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609-023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三十七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七
  秩禄
万石(谷月三百/五十斛)
 太师     太傅     太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609-0236d.png
 前后左右将军(并表/下同)
中二千石(师古曰中二千石实得二千石也中之言满/也月得百八十斛是为一岁凡得二千一百)
(六十石言二千/石者举成数耳)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执金吾
真二千石(臣天麟谨按外戚传容华秩视真二千石在/中二千石之下二千石之上师古曰真二千)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609-0237a.png
(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岁凡得千八百石又按如淳注汲/黯传亦云诸侯相秩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臣瓒注)
(詹事引茂陵中书秩真二千石而百官/表乃亡此秩欠考东京则有此秩矣)
二千石(师古曰谷月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
 太子太傅(荀悦汉纪自太子太/傅至扶风比二千石)  太子少傅
 詹事(茂陵中书秩/真二千石)将作少府   大长秋
 长乐少府(建平四年四大后各/置少府皆中二千石)  长信少府
 典属国    水衡都尉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以上并表后汉志云/三辅皆秩中二千石)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609-0237b.png
 京辅都尉   左辅都尉   右辅都尉(以上元/帝增秩)
 司𨽻校尉(荀悦纪校尉/并比二千石)     城门校尉
 中垒校尉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胡骑校尉
 射声校尉   虎贲校尉   诸侯相(初金印/吴楚反)
 (后改银印初真二/千石在郡守上)郡太守(增秩者为中二千石元帝/建昭二年益三河大郡大)
 (守/秩)      长信中太仆(以上/并表)诸侯太傅
 诸侯御史大夫(后汉志汉初傅相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609-0237c.png
 诸侯中尉(哀帝曰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    中少府(师丹/传)
 左曹     右曹     大郡都尉(元帝/纪)
 州牧(朱博传秩/真二千石) 长陵令(吕后六年秩长/陵令二千石)
 大内(史记孝/景本纪)
比二千石(谷月百斛/)
 丞相司直   护军都尉   光禄大夫(亡印/绶增)
 (秩者为中/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  监羽林中郎将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609-0237d.png
 西域都护   奉车都尉   驸马都尉
 骑都尉    郡都尉(以上/并表)
千石(谷月九十斛/)
 丞相长史   大司马长史  御史中丞
 将军长史   太常丞    光禄丞
 卫尉丞(六典注/比千石) 太仆丞    大鸿胪丞
 宗正丞    大司农丞   少府丞
 执金吾    廷尉正    廷尉左监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609-0238a.png
 廷尉右监(荀悦汉纪正/监秩比千石)     诸侯郎中令
 诸侯仆(武帝损郎中令秩千石仆秩/亦千石后汉志仆比三千石)万户县令(侯国/相以)
 (上/表)
比千石(谷月八十斛/)
 大中大夫   郎中车将   郎中户将
 郎中骑将   谒者仆射   期门仆射
八百石(成帝阳朔二年除吏八百石/秩李奇曰除八百就六百)
比八百石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609-0238b.png
 諌大夫(表/)
六百石
 将作少府丞  詹事丞    水衡都尉丞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京兆丞
 左冯翊丞   右扶风丞   京辅都尉丞
 右辅都尉丞  左辅都尉丞  郡长史
 州刺史    郡太守丞   郡都尉丞
 万户县令(侯国相/以上表)朔方刺史   太子门大夫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609-0238c.png
 太子庶子(以上/表注) 太常掌故(晁错/传) 武骑常侍(司马/相如)
 (传/)      公车司马令(汉官/仪)大厩令(后汉志/本注旧)
 (有六厩皆/六百石令)   未央令    家马令
 车府令    路軨令    骑马令
 式道左候   式道右候   式道中候
 廪犠令    外史     闾师(以上孝/平纪)
比六百石
 博士     议郎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609-0238d.png
 左中郎    右中郎    五官郎中
 戊巳校尉   太子洗马   谒者
五百石(成帝阳朔二年除吏五百石/秩李奇曰除五百就四百)
 县长(候国/相)
四百石(榖月五十斛/)
 县丞     县尉
比四百石(榖月四十五斛/)
 五官侍郎   左侍郎    右侍郎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609-0239a.png
三百石(榖月四十斛/)
 次县长(侯国/相)
比三百石
 五官郎    左郎中    右郎中
二百石(谷月三十斛/)
 左冯翊卒史(黄霸/传)县丞     县尉
比二百石(榖月二十七斛/)
百石(榖月十六斛又律百石奉月六百/)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609-0239b.png
 御史属(匡衡/传)  左右内史卒史 郡国五经卒史
 大行卒史(以上儒/林传)长安游徼  长安狱史(以上赵/广汉传)
比百石
斗食(师古曰斗食者言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
 大司农属
佐史(汉官名秩爵/云榖月八斛)
  增秩
汲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609-0239c.png
诏增符玺郎秩二等(霍光/传)
宣帝时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循/吏)
(传如淳曰太守虽号二千石有千石/八百石居者功德茂异乃得满秩)
王成为胶东相治甚有声宣帝最先褒之下诏曰胶东
相成治有异等其秩成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
颍川太守黄霸秩以八百石居以治行褒扬秩中二千

召信臣为南阳大守为百姓兴利又为河南太守治行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609-0239d.png
第一数增秩赐金
周堪召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此类甚多/举一为例)
小黄令焦延寿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借留有诏许
增秩留(京房/传)
冯野王为大鸿胪王舅不宜备九卿以秩为上郡太守
班伯迁水衡都尉秩中二千石
萧咸为弘农河东太守所居有政迹数增秩赐金
萧由迁江夏太守平江贼成重等有功增秩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609-0240a.png
陈立为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居(西南/夷传)
平帝元始元年赐吏在位二百石以上壹切满秩如真
  益吏禄
孝惠即位诏曰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
重其禄所以为民也(纪下/同)
孝宣神爵三年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令小吏皆勤
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
奉十五(韦昭曰若食一/斛则益五斗)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609-0240b.png
孝成绥和元年益大司马大司空奉如丞相
  班序
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太傅位在三公上
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位在诸公上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
旧列侯奉朝请者位次三公
元寿二年赐大司马位在司徒上
御史大夫位上卿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609-0240c.png
前后左右将军位上卿
詹事位在长秋上
中太仆位在正卿太仆上
给事中位次侍中中常侍(并/表)
故事司𨽻校尉位在司直下其有所会居二千石前(翟/方)
(进/传)
诸侯群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609-0240d.png
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
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
六百石以次奉贺(叔孙/通传)
诸侯王    相国     太师
太傅     太保     丞相
大司马    御史大夫   大将军
列将军兼官  特进     列将军
列侯奉朝请  太常     光禄勋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609-0241a.png
卫尉     太仆    廷尉
宗正     大司农   大鸿胪
少府     长信少府   中少府
执金吾    太子太傅   水衡都尉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典属国    将作少府   就国侯
颍川三河大守 齐楚等相   东海等太守
高密等侯   太子少府   太子詹事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609-0241b.png
关内侯    丞相司直(与州郡叙则居/刺史守相上)
司𨽻校尉(与州郡叙则居/刺史守相上)    城门校尉
八校尉    搜粟都尉   光禄大夫(非中二/千石者)
(叙在三辅/都尉下)   御史中丞(与刺史守相/叙则居其上)
丞相长史   三辅都尉   五官左右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护军都尉   奉车都尉(秩光禄/大夫者)
(在关内/侯下)    驸马都尉   骑都尉
尚书令    西域都护   大中大夫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609-0241c.png
尚书仆射   尚书     诸侯太傅
十三州刺史(与守相叙/则居其上)     朔方刺史
郡都尉    关都尉    农都尉
属国都尉   西域副都尉  郎中车将
郎中户骑二将 诸侯中尉   诸侯内史
諌大夫    太子家令   博士
九卿列卿丞  谒者仆射   公车司马令
将军长史   廷尉正监   长安令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609-0241d.png
千石令    黄门侍郎  尚书丞郎
议郎     五官左右中郎 从事中郎
太史令    廷尉平    三辅丞
六百石令   五百石长   郡司马长史
五官左右侍郎 太守丞    都尉丞
三百石长   侍御史    太子门大夫
五官左右郎中 太子庶子   中庶子
太子舍人   太子洗马   羽林郎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609-0242a.png
  蛮夷叙位
孝宣甘露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
朝三年正月诏公卿议其仪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国议
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
边方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
下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
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单于非正朔所加王者
所客也礼仪宜如诸侯王称臣昧死再拜位次诸侯王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609-0242b.png
下太子太傅萧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
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殊域稽首称藩中国逊
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谦亨之福也书曰戎狄荒服言
其来服荒忽亡常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
朝享不为畔臣信义行乎蛮貉福祚流于亡穷万世之
长策也天子采之下诏曰盖闻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
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蕃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
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609-0242c.png
臣而不名(宣纪及萧/望之传)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609-0242d.png
 
 
 
 
 
 
 
 西汉会要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