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190-041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滹南集卷二十七    金 王若虚 撰
  臣事实辨
杨子以子胥鞭尸藉馆为非东坡曰父不受诛子复雠
 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
 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子由论之则
 不然曰士不幸至此不足以言功名矣而至鞭旧君
 以逞逆天而伤义卒以尽忠而丧其躯岂非天哉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190-0410d.png
 夫曰子由之论是矣君父之尊一也而君复统其父
 知有父而不知有君亦何以立天下员虽不仕然身
 居楚国而父为楚官则员亦楚之臣也臣无雠君之
 义楚子之淫刑固有罪矣而员之报之无乃已甚乎
 为员之计不过无食其禄而已夫君非至明诛杀之
 间不能无滥使为臣子者皆得推刃而报之则国家
 岂复有法而逆乱之事何时而已也若员者勇而无
 礼敢为而不顾者也至其说吴王僚伐楚而王未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190-0411a.png
 从因之进专诸于公子光而使弑之盖求以逞其怨
 毒则凡可以得志者靡所不为既自贼其君而又贼
 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扬子讥之未为过论而东坡
 以为非人子然则苏氏独非人臣乎张南轩尝与人
 议员立庙事云在吴则可在楚则不可员而有灵必
 不享于楚地盖谓忠于吴而不忠于楚耳予谓员之
 于阖庐则忠于僚则贼其享于吴亦恐未安也
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曰为人谋而不忠有匡君之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190-0411b.png
 智而无事君之义若以长颈之状难以同乐则举吴
 之后还越之日泛轻舟游五湖者岂唯范子乎其移
 文种之书犹拔句践之剑也句践何过哉其文辞不
 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于外集而世亦无称道者
 独宋孙汉公谓其意出千古予以为然蠡虽功成然
 句践之眷方隆而所期望者未艾也盍亦为之勉留
 而徐以礼请则终始之义庶几两全而决意不回若
 弃仇雠者王以诛赏动之则曰君行令臣行义卒潜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190-0411c.png
 遁去揆以人情王既不能堪矣乃又移书同志诵王
 之短而示己之见几种也不智亦因谢病不朝王未
 尝负二子而二子负王安得不发怒而杀之乎以史
 传考之句践无不道之事惟种受诛而实其自取则
 长颈之相盖亦无验也呜呼蠡春秋之豪才略有馀
 而仁义不足者也以今日待其君如此其薄则向来
 所以黾勉从事者特假之以为功名之资耳夫岂诚
 意哉然而千古高之以为美谈其视贪荣嗜利死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190-0411d.png
 不悔者固为贤矣以君子忠爱之道律之殆未满人
 意也
萧何治未央宫事论者不一或以为非是或以为当然
 或又疑其为有深意何其纷纷也彼以刀笔吏监土
 木功不能无过制者其对上之言姑以自解云尔此
 固不足深责然亦何可妄举哉大抵汉初君臣类无
 学术暗于义理其举措之际亦多疏矣而后世每以
 圣贤事业期之宜其为说之多曲也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190-0412a.png
程晏论曹参譬之饮牛于污泥而不即清渊吕祖谦论
 陆贾叔孙通譬之避雨于荒城而不求大厦皆恨其
 不以三代之隆辅汉也呜呼三代之事岂汉祖之所
 可望而数子之才亦岂王者之佐乎彼自量其分而
 行其力之所及是矣而世儒每过期之此书生不通
 之论也
昔人之论盖有语病而意实不然者张释之与文帝争
 犯跸事曰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近世儒者往往讥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190-0412b.png
 之以为开人主杀人之端固似有理然一时之意姑
 为守分而言何暇虑及此乎王肃諌魏明帝亦尝引
 此曰廷尉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
 反可以惑谬乎重于为已而轻于为君不忠之甚也
 其贬尤深盖帝性严急时督修宫室稽限者辄亲召
 问言犹在口身首已分故肃言近于过者所以力戒
 帝之专杀耳不然释之之罪讵至是哉
张释之与文帝争论犯跸罪名事云方其时上使诛之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190-0412c.png
 则已议者纷然以为开人主杀人之端而隋源师谓
 高祖曰陛下初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唐马怀素谓
 武后曰陛下操生杀柄欲加之自当处决圣心皆袭
 释之之意者也其言之病岂不益甚哉
尹赏病革戒其子曰为吏正坐残贼免犹胜软弱不胜
 任仇士良致仕语诸送者以为无使人主知书近贤
 臣则权常在我呜呼凶人为不善惟日不足赏之酷
 士良之奸居之不疑亦已极矣乃复将死而贻诸其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190-0412d.png
 子既去而传诸其徒不仁者可与言哉
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諌曰臣当自刎以血污车轮
 帝不悦及闻张猛之言然后喜曰晓人不当如是邪
 陈莹中曰事有缓急言有轻重御船非过举之大諌
 而不从何遽至于自刎哉使果不从广德之死又何
 名乎刘子翚曰广德诚大过然非先发此言以激上
 心则猛之言未必见听也有犯无隐广德以之予谓
 推帝所以见听之由则子翚之论得矣而广德之过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190-0413a.png
 又岂可不戒哉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汉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共割财产武自
 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劣少乡人皆称
 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亲
 戚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位二弟年长未蒙荣禄所
 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
 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远近称之君子曰武也欲成
 弟名自当委曲教之正使无成亦何愧于心而为此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190-0413b.png
 诡谲之事吾不知武之本意果如所说邪抑实出于
 贪鄙初不自克而卒不自安邪使比及至是而其产
 破或身先亡则何以辞于世乎所谓巧诈不如拙
 诚也
姜肱与二弟友爱常共卧起及各娶妻相恋不能别寝
 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三人之友爱则诚笃矣抑
 何不知礼之甚邪读之令人发笑
汉党锢诸公既无申屠蟠之高识而自贻伊戚可以逃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190-0413c.png
 则当如夏馥不能脱则当如范滂若张俭者望门投
 止使他人殄灭宗亲而身独幸免虽以寿终亦何颜
 于世哉而史臣称美其贤陋矣
刘翊丰财而好施献帝西迁拜陈留太守散所握珍玩
 惟馀车马自载东归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
 棺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
 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东汉之士诡激好名而不量轻重如此悲夫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190-0413d.png
或问荀彧荀攸于王通通曰皆贤者也生以救时死以
 明道荀氏有二仁焉贾琼曰虐哉汉武未尝从諌通
 曰汉武其生知乎虽不从諌未尝不悦而容之噫汉
 武昏惑不道几至乱亡晚节末路仅能少悔而通以
 为生知荀彧之徒党附曹贼以取天下皆汉室之罪
 人而通以为仁者其谬论不待辨也
董昭为曹操谋九锡之事荀彧以为君子爱人以德不
 宜如此操不悦彧饮药而死苏子由曰文若始从曹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190-0414a.png
 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
 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与哉当是时中原略定中
 外之望属于曹公虽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焉
 往劫而取之不若徐而俟之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
 累此文若之本心也吕伯恭曰彧阻挠昭议者其本
 情特不悦计非已出而已荅昭之词盖(阙/)忠顺云予
 谓二说皆通彧必居一于此要之不可谓忠于汉也
 而或者曲为文饰猥加褒誉温公则曰功先管仲东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190-0414b.png
 坡则曰道似伯夷读之殊可怪笑夫管仲合诸侯以
 奖王室曷尝助贼臣而篡国乎伯夷不与恶人言不
 立恶人之朝而肯为曹氏之腹心乎彧之饮药不得
 已焉耳以操阴谋多忌彧之智力乃出其右一旦隙
 生岂有免理至馈之食而发视乃空器其意可知彧
 不自裁亦终被害将有惨于是者此陈寿所谓以忧
 薨也乌在其为死节耶呜呼人臣至于荀彧冯道其
 邪正逆顺不待辨矣而议者之蔽时或如此天下之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190-0414c.png
 事岂易晓哉
诸葛诞为司马昭所诛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
 为诸葛公死不恨魏志所记止于如此而注引干宝
 晋记云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
 至尽时人比之田横此几大过也当时既知其不可
 屈则槩杀之矣何至一 一遍问而数百人者虽信感
 恩亦不应尽能如此然而通鉴取之岂多爱不忍虽
 温公未免欤刘子翚不信田横客俱死事以为溢美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190-0414d.png
 之言予于此亦云
管宁华歆共锄园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
 捉而掷之世皆优宁而劣歆予谓以心术观之固如
 世之所论至其不近人情不尽物理则相去亦无几
 矣毕竟金玉与瓦石岂无别者哉此庄列之徒自以
 为达而好名之士闻风而悦之者也若夫君子之正
 论则不然贵贱轻重未尝不与人同特取舍之际有
 义存焉耳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190-0415a.png
陈寿评孙皓以为肆行残暴虐用其民宜腰首分离以
 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过厚之
 恩旷荡之泽意若微讥晋武而孙安国亦谓皓罪为
 逋寇虐过辛癸枭首素旗不足谢冤魂而优以显命
 仍加宠锡非代罪吊民之义二子之言是矣然汤武
 之师本以救天下是故诛其君吊其民而议者亦曰
 为匹夫匹妇复雠也后世伐人者例皆志于夺国则
 既得而止矣讵有诚意为民者盖不独晋武为然也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190-0415b.png
 初羊祐陈伐吴之策曰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
 克若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众长
 江未可窥也呜呼果使吴人更立令主民得乐业于
 一方释而存之以为外惧岂非好事今乃幸其无道
 而易取惟恐失之此其心曷尝在民邪武帝不足责
 也若羊公者世所谓仁人君子而为谋亦尔则是举
 也尚可以汤武之事绳之哉
东坡诗云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贪狂嗜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190-0415c.png
 怪无足取世俗喜异称其贤虽诗人一时之言其实
 公论也然志林复云籍本有志于世遭魏晋多故乃
 一寓于酒何邪晋人放荡本其习俗而好事者每为
 解说子由所谓借通达以济淫欲者诚中其病古之
 君子避世全身固自有道其不幸而不免则命也何
 必秽污昏醉为名教之罪人邪盖籍尝戒其子矣曰
 仲容己预吾此流汝不得复尔则亦心知其非而不
 能自克而已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190-0415d.png
 
 
 
 
 
 
 
 滹南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