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573-02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卷十三
            魏 郦道元 撰
  㶟水
㶟水出雁门阴馆县(案㶟原本及近刻并讹作湿说文/㶟水出雁门阴馆累头山东入海)
(力追切魏书作灅已讹舛若湿则/不得读力追切今从说文为正)东北过代郡桑乾县

 㶟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573-0207b.png
 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
 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案今本汉/书作富代)魏皇兴三 年(案皇兴近刻/讹作天安)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㶟水又
 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案原本作上/下从近刻)洪源
 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潜通
 (案近刻/脱通字)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
 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馀(案此下近刻/有其水二字)澄渟镜净潭
 而不流(案近刻/脱潭字)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清水流潭皎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573-0208a.png
 焉冲照池中尝无斥草及其风箨(案斥太平御览引/作片箨近刻讹作)
 (泽/)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耘鸟也
 (案耘近刻/讹作私)其水阳熯不耗(案熯近刻/讹作焊)阴霖不滥无能 测其渊深也古老相傅言尝有人乘车于池侧忽过
 大风飘之于水有人获其轮于桑乾泉故知二水潜
 流通注矣池东隔阜又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案/原)
 (本作五六/里从近刻)清深镜洁不异大池桑乾水自源东南流
 右会马邑川水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矣盖狄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573-0208b.png
 语音讹(案音近刻/讹作言)马磨声相近故尔其水东径马邑
 县故城南干宝搜神记曰昔秦人筑城于武州塞内
 (案州近刻/讹作周)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案近刻/脱者字)有马
 驰走一地(案近刻/脱驰字)周旋反覆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 城乃不崩遂名之为马邑(案近刻脱/之为二字)或以为代之马
 城也诸记纷竞未识所是汉以斯邑封韩王信后为
 匈奴所围信遂降之王莽更名之曰章昭其水东注
 桑乾水(案注近/讹作流)刻桑乾水又东南流水南有故城东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573-0208c.png
 北临河又东南右合㶟水乱流枝水南分(案水近刻/讹作之)
 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案州近刻/讹作周)水出故城东
 南流出山径日没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
 故也(案近刻讹/作故城也)东有日中城(案东近刻/讹作荣)城东又有早
 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曲中其水又东流右 注桑乾水桑乾水又东南径黄瓜阜曲西又屈径其
 堆南徐广曰猗卢废嫡子曰利孙于黄瓜堆者也又
 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东南流径桑乾郡北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573-0208d.png
 (案近刻/脱乾字)大魏因水以立郡受厥称焉又东北左合夏
 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东溪西北流径故城北所
 未详也又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东流长津
 委浪(案近刻/脱长字)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
 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
 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对□ 陶县之故城(案□古汪字此/下近刻衍南字)故曰南池也南池水又
 东北注桑乾水为㶟水自下并受通称矣(案近刻脱/自下二字)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573-0209a.png
 㶟水又东北径石亭西(案石近刻/讹作魏)盖皇魏天赐三年
 之所经建也㶟水又东北径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
 皇帝于是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纳称焉阜上有故宫
 庙楼榭基雉尚崇每至鹰隼之秋羽猎之日肆阅清
 野为升眺之逸地矣㶟水又东流四十九里东径巨
 魏亭北又东崞川水注之(案近刻/脱水字)水南出崞县故城
 南(案崞下近/刻衍山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 处二山之中(案二近刻/讹作三)故以崞张为名矣其水又西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573-0209b.png
 出山谓之崞口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东(案近刻/脱县字)王莽
 之当要也又北径巨魏亭东(案近刻/脱东字)又北径剧阳县
 故城西王莽之善阳也按十三州志曰在阴馆县东
 北一百三里其水又东注于㶟水㶟水又东径班氏
 县南如浑水注之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馀里
 东流径故城南北俗谓之独谷孤城水亦即名焉东
 合旋鸿池水水出旋鸿县东山下水积成池(案积近/刻讹作)
 (即/)北引鱼水水出鱼溪南流注池池水吐纳川流以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573-0209c.png
 成巨沼东西二里南北四里北对凉川城之南池(案/凉)
 (川城近刻讹/作凉州池)池方五十里俗名乞伏袁池(案近刻/讹作河)
 隔越山阜鸟道不远云霞之间常有(案此下/有脱文)西南流
 径旋鸿县南右合如浑水是总二水之名矣如浑水
 又东南流径永固县(案永近刻/讹作水)县以太和中因山堂
 之目以氏县也右会羊水(案近刻讹/作年水)水出平城县之
 西苑外武州塞北出东转径燕昌城南按燕书建兴
 十年慕容垂自河西还(案近刻垂讹作/宝西讹作而)军败于参合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573-0209d.png
 死者六万人十一年垂众北至参合见积骸如山设 祭吊之礼死者父兄皆号泣六军哀恸(案近刻脱/六军二字)
 惭愤呕血因而寝疾焉舆过平城北四十里疾笃筑
 燕昌城而还即此城也北俗谓之老公城(案北上近/刻衍故字)
 (城下有/也字)羊水又东注于如浑水乱流径方山南(案近/刻脱)
 (此二/字)岭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
 二陵之南有永固堂堂之四周隅雉列榭阶栏槛及
 扉户梁壁椽瓦悉文石也檐前四柱采洛阳之八风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573-0210a.png
 谷黑石为之雕镂隐起以金银间云矩有若锦焉堂
 之内外四侧结两石趺(案近刻/讹作扶)张青石屏风(案张近/刻讹作)
 (帐/)以文石为缘并隐起忠孝之容题刻贞顺之名庙
 前镌石为碑兽碑石至佳左右列柏四周迷禽闇日
 院外西侧有思远灵图图之西有斋堂南门表二石
 阙阙下斩山累结御路下望灵泉宫池皎若圆镜矣
 (案此下近刻有羊水/又东注五字系衍文)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
 南注池池东西百步南北二百步池渚旧名白杨泉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573-0210b.png
 泉上有白杨树(案有近刻/讹作出)因以名焉其犹长杨五柞
 之流称矣南面旧京北背方岭左右山原(案近刻/讹作源)
 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如浑水又南径 北宫下旧宫人作薄所在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
 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历诸池沼又南径虎圈东魏
 太平真君五年成之以牢虎也季秋之月圣上亲御
 圈上敕虎士效力于其下事同奔戎生制猛兽即诗
 所谓袒裼暴虎献于公所也故魏有捍虎图也又径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573-0210c.png
 平城西郭内魏太常七年所城也(案城近刻/讹作成)城周西
 郭外有郊天坛坛之东侧有郊天碑建兴四年立其
 水又南(案近刻讹/作水南又)屈径平城县故城南史记曰高帝
 先至平城史记音义曰在雁门即此县矣王莽之平 顺也魏天兴二年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破安昌诸
 殿(案安昌上近刻/有太华二字)造太极殿东西堂及朝堂夹建象
 魏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二掖门云龙神虎中华诸门
 皆饰以观阁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573-0210d.png
 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案上石字近/刻讹在之字)
 (下/)太和殿之东北(案太和二字近刻因与淇水互舛/遂脱入淇水注内讹作太和泉源)
 (水/)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
 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刋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
 僧达乐安蒋少游笔(案近刻/讹作于)堂南对白台台甚高广 台基四周列壁阁道自内而升(案道近/刻作路)国之图箓秘
 籍悉积其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
 (案近刻/脱也字)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573-0211a.png
 建白楼(案叉下近/刻衍毁字)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
 以石粉皓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也后置
 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
 谓之戒晨鼓也乂南径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
 晋国所造(案近刻讹作太师/黎昌凭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
 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䌽之上炜炜有精 光又南径永宁七级浮图西(案永近刻/讹作水)其制甚妙(案/近)
 (刻脱/其字)工在寡双又南远出郊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573-0211b.png
 公私引裂用周园溉(案近刻/作挽)长塘曲池所在布濩故
 不可得而论也一水南径白登山西服虔曰白登台
 名也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高城若丘陵矣
 今平城东十七里有台即白登台也台南对冈阜即
 白登山也故汉书称上遂至平城上白登者也为匈
 奴所围处孙畅之述画曰汉高祖被围七日陈平使
 能画作美女送与冒顿阏氏恐冒顿胜汉其宠必衰 说冒顿解围于此矣其水又径宁先宫东献文帝之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573-0211c.png
 为太上皇所居故宫矣宫之东次下有两石柱是石
 虎邺城东门石桥柱也按柱勒赵建武中造以其石
 作工妙徙之于此余为尚书祠部与宜都王穆罴同
 拜北郊亲所经见柱侧悉镂云矩上作蟠螭甚有形
 势信为工巧去子丹碑则远矣(案则近刻/讹作侧)其水又南
 径平城县故城东司州代尹治皇都洛阳以为恒州
 水左有大道坛庙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
 建也兼诸岳庙碑赤多所署立其庙阶三成四周栏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573-0211d.png
 槛上阶之上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案互近刻/讹作干)
 版砌其上栏陛承阿上圆制如明堂而专室四户室
 内有神坐坐右列玉磬皇舆亲降受箓灵坛号曰天
 师宣扬道式暂重当时坛之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
 麚四年造抑亦柏梁之流也台榭高广(案近刻/脱榭字)超出
 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太平真君十一年又
 毁之物不停固白登亦继褫矣水右有三层浮图真
 容鹫架悉结石也装制丽质亦尽美善也东郭外太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573-0212a.png
 和中阉人宕昌公钳耳庆时(案庆近刻/讹作处)立祗洹舍于 东皋椽瓦梁栋台壁棂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悉
 青石也图制可观所恨惟列壁合石疏而不密庭中
 有祗洹碑碑题大篆非佳耳然京邑帝里佛法丰盛
 神图妙塔桀跱相望法轮东转兹为上矣其水自北
 苑南出历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十年累石结岸夹
 塘之上杂树交荫郭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径
 籍田及药圃西明堂东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573-0212b.png
 九室(案近刻讹作/十二户九堂)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
 下施机轮饰缥碧(案近刻/脱碧字)仰象天状画北道之宿焉 盖天也(案上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自石字起至此/句天字止近刻讹在淇水注内右合泉源水)
 (下原本不误又此句朱谋㙔云/当作画北辰列宿象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
 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
 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
 也如浑水又南与武州川水会(案州近刻讹/作周下同)水出县
 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川北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573-0212c.png
 流径武州县故城西王莽之桓州也又东北右合黄
 水(案近刻讹/作黄山水)水西出黄阜下东北流(案东近刻/讹作重)圣山
 之水注焉水出西山东流注于黄水黄水又东注武 州川(案州近刻/讹作周)又东历故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
 导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案近/刻讹)
 (作六十/七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
 发响以草㸑之则烟腾火发东方朔神异傅云南方
 有火山焉长四十里广四五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573-0212d.png
 昼夜火燃得雨猛风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
 尺馀细如丝色白时时出外以水逐而沃之则死取
 其毛绩以为布谓之火浣布是山赤其𩔖也但卉物
 则不能然其山以火从地中出故亦名荧台矣火井 东五六尺又东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相状热势又同
 (案近刻讹作/势热又同)以草内之则不燃皆沾濡露结故俗以
 汤井为目井东有火井祠(案火近刻/讹作文)以时祀祭焉井
 北百馀步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崖下有风穴(案崖/近刻)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573-0213a.png
 (讹作/岸)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
 三伏盛暑犹须袭裘寒吹陵人不可暂停而其山出
 雏乌形𩔖雅乌纯黑而姣好音与之同缋采绀发觜
 若丹砂性驯良而易附丱童幼子捕而执之(案此下/近刻衍)
 (曰/字)赤觜乌亦曰阿雏乌按小尔雅(案近刻/脱小字)纯黑反哺 谓之慈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脰而
 群飞者(案脰近刻讹/作头下同)谓之燕乌大而白脰者谓之苍
 乌尔雅曰鸒斯卑居也孙炎曰(案炎近刻/讹作久)卑居楚乌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573-0213b.png
 犍为舍人以为壁居(案近刻讹/作壁屋)说文谓之雅雅楚乌
 庄子曰雅贾矣马融亦曰贾乌也(案近刻也/上有者字)又按瑞
 应图有三足乌赤乌白乌之名而无记于此乌故书
 其异耳自恒山已北并有此矣其水又东北流注武
 州川水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
 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南凿石开 山因岩结构(案岩近/刻作崖)真容巨壮世法所希(案近刻/讹作缔)
 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川水又东南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573-0213c.png
 流出山魏土地记曰平城西三十里武州塞口者也
 (案城下近刻衍/宫字州讹作周)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溉诸园池苑
 有洛阳殿殿北有宫馆一水自枝渠南流东南出火
 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溪东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
 之热同樵炭也又东注武州川径平城县南东流注
 如浑水(案东字近刻/讹在南字上)又南流径班氏县故城东王莽
 之班副也阚骃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 北俗谓之去留城也如浑水又东南流注于㶟水㶟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573-0213d.png
 水又东径平邑县故城南(案径下近/刻衍北字)赵献侯十三年
 城平邑地理志属代王莽所谓平胡也十三州志曰
 城在高柳南百八十里(案近刻/脱百字)北俗谓之丑寅城㶟
 水又东径沙陵南魏金田之地也事同曹武邺中定
 矣(案此语有脱误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云河北/始开以王脩为司金中郎将续汉书百官志本注)
 (云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利权悉归于上矣)㶟水又东径狋氏县故城北
 王莽更名之曰狋聚也十三州志曰县在高柳南百
 三十里俗谓之苦力干城矣(案谓近刻/讹作为)㶟水又东径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573-0214a.png
 道人县故城南地理志王莽之道仁也地理风俗记
 曰初筑此城有仙人游其地故因以为城名矣今城
 北有渊潭而不流(案近刻/讹作注)故俗谓之为平湖也十三
 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柳东北八十里所未详也㶟水
 又东径阳原县故城南地理志代郡之属县也北俗
 谓之比那州城(案比近/刻作北)㶟水又东安阳水注之(案近/刻脱)
 (安字上衍流/又东三字)水出县东北潭中(案潭近刻/讹作泽)北俗谓之
 太拔回水自潭东南流注于㶟水(案潭近刻/讹作源)又东径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573-0214b.png
 东安阳县故城北赵惠文王三年主父封长子章为 代安阳君(案近刻脱/主父二字)此即章封邑王莽之竟安也(案/竟)
 (近刻讹/作竞)地理风俗记曰五原有西安阳故此加东也
 㶟水又东径昌平县温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
 导合而南流东北注㶟水㶟水又东径昌平县故城
 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㶟水
 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
 之曰安德也魏土地记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573-0214c.png
 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经言出
 南非也盖误證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 乌丸入涿郡逐北遂至桑乾(案近刻讹作遂/北逐至桑乾)正于此
 也(案正近刻/讹作止)㶟水又东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县
 东径平舒县之故城南泽中史记赵孝成王十九年
 以汾门予燕易平舒徐广曰平舒在代王莽更名之
 曰平葆后汉世祖建武七年封扬武将军马成为侯
 国(案扬近刻/讹作阳)其水控引众泉以成一川魏土地记曰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573-0214d.png
 代城西九十里有平舒城西南五里代水所出东北
 流言代水非也祁夷水又东北径兰亭南又东北径
 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又东北流水侧有故 池按魏土地记曰代城西南三十里有代王鱼池池
 西北有代王台东去代城四十里祁夷水又东北得
 飞狐谷即广野君所谓杜飞狐之口也苏林据郦公
 之说言在上党即实非也如淳言在代是矣晋建兴
 中刘琨自代出飞狐口奔于安次即于此道也魏土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573-0215a.png
 地记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关水西北流径南
 舍亭西又径句琐亭西西北注祁夷水祁夷水又东
 北流径代城西卢植言初筑此城板干一夜自移于
 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 于是就以为治城圆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
 更名其故城曰东城赵灭代(案此下/有脱文)汉封孝文为代
 王梅福上事曰代谷者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谷
 中之地上谷在东代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曰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573-0215b.png
 厌狄亭魏土地记曰城内有二泉一泉流出城西门
 (案泉近刻讹/作源下同)一泉流出城北门二泉皆北注代水祁
 夷水又东北热水注之水出绫罗泽泽际有热水亭
 其水东北流注祁夷水祁夷水又东北谷水注之水
 出昌平县故城南(案近刻/脱水字)又东北入祁夷水祁夷水 右会逆水水导源将城东西北流径将城北在代城
 东北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傅将城之名卢植曰
 此城方就而板干自移应劭曰城徙西南去故代五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573-0215c.png
 十里故名代曰东城或傅书倒错情用疑焉而无以
 辨之逆水又西注于祁夷之水逆之为名以西流故
 也祁夷水东北径青牛渊水自渊东注之耆彦云(案/彦)
 (近刻讹/作谚)有潜龙出于兹浦形𩔖青牛焉故渊潭受名
 矣潭深不测而水周多莲藕生焉祁夷水又北径一
 故城西西去代城五十里又疑是代之东城而非所 详也又径昌平郡东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
 里又北连水入焉水出雊瞀县东西北流径雊瞀县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573-0215d.png
 故城南又西径广昌城南魏土地记曰代南二百里
 有广昌城南通大岭即实非也十三州记曰平舒城
 东九十里有广平城疑是城也寻其名状忖理为非
 又西径王莽城南又西到刺山水注之水出到刺山
 西山甚层峻未有升其巅者(案巅近刻/讹作岭)魏土地记曰
 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刺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其水北
 流径一故亭东城北有石人故世谓之石人城西北 注连水连水又北径当城县故城西高祖十二年周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573-0216a.png
 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即此处也应劭曰当桓都山
 作城故曰当城也又径故代东而西北流注祁夷水
 祁夷水西有随山山上有神庙谓之女郎祠方俗所
 祠也祁夷水又北径桑乾故城东而北流注于㶟水
 地理志曰祁夷水出平舒县北至桑乾入㶟是也㶟
 水又东北径石山水口水出南山北流径空侯城东
 魏土地记曰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者也(案近/刻脱)
 (者/字)其水又东北流注㶟水㶟水又东径潘县故城北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573-0216b.png
 (案近刻讹作/径潘城县北)东合协阳关水水出协溪魏土地记曰
 下洛城西南九十里有协阳关关道西通代郡其水
 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
 也又北径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
 于潘城中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南
 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
 十三州记曰广平城东北百一十里有潘县地理志
 曰王莽更名树武其泉从广十数步东出城注协阳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573-0216c.png
 关水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惟洴泉而已关水又 东北流注于㶟水㶟水又东径雍洛城南魏土地记
 曰下洛城西南二十里(案西南近刻/讹作西西)有雍洛城桑乾
 水在城南东流者也㶟水又东径下洛县故城南王
 莽之下忠也魏燕州广宁县广宁郡治魏土地记曰
 去平城五十里城南二百步有尧庙㶟水又东径高
 邑亭北(案近刻脱/此七字)又东径三台北㶟水又东径无乡
 城北地理风俗记曰燕语呼毛为无(案毛近刻/讹作亡)今改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573-0216d.png
 宜乡也㶟水又东(案此下近/刻衍径字)温泉水注之水上承温
 泉于桥山下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 山山下有温泉(案近刻脱/一山字)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
 于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
 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于㶟水㶟
 水又东左得于延水口水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
 南小山(案柔近刻/讹作子)山海经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
 玉脩水出焉东南流径且如县故城南应劭曰当城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573-0217a.png
 西北四十里有且如城故县也代称不拘名号变改
 校其城郭相去远矣地理志曰中部都尉治于延水
 出县北塞外即脩水也脩水又东南径马城县故城 北地理志曰东部都尉治十三州志曰马城在高柳
 东二百四十里俗谓是水为河头河头出戎方土俗
 变名耳又东径零丁城南右合延乡水水出县西山
 东径延陵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当城西北有延
 陵乡故县也俗指为琦城(案近刻讹作旧/指谓之琦城川)又东径罗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573-0217b.png
 亭又东径马城南(案近刻/讹作北)又东注脩水又东南于大
 宁郡北右注雁门水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雁门
 之山雁出其门(案近刻/讹作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中其山
 重峦叠巘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其水东南 流径高柳县故城北旧代郡治秦始皇二十三年虏
 赵王迁以国为郡王莽之所谓厌狄也建武十九年
 世祖封代相堪为侯国昔牵招斩韩忠于此处城在
 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于代为西北也雁门水又东南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573-0217c.png
 流屈径一故城背山面泽北俗谓之叱险城雁门水
 又东南流屈而东北积而为潭其陂斜长而不方东
 北可二十馀里广十五里蒹葭丛生焉敦水注之其
 水导源西北少咸山之南麓(案近刻其讹作导/山字讹在之字下)东流
 径参合县故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道人城北五十里 有参合乡故县也敦水又东(案近刻讹/作东又)𣸢水注之水
 出东阜下西北流径故城北俗谓之和堆城又北合
 敦水乱流东北注雁门水故山海经曰少咸之山敦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573-0217d.png
 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郭景纯曰水出雁门山
 谓斯水也雁门水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与
 神泉水合(案近刻脱/此二字)水出苇壁北水有灵焉及其密
 云不雨阳旱愆期多祷请焉水有二流世谓之比连
 泉一水东北径一故城东世谓之石虎城而东北流
 注阳门水又东径三会亭北又东径西伺道城北又 东托台谷水注之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东径阳门
 山南托台谷谓之托台水汲引泉溪浑涛东注(案近/刻浑)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573-0218a.png
 (讹作泽又/重一泽字)行者间十馀渡东径三会城南又东径托
 台亭北又东北径马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雁门水
 又东径大宁郡北魏太和中置有脩水注之即山海
 经所谓脩水东流注于雁门水也地理志有于延水
 而无雁门脩水之名山海经有雁门之目而无说于
 延河(案无近刻/讹作燕)自下亦通谓之于延水矣水侧有桑
 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丛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 此见之因以名焉于延水又东径冈城南按史记蔡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573-0218b.png
 泽燕人也谢病归相秦号冈成君疑即泽所邑也世
 名武冈城于延水又东左与宁川水合水出西北东
 南流径小宁县故城西东南流注于延水于延水又
 东(案近刻脱/此十九字)径小宁县故城南地理志宁县也西部
 都尉治王莽之博康也魏土地记曰大宁城西二十
 里有小宁城昔邑人班丘仲居水侧卖药于宁百馀
 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民
 人取仲尸弃于延水中收其药卖之仲被裘从而诘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573-0218c.png
 之此人失怖(案此近刻/讹作北)叩头求哀仲曰不恨汝故使
 人知我耳去矣后为夫馀王驿使来宁(案来近刻/讹作永)
 方人谓之谪仙也(案此近刻/讹作北)于延水又东黑城川水
 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总为一川
 东南径黑土城西又东南流径大宁县西而南入延
 河延河又东径大宁县故城南地理志云广宁也王
 莽曰广康矣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北百三十里(案/近)
 (刻脱/城字)有大宁城于延水又东南径茹县故城北王莽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573-0218d.png
 之谷武也世谓之如口城魏土地记曰城在鸣鸡山 西十里南通大道西达宁川于延水又东南径鸣鸡
 山西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北三十里有延河东流
 北有鸣鸡山史记曰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井其
 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
 亡矣吾将何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
 立祠焉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案其山近/刻脱山字)每夜有野鸡
 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魏土地记云代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573-0219a.png
 城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其侧有钟乳穴赵襄子
 既害代王迎姊姊代夫人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 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笄自刺而死使者自杀民怜之
 为立神屋于山侧因名之为磨笄之山未详孰是于
 延水又南径且居县故城南王莽之所谓久居也(案/近)
 (刻脱所/谓二字)其水东南流注于㶟水地理志曰于延水东
 至广宁入沽(案沽原本及近刻并讹/作治今据汉书改正)非矣
又东过涿鹿县北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573-0219b.png
 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径涿鹿县故
 城南王莽所谓抪陆也(案抪近刻/讹作禠)黄帝与蚩尤战于
 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案阿近刻/讹作河)即于是也 (案近刻作/是处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县之东泉
 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
 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
 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
 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573-0219c.png
 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涿
 水又东径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郡
 以统流杂(案近刻/讹作离)涿水又东北径祚亭北而东北入
 㶟水亦云涿水枝分入匈奴者谓之涿邪水(案近刻/脱水字) 地理潜显难以究昭非所知也㶟水又东南左会清
 夷水亦谓之沧河也水出长亭南西径北城村故城
 北又西北平乡川水注之水出平乡亭西西北流注
 清夷水清夷水又西北径阴莫亭在居庸县南十里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573-0219d.png
 清夷水又西会牧牛山水(案近刻/脱水字)魏土地记曰沮阳
 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
 源也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耆旧
 云山下亦有百泉竞发有一神牛駮身自山而降下
 饮泉竭故山得其名今山下导九十九泉积以成川 西南流谷水与浮图沟水注之水出夷舆县故城西
 南王莽以为朔调亭也其水俱西南流注于沧水沧
 水又西南右合地裂沟古老云晋世地裂分此界间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573-0220a.png
 成沟壑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沧河又
 西径居庸县故城南魏上谷郡治昔刘虞攻公孙瓒
 不克北保此城为瓒所擒有粟水入焉水出县下城
 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沧河沧河又西右与阳
 沟水合(案右与近刻/讹作与右)水出县东北西南流径居庸县
 故城北(案近刻/脱故字)西径大翮小翮山南高峦截云层陵 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
 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573-0220b.png
 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徵而
 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
 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
 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
 矣魏土地记曰沮阳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
 山上神名大翮神山屋东有温汤水口其山在县西
 北二十里峰举四十里上庙则次仲庙也右出温汤 疗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此水炎热倍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573-0220c.png
 甚诸汤下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
 耳不得言大翮山东其水东南流左会阳沟水乱流
 南注沧河沧河又左得清夷水口魏土地记曰牧牛
 泉西流与清夷水合者也自下二水互受通称矣清
 夷水又西灵亭水注之(案亭下近/刻衍城字)水出马兰西泽中
 众泉泻溜归于泽泽水所钟以成沟渎渎水又左与
 马兰溪水会水导源马兰城(案近刻/脱源字)城北负山势因
 阿仍溪民居所给惟仗此水南流出城东南入泽水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573-0220d.png
 泽水又南径灵亭北又屈径灵亭东次仲落鸟翮于
 此(案落字近刻/讹在次仲上)故是亭有灵亭之称矣其水又南流
 注于清夷水清夷水又西与泉沟水会(案与近刻/讹作得)
 导源川南平地北注清夷水清夷水又西南得桓公
 泉盖齐桓公霸世北伐山戎过孤竹西征束马悬车
 上卑耳之西极故水受斯名也水源出沮阳县东而
 西北流入清夷水清夷水又西径沮阳县故城北秦
 上谷郡治此(案秦字下近/刻衍始皇字)王莽改郡曰朔调县曰沮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573-0221a.png
 阴阚骃曰涿鹿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魏土地记曰 城北有清夷水西流也其水又屈径其城西南流注
 于㶟水㶟水南至马陉山谓之落马洪(案近刻/讹作河)
又东南出山
 㶟水又南出山(案出近刻/讹作入)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
 十许丈谓之落马洪抑亦孟门之流也㶟水自南出
 山谓之清泉河俗亦谓之曰千水非也㶟水又东南
 径良乡县之北界历梁山南高梁水出焉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573-0221b.png
过广阳蓟县北
 㶟水又东径广阳县故城北谢承后汉书曰世祖与 铫期出蓟至广阳欲南行即此城也谓之小广阳㶟
 水又东北径蓟县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南七里
 有清泉河而不径其北盖经误證矣昔周武王封尧
 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
 之曲阜齐之营丘矣武王封召公之故国也秦始皇
 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阳郡汉高帝以封卢绾为燕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573-0221c.png
 王更名燕国(案近刻/脱名字)王莽改曰广有(案近刻/讹作公)县曰代
 戎(案近刻/讹作成)城有万载宫光明殿东掖门下旧慕容俊
 立铜马像处昔慕容廆有骏马赭白有奇相逸力至 俊光寿元年齿四十九矣(案近刻/脱齿字)而骏逸不亏俊奇
 之比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颂其傍
 像成而马死矣大城东门内道左有魏征北将军建
 成乡景侯刘靖碑(案近刻北讹作/南成讹作城)晋司隶校尉王密
 表靖功加于民(案近刻/脱靖字)宜在祀典以元康四年九月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573-0221d.png
 二十日刋石建碑(案康近刻/讹作嘉)扬于后叶矣㶟水又东
 与洗马沟水合水上承蓟水西注大湖湖有二源水
 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源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
 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 之胜所也湖水东流为洗马沟侧城南门东注(案近/刻讹)
 (作南东/门注)昔铫期奋戟处也其水又东入㶟水㶟水又
 东径燕王陵南陵有伏道西北出蓟城中景明中造
 浮图建刹穷泉掘得此道王府所禁莫有寻者通城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573-0222a.png
 西北大陵而是二坟基趾磐固(案近刻脱坟/字磐讹作盘)犹自高
 壮竟不知何王陵也㶟水又东南高梁之水注焉水
 出蓟城西北平地泉流东注(案近刻/脱流字)径燕王陵北又
 东径蓟城北又东南流魏土地记曰蓟东十里有高
 梁之水者也其水又东南入㶟水又东至渔阳雍奴县西入笥沟
 汉光武建武二年封颍川太守寇恂为雍奴侯魏遣
 张合乐进围雍奴即此城矣笥沟潞水之别名也(案/近)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573-0222b.png
 (刻脱/潞字)魏土地记曰清泉河上承桑乾河东流与潞河
 合㶟水东入渔阳所在枝分故俗谚云高梁无上源
 清泉无下尾盖以高梁微涓浅薄裁足津通凭藉涓
 流方成川圳清泉至潞所在枝分更为微津散漫难
 寻故也 
 
 水经注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