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学集编卷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a 页 WYG0200-002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集编卷下     宋 真德秀 撰

  此谓知本(程子曰衍文也)此谓知之至也(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此章
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
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b 页 WYG0200-0022d.png
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
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
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
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
物格此谓知之至也(问此经之序自诚意以下其义明而传悉矣独其所
谓格物致知者字义不明而传复阙焉且为最初用力之地而无复上文语绪之可寻也子乃
自谓取程子之意以补之则程子之言何以见其必舍于经意而子之言又似不尽出于程子
何邪曰或问于程子曰学何为而可以有觉也程子曰学莫先于致知能致其知则思日益明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a 页 WYG0200-0023a.png
至于久而后有觉尔书所谓思曰睿睿作圣董子所谓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正谓此
也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或问忠信则可勉矣而致知为难柰何程子曰诚敬固不
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也故大学之序先致知而后诚意其
等有不可躐者苟无圣人之聪明睿智而徒欲勉焉以践其行事之迹则亦安能如彼之动容
周旋无不中礼也哉惟其烛理之明乃能不待勉强而自乐循理尔夫人之性本无不善循理
而行宜无难者惟其知之不至而但欲以力为之是以苦其难而不知其乐耳知之而至则循
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何苦而不循理以害吾乐邪昔尝见有谈虎伤人者众莫不闻而其间
一人神色独变问其所以乃尝伤于虎者也夫虎能伤人人孰不知然闻之有惧有不惧者知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b 页 WYG0200-0023b.png
之有真有不真也学者之知道必如此人之知虎然后为至耳若曰知不善之不可为而犹或
为之则亦未尝真知而已矣此两条者皆言格物致知所以当先而不可后之意也○又有问
进修之术何先者程子曰莫先于正心诚意然欲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致尽也
格至也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
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曰格物者必物物而格
之邪将止格一物而万理皆通邪曰一物格而万理通虽颜子亦未至此惟今日而格一物焉
明日又格一物焉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耳○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
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a 页 WYG0200-0023c.png
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又曰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
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
难者各随人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盖万
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
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地吾知其深而已矣鬼神吾知
其幽且显而已矣则是已然之辞又何理之可穷哉○又曰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为孝之道
如何而为奉养之宜如何而为温清之节莫不穷究然后能之非独守夫孝之一字而可得也
○或问观物察己者岂因见物而反求诸己乎曰不必然也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b 页 WYG0200-0023d.png
外之道也语其大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曰然则先
求之四端可乎曰求之性情固切于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又曰致知之要当
知至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
如大军之游骑出大远而无所归也○又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此十条者皆言
格物致知所当用力之地与其次第工程也○又曰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其迟速则在
乎人之明暗耳○又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
致知○又曰致知在乎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又曰格物者适道之始思欲格物则固己近
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此五条者又言涵养本原之功所以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a 页 WYG0200-0024a.png
凡程子之为说者不过如此其于格物致知之传详矣今也寻其义理既无可疑考其字义亦
皆有据至以他书论之则文言所谓学聚问辨中庸所谓明善择善孟子所谓知性知天又皆
在乎固守力行之先而可以验夫大学始教之功为有在乎此也愚尝反覆考之而有以信其
必然是以窃取其意以补传文之阙不然则又安敢犯不韪之罪为无證之言以自托于圣经
贤传之间乎曰然则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闻之乎曰吾闻之也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
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自
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所能为也今且以其至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实
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各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b 页 WYG0200-0024b.png
有攸主而不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
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所谓理也外而至于人则
人之理不异于己也远而至于物则物之理不异于人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
外也尽于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是乃上帝所降之衷烝民所秉之彝刘子所谓
天地之中夫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仁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
之中张子所谓万物之一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但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
厚薄之异是以人之与物贤之与愚相与悬绝而不能同耳以其理之同故以一人之心而于
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以其禀之异故于其理或有所不能穷也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大学集编卷下 第 5a 页 WYG0200-0024c.png
知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不能纯于义理而或杂乎物欲之私此其所以意有不诚心有不
正身有不修而天下国家不可得而治也昔者圣人盖有忧之是以于其始教为之小学而使
之习于诚敬则所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者已无所不用其至矣及其进乎大学则又使之即
夫事物之中因其所知之理推而究之以各到乎其极则吾之知识亦得以周遍精切而无不
尽也若其用力之方则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
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有一物之中莫
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必其表里精粗无所不尽而又益推
其类以通之至于一日脱然而贯通焉则于天下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而吾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5b 页 WYG0200-0024d.png
聪明睿智亦皆有以极其心之本体而无不尽矣此愚之所以补乎本传阙文之意虽不能尽
用程子之言然其指趣要归则不合者鲜矣读者其亦深考而实识之哉曰然则子之为学不
求诸心而求诸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恐圣贤之学不如是之浅近而支离也曰人之所以
为学心与理而已矣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
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初不可以内外精粗而论也然或不知此心之灵而无以存之
则昏昧杂扰而无以穷众理之妙不知众理之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而无以尽此心之
全此其理势之相须盖亦有必然者是以圣人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
之中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
大学集编卷下 第 6a 页 WYG0200-0025a.png
动静交养初未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焉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
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矣今必以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景别为一种幽深恍惚艰难
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然措其心于文字言语之外而曰求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之则是近
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曰近世大儒有
为格物致知之说者曰格犹捍也禦也能捍禦外物而后能知至道也又有推其说者曰人生
而静其性本无不善而有为不善者外物诱之也所谓格物以致其知者亦曰捍去外物之诱
而本然之善自明耳是其为说不亦善乎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则物之与道固未始相离也
今曰禦外物而后可以知至道则是绝父子而后可以知孝慈离君臣然后可以知仁敬也是
大学集编卷下 第 6b 页 WYG0200-0025b.png
安有此理哉若曰所谓外物者不善之诱耳非指君臣父子而言也则夫外物之诱人莫甚于
饮食男女之欲然推其本则固亦莫非人心所当有而不能无者也但于其间自有天理人欲
之辨而不可以毫釐差耳惟其徒有是物而不能察于吾之所以行乎其间者孰为天理孰为
人欲是以无以致其克复之功而物之诱于外者得以夺乎天理之本然也今不即物以穷其
原而徒恶物之诱乎己乃欲一切捍而去之则是必闭口枵腹然后可以得饮食之正绝灭种
类然后可以全夫妇之别也是虽裔戎无君无父之教有不能充其说者况乎圣人大中至正
之道而得以此乱之哉○曰自程子以格物为穷理而其学者传之见于文字多矣是亦有以
发其师说而有助于后学者邪曰程子之说切于己而不遗于物本于行事之实而不废文字
大学集编卷下 第 7a 页 WYG0200-0025c.png
之功极其大而不略其小究其精而不忽其粗学者循是而用力焉则既不务博而陷于支离
亦不径约而流于狂妄既不舍其积累之渐而其所谓豁然贯通者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也
是于说经之意入德之方其亦可谓反复详备而无俟于发明矣若其门人虽曰祖其师说然
以愚考之则恐其皆未足以及此也盖有以必穷万物之理同出于一为格物知万物同出乎
一理为知至如合内外之道则天人物我为一通昼夜之道则死生幽明为一达哀乐好恶之
情则人与鸟兽鱼鳖为一求屈伸消长之变则天地山川草木为一者似矣然其欲必穷万物
之理而专指外物则于理之在已者有不明矣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
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不欲其异而不免乎四说之异必欲其同而未极乎一原之同则徒
大学集编卷下 第 7b 页 WYG0200-0025d.png
有牵合之劳而不睹贯通之妙矣其于程子之说何如哉又有以为穷理只是寻个是处然必
以恕为本而又先其大者则一处理通而触处皆通者其曰寻个是处者则得矣而曰以恕为
本则是求仁之方而非穷理之务也又曰先其大者则不若先其近者之切也又曰一处通而
一切通则又颜子之所不能及程子之所不敢言非若类推积累之可以循序而必至也又有
以为天下之物不可胜穷然皆备于我而非从外得也所谓格物亦曰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物
无不在我者是亦似矣然反身而诚乃为物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穷理之至无所不尽故凡
天下之理反求诸身皆有以见其如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之毕具于此而无毫发之不实耳固
非以是方为格物之事亦不谓但务反求诸身而天下之理自然无不诚也中庸之言明善即
大学集编卷下 第 8a 页 WYG0200-0026a.png
物格知至之事其言诚身即意诚心正之功故不明乎善则有反诸身而不诚者其功夫地位
固有序而不可诬矣今为格物之说又安得遽以是而为言哉又有以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
物为非程子之言者则诸家所记程子之言此类非一不容皆误且其为说正中庸学问思辨
弗得弗措之事无所咈于理者不知何所病而疑之也岂其习于持敬之约而厌夫观理之烦
邪抑直以已所未闻而不信他人之所闻也夫持敬观理不可偏废程子固己言之若以己偶
未闻而遂不之信则以有子之似圣人而速贫速朽之论犹不能无待于子游而后定今又安
得遽以一人之所未闻而尽废众人之所共闻者哉又有以为物物致察而宛转归己如察天
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者亦似矣然其曰物物致察则是不察程子所谓不必尽穷天下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8b 页 WYG0200-0026b.png
物也又曰宛转归已则是不察程子所谓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之意又曰察天行以自强
察地势以厚德则是但欲因其已定之名拟其已著之迹而未尝如程子所谓求其所以然与
其所以为者之妙也独有所谓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以精其知者为得致字向里
之意而其曰格之之道必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
而知乃可精者又有以合乎所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之指但其语意颇伤急迫既不能尽
其全体规摹之大又无以见其从容潜玩积久贯通之功耳呜呼程子之言其荅问反复之详
且明也如彼而其门人之所以为说者乃如此虽或仅有一二之合焉而不免于犹有所未尽
也是亦不待七十子丧而大义已乖矣尚何望其能有所发而有助于后学哉间独惟念昔闻
大学集编卷下 第 9a 页 WYG0200-0026c.png
延平先生之教以为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
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事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
当有洒然处非文字言语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摹之大条理之密若不逮于程子然其
功夫之渐次意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能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者为能有以识之未易以
口舌争也曰然则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与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异曰此以反身穷理为
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致彼以徇外誇多为务而不覈其表里真妄之实然必究其极是
以知愈博而理愈明不覈其实是以识愈多而心愈窒此正为己为人之所以分不可不察也
○问格物工夫未到得贯通亦未害否先生云学者所以学便须是到圣贤地位不到不肯休
大学集编卷下 第 9b 页 WYG0200-0026d.png
方是但用工做向前去莫问程途少间自能到如何先立一个不解到得便休底规摹放这里
了如何做事○问全体大用曰体用元不相离如人行坐坐则此身全坐便是体行则此体全
行便是用○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此程子晓人至切处○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
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此一项尤有意味向非其人善问则亦何以得之○又曰
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先生曰此一段尤其要切学者所
当深究道夫曰自一身以至万物之理则所谓由中而外自近而远秩然有序而不迫切者先
生曰然到得豁然处是非人力勉强而至者也○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
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先生曰程先生言语气象自活与众人不同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0a 页 WYG0200-0027a.png
○又问物必有理皆所当穷云云先生曰此处是紧切学者须当知夫天如何而能高地如何
而能厚鬼神如何而能幽显山岳如何而能融结这方是格物○又曰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
所在云云先生曰天下之理富塞充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无非物也若之何而穷之哉须当
察之于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后于物之所在从而察之则不至于汎滥矣○又曰格物莫若
察之于一身其得之为尤切先生曰前既说当察物理不可专在性情至此又言莫若得之于
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又曰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云云先生曰立诚意只是朴实
下工夫与经文诚意之说不同○又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先生曰敬则此心
惺惺○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先生曰二者偏废不得致知须用涵养涵养必用致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0b 页 WYG0200-0027b.png
知○知便要知得极致知是推致到极处穷究彻底真见得决如此程子说虎伤人之譬甚好
这如一个物四陲四角皆知得尽前头更无去处外面更无去处方始是格到那物○问固有
人明得此理而涵养未到却为私意所夺先生云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
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查滓非所谓真知也问须是涵养到心体无不尽处方善不
然知之虽至行之终恐不尽也先生云只为知不至今人行到五分便是他只知得五分见识
只识到那地位譬诸穿窬稍是个人便不肯做盖真知穿窬之不善也○问一理通则万理通
其说如何曰伊川尝云虽颜子亦未到此天下岂有一理通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
子高明不过闻一以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曰问只用穷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1a 页 WYG0200-0027c.png
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
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问正心诚意莫须操存否曰也须见得后方始操得不然只
恁空手终不济事盖谨守则在此一合眼则便走了须是格物盖格物则理明理明则诚一而
心自正矣不然则戢戢而生如何守得他住曰格物最是难事如何便尽格得曰程子谓今日
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某尝谓他此语便是真实做工夫来他
也不说格一件后便会通也不说尽格得天下物理后方始通只云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
贯通处又曰今却不用虑其他只是个知至而后意诚这一转较难○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
件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其始固须用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1b 页 WYG0200-0027d.png
力及其得之也又却不假用力此个事不可欲速欲速则不达○问伊川说今日格一件明日
格一件工夫如何曰如读书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会一事明日理会一事积
习多后自然贯通○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能穷理者只是足于己知己达而不能穷其未
知未达故见得一截不曾又见得一截此其所以于理未精○问无事时见得是如此临事又
做错了如何曰只是断置不分明所以格物便要閒时理会不是要临时理会闻时看得道理
分晓则事来时断置自易格物只是理会未理会得底不是从头都要理会如水火人自是知
其不可蹈何曾有错去蹈水火格物只是理会当蹈水火与不当蹈水火临事时断置教分晓
且如看文字圣贤说话粹无可疑者若后世诸儒之言唤做都不是也不得有好底有不好底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2a 页 WYG0200-0028a.png
好底里面也有不好处不好底里面也有好处有这一事说得是那一件说得不是有这一句
说得是那一句说得不是都要恁地分别如临事亦要如此理会那个是那个不是若道理明
时自分晓有一般说汉唐来都是有一般说汉唐来都不是恁地也不得且如董仲舒贾谊说
话何曾有都不是底何曾有都是底须是要见得他那个议论是不是如此方唤做格物如今
将一个物事来是与不是见得不定便是自家这里道理不通透若道理明则这样处自通透
○又问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以幽显曰公且说天是如何后高盖天只是气非独是高
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见如此高要之他连那地下亦是天天只管转来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许
多查滓在中间世閒无一个物事恁地大地只是气之查滓故厚而深鬼神之幽显自今观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2b 页 WYG0200-0028b.png
他是以鬼为幽以神为显鬼者阴也神者阳也气之屈者谓之鬼气之只管恁地来者谓之神
洋洋然如在其上焄蒿悽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这便是那发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以
至长大故见其显便是气之伸者今人谓人之死谓鬼是死后收敛无形无迹不可理会便是
那气之屈底道夫问横渠所谓二气之良能良能便是那会屈伸底否曰然○问程子言格物
非谓尽穷天下之理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二说如何曰既是教类推不是穷尽一
事便了且如孝尽得个孝底道理故忠可移于君又须去尽得忠以至于兄弟夫妇朋友从此
推之无不尽穷始得○格物不可只理会文义须便实下工夫格将去始得○今人务博者却
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要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者皆不是如一百件事理会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3a 页 WYG0200-0028c.png
得五六十件了这三四十件虽未理会也大槩是如此○问程子格物之说曰须合而观之所
谓不必尽穷天下之物者如十事已穷得八九则其一二虽未穷得将来凑会都自见得又如
四旁已穷得中央虽未穷得毕竟是在中间了将来贯通自能见得程子谓但积累多后自当
脱然有悟处此语最好○问程子论致知处云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窃谓致之为言
推而至之以至于尽也于穷不得处正当努力岂可迁延逃避别穷一事邪至于所谓但得一
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夫专心致志犹虑其未能尽知况敢望以其易而通其难者
乎曰这是言随人之量非曰迁延逃避也盖于此处既理会不得若专一守在这里却转昏了
须著别穷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问伊川说若一事穷不得须别穷一事与延平李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3b 页 WYG0200-0028d.png
先生说如何曰这说自有一项难穷底事如造化礼乐度数等事是卒急难晓只得且放住且
如所说春秋书元年春王正月这如何要穷晓得李先生说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事这一件
理会未透又理会第二件第二件理会未得又理会第三件恁地终身不长进○问或问中千
蹊万径皆可适国国恐是譬理之一源处不知从一事上便可穷得到一源处否曰也未解便
如此只要以类而推理固是一理然其间曲折甚多须是把这个做样却从这里推去始得且
如事亲固当尽其事之之道若得于亲时是如何不得于亲时又当如何以此而推之于事君
则知得于君时是如何不得于君时又当如何推以事长亦是如此自此推去莫不皆然○问
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源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曰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4a 页 WYG0200-0029a.png
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这个道理某不用假借于公公不用
求于某然虽各自有这一个理又却同出于一个理尔如排数器水相似这盂也是这样水那
盂也是这样水各各满足不待求假于外然打破放里却也只是个水此所以可推推而无不
通也所以谓格得多后自此贯通者只谓是一理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他这些道理濂溪通书只是说这一事○问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
出一原曰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
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圣人所
以穷理尽性而至于命凡世间所有之物莫不穷极其理所以处置得物物各得其所无一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4b 页 WYG0200-0029b.png
一物不得其宜除是无此物方无此理既有此物圣人无有不尽其理者也○问或问观物察
己还因见物反求诸己此说亦是程子非之何也曰这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无
物我之分不可道我是一般道理人又是一般道理将来相比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得人
有这个更知自家亦有这个更不消比并自知○格物致知彼我相对而言耳格物所以致知
于这一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知得一分于物之理穷二分即我之知亦知得二分
于物之理穷得愈多则我之知愈广其实只是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所以大学说致知在格物
又不说欲致其知者在格其物盖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别有致处也又曰格物之理所
以致我之知○问或问致知章引程子所谓汎然徒欲以观万物之理譬如大军之游骑出太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5a 页 WYG0200-0029c.png
远而无所归莫只是要切己看否曰只要从近去○且穷实理令有切己功夫若只汎穷天下
万物之理不务切己即是遗书所谓游骑无所归矣○问程子谓一草一木皆所当穷又谓恐
如大军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何也曰便是此等语说得好平正不向一边去○问知至而后
意诚而程子又云格物穷理立诚意以格之何也曰此诚字说较浅未说到深处只是确定其
志朴实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其本便是此意○敬则心存心存则理具于此而得失可
验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问程子云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盖敬则胸次虚明然后能
格物而判其是非曰虽是如此然亦须格物不使一毫私欲得以为之蔽然后胸次方得明只
一个持敬也易得做病若只持敬不时时提撕著亦易以昏困须是提撕才见有私欲底意思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5b 页 WYG0200-0029d.png
来便屏去且谨守著到得复来又屏去时时提撕私意当自去也○问格物敬为主如何曰敬
者彻上彻下工夫○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古人自幼便识其具且如事亲事君之礼
钟鼓铿锵之节进退揖逊之仪皆目熟其事躬亲其礼及其长也不过只是穷此理因而渐及
于天地鬼神日月阴阳鸟兽草木之理所以用工也易今人皆无此等礼数可以讲习只靠先
圣遗经自去推究所以要人格物主敬便将此心去体会古人道理备而行之如事亲孝自家
既知所以孝便将此孝心依古礼而行之事君敬便将此敬心依圣经所说之礼而行之一一
须要穷过自然浃洽贯通○问或问涵养又在致知之先曰涵养是合下在先古人从少以敬
涵养父兄渐渐教之读书识义理今若说待涵养了方去理会致知也无期限须是两下用工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6a 页 WYG0200-0030a.png
也著涵养也著致知伊川多说敬敬则此心不放事事皆从此做去○问养知莫过于寡欲是
既知后便如此养否曰此不分先后未知之前若不养之此知如何发得既知之后若不养则
又差了不可道未知之前便不必如此○致知一章此是大学最初下手处若理会得透彻后
面便容易故程子此处说得节目甚多皆是因人之资质了说虽若不同其实一也见人之敏
者太去理会外事则教之使去父慈子孝处理会曰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物之理则吾
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若是人专只去里面理会则教之以求之性情固切于
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要之内事外事皆是自已合当理会底但须是六七分去里面理会
三四分去外面理会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时亦自不可况在外工夫多在内工夫少邪此尤不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6b 页 WYG0200-0030b.png
可也○诚敬涵养为格物致知之本○问或问载程子致知格物之说不同曰当时荅问各就
其人而言之今须是合就许多不同处来看作一意为佳○问由中而外自近而远曰某之意
只是说欲致其知者须先存得此心此心既存却看这个道理是如何又推之于身又推之于
物只管一层展开一层又见得许多道理又曰如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
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这便是一身之则所当然者曲礼三百威仪三千皆是人所合当做
而不得不然者非是圣人安排这物事约束人如洪范亦曰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
曰睿以至于睿作圣夫子亦谓君子有九思此皆人之所不可已者○问降衷之衷与受中之
中二字义如何曰左氏云始终而衷举之又曰衷甲以见看此衷字义本是衷甲以见之义为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7a 页 WYG0200-0030c.png
其在里而当中也然中字大槩因过不及而立名后人云衷善也却说得未亲切○问天道流
行发育万物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为一身之主是此性随所生处便在否曰一物
各具一太极○问或问诗所谓秉彝书所谓降衷一段其名虽异要之皆是一理曰诚是一理
岂可无分别且如何谓之降衷曰衷是善也曰若然何不言降善而言降衷衷字看来只是个
无过不及之中是个恰好底道理天之生人物个个有这一副当恰好无过不及底道理降与
你与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刘子所谓民受天地之中相似与诗所谓秉彝张子所谓万物
之一原又不同须各晓其名字训义之所以异方见其所谓同衷只是中今人言折衷折衷者
以中为准则而取正也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则字却似衷字天之生此物必有个当然之则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7b 页 WYG0200-0030d.png
民执之以为常道所以无不好此懿德物物有则盖君有君之则臣有臣之则为人君止于仁
君之则也为人臣止于敬臣之则也如耳有耳之则目有目之则视远惟明目之则也听德惟
聪耳之则也从作又言之则恭作肃貌之则也四支百骸万物万事莫不各有当然之则子细
推之皆可见又曰凡看道理须是细心看他名义分位之不同通天下故同此一理然圣贤所
说有许多般样须是一一通晓分别得出始得若只儱侗说了尽不见他里面好处如降衷于
下民这紧要字却在降字上故自天而言则谓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则谓之性如云天所
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命便是那降字至物所受则谓之性而不谓之衷所以不同缘各㨿他来
处所受处而言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此据天之所与物者而言若有常性是据民之所受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8a 页 WYG0200-0031a.png
者而言克绥厥猷猷即道道者性之发用处能安其道者惟后也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脩道之谓教三句亦是如此古人说得道理如此缜密处处皆合今人心粗如何看得出○用
之说衷是道理之心这话恁地说不得心性固只一理然自有合言处又有析而言处须知其
所以析又知其所以合乃可然谓性便是心则不可谓心便是性亦不可孟子曰尽其心知其
性又曰存其心养其性圣贤说话自有分别何尝如此儱侗不分晓固有儱侗一统说时然名
义各自不同心性之别如以碗盛水水须碗乃能盛然谓碗便是水则不可后来横渠说得极
精云心统性情者也如降衷之衷同是此理然此字但可施于天之所降而言而不可施于人
之所受而言也○问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即周子所谓太极否曰只一般但名不同中只是恰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8b 页 WYG0200-0031b.png
好处书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亦只是恰好处极不是中极之为物只是在中○问民受天地
之中以生与程子天然自有之中还是一意否曰只是一意盖指大本之中也○问或问云天
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此处所谓不容己者是何曰春
生了便秋杀他住不得阴极了便阳生如人在背后只管来相趱如何住得○问或问中莫不
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者然又当求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先生问每常如何看广云所
以然而不可易者是指理而言所当然而不容己者是指人心而言曰下句只是指事而言凡
事固有所当然而不容己者然又当求其所以然者何故其所以然理也理如此故不可易又
如人见赤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其事所当然而不容己者也然其所以者是何故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9a 页 WYG0200-0031c.png
有个道理之不可易者今之学者但止见其一边只据眼前理会得个皮肤便休都不曾会得
那彻心彻髓处以至于天地间造化固是阳长则生阴消则死然其所以然者是如何又如天
下万事一事各有一理须是一一理会交彻不成只说道天吾知其高而已地吾知其深而已
万物万事吾知其为万物万事而已明道诗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观他此语
须知有极至之理非册子之上所能载者广云大至于阴阳造化皆是所当然而不容己者所
谓太极则是所以然而不可易者曰固是人须是自向里入深去理会此个道理才理会到深
处又易得似禅须是理会到深处又却不与禅相似方是○因举五峰之言曰身亲格之以精
其知虽于致字得向里之意然却恐遗了外面许多事如某便不敢如此说须是内外本末隐
大学集编卷下 第 19b 页 WYG0200-0031d.png
显精粗一一周遍方始是儒者之学○或问理之不容己者如何曰理之所当为者自不容己
孟子最发明此理处如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自是有住不得
处○上蔡说穷理只寻个是处以恕为本穷理自是我不晓这道理所以要穷如何说得恕字
○穷理盖是合下工夫恕则在穷理之后胡文定载显道语云恕则穷理之要某理会安顿此
语不得○谢子寻个是处之说甚好○龟山说只反身而诚便天地万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却
言物物致寮宛转归已见云雷知经纶见山下出泉知果行之类惟伊川言不可只穷一理亦
不能遍穷天下万物之理某谓须有先后缓急久之亦要穷尽如正蒙是尽穷万物之理○问
物物致察与物物而格何别曰文定所谓物物致察只求之于外如所谓察天行以自强察地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0a 页 WYG0200-0032a.png
势以厚德祇因其物之如是而求之耳初不知天如何而健地如何而顺也道夫曰所谓宛转
归己此等言语似失之巧曰若宛转之说则是理本非己有乃强委曲牵合使他入来尔许多
说只有上蔡所谓穷理只是寻个是处为得之道夫曰龟山反身而诚之说只是摹空说了曰
都无一个著实处道夫曰却似甚快曰若果如此则圣贤都易做了又问他既如此说其下工
夫时亦须有个窒碍曰也无做处如龟山于天下事极明得如言治道与官府政事至纤至细
处亦晓得到这里却恁说次第他把来做两截看了○五峰说格物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
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而知乃可精者这段语本说得极精然却有病者只
说得向里来不曾说得外面所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是广大须用说得表里内外周遍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0b 页 WYG0200-0032b.png
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蹙气
象他便要就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须是宽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
然通贯他言语只说得里面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规摹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
所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久自然贯通此言该内外宽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
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 诸公致知格物之说皆失了伊川意此正是入门款
于此既差则他可知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劫反○诚其意者自脩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1a 页 WYG0200-0032c.png
首也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慊快也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
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
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
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
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
独也(间音闲厌郑氏读为黡○间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
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1b 页 WYG0200-0032d.png
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
所指其严乎(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
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作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
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或问六章之指其详犹有可得而言者邪曰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然
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
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恶恶然既有是形体之累而又为气禀之拘是以物欲之私得以蔽之而天命之本然者
不得而著其于事物之理故有瞢然不知其善恶之所在者亦有仅识其粗而不能真知其可好可恶之极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2a 页 WYG0200-0033a.png
夫不知善之真可好则其好善也虽曰好之而未能无不好者以拒之于内不知恶之真可恶则其恶恶也虽
曰恶之而未能无不恶者以挽之于中是以不免于苟焉以自欺而意之所发有不诚者夫好善而不诚则非
惟不足以为善而反有以贼乎其善恶恶而不诚则非惟不足以去恶而适所以长乎其恶是则其为害也徒
有甚焉而何益之有哉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故为大学之教而必首之以格物致知之目以开明其心术使既
有以识夫善恶之所在与其可好可恶之必然矣至此而复进之以必诚其意之说焉则又欲其谨之于幽独
隐微之奥以禁止其苟且自欺之萌而凡其心之所发如曰好善则必由中及外无一豪之不好也如曰恶恶
则必由中及外无一毫之不恶也夫好善而中无不好则是其好之也如好好色之真欲以快乎己之目初非
为人而好之也恶恶而中无不恶则是其恶之也如恶恶臭之真欲以足乎己之鼻初非为人而恶之也所发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2b 页 WYG0200-0033b.png
之实既如此矣而须臾之顷纤芥之微念念相承又无敢少有间断焉则庶乎内外昭融表里澄彻而心无不
正身无不修矣若彼小人幽隐之间实为不善而犹欲外托于善以自盖则亦不可谓其全然不知善恶之所
在但以不知其真可好恶而又不能谨之于独以禁止其苟且自欺之萌是以沦陷至于如此而不自知耳此
章之说其详如此是固宜为自修之先务矣然非有以开其知识之真则不能有以致其好恶之实故必曰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然犹不敢恃其知之已至而听其所自为也故又曰必诚其意必谨
其独而毋自欺焉则大学功夫次第相承首尾为一而不假他术以杂乎其閒亦可见矣彼此皆然今不复重
出也○曰然则慊之为义或以为少又以为恨与此不同何也曰慊之为字有作嗛者而字书以为口衔物也
然则慊亦但为心有所衔之义而其为快为足为恨为少则以所衔之异而别之耳孟子所谓慊于心乐毅所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3a 页 WYG0200-0033c.png
谓慊于志则以衔其快与足之意而言者也孟子所谓吾何慊汉书所谓嗛栗姬则以衔其恨与少之意而言
者也读者各随所指而观之则既并行而不悖矣字书又以其训快与足者读与惬同则义愈明而音又异尤
不患于无别也○问格物知至了如何到诚意又说毋自欺也毋者禁止之辞曰物既格知既至到这里方可
著手下工夫不是物格知至了下面许多一齐扫了若如此却不消说下面许多看下面许多筛筛有工夫○
问刘栋看大学自欺之说如何曰不知义理却道我知义理是自欺先生曰自欺是个半知半不知底人知道
善我所当为却又不十分去为善知道恶不可作却又是自家所爱舍他不得这便是自欺不知不识只唤做
不知不识却不唤做自欺○或问诚其意者毋自欺先生曰譬如一块物外面是银里面是铁便是自欺须是
表里如一便是不自欺然所以不自欺须是见得分晓譬如今人见鸟喙之不可食知水火之不可蹈则自不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3b 页 WYG0200-0033d.png
食不蹈如寒之欲衣饥之欲食则自是不能己今人果见得分晓如鸟喙之不可食水火之不可蹈见善如饥
之欲食寒之欲衣则此意自是实矣○自欺非是心有所慊盖外面虽为善事其中却是不然乃自欺也○而
今说自欺未说到与人说时方谓之自欺只是自家知得善好要为善然心中却觉得微有些没紧要㡳意思
便是自欺便是虚伪不实矣正如金已是真金了只是锻鍊得微不熟微有些查滓去不尽颜色或白或青或
黄便不是十分精金○问自慊先生云人之为善须是十分真实为善方是自慊若有六七分为善又有两三
分为恶底意思在里面相牵便是不自慊须是如恶恶臭好好色方是○自慊之慊大意与孟子行有不慊相
类细思亦微有不同孟子慊训满足意多大学训快意多横渠云自慊不足以合天心初看亦只一般然横渠
亦是训足底意思多○字有同一义而二用者慊字训足也我何慊乎哉彼心中不以彼之富贵而怀不足也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4a 页 WYG0200-0034a.png
行有不慊于心谓义须充足于中不然则馁也如忍之一字自容忍而为善者言之则为忍去忿欲之气自残
忍而为恶者言之则为忍去了恻隐之心慊字一从口如胡孙两嗛皆本虚著怀藏何物于内耳如衔字或为
衔恨或为衔恩亦同此义○诚意十分为善有一分不好底意思潜发以间于其间此意一发便由斜径以长
这个却是实前面善意却是虚矣如见孺子入井救之是好意其间便有些要誉底意思以杂之如荐好人是
善意便有些要人德之之意随后生来治恶人是好意便有狠疾之意随后来前面好意都成虚了如姤卦上
五文皆阳下面只是一阴生五阳便立不住○诚与不诚自慊与自欺只争这些子毫发之閒耳又曰自慊则
一自欺则二自慊者外面如此中心也是如此表里一般自欺者外面如此做中心其实有些子不愿外面且
要人道好只此便是二心诚伪之所由分也○知之不至则不能谨独亦不肯谨独知至者见得实是实非灼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4b 页 WYG0200-0034b.png
然如此而必战惧以终之此所谓能谨独也如颜子请事斯语曾子战战兢兢终身而后己彼岂知之不至必
如此方意诚盖无故心底圣贤惟圣罔念作狂一毫少不谨惧则已堕于意欲之私矣此圣人教人彻上彻下
不出一敬字也盖知至而后意诚则知至之后意已诚矣犹恐隐微之閒有所不实又必提掇而谨之使无毫
发妄驰则表里隐显无一不实而自快慊也○知至而后意诚已有八分恐有照管不到故曰谨独○诚意章
上云必慎其独者欲其自慊也下云必慎其独者防其自欺也○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致
知则意已诚七八分了只是犹恐隐微幽独处尚有些子未诚实故其要在谨独○大学看来虽只恁地滔滔
地说去然段段致戒如一下水船相似也要舵也要楫○诚意只是表里如一若外面白里面黑便非诚意○
凡恶恶之不实为善之不勇外然而中实不然或有所为而为之或始勤而终怠或九分为善内有一分苟且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5a 页 WYG0200-0034c.png
之心皆不实而自欺之患也所谓诚其意者表里内外彻底皆如此无纤毫丝发苟且为人之弊如饥之必欲
食渴之必欲饮皆自以求饱足于己而已非为他人而食饮也又如一盆水彻底皆清莹无一毫砂石之杂如
此则其好善也必诚好之恶恶也必诚恶之而无一毫勉强自欺之杂所以说自慊但自满足而已岂有待于
外哉是故君子谨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谨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
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隐显无不谨之方谓之诚其意○谓诚意者须是隐微显明小大
表里都一致方得○诚于中形于外那个形色气貌之见于外者自别决不能欺人祗自欺而已这样底永无
缘做得好人为其无为善之地也外面一副当虽好然里面却踏空永不足以为善○敬子问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注云外为善而中实未能免于不善之杂某意欲改作外为善而中实容其不善之杂如何盖所谓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5b 页 WYG0200-0034d.png
不善之杂非是不知是知得了又容著在这里是不柰他何了不能不自欺曰公合下认错了只管说个容字
不是如此容字又是第二节缘不柰何所以容在这里荀子曰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盖偷心是不知
不觉自走去底不由自家使㡳倒要自家去捉他使之则谋这却是好底心由自家使底又引中庸论诚处而
曰一则诚杂则伪只是一个心便是诚才有两个心便是自欺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它彻底只是这
一个心所以谓之自慊若才有些子间杂便是两个心便是自欺如自家欲为善后面又有个心在这里拗你
莫去为善欲恶恶又似有个人在这里拗你莫要恶恶此便是自欺如人说十句话九句实一句脱空那九句
实底被这一句脱空底都坏了如十分金彻底好方谓之真金若有一分银便和那九分底也坏了又曰佛家
看此亦甚精被他分折得项数多如云有十二因缘只是一心之发便被他推寻得许多察得来极精微又有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6a 页 WYG0200-0035a.png
所谓流注想他最伯这个所以沩山禅师云某参禅几年了至今不曾断得这流注想此即荀子所谓偷则自
行之心也次早又曰昨夜思量敬子之言自是但伤杂耳某之言却即说得那个自欺之根自欺却是敬子容
字之意容字却说得是盖知其为不善之杂而又盖庇以为之此方是自欺○看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一段
便是连那毋自欺也说言人之毋自欺时便要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样方得若好善不如好好色恶恶不如恶
恶臭此便是自欺毋自欺者谓如为善若有此自欺时便当斩根去之真个是如恶恶臭始得如小人閒居为
不善底一段便是自欺底只是反说閒居为不善便是恶恶不如恶恶臭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
善便是好善不如好好色若只如此看此一篇文义都贴实平易坦然无许多屈曲○心广体胖心本是阔大
底物事只是因愧作了便卑狭便披他隔碍了只见得一边所以体不能得舒泰○问诚意章曾子曰十目所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6b 页 WYG0200-0035b.png
视正心广体胖处先生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是怕人见盖人虽不知而我已自知自是甚可惶恐了其与
十目十手所视所指何以异哉○意诚便全然在天理上行意未诚以前尚汩在人欲里○知至意诚是万善
之根)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经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
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
则其所明又非已有而无以为进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
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7a 页 WYG0200-0035c.png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忿懥怒也盖是四者皆心
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心不在
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则无以捡其身是以
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脩也)此谓脩身在正其心(或问
人之有心本以应物而此章之传以为有所喜怒忧惧便为不得其正然则其为心也必如槁木之不复生死
灰之不复然乃为得其正邪曰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
而喜怒忧惧随感而应妍蚩俯仰因物赋形者亦其用之所不能无者也故其未感之时至虚至静所谓鉴空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7b 页 WYG0200-0035d.png
衡平之体虽鬼神有不得窥其际者固无得失之可议及其感物之际而所应者又皆中节则其鉴空衡平之
用流行不滞正大光明是乃所以为天下之达道亦何不得其正之有哉惟其事物之来有所不察应之既或
不能无失且又不能不与俱住则其喜怒忧惧必有动乎中者而此心之用始有不得其正者耳传者之意固
非以心之应物便为不得其正而必如枯木死灰然后乃为得其正也惟是此心之灵既曰一身之主苟得其
正而无不在是则耳目鼻口四肢百骸莫不有所听命以供其事而其动静语默出入起居惟吾所使而无不
合于理如其不然则身在于此而心驰于彼血肉之躯无所管摄其不为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者几希矣
孔子所谓操则存舍则亡孟子所谓求其放心从其大体者盖皆谓此学者可不深念而屡省之哉○到得正
心时节已是煞好了只是就好里面又有许多偏要紧最是诚意时节正是分别善恶最要著力所以重复说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8a 页 WYG0200-0036a.png
道必谨其独若打得这关过已是煞好了到正心又怕于好上要偏去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
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问忿懥恐惧忧患好乐皆不可有否曰四者岂得皆无但要得其正耳
如中庸所谓喜怒哀乐发而中节者也○问忿懥章先生云这心之正却如称一般未有物时称无不平才把
一物在上面便不平了镜中先有一人在里面了别一个来便照不得这心未有物之时先有个主张说道我
要如何处事才遇著事便以是心处之便是不正且如今人说是我做官要抑强扶弱及遇著当强底事也去
抑他这便是不正○问正心章云人心要当不容一物曰这说便是难才说不容一物却又似一向全无相似
只是这许多好乐恐惧忿懥忧患只要从无处发出不可先有在心下○人心如一个镜先未有一个影象有
事物来方始照见妍丑若先有一个影象在里如何照得人心本是湛然虚明事物之来随感而应自然见得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8b 页 WYG0200-0036b.png
高下轻重事过便当依前恁地虚方得若事未来先有一个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心在这里及忿懥好乐恐
惧忧患之事到来又以这心相与衮合便失其正事了又只管留在这里如何得正○大学七章看有所二字
有所忧患忧患是合当有若因此一事而在胸中便是有有所忿懥因人之有罪而挞之才挞了其心便平是
不有若此心常又不平便是有恐惧好乐亦然○问伊川云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人所不能无者但不以动其
心既谓之忿懥忧患如何不牵动他心曰事有当怒当忧者但过了则休不可常留在心颜子未常不怒但不
迁耳○四者人不能无只是不要他留而不去如所谓有所则是被他为主于内心反为他动也○心不可有
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关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
三或是事未来而自家先有这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意有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9a 页 WYG0200-0036c.png
偏重便只见那边重这都是为物所系缚既为物所系缚便是有这个物事及别事来到面前应之便差了这
如何会得其正圣人之心莹然虚明无纤毫形迹一看事物之来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随物随应此心元
不曾有这个物事○或问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四者人之所不能无何以谓心不得其正曰四者心之所有但
不可使之有所私尔才有所私便不能化梗在胸中且如忿懥恐惧有当然者若定要他无直是用死方得但
不可先有此心耳今人多是才忿懥虽有可喜之事亦所不喜才喜虽有当怒之事亦不复怒便是蹉过事理
了便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了盖这物事才私便不去只管在胸中推荡终不消释设使此心
如太虚然则应接万务各止其所而我无所与则便视而见听而闻食而真知其味矣看此一段只是要人不
可先有此心耳譬如衡之为器本所以平物也今若先有一物在上则又如何称或问公私之别曰今小譬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29b 页 WYG0200-0036d.png
譬如一事若系公众便心下不大段管若系私己便只管横在胸中念念不忘只此便是公私之辨 问七章
谓喜怒忧惧人心所不能无如忿懥乃戾气岂可有曰忿又重于怒然此处须看文势大意但此心先有忿懥
时这下面便不得其正如镜有人形在里面第二人来便照不得如称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
两钱重了心若先有怒时更有当怒底事便成两分怒了有当喜底事来又减却半分喜了但先有好乐也如
此先有忧患也如此若把忿懥做可疑则下面忧患好乐等皆可疑○或问大学或问意既诚矣而心犹有动
焉然后可以责其不正而复乎正是如何曰若是意未诚时只是一个虚伪无实之人更问甚心之正与不正
惟是意巳诚实然后方可见得忿懥恐惧好乐忧患有偏重处即便随而正之也)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脩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0a 页 WYG0200-0037a.png
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
内而脩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五者在人本
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审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脩矣)故谚有之曰人
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时若反○谚俗语也溺爱者不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0b 页 WYG0200-0037b.png
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而家之所以不齐也)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
(或问八章之辟旧读为譬而今读为僻何也曰旧音旧说以上章例之而不合也以下文逆之而不通也是以
閒者窃以类例文意求之而得其说如此盖曰人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
是以身有不脩不能齐其家耳盖偏于爱则溺焉而不知其恶矣偏于恶则阻焉而不知其善矣是其身之所
接好恶取舍之间将无一当于理者而况于闺门之内恩常掩义亦何以胜其情爱昵比之私而能有以齐之
哉曰凡星五者皆身与物接所不能无而亦既有当然之则矣今曰一有所向便为偏倚而身不修则是必其
接物之际此心漠然都无亲疏之等尊贱之别然后得免于偏也且心既正矣则宜其身之无不修今乃犹有
若是之偏何哉曰不然也此章之义实承上章其立文命意大抵相似盖以为身与事接而后或有所偏非以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1a 页 WYG0200-0037c.png
为一与事接而必有所偏所谓心正而后身修亦曰心得其正乃能修身非谓此心一正则身不待检而自修
也○曰亲爱贱恶畏敬哀矜固人心之所宜有若夫敖惰则凶德也曾谓本心而有如是之则哉曰敖之为凶
德也正以其先有是心不度所施而无所不敖尔若因人之可敖而敖之则是常情所宜有而事理之当然也
今有人焉其亲且旧未至于可亲而爱也其位与德未至于可畏而敬也其穷未至于可哀而其恶未至于可
贱也其言无足去取而其行无足是非也则视之泛然如涂之人而已尔又其下者则夫子之取瑟而歌孟子
之隐几而卧盖亦因其有以自取而非吾故有敖之之意亦安得而遽谓之凶德哉又况此章之指乃为虑其
因有所重而陷于一偏者发其言虽曰有所敖惰而其意则正欲人之于此更加详审虽曰所当敖惰而犹不
敢肆其敖惰之心也亦何病哉○或问正心章说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与夫修身章说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1b 页 WYG0200-0037d.png
惰如何曰是心卓然立乎此数者之外则平正而不偏辟自外来者必不能以动其中自内出者必不至于溺
于彼或问畏敬如何曰如家人有严君焉吾之所当畏敬者也然当不义则争之若过于畏敬而从其令则陷
于偏矣若夫贱恶者固当贱恶然或有长处亦当知之下文所谓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此是
指点人偏处最切当○问正心章既说忿懥四者而修身章又说之其所亲爱之类是如何曰忿懥等是心与
物接时事亲爱等是身与物接时事○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各自有当然之则只不可偏如人饥而食食
才过些子便是偏渴而饮饮才过些子便是偏如爱其人之善若爱之过则不知其恶便是因其所重而陷于
所偏恶恶亦然下面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上面许多偏病不除必至于此○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焉如父子是当主于爱然父有不义子不可以不争如为人父虽是止于慈若一向辟将去则子有不肖亦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2a 页 WYG0200-0038a.png
不知责而教焉不可人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人固自有一种可厌者然犹未至于可贱恶处或尚可教若一向
辟将去便贱恶他也不得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如事君固是畏敬他然说大人则藐之又不甚畏敬也孟子
此语虽稍粗然古人正救其恶与陈善闭邪责难于君也只管畏敬不得○或问之其所亲爱哀矜畏敬而辟
焉莫是君子用心过于厚否先生曰此可将来观过知仁处说不可将来此说盖不必论近厚近薄大抵一切
事只是才过便不得观过知仁乃是因此见其用心之厚故可知其仁然过则终亦未是也大凡读书须要先
识认他本文是说个甚么须全做不曾识他相似虚心认他字字分明复更看数过自然会熟见得分明○问
齐家段辟作僻曰人情自有偏处所亲爱莫如父母至于父母有当几谏处岂可以亲爱而忘正救所敬畏莫
如君父至于所当直言正谏岂可专持敬畏而不敢言○问敖惰恶德也岂君子宜有曰读书不可泥且当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2b 页 WYG0200-0038b.png
其大意○问人之其所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辟焉章句曰人于五者本有当然之则窃谓则之为言法
也性之所固有事之所当然而不可易者也然敖之与惰则气习之所为实为恶德非性之所有若比之四者
而言则是性有善恶至若哀矜之形正良心苗裔偏于哀矜不失为仁德之厚又何以为身不修而不可以齐
其家者乎先生曰敖惰谓如孔子之不见孺悲孟子不与王驩言哀矜谓如有一般大奸大恶方欲治之被他
哀鸣恳告却更恕之道夫曰这只是言流为姑息之意曰这便是哀矜之不得其正处○问之其所敖惰而辟
焉君子亦有敖惰于人者乎曰人自有苟贱可厌弃者○问大学释修身齐家章不言修身何也荅曰好而不
知其恶恶而不知其美是以好为恶以曲为直可谓之修身乎○问正心修身章后注云此亦当通上章推之
盖意或不诚则无能实用其力以正其心者窃谓意既能诚则复何所待于用力先生曰大学所以有许多节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3a 页 WYG0200-0038c.png
次正欲学者逐节用工非如一无节之竹使人才能格物则便到平天下也夫人盖有意诚而心未正者故于
忿懥恐惧等事诚不可不随事而排遣也盖有心正而身未修者故于好恶之间诚不可不随人而节制也至
于齐家以下皆是教人节节省察用功故经序但言心正者必自诚意而来修身者必自正心而来非谓意既
诚而心无事乎正心既正而身无事乎修也○大学如正心意已说尽了至修身章又从头说起至齐家治国
章又依前说教他何也盖要节节去照管不成却说自家在这里心正身修了便都只听其自治)

  右传之八章释脩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3b 页 WYG0200-0038d.png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身脩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
以脩身而教于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康
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
而后嫁者也(中去声○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耳)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
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国之效)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
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4a 页 WYG0200-0039a.png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
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
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
好而民不从矣喻晓也)故治国在齐其家(通结上文)诗云桃之夭夭其
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
人(夭平声蓁音臻○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兴也之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
言也妇人谓嫁曰归宜犹善也)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国人(诗小雅蓼萧篇)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4b 页 WYG0200-0039b.png
足法而后民法之也(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深长最宜潜玩○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
以使众此道理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著自能如此不是我推之于国○心诚求之者求赤子之所欲
也于民亦当求其有不能自达此是推其慈幼之心以使众也○问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先生云只从头读来
便见得分晓这个只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或问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
诸人先生曰此是退一步说犹言温故知新而可以为人师以明未能如此则不可如此非谓温故知新便要
求为人师也然此意正为治国者言必先治国禁人为恶而欲人为善便是求诸人非诸人然须是在已有善
无恶方可求人非人也或问范忠宣以恕己之心恕人此语固有病但上文先言以责人之心责己则连下句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5a 页 WYG0200-0039c.png
亦未害先生曰上句自好下句自不好盖才说恕己便己不是若横渠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
心责己则尽道语便不同盖恕己与爱己字不同大凡知道君子发言自别近观圣贤言语与后世人言语自
不同此学者所以贵于知道也○问所藏乎身不恕处恕字还只就接物上说如何曰是就接物上见得忠只
是实心直是真实不伪到应接事物也只是推这个心去直是忠方能恕若不忠便无本领了更把甚么去及
物程先生说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便是实理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便是实理及物问恁地说
又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忠恕相似曰只是一个忠恕岂有二样圣人与常人忠恕也不甚相远○治国
章乃责人之恕平天下章乃爱人之恕○因讲礼让为国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自家礼让有
以感之故民亦如此兴起自家好争利却责民间礼让如何得他应东坡策别敦教化中一段说得也好虽说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5b 页 WYG0200-0039d.png
得粗道理却是如此看道理不要玄妙只就粗处说得出便是如今官司不会制民之产民自去买田又取他
牙税钱古者群饮者段今置官诱民饮酒惟恐其不来如何得民兴于善○问齐家治国之道断然是父子兄
弟足法而后人法之然尧舜不能化其子而周公则上见疑于君下不能和其兄弟是如何曰圣人是论其常
尧舜是处其变看他烝烝又不格奸至于瞽瞍底豫便是他有以处那变处○或问先吏部说有诸己而后求
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曰这便是说寻常人若自家有诸己又何必求责于人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至于大
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
之恶○范忠宣公恕己之心恕人这一句自好只是圣贤说恕不曾如是倒说了不若横渠说以责人之心责
己爱己之心爱人则是见他人不善我亦当无是不善我有是善亦要他人有是善推此计度之心此乃恕也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6a 页 WYG0200-0040a.png
于己不当下恕字)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
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
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6b 页 WYG0200-0040b.png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此覆解上文絜
短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
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
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
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诗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7a 页 WYG0200-0040c.png
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
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诗小雅节南山之
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大师尹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
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
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
宜峻诗作骏易去声○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
言难保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
自不能已矣)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7b 页 WYG0200-0040d.png
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先谨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人谓
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本上文而言)外本
内末争民施夺(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
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有人矣)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
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布内反○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
入也自先谨乎德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也)康诰曰惟命不于
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8a 页 WYG0200-0041a.png
宁反覆之意益深切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楚书楚语
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舅犯晋文
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檀弓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秦
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
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
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
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反媢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8b 页 WYG0200-0041b.png
音冒○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唯仁人
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深恶而痛绝之以
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此也)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
详孰是远去声○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也)好人之所恶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菑古灾字夫音扶○拂逆
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上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9a 页 WYG0200-0041c.png
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
以失之(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已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
侈肆此因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得失而语益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生财
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
恒足矣(恒胡登反○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倖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
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节用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
也自此以至终篇皆一意也)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发犹起也
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
大学集编卷下 第 39b 页 WYG0200-0041d.png
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上好仁以
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孟献子曰畜马乘
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
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切试为大夫者
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
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
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0a 页 WYG0200-0042a.png
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彼
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结之其
丁宁之意切矣○问平天下在治其国章曰此三节见上行下效理之必然又以见人心之所同是以君子有
絜矩之道所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使皆得以自尽其兴起之善心若不絜矩则虽躬行于上使彼有是兴起
之善心而不可得遂亦徒然也又曰因何恁地上行下效盖人心之同然所以絜矩之道我要恁地也使彼有
是心者亦得恁地全章大意只反覆说絜矩如专利于上急征横敛民不得以自养我这里虽能兴起其善心
济甚事若此类皆是不能絜矩○问上老老而民兴孝下面便接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似不相续知何曰
这个便是相续絜矩是四面均平底道理教他各得老其老各得长其长各得幼其幼不成自家老其老教他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0b 页 WYG0200-0042b.png
不得老其老长其长教他不得长其长幼其幼教他不得幼其幼便不得○上面说人心之所同者既如此是
以君子见人之心与已之心同故必以己心度人之心使皆得其平下面方说所以絜矩○问絜矩曰上之人
老老长长恤孤则下之人兴孝兴弟不倍此是说上行下效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言若但兴起其善心而不
有以使之得遂其心则虽能兴起终亦徒然如政烦赋重不得以养其父母又安得以遂其善心须是推己之
心以及于彼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方得如诗里说大夫行役无期度不得以养其父母到得使
下也须教他外无怨始得○为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问前后左右何指先生曰
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之所以待我者待后政也左右如东邻西邻以邻国为
壑是所恶于左而以交于右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问章句中所谓絜矩之道是使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1a 页 WYG0200-0042c.png
各得尽其心而无不平也如何曰此是推本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须是留那
地位使人各得自尽其孝弟不倍之心如八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子不从政是使其各得自
尽也又如生聚蕃息无令父子兄弟离散之类○所谓絜矩者如以诸侯言之上有天子下有大夫天子扰我
使我不得行其孝悌我亦当察此不可有以扰其大夫使大夫不得行其孝悌且如自家有一丈地左家有一
丈地右家有一丈地左家侵著我五尺地是不矩我必去说他取我五尺我若侵著右家五尺地亦是不矩合
当还右家只是上也方下也方左也方右也方前也方后也方不相侵越亚夫曰务使上下四方一齐方不侵
过他人地步曰然○问论平天下而言财利者何也荅曰天下之所以不平者皆因此也○问絜矩之道是广
其仁之用否先生曰此乃求仁工夫此处正要著力若仁者则是举而措之不待絜矩而自无不平者矣○问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1b 页 WYG0200-0042d.png
尽得絜矩是仁之道恕之道曰未可说到那里且理会絜矩是如何曰此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
诸人意否曰此是两人须把三人看便见人莫不有在我之上者莫不有在我之下者如亲在我之上子孙在
我之下我欲子孙孝于我而我却不能孝于亲我欲亲慈于我而我却不能慈于子孙便是一畔长一畔短不
是絜矩○君子先慎乎德一条德便是明德之德自家若意诚心正身修家齐了则天下之人安得不归于我
如汤武之东征西怨则自然有人有土○断断者是絜矩媢疾者是不能唯仁人放流之是大能絜矩底人见
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是稍能絜矩好人之所恶者是大不能絜矩○问仁者以财发身曰不是特地散财
以取名买数人来奉己只是不私其有则人自归之而身自尊只是言其散财之效如此○问未有上好仁而
下不好义如何上仁而下便义曰这只是一个在上便唤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便谓之慈在子便谓之孝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2a 页 WYG0200-0043a.png
真卿曰也只如孝慈则忠曰然○如食禄之家又畜鸡豚牛羊却是与民争利便是不絜矩所以道以义为利
者义以方外也○问絜矩以好恶财用媢疾彦圣为言何也荅曰如桑弘羊聚许多财以奉武帝之好若是絜
矩底人必思许多财物必是侵过著民底满得我好民必恶言财用者盖如自家在一乡之閒却专其利便是
侵过著他底便是不絜矩言媢疾彦圣者盖有善人则合当举之使之各得其所今则不举他便失其所是侵
善人之分便是不絜矩此特言其好恶财用之类当絜矩事事亦当絜矩○问自致知至于平天下其道至备
其节目至详且悉而反覆于终篇者乃在于财利之说得非义利之辨其事尤难而至善之止于此尤不可不
谨欤曰此章大槩是专从絜矩上来盖财者人之所同好也而我欲专其利则民有不得其所好者矣大扺有
国有家所以生起祸乱皆是从这里来道夫云古注絜音户结反云结也曰作结字解亦自得盖荀子庄子注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2b 页 WYG0200-0043b.png
云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又曰某十二三岁时见范文正所言如此他甚自喜以为先儒所未
尝到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
其利皆推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而天下平矣)凡传十章
前四童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

  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
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3a 页 WYG0200-0043c.png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3b 页 WYG0200-0043d.png























  大学集编卷下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4a 页 WYG0200-00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庸章句序      宋 真德秀 撰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
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
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
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
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4b 页 WYG0200-0044b.png
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
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
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
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
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
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精
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
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5a 页 WYG0200-0045a.png
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
不及之差矣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
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
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
哉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
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
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
舜者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宗及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5b 页 WYG0200-0045b.png
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异端
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
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
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
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详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
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
中之谓也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
节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6a 页 WYG0200-0045c.png
其明且尽者也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
书以承先圣之统及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
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
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书
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
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盖子思之功
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语而得其心也
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6b 页 WYG0200-0045d.png
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至其门人
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其师说而淫
于老佛者亦有之矣熹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沈
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
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
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
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然后此书
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7a 页 WYG0200-0046a.png
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道
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行
远升高之一助云尔淳熙已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熹





大学集编卷下 第 47b 页 WYG0200-0046b.png



















  中庸章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