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606-04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三十五
             宋 王溥 撰
  学校
武德元年十一月四日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于秘
书外省别立小学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
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
书算等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606-0469b.png
给博士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
部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馀人国
学之盛近古未有
光宅二年梓州进士陈子昂上疏曰臣窃独有私恨者
陛下方欲兴崇大化而不知国家太学之废积以岁月
久矣学堂芜秽略无以诗书礼乐相闻习者陛下明诏
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臣闻天子立太学所以聚
天下贤英为政之首故君臣上下之礼于是兴焉揖让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606-0469c.png
樽俎之节于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贤臣由此也今则荒
废委而不论而欲睦人伦兴礼让失之于本而求之于
末岂可得哉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奈何天子之政而弃礼乐哉陛下何不诏天下胄子使
归太学而习业乎斯亦国家之大务也
圣历二年十月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曰臣闻礼记曰
化人成俗必由乎学学之于人其用盖博故立太学以
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王之诸子卿大夫士之子及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606-0469d.png
国之俊选皆造焉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学而成
者国家自永淳以来二十馀载国学废散冑子衰缺时
轻儒学之官莫存章句之选贵门后进竞以侥倖升班
寒族常流复因凌替弛业考试之际秀茂罕登驱之临
人何以从政又垂拱以后文明在辰盛典鸿休日书月
至因藉际会入仕尤多陛下诚能下明制发德音广开
庠序大敦学校三馆生徒即令追集王公已下子弟不
容别求仕进皆入国学服膺训典崇饰馆庙尊尚师儒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606-0470a.png
盛陈奠菜之仪宏敷讲说之会使士庶观听有所发扬
弘奖道德于是乎在则四海之内靡然向风矣
神龙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
行束脩之礼于师国子本学各绢三疋四门学绢二疋
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疋皆有酒酺其束脩三
分入博士二分助教以每年国子监所管学生国子监
试州县学生当州试并选艺业优长者为试官仍长官
监试其试者通计一年所受之业口问大义十条得八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606-0470b.png
已上为上得六已上为中得五以上为下及其学九年
(律生则/六年)不贡举者并解追其从县向州者年数下第并
须通计服阕重仕者不在计限不得改业
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敕诸州县学生年二十五已下八
品九品子若庶人生年二十一通一经已上及未通经
精神超悟有文词吏学者每年铨量举选所司简试听
入四门学充俊士即诸色人省试不第情愿入学者听
国子监所管学生尚书省补州县学生所在长官补诸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606-0470c.png
州县学生既习正业之外仍令兼习吉凶礼公私有礼
事处令示仪式馀皆不得辄使许百姓任立私学其欲
寄州县受业者亦听
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弘
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
乡之内各增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贞元三年正月右补阙宇文炫上言请京畿诸县乡村
废寺并为乡学并上制书事二十馀件疏奏不报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606-0470d.png
太和七年八月赦节文应公卿士族子弟取来年正月
以后不先入国学习业者不在应明经进士之限
会昌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
修明经进士业者并宜𨽻名太学外州寄土人并𨽻名
所在官学
  褒崇先圣(先师已下附/)
武德二年六月一日诏曰盛德必祀义在方册达人命
世流庆后昆爰始姬旦赞翊周邦创设礼乐大明典宪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606-0471a.png
启生民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粤若宣尼天资浚哲四
科之数历代不刋三千之徒风流无歇惟兹二圣卫道
生人宗祀不修孰明褒尚宜令有司于国子监立周公
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
所宜当加爵土
贞观二年十二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国子博士朱子
奢建议云武德中诏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
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是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606-0471b.png
晋宋梁陈及隋大业故事皆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
师历代所行古人通允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
以颜回配享诏从之
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修宣尼庙于兖州给户二十充
享祀焉
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诏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
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
马融卢植郑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606-0471c.png
宁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
并令配享尼父庙堂
显庆二年七月十一日大尉长孙无忌等议曰按新礼
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崇祀不祧兴朝之良法又准
贞观二十一年以孔子为先圣更以左丘明等二十一
人与颜回俱配尼父于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徽令文
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先师颜回左丘明并为
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于先师郑玄注曰官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606-0471d.png
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先师者若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
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曰始立学释
奠于先圣郑玄注曰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昭然自
别圣则非周即孔师则偏著一经汉魏以来取舍各异
颜回夫子互作先师宣父周公迭为先圣求其节文递
有得失所以贞观之末新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酌康
成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永垂制于后
昆革往代之纰缪而今新令不详制旨辄事刋改遂违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606-0472a.png
明诏但成王幼年周公践极制礼作乐功比帝王所以
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六君子又说明王孝道乃述
周公严配此即姬旦鸿业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实
贬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极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弘圣教于六经阐儒风于千祀故孟轲称生灵以
来一人而已自汉已降奕叶封侯崇奉其圣迄于今日
胡可降兹上哲俯入先师且丘明之徒见行其学贬为
从祀亦无故事今请改令从诏于义为允其周公仍依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606-0472b.png
别礼配享武王诏从之
三年文宣王庙乐诏用宣和之舞(国子博士范/頵撰乐章)
乾封元年正月三十日追赠孔子为太师至天授元年
封孔子为隆道公总章元年二月一日颜回赠太子少
师曾参赠太子少保至太极元年二月十六日追赠颜
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并配享孔子庙至开
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诏曰弘我王化在乎师儒
能发此道启迪含灵则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所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606-0472c.png
谓自天攸纵将圣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
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经美政教移风俗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人到于今受其赐不其猗欤呜呼楚王莫封鲁
公不用俾夫大圣才列陪臣栖遑旅泊固可叹矣年祀
寝远光灵益彰虽大有褒称而未为崇峻不副于实人
其谓何夫子既称先圣可追谥为文宣王令三公持节
册命其后嗣褒圣侯改封嗣文宣王昔周公南面夫子
西坐今位既有殊岂宜依旧宜补其坠典永作成式其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606-0472d.png
两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夫子南面坐十哲等东西行
列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
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其颜子既
云亚圣须优其秩(颜子赠兖国公闵子骞赠费侯冉伯/牛赠郓侯仲弓赠薛侯冉有赠徐侯)
(子路赠卫侯宰我赠齐侯端木子贡/赠黎侯子游赠吴侯卜子夏赠魏侯)
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
顷虽参于十哲终未殊于等伦久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
礼得其序人焉式瞻二十二日命尚书右丞相裴耀卿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606-0473a.png
摄太尉持节就国子庙册命毕所司奠祭亦如释奠之
礼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往东都就庙行册礼二十七日
敕两京及兖州旧宅庙像宜改服冕衮其州及县庙宇
既小但移南面不须改其衣服两京乐用宫悬春秋二
仲上下令三公摄行事七十子并宜追赠(曾参赠郕伯/颛孙师陈伯)
(澹台灭明江伯宓子贱单伯原宪原伯公冶长莒伯南/宫适郯伯公哲哀郳伯曾点宿伯颜路杞伯商瞿蒙伯)
(高柴共伯漆雕开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马牛向伯樊迟柳萧/樊伯有若卞伯公西华郜伯巫马期鄫伯梁鳣梁伯颜)
(伯冉孺纪伯曹恤曹伯伯虔聊伯公孙龙黄伯冉季东/平伯秦子男少梁伯漆雕哆武城伯颜高琅琊伯漆雕)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606-0473b.png
(徒父须句伯壤驷赤北卫伯商泽睢阳伯石作蜀石邑/伯任不齐任城伯公夏守亢孺伯公良孺东牟伯后处)
(营丘伯秦开彭衙伯奚容蒧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颜/相临沂伯鄡单铜鞮伯句井彊淇阳伯罕父黑乘丘伯)
(秦商上洛伯申党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荣子期雩/娄伯县成钜野伯左人郢临淄伯燕伋渔阳伯郑子徒)
(荣阳伯秦非汧阳伯施之常乘氏伯颜哙朱虚伯步叔/乘淳于伯颜之仆东武伯原兑莱芜伯乐劾昌平伯廉)
(洁莒父伯颜何开阳伯叔仲会瑕丘伯狄黑临济伯邽伯/巽平陆伯孔忠汶阳伯公西舆如重丘伯公西蒧祝阿)
制曰圣道可褒岂限今古追赠之典旌德有焉夫子十
哲之外曾参六十七人同升孔门傅习经术子之四教
尔实行之亲授微言式扬大义是称达者不其盛欤钦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606-0473c.png
若古风载崇辅圣至于十哲被宠章而曾子之伦未有
谓称宜亚四科之士以流五等之封俾与先师咸膺盛

神龙元年正月一日赦文诸州孔子庙堂有不向南者
改向正南其年五月二十八日制邹鲁之邑百户为太
师隆道公采邑用供荐飨
太极元年诏给宣尼庙三十户以供洒扫
开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国子司业李元瑾奏两京国子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606-0473d.png
监庙堂先圣孔宣父配坐先师颜子今其像见立侍
准礼授坐不立授立不跪况颜子道亚生知才充入室
改当配享其像见立请据礼文合从坐侍又四科弟子
闵子骞等并服膺儒术亲承圣教虽复列像庙堂不参
享祀谨按列祠如何休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岂有升
堂入室之子独不沾配享之条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
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者则文翁之壁尚不阙如岂有国
庠遂无图绘请令有司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606-0474a.png
风光崇圣烈曾参孝道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
从享诏曰颜回等十哲宜为坐像悉令从祀曾参大孝
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因图画七十弟子
及一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亲为制赞书于石
仍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题其壁焉
 苏氏冕曰尝检贞观显庆年敕并称三十二贤又检
 太极开元年敕即称三十二贤将前敕及学令比类
 于服虔之下有十二贤未知何年月附入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606-0474b.png
建中三年闰正月以文宣王三十七代孙齐卿为兖州
司马袭文宣王
元和四年二月以文宣王三十八代孙惟昉为兖州参
军十三年正月以文宣王三十八代孙惟晊袭文宣王
会昌二年十月以文宣王三十九代孙荣为国子监丞
袭文宣一王
大中三年十一月国子祭酒冯审奏文宣王庙始太宗
立之睿宗书额武后初政之日改篆题大周二字请削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606-0474c.png
去从之
大顺元年二月宰臣兼国子祭酒孔纬奏文宣王祠庙
经兵火焚毁有司释奠无所请内外之臣各于本官料
钱上每一缗抽千文助修国学从之
  释奠
武德七年二月十七日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
门与博士杂相驳难久之
贞观十四年二月十日幸国子监亲临释奠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606-0474d.png
二十年二月诏皇太子于国学释奠于先圣先师皇太
子为初献国子祭酒张复胤为亚献光州刺史摄司业
赵弘智为终献既而就讲弘智演孝经忠臣孝子之义
右庶子许敬宗上四言诗以美其事
二十一年中书侍郎许敬宗等奏按礼记文王世子凡
学春官释奠于先师郑玄注曰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
彼谓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儒官释奠各于其师既非
国家行礼所以不及先圣至于春秋二时合乐之日则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606-0475a.png
天子视学命有司兴秩节总祭先圣先师焉秦汉释奠
无文可检至于魏氏则使太常行事自晋宋绍降时有
亲行而学官为主全无典实且名国学乐用轩悬樽俎
威仪并皆官备在于臣下理不合专况凡在小神犹皆
遣使行礼释奠既准中祀据理必须禀命今后国学释
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祝词称皇帝谨遣仍令司业为
亚献国子博士为终献其诸州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
献博士为终献县学县令为初献丞为亚献博士既无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606-0475b.png
秩请主簿通为终献若缺并以次差摄州县释奠既请
遣刺史县令亲为献主望准祭社给明衣修附礼令为
永式学令祭以太牢乐用轩悬六佾之舞并登歌一部
与大祭祀相遇改用中丁州县常用上丁无乐祭用少

总章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皇太子弘释奠于国学
开耀元年二月十九日皇太子释奠国学
永隆二年二月皇太子亲行释奠之礼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606-0475c.png
景龙二年七月皇太子亲释奠于国学有司草仪注令
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太子左庶子刘子玄进议曰古者
自大夫巳上皆乘车马而以马为騑服魏晋已降迄于
隋世朝士又驾牛车至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
伐据鞍盼顾则鞍马之设行于军旅戎服所乘贵于便
习者也按江左官尚书郎而辄乘马则为御史所弹又
颜延年罢官后好骑马出入闾里当世称其放诞此则
专车凭轼可擐朝衣单马御鞍宜从亵服求之近古灼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606-0475d.png
然之明验也褒衣博带方履高冠本非马上所施自是
车中之服且言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佩纡组锵锵奕
奕驰骤于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棨之间倘马有惊逸人
从颠坠遂使属车之右遗履不收清道之旁絓骖相续
因以受嗤行路有损威仪其乘马衣冠窃谓宜从废改
皇太子令付外宣行仍编入令以为常式
太极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太子亲释奠开讲筵国子
司业褚无量执经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606-0476a.png
开元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以贡举人将谒先师质问疑
义敕皇太子及诸子宜行齿胄礼二十一日皇太子谒
先圣皇太子初献亚献终献并以胄子充有散骑常侍
褚无量讲孝经并礼记文王世子篇初诏侍中宋璟为
亚献中书侍郎苏颋为终献及临享上思齿胄之义乃
改焉
十一年九月七日敕春秋二时释奠诸州府并停牲牢
惟用酒脯自今已后永为常式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606-0476b.png
二十六年正月敕诸州乡贡见讫令引就国子监谒先
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所司设食弘文崇文两馆
学生及监内举人亦听参焉遂为常式每年行之
二十八年二月五日敕文宣王庙春秋释奠宜令三公
行礼著之常式二十日国子祭酒刘瑗奏准故事释奠
之日群官道俗皆合赴监观礼依故事著之常式制可
建中三年二月国子司业归崇敬奏上丁释奠其日准
旧例合集朝官讲论五经文义自大历五年以前常行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606-0476c.png
不绝其年八月以后权停讲论今既日逼恐须复依旧
奏贞元二年二月释奠自宰臣已下毕集于国学学官
升讲座陈五经大义及先圣之道九年九月太常奏以
十一月举贡人谒先师令与亲享太庙日同准六典上
丁释奠若与大祀同日即用中丁谒先师请别择日从
之十五年四月归崇敬为膳部郎中奏时议每年春秋
二时释奠祝版御署讫揖北面而立以为礼太重按大
戴礼师尚父授周武王丹书武王东面受之请参酌轻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606-0476d.png
重庶得其宜
元和九年十一月礼部贡院奏贡举人见谒讫先师准
格学官为开讲质定疑义常参及致仕官观礼旧例至
时举奏诏宜谒先师馀并停自后虽每年举奏并不复

  经籍
武德五年秘书监令狐德棻奏今乘丧乱之馀经籍亡
逸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吏令缮写数年间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606-0477a.png
群书毕备至贞观二年秘书监魏徵以丧乱之后典章
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粲然毕备
乾封元年十月十四日上以四部群书传写讹谬并亦
缺少乃诏东台侍郎赵仁本兼兰台侍郎李怀严兼东
台舍人张文瓘等集儒学之士刋正然后缮写
文明元年十月敕两京四库书每年正月据旧书闻奏
每三年比部勾覆具官典及摄官替代之日据数交领
如有欠少即徵后人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606-0477b.png
景云三年六月十七日以经籍多缺令京官有学行者
分行天下搜捡图籍
开元三年右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内库
及秘书坟籍上曰内库书皆是太宗高宗前代旧书省
比日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欠缺未能填补篇卷错乱寻
检甚难卿试为朕排比至七年五月降敕于秘书省昭
文馆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及诸司许官及百姓等就借
写之及整比四部书成上令百姓官人入乾元殿东廊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606-0477c.png
观书无不惊骇七年九月敕比来书籍缺亡及多错乱
良由簿历不明纲维失错或须披阅难可校寻令丽正
殿写四库书各于本库每部为目录其有与四库书名
目不类者依刘歆七略排为七志其经史子集及人文
集以时代为先后以品秩为次第其三教珠英既有缺
落宜依旧目随文修补
十九年冬车驾发京师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
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史库二万六千八百二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606-0477d.png
十卷子库二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七千九
百六十卷其中杂有梁陈齐周及隋代古书贞观永徽
麟德乾封总章咸亨旧奉制敕二十四年十月车驾从
东都还京有敕百司从官皆令减省集贤书籍三分留
一贮在东都至天宝三年六月四库更造见在库书目
经库七千七百七十六卷史库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九
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七卷集库一万五千七百
二十卷从三年至十四年库续写又一万六千八百四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606-0478a.png
十三卷天宝三年七月敕先王令范莫越于唐虞上古
遗书莫隆于训诰虽百篇奥义前代或亡而六体奇文
旧规尤在其写书应古体文字并依今字缮写施行其
旧本仍藏书府其载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宜令天下家
藏孝经一本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
明申劝课焉
十一年十月敕秘书省检覆四库书与集贤院计会填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606-0478b.png
贞元七年十二月秘书监包佶奏开元礼所与月令相
涉者请选通儒详定从之
开成元年七月详定使奏秘书省四库见在新旧书籍
共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并无文集及新写文书自
今已后所填补旧书及别写新书并随日校勘并勒创
立文案别置纳历随月申台并观察使每岁末计课申
数具状闻奏从之
太和三年正月秘书省据御史台牒准开成元年七月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606-0478c.png
敕应写书及校勘书籍至岁末闻奏者今勘楷书等从
今年正月后应写书四百一十七卷四年二月集贤院
奏大中二年正月一日以后至年终写完贮库及填缺
书凡三百六十五卷计用小麻纸一万一千七百七张
五年正月秘书省牒报御史台从今年正月已后当司
应校勘书四百五十二卷
  书法
太宗尝于晋史右军传后论之曰钟书布纤浓分疏密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606-0478d.png
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古而不今字长而逾制献
之虽有父风殊少新巧疏瘦如凌冬之枯树虽槎蘖而
无屈伸拘束若严家之饿𨽻惟羁羸而不放纵萧子云
无丈夫之气行行如萦春蚓步步如绾秋蛇卧王濛于
纸中坐徐偃于笔下以兹播美岂滥名耶所以详察古
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
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
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力追此人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606-0479a.png
而已
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
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至十年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
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与论书徵云褚遂良下笔遒劲甚
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命侍读尝以金帛购求王羲
之书迹天下争出其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
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606-0479b.png
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初购求人间书凡真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二十)
(纸装为八十卷每听/政之暇则临看之)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
时或留心犹胜玩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
在心力懈惰不能专精耳朕少时为公子喜战阵适义
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自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
每取我弱对其强以我强对其弱敌犯我弱追奔不踰
百数十步我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击之无不大溃
多用此制胜思得其理深也我今临古人之书殊不学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606-0479c.png
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然我
知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初置弘文馆选贵臣
子弟有性识者为学生内出书命之习学又人间有善
书追徵入官十数年间海内从风至十八年二月十七
日召三品已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群
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
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于法太
宗笑曰昔闻倢伃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606-0479d.png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宗为飞白书作鸾凤蟠龙等字笔
势惊绝谓司徒长孙无忌吏部尚书杨师道曰五日旧
俗必用服玩相贺朕今各赐君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
以增美德
龙朔二年四月上自为书与辽东诸将者许敬宗曰许
圉师常自爱书可于朝堂开示圉师见而惊喜私谓朝
官曰圉师见古迹多矣魏晋已后惟有二王然逸少少
力而妍子敬妍而少力今见圣迹兼绝二王凤翥鸾回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606-0480a.png
实古今圣书
神功元年五月上谓凤阁侍郎王方庆曰卿家多书合
有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再从伯祖羲之书先有
四十馀卷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以进讫惟有
一卷见在今亦进讫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
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
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
十八人书共十卷上之上御武英殿示群臣仍令中书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606-0480b.png
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以为荣
开元六年正月三日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
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
张芝张昶等古迹总一百六十卷付集贤院依文榻四
本进内分赐诸王初贞观中搜访王羲之等真迹人间
古本毕集令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定其真迹及小王
张芝等亦各随多少勒为卷帙以贞观字为印印缝及
卷之首尾其墨迹又令遂良真书小字贴纸影其古本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606-0480c.png
亦有是梁隋官本者梁则满骞徐增朱异等隋则江总
姚察等署记太宗又令魏褚等卷下更书名记其后兰
亭一本相传云将入昭陵又一本长安神龙之际太平
安乐公主尝奏借出拓写因此遂失所在开元五年敕
陆元悌魏哲刘怀信等检校临模标为两卷总八十卷
馀并坠失元悌又尝云前代名贤押署之迹惟以已之
名氏代焉上自书开元二字为印以印记之王右军凡
一百三十卷小王二十卷张芝张昶书各一卷右军真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606-0480d.png
行书惟有黄庭告誓等四卷存焉
元和十四年九月考功郎中萧祐进古今书画二十卷
开成三年以谏议大夫柳公权为工部侍郎依前翰林
侍书学士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
成一家所书西明寺金刚经碑备有钟王欧虞褚之体
上尝以夏日与学士联句上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
长公权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上吟久之因令题
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帝召升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606-0481a.png
殿御前书三纸军容使西门李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
过笔一纸真书十字曰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纸
行书十一字曰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纸草书八
字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常评砚以青州石为第一言
墨则首绛州墨砚次之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606-0481b.png
 
 
 
 
 
 
 
 唐会要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