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606-048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三十六
             宋 王溥 撰
  修撰
武德七年九月十七日给事中欧阳询奉敕撰艺文类
聚成上之
贞观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秘书监魏徵撰群书理要上
(太宗欲览前王得失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徵与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始成为五十)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606-0481d.png
(卷上之诸王/各赐一本)十三年十一月三日扬州长史李袭誉撰
忠孝图二十卷奏之
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以特进魏徵所撰类礼赐皇
太子及诸王并藏本于秘府初徵以礼经遭秦灭学戴
圣编之条流不次乃删其所说以类相从为五十篇合
二十卷上善之赐物一千段
十五年正月三日魏王泰上括地志百五十卷上嘉之
赐物一万段其书宣付秘阁初泰好学爱文章司马苏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606-0482a.png
勖劝奉表请修撰诏许之于是大开馆宇广召时俊遂
奏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
曹参军谢偃等人物辐辏门庭若市泰稍怙过盛欲其
速成于是分道计州披检疏录凡四年而成其年四月
十六日太常博士吕才及诸阴阳学者十馀人撰阴阳
书凡五十三卷并旧书行者四十七卷诏颁下之(太宗/以阴)
(阳书行之日久近代以来渐至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令有司重加修撰)其妄穿作拘忌
者才驳之曰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606-0482b.png
宫室盖取诸大壮逮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诗
称相其阴阳书云卜惟洛食此则卜宅吉凶其来尚矣
至于近代师巫更加五姓之说言五姓者谓宫商角徵
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至于张
王等为商武庾等为羽欲以同韵相求及其以柳为宫
以赵为角又非四声相管其间亦有同是一姓分属宫
商复有复姓数字徵羽不别验于经典本无斯说即阴
阳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传竟无所出之处惟按堪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606-0482c.png
舆经云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且黄帝之时不
过姬姜数姓暨于后代赐族者多至如管蔡郕霍鲁卫
毛𥅆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并是姬姓子孙孔殷宋华向萧
亳皇甫并是子姓苗裔自馀诸国准例皆然因邑因官
分枝分叶未知此等诸姓是谁配属又检春秋以陈卫
及秦并同水姓齐郑及宋皆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或
系所属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宫商角徵共相管摄
此则事不稽古义理乖僻者也叙禄命曰谨按史记宋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606-0482d.png
忠贾谊讥司马季主云夫卜筮者高人禄命以悦人心矫
言祸福以尽人财又按王充论衡云见骨体而知命禄
见禄命而知骨体此则禄命之书行之久矣言多或中
人乃信之今更研寻本非实录但以积善馀庆不假建
禄之吉积恶馀殃岂由劫杀之灾皇天无亲常与善人
祸福之应其犹影响故有夏多罪天命剿绝宋景修德
妖孛夜移学也禄在岂待生当建王忧勤损寿不闻月
值空亡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南阳贵士何必俱当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606-0483a.png
六合历阳成湖非独河魁之上蜀郡炎燎岂由灾厄之
下今时有同建禄而贵贱悬殊共命胎而夭寿更异按
春秋鲁桓公六年九月鲁庄公生今检长历庄公生当
乙亥之岁建申之月以此推之庄公乃当禄之空亡依
禄命书法合贫贱又犯勾绞六害背驿马生身刻驿马
三刑当此生者并无官爵火命七月生当病乡为人尪
弱身合矬陋今按齐诗讥庄公倚嗟昌兮颀若长兮美
目扬兮巧趋跄兮惟有向命一条法当长寿依捡春秋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606-0483b.png
庄公薨时计年四十五矣此则禄命不验一也又按史
记秦庄襄王四十八年始皇帝生宋忠注云因正月生
为此名政检襄王四十八年岁在壬寅此年正月生者
命当背禄法无官爵假得禄合奴婢寡少始皇又当破
驿马生驿马三刑身尅驿马法当望官不到金命正月
生当绝下为人无始有终老而弥吉今检史记始皇乃是
有始无终老更弥凶唯建命生法合长寿计其崩时不
过五十禄命不验二也检汉武故事武帝以乙酉岁七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606-0483c.png
月七日平旦时亦当禄空亡下法无官爵虽向驿马尚
隔四辰依禄命法少无官荣老而方盛今验汉书武帝
即位年始十六末年以后户口减半禄命不验三也又
检后魏书云高祖孝文皇帝兴元元年八月生今按长
历其年岁在丁未以此推之孝文皇帝背禄并驿马三
刑身尅驿马依禄命书法无官爵当父死中生法当生
不见父今检魏书孝文皇帝身受其父之禅礼云嗣主
位定于初丧踰年之后方始正号是以天子无父事三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606-0483d.png
老也独孝文受禅异于常礼躬为天子以事其亲而禄
命倒云不合识父禄命不验四也又按沈约宋书云宋
高祖癸亥三月生依此推禄与命并当空亡依禄命书
法无官爵又当子墓中生惟宜嫡子假有次子法当早
卒今据宋书高祖长子先被篡弑次子义隆享国多年
高祖又当禄祖下生法得嫡孙财禄今检宋书其孙刘
邵刘浚并为篡逆几失宗祧禄命不验五也叙葬书曰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以薪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606-0484a.png
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之不
见也然孝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以其复土事毕长
为感慕之所窀穸礼终永作魂神之宅朝市迁变岂得
先测于将来泉石交侵不可先知于地下是以谋及龟
筮庶无后艰斯乃备于慎终之礼曾无吉凶之义暨于
近世已来加之阴阳葬法或选年月便利或量墓田远
近一事失所祸及死生巫者利其货贿莫不擅加妨害
遂令葬书一术乃有百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且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606-0484b.png
天覆地载乾坤之理备焉一刚一柔消息之义详矣或
成昼夜之道感于男女之化三光运于上四气通于下
斯乃阴阳之大经不可失于斯须也至于丧葬之吉凶
乃附此为妖妄传云王者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
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经时而葬士逾月而葬此贵贱
不同礼亦异数欲使同盟助吊有期量事制宜遂为常
式法既一定不得违之也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
而不葬讥之非礼此则葬有定期不择年月一也春秋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606-0484c.png
又云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至戊午襄事礼经善之礼
记云卜葬先远日盖选月终之日所以避不怀也今检
葬书以己亥之日用葬最凶谨按春秋之际此日葬者凡
有二十馀件此则葬日不择日二也礼记云周尚赤大
事用平旦殷尚白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时郑
玄注云大事者何谓丧葬也此则直取当代所尚不择
时之早晚春秋又云郑卿子产子太叔葬郑简公于时
司墓大夫室当葬路若坏其室即平旦而葬不坏其室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606-0484d.png
即日中而葬子产不欲坏室而待日中子太叔云若至
日中而葬恐久劳诸侯大夫来会葬者然子产既云博
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
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今乃不问时之得失惟论人
事可否曾子问云葬逄日蚀舍其路左待明而行所以
备非常也若依葬书多用乾艮二时并在半夜此即文
与礼违今检礼传葬不择时三也葬书云富贵官品皆
由安葬所致年命延促亦由坟垄所招今按孝经云立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606-0485a.png
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是以日慎一日则泽及于无疆苟德不
建则人无后此则非由安葬吉凶而论福祚延促臧孙
有后于鲁不关葬得吉日若敖绝祀于荆不由迁厝失
所此则安葬吉凶不可信用其义四也今之丧葬吉凶
皆依五姓便利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兆域既有常
所何取姓墓之义赵氏之葬并在九原汉之山陵散在
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安在及其子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606-0485b.png
孙富贵不绝或与三代同风或分六国而王此则五姓
之义大无稽考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其义五也且人生
名位进退何常亦有初贱而后贵亦有始泰而终否是
以子文三巳令尹展禽三黜士师葬期一定更不回改
冢墓既成曾不革易何因名位无时暂安故知官爵弘之
在人不由安葬所致其义六也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
者诳其吉凶愚人因此侥倖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
希官品荼毒之秋选葬时以觊财禄或云辰日不宜哭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606-0485c.png
泣遂睆尔而受吊问或云同属忌于临圹乃吉服而不
送其亲圣人设教岂其然也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
七也
 苏氏曰今世之人正惑于此故载吕才驳议用矫正
 之庶乎惑者少悟也
贞观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
廉撰文思博要成凡一千二百卷诏藏之秘府同撰人
特进魏徵中书令杨师道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606-0485d.png
颜相时国子司业朱子奢给事中许敬宗国子博士刘
伯庄太常博士吕才秘书监房玄龄太学博士马嘉运
起居舍人褚遂良晋王友姚思廉太子舍人司马宅相
秘书丞李淳风
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太宗撰帝范十三篇赐皇太子
顾谓王公曰禔躬阐政之道备在其中矣
永徽三年三月三日符玺郎颜扬庭上其父师古所撰
匡谬正俗八卷令付秘阁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606-0486a.png
显庆元年十月诏礼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许敬宗等修
东殿新书上曰略看数卷全不如抄撮文书又日月复
浅岂不是卿等用意至此因亲制序四百八十字
二年六月上制元首前星维城股肱论令敬宗等注释
名曰天训至三年正月五日修新礼成一百三十卷颁
于天下其年五月九日以西域平遣使分往康国及吐
火罗等国访其风俗物产及古今废置画图以进令史
官撰西域图志六十卷许敬宗监领之书成学者称其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606-0486b.png
博焉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十卷上之
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右内率府录士参军崇贤马真学
士李善上注文选六十卷藏于秘府
龙朔元年六月二十六日许敬宗等撰累璧六百三十
卷上之三年十月二日皇太子弘遣司元太常伯窦德
玄进所撰瑶山玉彩五百卷上之诏藏书府
仪凤元年十二月二日皇太子贤上所注后汉书初太
子右庶子张太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606-0486c.png
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同注范晔后汉
书诏付秘书省
调露二年二月一日诏故符玺郎李延寿撰政典一部
写两本(一本付秘书省/一本赐皇太子)
永隆元年十二月太史李淳风进注释五曹孙子等十
部等经分为二十卷
垂拱二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
颁朝集使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606-0486d.png
大足元年十一月十一日麟台监张昌宗撰三教珠英一
千三百卷成上之初圣历中以上御览及文思博要等
书聚事多未周备遂令张昌宗召李峤阎朝隐徐彦伯
薛曜李尚隐魏知古于季子王无竞沈佺期王适徐坚
尹元凯张说马吉甫元希声李处正高备刘知几房元
阳宋之问崔湜常元旦杨齐哲富嘉谟蒋凤等二十六
人同撰于旧书外更加佛道二教及亲属姓名方域等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606-0487a.png
开元七年五月左庶子刘子玄上议今之所注老子是
河上公注其序云河上公者是汉文帝时人结草庵于
河曲因以为号以所注老子授文帝因冲空上天不经
之鄙言流俗之虚语汉书艺文志注老子者有三家河
上所释后无闻焉王弼诣旨为优请黜河上公升辅嗣
所注司马徽亦注云汉史实无其人然所注以养神为
宗以无为为体请河王注令学者俱行从之
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四部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606-0487b.png
录二百卷藏之内府凡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
一百六十九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库是殷践猷王
恢编史库韦述余钦子库毋照刘彦直集库王湾刘伸
其序例韦述撰其后母照又略为四十卷为古今书录
十年六月二日上注孝经颁于天下及国子学至天宝
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上重注亦颁于天下
十三年诏康子元等注解东封仪注以进
十五年五月一日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史文章之要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606-0487c.png
以类相从上制名曰初学记至是上之(欲令皇太子及/诸王检事缀文)
十七年九月十一日上令左丞相张说修八阵图十卷
及经二卷成
十九年二月礼部员外郎徐安正等撰文府二十卷上
之其年十二月十一日侍中裴光庭上瑶山往则维城
前轨各一卷上以赐皇太子及庆王
二十三年正月敕中书令张九龄光禄卿韦绦与礼官
就集贤院撰籍田仪注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606-0487d.png
其年三月二十七日上注老子并修疏义八卷并制开
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颁示公卿
二十七年二月中书令张九龄等撰六典三十卷成上
之百官称贺
天宝十四年四月内出御撰韵英五卷付集贤院行用
其年十月八日颁御注道德经并疏义分示十道各令
巡内传写以付宫观
乾元二年十一月四明山人沈若进广孝经十卷(制授/秘书)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606-0488a.png
(郎集贤/院待诏)
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刑部尚书颜真卿授撰
韵海镜原三百六十卷表献之诏付集贤院
建中元年十月濠州刺史张鉴撰五经微旨十四卷孟
子音义三卷上之
贞元十一年八月国子司业裴澄撰乘舆月令十二卷
上之 十二年二月夏州节度使韩泽进统载四十卷
其年十月昭义节度判官贺兰正九进用人权衡辅佐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606-0488b.png
记各十卷举选衡镜三卷
十四年十月左仆射平章事贾耽撰郡国别录六卷通
录四卷上之十一月西川节度使韦皋进开复西南夷
事状十卷
十七年七月太常寺进大唐贞元新集开元复礼二十
卷其年十月宰臣贾耽撰海内华夷图一轴并序古今
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上之耽好地理学四方之使
自蕃方来者必问其土地山川之所终始凡三十年问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606-0488c.png
既备因撰海内华夷图广三丈纵三丈二尺率以一寸
圻一百里人有披图以问其郡人者皆得其实无虚词

十九年二月淮南节度使杜佑撰通典二百卷上之其
书凡九门食货十二篇选举六篇职官二十二篇礼一百篇乐
七篇兵十五篇刑八篇州郡十四篇边防十六篇佑精历代之
要修通典识者知其必登公卿之位书既出遂行于时
其后杭州刺史苏弁撰会要四十卷弁与兄冕缵国朝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606-0488d.png
故事为是书弁先聚书至二万卷皆手自刋正今言苏
氏书次于集贤芸阁焉给事中陆贽著集注春秋二十
卷君臣图翼三十五卷上之
元和二年十二月李吉甫等撰元和年国计簿十卷上
之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五镇
县一千四百五十三见定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
四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宁夏灵盐河东易定魏
镇冀范阳沧州淮西淄青等一十五道合七十一州并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606-0489a.png
不中户口数目四年四月给事中冯伉著三传异同三
卷其年七月制君臣事迹十四篇上以天下无事留意
典文每览前代兴亡得失之事皆三复其言又读贞观
开元实录见太宗撰金镜书及帝范上下篇玄宗撰开
元训诫思维前躅遂采尚书春秋后传史记范班汉书
三国志晏子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等书君臣行事
可为龟鉴者集成十四篇一曰君臣道二曰辨邪正三
曰诫权诤四曰戒微行五曰任贤臣六曰纳忠谏七曰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606-0489b.png
慎征伐八曰慎刑法九曰去奢泰十曰崇节俭十一曰
奖忠直十二曰修政教十三曰谏田猎十四曰录勋贤
分为上下卷上御制其序曰前代君臣事迹至是以其
书写于屏风列之御座之右书屏风六扇于中宣示宰
臣李藩裴洎曰朕近撰此屏风亲所观览故令示卿藩
等进表称贺
八年二月宰臣李吉甫撰元和州县郡国图三十卷百
司举要一卷成上之吉甫又常缀录东汉魏晋元魏周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606-0489c.png
隋故事记其成败损益因为六代略凡三十卷分天下
诸镇绝域山川险易故事各写其图于篇首为五十四
卷号为元和郡国图
九年四月检校左拾遗李渤撰御戎新录二十卷上之
十二年十二月翰林学士沈传师等奏元和辨谤略两
部各十卷一部进上一部请付史馆从之其年处州刺
史马总进武德至贞元年奏议二十卷
十三年六月宰臣袁滋撰云南纪五卷上之其年八月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606-0489d.png
洛阳尉礼院检讨官王彦威撰元和曲台新礼三十卷
上之自开元二十一年至元和十三年正月已前新撰
定礼与旧仪不同者谨备集录并礼勒成三十卷
其年十二月秘书少监史馆修撰马宇撰凤池录五十
卷成上之
长庆元年十一月商州刺史王公亮进新撰兵书一十
八卷上之二年四月翰林侍讲学士韦处厚路随撰六
经法言三十卷成上之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606-0490a.png
宝历元年三月翰林侍讲学士高重崔郾进纂要十卷
二年五月秘书省著侍郎韦公肃注太宗文皇帝帝范
一十二篇上之
太和元年六月国子直讲徐郿上周易新义三卷
八年四月集贤学士裴潾撰通撰三十卷
其年九月宰相李德裕进御臣要略次柳氏旧史
九年五月御集春秋左氏列国经传三十卷其年宰臣
兼集贤大学士李宗闵准宣与校理修撰等撰五常传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606-0490b.png
二十卷并目录一卷进上
二年二月户部侍郎王彦威以所撰唐典七十卷上之
(起武德年/终永贞)其年十月敕改天后朝所撰三教珠英为海
内珠英
开成三年八月右拾遗韦筹上唐书唐史解表共五通
会昌二年七月宰臣德裕进异域归忠传两卷
大中五年十一月太子詹事姚思廉撰通史三百卷上
(统史自开辟至隋末编年纂帝王美政善事诏令可/别于时者必载于时政监秩茶盐和籴赈货钱陌兵)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606-0490c.png
(数虚实贮粮用兵利害边事戎狄无不备/载下至释道烧炼妄求无验皆叙之矣)其年十二月
太子詹事姚思廉又撰帝王政统十卷上之
七年十月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崔玄上续会
要四十卷修撰官杨缀复崔瑑薛逢郑言等赐物有差
  氏族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过江则有
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有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
东则有郡姓王崔卢郑为大关中亦有郡姓韦裴柳薛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606-0490d.png
杨杜为大代北则有蕃姓元长孙宇文陆源窦为大各
于其地自尚其姓为四姓今流俗相传独以崔卢李郑
为四姓加太原王为五姓不经之甚也
武德元年高祖尝谓内史令窦威曰昔周朝有八柱国
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
本同末异无乃不可乎威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
至于后魏三处外家今陛下龙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
皇戚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606-0491a.png
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三年
高祖尝从容谓尚书右仆射裴寂曰我李氏昔在陇西
富有龟玉降及祖弥姻娅帝王及举义兵四海云集才
涉数月升为天子至如前代皇王多起微贱劬劳行阵
下不聊生公复世胄名家厝职清要岂若萧何曹参起
自刀笔吏也惟我与公千载之后无愧前修矣
 苏氏议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三代以后无如我唐
 高祖八柱国唐公之孙周明懿隋元贞二皇后皆外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606-0491b.png
 娶周太师窦毅女毅则周太祖之婿也宰相萧瑀陈
 叔达梁陈帝王之子裴矩宇文士及齐隋驸马都尉
 窦威杨恭仁封德彝窦抗并前朝师保之胤其将相
 裴寂唐俭长孙顺德屈突通刘政会窦轨窦琮柴绍
 殷开山李靖等并是贵胄子弟比夫汉祖萧曹韩彭
 门第岂有等级以计言乎
武德中李守素与虞世南论及氏族初言江左世南独
相酬对及言北地诸姓次第如流陈其事业皆有援证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606-0491c.png
世南但抚手而已不复能答叹曰肉谱实可畏许敬宗
曰肉谱非雅名也世南曰昔任彦升善谈经籍梁代称
为五经笥今日号仓曹为人物笥矣(守素以请时氏族/时人谓之肉谱)
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修氏族志一百卷成上之先
是山东士人好自誇矜以婚姻相尚太宗恶之以为甚
伤教义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
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及四方士大夫谙练族
姓者普收天下谱约诸史传考其真伪以为氏族志以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606-0491d.png
崔干为第一等书成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家岂有
旧嫌也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贩鬻婚姻是无
礼也依托富贵是无耻也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我今
定氏族者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因崔干
为一等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分为二等
颁于天下
显庆四年九月五日诏改氏族志为姓录上亲制序仍
自裁其类例凡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以皇后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606-0492a.png
四家酅公介公赠台司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仆射
为第一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者三品为第二等各以
品位为等第凡为九等并取其身及后胤若亲兄弟量
计相从自馀枝属一不得同谱(初贞观氏族志称为详/练至是许敬宗以其书)
(中不取皇后武氏本望李义府又耻其家无名乃奏改/之于是委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
(史玄道太常丞吕才等十二人商量编录遂立格以皇/亲得五品者尽入谱不入谱者缙绅士大夫咸以为耻)
(议者号其书为勋格李义府/又奏收贞观氏族志焚之)
长安四年凤阁舍人刘知几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606-0492b.png
卷推汉氏为陆终苗裔非尧之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自宣
帝子楚孝王嚣曾孙司徒居巢侯刘恺之后不承楚元王交
皆按据明白正前人所误虽为流俗所讥学者服其该博
神龙元年五月十八日左散骑常侍柳冲上表曰臣闻
姓氏之初世本著其义昭穆之序周谱列其风汉晋之
年应摰明宗系之说齐梁之际王贾述衣冠之源使夫
士俗区分惩劝攸寄昭之后世实为盛典臣今愿叙唐
朝之崇修氏族之谱使九围仰止百代承风岂不大哉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606-0492c.png
上从之(遂令尚书左仆射魏元忠工部尚书张锡吏部/侍郎萧至忠岑义兵部侍郎崔湜刑部侍郎徐)
(坚工部侍郎刘洎左/补阙吴兢等重修)至先天二年三月柳冲奏所备姓
族录成上之凡二百卷又于今判定至开元二年七月
二十一日毕上之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敕文其氏族并得之久远有
馀俗讳及僻疾同声者宜改与本族望所出大姓任自
遂便稳(其时桓彦范/孙改姓姜氏)
乾元元年著作郎贾至撰百家类例十卷(其序旨曰以/其婚姻承家)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606-0492d.png
(冠冕备尽则存谱大谱所纪者惟尊官清职传记本元/分为十卷爰列百氏其中须有部折各于当族注之通)
(为百氏以陇西李氏为第一至贞元中左司郎中柳芳/论氏族序四姓则分甲乙丙丁颁之四海望族则先山)
(东载在/唐历)
永泰二年十月七日宗正卿吴王祇奏修史馆太常博
士柳芳撰皇室永泰谱二十卷上之
大历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太子中允李良佐及诸房谱
依旧姓独孤氏从之
元和七年七月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王涯撰姓纂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606-0493a.png
十卷上之
开成四年正月敕大理寺少卿李衢修撰王后谱谍其
年闰正月敕翰林学士柳璟修续皇家永泰谱(以永泰/初璟祖)
(考为史官常撰皇家永泰谱二十卷/成上之至是复令璟修续其书焉)
大中六年十二月宗正寺奏得当司修国谱官李弘简
伏以德明皇帝之后兴圣皇帝以来宗祊有序昭穆无
差近日修撰率多紊乱遂使冠履愆仪玄黄失位数从
之内昭序便乖今请宗子自常参官并诸州府及县官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606-0493b.png
等各俱具始封建诸王及五代祖及见在子孙录一家
状送图谱院仍每房纳于官取高处昭穆取尊即转送
至本寺所司磨勘属籍稍获精详依奏
  蕃国请经史
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罗王金政明遣使请礼记一
部并杂文章令所司写吉凶要礼并文馆词林采其词
涉规诫者勒成五十卷赐之
开元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命有司写毛诗礼记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606-0493c.png
文选各一部以赐金城公主从其请也秘书正字于休
烈上表申昭谏匦言曰臣闻和戎国之权也经籍国之
典也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晋东平王求史记诸子汉
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诸子杂诡术夫以东平帝之
懿戚尚不欲示征战之书况西戎国之远藩曷可贻经
典之事且鲁秉周礼齐不加兵吴获乘车楚屡奔命故
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必不得已请去春秋当周德
既衰诸侯强盛则有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谋若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606-0493d.png
与此书国之患也表入敕下中书门下议侍中裴光庭
等曰西戎不识礼经心昧德义频负明约孤背国恩今
所请诗书随时给与庶使渐陶声教混一车书文轨大
同斯可使也休烈虽见情伪变诈于是乎生而不知忠
信节义于是乎在上曰善乃以经书赐与之
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渤海遣使求写唐礼及三国
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许之
  附学读书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606-0494a.png
神龙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敕吐蕃王及可汗子孙欲习
学经业宜附国子学读书
永徽二年正月十四日国子祭酒萧昕上言请从儒学
以正风教其月二十九日敕曰顷以戎寇方急虞于经
略太学空设诸生益寡弦诵之地寂寥无声函丈之间
殆将不扫念每及此甚用悯焉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
禦使等朕之腹心各镇方面诫兹子弟各奉义方并宰
相朝官及神策六军欲习业者自今已后并令补国学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606-0494b.png
生欲其业重籯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世不乏贤其中
身虽有官欲附学读书者听就学宫委中书门下郎拣
择堪为师范者充学生员数多少所习经业考试第等
并所供粮及缘修理各委本司作事件开奏
开成元年六月敕新罗宿卫生王子金义宗等所请留
任学生员仰准旧例留二人衣粮准例支给
二年三月渤海国随贺正王子大俊明并入朝学生共
一十六人敕渤海所请生徒习学宜令青州观察使放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606-0494c.png
六人到上都馀十人勒回又新罗差人朝宿卫王子并
准旧例割留习业学生首及先任学生等共二百十六
人请时服粮料又请旧住学习业者放还本国敕新罗
学生内许七人准去年八月敕处分馀时服马畜粮料
等既非旧例并勒还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606-0494d.png
 
 
 
 
 
 
 
 唐会要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