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集编卷十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a 页 WYG0200-02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集编卷十     宋 真德秀 撰

  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
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恃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馀无足观故言士能
如此则庶乎其可矣○南轩曰见危得致命见得则思义能次择于义利之际也祭则思敬丧则思哀笃于本
也○愚案见危致命独不言思盖临难而死士节之常有所不必思也)○子张曰执德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b 页 WYG0200-0230b.png
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焉于虔反亡读作无
下同○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亡犹言不足为轻重○或问弘之
为宽广奈何曰此以人之量而言也盖人之所以体道者存乎德而其所以执德者存乎垦量有大小之不同
故人之所以执德有弘而有不弘也夫总群言该众理而不自以为博兼至善具众美而不自以为得知足以
周万物而于天下之事有不深察才足以济众务而于天下之事有所不屑为恢恢乎胸中常若冇馀地焉此
非其量之大则其所以执德者孰能如是之宽广而不迫哉易所谓宽以居之而曾子所谓可以任天下之重
者正谓此耳其量之小者一善之得则先为主而若不可以有所容一事之当则必自负而若不可以有所加
小有知则必欲用其知小有才则必欲试其才所谓执德不弘者盖如此虽其所守之固若不可夺然亦安能
论语集编卷十 第 2a 页 WYG0200-0230c.png
为有亡哉○黄氏曰或问以宽广为弘乃集注未改之前之说与今集注之意实相通而有所发明故不得不
两存也笃坚确也易所谓确乎其不可拔而曾子所谓死而后已者正谓此耳观子张之一言则为学之道信
非褊心狭量质薄气弱者之所可及也○执道须弘不可道已得此道理不信更有此道理须是既下工夫又
下工夫已理会又理会若只理会得二三分便谓只消恁地也如此者非是无只是不弘故子张云焉能为冇
焉能为亡弘便知道理尽有自家心下尽有地步宽润著得他在○问执德不弘先生曰言其不广也才狭益
则容受不得不特是不能容人自家亦自不能容故才有许善必自矜见人之善必不好人告之以过亦不受
从狭隘上生万端病痛○南轩曰执德弘则进德有地信道笃则志道不回苟为不然虽有为善之心亦若存
若亡不能为有亡也程子曰信道不笃则执德无由弘)○子夏之门人问交于
论语集编卷十 第 2b 页 WYG0200-0230d.png
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
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
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
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贤与
之与平声○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病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
不贤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或问三章之说曰二子之言各有所偏断以圣人之
中道则初学大略当如子夏之言然于不可者亦疏之而已拒之则害乎交际之道成德大略当如子张之说
然于其大故者亦不得而不绝也以是处之其庶几乎○南轩曰包注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之说是
论语集编卷十 第 3a 页 WYG0200-0231a.png
盖其交有浅深二子论交各为一义不可废也若但与之泛然交际而已则固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若与之为朋友之交则当与其可者拒其不可者但拒之之说微过耳然而在学者之分则子张之言未若子
夏之严也而遽非子夏之说且曰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其言若以成德自居者此亦其堂堂气象也与)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
不为也(泥去声○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杨氏曰百家众犹耳目鼻口皆有所用而不能
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或问何以言小道之为农圃之属曰小者对大之名正心修
身以治人道之大者也专一家之业以治于人道之小者也然皆用于世而不可无者其始固皆圣人之作而
各有一物之理焉是必有可观也然能于此者或不能于彼而皆不可以达于君子之大道是以致远恐泥而
论语集编卷十 第 3b 页 WYG0200-0231b.png
君子不为○黄氏曰小道之不可以致远者圣人之道自修身而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与夫参天地赞化育无
适而不通也农圃医卜之属施之目前浅近不为无益然求其如圣人之道无所不通则不可也许行欲以并
耕而治天下此孟子所以议其相率而为伪也或曰安知所谓小道者不指杨墨佛老之类而言邪曰小道合
圣人之道而小者也异端违圣人之道而异者也小者犹可以施之近异者则不可顷刻而施也杨墨佛老之
无父无君又何致远而后不通哉所谓正墙面而立跬步不可行者也)○子夏曰日知其
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亡读作无好去声○亡无也谓
巳之所未有○尹氏曰好学者日新而不失○南轩曰致其知而不舍故其知日新保其冇而不违故其有常
存日知其所亡谓日知其所未有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集编卷十 第 4a 页 WYG0200-0231c.png
仁在其中矣(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
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
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已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
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问云云曰此全未是说仁处方是寻讨
个求仁门路当从此去渐见效在其中谓有此理耳○问云云如何谓之仁曰非是便为仁如言行寡尤悔非
所以干禄而禄在其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未便是仁然学者用力于此仁亦在其中矣问博学与近思亦不
相妨否先生曰博学是都要理会过近思是注心著力处博学是个大规模近思是渐进工夫如大学明明德
于天下是大规模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便是次第处如博学亦岂一日都便要都学得了亦
论语集编卷十 第 4b 页 WYG0200-0231d.png
是渐渐学去曰笃志未说到行处否曰笃志只是至诚恳切以求之若只管泛滥外面博学更不恳切其志便
成放而不知求底心便是顽麻不仁底人惟笃志又切问近思便有归宿处此心不泛滥走作只在这窠坎里
仁便在其中○问程子云云便是先生所谓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之意乎曰然于是四者中见
得个仁底道理便是彻上彻下之道○问以类而推曰节节推将去○今人不曾以类而推盖不曾先理会一
件却理会一件若理会得一件逐件推将去相次亦不难○问何谓类推曰此语道得好不要蓦越不要陡顿
只是就近傍那饶得处挨将去如这一件理会得透了又因这件推去做那一件如读书读第一段了便推第
一段之类去读第二段自此以往只管恁地去次第都理会得若开卷便要猎一过如何得直卿曰是理会得
来便推去理会否曰只是傍易晓底挨将去如理会得亲亲即推类去仁民仁民是亲亲之类理会得仁民便
论语集编卷十 第 5a 页 WYG0200-0232a.png
推类去爱物爱物是仁民之类如刑于寡妻便推类去至于兄弟便推类去御家邦如修身便推类去齐家齐
家便推类去治国只是一步了又一步○南轩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不可便以此为仁而仁不外是也学者
从事于此而不计其获则循序而有至盖不可以欲速而臆度也圣门论人大抵如此○黄氏曰云云或曰何
以知四者之专主于心之所存而言曰人惟无所用其心则其心泛滥而不一志之笃则此心常有所定向而
不泛滥矣问不切思不近则其所用心皆在吾身之外切问而近思则皆求其在已者而无复外驰之患矣人
能尽此四者则虽学问思辨之事而自有以得夫操存涵养之效所谓仁在其中矣)○子夏曰百
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肆谓官府造作之处致极也工不居
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尹氏曰学所以致其道也百工居肆必务成其事
论语集编卷十 第 5b 页 WYG0200-0232b.png
君子之于学可不知所务哉愚案二说相须其义始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
(文去声○文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子夏曰君子有
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俨然者猊之庄温者色之和厉
者辞之确○程子曰它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谢氏曰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
良玉温润而栗然○南轩曰其为三变岂君子之强为哉礼乐无斯须而去身故其成就发见如此)○子
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信而后
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
孚而后可以有为)○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小德
论语集编卷十 第 6a 页 WYG0200-0232c.png
犹言大节小节闲阑也所以止物之出入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距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吴氏曰
此章不能无弊学者正不可以此自恕一以小差为无害则于大节必将有枉尺直寻者矣○问伊川谓小德
如援溺之事如何曰援溺事却是大处嫂溺不援是豺狼这处是当做更有甚么出入○子夏之说自有病只
是他力量有行不及处然既是有力不及处则不免有些子小小事放过者已是不足岂可谓之可也盖子夏
为人不及其质亦弱夫子亦每提他如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无欲速无见小利之类○南轩曰大德大体
也小德节目也君子所存大体固有定至其酬酢之际用权以取中初无一定之执然未尝不同归焉如可以
取可以无取可以与可以无与之类是也然而斯言以大德不踰闲为本必大德不踰闲而后小德可以出入
盖未尝不在其闲之中故曰可也不然本之不立而谓出入为可是小人之无忌惮而已○南轩说甚善然非
论语集编卷十 第 6b 页 WYG0200-0232d.png
子夏本意姑存之)○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埽应对进
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洒色卖反埽素报反○子游讥子夏
弟子于威仪容节之閒则可矣然此小学之末耳推其本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子夏闻之
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
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
人乎(别彼列反焉于虔反○倦如诲不倦之倦区犹类也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
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槩以高
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惟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
论语集编卷十 第 7a 页 WYG0200-0233a.png
人小子乎○程子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
也又曰洒埽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谨独又曰圣人之道更无精粗从洒埽应对与
精义入神贯通只一理虽洒埽应对只看所以然如何又曰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埽应对是
其然必有所以然又曰自洒埽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愚案程子第一条说此章文意最为详尽其后四条皆
以明精粗本末其分虽殊而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非谓
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或问既曰理无大小又以为教人有序何也曰无大小者理也有序者
事也正以理无大小而无不在以教人者不可不由其序而有所遗也盖由其序则事之本末巨细无不各得
其理而理之无大小者莫不随其所在而无所遗不由其序而舍近求远处下窥高则不惟其所妄意者不可
论语集编卷十 第 7b 页 WYG0200-0233b.png
得而理之全体固已亏于切近细微之中矣此所以理无大小而教人者尤欲由其序也○集义程子曰性命
孝弟只是一统事就孝弟中便可尽性至命洒埽应对进退与尽性命亦是一事无有本末无有精粗○谢氏
曰古人须要就洒埽应对进退上养取诚意出来○杨氏曰圣人所谓性与天道者岂尝进夫洒埽应对进退
之閒哉故其始也即此以为学其卒也非离此而为道○吕氏曰古之童子未冠为长者役而其心安焉盖古
之教养之道必本诸孝弟孝弟之心虽主于恻隐恭敬之端孝弟之行常在于洒埽应对执事走趋之际盖有
血气者未有安于事人者也今使之知长之可敬甘于仆役而不辞是所以存其良心折其敖慢之气然后可
与进于德矣○南轩曰小子习于洒埽应对进退之事是之谓小学由是而致夫知则存乎其人是之谓大学
至于充之而尽亦初不离乎洒埽应对进退之閒若以此为末而别求所谓本则是析本末为二体形而上者
论语集编卷十 第 8a 页 WYG0200-0233c.png
与形而下者不相管属其为弊盖有不可胜言者矣○黄氏曰程子之言精矣然初学读之莫有知其说者以
易考之其曰形而上者盖对形而下者言形非有象之可见特因下文形而下者而为文言器乃形而下而道
则形而上也形而上则超乎事物之表专指事物之理而言也洒埽应对事虽至粗然其所以然者便是至精
之理其曰理无大小者非以洒埽应对为小形而上者为大也盖不但至大之事方有形而上之理虽至小之
事亦有之故曰理无大小也其曰精义入神者盖言精究事理极其微妙以至入神神者理之妙而不可测者
今其所精之义至于入神则义之至精者也如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之类是也程子引此与洒埽应对之言盖
以至粗之事对至精之义也至精之义与至粗之义固不同然至粗之事其所以然者即至精之事也其曰是
其然必有所以然者然之为言犹曰如此其如此者谓洒埽应对之节文也所以如此者谓有此理而后其节
论语集编卷十 第 8b 页 WYG0200-0233d.png
文之著见者如此者其曰使可列圣人事者盖洒埽应对虽至小亦不过由天理之全体而著见于事物之节
文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初不外乎此理特其事事物物皆由此理而不勉不思从容自中耳然尝以集注所
引程子四段细推之则首言理无大小以见事有大小而理则一也次言道无精粗以见学有精粗而道则一
也又次言是其然必有所以然所以发明十二段所以无小大无精粗之意又次言便可至圣人事则亦以其
所以然而无小大精粗者为之也亦足以见编次之意至精而不苟矣或曰集注又以程子第一条说本章文
义为详尽者然乎曰此亦取其所择传与倦之义为详尽耳然以先后二字考之则程子先后以教者所施之
次第而言集注先后以义理之精粗而言则程子之说又不若集注之说为当也)○子夏曰仕
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有馀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
论语集编卷十 第 9a 页 WYG0200-0234a.png
事而后可及其馀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或问云云曰仕优而学
为己仕而言也盖时必有仕而不学如原伯鲁者故有是言学优而仕为未仕者言也盖未有以明乎修已治
人之道则未可以仕耳子产于子皮有制锦之讥而夫子亦说漆雕之对恶子路之佞程子以少年登科席势
为美官为不幸其意亦犹是耳子夏以此章以先后之次推之其本意盖如此而推其馀意则又以明夫仕优
而学则不免有背公徇私之失学已优而不仕则亦未免有爱身忘物之累当时恐或兼有此意也○南轩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成已成物无二致也古之人学以终其身故仕优则学学优则仕终始于学而无
穷也○愚案或问引原伯鲁事出左氏传昭十八年葬曹平公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与语不说学以语闵子马
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则苟而可于是乎下
论语集编卷十 第 9b 页 WYG0200-0234b.png
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致极
其哀不尚文饰也杨氏曰丧与其易宁戚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之意愚案而止二字亦微有过于高远而简
略细微之弊学者详之)○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
矣(堂堂容猊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范氏曰子张外有馀而内不
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宁外不足而内有馀庶可以为仁矣○南轩曰虽有高明之见
卓绝之行谓之难能则可不害其为未仁也堂堂气象所以为难与并仁也欤盖是道也须深潜缜密亲切笃
志而后可以进故如愚之颜子圣人许其不违仁而堂堂之张曾子以为难与并为仁也)○曾子曰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0a 页 WYG0200-0234c.png
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致尽其极也盖人之
真情所不能自已者○尹氏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于此不用其诚恶乎用其诚)○曾子曰吾闻
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
之政是难能也(孟庄子鲁大夫名速其父献子名蔑献子有贤德而庄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
其他孝行虽有可称而皆不若此事之为难○或问邓氏之说如何曰邓氏之言曰献子历相三君五十年鲁
人谓之社稷之臣则其臣必贤其政必善矣庄子年少嗣立又与季孙宿同朝宿父文子忠于公室宿皆不能
守而改之庄子乃独能不改其父之臣与父之政而终身焉是孔子之所谓难也若父之臣与父之政有不善
则是成其父之恶耳焉得为孝哉)○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0b 页 WYG0200-0234d.png
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阳肤
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系谢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
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
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恶居之恶去声○下流地
形卑下之处众流之所归喻人身有污贱之实亦恶名之所聚也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于
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
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更平声)○卫公孙朝
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朝音潮焉于虔反○公孙朝卫大夫)子贡曰文武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1a 页 WYG0200-0235a.png
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识音
下焉字于虔反○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在人言人有能记之者识
记也○又曰此言未坠落于地而犹在人耳贤者则能记其道之大者不贤者则能记其道之小者皆有文武
之道夫子皆师之也○或问何以言文武之道为周之礼乐也曰此固好高者之所不乐闻然其文意不过如
此以未坠在人之云者考之则可见矣若曰道无适而非唯所取而得则又何时坠地且何必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而后得师邪此所谓人正谓老聃苌弘郯子师襄之俦耳若入大庙而每事问焉则庙之祀史
亦一师也大率近世学者习于老佛佛言皆有厌薄事实贪骛高远之意故其说常如此不可以不戒也然彼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1b 页 WYG0200-0235b.png
所谓无适而非者亦岂离于文章礼乐之閒哉但子贡本意则正指其事实而言不如是之空虚恍惚而无所
据也○南轩曰文武之道谓国家之制度典章在当时犹有存者未至尽泯也在人所识何如贤者则识其大
者不贤者则识其小者至如乡党之閒其冠昏丧祭日用饮饮亦习乎其教而不自知也然则夫子焉往而非
学惟善之主而初无常师也此其所以能集文武之道而极其大全与)○叔孙武叔语大
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语去声朝音潮○武叔鲁大夫名州仇)子服景
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
家之好(墙卑室浅)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
之美百官之富(八尺曰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中之所有言墙高而宫广也)得其门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2a 页 WYG0200-0235c.png
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此夫子指武叔○黄氏曰叔孙武叔以子贡贤
于仲尼子禽亦以仲尼岂贤于子贡自今观之则三人之识见固谬矣然其敢于为此论者亦岂无说且其所
谓子贡之贤者何也物之广博者其藏蓄也必高厚其中狭小则其外必卑薄此理之自然非其故为是高厚
卑薄之殊也人之常情有如是之力量然后有如是之见识故处下者不足以窥高而浅近易见则人情之所
共喜也岂惟宫墙为然哉雨露之泽物人皆知其为功而元气之密运则人莫得而窥其际也子贡三称夫子
一称宫墙一称日月一以天喻其论愈精此子贡之所以为达也)○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2b 页 WYG0200-0235d.png
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量去声○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土高曰丘大
阜曰陵日月喻其至高自绝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多与祗同适也不知量谓不自知其分量○南轩曰子贡
善喻如宫墙日月之类皆可谓切矣丘陵固可踰泰山虽高然犹有可踰之理至于日月之行天则孰得而踰
之哉人之议日月者初无损于日月之明徒自绝于日月而已矣)○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为恭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子贡曰君
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知去声○责子
禽不谨言)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梯也大可为
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3a 页 WYG0200-0236a.png
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
何其可及也(道去声○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引也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
之也和所谓于变时雍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荣谓莫不尊亲哀则如丧考妣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
与天地同流者也○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
捷于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南轩曰子贡以日月喻圣人之不可踰矣复以天之不可阶升喻圣人之不可及尤为切至也盖大而化之
非复思勉所及学者至此无所用其力是岂不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乎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
之斯和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惟天下至诚感无不通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民心戴之如天亲之如父母也子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3b 页 WYG0200-0236b.png
贡知足知此其所造抑深矣○黄氏曰子禽之问见于论语者凡三于夫子闻政则疑其有所求于伯鱼则疑
夫子之私其子于此章则又疑子贡之贤于仲尼其为人粗率而浅陋可知一言之善则可以为知一言之不
善则遂为不知知与不知系于一言之閒此言之不可不谨也由志学而立由立而不惑由可欲而有诸已由
有诸已而充实皆可以阶而升至于知天命有光辉已非有阶级可渐次而进若夫耳顺不踰矩化而不可知
则德盛仁熟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但见仰之高钻之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岂得而阶升也哉立之道之绥
之动之皆圣人政化之施斯立斯行斯来斯和皆天下感动之速荣谓赖之以生故以为荣哀谓失其所依故
为之哀戚子贡之称夫子者如此或曰子贡知足以知圣人今乃不言其德而称其得邦家之效何也曰天之
德不可形容即其感人而见其神化之速天下之理实大则声宏本深而木茂感动之浅深迟速未有不视其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4a 页 WYG0200-0236c.png
德之所至者也圣人道全德备高明博厚则其感于物者如此因其感于物以反观圣人之道岂不晓然而易
见也哉此子贡之所以为善言圣人也)

  尧曰第二十(凡三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
禄永终(此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辞咨嗟叹声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犹岁时气节之先后也允信也
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穷则君禄亦永绝矣戒之也)舜亦以命禹(舜后逊位于禹亦以
此辞命之今见于虞书大禹谟比此加详)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
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4b 页 WYG0200-0236d.png
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此引商书汤诰之辞盖汤既放桀而告诸侯也
与书文大同小异曰上当有汤字履盖汤名用玄牡夏尚黑未变其礼也简阅也言桀有罪已不敢赦而天下
贤人皆上帝之臣已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此述其初请命而伐桀之辞也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
罪实君所为见其厚于责已薄于责人之意此其告诸侯之辞也)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赉来代反○此以下述武王事赉予也武王克商大赉于四海见周书武成篇此言其所富者皆善人也诗序
云赉所以钖予善人盖本于此)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
(此周书泰誓之辞孔氏曰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谨权量审法度
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权称锤也量斗斛也法度礼乐制度皆是也)兴灭国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5a 页 WYG0200-0237a.png
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兴灭继绝谓封黄帝尧舜夏商之后举逸
民谓释箕子之囚复商容之位三者皆人心之所欲也)所重民食丧祭(武成曰重民五教惟
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说音悦○此于
武王之事无所见恐或泛言帝王之道也○杨氏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
于终篇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于是而已所以著明二
十篇之大旨也孟子于终篇亦历序尧舜汤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南轩曰此篇所载帝王之事孔子
之所常言门人列于末章所以示后世之大法也○黄氏曰论语末篇历序尧舜禹汤武王相传之道而先之
以执中可谓得其要矣至其下乃泛及于赏善罚恶责已恕人大纲小纪末数末度无不具举者盖帝王之道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5b 页 WYG0200-0237b.png
初无精粗惟其合于天理当于人心者是其所以为道也所谓执中者正以其事事物物无适而非中也是岂
空虚无据而可谓之中乎知此然后知圣贤相传之道无非实理非若老释空无之谓也)○子张问
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
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
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费芳味反)子张曰何
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
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
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6a 页 WYG0200-0237c.png
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焉于虔反)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
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
之有司(出去声○虐谓残酷不仁暴谓卒遽无序致期刻期也贼者切害之意缓于前而急于后以误
其民而必刑之是贼害之也犹之犹言均之也均之以物与人而于其出纳之际乃或吝而不果则是有司之
事而非为政之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刓忍弗能予卒以取败亦其验也○
尹氏曰告问政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备者也故记之以继帝王之治则夫子之为政可知也)○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
论语集编卷十 第 16b 页 WYG0200-0237d.png
趋何以为君子○胡氏曰一定而不易者命也人不知命常求其所不可得避其所不可免所以徒丧所守而
为小人也○南轩曰此所谓命谓穷达得丧之有定也不知命则将徼倖而苟且何以为君子乎知命则志定
然后其所当为者可得而为矣)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礼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不
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尹氏曰知斯三者则君子之事备矣弟子
记此以终篇得无意乎学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可用不几于侮圣言者乎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





  论语集编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