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608-01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朝事实卷十四
             宋 李攸 撰
  科目
进士之举惟本朝尤盛而沿革不一开宝六年因徐士
廉伐鼓诉讼太祖御讲武殿覆试(原注讲武殿/即今崇政殿)覆试自
此始(案此句疑有脱误据文献通考宋史选举志命中/书覆试己行之乾德中御殿命题重试则自开宝)
(六年/始)赐诗自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榜始分甲自太平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608-0162d.png
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赐袍笏自大中祥符中姚晔榜
(案文献通考赐袍笏/亦自吕蒙正榜始)锡宴自吕蒙正榜始赐同出身
自王世则榜始赐别科出身自咸平三年陈尧咨榜始
唱名自雍熙二年梁灏榜始封弥誊录覆考编排皆始
于景德祥符之间(案宋史选举志淳化元年苏易简知/贡举糊名考校遂为例景德四年定)
(亲试进士条制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
(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编排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如复不同即以相附近者为定取)
(乡贯状字号合之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大中/祥符八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付之集书吏)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608-0163a.png
(录本文献通考谓糊名考校淳化己用之殿试景德复/用之礼部此书以封弥与誊录覆考编排并言始于景)
(德祥符间似脱漏/淳化糊名前事)蔡齐大中祥符八年举进士第一真
宗临轩见其举止端重顾谓宰相寇准曰得人矣特诏
金吾给驺从使传呼道上因以为例
开宝六年翰林学士李昉知贡举放进士及诸科及第
者凡三十八人下第进士徐士廉自陈屈抑即诏贡部
以入等进士并终场经学人并亲覆于殿廷内出未明
求衣赋悬爵待士诗进士宋准等一百二十七人并放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608-0163b.png
及第昉所放退落者十人(案文献通考云昉取宋准等/十一人上令籍下第人召见)
(择之并准等御试诗赋黜昉所取武济川一人续取十/六人附后共得进士二十六人又五经开元礼三礼三)
(传三史学究明法诸科共一百有一人恰合此书一百/二十七人之数惟初取十一人与三十八人后黜一人)
(与十人彼此多寡悬殊当是通/考专言进士此书合诸科言之)责授昉太常寺卿御试
举人自此始也(案文献通考云昉等皆坐责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又云是年虽别试而共为一)
(榜至八年御试别为升降始有/省试殿试之分省元状元之别)
大中祥符元年贡士万二千人真宗自择太子少保晁
迥知贡举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608-0163c.png
仁宗庆历二年诏罢殿试时臣僚言(案文献通考宋史/选举志并作知制)
(诰富/弼言)国家沿隋唐之制设进士科取采贤俊虽至公之
道过于前代而得人之实或所未至盖自咸平景德后
条约渐密然省试有三长殿试有三短省试主文者四
五人皆两制辞学之臣又选馆阁官数人以助考校复
有监守巡察糊名誊录上下相警不能容毫釐之私一
长也又引试凡三日诗赋可以见辞艺策论可以见才
识四方之士得以尽其所蕴二长也又贡院凡两月馀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608-0163d.png
日研究差次必穷功悉力然后奏号三长也殿试考校
之官多不精慎一短也一日试诗赋论三题不能尽人
之才二短也考校不过十日不暇研究差次三短也或
云省试放榜则恩归有司殿试唱第则恩出主上是忘
取士之实而务收恩之名也历代取士悉委有司独后
汉文吏课笺奏而上之端门亦未闻天子亲试也至唐
武后载初之年始有殿试此安足法哉往时未有糊名
誊录之制主文者尚可专取舍今既无以容其私则殿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608-0164a.png
试未见所长请自今南省放榜必恐恩归有司则宜如
天圣二年贡举先令考定高下以混榜引于殿廷然后
赐第则与殿试无异矣因降是诏(案文献通考载是篇/大略相同其末云遂)
(诏罢殿试而议者多言其轻/上恩隳故事旋复殿试如旧)
韩忠献公宋景文公同召试中选是时王德用带平章
事例当谢自谦空疏德用曰亦曾见程文诚空疏少年
更宜学问二公大不堪景文至曰吾属见一老衙官是
纳诲也后二公俱大名德用已卒忠献谓景文曰王公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608-0164b.png
虽武人尚有前辈激励成就后学之意
  乐律
太祖乾德元年将有事于南郊翰林学士窦俨撰定乐
章降神用高安皇帝行礼用隆安奠玉币用嘉安奉俎
用丰安酌献饮福并用禧安亚献终献并用正安送神
用高安之曲(案宋史乐志载窦俨撰乐章在建隆元/年此因乾德元年始南郊故系年互异)
治平二年礼官李育言开宝通礼载圜丘宗庙大乐令
率二舞工人就位文舞陈于县北武舞立于县南今郊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608-0164c.png
庙文武二舞工六十八人方行礼时文舞既罢乃舍羽
籥执干戚以为武舞窃惟天子亲执圭币以事天地祖
考可谓极严恭矣而舞者纷然旁午纵横于下进退取
舍蹙迫如此非所以称严恭之意也上曰自今郊庙二
舞各用六十四人以备八佾自是二舞之数全矣
崇宁四年九月蔡京用魏汉津铸九鼎作大晟乐时汉
津取身为度之义以帝年二十四当四六之数取帝中
指以为黄钟之寸而生度量权衡以作乐汉津本剩员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608-0164d.png
兵士为范镇虞候见其制作略取之而京又使刘炳缘
饰之(原注以上见/杨氏编年)尝考刘炳大晟乐论云五季灭裂之
馀乐音散亡周世宗观乐悬问工人不能答乃命王朴
审定制度其规模鄙陋声音焦急非惟朴之学识不能
造微盖焦急之音适与时应艺祖以其声高近于哀思
乃诏和岘减下一律仁宗朝诏李照与诸儒典治取京
县黍累尺成律审其声犹高更用太府布帛尺为法乃
下太常四律然太府尺乃隋尺也照知乐声之高而无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608-0165a.png
法以下之乃取世俗之尺以为据是时乐工病其歌声
太浊乃私赂铸工使减铜齐实下旧制三律然照卒莫
之辨于是议者纷然遂废不用皇祐中命阮逸胡瑗参
定诏天下知乐者亟以名闻逸瑗减下一律三年而乐
成言者以其制不合于古钟声弇郁震掉不和滋甚遂
独用之常祀朝会焉神考肇新宪度将作礼乐以文治
功元丰中采杨杰之论驿召范镇刘几与杰参议下王
朴乐二律用仁宗所制编钟稽考古制是正阙失焕然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608-0165b.png
详明夐出前世焉然诸儒之议互有异同而其论不出
于西汉虽粗能减定而其律皆本于王朴未有能超然
自得以圣王为师者也魏汉津居西蜀师事李良授鼎
乐之法良惟以黄帝后夔为法馀代皆有所去取皇祐
中汉津与房庶以善乐被荐既至黍律已成阮逸始非
其说汉津不得伸其所学后逸之乐不用乃退与汉津
议指尺作书二篇叙述指法其书行于世汉津尝陈其
说于太常乐工惮改作皆不主其说逮崇宁初上以英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608-0165c.png
明浚哲之姿慨然远览将稽帝王之制而自成一代之
治乃诏宰臣置僚属令讲议大政顾惟大乐之制讹谬
残阙甚矣太常以乐器敝坏遂择诸家可用者琴瑟制
度参差不同箫篴之属乐工自备每大合乐声韵淆杂
而皆失之太高筝筑阮秦晋之乐也乃列于琴瑟之间
熊罴案梁隋之制也乃设于宫架之外笙不用匏舞不
象成曲不协谱乐工率农夫市贾遇祭祀朝会则追呼
于阡陌闾阎之中教习无成懵不知音议乐之臣以乐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608-0165d.png
经散亡无所据依秦汉之后诸儒自相非议不足取法
乃博求异人而以汉津之名达于上焉高世之举适契
圣心乃请以圣上中指三节为三寸三三为九而黄钟
之律成焉汉津得之于师曰人君代天理物其所禀赋
必与众异然春秋未及则其寸不足春秋既壮则其寸
有馀惟三八之数为人正得太蔟之律今请指之年适
与时应天其兴之乎前此以黍定律迁就其数旷岁月
而不能决今得指法裁而为管尺律之定曾不崇朝其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608-0166a.png
声中正平和清不至高浊不至下焦急之声一朝顿革
闻者无不欢忻调唱和气油然而生焉越崇宁四年八
月庚寅乐成诏罢旧乐赐新乐名曰大晟明年冬致祠
于帝鼐殿有甘露自龙角鬣下降(案崇宁四年铸帝鼐/九鼎成大观间御制)
(大晟乐记云明年冬备三献九奏奉祠鼎鼐后/有双鹤来仪不言甘露降则此特炳之饰说也)诏令乐
府官属排设宫架备三献九奏以祗谢景贶曲再作有
双鹤回旋于宫架之上后再习乐群鹤屡至黄帝大合
乐有玄鹤六舞于前盖和声上达而后鹤为之应传曰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608-0166b.png
不见其形当察其影世之知音者鲜矣而羽物之祥可
卜其声和也盖声音之和上系人君之寿考下应化日
之舒长焦急之声固不可用于隆盛之世昔李照欲下
其律乃曰异日听吾乐当令人物舒长照之乐固未足
以感动和气如此然亦不可谓无其意矣自艺祖御极
知乐之声高历一百五十馀年而后中正之声乃定盖
奕世修德和气薰蒸一代之乐理若有待寿考舒长之
应岂易量哉四年八月庚寅崇政殿奏新乐诏曰道形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608-0166c.png
而下先王体之协于度数播于声诗其乐与天地同流
雅颂不作久矣朕嗣承令绪荷天降康四海泰定年榖
顺成南至夜郎牂牁西踰积石青海罔不率俾礼乐之
兴百年于此然去圣逾远遗声复存乃者得隐逸之士
于草茅之贱获英茎之器于受命之邦适时之宜以身
为度铸鼎以起律因律以制器按协于庭八音克谐盖
祖宗积累之休上帝克相岂朕之德哉昔尧有大章舜
有大韶三代之王亦各异名今追千载而成一代之制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608-0166d.png
宜赐名曰大晟朕将荐郊庙享鬼神和万邦与天下共
之岂不美欤其旧乐勿用实录不载诏旨亦不载本纪
于辛卯日书赐新乐名大晟置府建官辛卯大理卿曹
调少卿李孝称中书舍人张阁许光凝各以本职进对
上谓阁曰昨日新乐如何阁对曰昨日所按大晟乐非
特八音克谐尽善尽美至于乐莫不皆应古制窃闻初
按时已有翔鹤之瑞与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亦何以异
臣无知识闻此和声但同鸟兽跄舞而已阁因奏被旨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608-0167a.png
以古州等处纳土差官奏告永昭永厚陵上曰古州是
古牂牁夜郎之地阁对曰牂牁夜郎接连南陆最为荒
远所谓上仁所不化者今不缘征诛文告之烦举国内
属非陛下文德诞敷何以致此今告功诸陵在天之灵
亦当顾享次光凝奏云昨日按新乐臣忝侍从之末得
遇荣观不胜幸甚上曰八音甚谐光凝曰此圣德所致
可谓治世之音安以乐至如陛下收复青唐赵怀德归
顺近古州二千馀里尽内附今正功成作乐之时上曰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608-0167b.png
尽出诒谋光凝曰神考厉精庶政今陛下收其成效若
非陛下善继善述何以致此九月乙未朔以九鼎成御
大庆殿受贺始用新乐
大观四年八月丁卯御制大晟乐记云在艺祖时常诏
和岘在仁宗时常诏李照阮逸在神考时常诏范镇刘
几然老师俗儒末学昧陋不达其原曾不足以奉承万
一以迄于今朕仰继先烈推而明之盖古之作乐者事
与时并名与功偕制作各不同故文王作周大勋未集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608-0167c.png
则虡业之声不可行于武成之后武王嗣武卒其功伐
则大武之声不可施于太平君子持盈守成之日周虽
旧邦乐名三易朕承累圣之谋述而作之有在乎是然
奋乎百世之下以追千古之绪遗风馀烈莫有存者夙
夜以思赖天之灵祖宗之休李良之弟子出于卒伍之
贱献黄帝后夔正声中声之法宋成公之英茎出于受
命之邦得其制作范模之度协于朕志于是斥先儒累
黍之惑近取诸身以指为寸以寸生尺以尺定律而乐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608-0167d.png
出焉爰命有司庀徒鸠工一年制器三年乐成而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之器备以崇宁四年八月庚寅按奏于
崇政殿庭八音克谐不相夺伦越九月朔百僚朝大庆
殿称庆乐九成羽物为之应有鹤十只飞鸣其上乃赐
名曰大晟置府建官以司掌之明年冬备三献九奏奉
祠鼎鼐复有双鹤来仪自后乐作则鹤至形影之相召
于以荐坛庙和万邦与天下共之乃按习于宫掖教之
国子用之太学辟廱颁之三京四辅以及藩府焉及亲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608-0168a.png
笔手诏布告中外以成先帝之志不其美欤孟子曰今
乐犹古乐盖感人以声则无古今之异四夷之乐先王
所不废也虽乐不同而声岂有二古今参用永为一代
之制继周勺之后革百王之陋以遗万世贻厥子孙永
保用享大观庚寅八月一日宣和殿记
政和三年五月御笔手诏乐废久矣历世之君千有馀
岁莫之能述以迄于今去古尤远循沿五季之旧非治
世之音祖宗肇造之始每未遑暇百年后兴盖在今日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608-0168b.png
崇宁之初纳汉津之说成大晟之乐荐之郊庙而未施
行于燕飨夫今乐犹古乐也知乐者知其情而已循声
以知音循音以知乐循乐以知政所通在政所同在音
而无古今之异比诏有司以大晟乐播之教坊按试于
庭五声既具八音始全无怨滞焦急之声有纯厚皦绎
之美朕奉承圣谟立政造事昭功继志一纪于兹乃者
玄圭告成今则雅乐大备功成而作于是始信荷天之
休宗庙遂谋追三代之盛成一代之制以遗万世嘉与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608-0168c.png
天下共之可以所进乐并颁行天下旧乐悉行禁止仍
令尚书省措置立法行下故兹诏示想宜知悉牒奉敕
依己得指挥并大晟府既颁降候颁行日禁止旧乐
六年闰正月戊申大晟府奏神宗皇帝尝命儒臣肇造
玉磬藏之乐府乞令略加磨砻俾与律合并造金钟专
用于明堂以荐在天之神从之
  历象
太宗诏新历载六十甲子 至道二年十一月司天冬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608-0168d.png
官正杨文鉴请于新历六十甲子外更增六十年事下
有司判司天监苗守信等议以为无所稽据不可行用
帝曰支干相承虽止六十傥两周甲子共成上寿之数
使期颐之人得见所生之岁不亦善乎因诏新历以百
二十甲子为限自此始
仁宗朝司天论月蚀分刻 皇祐五年知制诰王洙言
(案宋史历志不载是年月食/事及王洙奏议此可补其阙)据司天监李用晦等状十
一月望月蚀十分七历并同复圆在书不辨刻惟验起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608-0169a.png
亏时刻内宣明算在丑正二刻仪天丑正三刻应天乾
元寅初一刻后大衍景福寅初二刻而其夜食寅初四
刻惟大衍景福稍近然景福算景祐三年四月朔日食
二分强而崇天乾元宣明不食后果不食大衍历算唐
开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日食八分半十三年十二月
庚戌朔日食十五分之十三至日皆不食所以一行大
衍历议云假令理历者因开元二食曲变交限以就之
则所协甚少而所失甚多用晦等亦不敢指定大衍景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608-0169b.png
福为密缘历算日交月食诸历互有疏密不可常准的
盖月日岂不少有盈亏亦变常不定历象必无全密所
谓天道远而人道迩古来撰历名贤如太史公洛下闳
刘歆张衡杜预刘绰李淳风僧一行等尚不能穷究况
用晦等浅学止依古法推步难为指定日月所食疏密
又据编修唐书官刘羲叟状据历官等称参校诸历互
有疏密及称止依古法推步不敢指定历准的参定者
古圣人历象之意止于敬授人时虽则豫考定交会不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608-0169c.png
必吻合辰刻故有修德救食之理天道神变理非可尽
设谓必可尽耶则先儒不容自为疏阔又大衍等七历
所差不多法数大同而小异亦是递相因藉乘除积累
渐失毫釐且辰刻更筹惟据漏刻或微有迟速未必独
是历差按隋历志日月食既有起讫早晚亦或常变进
退于正见前后十三刻半内候之今止差三刻或是天
道变常未为乖谬又一行于开元中治历以大衍及李
淳风麟德刘绰皇极三历校日食三十七事大衍课第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608-0169d.png
一所申才二十二麟德得五皇极得十以一行聪明博
达时谓圣人宜考古今尚未能尽如淳风辈益以疏远
况圣朝崇天历法颁用踰三十年诞布海内熟民耳目
方将施之无穷兼所差无几不可偶缘天变议改移诘
其本原盖亦出于大衍其景福历行于唐季非治世之
法不可循用诏仍用崇天历法
英宗治平元年三月赐新历名曰明天命翰林学士承
旨王圭序之初上即位司天监奏崇天历五星之行及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608-0170a.png
诸气节有差诏判司天监周琮等七人同造新历(案宋/史英)
(宗即位命判司天监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丞王栋/主簿周应祥周安世马杰灵台郎杨得言作新历此书)
(止载琮等七人而官/职姓名俱未及详)历成而中官舒易简监生石道李
遘各献其所造历诏翰林学士范镇诸王府侍讲孙思
恭国子监直讲刘攽详定周琮等所造最密乃用其历
迁琮等各两官赐物有差然琮等历后亦不可用而琮
等皆夺所得官(案宋史熙宁三年七月以琮等推验月/食不效乃诏复用崇天历夺琮等所迁)
(官与此/可互證)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608-0170b.png
天文官李自正上星变图且言月与太白俱犯昴当有
边兵大起上谓辅臣曰阴阳占候之说或中或否纣以
甲子亡武王以甲子兴盛衰之理何其异也由是言之
王者当祗畏天道要在人事应之如何尔
 
 
 
 宋朝事实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