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573-04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卷二十六
            魏 郦道元 撰
  沭水  巨洋水 淄水
  汶水  潍水  胶水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
 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
 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573-0403b.png
 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沭水又东南流左合岘水
 (案合近刻/讹作右)水北出大岘山东南流径邳乡东东南流 注于沭水也
东南过其县东
 沭水左与箕山之水合水东出诸县西箕山(案东出/近刻讹)
 (作出/东)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巨谬矣其水
 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东南过莒县东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573-0404a.png
 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列女传曰齐人
 杞梁殖袭莒战死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
 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案近刻/脱死字)君何辱命焉如殖 无罪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
 诗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
 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
 感皇天城为之堕(案近刻/讹作坠)即是城也其城三重并悉
 崇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尸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573-0404b.png
 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无知之难小白奔焉乐毅
 攻齐守险全国秦始皇县之汉兴以为城阳国封朱
 虚侯章治莒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阳国为琅邪
 国以封皇子京雅好宫室穷极伎巧壁带饰以金银 (案壁近刻/讹作璧)明帝时京不安莒移治开阳矣(案开近刻/讹作闾)
 沭水又南袁公水东出清山遵坤维而注沭(案遵近/刻讹作)
 (寻/)沭水又南浔水注之水出于巨公之山西南流旧
 堨以溉田(案近刻溉/下衍渚字)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浔水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573-0404c.png
 又西南流入沭沭水又南与葛陂水会水发三柱山
 西南流径辟土城南(案近刻讹作/辟城城南)世谓之辟阳城史
 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二年封
 城阳共王子节侯刘壮为侯国也(案节近刻/讹作刘)其水于
 邑积以为陂谓之辟阳湖西南流注于沭水也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
 沭水自阳都县又南会武阳沟水水东出仓山山上
 有故城世谓之监官城非也即古有利城矣汉武帝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573-0404d.png
 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也其城因山
 为基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阳沟又西至即丘县
 注于沭沭水又南径东海郡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
 也桓公五年经书齐侯郑伯如纪城祝丘左传曰齐
 郑朝纪欲袭之汉立为县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国
 志曰自东海分属琅邪阚骃曰即祝鲁之音(案即近/刻讹作)
 (郎/)盖字承读变矣沭水又南径东海厚丘县王莽更
 之曰祝其亭也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出(案近刻脱/一渎二字)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573-0405a.png
 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径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
 六年(案近刻讹/作八年)封卫绾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沭水又南径建陵山西(案原本及近刻并脱建字今/考魏书地形志建陵县有建)
 (陵/山)魏正光中(案光近刻/讹作元)齐王之镇徐州也立大堨遏
 水西流两渎之会置城防之曰曲沭戍自堨流三十
 里(案近刻/脱堨字)西注沭水旧渎谓之新渠旧渎自厚丘西
 南出(案近刻脱/旧渎二字)左会新渠南入淮阳宿预县注泗水 地理志所谓至下邳注泗者也经言于阳都入沂非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573-0405b.png
 矣沭水左渎自大堰水断故渎东南出桑堰水注之
 水出襄贲县泉流东注沭渎又南左合横沟水水发
 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案近刻改作堰今/考注内堨亦通称)
 (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又径司吾县故城西春
 秋左传楚执钟吾子以为司吾县王莽更之曰息吾
 也又西南至宿预注泗水也沐水故渎自下堰东南
 径司吾城东又东南历柤口城中柤水出于楚之柤
 地春秋襄公十年经书公与晋及诸侯会吴于柤京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573-0405c.png
 相璠曰宋地今彭城偪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偪阳
 八十里东南流径傅阳县故城东北(案傅近刻/讹作□)地理
 志曰故偪阳国也春秋左传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
 会于柤晋荀偃士丐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戍焉荀罃
 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
 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偪阳人启门诸侯之
 士门焉县门发鄹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虒弥建大
 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573-0405d.png
 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 登之及堞而绝之坠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
 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诸侯之师久于偪
 阳请归智伯怒曰七日不克尔乎取之以谢罪也荀
 偃士丐攻之亲受矢石遂灭之以偪阳子归献于武
 宫谓之夷俘偪阳妘姓也汉以为县汉武帝元朔三
 年封齐孝王子刘就为侯国王莽更之曰辅阳也郡
 国志曰偪阳有柤水柤水又东南(案近刻讹作/柤水而南)乱于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573-0406a.png
 沂而注于沭谓之柤口城得其名矣东南至朐县入
 游注海也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
 泰山即东小泰山也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
 宏谓之巨昧王韶之以为巨蔑亦或曰朐瀰皆一水
 也而广其目焉其水北流径朱虚县故城西汉惠帝
 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丹
 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573-0406b.png
 言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岘城东北二十
 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
 类音从字变也(案此下近刻/衍山导二字)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 世谓之东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山(案近刻讹/作穴山)
 流径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
 (案二近刻/讹作三)一水即东丹水也北径县合西丹水而乱
 流又东北出径渏薄涧北渏水亦出方山流入平寿
 县积而为渚水盛则北注东南流屈而东北流径平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573-0406c.png
 寿县故城西而北入丹水谓之鱼合口丹水又东北
 径望海台东(案近刻/脱海字)东北注海盖亦县所氏者也
又北过临朐县东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水出西 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
 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
 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
 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573-0406d.png
 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公以太
 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案侍近刻/讹作持)
 若炎夏火流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
 波(案近刻讹作汳又桂荀/朱谋㙔云当作桂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
 亦畅是焉栖寄寔可凭衿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 直芳齐芍药寔亦洁并飞鳞其水东北流入巨洋谓
 之熏冶泉又径临朐县故城东城古伯氏骈邑也汉
 武帝元朔元年(案近刻讹/作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奴为侯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573-0407a.png
 国应劭曰临朐山名也故县氏之朐亦水名其城侧
 临朐川(案近刻讹作/侧川临朐)是以王莽用表厥称焉城上下
 (案近刻作/其城上下)沿水悉是刘武皇北伐广固营垒所在矣
 巨洋又东北径委粟山东孤阜秀立(案秀近刻/讹作委)形若
 委粟又东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
 东南径逢山祠西(案祠上近/刻衍下字)洋水又东南(案近刻讹/作南东)
 历逢山下即石膏山也山麓三成(案近刻/脱山字)壁立直上
 山上有石鼓鸣则年凶郭缘生续述征记曰逢山在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573-0407b.png
 广固南三十里有祠并石鼓齐地将乱石人辄打石
 鼓声闻数十里(案近刻/脱声字)洋水历其阴而东北流世谓
 之石沟水东北流出于委粟山北而东注于巨洋谓
 之石沟口然是水下流亦有时通塞及其春夏水泛
 川澜无辍亦或谓之为龙泉水地理志石膏山洋水
 所出是也(案近刻脱所字又/是字讹在出字上)今于此县惟是渎当之
 似符群證矣巨洋水又东北得邳泉口泉源西出平 地东流注于巨洋水巨洋水又北会建德水水西发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573-0407c.png
 逢山阜而东流入巨洋水也
又北过剧县西
 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水发县西南𡸷山无事树
 木而圆峭孤峙巑岏分立左思齐都赋曰𡸷岭镇其
 左是也(案近刻/脱镇字)康浪水北流注于巨洋巨洋又东北
 径剧县故城西古纪国也春秋庄公四年纪侯不能
 下齐以与弟季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后改曰剧故鲁
 连子曰朐剧之人辩者也汉文帝十八年别为菑川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573-0407d.png
 国后并北海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错
 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俞县也(案近刻脱曰/字俞讹作愈)城之北侧
 有故台台西有方池(案近刻/讹作地)晏谟曰西去齐城九十
 七里耿弇破张步于临淄追至巨洋水上僵尸相属
 即是水也巨洋又东北径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
 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案近刻/脱墓字)
 人咸谓之为马陵而不知谁之丘垄也巨洋水又东
 北径益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涤荡也(案涤荡今汉/书作探阳)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573-0408a.png
 晏谟曰南去齐城五十里司马宣王伐公孙渊北徙 丰人住于此城遂改名为南丰城也又东北积而为
 潭枝津出焉谓之百尺沟西北流径北益都城(案此/下近)
 (刻有/也字)汉武帝元朔二年(案近刻讹/作三年)封菑川懿王子刘
 胡为侯国又西北流而注于巨淀矣
又东北过寿光县西
 巨洋水自巨淀湖(案近刻脱/巨淀二字)东北流径县故城西王
 莽之翼平亭也汉光武建武二年封更始子鲤为侯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573-0408b.png
 国城之西南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
 像弟子问经既无碑志未详所立巨洋又东北流尧 水注之水出剧县南角崩山(案角近刻/讹作有)即故义山也
 俗人以其山角若崩(案近刻脱/此二字)因名为角崩山亦名
 为角林山皆世俗音讹也水即蕤水矣地理志曰剧
 县有义山蕤水所出也北径𡸷山东俗亦名之为青
 山矣(案山近刻/讹作水)尧水又东北径东西寿光二城间应
 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在县东南斟灌国也又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573-0408c.png
 言斟亭在平寿县东南平寿故城在白狼水西今北
 海郡治水上承营陵县之下流东北径城东西入别
 画湖亦曰朕怀湖湖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东北 入海斟亭在溉水东水出桑犊亭东覆甑山亭故高
 密郡治世谓之故郡城山谓之塔山水曰鹿孟水亦
 曰戾孟水皆非也地理志桑犊(案近刻作地理/志曰桑犊故亭)北海
 之属县矣有覆甑山溉水所出北径斟亭西北合白
 狼水(案合白近刻/讹作今曰)按地理志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573-0408d.png
 故斟寻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溉水又北径寒
 亭西而入别画湖(案近刻脱/此五字)郡国志曰平寿有斟城
 有寒亭(案近刻讹作平/寿在斟灌东)薛瓒汉书集注云按汲郡古
 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明帝以封周后改曰卫斟 寻在河南非平寿也又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
 又居之尚书序曰太康失国兄弟五人徯于河汭此
 即太康之居为近洛也余考瓒所据今河南有寻地
 卫国有观土国语曰启有五观谓之奸子五观盖其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573-0409a.png
 名也所处之邑其名曰观皇甫谧曰卫地(案近刻/讹作也)
 云夏相徙帝丘(案帝近刻/讹作商)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
 (案近刻斟下/衍淮斟二字)即汲冢书云相居斟灌也既依斟寻明
 斟寻非一居矣穷后既仗善射篡相寒浞亦因逢蒙
 弑羿(案寒近刻讹/作韩下同)即其居以生浇因其室而有豷故 春秋襄公四年魏绛曰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
 浇于过处豷于戈是以伍员言于吴子曰过浇杀斟
 灌以伐斟寻是也有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之死也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573-0409b.png
 逃于鬲氏(案鬲近刻讹/作隔下同)今鬲县也收斟灌斟寻二国
 之馀烬(案斟寻近/刻脱斟字)杀寒浞而立少康灭之有穷遂亡
 也是盖寓其居而生其称宅其业而表其邑纵遗文
 沿禠亭郭有传未可以彼有灌目谓专此为非舍此
 寻名而专彼为是以土推传(案土近刻/讹作上)应氏之据亦
 可按矣尧水又东北注巨洋伏琛晏谟并言尧尝顿 驾于此故受名焉非也地理志曰蕤水自剧东北至
 寿光入海沿其径趣即是水也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573-0409c.png
又东北入于海
 巨洋水东北径望海台西东北流伏琛晏谟并以为
 平望亭在平寿县故城西北八十里古县又或言秦
 始皇升以望海因曰望海台未详也按史记汉武帝
 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赏为侯国又东北注于
 海也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573-0409d.png
 水所出故经有原山之论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饴山
 盖山别名也东北流径莱芜谷屈而西北流径其县
 故城南从征记曰城在莱芜谷当路阻绝两山间道
 由南北门汉末有范史云为莱芜令言莱芜在齐非
 鲁所得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
 荒芜故曰莱芜禹贡所谓莱夷也夹谷之会齐侯使
 莱人以兵劫鲁侯宣尼称夷不乱华是也余按泰无
 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左传曰与之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573-0410a.png
 无山及莱柞是也(案左传季孙以桃邑与孟氏易成/还杞谢息辞以无山与之莱柞是)
 (言成有山今桃乃/无山耳此误引)应劭十三州记曰太山莱芜县鲁
 之莱柞邑淄水又西北转径城西又东北流与一水
 合水出县东南俗谓之家桑谷水从征记名曰圣水
 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史(案史近/刻讹作)
 (吏下/同)才巧举手成器山岑上有神泉(案山岑近刻讹/作岑山泉讹作)
 (象/)人不能到小史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
 轮造县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成上其巅作祠屋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573-0410b.png
 留止其旁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七十馀年 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尽
 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史辞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
 升阁而去后百馀年下卖药齐市也其水西北流注
 淄水淄水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东北流者也
东北过临淄县东(案近刻东/上衍又字)
 淄水自山东北流径牛山西又东径临淄县故城南
 东得天齐水口水出南郊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573-0410c.png
 出南北三百步广十步山即牛山也左思齐都赋曰
 牛岭镇其南者也水在齐八祠中齐之为名起于此 矣地理风俗记曰齐所以为齐者即天齐渊名也其
 水北流注于淄水淄水又东径四豪冢北水南山下
 有四冢方基圆坟咸高七尺东西直列是田氏四王
 冢也淄水又东北径荡阴里西水东有冢一基三坟
 东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之坟也
 晏子恶其勇而无礼投桃以毙之死葬阳里即此也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573-0410d.png
 淄水又北径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王莽之齐
 陵县也尔雅曰水出其前左为营丘武王以其地封
 太公望赐之以四履都营丘为齐或以为都营陵史 记周成王封师尚父于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莱侯
 与之争营丘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
 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至营丘陵亦
 丘也献公自营丘徙临淄余按营陵城南无水惟城
 北有一水世谓之白狼水西出丹山俗谓凡山也东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573-0411a.png
 北流由尔雅出前左之文(案由近刻/讹作山)不得以为营丘
 矣营丘者山名也诗所谓子之营兮遭我乎峱之间
 兮作者多以丘陵号同缘陵又去莱差近(案近刻脱/缘陵二字)
 咸言太公所封考之春秋经书诸侯城缘陵左传曰 迁杞也毛诗郑注并无营字瓒以为非近之今临淄
 城中有丘在小城内周回三百步高九丈北降丈五
 淄水出其前故有营丘之名与尔雅相符城对天齐
 渊故城有齐城之称是以晏子言始爽鸠氏居之逢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573-0411b.png
 伯陵居之太公居之又曰先君太公筑营之丘季札
 观风闻齐音曰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
 乎田巴入齐过淄自镜郭景纯言齐之营丘淄水径
 其南及东也非营陵明矣献公之徙其犹晋氏深翼
 名绛(案名近刻/讹作居)非谓自营陵而之也其外郭即献公 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言齐湣王伐燕燕王会
 死虏其民实诸郭因以名之(案近刻讹作宝/居因郭以名之)秦始皇
 三十四年灭齐为郡治临淄汉高帝六年(案近刻/脱帝字)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573-0411c.png
 子肥于齐为王国王莽更名济南也战国策曰田单
 为齐相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出不能行坐沙中单
 乃解裘于斯水之上也
又东过利县东
 淄水自县东北流径东安平城北又东径巨淀县故
 城南(案巨淀汉/书作钜定)征和四年汉武帝幸东莱临大海三 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
 淄水又东北径广饶县故城南汉武帝元鼎中封菑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573-0411d.png
 川靖王子刘国为侯国淄水又东北马车渎水注之
 受巨淀淀即浊水所注也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
 广县为山世谓之冶岭山(案冶近刻/讹作治)东北流径广固
 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阻水深隍晋永
 嘉中东莱人曹嶷所造也水侧山际有五龙口义熙
 五年刘武帝伐慕容超于广固也以藉险难攻兵力
 劳弊河间人玄文说裕云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 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当必陷石虎从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573-0412a.png
 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恪之攻
 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之今
 旧基犹存(案近刻/脱今字)宜试脩筑(案试近刻/讹作城)裕塞之超及
 城内男女皆悉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
 也然城之所跨寔凭地险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浊水
 东北流径尧山东从征记曰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
 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庙在山之左麓
 庙像东面华宇脩整帝图严饰轩冕之容穆然山之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573-0412b.png
 上顶旧有上祠今也毁废无复遗式盘石上尚有人
 马之迹徒黄石而已惟刀剑之踪逼真矣至于燕锋
 代锷魏铗齐铓(案近刻/讹作铭)与今剑莫殊以密模写知人
 功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孙畅之所云青州刺史傅弘
 仁言得铜棺隶书处浊水又东北流径东阳城北东
 北流合长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
 流径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阳水
 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案近刻/脱一山)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573-0412c.png
 (字/)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案礕朱谋㙔/云当作劈)其水 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
 状同洪河(案近刻/讹作井)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
 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
 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
 时有通塞耳阳水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
 庑遍驾回阁承阿林之际则绳坐疏班锡钵閒设所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573-0412d.png
 谓脩脩释子𦕈𦕈禅栖者也阳水又东径东阳城东
 南(案东阳近/刻脱东字)义熙中晋青州刺史羊穆之筑此以在 阳水之阳即谓之东阳城(案谓下近/刻衍城字)世以浊水为西
 阳水故也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昔在宋世是
 水绝而复流刘晃赋通津焉魏太和中此水复竭辍
 流积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期是水复通澄映盈川所
 谓幽谷枯而更溢穷泉辍而复流矣海岱之士又颂
 通津焉平昌尨民孙道相颂曰惟彼渑泉竭踰三龄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573-0413a.png
 祈尽圭璧谒穷斯牲(案谒近刻/讹作竭)道从隆替降由圣明
 耋民河间赵嶷颂云敷化未期元泽潜施枯源扬涧
 涸川涤陂北海郭钦曰先政辍津我后通洋但颂广 文烦难以具载阳水又北屈径汉城阳景王刘章庙
 东东注于巨洋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
 水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水之论二水浑流世谓之
 为长沙水也亦或通名之为渑水故晏谟伏琛为齐
 记并云东阳城既在渑水之阳宜为渑阳城非也世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573-0413b.png
 又谓阳水为洋水余按群书盛言洋水出临朐县而
 阳水𨗳源广县两县虽邻川土不同于事疑焉浊水
 又北径臧氏台西又北径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地
 理志曰广县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巨 淀之右又有女水注之水出东安平县之蛇头山从
 征记曰水西有桓公冢甚高大墓方七十馀丈高四
 丈圆坟围二十馀丈高七丈馀一墓方七丈二坟晏
 谟曰依陵记非葬礼如承世故与其母同墓而异坟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573-0413c.png
 伏琛所未详也冢东山下女水原有桓公祠侍其衡
 奏魏武王所立曰近日路次齐郊瞻望桓公坟垄在
 南山之阿请为立祀为块然之主郭缘生述征记曰
 齐桓公冢在齐城南二十里因山为坟大冢东有女
 水或云齐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也女水𨗳川 东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燕建平
 六年水忽暴竭玄明恶之寝病而亡燕太上四年女
 水又竭墓容超恶之燕祚遂沦女水东北流径东安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573-0413d.png
 平县故城南续述征记曰女水至安平城南伏流十
 五里然后更流北注阳水(案近刻讹作/注北杨水)城故酅亭也
 春秋鲁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齐公羊传曰季者何
 纪侯弟也贤其服罪请酅以奉五祀田成子单之故
 邑也后以为县博陵有安平(案原本及近刻/并脱安字今补)故此加
 东也世祖建武七年封菑川王子刘茂为侯国又径 东安平城东(案近刻/脱东字)东北径垄丘东东北入巨淀(案/近)
 (刻脱/巨字)地理志曰菟头山女水所出东北至临淄入巨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573-0414a.png
 淀又北为马车渎北合淄水又北时渑之水注之时
 水出齐城西北二十五里(案西下近/刻衍南字)平地出泉即如
 水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为黑水西北
 径黄山东又北历愚山东(案东上近刻/重一山字)有愚公冢时
 水又屈而径杜山北有愚公谷齐桓公时公隐于谷
 (案近刻/讹作溪)邻有认其驹者公以与之山即杜山之通阜
 以其人状愚故谓之愚公水有石梁(案水上近刻/衍故山二字) 谓之为石梁水又有澅水注之水出时水东去临淄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573-0414b.png
 城十八里所谓澅中也俗以澅水为宿留水西北入
 于时水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澅故世以此而变水
 名也水南山西有王歜墓昔乐毅伐齐贤而封之歜
 不受自缢而死水侧有田引水溉迹尚存时水又西
 北径西安县故城南本渠丘也(案近刻/脱丘字)齐大夫雍廪
 之邑矣王莽更之曰东宁时水又西至石洋堰分为
 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济时水又北
 径西安城西又北京水系水注之水出齐城西南世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573-0414c.png
 谓之寒泉也(案近刻/脱之字)东北流直申门西京相璠杜预
 并言申门即齐城南面西第一门矣为申池昔齐懿
 公游申池邴歜阎职二人(案近刻歜讹作/戎阎讹作庸)害公于竹
 中今池无复髣髴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
 也左思齐都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
 公十八年晋伐齐戊戍伐雍门之萩(案近刻/讹作荻)己亥焚
 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案近/刻脱)
 (潍南及/三字)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尚不辞死以逞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573-0414d.png
 志何容对仇敌而不惩(案近刻/讹作徵)暴草木于海嵎乎又 炎夏火流非远游之辰懿公见弑盖是白龙鱼服见
 困近郊矣左氏舍近举远(案举近刻/讹作遗)考古非矣(案近/刻讹)
 (作/议)杜预之言(案之近刻/讹作泛)有推据耳系水傍城北流径
 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当战国之
 时以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子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
 论议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十人刘向别录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573-0415a.png
 以稷为齐城门名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门下故曰
 稷下也郑志(案此下近/刻有曰字)张逸问书赞云(案近刻/脱书字)我先 师棘下生何时人郑玄答云齐田氏时善学者所会
 处也齐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余按左传昭公二
 十二年莒子如齐盟于稷门之外汉以叔孙通为博
 士号稷嗣君史记音义曰欲以继踪齐稷下之风矣
 然棘下又是鲁城内地名(案鲁原本及近刻/并讹作齐今改正)左传定
 公八年阳虎劫公伐孟氏入自上东门战于南门之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573-0415b.png
 内又战于棘下者也盖亦儒者之所萃焉故张逸疑
 而发问郑玄释而辩之虽异名互见(案互近刻/讹作于)大归
 一也城内有故台有营丘有故景王祠即朱虚侯章 庙矣晋起居注云齐有大蛇长三百步负小蛇长百
 馀步径于市中市人悉观自北门所入处也北门外
 东北二百步有齐相晏婴冢宅左传晏子之宅近市
 景公欲易之而婴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
 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系水又北径临淄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573-0415c.png
 城西门北而西流径梧宫南昔楚使聘齐齐王飨之
 梧宫即是宫矣其地犹名梧台里台甚层秀东西百
 馀步南北如减即古梧宫之台台东即阙子所谓宋
 愚人得燕石处台西有石社碑(案社近刻讹作/杜重一碑字)犹存 汉灵帝熹平五年立其题云梧台里系水又西径葵
 丘北春秋庄公八年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京
 相璠曰齐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无庸戍之(案近/刻脱)
 (庸/字)僖公九年齐桓会诸侯于葵丘宰孔曰齐侯不务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573-0415d.png
 脩德而勤远略明葵丘不在齐也(案近刻/脱明字)引河东汾
 阴葵丘(案河东原本及近刻/并讹作胡广今改正)山阳西北葵城宜在此
 非也余原左传连称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时为往
 还之期(案为今刻/讹作而)请代弗许将为齐乱故令无宠之
 妹候公于宫(案妹近刻/讹作姝)因无知之绌(案近刻/讹作出)遂害襄 公若出远无代宁得谋及妇人而为公室之乱乎是
 以杜预稽春秋之旨即传安之注于临淄西(案此句/有舛误)
 不得舍近托远苟成已异于异可殊即义为负然则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573-0416a.png
 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案系原本及近刻/并讹作时今改正)左迤
 为潭又西径高阳侨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于
 时时水又东北流渑水注之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
 溱水也西北流径营城北汉景帝四年封齐悼惠王
 子刘信都为侯国渑水又西径乐安博昌县故城南
 (案乐安下近/刻衍南字)应劭曰昌水出东莱昌阳县道远不至 取其嘉名阚骃曰县处势平故曰博昌渑水西历贝
 丘京相璠曰博昌县南近渑水有地名贝丘在齐城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573-0416b.png
 西北四十里(案近刻/脱城字)春秋庄公八年齐侯田于贝丘
 见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齐侯坠车伤足于是处也渑
 水又西北入时水从征记又曰水出临淄县北径乐
 安博昌南界西入时水者也自下通谓之为渑也昔
 晋侯与齐侯宴齐侯曰有酒如渑指喻此水也时水
 又屈而东北径博昌城北时水又东北径齐利县故
 城北又东北径巨淀县故城北又东北径广饶县故 城北东北入淄水地理风俗记曰淄入濡淮南子曰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573-0416c.png
 白公问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渑之水
 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
又东北入于海
 淄水入马车渎乱流东北径琅槐故城南又东北径
 马井城北与时渑之水互受通称故邑流其号又东
 北至皮丘坈入于海(案坈近刻/讹作沈)故晏谟伏琛并言淄
 渑之水合于皮丘坈西地理志曰马车渎至琅槐入
 于海盖举县言也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573-0416d.png
汶水出朱虚县泰山
 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
 田氏之所造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
 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
 烈子翟员伐齐(案烈子近刻讹作烈侯又/翟员二字讹作及我师)入长城史
 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我伐长城者也(案伐字近刻/讹在我字上)
 伏琛晏谟并言水出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
 也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573-0417a.png
北过其县东 汶水自县东北径郚城北(案郚近刻/讹作峿)地理风俗记曰
 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案近刻讹/作峿亭城)故县也又东
 北径管宁冢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
 管宁墓墓前有碑又东北径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徵
 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东北径汉青州刺史孙
 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东径安丘县故城北汉高帝
 八年封将军张说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之诛郅也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573-0417b.png
 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案渠丘亭下近刻有莒渠丘/城四字乃下文讹舛在此)
 伏琛晏谟齐记并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东北十里 非矣(案近刻讹作并言亭在/丘城东北十里非城也)城对牟山山之西南有
 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潍(案原本及近刻并/讹作县今改正)
 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
 于国春秋桓公六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
 度其国危遂不复也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573-0417c.png
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案近刻脱/此二字)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
 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 皇之所筑也(案皇近刻/讹作王)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
 于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
 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馀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
 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
 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广五里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573-0417d.png
 (案广近刻/讹作高)刋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
 焉(案至近刻/讹作主)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
 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
 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潍水𨗳源潍山
 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潍水出覆舟
 山盖广异名也东北径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
 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析泉县东(案近刻/脱径字)
 又东南径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地理志曰至箕县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573-0418a.png
 北入潍者也潍水又东北径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
 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传曰城其下邑也王莽
 更名诸并矣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山
 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
 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其阴北径娄乡城东春秋昭 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来奔者也又分
 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故俗人谓此城为东诸城涓水
 又北注于潍水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573-0418b.png
东北过东武县西(案东武下近/刻衍城字)
 县因冈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
 国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
 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晏伏并以潍水为扶淇之水
 (案伏近刻/讹作谟)以扶淇之水为潍水非也按经脉志潍自
 箕县北径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谟伏琛云 东武城西北二里潍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潍水又北
 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573-0418c.png
 山王莽之令丘也(案令近/刻作合)山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
 谓之卢山也西北流径昌县故城西东北流齐地记
 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
 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灭故东方朔云不灰之木
 者也其水又东北流径东武县故城东而西北入潍
 地理志曰久台水东南至东武入潍者也(案近刻水/下有出字)
 (至作/径)尚书所谓潍淄其道矣又北过平昌县东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573-0418d.png
 潍水又北径石泉县故城西王莽之养信也地理风
 俗记曰平昌县东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县也潍水
 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
 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汉文帝封齐悼惠王肥子
 卬为侯国(案卬近刻/讹作永)城之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
 荆水通物坠于井则取之荆水昔常有龙出入于其
 中故世亦谓之龙台城也荆水又东北流注于潍潍
 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地理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573-0419a.png
 志曰灵门县有高□山壶山(案□即柘字近刻讹作/有高原山与浯一山)
 浯水所出东北入潍今是山西接浯山许慎说文言
 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径姑幕县故
 城东县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诸侯随方受之故薄姑
 氏之国也阚骃曰周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周公
 灭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王莽曰
 季睦矣应劭曰左传曰薄姑氏国太公封焉薛瓒汉
 书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东北径平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573-0419b.png
 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荆水浯水又 东北流而注于潍水也
又北过高密县西
 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
 尺水者盖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
 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案近刻脱/此八字)晏谟曰山状鄣日
 是有此名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东
 北流东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泻一壑俗谓之百尺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573-0419c.png
 水古人堨以溉田数十顷北流径高密县西下注潍
 水自下亦兼通称焉乱流历县西碑产山西又东北 水有故堰旧凿石竖柱断潍水广六十许步掘东岸
 激通长渠东北径高密县故城南(案近刻/脱县字)明帝永平
 中封邓震为侯国县南十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
 古所谓高密之南都也溉田一顷许陂水散流下注
 夷安泽潍水自堰北径高密县故城西汉文帝十六
 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案本近刻/讹作平)更为高密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573-0419d.png
 国王莽之章牟也潍水又北昔韩信与楚将龙且夹
 潍水而阵于此信夜令为万馀囊盛沙以遏潍水引
 军击且伪退且追北信决水水大至且军半不得渡 遂斩龙且于是水水西有厉阜(案近刻/作雁阜)阜上有汉司
 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又北径昌安县故城东汉
 明帝永平中封邓袭为侯国也郡国志曰汉安帝延
 光元年复也
又北过淳于县东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573-0420a.png
 潍水又北左会汶水北径平城亭西又东北径密乡
 亭西郡国志曰淳于县有密乡地理志皆北海之属
 县也应劭曰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
 里有密乡亭故县也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 城东有密阜地理志曰有三户山祠(案户近刻/讹作石)余按
 应劭曰(案近刻/脱曰字)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称俗以之名
 阜非也
又东北过都昌县东(案过近刻/讹作径)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573-0420b.png
 潍水东北径逢萌墓萌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
 亭遂浮海至辽东复还在不其山隐学明帝安车徵
 萌以佯狂免又北径都昌县故城东汉高帝六年封
 朱轸为侯国北海相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于都
 昌也太史慈为融求救刘备持的突围其处也又东北入于海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
 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北径祝兹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573-0420c.png
 县故城东汉武帝元鼎中封胶东康王子延为侯国
 又径扶县故城西(案扶汉/书作却)地理志琅邪之属县也汉
 文帝元年封吕平为侯国胶水又北径黔陬故城西
 袁山松郡国志曰县有介亭地理志曰故介国也春
 秋僖公九年介葛卢来朝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
 之问之果然晏谟伏琛并云县有东西二城相去四 十里有胶水非也斯乃拒艾水也水出县西南拒艾
 山即齐记所谓黔艾山也东北流径柜县故城西(案/柜)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573-0420d.png
 (近刻讹/作拒)王莽之祓同也(案祓同近刻/讹作秩国)世谓之王城又
 谓是水为洋水矣(案近刻重/一洋字)又东北流(案近刻/讹作径)晏伏
 所谓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胶水者也又东入海地理
 志琅邪有柜县根艾水出焉东入海即斯水也今胶
 水北流(案近刻/脱流字)径西黔陬城东晏伏所谓(案此四字/近刻讹在)
 (西黔陬/城东上)高密郡侧有黔陬县(案黔陬晋为/高密郡治)地理志曰
 胶水出邞县(案邞近刻/讹作□)王莽更之纯德矣疑即是县 所未详也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573-0421a.png
又北过夷安县东
 县故王莽更名之原亭也(案近刻脱故字/名之下有曰字)应劭曰故
 莱夷维邑也(案近刻/脱维字)太史公曰晏平仲莱之夷维之
 人也汉明帝永平中封邓珍为侯国西去潍水四十
 里胶水又北径胶阳县东(案近刻/脱县字)晏伏并谓之东亭
 自亭结路南通夷安地理风俗记曰淳于县东南五
 十里有胶阳亭故县也又东北流(案近刻/讹作径)左会一水
 世谓之张奴水水发夷安县东南阜下西北流历胶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573-0421b.png
 阳县注于胶胶水之左为泽渚东北百许里(案近刻/脱一胶)
 (字讹作水之左东北/为泽水渚百许里)谓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案潭/下近)
 (刻衍之/泽二字)亦潍水枝津之所注也胶水又东北径下密
 县故城东又东北径胶东县故城西汉高帝元年别
 为国景帝封子寄为王国王莽更之郁祑也(案祑今/汉书作)
 (秩/)今长广郡治伏琛晏谟言胶水东北回达于胶东
 城北百里流注于海
又北过当利县西北入于海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573-0421c.png
 县故王莽更名之为东莱亭也(案近刻脱/名字为字)又北径平 度县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为侯国
 王莽更名之曰利卢也县有土山胶水北历土山注
 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盐坈相承脩煮不辍北眺巨
 海杳冥无极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案/谓)
 (下近刻/衍之字)故地理志曰胶水北至平度入海也(案也上/近刻衍)
 (者/字)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573-0421d.png
 
 
 
 
 
 
 
 水经注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