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276-069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唐书纠谬卷十
             宋 吴缜 撰
 十曰一事两见而异同不完
  肃宗纪即

位事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传不同
  李岘传谢夷甫事与毛若虚传不同
  吴士矩传与狄兼谟传异同且各述事不尽
  高智周传记蒋洌等事与乔琳传不同
卷十 第 1b 页 WYG0276-0694d.png
  李知本李华传各载太冲而得名之因不同
  薛存诚孔戣传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公主传及张茂昭传各纪尚主而有不同
  韦温传尉迟璋事与陈夷行曹确传不同
  王璠传所载石刻与五行志不同
  杜悰及南蛮传述秦匡谋事不同
  崔湜及周利贞传述内外兄不同
  刘晏传及艺文志各载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有
卷十 第 2a 页 WYG0276-0695a.png
   不同
  王晏平为韦温封上诏书
  苏味道张锡传误
  吴凑韩皋传不同
  苏干之死纪传不同
  武延秀安乐主被诛处不同
  张说评许景先文两传不同
  吴凑刘晏议王缙等罪
卷十 第 2b 页 WYG0276-0695b.png
  刘悟贾直言传不同  文宗纪与杨志诚传不同
   肃宗纪即位事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传不同
肃宗纪云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
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崔简金关内盐池判
官李涵河西行军司马裴冕迎太子治兵于朔方
 今按裴冕传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辟行军司马玄
 宗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拜冕御史中丞
卷十 第 3a 页 WYG0276-0695c.png
 兼左庶子副之初冕在河西方召还而道遇太子平
 凉遂从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同辞进曰主上厌于
 勤且南狩蜀宗社神器要须有归今天意人事属在
 殿下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太
 子曰我平寇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储贰以侍膳
 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对曰殿下居东宫二
 十年今多难启圣以安社稷而所从将士皆关辅人
 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
卷十 第 3b 页 WYG0276-0695d.png
 大功臣等昧死请太子固让凡五请卒见听太子即
 位又杜鸿渐传云安思顺表为朔方判官禄山乱皇
 太子按军平凉未知所适议出萧关趣丰安鸿渐与
 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
 简金关内盐池判官李涵谋曰刘石乱常二京覆没
 太子治兵平凉然散地难恃也今朔方制胜之会若
 奉迎太子西诏河陇北结回纥回纥与国收其劲骑
 与大兵合鼓而南雪社稷之耻不亦易乎即具上兵
卷十 第 4a 页 WYG0276-0696a.png
 马招辑之势录军资库器械储廥凡最使涵诣平凉
 见太子太子大悦会裴冕至自河西亦劝之朔方而
 鸿渐与漪至白草顿迎谒说曰朔方天下劲兵灵州
 用武地今回纥请和吐蕃结附天下列城坚守以待
 王命纵为贼据日夜望官军以图收复殿下治兵长
 驱逆胡不足灭也太子喜曰灵武我之关中卿乃吾
 萧何也既至灵武鸿渐即与冕等劝即皇帝位以系
 中外望六请见听又魏少游传云累迁朔方水陆转
卷十 第 4b 页 WYG0276-0696b.png
 运副使考此数传杜鸿渐止为朔方判官而纪云朔
 方留后支度副使魏少游本为水陆转运副使而纪
 云六城水陆运使鸿渐传又云六城水运使裴冕以
 河西行军司马已拜御史中丞兼左庶子为天下兵
 马副元帅赴召而还而纪止云河西行军司马此位
 号不同也鸿渐传云支度判官卢简金而纪云崔简
 金此姓不同也裴冕传云五请而鸿渐传云六请此
 劝进之数不同也
卷十 第 5a 页 WYG0276-0696c.png
   李岘传谢夷甫事与毛若虚传不同
李岘传云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
之李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
甫其妻又诉诏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
卿权献为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
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伯
阳怒欲质让若虚驰入自归帝帝留若虚帘中顷伯阳
等至劾若虚傅中人失有罪帝怒叱之贬伯阳高要尉
卷十 第 5b 页 WYG0276-0696d.png
权献杜阳尉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
 今按毛若虚传云乾元中凤翔七坊士数剽州县间
 杀人尉谢夷甫不胜怒榜杀之士妻诉李辅国辅国
 请御史孙蓥穷治狱久不具诏中丞崔伯阳与三司
 参讯未决乃使若虚按之即归罪夷甫伯阳争甚力
 若虚慢拒伯阳怒若虚即驰入白于帝诏姑出若虚
 泥诉曰若臣出即死因蔽若虚殿中而召伯阳至具
 劾若虚罔上帝主先语叱伯阳出并官属悉贬岭外
卷十 第 6a 页 WYG0276-0697a.png
 且李岘传云天兴令谢夷甫而毛若虚传以为尉岘
 传云中丞刑部大理为三司而若虚传云诏中丞崔
 伯阳与三司参讯则中丞之外自有三司欤岘传云
 孙蓥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参讯无异辞妻不承
 若虚传云狱久不具参讯未决而若虚按之岘传云
 崔伯阳高要尉权献杜阳尉李晔岭南孙蓥播州若
 虚传云官属悉贬岭外此皆两传之不同者也
   吴士矩传与狄兼谟传异同且各述事不尽
卷十 第 6b 页 WYG0276-0697b.png
吴凑传末云兄溆子士矩开成初为江西观察使飨宴
侈纵一日费凡十数万初至库钱二十七万缗晚年才
九万军用单匮无所仰事闻中外共申解得以亲议文
宗弗穷治也贬蔡州别驾谏官执处其罪不纳于是御
史中丞狄兼谟建言陛下擢任士矩非私也士矩负陛
下而治之亦非私也请遣御史至江西即讯使杜江淮
它镇循习意帝听乃流端州
 今按狄兼谟传云江西观察使吴士矩加给其军擅
卷十 第 7a 页 WYG0276-0697c.png
 用上供钱数十万兼谟劾奏观察使为陛下守土宣
 国诏条知临戎赏士州有定数而与夺由已诒弊一
 方为诸道觖望请付有司治罪士矩由是贬蔡州别
 驾观二传载士矩所犯固已不同至于有司劾治贬
 责次序各有未完盖删修之际未尝以二传参校补
 足其事意也
   高智周传记蒋洌等事与乔琳传不同
高智周传云智周所善义兴蒋子慎有客尝视两人曰
卷十 第 7b 页 WYG0276-0697d.png
高公位极人臣而嗣少弱蒋侯官不达后且兴子慎终
达安尉其子缯往见智周智周方贵以女妻之生子挺
历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涣皆擢进士洌为尚书左丞
涣永泰初历鸿胪卿日本使尝遗金帛不纳惟取笺一
番为书以贻其副云挺之卒洌兄弟庐墓侧植松柏千
馀涣终礼部尚书封汝南公洌子鍊涣子铢又有清白
名而高氏后无闻
 今按乔琳传末云时又有蒋镇者洌子也与兄鍊俱
卷十 第 8a 页 WYG0276-0698a.png
 以文辞显擢贤良方正科累转谏议大夫大历中淫
 雨坏河中盐池味苦恶韩滉判度支虑减常赋妄言
 池生瑞盐王德之美祥代宗疑不然命镇驰驿按视
 镇内欲结滉故实其事表置祠房号池曰宝应灵庆
 云再进工部侍郎妹婿源溥者休弟也故镇与休交
 泚叛窜于鄠伤足不能进泚先得鍊而镇左右逃归
 语所在源休闻白泚以二百骑求得之知不免怀刃
 将自刺鍊止之复谋出奔懦不决中朝臣遁伏者休
卷十 第 8b 页 WYG0276-0698b.png
 多所诛杀赖镇救原十五初洌与弟涣在安史时皆
 污伪官鍊兄弟复屈节于贼云又按朱泚传云泚僭
 即皇帝位以蒋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蒋鍊为御史中丞又云泚自将逼奉天以蒋鍊李子
 平为宰相然则蒋洌涣兄弟以高智周传言之则皆
 良士可嘉者在乔琳朱泚传言之则父子皆污伪官为
 叛臣名教之所不齿且如崔涣贤者也止为元载所
 恶而蒋涣遂按其罪而逐之以是观之则蒋涣之为
卷十 第 9a 页 WYG0276-0698c.png
 人可知而新书于两传各书之曾无褒贬与夺亦不
 明书其两见之因后人观之何所取信耶(崔涣事在/崔玄炜传)
 (未有/传)
   李知本李华传各载太冲而得名之因不
孝友李知本传云知本赵州元氏人元魏洛州刺史灵
六世孙父孝端仕隋为获嘉丞与族弟太冲俱有世阀
而太冲官婚最高乡人语曰太冲无兄孝端无弟
 今按李华传云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曾祖太冲名
卷十 第 9b 页 WYG0276-0698d.png
 冠宗族间乡人语曰太冲无兄太宗时擢祠部郎中
 然则此李太冲姓名乡郡时世及里语皆同则二传
 之太冲实一人耳今一传以为官婚最高而得称一
 传以为名冠宗族而得称二者使后世何所从也况
 知本传既备载矣华传复书之可乎
   薛存诚孔戣传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薛存诚传云存诚为御史中丞江西监军高重昌妄劾
信州刺史李位谋反追付仗内诘状存诚一日三表请
卷十 第 10a 页 WYG0276-0699a.png
付位御史台及案果无实
 今按孔戣传云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
 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仲
 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
 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
 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中人愈怒此李位一事在薛
 存诚传则云高重昌劾之而存诚三表请付台按之
 无实在孔戣传则云高仲谦上变劾位禁中而戣请
卷十 第 10b 页 WYG0276-0699b.png
 付有司治之无反状二者未知孰是
   公主传及张茂昭传各记尚主而有不
顺宗女襄阳公主始封晋康县主下嫁张孝忠子克礼
 今按张茂昭传克礼乃茂昭之子而孝忠之孙且又
 云尚晋康郡主非县主也
   韦温传尉迟璋事与陈夷行曹确传不同
韦温传云乐工尉迟璋授光州长史温封上诏书 今按陈夷行传云仙韶乐工部尉迟璋授王府率右
卷十 第 11a 页 WYG0276-0699c.png
 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郑覃嗣复嫌以细故谓洵直
 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贱工安
 足言者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
 缣赐洵直又按曹确传云文宗欲以乐工尉迟璋为
 王府率拾遗洵直固争卒授光州长史由是言之则
 尉迟璋初授王府率因洵直争之遂下除光州长史
 矣韦温何为犹封还诏书无乃史误记乎或者虽下
 除光州而尚未厌公议故温封还其诏而朝廷遂已
卷十 第 11b 页 WYG0276-0699d.png
 乎事虽不可得而知然要之韦温传所书讫不见朝
 廷听否此若非史笔之误则其事之终始是非必有
 所未尽而后世不得不疑也
   王璠传所载石刻与五行志不同
五行志云浙西观察使王璠治润州城隍中得方石有
刻文曰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瑕即休
 今按璠本传止云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而已无瑕
 即休三字又曰术家云璠祖名崟生础础生璠尽遐
卷十 第 12a 页 WYG0276-0700a.png
 休盖其应云然则史之为书所以传信也璠之石谶
 正宜传信者也虽复鄙俚隐晦既载之以示后则宜
 存其本文岂可或增或损以疑后世哉就使有增损
 而止一见乎书使观者无它疑犹为未可况志传皆
 载而其文多寡复不同使后世何所信乎
   杜悰及南蛮传述秦匡谋事不同
杜悰传云悰为荆南节度使黔南观察使秦匡谋讨蛮
兵败奔于悰
卷十 第 12b 页 WYG0276-0700b.png
 今按南蛮传云坦绰寇成都至新津而还回寇黔中
 经略使秦匡谋惧奔荆南在杜悰传则云讨蛮贼而
 奔在南蛮传则云蛮寇黔中惧而奔则是未尝讨蛮
 二者既不相符且又观察经略之名亦异此二说必
 有非其实者
   崔湜及周利贞传述内外兄不同
崔湜传云进其外兄周利贞
 今按利贞湜内兄也未知孰是
卷十 第 13a 页 WYG0276-0700c.png
   刘晏传及艺文志各载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
    有不同
刘晏传末云包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
士与贺知章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佶擢进士
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晏奏起为汴东两
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
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今按艺文志云包融诗一卷注云润州延陵人历大
卷十 第 13b 页 WYG0276-0700d.png
 理司直二子何佶齐名世称二包何字幼嗣大历起
 居舍人融与储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馀杭尉丁仙
 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
 寂处士张彦雄张潮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
 洲尉谈戭句容有忠王府仓曹参军殷遥硖石主簿
 樊光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
 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挺武进尉申堂构十八
 人皆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然则融佶
卷十 第 14a 页 WYG0276-0701a.png
 既见于刘晏传末矣今艺文志又言之非重复欤且
 又其间述事互有不同不若会而为正备见于艺文
 志或备载于刘晏传末庶乎后世易于考寻且免异
 同之惑也
   王晏平为韦温封上诏书
韦温传云为给事中王晏平罢灵武节度使以马及铠
仗自随贬康州司户参军厚赂贵近浃日改抚州司马
温封上诏书
卷十 第 14b 页 WYG0276-0701b.png
 今按王晏平传云以功检校常侍灵盐节度使父丧
 擅取马四百兵械七千自卫归洛阳御史劾之有诏
 流康州不即行阴求援于河北三镇三镇表其困改
 抚州司马给事中韦温薛廷老卢弘宣等还诏不敢
 下改永州司户参军温固执文宗谕而止以二传校
 之一则云贬康州司户厚赂贵近一则云流康州求
 援河北三镇二者已自不同且温传云改抚州司马
 温封上诏书而不言朝廷从否晏平传则云温等还
卷十 第 15a 页 WYG0276-0701c.png
 诏改永州司户温固执文宗谕而止此皆异同之甚
 者未知其孰是兼薛廷老卢弘宣传皆遗此一事不
 载
   苏味道张锡传误
苏味道传云延载中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
台平章事證圣元年与张锡俱坐法系司刑狱锡虽下
吏气象自如味道独席地饭蔬为危惴可怜者武后闻
放锡岭南才降味道集州刺史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
卷十 第 15b 页 WYG0276-0701d.png
复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更葬其亲侵毁乡人
墓田萧至忠劾之贬坊州刺史
 今按张锡传云锡久视初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坐泄禁中语又赇谢钜万时苏味道亦坐事
 同被讯系凤阁俄徙司刑三品院锡按辔专道神气
 不慑日膳丰鲜无贬损味道徒步赴逮席地菜食武
 后闻之释味道将斩锡既而流循州又武后纪云延
 载元年(甲/午)三月甲申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
卷十 第 16a 页 WYG0276-0702a.png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天𠕋万岁元年(乙/未)正月戊子味
 道贬集州刺史圣历元年(戊/戌)九月辛巳试天官侍郎
 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久视元年
 (庚/子)闰七月己丑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长安元年(辛/丑)三月流张锡于循州七月苏味道按察
 幽平等州兵马长安二年(壬/寅)十月甲寅苏味道同凤
 阁鸾台三品长安四年(甲/辰)三月己亥贬苏味道为坊
 州刺史以宰相表考之皆同然则苏味道凡再为相
卷十 第 16b 页 WYG0276-0702b.png
 其初相以延载元年甲午岁其贬集州以天𠕋万岁
 元年乙未岁(是年先改为證圣/次改天𠕋万岁)方是时张锡未为相
 也至圣历元年戊戌岁味道再入相是时张锡亦尚
 未入至久视元年庚子岁闰七月张锡始为相与味
 道共事至长安元年辛丑岁流锡于循州此其大槩
 也今味道传乃云證圣元年与张锡俱坐法系司刑
 狱武后放锡岭南才降味道集州刺史此大误也盖
 后之史臣吴兢刘知几之后追书其事不知味道贬
卷十 第 17a 页 WYG0276-0702c.png
 集州之因但闻锡尝与味道同下狱而锡以高抗不
 屈流窜味道以慑惧自责获免遂附会其事以为坐
 此贬集州耳殊不知当證圣之时则张锡未为相也
 味道贬集州自有所坐也与张锡同下狱自是再入
 相之后久视长安之间锡虽流窜味道获免未尝被
 责也今试条陈之且又为旁通图谱列其岁次年号
 及二人历官次序庶览者昭然易见所谓證圣之时
 张锡未为相者按武后纪及宰相表张锡传并云锡
卷十 第 17b 页 WYG0276-0702d.png
 以久视元年始为相此得其实也而是年岁在庚子
 其證圣元年岁在乙未距庚子中间六年其事殊不
 相属此其一也所谓味道贬集州自有所坐者按武
 后纪及宰相表延载元年九月壬寅贬李昭德为南
 宾尉(昭德时自检/校内史贬也)次年天𠕋万岁元年正月戊子贬
 豆卢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鄜州刺史杜景佺溱
 州刺史苏味道集州刺史陆元方绥州刺史此五人
 皆宰相也而同时贬斥今考其传则四人所坐皆同
卷十 第 18a 页 WYG0276-0703a.png
 豆卢钦望传云李昭德被罪有司劾奏钦望阿顺昭
 德不执正附臣罔君贬赵州刺史韦巨源传云坐李
 昭德累贬麟州刺史(麟即鄜字之误/也有说见别篇)杜景佺传云会
 李昭德下狱景佺苦申救后以为面欺左迁溱州刺
 史陆元方传云坐附会李昭德贬绥州刺史此五人
 既同时为相同时贬斥而四人所坐皆以昭德则味
 道所坐不言可知由是言之则味道集州之贬本坐
 李昭德之故而张锡奚预焉此其二也所谓与张锡
卷十 第 18b 页 WYG0276-0703b.png
 同下狱乃再入相之后久视长安之间又独得释免
 未尝被责者按武后纪及宰相表久视元年锡始为
 相时味道亦同为相至长安元年三月锡流循州而
 味道一无贬责且锡本传亦云武后闻之释味道而
 又是年七月味道方奉使幽平亦足以验其未尝被
 责此其三也然则味道此传止以證圣元年与张锡
 下狱一事失其实则其馀考于纪传遂皆参错不能
 符合宜后人之疑惑今若差次其事当云證圣元年
卷十 第 19a 页 WYG0276-0703c.png
 有司劾味道与豆卢钦望等附会李昭德坐贬集州
 刺史召为试天官侍郎圣历初复以凤阁侍郎同凤
 阁鸾台平章事长安初与张锡俱坐法系司刑狱锡
 虽下吏气象自如味道独席地饭蔬为危惴可怜者
 武后闻之将斩锡既而流循州释味道是岁奉使幽
 平等州按察兵马还二年进同凤阁鸾台三品更葬
 其亲有诏州县治丧事味道因役庸过程遂侵毁乡
 人墓田萧至忠劾之贬坊州刺史如此则纪传皆遂
卷十 第 19b 页 WYG0276-0703d.png
 相应而事实可以无疑也
卷十 第 22a 页 WYG0276-0705a.png
吴凑传云贞元十四年夏大旱谷贵人流亡帝以过京
兆尹韩皋罢之即召凑代皋
 今按韩皋传云拜京兆尹奏署郑锋为仓曹参军锋
 苛敛吏乃说皋悉索府中杂钱折籴粟麦三十万石
 献于帝皋悦之奏为兴平令贞元十四年大旱民请
 蠲租赋皋府帑已空内忧恐奏不敢实会中人出入
 百姓遮道诉之事闻贬抚州员外司马由此言之则
 皋之为京兆无政之甚者而吴凑传所云乃似皋本
卷十 第 22b 页 WYG0276-0705b.png
 无过而德宗以之为过其意殊与皋传不同书法如
 是可乎   苏干之死纪传不同
本纪长寿元年五月杀冬官尚书苏干
 今按干传云迁冬官尚书来俊臣素忌之诬干与琅
 琊王冲通书系狱发愤卒与纪不同未知孰是
   武延秀安乐主被诛处不同
武延秀传云韦后败尚与主居禁中同斩肃章门
卷十 第 23a 页 WYG0276-0705c.png
 今按安乐公主传云临淄王诛韦庶人主方览镜作
 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二说不同未知
 孰是
   张说评许景先文两传不同
许景先传云张说曰许舍人之文虽乏峻峰激流然词
旨丰美得中和之气
 今按王勃骆宾王传后张说论文处云许景先如丰
 肌腻理虽秾华可爱而乏风骨与本传所载不同未
卷十 第 23b 页 WYG0276-0705d.png
 知孰是
   吴凑刘晏议王缙等罪吴凑传云元载赐死于是王缙杨炎王昂韩会包佶等
皆当坐凑建言法有首从从不应死一用极刑亏德伤
仁缙等由是得减死
 今按刘晏传云元载得罪诏晏鞫之晏畏载党盛不
 敢独讯更敕李涵等五人与晏杂治王缙得免死晏
 请之也又王缙传云缙败刘晏等鞫其罪同载论死
卷十 第 24a 页 WYG0276-0706a.png
 晏曰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
 俱死于是以闻上悯其耄不加刑乃贬括州刺史由
 是言之王缙以下以从坐免死乃刘晏之请也今吴
 凑传止以为凑言则误矣盖当时晏凑皆各有言但
 史之所叙不完尔
   刘悟贾直言传不同
刘悟传云与监军刘承偕不叶众辱悟纵其下乱法悟
不堪其忍承偕与都将张问谋縳悟送京师以问代节
卷十 第 24b 页 WYG0276-0706b.png
度事悟知之以兵围监军杀小使其属贾直言质责悟
曰李司空死有知使公所为至此军中将复有如公者
矣悟遽谢曰吾不欲闻李司空字少选当定即撝兵退
匿承偕囚之帝重违其心贬承偕然悟自是颇专肆上
书言多不恭天下负罪亡命者多归之彊列其冤
 今按贾直言传云监军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慈州
 刺史张汶谋縳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
 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曰司空纵兵胁天子使
卷十 第 25a 页 WYG0276-0706c.png
 者是欲效李司空邪它日后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
 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过必争故悟能以臣
 节光明于朝且在刘悟传则言其自是专肆上书不
 恭彊列负罪者冤在直言传则云悟能以臣节光明
 在悟传以为都将张问直言传则云慈州刺史张汶
 而又质责应荅之词皆不同览者莫知所从此盖未
 尝以两传互相考究但各就本传直加笔削故舛谬
 至是
卷十 第 25b 页 WYG0276-0706d.png
   文宗纪与杨志诚传不同
文宗本纪太和七年三月辛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杨
志诚执春衣使边奉鸾送奚契丹使尹士恭
 今按杨志诚传云志诚果怨望军有嫚言囚中人魏
 宝义及它使焦奉鸾尹士恭与纪异同未知孰是
 
 
 新唐书纠谬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