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38-07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述义卷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为天两乾相重有天行一日一周而日日一周
 之象运行无穷万古不息何健如之健者诚也所谓
 诚者天之道也体乾之君子以天行为行一心之中
 天理流行有一毫人欲之间则息矣克己贵强为仁
 由已贵自强自强则健在我而与天同其不息不息
卷六 第 1b 页 WYG0038-0703b.png
 亦诚也所谓诚之者人之道也自彊象乾道之健不
 息象乾上有乾大象六十四卦皆言以所以教人体
 易而用之之法也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
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
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阳德也下位也在下时也爻之蕴不见此三者盖以
 发凡也此与坤初首揭阴阳二字明易之大义所谓
卷六 第 2a 页 WYG0038-0704a.png
 乾坤为易之门也阳气著见于地而普及于物如圣
 人虽未见用于世而德化及物其施已普也反复道
 谓行道已竟又反复于已行之道而再行之一乾既
 终一乾又始之象也进无咎言进亦无咎而君子不
 轻于进宁在渊也造犹作也龙飞而在天犹大人作
 而居位上居盈位盈不可久是以有悔不自居其盈
 则可久也六龙之德皆天德本无首也岁首春而春
 阳生于子初月首朔而朔气潜于始魄用九者全体
卷六 第 2b 页 WYG0038-0704b.png
 天德循环不已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者也故曰
 天德不可为首即圣人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能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以神用故言行地以质用故言势坤象为地两坤
 相重一下一上象地形高下之相仍乃其势之自然
 也君子法之以厚德载物地载万物顺万物而无私
 厚薄君子载物顺万情而无偏好恶敦庞淳固无一
 物而不容受承藉之是体坤之德以为德者也冯当
卷六 第 3a 页 WYG0038-0704c.png
 可曰法坤以厚德法重坤以载物天地民物之责圣
 贤道学之传非德之厚孰能载之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二之动直
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
从王事知光大也括囊无咎慎不害也黄裳元吉文在
中也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阴阳不可相无始能顺则化而生物其始不顺则凝
 而杀物当凝之始其阴甚微积渐而成于不觉驯致
卷六 第 3b 页 WYG0038-0704d.png
 者狎至而易入不至于坚冰不已蚤辨者辨诸此也
 阳动阴静六二顺以承乾乾动也直坤顺之而动亦
 无不直方者地道之本然为方必由于直二承乾之
 直故曰直以方不习者不囿于习也阳明阴暗囿于
 习则暗不囿于习则光故曰地道光章言含者积中
 不露非一于不发也发以时而贞在含故曰含章可
 贞以时发也至或从王事则坤作承乾乃其时之当
 发知自光显而博大也有咎则不能寡过而害有誉
卷六 第 4a 页 WYG0038-0705a.png
 则有意近名而亦害当闭塞之时而以顺为道则不
 害也五有中顺之美积于中斯有黄裳之美形于外
 曰文在中言其非由外饰坤为文五居中之象也道
 即驯致其道初六阴之微故戒其长上六阴之极故
 著其穷阴为小阳为大用六永贞坤分体于乾以合
 乾为终六分用于九以合九为终故曰以大终阳无
 首阴无终终始循环而无端造化之妙用也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卷六 第 4b 页 WYG0038-0705b.png
 坎水在下为雨在上为云云布雷作而雨未成阴阳
 之气结塞未通所以为屯天下方屯群情盲晦庶政
 敝坏千绪万端棼如乱丝君子治之先振总纲次及
 条理所谓经纶也经者分理其绪纶者比合其类经
 之纶之非得其人不可彖所以云利建侯也
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六二之难乘刚
也十年乃字反常也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
吝穷也求而往明也屯其膏施未光也泣血涟如何可
卷六 第 5a 页 WYG0038-0705c.png
长也
 磐桓居贞虽未有作为而志行已正且有下贱之诚
 能大得民是可建以为侯也以震侯之贵下坤民之
 贱故曰以贵下贱二乘初刚不能应五故有多难之
 变十年乃字正交方合而得乃复反其常矣贪禽故
 无虞而犹漫往往则羞吝自取困穷不如舍之为愈
 也求初以辅五哲于知人者也四互艮下济有明象
 五与初不相应四弗求而二弗字佐理无人虽有膏
卷六 第 5b 页 WYG0038-0705d.png
 泽不能光大其施者也上穷则变变则通屯难已极
 何可长处当思所以变通之矣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水在山下为始出之泉其源静深而有本其流壅阏
 而未达如人之童稚天艮内具而郁滞未通故其象
 为蒙君子体之以果决其行涵育其德行谓身之所
 行德谓心之所得其动也勇于义以毅其行象内泉
 之涓涓而决导其流于外也其静也主于敬以养育
卷六 第 6a 页 WYG0038-0706a.png
 其德象外山之包藏而渟涵其源于内也果行体坎
 之刚中育德体艮之静止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子克家刚柔接也勿用取女行不
顺也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利用禦
寇上下顺也
 刑即法也以师之正为仪型而法之也二有刚中之
 贤而五以柔中接之所以能成克家之功也有震之
 行无坤之顺故曰行不顺三与五皆互坤五顺而三
卷六 第 6b 页 WYG0038-0706b.png
 不顺者五得中而三失位也易以阳为实阴为虚四
 阴爻阴位承乘皆阴于二隔三则包之所不及于上
 隔五则击之所不加故曰独远实五互坤有顺象顺
 则能下巽其师矣故曰顺以巽利用禦寇则击之正
 所以包之故上顺下而下亦顺上也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需者水气之升云上于天则阴阳交而雨可待矣需
 之象也君子涉世修其在己俟其在天凡一饮一食
卷六 第 7a 页 WYG0038-0706c.png
 无非俟命于天之具是以安其身而无所营作乐其
 心而无所忧虑饮食则素其位而宴乐则不愿乎外
 也坎酒食而互兑口饮食之象乾阳舒而互兑说宴
 乐之象
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需于沙衍
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
寇敬慎不败也需于血顺以听也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卷六 第 7b 页 WYG0038-0706d.png
 险难在前居易在我不至犯难而行也乾初以勿用
 为常未失常者未失其勿用之道也衍有平义二需
 于沙外险而内自平故曰衍在中也以吉终正所谓
 利涉大川往有功者灾在外言已近也坎虽为寇然
 非坎逼乾乃乾之进而逼坎故曰自我致寇能敬慎
 则不败相时而动临事而惧之谓也顺以听顺下三
 阳也互离有顺象五以中正主一卦之需者也柔顺
 而能敬三阳之进虽不当于主位而由其能敬则亦
卷六 第 8a 页 WYG0038-0707a.png
 不致失于客意也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一生水乾坎一气而同方及丽于形天上浮水下
 注天西转水东流其行相背是违行也其始也西北
 同方其违也天渊悬隔始于相得而终于相失讼之
 象也君子观此则知讼所由起皆始之不慎有以致
 之于乾知而得其事始于坎心而得其作谋理明于
 素则争心不生虑周于先则争端不起作事谋始斯
卷六 第 8b 页 WYG0038-0707b.png
 不致终之相违而讼端绝矣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不克讼归
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食旧德从上吉也复即命
渝安贞不失也讼元吉以中正也以讼受服亦不足敬

 初为讼端故以不可长为戒应四互离故其辩明逋
 释为窜遁亡自全则免于患不然则自下讼上祸患
 之至如掇拾而取之矣阴以从阳为德故以从上为
卷六 第 9a 页 WYG0038-0707c.png
 食旧德四能安贞于已为无失也尔身克正罔敢不
 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所谓使民无讼者如此吉孰
 大焉以讼受服不褫亦不足敬况必褫乎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有水水藏于地无地无水犹兵藏于民无民匪
 兵皆伏险于顺之义师之象也水居地中容而善畜
 君子法之不容无以得天下之心不畜无以制天下
 之命古者寓兵于农后世虽不可行然藏兵于民有
卷六 第 9b 页 WYG0038-0707d.png
 兵之利而无兵之害亦犹藏水于地有水之利而无
 水之害此义不可不知而顾畏民碞载舟覆舟之戒
 圣人盖三致意焉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
万邦也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左次无咎未失常也长子
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大君有命以正功
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失律即否臧之谓二得五应五能顺天故二亦承天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38-0708a.png
 宠也三锡之命不以威而以怀王者用师之本心也
 二阳为大以众主之则二无成功故曰大无功知难
 而退未失师之常道也二五以中相应二以刚中之
 道而行师使之当也若以弟子而尸长子之任则所
 使不当矣师以正行则功无不正故曰以正功严小
 人之用则乱本永弭矣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水在地中隐而相忘水在地上显而相附水土妃也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38-0708b.png
 物无亲于是者故为比地上之水散则万合则一如
 万国之民各比于一侯又如万国之侯共比于一王
 是以古先王封建万国亲抚诸侯与天下交相亲比
 如身使臂臂使指小大相维顺以听命水地之相亲
 比何以过是坤为众为土万国象诸侯分布其上地
 上之水之象
比之初六有他吉也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比之匪人不
亦伤乎外比于贤以从上也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38-0708c.png
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吉之义初顺备之故终致有他之吉二反求诸内
 自无所失而后可比于人也比之匪人则无首之凶
 不特在上而亦在三故以为伤五有刚中之德故称
 贤从上谓从五也比之尊位在五德又正中故有显
 比之吉不强人之必从而人自无不从故曰舍逆取
 顺失前禽也不诫在邑人非下之中自为之乃上之
 中实使之也在上为首又为终故爻曰无首象曰无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38-0708d.png
 终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巽在天象风在地象木天无处不在无所谓上下曰
 上下者姑以人目力所及而分上下耳风行天上有
 气而无质有声而无实能畜物而不能久畜小畜之
 象君子体之以懿美其文德如容仪之温恭言辞之
 和婉皆柔淑粹美足以为德之文饰犹风行天上舒
 卷云霞而成文然未能厚积而远施也是所蕴蓄者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38-0709a.png
 小也懿取巽体柔顺之象德取乾体刚健之象文取
 互体文明之象
复自道其义吉也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夫妻反目不
能正室也有孚惕出上合志也有孚挛如不独富也既
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复所当复于义为吉二有在中之德故与初同其复
 不自失者不失于阴也不能正室咎三之自失其道
 不如初与二之复也四上合五中而后畜健之志始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38-0709b.png
 得行所谓刚中而志行也不独有其富而与四共之
 所以能成畜也巽顺之德以渐而积满乾车之载也
 小畜阴道故要终以有疑为戒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水潴而不流者为泽地之上有天下有泽人在其中
 履也泽水于地为最下上极于天而下讫于泽其为
 上下也判乎远矣君子观此象分别上下之分以示
 民则俾民志有定而无僭踰上者如天下者如泽天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38-0709c.png
 泽之位昭然是为上下之辩其分截然是为民志之
 定志定于中足之所投无弗定矣是为君子之履辩
 上下者乾之断定民志者兑之说小畜巽风行天之
 上披拂成章故象文履兑泽在天之下高卑有等故
 象礼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眇能视不
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
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愬愬终吉志行也夬履贞厉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38-0709d.png
位正当也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独行其愿无所慕于外而往也无应故曰独富贵贫
 贱所履不同而幽人之心自若故曰中不自乱视不
 能明行不能远又居不当位是以履虎尾而逢咥也
 惟志从九五之刚如以武人而效命于大君之事则
 得悦而应乾之道矣四健而敬其才能胜其志得行
 也履位以五为正于应乾之说为当而犹有贞厉之
 戒此所以履帝位而不疚也与履终而元吉斯大有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38-0710a.png
 庆矣
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乾上坤下为天地之位之定坤上乾下为天地之气
 之交乾阳不可无阴坤阴不可无阳必二气交通于
 上下而后为泰人君参赞于其中亦必有以交通之
 而后纳民于泰也浑然而全者天地之道后为裁制
 而成之使民莫不交修其道以为道截然而分者天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38-0710b.png
 地之宜后为辅助而相之使民莫不交尽其宜以为
 宜以左右民民之情达于上左之右之之德至于下
 交泰之治所以成也民坤象左右互震兑之象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无往
不复天地际也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
也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志在外谓应阴也阴为民君子在内则思及乎民也
 九二刚中有光大之德所以能包荒而配合中行之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38-0710c.png
 德也天地之极际在三四之交故以平陂往复为戒
 阳实阴虚故以不富为失实阴下孚阳其中心同以
 为愿也坤顺从乾五又得中以行所愿所谓上下交
 而其志同也天命靡常治必有乱遂致复隍保泰之
 君子所贵治之于早也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不下济地不上行万物闭塞而不通天地之否也
 泽不下流情不上达上下隔绝而不通世道之否也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38-0710d.png
 天地闭则贤人隐君子于此惟当闭藏以顺天地之
 道愈收敛愈坚贞不露声华以俭约其德而辟免祸
 难虽欲荣之以禄而不可夫能为不可荣之人者乃
 能为不可辱之人也俭德辟难不与害交不可荣以
 禄不与利交法天地不交之象坤吝啬为俭德互巽
 行权为辟难禄即乾之天禄互艮止为不可荣
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包羞位不当
也有命无咎志行也大人之吉位正当也否终则倾何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38-0711a.png
可长也
 志在君以从乾为贞也君子于小人有群之时无乱
 之日三不中不正不当其位故包羞志行济否之志
 得行也三刚皆济否之君子而五位独正当是为圣
 人大宝之位否无可长之理否终则倾岂不系乎人
 哉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先天乾位即后天离位天纯阳火生于阴而成于阳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38-0711b.png
 故天以日为明以火为用是以天与火可以言同天
 上运火上炎不同其物而同其性亦犹人之与人不
 同其道而同其趋也故曰同人君子法之以类其族
 辨其物天之所生各族殊分法乾覆之无私者于殊
 分之族而类聚其所同异中之同也火之所及万物
 均照法离之有别者于均照之物而辨析其所以异
 同中之异也同其所不得不同异其所不得不异所
 以为同之大也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38-0711c.png
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同人于宗吝道也伏戎于莽敌刚
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
则也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同人于
郊志未得也
 出门则于野之渐也同所当同谁其咎之同于野为
 亨故同于宗为吝之道敌刚谓忮五而成敌也安行
 谓安于五之乾行其弗克也非力不足义弗胜也反
 则谓反而则五之中正乾动也直五得中而理直所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38-0711d.png
 以先之号咷也相克犹言相能不特五之同人人亦
 尽能同于五矣于野上之心于郊上之势故于道无
 悔于志未得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离为日为火火丽于物以为体不能丽于空以为明
 火在天上则日也大明中天万物皆相见如天子当
 阳四海皆富有也故为大有所有既大无以治之恐
 有衅孽之萌君子遏止人之恶显扬人之善以顺天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38-0712a.png
 休美之命天命善善而恶恶故讨有罪曰天讨命有
 德曰天命遏之扬之皆惟天所命而圣人无与焉此
 所以应天时行而成保有之治也遏扬之权与火合
 休命之顺与天合
太有初九无交害也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公用享于
天子小人害也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厥孚交如信以
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初九在下未与物接所以未涉于害也重积者易败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38-0712b.png
 德厚积而中有容可以任重而不败矣小人处有则
 反为害四居离明之始所以辨而能晰也五之孚于
 上下者有天然之信发人之志意天然之威不由于
 戒备也上下应之曰大有上应五者也故自天祐也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山在地上而其本在地中地中有山山之本也山藏
 其本而见其末以高下下以卑蕴高谦之象也君子
 盛德之至虽有劳有功而自无上人之心责已惟恐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38-0712c.png
 不厚待人惟恐其薄多者裒之自视不见其有馀寡
 者益之视人不见其不足若此者所以称量物之不
 齐而平其施如损山之高益地之卑以趋于平而已
 坤艮二土其德博厚而皆平有平施象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鸣谦贞吉中心得也劳谦君子
万民服也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初位最卑牧即牧牛羊之牧驯服于卑者也二之鸣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38-0712d.png
 谦由于中心所自得非以声音笑貌伪为于外也阴
 为民众阴归之故曰万民服四承五而乘三故以撝
 谦为不违则宜服而不服故征以正其罪曰征不服
 则非干戈妄动者矣位处乎上非其志之所安故曰
 志未得奉王命以行师所征止于邑国而毋敢侵伐
 亦谦之义也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在地中声闭气郁及其出地奋发而有声则其气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38-0713a.png
 通达而和畅豫之象也乐由阳来震雷发动之声也
 故先王以之作乐德以乐彰坤厚积累之功也故先
 王以之崇德言作一代之乐以发扬祖考之德而尊
 崇之也殷盛也盛祭至于荐上帝配祖考由其顺动
 之德通乎神明故能以万国之豫为祖考之豫而配
 乎上帝豫孰大焉帝出乎震震在上为上帝之象互
 艮为门阙互坎为隐伏有宗庙祖考之象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旴豫有悔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38-0713b.png
位不当也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贞疾乘刚也恒
不死中未亡也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恃所应而志意骄满则时位未穷而志已先穷矣故
 凶二贞于中正之道所以能介如石也六三虽阴其
 位则阳故有能悔之意阳为大震为行四得上下之
 应故其志得大行也五乘四刚为其所逼而心有病
 以得中故未亡何可长释成有渝之义盖许其能变
 也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38-0713c.png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雷发声于春收声于秋兑正秋时雷藏于泽故曰泽
 中有雷水动而常流者也泽中之水则止而不流雷
 动而有声者也泽中之雷则静而无声以雷之动随
 泽而静故为随君子法之昼则动以勤其事夜则静
 以安其身故向晦入居于内而宴安休息所以随时
 也天心震动之生机涵于雷人心震动之生机涵于
 息是故以形息者圣愚所同以心息者君子所独也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38-0713d.png
 震东方日出𤾉谷之乡兑西方日入昧谷之乡由震
 趋兑向晦之象互巽为入互艮止为宴息
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系小子弗兼与
也系丈夫志舍下也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
也孚于嘉吉位正中也拘系之上穷也
 随之为义以得正为善初渝而获吉以所从者得正
 正则不失而有功矣随无两兼之理二系三则失初
 故谓之弗兼与三系四失二专志上巽故曰志舍下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38-0714a.png
 四惟明故有功五得尊位而居正中故能与二之中
 正相孚也上穷于无所往守正而已拘系之又从维
 之守正之则也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风之在天上与地上水上者皆行而无阻山下有风
 则为山所阻旋转而不畅蛊者风之族也故风字从
 虫风郁则山木滞淫而虫生蛊之象也饬蛊之君子
 以之振起其民养育其德民不振则风俗呰窳而有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38-0714b.png
 蛊振民者取风在下而振动山木之象德不育则人
 心惑乱而有蛊育德者取山在上而涵育风气之象
 夫蛊之时百废未举而独先民德圣人施为气象亦
 可见矣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干母之蛊得中道也干父之蛊终
无咎也裕父之蛊往未得也干父用誉承以德也不事
王侯志可则也
 初以巽柔居刚位先意承志默默感孚故曰意承考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38-0714c.png
 二居巽体柔位之中如子服母事以刚巽柔得乎干
 治之中道者也所失小所全大故曰终无咎不干而
 裕以是而往未为得也五有刚柔适中之德故能干
 父而用誉盖不承以才而承以德也高尚其事如孟
 子居仁由义尚志之事非以放情物外为高尚已也
 故曰志可则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不曰地下有泽而曰泽上有地主泽言临也泽之渟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38-0714d.png
 蓄能尽地皆在浸润中故称有地君子以教思无穷
 不徒曰教而必曰思如泽之渐入于地中无有穷已
 之时也容保民无疆不徒言容而又言保如地之四
 周于泽外无有疆域之限也无穷象泽之深无疆象
 地之厚上下之情接君民之分亲是君子之临也
咸临贞吉志行正也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甘临位
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至临无咎位当也大君之宜
行中之谓也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38-0715a.png
 初咸以正四应以正正己而物正者也故曰志行正
 互震为行也二刚中而应无心之感非顺命之说也
 三以阴柔而居不正故为甘临刚浸而长则三亦将
 为刚矣故其咎不长也四以阴居阴下顺行正之贤
 故曰位当五虚中以行二之中所以为知之大也上
 与四五同体于初二不当应位故但以志言之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天有八风随方而异皆天之所以鼓万物者万物因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38-0715b.png
 风而变化故风行地上有观象先王以省察四方随
 其地观其俗因其情设其教如风之吹万窍而成声
 而非有意设施之者书曰彰善瘅恶树之风声省方
 所至即风化所至过化存神而四方风动所谓神道
 设教也坤为土方象又为众民象巽为申命设教象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窥观女贞亦可丑也观我生进退
未失道也观国之光尚宾也观我生观民也观其生志
未平也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38-0715c.png
 小人之分原不可责以远大之观故曰小人道女子
 之贞丈夫之丑也亦之为言因初吝之辞当进退之
 时而能反己以自审则进不失道退亦不失道矣四
 以道自尚故能致王者之宾礼也五通天下之民为
 一身观民即所以观我诗曰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是
 也下四阴为民象以阳居高下所观仰虽不在位未
 可忘戒惧故曰志未平著其心之不息也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38-0715d.png
 噬嗑以合为义雷震必电电掣必雷无不相合者不
 曰电雷而曰雷电何也噬之合自下合上电先掣而
 后雷应之雷以从电也故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其
 罚敕其法明者辨别精审之意敕者整饬严儆之意
 罚者一时所用之法法者平时所定之罚明而示之
 虽愚知避严而敕之虽悍知畏明罚取离之明敕法
 取震之威噬嗑明罚敕法丰折狱致刑俱以震为主
 刑罚之用以警众而使知畏如雷电之偶一用耳德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38-0716a.png
 威惟威德明惟明噬嗑有焉
屦校灭趾不行也噬肤灭鼻乘刚也遇毒位不当也利
艰贞吉未光也贞厉无咎得当也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屦校灭趾则不得动而行以为恶也震欲行而艮止
 之不行之象乘初之刚济二之柔故噬易嗑而深噬
 之也三居位不当故治人不治而有遇毒之吝以刚
 直之才而有艰贞之戒者爻非中正而未光也四本
 明体而互坎为暗为未光象得当言胜其任也不聪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38-0716b.png
 听则不明至于罪大恶极而有灭耳之刑也聪明亦
 离坎之象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丽于物而其燄炎热者外灼之火未丽于物而其气
 温暖者内蕴之火山下有火者山下有此温暖之气
 蕴藏于内则山上之草木贲然有光华书曰贲若草
 木是也故为贲君子法之以明庶政典章制度灿然
 若草木之敷荣以成文明之治至于折狱贵乎得情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38-0716c.png
 不尚文饰曰毋敢者敬慎之至不以察察为明也明
 庶政者离之明无敢折狱者艮之止
舍车而徒义弗乘也贲其须与上兴也永贞之吉终莫
之陵也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六五之吉
有喜也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君子在下以守义为贲故宁舍车而徒行柔从刚而
 动与三同兴起也互震有兴象三坎体易陷惟永守
 其刚正终莫得而陵侮之也四所当之位为可疑然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38-0716d.png
 与初正应始疑终合复何尤哉四居震艮之间有疑
 象柔来刚上之主至是交庆其成安得无喜乎白贲
 在上则反于质素而下无不化矣故曰上得志也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者形峙地上根蟠地中言附于地则下朽蚀而上
 倾圯山将夷为地矣故谓剥下谓民也宅谓君之所
 居也民在下为君之基犹地在下为山之基也地基
 厚则山安于上民基厚则君安于上故居上者厚其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38-0717a.png
 下所以安已之宅也曰厚则植根深而与附者异矣
 曰安则高不危而与剥者异矣厚如坤之厚安如山
 之安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剥床以辨未有与也剥之无咎失
上下也剥床以肤切近灾也以宫人宠终无尤也君子
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蔑贞适以自灭无与于上故曰以灭下易以阴阳相
 应为有与二与上不相应故曰未有与三独与上应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38-0717b.png
 失上下群阴之类故无咎也四最近君位剥而至于
 肤矣其灾岂不视床尤切近乎无尤言无妒害渎乱
 之尤释无不利之义君子在上有以奠安乎民是民
 所承载也小人而去君子则自失所庇而已无以自
 存故曰终不可用夫三云无咎五云无不利要终而
 以不可用绝之君子小人之辨严矣民与载皆坤象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十一月之卦是时天气正寒而井泉初温阳气在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38-0717c.png
 下故也入而收声之雷不得言在出而奋地之雷亦
 不可言在惟子半之雷蕴藏于大地之中而有回阳
 大地之力所谓动而以顺行者在此故雷在地中有
 复象至日谓一阳初至之日先王以是日闭关而不
 通往来故商旅于是日不行后于是日不省方盖微
 阳之气安静而后能养不敢动而泄之也闭关坤阖
 户之象商旅者坤为众之象行者震为大涂之象方
 者坤为国土之象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38-0717d.png
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休复之吉以下仁也频复之厉义
无咎也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迷
复之凶反君道也
 不远之复形色皆天性矣故曰以修身仁即初阳二
 动不外驰反求初之不远是下附于仁而得吉也三
 失而后复势虽危厉然揆之以义亦无咎也从道谓
 应初二近初能见其心故谓之仁四远初但见其率
 行之迹故谓之道震为大涂有道象考察也反观内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38-0718a.png
 省之意自考而动作不离于中何悔之有君道在初
 自二至五无有不顺止迷则反之矣故曰反君道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行于天之下而鼓动万物者雷也雷以时行而不妄
 行物与雷俱出而不妄出天下雷行阳气普遍而物
 不滞于达物之无妄视雷之无妄故曰物与无妄先
 王之育万物亦体雷行及时之义茂勉而对越之对
 时者顺合天时育物者因材而笃雷震于发生之时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38-0718b.png
 故于震取时乾无为资始之本故于乾取育
无妄之往得志也不耕穫未富也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可贞无咎固有之也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无妄之行穷
之灾也
 诚无不通故往而得志初以有主而实二以无欲而
 虚未富言未尝有欲富之心也阴爻中虚未富之象
 牛为行人所得乃邑人之灾然非意所及反已而无
 妄顺受之而已守之固乃实有诸已无咎之可贞惟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38-0718c.png
 其固有之也无妄而药将因药生疾故不可试无妄
 之往何之故有穷而取灾之象与乾上穷之灾同义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亦积气耳六合之内无处非气则无处非天山有
 雷雨云物可升中于天故曰天在山中天至大也山
 以静虚止而畜之故曰大畜前言往行有著见之迹
 犹山也德体渊默清虚犹天也因其言而默识其所
 以言因其行而默识其所以行则吾心之德实不外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38-0718d.png
 是德畜于前言往行之中犹天之在山中子夏曰博
 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畜德之谓也
有厉利己不犯灾也舆说輹中无尤也利有攸往上合
志也六四元吉有喜也六五之吉有庆也何天之衢道
大行也
 知其危而止其行故不犯灾灾谓艮山之阻二得中
 故自说其輹而无尤也三与上合志畜而通者也故
 利有攸往四有喜五有庆皆以阴阳相得言之庆即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38-0719a.png
 喜也但五君位所畜者大故曰庆上为止主与下三
 阳合德随其所止而皆四达之天衢畜道不大行乎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雷声于震蛰于乾坎艮艮东北冬而未春之交也山
 下有雷阳气之缄藏者方密天地所以养万物也故
 为颐颐口也以动而止为其道君子体之慎其自内
 出外之言语所以养德节其自外入内之饮食所以
 养身言语饮食时动而动必慎必节时止而止君子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38-0719b.png
 之山雷也
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六二征凶行失类也十年勿用
道大悖也颠颐之吉上施光也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初为动主易动于欲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故不足贵
 初上二阳皆非其应故曰失类行震为行也道者养
 正之道凡易中言大者皆谓阳三与上九阳爻虽应
 而道则相拂是以大悖四在上而得其正故能取诸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38-0719c.png
 人以养人使德施光明共吉可知光者艮笃实光辉
 其道光明也五以顺承上九以阴从阳所以为居贞
 吉顺坤之顺也阳刚之大能养已以养天下己与人
 俱有福庆也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巽在他卦皆为风惟在泽地水火之中皆为木泽水
 本润养其木者也今也高涨而浸灭其木不亦过甚
 矣乎是为大过之象当此颓波横流鲜不仆且闷者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38-0719d.png
 惟君子以植其节则独立而不惧若木植根之深固
 不为水所飘摇也以乐其道则遁世而无闷若木生
 意之融畅不为水所浸毁也非有大过人之力何以
 能之
藉用白茅柔在下也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栋桡之凶
不可以有辅也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枯杨生华何可
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初柔在下以承刚为事故以藉用白茅为象二与初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38-0720a.png
 老少相得原非正偶故曰过以相与三有应于上上
 柔不能有辅三又刚愎自用亦不可以有辅也不桡
 乎下谓不因下之弱而至于桡也枯杨不壮于根本
 而仅美于英华虽荣不久也阴欲得阳老少非偶故
 曰可丑上才弱不足以济难而志存大义不可咎也
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大川之水朝夕两至此言荐至则重叠相仍而至荐
 义与荐雷震之荐同雷曰荐声相续也水曰荐流相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38-0720b.png
 续也即荐水成重险习坎之象德行德之行教事者
 教之事始终如一谓之常一再不已谓之习君子以
 之治已则常其德行如源泉混混不舍昼夜也以之
 治人则习其教事如江海浸润有加无已也坎刚中
 有德行象水滋益物有教事象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求小得未出中也来之坎坎终无
功也樽酒簋贰刚柔际也坎不盈中未大也上六失道
凶三岁也
卷六 第 35a 页 WYG0038-0720c.png
 坎以上行为道入窞正与尚行反故失道而凶二虽
 未出险以得中故求小得三进退皆险故终无出险
 之功也刚柔际者五刚四柔相交际而成合也中未
 大者中虽在我不侈然自大必敬惧以臻于尽平也
 初入险最深上处险最极初云失道拯之于始上云
 失道拯之于终也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离为日重离不曰日而曰明天无二日也明作犹言
卷六 第 35b 页 WYG0038-0720d.png
 明发两犹再也日一而已而旦旦明作是为重离之
 象大人者大德而与日月合其明者也继明者今日
 之明继前日之明而不绝其明故能遍照四方不然
 耳目所及且不能照又安能照于四方之远哉诗言
 缉熙即继明之义
履错之敬以辟咎也黄离元吉得中道也日昃之离何
可久也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王
用出征以正邦也
卷六 第 36a 页 WYG0038-0721a.png
 火性炎上而初势未张敬以持之可以辟咎二明而
 得中所以元吉三过中故昃日昃而时不久矣笑歌
 嗟叹皆非可久之道无所容言无所容于世五居尊
 位离之王公所谓继明而照四方者也征之为言正
 也非黩武之谓所以一折首而遂已程子曰刚明居
 上之道也
 
 
卷六 第 36b 页 WYG0038-0721b.png
 
 
 
 
 
 
 
御纂周易述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