曰行有尚寡谓一阴小也
 不处者行履之义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
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
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38-0792b.png
 乾止坎下故不进天水违行故不亲阳刚盛而本末
 弱则颠姤以一柔遇五刚有浸长消阳之势见刚盛
 之不足恃也渐女归待男而行得男女之正颐动而
 知止得饮食之正既济各得其位故定归妹从一而
 终故为女之终未济三阳皆失位而坎刚为离柔所
 乘故为男之穷夬以五刚决一柔阴之穷也君子道
 长则小人道忧不曰消而曰忧者小人以遭遇为喜
 决去为忧消则其当然者也刚决柔为纯乾则举世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38-0792c.png
 共成为君子矣传所以终于夬也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38-0792d.png
 
 
 
 
 
 
 
御纂周易述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