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681-07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隶释卷二十五
             宋 洪适 撰
  郎中马君碑     武都太守李翕碑
  博陵太守孔彪碑   成阳灵台碑
  廷尉仲定碑     故民吴公碑
  司隶校尉鲁峻碑  

 桂阳太守周府君颂
  周府君碑阴     石经遗字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681-0728b.png
  堂溪典嵩高山石阙铭 帝尧碑
  苍颉庙碑      𢇛彰长断碑
  梁相费汎碑     堂邑令费君碑
  费君碑阴      太尉陈球碑
  华岳碑       太尉郭禧碑
  郭禧碑阴      郭禧后碑
  樊毅西岳碑     禹庙碑
  冀州从事郭君碑   逢童碑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681-0729a.png
  逢童碑阴       殽坑君神祠碑
  殽坑君神祠碑阴    无极山碑
  扬州刺史敬使君碑   藁长蔡湛颂
  蔡湛碑阴       安平相孙根碑
  凉州刺史魏君碑    砀孔君神祠碑
  成阳令唐君颂     唐君碑阴
  白石神君碑      幽州刺史朱龟碑
  朱龟碑阴       都乡正街弹碑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681-0729b.png
  太尉刘宽碑     刘宽碑阴
  尉氏令郑君碑    赵相刘衡碑
  陈君碑       陈仲弓碑
  陈仲弓碑阴
 金石录中
   郎中马君碑右郎中马君碑文字残缺所可见者字元海而已又云其
先赐号马服因遂氏焉又云以和平元年举孝廉除郎中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681-0729c.png
谦虚接下冠名三署又云年𠦜元嘉三年正月卒又云夫
人年五十五建宁三年十二月卒其他不可考究矣
   武都太守李翕碑(汉时文字多与今𨽻书不合/皆依石本录之)<
右武都太守李翕碑文字首尾完好云汉武都太守汉
阳河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其后历叙在郡治迹云郡西
硖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
不测之溪阨苲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
有颠覆陨坠之害君敕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审因常繇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681-0729d.png
道徒鐉烧破析刻臽崔嵬减高就埤柙致土石坚固广
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人欢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
乃刋斯石其后有颂诗最后题建宁四年六月十三日
壬寅造云
   博陵太守孔彪碑
右博陵太守孔彪碑欧阳公集古录云孔君碑者其名
字摩灭不可见而世次官阀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孙
颖川君之元子也举孝廉除郎中博昌长拜尚书侍郎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681-0730a.png
治书侍御史博陵太守迁下邳相河东太守建宁四年
十月卒其终始略可见惟其名字皆亡为可惜也今此
碑虽残缺而名字尚完可识云君讳彪字元上又韩府
君孔子庙碑阴载当时出钱人名亦有尚书侍郎孔彪
元上与此书正同惟孔君自博陵再迁为河东太守而
碑额题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汉人多如此然莫晓其
何谓也
   成阳灵台碑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681-0730b.png
右成阳灵台碑成阳属今雷泽碑略云尧母庆都仙殁
盖葬于兹欲人不知名曰灵台欧阳集古录以谓自史
记地志及水经诸书皆无尧母葬处余按班固西汉刘
昭东汉书地里志皆曰成阳有尧冢灵台而东汉志章
帝元和二年东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
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与章帝纪所载正同帝纪章怀
太子注引郭缘生述征记云成阳县东南有尧母庆都
墓上有祠庙尧母陵俗亦名灵台文母水经注今成阳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681-0730c.png
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
南称曰灵台盖两汉史所载似以灵台为尧冢惟此碑
与述征记水经乃直指为尧母冢尔然水经云在成阳
西南而述征云在东南未知孰是又集古录云诸书俗
本多作城阳独此碑为成阳当以碑为正余尝考之成
阳县名属济阴郡城阳乃王国名汉文帝二年以封齐
悼惠王子章者汉志所载各异未尝差误也碑有廷尉
某欧阳公以为姓名摩灭不可读今验其缺处姓下隐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681-0730d.png
隐有定字知其名定而其后云济阴太守审晃成阳令
管遵各遣大掾辅助仲君知其姓仲仲氏世为成阳人定
有墓在雷泽碑尚存其额题汉故廷尉仲君碑有云表
祠唐尧为汉祈福又云为廷尉卿托病乞归脩尧灵台
黄屋世馀上听拜太中大夫云(余为淄州同官李荛雷/泽又云冢正<在城西南)
(盖述征/记误也)<
   廷尉仲定碑
右廷尉仲定碑在今濮州雷泽其额题汉故廷尉仲君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681-0731a.png
之碑碑载官阀甚详虽残缺然尚可次第其略云君讳
定圣汉龙兴家于成阳父张掖广汉太守以父勋拜琅
邪太守南阳阴府君察孝不行南郡胡公除济阴复举
孝廉拜尚书左丞除郎中迁彭城吕长徵试博士太傅
下邳赵公举君高行迁豫州刺史将军从事符节令豫
章太守徵议郎拜大尚书逊位复徵拜将军长史迁城
门校尉执金吾拜太中大夫迁廷尉卿托病乞归脩尧
灵台黄屋世馀上听拜太中大夫台成事讫上以君先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681-0731b.png
帝旧臣筴请令州郡以礼特遣熹平元年孟秋上旬君
遘疾不瘳于是门生养徒故吏乡党刋石勒铭树碑表
道焉两汉迁拜次第史既不能详载而石刻类皆摩灭
难考今此碑所载详悉故尽著之所谓南郡胡公者广
也太傅下邳赵公者峻也按定汉史无传惟风俗通元
和姓纂具载姓名官爵云
   故民吴公碑
右吴公碑其额题汉故民吴公之碑碑云熹平元年十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681-0731c.png
二月上旬吴公仲山其他刻画完好如新文词颇拙陋
书亦怪而不工然汉时石刻存者渐少而此碑特完故
录之以资博览   司𨽻校尉鲁峻碑
右司𨽻校尉鲁峻碑云君讳峻字仲严郦道元注水经
引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金乡山有汉司𨽻校尉
鲁恭冢冢前有石祠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
臣孝子贞妇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像像边皆刻石记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681-0731d.png
之今墓与石室尚存惟此碑为人辇置任城县学矣余
尝得石室所刻画像与延之所记合又其他地里书如
方舆志寰宇记之类皆作峻惟水经注转写为恭尔   桂阳太守周府君颂
右桂阳太守周府君颂欧阳公集古录云府君字君光
而名已讹缺不可辨图经但云周使君而亦不著其名
后汉书又无传遂不知为何人而曾子固言尝得此碑
于知韶州王之才之才以书来言曲江县图经周府君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681-0732a.png
名昕字君光则永叔云图经不载其名者盖考之未详
也今此本虽讹缺然究其点画殊不类昕字二公所说
既不同而韶州图经余家偶无有皆未可知也<(余后见/市中印)
(本欧阳公庐陵集别有一跋/尾云周君名憬憬字颇近之)
   周府君碑阴
右周府君碑阴题名凡卅一人姓氏具存按郦道元注
水经泷水南径曲江县东县昔号曲红曲红山名也而
东西两汉史皆作曲江今据此碑自县长区祉而下凡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681-0732b.png
十七人皆书为曲红则是当时县名曲红无可疑者不
知两汉皆作曲江何也
   石经遗字
右石经遗字者藏洛阳及长安人家盖灵帝熹平四年
所立其字则蔡邕小字八分书也其后屡经迁徙故散落
不存今所有者才数千字皆土壤埋没之馀摩灭而仅
存者尔按后汉书儒林传叙云为古文篆𨽻三体者非
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又按灵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681-0732c.png
帝纪言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蔡邕
传乃云奏求正定六经文字既已不同而章怀太子注
引洛阳记所载有尚书周易公羊传论语礼记今余所
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然则当时所
立又不止六经矣洛阳记又云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
日磾议郎蔡邕等名今论语公羊后亦有堂溪典马日
磾等姓名尚在据邕传称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
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奏求正定自书于碑于是后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681-0732d.png
儒晚学咸取正焉今石本既已摩灭而岁久转写日就
讹舛以世所传经书本校此遗字其不同者已数百言
又篇第亦时有小异使完本具存则其异同可胜数邪
然则岂不可惜也哉而后世学者于去古数千百岁之
后尽绌前代诸儒之论欲以已之私意悉通其说难矣
余既录为三卷又取其文字不同者具列于卷末
   堂溪典嵩高山石阙铭
右堂溪典嵩高山石阙铭云中郎将堂溪典伯并熹平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681-0733a.png
四年来请雨嵩高庙按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五年复崇
高山名为嵩高山章怀太子注引前汉书武帝祀中岳
改嵩高为崇高东观记曰使中郎将堂溪典请雨因上
言改之复为嵩高今此铭乃熹平四年可以正汉史之
误又蔡邕传注引先贤行状云典字子度而延笃传注
又作季度今此碑乃云字伯并亦当以碑为正
   帝尧碑
右帝尧碑云帝尧者昔世之圣王也其先出自块隗翼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681-0733b.png
火之精有神龙首出于常羊又云名纪见乎河雒爰嗣
八九庆都与赤龙交而生伊尧又云侯伯游于玄河之
上龙龟负衔投钤受与然后尧乃受命其说出于谶纬
可谓怪妄不经矣尧之所以为圣者岂假此而已哉
   苍颉庙碑右苍颉庙碑文字残缺其略可辨者有云苍颉天生德
于大圣四目灵光为百王作宪而其铭曰穆穆圣苍知
为苍颉碑也考其岁月盖熹平六年立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681-0733c.png
   𢇛彰长断碑
右𢇛彰长断碑在华阴已断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
皆亡矣所可见者有云先高祖时以吏二千石自齐临
菑徙充关中祖字兴先为执金吾弟□渔阳太守又云
元初元年遭家不造三岁丧父事母有柴颖之行初仕
为县主簿功曹郡诸曹史帐下司马刘君招命署议曹
掾假除百石迁补任尉假印绶守广平夏曲阳令𢇛彰
长熹平二年秋七月寝疾不豫最后题熹平六年十月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681-0733d.png
九日辛酉造按史记及汉书本纪高祖九年徙齐楚大
族昭屈景怀田五姓关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齐徙者
惟田氏尔然则此碑所谓高祖时自齐临菑徙者其人
必姓田氏也(按第五氏亦云自齐徙关/<<中然本亦出于田氏也)𢇛彰东西汉史
皆作斥章
   梁相费汎碑
右费汎碑在湖州其额题汉故梁相费君之碑碑云
相讳汎字仲虑此邦之人也其先季文为鲁大夫有功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681-0734a.png
封费因以为姓秦项兵起避地于此遂留家焉余家所
收姓氏文字粗备以诸书参考颇多牴牾不合姓苑云
费氏禹后汉有长房蜀志有丞相祎又云今琅邪亦有
此姓音父位反李利涉编古命氏云费氏出自鲁桓公
少子季友有勋于社稷赐汶阳之田封邑于费子孙氏
焉汉有费将军其后有费忠费柔适蜀为宁蜀人忠之
孙徙于荆州后迁江夏忠十代孙奕奕孙祎又家于蜀
晋平蜀祎之子承复归江夏林宝元和姓纂云费氏亦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681-0734b.png
音秘史记纣幸臣费中夏禹之后楚有无极汉有直蜀
有祎晋有诗又云琅邪费氏直之后也陈湘姓林云费
氏音蜚夏禹之后余尝考之此字有两姓音读不同源
流亦异其一音蜚嬴姓出于伯翳史记所载费昌费中
楚费无极汉费将军费直费长房蜀费祎之徒是其后
也其一音秘姫姓出于鲁季友姓苑所载琅邪费氏而
此碑所谓梁相费君是其后也然则姓苑姓纂姓林皆
云夏禹之后姓纂又云亦音秘及谓琅邪费氏为直之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681-0734c.png
后皆其差误而编古命氏以费将军费祎之徒出于鲁
季友亦非也余又按春秋僖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而左传亦以谓季友有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今以为
季文有功封费者盖碑之误
   堂邑令费君碑
右堂邑令费君碑云惟熹平六年无射之月堂邑令费
君寝疾卒呜呼哀哉于是夫人元弟卜胤追而诔之其
后有铭诗碑所述费君事不甚详悉而其名字世次官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681-0734d.png
秩具载于碑阴今附于后   费君碑阴
右费君碑阴云君讳凤字伯萧梁相之元子九江太
守之长兄也世德袭爵银艾相亚又云君践郡右职三
贡献计汉安二年吴郡太守东海郭君以君有委蛇之
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陈国新平长遂
宰堂邑其后为五字韵语词颇古雅而时时残缺不可
次叙其前题君舅家中孙甘陵石□字子才所述云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681-0735a.png
   太尉陈球碑右太尉陈球碑球有两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残缺此碑
差完可考前代碑碣与史传多牴牾而球碑所载官阀
事迹与传合东汉之末政在阍寺威福下移其势盖可
畏也而一时众君子犹奋不顾身力排其奸虽遭屠戮
而不悔志虽不就然亦可谓壮哉如球是已使当时士
大夫能屈己以事之则富贵可长保矣然君子固未肯
以彼而易此也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681-0735b.png
   华岳碑
右华岳碑集古录云碑以周礼职方氏为识方氏者
当时周礼之学自如此盖识志其义通也余按袁逢华
岳碑亦引职方氏乃用职字盖汉人简质字相近者辄
假借用之初无意义尔
   太尉郭禧碑
右太尉郭禧碑文字残缺所存才百许字其可见者公
讳禧字君房而已禧郭躬从孙也其事迹附见躬列传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681-0735c.png
云少明习家业兼好儒学有名誉延熹中为廷尉建宁
二年代刘宠为太尉而灵帝纪亦云是年十一月禧为
太尉章怀太子注云字公房扶沟人也郭氏世为阳翟
人自躬以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
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郡而汉书
注遂以为扶沟人恐误
   郭禧碑阴
右郭禧碑阴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681-0735d.png
密张立度成匽师张恊子道雒阳李苍子考故民河南
阴德纪信以下凡百馀人又有右河南右河内郡右弘
农郡右扶风字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   郭禧后碑
右郭禧后碑残缺尤甚其略可辨者云惟光和二年夏
五月甲寅太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又云公之胤子故
五原太守馀不复成文而其额题汉故太尉郭公神道
字画尚完云后汉书列传既不载禧所终而灵帝纪但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681-0736a.png
云建宁三年夏四月太尉郭禧罢亦不言其为何官今
以碑考之乃知其罢为太中大夫而卒于光和二年也
五原太守名鸿后为司𨽻校尉封成安乡侯   樊毅西岳碑
右樊毅西岳庙碑云弘农太守河南樊君讳毅欧阳文
忠公集古录云据此碑乃即时所立而太守生称讳者
何哉按春秋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而礼卒
哭乃讳郑氏以谓敬鬼神之名也讳避也生者不相避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681-0736b.png
名卫侯名恶大夫有石恶君臣同名春秋不非又汉宣
帝元康二年诏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上
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
者赦之盖卒哭而讳其名实始于周而生死皆称讳西
汉已如此矣然则生曰名死曰讳又出于近世也有以
见后世忌讳愈密如此然生而称讳见于石刻者甚众
不独此碑也
   禹庙碑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681-0736c.png
右禹庙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丙子朔十九日甲午皮
氏长南阳章陵刘寻孝嗣丞安定乌氏樊璋元孙其后
叙禹平水土之功而最后有铭文多残缺不能尽识碑
在龙门禹庙
   冀州从事郭君碑右郭君碑名字已残缺其额题曰冀州从事郭君之碑
碑云其先出高辛兴自于周<(阙一/字)蕃虞郭在河魏之间
遭晋荒疆乃丧厥土亦世孳孳职思其勋子孙缨布家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681-0736d.png
于乐土因国为氏又云历郡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
掾功曹又云光和二年终三年十月葬又云哀哀考妣
追惟霣灵卜商号咷丧子失明据此乃父母生而称考
妣也尔雅云父为考母为妣郭璞注引礼记生曰父母
妻终曰考妣嫔今世学者从之而璞援据诸书以为非
生死之异称犹今谓兄为昆妹为媦尔今此碑汉人所
为已不用戴氏之说以此知璞为有据然礼经行于世
久既有此论事亲者所当避也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681-0737a.png
   逢童碑
右逢童碑刻画完好云童子讳盛字伯弥薄令之玄孙
遂成君之曾孙安平君之孙五官掾之长子也又云年
十有二岁在恊洽五月乙巳噏不反夭陨精晃于是
门生东武孙理下密王升等共刋石叙述才美以铭不
朽焉其后题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卯立碑旧在潍州
昌邑县近岁移置郡中云
   逢童碑阴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681-0737b.png
右逢童碑阴题云右家门生右县中士大夫凡十三人
有督邮敏宾后升司文叔盛姓字按与司文姓
氏书皆不载今志于此
   殽坑君神祠碑
右殽坑君神祠碑欧阳公集古录云殽坑君祠今谓之
五部神庙其像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
王剪将军莫晓其义今此碑有云石堤树谷南通商雒
又云前世通利吏民兴贵有御史大夫将军牧伯故为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681-0737c.png
立祠以报其功乃知石堤树谷御史将军之号自汉以
来有之流俗相传其所从来远矣而水经郑县城南山
北有五部神庙庙前有碑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毕
字君先立又知五部神自齐魏间已有此号矣裴君水
经以为名毕而集古录云名𣋌今详其点画颇近毕字
疑集古录误
   殽坑君神祠碑阴
右殽坑君神祠碑阴县吏及乡人题名其完好可识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681-0737d.png
二百馀人摩灭者又百馀人小字淳劲可喜欧阳公集
古录所未尝有也
   无极山碑
右无极山碑按颜之推家训曰诗云有渰萋萋兴云祁
祁毛传云渰阴云貌萋萋云行貌祁祁徐也笺云古者
阴阳和风雨时其来祁祁然不暴疾也按渰已是阴云
何劳复云兴云祁祁邪云当为雨俗写误尔班固灵台
诗云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此其證也据此则本作云字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681-0738a.png
之推改为雨耳而陆德明经典释文亦云本作兴云非
也盖德明据颜氏说改之故后来本皆作雨今此碑铭
文有曰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乃知汉以前本
皆作兴云颜氏说初无所据特私意耳
   扬州刺史敬使君碑
右敬使君碑在河东平阳其额题云汉扬州刺史敬君
之铭碑已残缺其名字皆亡略可辨者尝辟司𨽻从事
又为治书侍御史最后云年五十三光和四年闰月遭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681-0738b.png
疾而卒其他不复可考按姓苑载风俗通有敬歆汉末
为扬州刺史元和姓纂亦云歆平阳人而后周书敬珍
传唐书宰相世系表歆皆作韶余后得后魏敬曦造像
碑亦作韶乃知姓苑姓纂之谬又集古录此碑凡再出
其一题敬仲碑云名字已摩灭独首有敬仲字故寓其
名尔疑其人姓田也其一题无名碑所载事皆同盖欧
阳公未尝见额尔
   槁长蔡湛颂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681-0738c.png
右槁长蔡君颂云君讳湛字子德河内脩武人也又云
举孝廉辞让应司徒府除广川长复辟太尉熹平四年
六月诏书其下断缺似是叙述迁藁长及在官政绩又
云三年迁高邑令吏民追思于是故吏栗尹等相与合
会立碑起颂刋斯石焉其后有铭最后题光和四年十
二月诏书迁并州刺史其大略如此其他文字残缺不
可考矣
   蔡湛碑阴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681-0738d.png
右蔡湛碑阴载出钱人名有故吏贱民议民故三老故
处士义民其称故吏义民之类他汉碑多有之唯议民
贱民独见于此碑然莫详其义   安平相孙根碑
右安平相孙根碑云府君讳根字元石司空公之伯子
乐安太守之元子汉阳太守侍御史之兄乘氏令之考
厥先出自有殷玄商之系子汤之苗又云圣武定周封
干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轨姓曰孙焉又云迁郸长雍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681-0739a.png
奴令换元氏考城令谏议大夫拜议郎谒者迁荆州刺
史徵拜议郎迁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和四年十二月
乙巳卒碑在今高密县所谓司空公者桓帝纪永寿三
年太常孙朗为司空注云朗字代平北海人汉三公名
亦云朗北海高密人余尝观汉时碑碣载其家世皆止
书官爵盖为子孙作铭不欲名其父祖尔此最为得体
然非当代显人则遂莫知其为何人也又按姓苑姓纂
诸书皆云孙氏周文王子卫康叔之后卫武公子尔为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681-0739b.png
卫上卿因氏焉今此碑乃云出于商比干之后盖古人
或因赐姓命氏或以官或以谥或以封或以居或以王
父字为氏故姓氏虽同而源流或异书传阙漏不载者
多矣
   凉州刺史魏君碑右凉州刺史魏君碑文字残缺族系名字皆不可考其
粗可见者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右丞卒于光和四
年而其额题凉州刺史魏君碑云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681-0739c.png
   砀孔君神祠碑
右砀孔君神祠碑其前题汉故行梁相事砀孔君之神
祠文词字画皆古怪而不工又时有难晓处刻画甚完
孔君者名耽字伯本
   成阳令唐君颂
右成阳令唐君颂云君讳扶字正南字画尚完而欧
公集古录乃云其名残缺何哉碑额题汉故成阳令唐
君之颂在今濮州雷泽县古成阳也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681-0739d.png
   唐君碑阴
右唐君碑阴载出钱造碑人有故从事故督邮故吏处
士门生门童等姓名按唐君碑云处士闾葵斑等刻石
树颂而碑阴又有故吏闾葵巳处士闾葵楚闾葵姓不
见于前史而姓苑姓纂之类亦皆不载盖前代氏族或
因改易或寖微不显遂泯没而无传者甚众今世所有
姓氏书类多简略不完惟时时见于石刻者余每记之
以裨姓氏书之阙云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681-0740a.png
   白石神君碑
右白石神君碑其略云白石神君者居九山之数参三
条之一兼将军之号秉斧钺之威体连封龙气通北岳
幽赞天地长育万物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终朝日而
澍雨沾洽前后国县屡有祈请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犹
自挹损不求礼秩县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龙灵山先得
法食去光和四年三公守民盖高等始为无极山诣太
常求法食相县以白石神君道德灼然乃具载本末上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681-0740b.png
尚书求依无极即蒙听许于是遂开拓旧兆改立殿堂
其馀首尾尚皆完好可读文多不备载其曰居九山之
数参三条之一莫晓为何语也
   幽州刺史朱龟碑
右幽州刺史朱龟碑在今亳州郦道元注水经云涡水
东径朱龟墓北东南流冢南枕道有碑题云汉故幽州
刺史朱君之碑龟字伯灵光和六年卒官今以碑考之
与道元所载皆合欧阳公集古录云龟之事迹不见史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681-0740c.png
传独见于碑尔余按后汉书西南夷传熹平五年诸夷
反叛执蜀郡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龟讨之不能克
太尉掾李颙建策讨伐乃以颙为益州太守发板楯蛮
击破平之常璩华阳国志亦载其事与史同惟史与华
阳国志皆言龟不能克而碑云蛮夷授首乞降二说不
同疑碑所书非实录也
   朱龟碑阴
右朱龟碑阴文字残缺初余读郦道元注水经云朱龟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681-0740d.png
碑阴故吏名姓多上谷代郡人知此碑有阴因托人就
亳社摸得之附于碑后
   都乡正街弹碑
右都乡正街弹碑在汝州界故昆阳城中文字摩灭不
可考究其岁月略可见盖中平二年正月而其额题都
乡正街弹碑莫知其为何碑也
   太尉刘宽碑
右太尉刘宽碑宽有两碑皆在洛阳上东门外官道傍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681-0741a.png
此碑据艺文类聚乃柏麟撰后碑不知何人所为然字
体则同也   刘宽碑阴
右刘宽碑阴宽两碑皆有阴此后碑阴也唐咸亨中碑
仆于野其裔孙周王记室参军爽字元爽重为建立宽
以中平二年卒据灵帝纪以光和七年十二月改元中
平以历推之是岁甲子至明年当为乙丑而爽书为甲
子误矣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681-0741b.png
   尉氏令郑君碑
右尉氏令郑君碑云君字季宣聘君之孙而其名已残
缺其他字画时有可识处皆断续不成文理略可见者
年五十有七卒于中平二年而碑阴题尉氏故吏处士
人名知其为尉氏令尔
   赵相刘衡碑
右赵相刘衡碑云君讳衡字元宰济南东平陵人也厥
先尚矣圣汉龙兴其下残缺又云爰启冀土迁于岱阴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681-0741c.png
自康侯以来奕世丕承又云勃海王帝之冢弟不遵宪
典君以特选为郎中令以兄琅邪相忧即日轻举州察
茂材除脩令迁张掖属国都尉以病徵拜议郎迁东<(东/上)
(阙一/字)属国都尉不行拜赵相在位三岁拜议郎年五十
有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午卒其四月己酉葬其馀文
字完好者尚多按后汉书勃海王名悝桓帝弟也衡墓
与碑在今齐州历城县界中古平陵城傍余尝亲至墓
下观此碑因模得之墓前有石兽制作甚工云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681-0741d.png
   陈君碑
右陈君碑文字残缺不完其略可识者云君讳度字妙
高陈国相人又云武王克商封先代之后以元女大姫
配胡公至厉公生公子完奔齐其后断续不复成文而
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廿一日己丑立云
   陈仲弓碑
右陈仲弓碑其额题云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碑碑文
已漫灭蔡邕字画见于今者绝少故虽漫灭之馀尤为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681-0742a.png
可惜以校集本不同者已数字惜其不完也按邕集仲
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三
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后汉书仲弓传以为中平四年
年八十四卒于家者疑传误
   陈仲弓碑阴右陈仲弓碑阴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
此与石经遗字尔石经字画谨严而此碑尤放逸可爱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681-0742b.png
 
 
 
 
 
 
 
 𨽻释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