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集编卷一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a 页 WYG0200-024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编卷一     宋 真德秀 撰

  梁惠王章句下(凡七章)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僣称王谥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
贤者而孟轲至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
心之制事之宜也)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
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b 页 WYG0200-0240d.png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
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
利不夺不餍(乘去声餍于艳反○此言求利之害以明上文何必曰利之意也征取也上取
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国危谓将有弑夺之祸乘车数也万乘之国者天子畿内地方千里出车万乘
千乘之家者天子之公卿采地方百里出车千乘也千乘之国诸侯之国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也弑下
杀上也餍足也言臣之于君每十分而取其一分亦已多矣若有以义为后而以利为先则不弑其君而
尽夺之其心未肯以为足也)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
其君者也(此言仁义未尝不利以明上文亦有仁义而已之意也遗犹弃也后不急也言仁者
孟子集编卷一 第 2a 页 WYG0200-0241a.png
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故人君躬行仁义而无求利之心则其下化之自亲戴于已也)王亦曰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重言之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此章言仁义根于人心之
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
得而害已随之所谓豪釐之差千里之缪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托始之深意学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
○或问人之所以为性者五而独举仁义何也曰天地之所以生物者不过乎阴阳五行实一阴阳也故
人之所以为性者虽有仁义礼智信之殊然曰仁义则其大端已举矣曰然则其或主于爱或主于宜而
所施亦有君亲之不同何也曰仁者人也其发则专主于爱而爱莫切于爱亲故人仁则必不遗其亲矣
义者宜也其发则事皆得其宜而所宜者莫大于尊君故人义则必不后其君矣曰子谓仁义未尝不利
孟子集编卷一 第 2b 页 WYG0200-0241b.png
则是所谓仁义者乃所以为求利之资乎曰不然也仁义天理之自然也居仁由义循天理而不得不然
也然仁义得于此则君臣父子之间以至于天下之事自然无一物之不得其所者而初非有求利之心
也易所谓利者义之和者正谓此尔曰然则孟子何不以是为言也曰仁义固无不利矣然以是为言则
人之为仁义也不免有求利之心焉一有求利之心则利不可得而害至矣此孟子所以拔本塞源而救
其弊地○心之制亦是就义之全体处说事之宜是千条万绪各有所宜处说事之宜非是就在外之事
说看甚么事来这里而便有个宜处这便是义○问心之德爱之理俱以体言心之制事之宜俱以用言否曰
心之德是浑沦说爱之理方说到亲切处心之制却是说义之体程子所谓处物为义是也扬雄言义以宜之
韩愈言行而宜之之谓义若以义为宜则义有在外意思须知程子言处物为义者在心而非外也○事之宜
孟子集编卷一 第 3a 页 WYG0200-0241c.png
虽若在外然所以制其宜则在心也○所谓事之宜方是指那事物当然之理未说到处置合宜处○圣贤之
言所以要辨别教分明但要向义边一直去更不通商量第二著才说义乃所以为利固是义有大利存焉若
行义时便说道有利则是心便倾邪向那边去故孟子云云董仲舒亦分明说不谋其利不计其功○孟子七
篇以仁义为首此造端托始之深意也伊川有曰孔子言仁未尝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子
言仁必以义配可谓有功于圣门矣○又曰孟子初见梁惠王惠王首以利国为问盖自春秋至于战国先王
之道不明人心陷溺惟知有利而已孟子将以攻其邪心故直告之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者本
心之全德义者当然之正理为国者当躬行仁义于上不可以利为心若王欲自利其国则大夫亦欲利其家
士庶人亦欲利其身上下争相求利国安得不危盖以仁义为本是导民于理也以利为尚是导民于欲也理
孟子集编卷一 第 3b 页 WYG0200-0241d.png
明则尊卑上下之分定不然凡有血气者皆思自足其欲非尽攘上之所有不已也于是篡弑之事兴其害有
不胜计者吁可畏哉故重言之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大学末章论天下之平曰国以义为利而不
以利为利推言求利之弊至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末如之何也矣○衍义)○孟子见梁惠
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乐音洛篇内同
○沼池也鸿雁之大者麋鹿之大者)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
有此不乐也(此一章之大指)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
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
孟子集编卷一 第 4a 页 WYG0200-0242a.png
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亟音棘麀音忧
鹤诗作翯户角反于音乌○此引诗而释之以明贤者而后乐此之意诗大雅灵台之篇经量度也灵台文王
台名也营谋为也攻治也不日不终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来如子来趋父事也灵囿灵沼台下
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惊动也濯濯肥泽貌鹤鹤洁白猊于叹美辞牣满也孟子言文王虽
用民力而民反欢乐之既加以美名而又乐其所有盖由文王能爱其民故民乐其乐而文王亦得以享其乐
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
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害音曷丧去声女音汝○此引书而释之以明不贤者虽有此
孟子集编卷一 第 4b 页 WYG0200-0242b.png
不乐之意也汤誓商书篇名时是也日指夏桀害何也桀尝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民怨
其虐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此日何时亡乎若亡则我宁与之俱亡盖欲其亡之甚也孟子引此以明君独乐
而不恤其民则民怨之而不能保其乐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
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河内河东皆魏地凶
岁不熟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
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孟子集编卷一 第 5a 页 WYG0200-0242c.png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国也(好去声填音田○填鼓音也兵以鼓进以金退直犹但也言此以譬邻国不恤其民惠王能行小惠
然皆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不可以此而笑彼也杨氏曰移民移粟荒政之所不废也然不能行先王之道而
徒以是为尽心焉则末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胜音升数音促罟音古洿音乌○农
孟子集编卷一 第 5b 页 WYG0200-0242d.png
时谓春耕夏耘秋收之时凡有兴作不违此时至冬乃役之也不可胜食言多也数密也罟网也洿窊下之地
水所聚也古者网罟必用四寸之目鱼不满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草木零落
然后斧斤入焉此皆为治之初法制未备且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撙节爱养之事也然饮食宫室所以养生祭
祀棺椁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今皆有以资之则人无所恨矣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故以此为王道
之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孟子集编卷一 第 6a 页 WYG0200-0243a.png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去声畜敕六反数去声王去声凡有天下者
人称之曰王则平声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后皆放此○五亩之宅一夫所受二亩半在田二亩半
在邑田中不得有木恐妨五谷故于墙下植桑以供蚕事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畜养也时
谓孕字之时如孟春牺牲毋用牝之类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百亩之田亦一夫所受至此则
经界正井地均无不受田之家矣庠序皆学名也申重也丁宁反覆之意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颁与
斑同老人头半白黑者也负任在背戴任在首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义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故
既富而教以孝悌则人知爱亲敬长而代其劳不使之负戴于道路矣衣帛食肉但言七十举重以见轻也黎
黑也黎民黑发之人犹秦言黔首也少壮之人虽不得衣帛食肉然亦不至于饥寒也此言尽法制品节之详
孟子集编卷一 第 6b 页 WYG0200-0243b.png
极财成辅相之道以左右民是王道之成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
莩而不知𤼵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
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莩平表反
刺七亦反○检制也莩饿死人也𤼵𤼵仓廪以赈贷也岁谓岁之丰凶也惠王不能制民之产又使狗彘得以
食人之食则与先王制度品节之意异矣至于民饥而死犹不知𤼵则其所移特民间之粟而已乃以民不加
多归罪于岁凶是知刃之杀人而不知操刃者之杀人也不罪岁则必能自反而益修其政天下之民至焉则
不但多于邻国而已○程子曰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又曰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
之为义故春秋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天下不复知冇周而生民之涂炭已极当是时诸侯能行王道
孟子集编卷一 第 7a 页 WYG0200-0243c.png
则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观天命之改与未改耳)○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承上章言愿安意以受教)孟子对曰杀人
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梃徒顶反○梃杖也)以刃与政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孟子又问而王荅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
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
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
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之之恶去声恶在之恶平声
○君者民之父母也恶在犹言何在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
孟子集编卷一 第 7b 页 WYG0200-0243d.png
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音勇为去声○俑
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冇面目机𤼵而太
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言此作俑者但用象人以葬孔子犹恶之况实使民饥而死
乎○李氏曰为人君者固未尝有率兽食人之心然徇一已之欲而不恤其民则其流必至于此故以为民父
母告之夫父母之于子为之就利避害未尝顷刻而忘于怀何至视之不如犬马乎)○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
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
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长上声丧去声比必二反洒与洗同○魏本晋大夫
孟子集编卷一 第 8a 页 WYG0200-0244a.png
魏斯与韩氏赵氏共分晋地号曰三晋故惠王犹自谓晋国惠王三十年齐击魏破其军掳太子申十七年秦
取魏少梁后魏又数献地于秦又与楚将昭阳战败亡其七邑比犹为也言欲为死者雪其耻也)孟子
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百里小国也然能行仁政则天下之民归之矣)王如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脩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省所梗反敛易皆去声耨奴豆反长上声○省刑罚薄税
敛此二者仁政之大目也易治也耨耘也尽已之谓忠以实之谓信君行仁政则民得尽力于农亩而又有暇
日以修礼义是以尊君亲上而乐于效死也)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
孟子集编卷一 第 8b 页 WYG0200-0244b.png
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养去声○彼谓敌国也)彼陷溺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夫音扶○陷陷于阱溺溺于水暴虐之意征正
也以彼暴虐其民而率吾尊君亲上之民往正其罪彼民方怨其上而乐归于我则谁与我为敌哉)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仁者无敌盖古语也百里可王以此而已恐王疑其迂阔故勉使勿
疑也○孔氏曰惠王之志在于报怨孟子之论在于救民所谓唯天吏则可以伐之盖孟子之本意)○孟
子见梁襄王(襄王惠王子名赫)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
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语去声卒七没反恶平声○语告也不似人君不见可畏言其无威仪也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
孟子集编卷一 第 9a 页 WYG0200-0244c.png
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王问列国分争天下当何所定孟子对以必合于一然后定也)孰能
一之(王问也)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嗜甘也)孰能与之(王复
问也与犹归也)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
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
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禦之(夫音扶浡音勃由当
作犹古字借用后多放此○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油然云盛貌沛然雨盛貌浡然兴起貌禦禁止也人牧谓
孟子集编卷一 第 9b 页 WYG0200-0244d.png
牧民之君也领颈也盖好生恶死人心所同故人君不嗜杀人则天下悦而归之○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
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宋太
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馀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
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
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姓田氏名辟疆诸侯僣称王也齐桓公晋文公皆霸诸侯者)孟子
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道言也董子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
后仁义也亦此意也以巳通用无已必欲言之而不止也王谓王天下之道)曰德何如则可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0a 页 WYG0200-0245a.png
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保爱护也)曰若寡人者可
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
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
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
诸(龁音核舍上声觳音斛觫音速与平声○胡龁齐臣也衅钟新铸钟成而杀牲取血以涂其衅㕁也觳觫
恐惧貌孟子述所闻胡龁之语而问王不知果有此事否)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杀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0b 页 WYG0200-0245b.png
即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扩而充之则可以保四海矣故孟子指而言之欲王察识于此而扩充之也爱犹
吝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
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言以羊易牛其迹似
吝实有如百姓所讥者然我之心不如是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
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
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恶平声○异怪也隐痛也择犹分也言牛羊皆无罪
而死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孟子故设此难欲王反求而得其本心王不能然故卒无以自解于百姓之言也)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1a 页 WYG0200-0245c.png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
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
远庖厨也(远去声○术谓法之巧者盖杀牛既所不忍衅钟又不可废于此无以处之则此心虽𤼵
而终不得施矣然见牛则此心已𤼵而不可遏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故以羊易牛则二者得以两全
而无害此所以为仁之术也声谓将死而哀鸣也盖人之于禽兽同生而异类故用之以礼而不忍之心施于
见闻之所及其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预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
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1b 页 WYG0200-0245d.png
者何也(说音悦忖七本反度待洛反○戚戚心动貌王因孟子之言而前日之心复萌乃知此心不从
外得然犹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
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
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不为也非不能也(与平声为不之为去声○复白也钧三十斤百钧至重难举也羽鸟羽一
羽至轻易举也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以车载薪大而易见也许犹可也今恩以下又孟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2a 页 WYG0200-0246a.png
子之言也盖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人之与人又为同类而相亲是以恻隐之𤼵则于民切而于物缓推广仁术
则仁民易而爱物难今王此心能及物矣则其保民而王非不能也但自不肯为耳)曰不为者与
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
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
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语去声为长之为去声长上声折之舌反○形状也挟以腋持
物也超跃而过也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是心固有不待外求扩而充之在我而已
何难之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2b 页 WYG0200-0246b.png
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
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
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与平声○
老以老事之也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幼以幼畜之也吾幼谓我之子弟人之幼谓人之子弟
运于掌言易也诗大雅思齐之篇刑法也寡妻寡德之妻谦辞也御治也不能推恩则众叛亲离故无以保妻
子盖骨肉之亲本同一气又非但若人之同类而已故古人必由亲亲推之然后及于仁民又推其馀然后及
于爱物皆由近以及远自易以及难今王反之则必有故矣故复推本而再问之)权然后知轻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3a 页 WYG0200-0246c.png
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度之之度待洛反○
权称锤也度丈尺也度之谓称量之也言物之轻重长短人所难齐必以权度度之而后可见若心之应物则
其轻重长短之难齐而不可不度以本然之权度又有甚于物者今王恩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是其爱物
之心重且长而仁民之心轻且短失其当然之序而不自知也故上文既𤼵其端而于此请王度之也)抑
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与平声○抑𤼵
语辞士战士也构结也孟子以王爱民之心所以轻且短者必其以是三者为快也然三事实非人心之所快
有甚于杀觳觫之牛者故指以问王欲其以此而度之也)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
求吾所大欲也(不快于此者心之正也而必为此者欲诱之也欲之所诱者独在于是是以其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3b 页 WYG0200-0246d.png
心尚明于他而独暗于此此其爱民之心所以轻短而功不至于百姓也)曰王之所大欲可
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
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
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涖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
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与平声为肥抑为岂为不为之为皆去声便令皆平声辟与辟
同朝音潮○便嬖近习嬖幸之人也已语助辞辟开广也朝致其来朝也秦楚皆大国涖临也若如此也所为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4a 页 WYG0200-0247a.png
指兴兵结怨之事缘木求鱼言必不可得)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
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
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
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
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
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
矣(甚与闻与之与平声○殆盖皆发语辞邹小国楚大国齐集有其一言合集齐地其方千里是有天下九
分之一也以一服八必不能胜所谓后灾也反本说见下文)今王𤼵政施仁使天下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4b 页 WYG0200-0247b.png
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
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
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如是孰能禦之(朝音潮贾音古愬与诉同○行货曰商居
货曰贾𤼵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近者悦远者来则大小强弱非所论矣盖力求所欲则所欲
者反不可得能反其本则所欲者不求而至与首章同意)王曰吾悯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悯与昏同)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
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5a 页 WYG0200-0247c.png
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恒胡登反辟与
僻同焉于虔反○恒常也产生业也恒产可常生之业也恒心人所常有之善心也士尝学问知礼义故虽无
常产而有常心民则不能然矣罔犹罗网欺其不见而取之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
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畜许六反下同○轻犹易
也此言民有常产而有常心也)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
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
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治平声凡治字为理物之义者平声为己理之义者去声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5b 页 WYG0200-0247d.png
后皆放此○赡足也此所谓无常产而无常心者也)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盍何
不也使民有常产者又𤼵政施仁之本也说见下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
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音见
前篇○此言制民之产之法也赵氏曰八口之家次上农夫也此王政之本养生之道故孟子为齐梁之君各
陈之也杨氏曰为天下者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然虽冇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故以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6a 页 WYG0200-0248a.png
制民之产告之○此章言人君当黜霸功行王道而王道之要不过推其不忍之心以行不忍之政而已齐王
非无此心而夺于功利之私不能扩充以行仁政虽以孟子反覆晓告精切如此而蔽固已深终不能悟是可
叹也○或问仁术字当何训曰术犹方便也又曰术字本非不好底只缘后人把做变诈看了便道是不好却
不知天下事有难处处须著有个巧底道理始得○以羊易之是用术处有此术则自家仁心方得流行○南
轩曰保民云者若保赤子之保也宣王自视歉然惧力之不足而不知保民之道虽甚大其端则不远患不能
体察扩充之耳故孟子引见牛之事以告使知不忍之心已实有之反而推之也宣王坐堂上牵牛过堂下而
不忍之心形于此盖不出于计较作为而其端因物𤼵见也曰是心足以王矣言不忍之心王所固有是足以
王也○方见牛而不忍者无以蔽之而其爱物之端𤼵见也而不能加恩于民者有以蔽之而仁民之理不著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6b 页 WYG0200-0248b.png
也然即夫爱物之端可以知夫仁民之理素具反而循其不忍之实其所谓仁民者固可得也○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谓由一本而推之也文王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以加
诸彼而已盖无非此心之所存也圣人虽无事乎推然其自身以及家自家以及国亦固有序矣推恩足以保
四海者爱无所不被也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忘其所以为爱之理也○夫行王政者其心非欲倾他国以自利
也惟其以生民困苦为已任行吾之所当为而天下归心焉耳夫欲辟土地朝秦楚自世俗之务功名者言之
则以为有志而自圣贤观之则特出于忮求矜伐之私耳宣王惟汲汲于济其私故颠沛错乱非惟不能无济
而祸患从之蹈乎欲者固危殆之道也若由孟子所言以𤼵政施仁为事则是为天理之所存可大之业自尔
驯致此天理人欲之分也)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7a 页 WYG0200-0248c.png








孟子集编卷一 第 17b 页 WYG0200-0248d.png























  孟子集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