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607-03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九十五
             宋 王溥 撰
  高昌
高昌者汉车师前王之庭后汉戊巳校尉之故地汉时兴
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焉地形高敞故因名高昌垒
有八城本皆中国人也后魏时为郡以阙爽为太守寻
为且渠无讳所夺居数世高昌灭之以燉煌人张孟明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607-0369b.png
为国王国人杀之共立马儒又杀之乃立其长史金城
曲嘉为王嘉自云河东人世修职贡于中国有文字知
书计置官亦采中国之号其王伯雅即嘉之六世孙
武德七年献拂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馀(中国有/拂菻狗)
(自此/始也)
贞观四年其王文泰来朝(泰即伯/雅子也)妻宇文氏即隋炀帝
所赐华容公主也请入宗亲诏赐姓李氏封常乐公主
其后与突厥连结诸国朝贡者皆路出高昌文泰稍壅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607-0369c.png
绝之至十三年太宗谓其使曰高昌数年来朝贡脱略
无藩臣之礼今兹岁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我使人
至彼文泰云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
各得其所岂不理耶明年当发兵以击尔也
十四年八月十日交河道行运大总管侯君集副总管
牛进达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
十六口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疋太宗欲以
其地为州县魏徵諌曰未若因抚其人而立其子所谓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607-0369d.png
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
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馀兵镇守数年一易往来交
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
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
用而资无用太宗不从以其地为西昌州又改为西州
以交河城为交河县始昌城为天昌县田城为柳中县
东镇城为蒲昌县高昌城为高昌县并为部护府留军
以镇之初西突厥遣其叶护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607-0370a.png
昌为影响至是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并置蒲类县
国威既震西域大惧焉耆王诣军门请谒留兵镇守刻
石纪功而还每岁调发千人防边黄门侍郎褚遂良上
疏曰臣闻古者哲后必先华夏而后夷狄务广德化不
事遐荒是以周宣薄伐至境而止始皇远塞中国分离
汉武负文景之聚财玩士马之馀力始通西域将五十
年复得天马于宛城采蒲桃于安息而海内空竭生人
物故所以租至六畜算至舟车因之凶年盗贼并起搜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607-0370b.png
粟都尉桑弘羊复主意请遣士卒达旧轮台筑城以威
西域武帝慨然追悔情发于衷弃轮台之野下哀痛之
诏人神咸悦海内乂康向使武帝复用桑弘羊之言天
下生灵皆尽之矣是以光武中兴不踰葱岭孝章即位
都护来归陛下诛灭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
县然则王师被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
而九数部萧然五年不复陛下岁遣千馀人远事屯戍
经年离别万室思归去者资装自须营办既费刍粟停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607-0370c.png
其机杼经途死亡复在言外兼遣罪人增其防护彼罪
人者生于败肆终朝堕业犯禁违公谓之浮薄徒能扰
于边城必无益于行阵所遣之内复有逃亡官司捕捉
为国生事设令张掖尘飞酒泉烽举陛下岂能得高昌
一人升粟而及事平终须发陇右诸州星驰电击由斯
而言此河西者已之腹心彼高昌者他人手足岂得縻
费中原以事无用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此之谓也陛下
平颉利于沙塞灭吐浑于西海突厥馀众为奇浑汗遗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607-0370d.png
氓更树君长复立高昌非无前例此所谓有罪而诛之
既复而立之四海百蛮谁不闻见蠕动怀生畏威慕德
宜择高昌可立者而立之徵给首领兼还本国负戴汉
恩长为藩翰中国不扰既富且宁传之子孙以贻永世
初平高昌君集至京师有司劾其私取宝物诏下狱中
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曰高昌昏迷人神共弃在朝议者
以其地在遐荒咸欲置之度外惟陛下运独见之明授
决胜之略君集奉行圣算刻期平殄陛下谦而不居乃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607-0371a.png
推功于将帅露布初至便降大恩从征之人皆沾涤荡
内外文武咸德陛下赏不踰时不盈数日并付大理虽
君集等自挂网罗恐海内疑陛下惟录其过以遗其功
古之人君出师命将克敌则获重赏不克则加严刑当
其有功也虽贪残淫纵必蒙青紫之宠当其无功虽勤
功洁已不免鈇钺之诛故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宜为君也昔汉贰师骏马三十疋虽斩宛王之首而罪
恶甚多武帝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海西侯又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607-0371b.png
校尉陈汤矫诏兴师虽斩郅支单于而汤盗所收康居
财物为司𨽻所系汤乃上疏曰臣与吏人共诛郅支幸
得擒灭今司𨽻乃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雠也元帝赦
其罪封汤关内侯又晋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吴之功而
王浑苛论浚军人得皓宝物浚上表曰今年平吴诚为
大庆于臣之身更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封襄阳侯近
隋新义郡公韩擒虎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取宝宫内
帝亦不问罪加上柱国由斯观之将帅之臣廉慎者少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607-0371c.png
贪求者众也古之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
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
死是知前王莫不收人之长弃人之短良为此也陛下
若降雨露之泽收雷电之威录其微劳忘其大过是使
立功之士因兹而皆劝负罪之将由斯而改节乃释君
集等先是文泰已死国人立其男智盛为王竟为君集
执献于观德殿初其国童谣曰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
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文泰使人捕其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607-0371d.png
首唱者不能得曲氏有国至智盛凡九代一百四十四
年而灭寻拜智盛为左武卫将军封金城郡公弟智湛
为右武卫中郎将封天山县公智湛后终于左骁卫将
军西州刺史天授初其子崇裕授左武卫大将军交河
郡王崇裕卒封袭遂绝
  高句丽
高句丽者出自扶馀氏其后有蒙孙莫来者灭扶馀都
平壤即玄菟之故地俗颇知书记而恒与中国通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607-0372a.png
武德七年二月七日遣使内附受正朔请颁历许之八
年三月十一日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
丽称臣以自尊大可即诏述朕此怀也裴矩温彦博进
曰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时之玄莬郡耳魏晋以
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四方
必当轻汉且天朝之于诸国犹日月之于列星理无降
尊俯同藩服乃止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高丽莫离支贼杀其主尽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607-0372b.png
诛大臣用刑有同坑阱夫出师吊伐须有其名因其内
乱而取之为易諌议大夫褚遂良进曰兵若渡辽事须
尅捷万一不获无以威示远方必更发怒再动兵众若
至于此安危难测太宗然之兵部尚书李绩曰近者延
陁犯边陛下必欲追击但为魏徵之諌所以遂用其言
此之失机亦由徵之误讣倘若仰申圣策延陀无一人
生还可五十年间边境无事至十一月十六日以刑部
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607-0372c.png
又以特进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趋辽东两军合
势以其月之三十日征辽之兵集于幽州(安州人彭惠/通请出布帛)
(五千段以资征人上嘉之/比汉之卜式拜宣义郎)
十九年四月李绩攻拔盖牟城获口二万以其城置盖
州五月上渡辽水诏徵桥梁以坚士卒之心上亲率甲
骑与李绩攻辽东城拔之以其城为辽州六月攻拔白岩
城以其城为岩州遂引军次安市城进兵以攻之会高
丽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高惠真率靺鞨之众十五万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607-0372d.png
来援于安市城东南八里依山为阵上令所司张受降
幕于朝堂之侧曰明日午时纳降人于此上夜召文武
躬自指麾是夜有流星坠贼营中明日及战大破之延
寿惠真率三万六千八百人来降上将豪首三千五百
人授以军职迁之内地馀三万人悉放还平壤城靺鞨
三千人并坑之获马五万疋牛五万头甲一万领因名
所幸山为驻跸山命许敬宗为文勒石以纪其功遂移
军于安市城南久不尅九月遂班师先遣辽盖二州户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607-0373a.png
口渡辽乃召兵马历其城中而旋城主升城拜辞太宗
嘉其坚守赐缣百疋以劝事君者十一月至幽州初入
辽也将十万人各有八驮两军战马四万疋及还死者
一千二百人八驮及战死者十七八张亮水军七万人
沈海溺死者数百人凡渡辽盖二州户口五日入内地
前后七万馀人二十年李绩复大破高丽于南苏班师
至颇利城渡白狼黄岩二水皆不胜舟楫绩怪二水浅
狭问契丹辽源所在云此二水更行数里即合南流即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607-0373b.png
称辽水更无辽源可得也二十二年七月太子太傅知
门下省事房玄龄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以东讨不停
岂可使吾衔恨北地遂封表上諌曰臣详观方今为中
国患者无过突厥遂能坐运神策不下殿堂大小可汗
相次束手分典禁卫执戟行间其后延陀鸱张寻就夷
灭铁勒慕义请置州县沙漠已北万里无尘如高昌叛
涣于流沙吐浑首窜于积石偏师薄伐俱从平荡高丽
历代逋诛莫能讨击陛下责其逆乱杀王虐人亲总六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607-0373c.png
军问罪辽碣未经旬日即灭辽东前后虏获数十万人
分配诸州无处不满雪往代之宿耻掩崤陵之枯骨比
功校德万倍前王此圣主之所自知微臣安敢备记今
臣深为陛下惜之重之爱之宝之周易曰知进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存
是亡之几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盖谓此
也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彼高
丽者边夷之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理古来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607-0373d.png
以鱼鳖畜之宜从阙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动则抟
陛下每决死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食停音乐盖以人
命所重感动圣慈也况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
之于战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
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辎车而掩泣抱枯骨而
椎心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之冤痛也且兵
凶器也战危事也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丽违失臣节
而陛下诛之可也使失百姓而陛下灭之可也久长能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607-0374a.png
为中国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
足为愧今无此三条坐烦中国内为旧主雪怨外为新
罗报雠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愿陛下遵皇祖老子
止足之诫保后代巍巍之名发沛然之恩降宽大之诏
顺阳春以布泽许高丽以自新臣老病三公朝夕入地
所恨竟无尘露以增海岳谨罄残魂馀息先代结草之
诚倘蒙录此哀鸣即臣死且不朽八月徐充容上表曰
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607-0374b.png
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投戎去留怀
生死之病因风阻浪存没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
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万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
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
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
六国返速危亡之期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是
知地广非久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原愿陛下布泽流
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607-0374c.png
龙朔元年四月十六日兵部尚书任雅相为江道行军
大总管三十六军水陆分途先观高丽之衅上将亲率
六军以继之蔚州刺史李君球上疏曰臣闻司马法曰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战者危事兵者
凶器故圣主明王重行之也忧人力之尽恐府库之殚
惧社稷之危生中国之患故古人云务广德者昌务广
地者亡昔秦始王好战不已至于失国是不爱其内而
务其远故也汉武远讨朔方始平万里广拓南海入部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607-0374d.png
给符户口减半国用空虚至于末年方垂哀痛之诏自
悔其失彼高丽者僻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
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疲中国之人
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陛下为
人父母不垂恻恤之心倾其有限之赀贪彼无用之地
设令高丽既灭即不得不发兵镇守不多兵威不足多
发即人心不安是乃疲于转戍万姓无聊生则天下败
矣天下既败即天子何以自安故臣以为征之不如不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607-0375a.png
征灭之不如不灭惟陛下裁断焉
乾封元年李绩攻拔无馀城遂与诸军相会时侍御史
贾言忠充支度辽东军粮使还上问以军事言忠画其
山川地势且言辽东可平之状上问曰卿何以知其平
也对曰昔隋主亲率六军覆于辽东者人事然也炀帝
无道军政严酷举国皆役天下离心玄感一唱狼狈而
返身死国亡自取之也及先帝亲往问罪所以不得志
者高丽未有衅也谚曰贼无隙中道回今高丽已失其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607-0375b.png
政人心不附男女兄弟相为攻击脱身来奔为我乡导
彼之情伪尽知之矣以国家富强陛下明圣将士尽心
灭之必矣且臣闻高丽秘记云不及千年当有八十老
将来灭之自前汉之高丽氏即有国土及今九百年矣
李绩年登八十亦与其记符同又高丽频岁饥荒卖鬻
男女无故地裂狼狐入城鼢鼠穴于国门之下其俗信
妖迭相惊骇天意如此人事如彼臣窃以为是行不再
举矣上曰卿观辽东诸军孰贤对曰李绩先朝旧臣圣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607-0375c.png
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
军威名远震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馀契苾何力沈毅
持重统御之才虽颇有忌前之癖而临事能断然诸将
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者莫逮于李绩上深然其言
总章元年夏四月彗星见于五章许敬宗以为星孛于
东北王师问罪此高丽将灭之徵九月李绩拔平壤城
虏高藏男建等十二月至新丰诏取使道俘于昭陵乃
备军容奏凯乐献于太庙诏以高藏政不由已赦其罪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607-0375d.png
授司平太常伯男产授司宰少卿男建配流黔州分其
地置都督府九州三十二县一百镇又置安东都护以
统之移其户二万八千于内地
仪凤中高宗授高藏辽东都督府封朝鲜王居安东与
本蕃为主高藏至安东潜与靺鞨相通谋叛事觉召还
配流邛州以永淳初卒赠卫尉卿圣历二年又授高藏
男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蕃自是高句丽旧户在安
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等其旧地尽入于新罗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607-0376a.png
高氏君长遂绝
元和十三年四月其国进乐物两部
  百济
百济者本扶馀之别种当马韩之故地其后有高仇台
为高丽所破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焉大海之北小海
之南东北至新罗西至越州南渡海至倭国北渡至高
丽其王所居有东西城其所置官有内佐平掌宣纳事
内头佐平掌库藏事内法佐平掌礼仪事卫士佐平掌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607-0376b.png
宿卫兵事朝廷佐平掌刑狱事兵官佐平掌兵马事又
外置六方管十郡其用法叛逆者死杀人者以奴婢三
人赎罪官人受财及盗者三倍追赃馀多与高丽同
武德四年其王扶馀璋遣使献果下马与新罗世为仇

贞观十六年与高丽通和以绝新罗入朝之道太宗亲
征高丽百济怀贰数年之间朝贡遂绝至五年八月十
三日左卫大将军苏定方讨平之虏其王义慈及太子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607-0376c.png
善将校五十八人送于京师其国分为五部统郡三十
七城二百户七十六万至是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
金涟德安等五都督各统州县立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县令命左卫郎将王文度为都统总兵以镇之义慈事
亲以孝闻友于兄弟时人号为海东曾闵及至京数日
病卒葬于孙皓陈叔宝墓侧至麟德三年已后其地为
新罗靺鞨所分百济之种遂绝
  新罗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607-0376d.png
新罗者本弁韩之地其风俗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而
朝服尚白好祭山神国人多金朴两姓他姓不为婚姻
重元日以其日拜日月诸神发长绕地其先出高丽魏
将毌邱俭之破高丽也其众遁保沃泔后归故国其留
者号新罗
永徽元年新罗王金真德大破百济遣使金法敏来朝
乃织锦作五言太平诗以献帝嘉之拜法敏为太府卿
五年真德卒高宗为举哀放永光门使太常卿张文收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607-0377a.png
持节吊祭之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赐绫䌽二百段诏其
子春秋嗣位
显庆元年三月又破百济兵遣使来告
龙朔元年春秋卒诏以其子法敏嗣位三年四月诏以
新罗国置鸡林大都督仍授法敏鸡林大都督
麟德二年八月法敏与熊津都督扶隆盟于百济之熊
津城且盟百济儋罗倭人四国使浮海西还以赴太平
之约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607-0377b.png
上元元年二月新罗王金法敏既纳高句丽叛亡之众
又封百济故地遣兵守之帝大怒诏削法敏官爵遣宰
臣刘仁轨讨之仍以法敏弟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临海
郡公金仁问为新罗王时仁问在京师诏令归国以代
其兄仁问行至中路闻新罗降仁问乃还二年二月鸡
林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而
还新罗于是遣使入朝伏罪并献方物前后相属意复
法敏官爵既尽有百济之地及高丽南境高丽东西约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607-0377c.png
九百里南北约一千八百里于界内置上良康熊金武
汉朔溟等州所输物产为新罗之最
开耀元年法敏卒遣使册立其子政明为王仍袭父官

长寿二年政明卒册立其子理洪为王三年遣使来朝
其年理洪卒册立其弟崇基为王仍令袭兄辅国大将
军左豹韬大将军鸡林州都督
神龙三年授骠骑大将军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607-0377d.png
先天元年改名兴光
开元十年频遣使献方物十二年兴光遣使献果下马
二匹牛黄人参头发朝霞䌷鱼牙䌷细镂鹰铃海豹皮
金银等仍上表陈谢至十二年遣其臣金武勋来贺正
及武勋回降书赐之又使其弟金嗣宗来朝并贡方物
至二十一年加兴光宁海军使其年命太仆卿员外置
金思兰使于新罗思兰本新罗之行人恭而有礼因留
宿卫及是委以出疆之任且便之也前年帝赐兴光白
卷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607-0378a.png
鹦鹉雌雄各一及紫罗绣袍金银钿器物瑞文绣绯罗
五色罗䌽绫共三百馀段至兴光遣使从侄志廉奉表
陈谢仍奏国内有芝草生画图而献二十年又遣其大
臣金竭丹来贺正又遣侄志廉来献方物授志廉鸿胪
少卿员外置赐绢百疋留宿卫二十三年十一月遣从
弟大阿食金忠相来朝死于路赠卫尉卿二十五年兴
光卒其子承庆嗣位遣使来告帝悼惜之又赠太子太
保命赞善大夫邢璹摄鸿胪少卿往其国行吊祭册立
卷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607-0378b.png
之礼至二十八年册承庆妻朴氏为新罗王妃
天宝三年承庆卒命弟宪英嗣位仍袭开府仪同三司
都督鸡林州刺史兼持节宁波军事是载四月遣使谢
恩并献方物十月遣使来贺正授庄清道率府员外长
史赐绿袍银带放还蕃自后频来朝七年遣使献金银
及六十总布鱼牙䌷朝霞䌷牛黄头发人参
宝应二年宪英遣使朝贡授其使校检礼部尚书放还
大历二年宪英卒册立其子乾运为王三年二月命仓
卷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0607-0378c.png
部郎中归宗敬兼御史中丞持节册命又册乾运母为
太妃七年遣使金标石来贺正授卫尉员外少卿放还
八年遣使来朝并献金银牛黄鱼牙䌷朝霞䌷等方物
建中四年乾运卒无子国人立其上相良相为王
贞元元年授良相检校太尉都督鸡林州刺史宁海军
使新罗国王仍令户部郎中盖损持节册命其年良相
卒立上相敬信为王令袭其官爵信即相之从兄弟也
十四年敬信卒其子先敬信亡国人立敬信嫡孙权知
卷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0607-0378d.png
国事俊邕为王十六年授俊邕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
尉新罗王令司封郎中兼御史中丞韦丹持节册命明
年至郸州闻俊邕卒其子重兴立诏丹还
永贞元年诏遣兵部郎中李元先持节册兴为王
元和元年十一月放宿卫新罗王子金忠献归本国仍
加试秘书监
二年遣使金力奇来朝
其年七月力奇上言奉恩册臣故主俊邕为王母申氏
卷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0607-0379a.png
为太妃妻叔氏为王妃册使韦丹至中路知俊邕薨其
册即迥回在中书省令臣还国伏请授臣以归敕金俊邕
等册宜令鸿胪寺于中书省受领至寺宣授与金力奇
令奏归国仍赐其叔升门戟令本国准例给四年遣使
金陆珍等来朝贡五年其王子金宪章来朝贡七年重
兴卒其相金彦升遣使金昌南等来告哀其年授彦升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侍郎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
兼持节宁海军上柱国新罗王彦升妻朴氏册命为妃
卷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0607-0379b.png
仍赐其宰相金崇斌等三人戟亦令本国准给兼命职
方员外郎摄御史中丞崔延持节吊祭册立其质子金
士臣副之十一年十一月其入朝王子金士臣等遇恶
风飘至楚州盐城县界淮南节度使李鄘以闻是岁新
罗饥其众一百七十人求食于浙东十五年遣使朝贡
长庆二年十二月遣使金柱弼朝贡
宝历元年其子王金明来朝兼充宿卫
太和四年彦升卒五年四月诏以新罗王金景徽为开
卷九十五 第 22a 页 WYG0607-0379c.png
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
兼充宁海军使景徽母朴氏宜册为太妃妻朴氏册为
妃太子左谕德兼御史中丞源寂持节吊祭册立焉
开成元年遣使金义琮来谢恩兼宿卫二年四月十一
日放还蕃赐物有差五年四月鸿胪寺新罗国告哀质
子及年合归国学生等共一百五人并放还
会昌元年七月敕归国新罗前入新罗宣慰副使前充
兖州都督府司马赐绯鱼袋金云卿为淄州长史
卷九十五 第 22b 页 WYG0607-0379d.png
 
 
 
 
 
 
 
 唐会要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