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集编卷四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a 页 WYG0200-027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编卷四     宋 真德秀 撰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
相之属也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安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里七里城郭之小者郭外城环围也言四面攻围
旷曰持久必有值天时之善者)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b 页 WYG0200-0271d.png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革甲也粟谷也委弃也言不得民心民不为守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域界限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言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尹氏言曰得天
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
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
孟子集编卷四 第 2a 页 WYG0200-0272a.png
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章内朝并音潮唯朝将之朝如
字造七到反下同○王齐王也孟子本将朝王王不知而托病以召孟子故孟子亦以疾辞也)明日出
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
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东郭氏齐大夫家也昔者昨日
也或者疑辞辞疾而出吊与孔子不见孺悲取瑟而歌同意)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
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
必无归而造于朝(要平声○孟仲子赵氏以为孟子之从昆弟学于孟子者也采薪之忧言
孟子集编卷四 第 2b 页 WYG0200-0272b.png
病不能采薪谦辞也仲子权辞以对又使人要孟子令勿归而造朝以实己言)不得已而之景
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
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
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
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
敬王也(恶平声下同○景丑氏齐大夫家也景子景丑也恶叹辞也景丑所言敬之小者也孟子所言
敬之大者也○孟子是时在宾师之位故其君有就见之礼宣王托疾而要其朝敬贤之心不笃故孟子亦托
孟子集编卷四 第 3a 页 WYG0200-0272c.png
疾而不往也景子但知闻命奔走为敬其君不知以尧舜之道告其君者乃敬之大者也仆隶之臣唯唯承命
外若敬其君然心实薄之曰是何足与言仁义此不敬之大者也齐人之敬君以貌孟子之敬君以心故曰齐
人莫如我敬王也衍义)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
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
不相似然(礼曰父命呼唯而不诺又曰君命召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言孟子本欲朝王而闻命中
止似与此礼之意不同也)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
孟子集编卷四 第 3b 页 WYG0200-0272d.png
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
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与平声慊口簟反长上声○慊恨也少也或作嗛字
书以为口衔物也然则慊亦但为心有所衔之义其为快为足为恨为少则因其事而所衔有不同耳孟子言
我之意非如景子之所言者因引曾子之言而云夫此岂是不义而曾子肯以为言是或别有一种道理也达通
也盖通天下之所尊有此三者曾子之说盖以德言之也今齐王但有爵耳安得以此慢于齿德乎)故将
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
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乐音洛○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程子曰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也为是故耳)故汤之于伊
孟子集编卷四 第 4a 页 WYG0200-0273a.png
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
后臣之故不劳而霸(先从受学师之也后以为臣任之也)今天下地丑德
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丑类
也尚过也所教谓听从于己可役使者也所受教谓己之所从学者也)汤之于伊尹桓公
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
者乎(不为管仲孟子自谓也范氏曰孟子之于齐处宾师之位非当仕有官职者故其言如此○此章见宾
师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以责难陈善为敬人君不以崇高富贵为重而以贵德尊士为贤则上下交而德业
成矣)○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
孟子集编卷四 第 4b 页 WYG0200-0273b.png
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
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
必居一于此矣(陈臻孟子弟子兼金好金也其价兼倍于常者一百百镒也)孟子曰
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
予何为不受(赆送行者之礼也)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
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为兵之为去声○时人有欲害孟子者孟子设兵以戒备
之薛君以金馈孟子为兵备辞曰闻子之有戒心也)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
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焉于虔反○无远行戒心
孟子集编卷四 第 5a 页 WYG0200-0273c.png
之事是未有所处也取犹致也○尹氏曰言君子之辞受取予唯当于理而已○南轩曰凡人所以迟回于辞
受之际者以为外物所动故也盖于其所不当受而受其动于物固也若于所当受而不受是亦为物所动而已
矣何则以其蔽于理而见物之大也若夫圣贤从容不迫惟义之安而外物何有乎故以舜受尧之天下而不为
泰亦曰义当然耳若于义也无居则箪食豆羹不可取也箪食豆羹之与天下其大小固有间矣物则有大小
而义之所在则一也)○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
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平陆齐下邑也大夫邑宰也戟
有枝兵也士战士也伍行列也去之杀之也)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
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
孟子集编卷四 第 5b 页 WYG0200-0273d.png
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子之失伍言其失职犹士之失伍也距心大夫
名对言此乃王之失政使然非我所得专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
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
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为去
声死与之与平声○牧之养之也牧牧地也刍草也孟子言若不得自专何不致其事而去)他日见
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为都治邑也邑有先君之庙曰都孔大夫
姓也为王诵其语欲以讽晓王也○陈氏曰孟子一言而齐之君臣举知其罪固足以兴邦矣然而齐卒不得
孟子集编卷四 第 6a 页 WYG0200-0274a.png
为善国者岂非说而不绎从而不改故耶)○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
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音迟蛙鸟花反为去声○蚳蛙齐大夫也灵丘齐下邑似也言所为近似有理可以言谓士师近王得以
谏刑罚之不中者)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致犹还也)齐人
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讥孟子道不行
而不能去也)公都子以告(公都子孟子弟子也)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
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
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官守以官为守者言
孟子集编卷四 第 6b 页 WYG0200-0274b.png
责以言为责者绰绰宽貌裕宽意也孟子居宾师之位未尝受禄故其进退之际宽裕如此尹氏曰进退久速
当于理而已○南轩曰所居之时虽同而所处之地有异则其进退语默各有攸当不可得而齐也蚳蛙之在
灵丘其职未可以言也而请士师庶几乎欲有补于君也士师掌国之刑罚而立于朝王有失德朝有阙政士
师所当言也故孟子以数月为淹久而欲其言蚳蛙于是谏于王言不用而去之庶几得为臣之义矣齐人以
为孟子所以为蚳蛙者固善而孟子久于齐曷不谏乎若諌而不听曷不遂去之乎盖齐人未知义之所在也
夫有官守者其守在官不得其职则当去有言责者其责在言不得其言可不去乎若孟子则异乎此矣居宾
师之位无官守言责之拘故得以从容不迫陈善闭邪以俟其改故曰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言可
以徐处乎进退之宜也然卒致为臣而归何也盖其诚意备至启告曲尽而王终莫之悟也则有不得已焉者
孟子集编卷四 第 7a 页 WYG0200-0274c.png
而三宿出昼犹望之改之亦可谓从容矣盖进退久速无非义之所存也)○孟子为卿于齐
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
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盖古盍反见音现○盖齐下邑也王驩王嬖臣也辅
行副使也反往而还也行事使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
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
治之予何言哉(夫音扶○王驩盖摄卿以行故曰齐卿夫既或治之言有司已治之矣孟子之
待小人不恶而严如此)○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
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
孟子集编卷四 第 7b 页 WYG0200-0274d.png
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孟子仕于齐丧母归葬于鲁嬴齐南邑充虞孟子弟子)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
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度厚薄尺寸也中古周公制礼时也椁称
之与棺相称也欲其坚厚久远非特为人观视之美而已)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
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
且比化者无使土侵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比必二反恔音效○比犹
为也化者死者也恔快也言为死者不使土近其肌肤于人子之心岂不快然无所恨乎)吾闻之也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送终之礼所当得为而不自尽是为天下爱惜此物而薄于吾
孟子集编卷四 第 8a 页 WYG0200-0275a.png
亲也○又鲁平公将见孟子嬖人臧仓曰礼义由贤者出孟子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见
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
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其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今案子思必诚必
信以下数章及孟子此章之所指则圣贤之于其亲心无不尽而其礼则以贫富有无为则学者观此知所取
法矣○案司马氏论葬曰孝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谓卜地决其吉凶耳非若今阴阳家相其山冈风水也
国子高曰葬者藏也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明无地不可葬也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
月而葬盖举其中制而言之案春秋己丑葬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壬午日
下吴乃葬何尝择年月日时也葬于北方北首何尝择地也今世俗信葬师之说以为子孙贫富贵贱贤愚寿
孟子集编卷四 第 8b 页 WYG0200-0275b.png
夭尽系于此议论纷纭不决至有终身不葬累世不葬者使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为子孙者岂忍暴露其亲而
自求利耶悖礼伤义无过于此然孝子之心虑患深远恐浅则为人所掘深则湿润速朽故必择土厚水深之
地而葬之所择必数处者以备卜之不吉故也或曰世人久未葬者非尽以阴阳拘忌之故亦以贫故也予曰
孔子有云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之谓礼及子游问丧具孔子云云昔廉范千里负丧郭平原自卖营
墓岂独丰富然后葬哉在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倚庐寝苫枕块盖闵亲之未有所归故寝食不安奈何舍之
出仕食稻衣锦不知其何以为心哉而程子则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神灵安其子孙盛然则
曷谓地之美者其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而拘忌者或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甚者不以奉
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患者不可不谨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
孟子集编卷四 第 9a 页 WYG0200-0275c.png
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犁所及○本谓五患者沟渠道路僻村路远井窑合二先生之言观之以安亲为
心则地不可以不择其择也不可以太拘择焉而不至于太拘则葬不患其不时矣然世人多迁延不葬者以
昆若弟各怀自利之心而野师俗巫又从而诳惑之甚至遍纳其赂而绐之以私己愚而无知者安受其欺而
弗悟也夫某山强则某支富某山弱则某支贫非惟义理所不当问虽近世阴阳家书亦有深排其说者惟野
师俗巫则张皇煽惑以为取利之资择地者必破此谬说而后无太拘之患为人子者所当深察也○南史何
子平以兵饥未葬其母者八年昼夜号泣常如袒括之日书在小学书当考)○沈同以其私
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
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
孟子集编卷四 第 9b 页 WYG0200-0275d.png
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
何以异于是(伐与之与平声下伐与杀与同夫音扶○沈同齐臣以私问非王命也子哙子之事
见前篇诸侯土地人民受之天子傅之先君私以与人则与者受者皆有罪也仕为官也士即从仕之人也)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
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
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
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
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0a 页 WYG0200-0276a.png
(天吏解见上篇言齐无道与燕无异如以燕伐燕也史记亦谓孟子劝齐伐燕盖传闻此说之误○杨氏曰燕
固可伐矣故孟子曰可使齐王能诛其君吊其民何不可之有乃杀其父兄掳其子弟而后燕人畔之乃以是
归咎孟子之言则误矣)○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齐破燕后二年燕人
共立太子平为王)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
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
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陈贾齐大夫也管叔名鲜武王弟周
公兄也武王胜商杀纣立纣子武庚而使管叔与弟蔡叔霍叔监其国武王崩成王立周公摄政管叔与武庚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0b 页 WYG0200-0276b.png
畔周公讨而诛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
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
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
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言周公乃管叔之弟管叔乃周公之兄然则周
公不知管叔之将畔而使之其过有所不免矣或曰周公之处管叔不如舜之处象何也游氏曰象之恶已著
而其志不过富贵而已故舜得以是而全之若管叔之恶则未著而其志其才皆非象比也周公讵忍逆探其
兄之恶而弃之耶周公爱兄宜无不尽者管叔之事圣人之不幸也舜诚信而喜象周公诚信而任管叔此天
理人伦之至其用心一也)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1a 页 WYG0200-0276c.png
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
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顺犹遂也更改也辞
辩也更之则无损于明故民仰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责贾不能勉其君以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
文过也○林氏曰齐王惭于孟子盖羞恶之心有不能自已者使其臣有能因是心而将顺之则义不可胜用
矣而陈贾鄙人方且为之曲为辩说而沮其迁善改过之美长其饰非拒谏之恶故孟子深责之然此书记事
散出而无先后之次故其说必参考而后通若以第二篇十章十一章置于前章之后此章之前则孟子之意
不待论说而自明矣)○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
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1b 页 WYG0200-0276d.png
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朝音潮)他日
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
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为去声○时子齐臣也中
国当国之中也万钟谷禄之数也钟量名受六斛四斗矜敬也式法也盍何不也)时子因陈子
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陈子即陈臻也)孟子曰
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
是为欲富乎(夫音扶恶平声○孟子既以道不行而去则其义不可以复留而时子不知则又有
难显言者故但言设使我欲富则我前日为卿尝辞十万之禄今乃受此万钟之馈是我虽欲富亦不为此也)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2a 页 WYG0200-0277a.png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
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
断焉(龙音垄○此孟子引季孙之语也季孙子叔疑不知何时人龙断冈垄之断而高也义见下文盖子
叔疑者尝不用而使其子弟为卿季孙讯其既不得于此而又欲求得于彼如下文贱丈夫登龙断者之所为
也孟子引此以明道既不行复受其禄则无以异此矣)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
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
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
自此贱丈夫始矣(孟子释龙断之说如此治之谓治其争讼左右望者欲得此而又取彼也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2b 页 WYG0200-0277b.png
罔谓罔罗取之也从而征之谓人恶其专利故就征其税后世缘此遂征商人也○程子曰齐王所以处孟子
者未为不可孟子亦非不肯为国人矜式者但齐王实非欲尊孟子乃欲以利诱之故孟子拒而不受○南轩
曰孟子以为不用己则已矣而又欲养子弟以卿之禄则言王之处己也以利而非为道之故吾之受之亦利
之而己苟以利则何异于龙断之夫乎人孰不欲富贵此言人情之常也谓贤者独不欲则岂人情哉圣贤固
欲道之行也而动必以义义所不安则处贫贱而终身可也其可以利诱乎嗟夫义利之几君子之所深谨而
去就之所由分也后世为人臣者不明斯义故为之君者谓利禄果可以得士而士之所以求于我者亦不过
乎此于是而有轻士自骄之心正犹征商之徒因龙断之夫而立耳夫惟君子守义而不苟利所以明为人臣
之义也)○孟子去齐宿于昼(昼如字或曰当作画音获下同○画齐西南近邑也)有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3a 页 WYG0200-0277c.png
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为去声下同隐于靳反○隐凭
也客坐而言孟子不应而卧也)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
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
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
之侧则不能安其身(齐侧皆反复扶又反语去声○齐宿齐戒越宿也缪公尊礼子思常
使人候伺道达诚意于其侧乃能安而留之也泄柳鲁人申详子张之子也缪公尊之不如子思然二子义不
苟容非有贤者在其君之左右维持调护之则亦不能安其身矣)子为长者虑而不及
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长者孟子自称也言齐王不使子来而子自欲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3b 页 WYG0200-0277d.png
为王留我是所以为我谋者不及缪公留子思之事而先绝我也我之卧而不应岂为先绝子乎○南轩曰孟
子与子思之所以自处者其道一也)○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
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
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
也士则兹不悦(语去声○尹士齐人也千求也泽恩泽也濡滞迟留也)高子以告
(高子亦齐人孟子弟子也)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
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夫音扶下同恶平声○见
王欲以行道也今道不行故不得已而去非本欲如此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4a 页 WYG0200-0278a.png
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
不可考矣)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
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
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杨氏
曰齐王天资朴实如好勇好货好色好世俗之乐皆以直告而不隐于孟子故足以为善若乃其心不然而谬
为大言以欺人是人终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何善之能为)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
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
而后宿哉(悻形顶反见音现○悻悻怒意也穷尽也)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4b 页 WYG0200-0278b.png
也(此章见圣贤行道济时汲汲之本心爱君泽民惓惓之馀意李氏曰于此见君子忧则违之之情而荷蒉
者所以为果也○南轩曰详味孟子荅高子之辞何其温厚而不迫也云云历考宣王之为人犹为不敢自恃
者故其不能领孟子之意也则曰吾悯不能进于是问以好乐则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好货好勇
好色自以为疾言之而不讳故孟子有望以为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将天下之民举安盖其安天下之道
已素定乎胸中施设次第固有条理而其本则在格君心故惓惓有望于王之改之也王一改悟而孟子之道
可行齐民可安齐民安则天下之民将举安矣其序固尔也又曰予日望之孟子非不知道之行否有命而惓
惓不已者吉凶与民同患之心也学者所宜反覆详味之若夫諌而不用则怒悻悻然见于面去则穷日之力
则是私意之所发其諌也固无法言之憾而其去也岂复有忠厚之气哉)○孟子去齐充虞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5a 页 WYG0200-0278c.png
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
不怨天不尤人(路问于路中问也豫悦也尤过也此二句实孔子之言盖孟子尝称之以教人
耳)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彼前日此今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
间必有名世者(自尧舜至汤自汤至文武皆五百馀年而圣人出名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
于一世者为之辅佐若皋陶稷契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之属)由周而来七百有馀
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周谓文武之间数谓五百
年之期时谓乱极思治可以有为之日于是而不得一有所为此孟子所以不能无不豫也)夫天未
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5b 页 WYG0200-0278d.png
吾何为不豫哉(言当此之时而使我不遇于齐是天未欲平治天下也然天意未可知而其具
又在我我何为不豫哉然则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不豫也盖圣贤忧世之志乐天之诚有并行而不
悖者于此见矣○南轩曰充虞盖亦察孟子颜色之间若有不豫之意而浅心所量遂有不怨天不尤人之问
也而不知孟子之心盖疑王道之久旷忧生民之不被其泽是以若有不豫色然也曰彼一时此一时也盖疑
辞也谓彼亦一时此亦一时何彼时王者之数兴其尤阙者不过五百年而名世间出者亦有之矣而乃今七
百有馀岁王政不行焉言不应若是之久旷也此孟子所以疑所以忧而未能释也若夫在孟子之进退去就
则何疑何忧之有哉天未欲平治天下故我之道未可行使天而欲平治天下则舍我孰为之者则何不豫之
有由前所言在君子不得不疑不得不忧由后所言在君子夫何忧夫何疑故王通谓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6a 页 WYG0200-0279a.png
何疑又曰天下皆忧吾不得不忧天下皆疑吾不得不疑盖近此意而心迹之论则非也虽然孔子所谓天之
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与孟子如天未欲平治天下之语反覆玩味之则亦可见圣贤之分矣)○孟
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休地名)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
(崇亦地名孟子始见齐王必有所不合故有去志变谓变其去志)继而有师命不可以
请久于齐非我志也(师命师旅之命也国既被兵难请去也○孔氏曰仕而受禄礼也不
受齐禄义也义之所在礼有时而变公孙丑欲以一端裁之不亦误乎○南轩曰孟子虽庶几宣王之可与有
为吾道之可以行而其可去之几未尝不先觉兹圣贤之所以为志也又曰一见而有去志则察王之神必有
孟子集编卷四 第 16b 页 WYG0200-0279b.png
不能受者然其庶几足用为善则又以其质朴有可取也)













  孟子集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