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181-07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繁露卷二
            汉 董仲舒 撰
  竹林第三
春秋之常辞也不予夷狄而予中国为礼至邲之战偏
然反之何也曰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今晋变而为夷
狄楚变(案他本/脱变字)而为君子故移其辞以从其事夫庄王
之舍郑有可贵之美晋人不知其善而欲击之所救已
卷二 第 1b 页 WYG0181-0708b.png
解如(案他本如作而古/而如二字通用)挑与之战此无善善之心而轻
救民之意也是以贱之而不使得与贤者为礼秦穆侮蹇叔而大败郑文轻众而丧师春秋之敬贤重民如是
是故战攻侵伐虽数百起必一二书伤其害所重也问
者曰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曰会同之事
大者主小战伐之事后者主先苟不恶何为使起之者
居下是其恶战伐之辞已且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
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伤民尚痛之况杀
卷二 第 2a 页 WYG0181-0708c.png
民乎故曰凶年修旧则讥造邑则讳是害民之(案他本/无之字)
小者恶之小也害民之大者恶之大也今战伐之于民
其为害几何考意而观指则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驱民而残(案残他/本作贱)贼之其所好(案好他/本作恶)者设而勿
用仁义以服之也诗云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此春秋之
所善也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断(原/注)
(一作/龂龂)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难者曰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诈击而善偏
卷二 第 2b 页 WYG0181-0708d.png
战耻伐丧而荣复雠奈何以(案他本/无以字)春秋为无义战而
尽恶之也曰凡春秋之记灾异也虽亩有数茎犹谓之
无麦苗也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攻侵伐不可胜
数而复雠者有二焉是何以异于无麦苗之有数茎哉不足以难之故谓之无义战也以无义战(案他本/脱战字)为不
可则无麦苗亦不可矣(案他本/矣作也)以无麦苗为可则无义
战亦可矣若春秋之于偏战(案战他/本作义)也善其偏不善其
战有以效其然也春秋爱人而战者杀人君子奚说善
卷二 第 3a 页 WYG0181-0709a.png
杀其所爱哉故春秋之于偏战也(案他本/无也字)犹其于诸夏
也引(案引字原本作隐今/从他本改正下同)之鲁则谓之外引之夷狄则
谓之内比之诈战则谓之义比之不战则谓之不义故
盟不如不盟然而有所谓善盟战不如不战然而有所
谓善战不义之中有义义之中有不义辞不能及皆在于指非精心达思者其孰能知之诗曰棠棣之华偏其
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由是观之见其指者(案他本/无者字)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
卷二 第 3b 页 WYG0181-0709b.png
可与适道矣
司马子反为其君使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宋平
是内专政而外擅名也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而春
秋大之(案大之他/本作之大)奚由哉曰为其有惨怛之恩不忍饿
一国之民使之相食推恩者远之而大为仁者自然而
美今子反出已之心矜宋之民无计其间故大之也难者曰春秋之法卿不忧诸侯政不在大夫子反为楚臣
而恤宋民是忧诸侯也不复其君而与敌平是政(案他/本无)
卷二 第 4a 页 WYG0181-0709c.png
(政/字)在大夫也湨(古阒/反)梁之盟信(案他本/无信字)在大夫而春秋
刺之为其夺君尊也平在大夫亦夺君尊而春秋大之
此所问也且春秋之义臣有恶君(案君字他/本作擅)名美故忠
臣不显諌欲其由君出也书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
君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此为
人臣之法也古之良大夫其事君皆若是今子反去君
近而不复庄王可见而不告皆以其解二国之难为不得已也奈其夺君名美何此所惑也曰春秋之道固有
卷二 第 4b 页 WYG0181-0709d.png
常有变变用于变常用于常各止(案止他/本作正)其科非相妨
也今诸子所称皆天下之常雷同之义(案义他/本作意)也子反
之行一曲之变术(原注术/疑作独)修之义也夫目惊而体失其
容心惊而事有所忘人之情也通于惊之情者取其一
美不尽其失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此之谓也今子
反往视宋闻人相食大惊而哀之不意之至于此也是
以心骇目动而违常礼礼者庶于仁文质而成体者也
今使人相食大失其仁安著其礼方救其质奚恤其文
卷二 第 5a 页 WYG0181-0710a.png
故曰当仁不让此之谓也春秋之辞有所谓贱者夫有
贱乎贱者则亦有贵乎贵者矣今让者春秋之所贵虽
然见人相食惊人相㸑救之忘其让(案他本/脱让字)君子之道
有贵于让者也故说春秋者无以平定之常义疑变故
之大义则(案义则他/本作则义)几可论矣
春秋记天下之得失而见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
而著不可不察也夫泰山之为大弗察弗见而况微眇
者乎故按春秋而适往事穷其端而视其故(案故原/本作杀)
卷二 第 5b 页 WYG0181-0710b.png
志之君子有喜之人不可不慎也齐顷公亲齐桓公之孙国固广大而地势便利矣又得霸主之馀尊而志加
于诸侯以此之故难使会同而易使骄奢即位九年未
尝肯一与会同之事有怒鲁卫之志而从诸侯于清邱
断道春往伐鲁入其北郊顾返伐卫败之新筑当是时
也方乘(案乘他/本作求)胜而志广大国往聘慢而弗敬其使者
晋鲁俱怒内悉其众外得党与卫曹四国相辅大困之
(音/安)获齐顷公斮(音/捉)逢丑父深本顷公之所以大辱身
卷二 第 6a 页 WYG0181-0710c.png
几亡国为天下笑其端乃从慑鲁胜卫起伐鲁鲁不敢
出击卫大败之因得(案得他/本作其)气而无敌国以兴患也故曰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此其效也自是后顷公恐惧不
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从
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宁是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
于喜也呜呼物之所由然其于人切近可不省耶
逢丑父杀其身以生其君何以不得为知权丑父欺晋
祭仲许宋俱枉正以存其君然而丑父之所(案所他/本作难)
卷二 第 6b 页 WYG0181-0710d.png
难于祭仲祭仲见贤而丑父犹见非何也曰是非难别
者在此此其嫌疑相似而不同理者不可不察夫去位
而避兄弟者君子之所甚贵获虏逃遁者君子之所甚(案他本/脱甚字)贱祭仲措其君于人所甚贵以生其君故春秋
以为知权而贤之丑父措其君于人所甚贱以生其君
春秋以为不知权而简之其俱枉正以存君相似也其
使君荣之与使君辱不同理故凡人之有为也前枉而
后义者谓之中权虽不能成春秋善之鲁隐公郑祭仲
卷二 第 7a 页 WYG0181-0711a.png
是也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虽能成之春秋不爱
齐顷公逢丑父是也夫冒大辱以生(案生字原/本作往)其情无
乐故贤人不为也而众人疑焉春秋以为人之不知义
而疑也故示之以义曰国灭君死之正也正也者正于天之为人性命也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
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是故春秋推天施而
顺人(案人他/本作天)理以至尊为不可以生于至辱大羞故获
者绝之以至辱为亦(案他本/无亦字)不可以加于至尊大位故
卷二 第 7b 页 WYG0181-0711b.png
虽失位弗君也已反国复(案他本/无复字)在位矣而春秋犹有
不君之辞况其溷然方获而虏耶其于义也(案他本/无也字)
君定矣若非君则丑父何权矣故欺三军为大罪于晋
其免顷公为辱宗庙于齐是以虽难而春秋不爱丑父
大义宜言于顷公曰君慢侮而怒诸侯是失礼大矣今被大辱而弗能死是无耻也而复(案复他/本作获)重罪请俱死
无辱宗庙无羞社稷如此虽陷其身尚有廉名当此之
时死贤于生故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正是之谓也
卷二 第 8a 页 WYG0181-0711c.png
由法论之则丑父欺而不中权忠而不中义以为不然
复察春秋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间非曰(原注/犹言)
(岂/非)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为王也云尔今善善
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君子
以天施之在人者听之则丑父弗忠也天施之在人者
使人有廉耻者不生大辱大辱莫甚于去南面之位而束获为虏也曾子曰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
君子视死如归谓如顷公者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181-0711d.png
春秋曰郑伐许奚恶于郑而夷狄之也曰卫侯速卒郑
师侵之是伐丧也郑与诸侯盟于蜀以盟而归诸侯于
是郑伐是叛盟也伐丧无义叛盟无信无信无义故大
恶之问者曰是君死其子未踰年有称伯不子法辞其
罪何曰先王之制有大丧者三年不呼其门顺其志之
不在事也诗云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居丧之义也今纵
不能如是奈何其父卒未踰年即以丧举兵也春秋以薄恩且施失其子心故不复得称子谓之郑伯以辱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0181-0712a.png
也且其先君襄公伐丧叛盟得罪诸侯诸侯怒之未解
恶之未已继其业者宜务善以覆之今又重之无故居
丧以伐人父伐人(案原本无伐人二/字今从他本增入)丧子以丧伐人父
加不义于人子施失恩于亲以犯中国是父负故恶于
前已起大恶于后诸侯果怒而憎之卒(案他本/卒作率)而俱至
谋共击之郑乃恐惧去楚而成蛊牢之盟是也楚与中
国侠(案他本/侠作挟)而击之郑罢弊危亡终身愁辜吾本其端
无义而败由轻心然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知
卷二 第 9b 页 WYG0181-0712b.png
其为得失之大也故敬而慎之今郑伯既(案他本/无既字)无子
恩又不孰计一举兵不当被患不穷自取之也是以生
不得称子去其义也死不得书葬(案他本衍/一不字)见其穷(案/他)
(本穷/作罪)也曰有国者视此行(案他本/行作得)身不放义与事不审
时其(案他本其字/在时字上)何如此尔
 
 
 春秋繁露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