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唐㑹要卷三十三
               宋王溥
  雅樂
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太常鐘磬自隋以來所制五聲或有差錯太常少卿于休烈古者聖人作樂應天地之和以合隂陽之序和則人不失禮物疵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比親郊廟毎聴樂聲宫商不倫鐘聲失度可盡將鐘磬來朕當於内自定常進士樂工考試數日審知差錯然後再造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畢召太常樂工上臨三殿親觀考撃皆合五音太常二十八日上又於内造樂章三十章送赴太常郊廟歌
公元888年
廣明初黄巢干紀樂工淪散金奏幾亡及昭宗即位親謁郊廟有司請造樂懸詢於舊工莫知制度太常博士殷盈孫周官考工記之文究其欒銑于鼓鉦舞甬之法用筭法乗除鎛鐘輕重髙低乃定懸下編鐘黄鐘九寸五分應鐘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口項之量徑衡之圍悉圖進遣金工依法鑄之凢二百四十口修奉使宰臣張濬求知聲者令先校定石磬合而擊拊八音克諧觀者聳聴時議者論樂懸之架不同奏議臣伏舊制太廟含元殿並設宫懸三十六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庭並二十架今修奉樂懸太廟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參議請依古禮用二十架伏自兵興已來雅樂淪缺將為修奉事實重難變通宜務於酌中損益當循於寧儉臣聞諸舊史昔武王定天下周公相成王始暇制樂魏初無樂器及伶人後稍得登歌㑹舉之樂明帝太寧末増益咸和中鳩集遺逸尚未金石之音至孝武太元中四廂金石始備郊祀不舉宋文帝元嘉九年初調金石二十四年南郊始設登歌廟舞尚闕孝武孝建中有司郊廟設備樂始詳定後魏孝文太和初司樂上書樂章有闕請集羣議定廣修器數正立名品詔雖行之仍有殘缺隋文踐阼太常議正雅樂九年之後唯奏黄鐘一宫郊廟止用一調(據禮文一代之樂二調並奏六代樂凡十二調)其餘聲律不復髙祖受隋禪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尚用隋氏舊文武徳九年太常考正雅樂貞觀二年考畢上奏葢其事大故厯不能速成俯逼郊天修雅樂制度之間亦宜撙節伏凖儀禮宫懸之制陳鎛鐘十二架當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設編鐘一架乙丁辛癸各設編磬一架合為二十架樹建鼓於四隅乾坤㢲之位以象二十四氣宗廟殿廷皆用此制無間異同漢魏晉宋齊六朝並用二十架隋氏平陳檢梁故事乃設三十六架國初因之不改髙宗皇帝初成蓬萊宫充庭七十二架尋仍省之則簨簴架數太多近於侈止於二十架正協禮經從之(古制雅樂宫懸之下編鐘四架十六口近代二十四口正聲十二倍聲十二各有律呂凡二十四聲登歌一架亦二十四鐘雅淪滅至是復全)
  太常樂章
公元742年
太清宫薦獻大聖玄元皇帝混成之舞天寳元年四月十四日有司奏請降神混成之樂送神太一樂樂章十一
饗徳興聖皇帝廟酌獻並奏長發舞樂章九
獻祖宣皇帝酌獻光大之舞
公元1114年
貞觀十四年祕書監顔師古皇祖弘農府君宣簡公懿皇三廟樂請同奏長發之舞至開元十三年封禪廟樂用光大之舞樂章闕
懿祖光皇帝酌獻長發之舞
公元725年
開元十三年定議依舊用長發之舞至貞元十四年四月太常奏與徳明興聖祖廟並同宫懸祭月享之樂章
太祖景皇帝酌獻大政之舞
公元1114年
貞觀十四年祕書監顔師古議請奏永錫之舞給事中許敬宗議奏大有之舞至開元十年改定用大成之舞樂章闕
世祖元皇帝酌獻大成之舞
高祖神堯皇帝酌獻大明之舞
貞觀十四年祕書監顔師古議奏大明之舞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酌獻崇徳之舞
公元640年
先是文徳皇后貞觀十四年顔師古請奏光大之舞許敬宗議同及太宗祔廟遂停光大之舞
髙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酌獻鈞天之舞
中宗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酌獻太和之舞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酌獻景雲之舞
以上貞觀十四年六月顔師古許敬宗已定樂章廟舞之號至開元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又奏凖十三年封禪有司所定九廟酌獻用舞之號皆列於次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酌獻廣運之舞
中書令郭子儀樂章
肅宗文明武徳大聖大宣孝皇帝酌獻惟新之舞吏部尚書劉晏樂章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酌獻保大之舞
中書令郭子儀樂章
徳宗神武孝文皇帝酌獻文明之舞
尚書左丞平章事鄭餘慶樂章
順宗至徳大聖大安孝皇帝酌獻大順之舞
中書侍郎平章事鄭絪樂章
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酌獻象徳之舞
中書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樂章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酌獻和寧之舞
中書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樂章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酌獻大鈞之舞
中書侍郎韋處厚樂章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酌獻文成之舞
中書侍郎崔琳樂章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酌獻大定之舞
中書侍郎李回樂章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室酌舞號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室酌舞號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室酌舞號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酌獻咸寧之舞
讓皇帝章六吏部侍郎李紓
饗諸太子廟樂章
儀坤廟樂章十二
惠昭太子樂章
左散騎常侍徐彦伯職方郎中知制誥王涯等撰
悼懷太子廟樂章
莊恪太子樂章
五帝樂章十五
公元656年
顯慶元年左僕射于志寧
立春日青帝降神角音之舞六變立夏日赤帝降神徴音之舞六變季夏土王黄帝降神宫音之舞六變立秋日白帝降神商音之舞六變立冬日黒帝降神奏羽音之舞六變夏至日皇地祇樂章三奏順和之舞六變
公元724年
開元十二年禮部侍郎賀知章
神州地祗樂章三奏順和之舞八變
公元1107年
貞觀七年太府卿蕭璟
春分日朝日樂章三奏元和之舞六變
公元656年
顯慶元年禮部侍郎許敬宗
大社大稷樂章
公元643年
貞觀十七年左僕射于志寧
風師四章降神元和之舞
公元790年
貞元六年祕書監包佶
雨師雷師樂章元和之舞
蜡祭百神樂章降神豫和之舞
禮部侍郎許敬宗
先農樂章三奏豐和之舞二變
公元658年
顯慶三年太子洗馬郭瑜
先蠶樂章二奏永和之舞
文宣王釋奠樂章八奏宣和之舞三變
顯慶三年國子博士范頵等撰
武成王樂章五奏宣和之舞三變
公元790年
貞元六年原王于邵
九宫貴神樂章六奏元和之舞
龍池樂章
公元714年
開元二年内出編入雜樂十六年築壇興慶宫仲春月祭
公元728年
殿庭元日冬至朝㑹樂章元日迎送皇帝太和
公元725年
開元十三年侍中源乾曜
羣官行奏舒和上公上壽休和
皇帝受酒登歌昭和
中宫朝㑹樂章迎送皇后永和
東宫朝㑹樂章迎送皇太子永和
皇太子受酒登歌昭和
鄉飲酒樂章十七(檢撰人名未獲)
鹿鳴三奏南陔一奏嘉魚四奏崇丘一奏闗雎五奏鵲巢三奏
大射樂章四(檢撰人姓名未獲)
皇帝騶虞二奏王公貍首一奏迎送皇帝入閣太和
  凱樂
公元829年
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禮院謹按凱樂鼓吹歌曲周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奏凱樂注云獻功之樂也又司馬之職師有功凱樂獻於社注引兵樂曰凱司馬法得意凱樂所以示喜也左氏傳載晉文公勝楚振旅凱以入魏以來鼔吹曲章多述當時戰功是則厯代獻㨗必有凱歌太宗平東都破宋金剛其後蘇定方執賀魯李勣髙麗皆備軍容凱歌京師參酌今古備其陳設奏歌曲之儀如後凡命將征伐大功獻俘馘者其日備神䇿兵衛東門外如獻俘常儀凱歌鐃吹二部(笛篳篥簫笳鐃鼓毎色二歌二四人也)樂工乗馬樂器次第列如鹵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導分行兵馬俘馘之前將入都門鼓吹振作迭奏破陣樂聖期賀朝歡君同慶樂等四曲破陣樂詞曰受律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應聖期詞曰聖徳昌運雍熈萬㝢乾坤化育海嶽休明闢土耕稼銷戈偃兵殊方歌帝澤執贄昇平賀朝歡詞曰四海皇風千年徳水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同慶樂詞曰主聖昌厯臣忠大猷君看偃革便是太平行至大社太廟工人下馬陳列門外周禮大司樂注云獻於祖大司馬云先凱樂獻於社謹詳禮義社廟之中似合奏樂伏以尊嚴之地鐃吹讙譁無明文或肅敬今請並各於門外陳設奏歌曲俟告獻禮畢復導引奏曲如儀皇帝所御樓前兵伏旌門外二十步樂工下馬徐行前進兵部尚書介胄執鉞旌門内中前導周禮有功大司馬左執右秉以先凱樂注云律所以軍聲所以示將威今吹律聴聲其術乆廢惟以秉鉞得存禮文協律郎二人公服執麾亦於門外分導鼓吹令丞引樂工等至位立定太常卿樂工之前具官臣某奏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大振作徧奏破陣樂四曲樂闋協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樂畢兵部尚書太常卿退樂工並出旌門外訖然後俘馘入獻稱賀别儀(别有獻俘儀注)如俘囚引出退伏宣付所司編入新禮仍令樂工教習依奏
  讌樂
公元642年
武徳初未暇改作讌享因隋舊制九部樂讌樂二清商三西涼扶南髙麗龜兹安國踈勒康國貞觀十六年十二月百寮十部先是髙昌收其樂付太常乃増九部十部伎今通典所載十部之樂無扶南樂祇以天竺轉冩其聲焉其後分為立坐二部立部伎八部安樂平齊所作周代謂之城舞二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破陣樂慶善樂五大定樂亦謂之八紘同軌樂太宗遼時作也六上元高宗所作也七聖夀樂武后所作舞時行列成字字有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寳祚彌昌八光聖樂玄宗所造自安樂已下毎奏皆擂大鼓雜以龜兹並立奏之其大定加以金鉦慶善獨用西凉樂最為閒雅其破陣上元慶善三舞皆易其衣冠合之鐘磬以享郊廟天后臨朝此禮遂廢神龍二年八月立部伎舞人以後更不得改補入諸色坐部伎六部讌樂張文收所作也又分為四部景雲慶善破陣承天等樂長夀武太后長夀年所三天授樂武太后天授年所作四鳥歌萬嵗樂武太后所作因養吉了鳥嘗稱萬嵗故為樂以像之五龍池玄宗所作帝在藩邸時居崇慶坊宅中經雨地忽為池及即位以宅為宫故為樂以表其祥六小破陳樂玄宗所作生於立部伎舞用四人金甲長夀以下皆用龜兹樂人皆著靴唯龍池雅樂而無鐘磬舞人躡履行其樂章又有破陳樂詞七首中和樂五首五方師子五首南詳舞聖樂五首聖夀皇恩樂詞四首聖夀樂四首大定樂詞六首上元樂詞一十五首文武順聖樂詞九首貞觀未有神符妙解琵琶作勝蠻奴火鳳傾盃樂三曲聲度清美太宗愛之髙宗末其伎遂盛於是天后神龍之際但増加坐部伎部諸舞尋亦廢焉
  清樂
公元706年
清樂九代遺聲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漢氏已來舊曲樂器形制歌章古調與魏三祖作者皆被史籍自晉氏播遷其音分散不復存於内地苻堅滅涼得之傳於前後二秦及宋武定闗中收之入於江南及隋平陳後獲之隋文聴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因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乃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至煬帝乃立清樂西涼等為九部隋室喪亂日益淪缺天后朝猶有六十三曲今其詞存者有白雪公莫舞巴渝明君明之君鐸舞白鳩子夜呉聲四時前溪阿子歡聞團扇郎懊憹白紵玉樹後庭花春江花月夜長史丁督護讀曲烏夜啼城樂莫愁襄陽栖烏夜飛估客樂楊叛兒雅歌驍壺常林歡三洲採桑度堂堂泛龍舟等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二首四時四首合三十七曲又七曲有聲無詞上林鳯鶵平調清調瑟調平折命嘯通前四十四曲存焉當江南之時巾舞白紵巴渝衣服各異至梁武改省之宋以江左諸曲淫哇然而從容雅緩猶有古士君子之風焉長安以後朝廷不重曲工伎漸缺能合於管弦者惟明君楊叛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夜八曲樂章多或數百言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傳二十六言漸漸訛失呉音轉逺冝取呉人使傳習開元中歌工郎子
人也云學聲調江都俞才生郎子亡後清樂唯傅一曲詞典而音雅自周以來多用西涼樂鼓舞曲兼用龜兹樂其曲度時俗所知弹琴家猶傅楚漢舊聲清調瑟調蔡邕五弄楚調四弄謂之九弄朝廷郊廟所用故不載自唐虞三代舞用國子樂用瞽師漢魏後皆以賤𨽻為之惟雅樂尚選良家子國家毎嵗閱司農容儀端正者歸太樂前代樂戸總名音聲人歴代滋多至於萬數
  散樂
公元606年
散樂歴代有之其名不一部伍之聲伶優歌舞雜奏總謂之百戲跳鈴吞劍透梯戲繩縁竿弄盌弄珠代面撥頭窟磊子幻伎激水化魚龍齊王捲衣笮䑕夏育扛鼎巨象行乳神龜負岳挂樹白猿畫地成川之伎至于斷手足剔腸胃之術自漢安帝時幻伎始入中其後或有無至國初西域復有之髙宗惡其驚俗西域闗津不令入中國其百戲後魏道武元二帝増修之毎大設於殿前後周武帝保定初罷之至宣帝令作殿庭晝夜不息隋文時並放遣之煬帝大業二年又總追集東都命太常教習毎嵗正月建國門内廊八里戲場百官起棚夾觀昏以繼曉十五日而罷兩都各一親王主之自彈弦吹以上萬八千人玄宗以其非正聲教坊於禁以處之若尋常饗㑹先具其坐立部樂名太常上奏御注其下㑹日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馬次奏散樂(先後部次第並取當時進止)舊制之内散樂一千人其數各繫諸州多少輪次隨月當番閏月六番人各徴資錢一百六十七文一補之後除老假輪半次不得妄有破除貞觀二十三年十二月詔諸州散樂太常上者留二百人餘並放還
公元707年
神龍三年八月勅太常樂鼓吹散樂音聲人並是諸色供奉祭祀陳設嚴警鹵簿等用須有矜恤免征雜科
  破陣樂
公元1103年
貞觀三年正月三日宴羣臣奏秦王破陣樂之曲太宗侍臣曰朕昔在藩邸屢有征伐世間遂有此歌豈意今日登於雅樂然其發揚蹈厲異文功業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樂章不忘本尚書右僕射封徳彜進曰陛下聖武戡難立極安人功成化定陳樂象徳弘濟盛烈將來之壮觀文習儀豈得為比太宗曰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徳海内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公謂文容不如蹈厲斯為過矣七年正月七日上製破陣樂舞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陣之形起居郎吕才依圖教樂工百二十人被甲執㦸而習之九舞三變毎變為四陣有來疾徐擊刺之象以應歌節數日而就其後魏徴虞世南禇亮李百藥改制歌詞更名七徳之舞十五日奏之於庭觀者覩其抑揚蹈厲莫不扼腕踴躍懍然震悚武臣列將咸上夀云此舞皆陛下百戰百勝形容於是皆稱萬嵗
公元651年
永徽二年十一月二日上祀南郊黄門侍郎宇文節奏言依舊明日朝羣臣陳樂懸請奏九部樂上曰披甲舞者不忍所司更不宜設言慘愴乆之顯慶元年正月一十五日詔改破陣樂舞為神功破陣樂儀鳳三年七月八日上在九成宫咸亨殿宴韓王元嘉霍王元軌南北軍將軍等樂太常少卿韋萬石奏言破陣樂舞者皇祚發跡所由宣揚祖宗盛烈傳之於後永永無窮天皇臨御四海寢而不作既縁聖情感愴羣臣不敢開言忝職樂司廢缺是懼依禮祭之日天子總干戚以舞先祖之樂與天同樂也今破陣樂乆廢羣下無所稱述何以發孝思之情臣望毎大宴㑹先奏此舞以光祖宗功烈瞿然改容俯遂所請樂闋歔欷乆之顧謂韓王等曰不見此樂垂三十年乍此觀聴實深哀感追思往日王業艱難朕今嗣守洪業豈可武功古人富貴不與驕奢為期驕奢自至朕謂時見此舞以自誡朂冀無盈滿之過非為歡樂陳奏之耳侍臣咸稱萬嵗先是毎奏神功破陣樂功成慶善二舞上皆立對至永淳元年二月太常博士守貞議曰竊惟二舞肇興謳吟攸屬義均韶夏用兼賔祭祖宗盛徳子孫享之詳覽傳記未有皇帝立觀之禮况升中大事華夷必集九服垂拱之安百蠻率舞之慶甄陶化育莫非神化豈於樂府申嚴敬臣等議毎奏二舞天皇不合起立詔從之
  慶善
公元1106年
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慶善宫(在武功縣髙祖舊宅也)宴從臣渭濱其宫即太宗降誕所上賦詩十韻夀丘舊跡酆邑乃前基粵余承累聖懸弧亦在兹弱齡逄運改提劍匡時指麾八荒懷柔萬國梯山入欵駕海來思單于武帳日逐衛文□端扆朝四無為百司霜節秋景輕氷水湄芸黄逼原□禾穎即京坁共樂還鄉宴歌大風詩賞賜閭里有同漢之宛沛焉於是起居郎吕才播于樂府被之管弦名曰功成慶善樂之曲令童兒八佾皆冠進徳冠紫袴褶為九功之舞毎冬至讌及國有大慶七徳之舞皆進于庭
  諸樂
太常梨園别教院法歌樂章曲等王昭君樂章思歸樂一章傾盃樂一章破陣樂一章聖明樂一章五更轉樂章玉樹後庭花樂章從龍樂章萬嵗長生樂樂飲酒一章鬭百草章雲韶樂章二十章(諸樂並不言音調數目)上雲曲自然真仙曲明一曲難思曲平珠曲無為有道曲調元曲立政曲獻夀曲髙明曲聞大曲儀鳳同和閑雅多稼金鏡
公元1104年
貞觀四年景雲河水協律郎張文收採古朱雁十天馬之義製景雲河清歌曰讌樂奏之管弦為諸樂之首(今元㑹第一奏者是也)
公元657年
顯慶二年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以來此聲頓絶所司修習舊曲三年十月八日太常丞吕才奏按張華博物志白雪天帝使素女五十絃瑟曲名以其調髙人和遂寡自宋玉以來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曲者臣今准勅依琴舊曲定其宫商然後教習並合於歌輒以御製雪詩白雪歌詞又樂府奏正之後皆有送聲君唱和事前史輒取侍中許敬宗奉和雪詩十六首以為送聲各十六節上善之仍付太常編於樂府龍朔元年三月一日上召李義府任雅相許圉師張延師蘇定方阿史那忠于闐王休闍及上官儀等讌於城門屯營新教之舞名曰一戎大定樂皆新征遼東以象用武之勢
公元680年
調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洛城南樓賜宴太常奏六合還淳之舞
公元694年
延載元年正月二十三日製越古長年一曲大足元年天后京師同州刺史蘇瓌聖王還京樂御衡宫樓觀之賜以束帛令編於樂府天寳十三載七月十日改諸樂名
公元754年
大簇宫時號沙陁調龜兹佛曲改為金華洞真因度王改為歸聖曲承天順天景雲君臣相遇九真九仙天册永昌樂永代樂慶雲樂樂長夀樂紫極萬國封禪曜日光舍佛兒和歌改為欽明河東改為燕山騎俱倫僕改為寳倫光色俱騰改為紫雲騰摩醯首羅改為歸真火羅鶬鴿鹽改日蛤鹽羅利未羅改為合浦明珠改為無疆夀蘇莫刺邪改為玉京阿箇槃陀改為元昭慶龜兹佛曲改為金華洞蘇莫遮改為萬宇清舞仙鶴乞婆改為仙雲
太簇商時號太食調破陣樂大定英雄樂歡樂山香樂年年武城昇平樂興明樂黄騘人天雲倦白雲帝釋婆野娑改為九野優婆改為金波半射渠沮改為高唐半射沒改為惟新邪婆色雞改為司農寳雞野鵲改為神鵲鹽捺利梵改為陽春蘇禪師和歌改為懷思萬嵗
太簇羽時號般涉調大和萬夀樂天九勝樂元妃元妃元妃太監女采樂貞女樂山水白鶻郎刺邪改為桂林移師改為仙都借渠沙魚泉魚俱倫朗改為重輪刺邪改為未央年吒鉢羅改為芳桂達磨改為泛蘭叢悉你都改為瓊臺花春楊栁天離寳引蘇刺邪和歌改為寳廷引
太簇角大同樂六合來庭安平樂戎服來賓安公子紅藍
林鐘宫時號道調道曲垂拱樂萬國歡九仙步虚飛仙景雲欽明玉京寳輪光曜日光紫雲騰山剛改為神仙火鳳改為
林鐘商時小食調天地大寳天歡心樂太平樂破陣樂五更轉聖明樂白雲凌波九成樂汎龍舟月殿蟬曲英雄樂山香㑹羅仙迎祥翊聖司農寳和九野歡訖陵加和歌來賓引和殘改儀鳯蘇羅密改昇朝陽須婆特改芳苑墟撥洛背陵改為北戎還淳金波借席改為金鳳厥磨賊改為慶淳風慶惟新
林鐘羽時號平調火鳳真火鳳急火鳳舞媚娘長命西河三臺和行天行天濮陽女神白馬楊栁無愁改為長歡因地利支和歌改為玉闗引大仙都春臺東祇羅改為祥雲飛文明新造勝蠻奴改為塵清
林鐘角調紅藍花緑沈赤白李花大白堂堂十二時天下改為來蘇
黄鐘宫大封山樂
黄鐘商時越調破陣樂天授無為傾盃樂文武九華九華大疉瑞蟬曲北雒歸淳慶淳風杜蘭烏多回改蘭山老夀改為天長寳夀春鸚囀吹急蘭山髙麗改為來賔引耶婆地和歌改為静邊婆羅門改為霓裳羽衣歸思達牟雞和歌改為金方引昇朝陽三部改為三輔
黄鐘羽時號黄鐘調火鳳火鳳楊栁飛仙仙都天統思歸菩提改為洞靈章明鳳樂真明鳳阿濫堆百舌鳥改為濮陽
中吕商時雙調破陣樂平樂傾盃樂大輔樂迎天樂蟬曲山香月殿百嵗老夀改為天長寳夀五更轉同昌城樂惟新金風金波司農寳鷄金方引俱磨尼佛改紫府洞真神雀北洛歸淳
南吕商時水調破陣樂九野歡泛金波凌波神昇朝陽蘇幙遮歡心樂蟬曲來賓天地大寳五更轉
金風調蘇幙遮改為感皇恩日天月天風天水天火天五天婆伽兒改為流水芳菲
司空國中左相希烈中使璆琳奉宣進止令臣將新曲名一本立石刋於太常寺者今既傳之樂府勒在堅珉仍望宣付所司頒示中外勅㫖所請依
公元787年
貞元三年四月河東節度使馬燧獻定難曲御麟徳殿閱試十二年十二月昭義節度使王䖍休繼天誕聖一曲大抵以宫為調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為徳知五運之中也凡二十四遍法二十四氣而成一嵗之功也不聞惉懘之聲以叶中和之樂其曲譜同進上先太常劉玠流落潞州䖍休因令造此曲以進今中和樂於此十四年二月自制中和是也又奏九部樂禁中歌舞妓者十數人布列庭上製中麟徳殿百僚新樂詩仍令太子書示百官序曰朕以中春之望紀為令節聴政之暇韻於詩歌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聊復成篇以言其志詩曰芳嵗嘉節物華仲春乾坤昭泰烟景氤氲徳淺嘉貺樂成思治前庭鐘鼓廣殿延羣臣八封隨舞意五音轉曲新顧非咸池奏庶叶南風薫式宴禮所重浹歡情必均同和詩在兹萬國可親中書門下稱賀謝賜觀製中和樂詩請付所司頒示天下編入樂府之中可之
公元834年
太和八年十月太常寺雲韶樂舊用人數令於本寺閲集進來者至開成元年十月數成其年太常卿李程進上三年武徳司奉宣雲韶樂懸圖二軸進上光化四年正月宴於保寧殿上制曲名曰讚成功時鹽州雄毅軍使孫徳昭等殺劉季述反正制曲以褒之仍作樊噲排君難戲以樂焉
  四方
周禮鞮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則和而歌之讌亦如之國家以周隋之後與陳北齊相近音聲歌舞有四方云
  東夷二國(髙麗百濟)
公元637年
髙麗百濟宋朝初得之後魏太武北燕得之而未具周武滅齊威振海外二國各獻其樂周人列樂部之國伎隋文平陳文康禮曲俱得之百濟貞觀中二國盡得其樂至天后髙麗樂猶二十五曲貞元末能習一曲衣服亦漸失其本風矣其百濟中宗時工人死散開元中岐王範太常卿復奏置焉文康禮曲者東晉庾亮殁後伎人所作因以為樂名流樂府貞觀十一年黜去之今亡矣
  南國諸侯(扶南南詔天竺驃國)
扶南天竺二國隋代全用天竺列於樂部不用扶南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工人及其匏琴因陋不可用但以天竺轉冩其聲
公元800年
南詔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尋奉聖樂舞西川雲南八國使韋臯進時麟徳殿以閲之
公元802年
驃國貞元十八年正月驃國來獻凡有十二曲以樂工三十五人來朝樂曲演釋經論之詞驃國雲南西與天竺國相近樂多演釋氏之詞毎為曲皆齊聲唱各以兩手十指齊開齊斂為赴節之狀一指一抑未嘗不相對有類中國柘枝舞驃一作僄其西别有彌臣國樂舞亦與驃國同多習此伎以樂後制使袁滋都土美至南詔並皆見此樂
  西戎五國(髙昌康國龜兹安國䟽勒)
公元586年
昌樂西魏髙昌通始有此樂至隋開皇六年來獻聖明曲至太宗朝討其國盡得其樂(事見十部伎門也)龜兹樂自吕光龜兹得其聲吕氏亡其分散後魏有中原復獲之至隋有兩國龜兹之號凡三部開元中大盛於時曹婆羅門者累代相承傳其業至孫妙達尤為北齊文宣所愛毎彈常自擊羯鼔和之周武帝突厥為后西域諸國皆來賀遂備有龜兹疎勒康國安國之樂
  北狄三國(鮮卑落稽吐谷渾部)
北狄樂皆馬上樂鼓吹本軍旅之音自漢以來總𨽻鼓吹署後魏始有此歌即魏史所謂真人是也周隋之代與西涼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名目可解者數章而已(解在通典)按今太角即後魏簸邏迴是也其曲多可汗之詞又吐谷渾鮮卑别種一歌曲皆勾卑勾奴中出也但土音不可曉耳與北歌較之其音異開元中歌工長孫元忠習北歌相傳如此譯者不能通知其詞其音既難曉漸乆亦失其真唯琴有胡笳之聲太角者金吾所掌工人謂之角手鼓吹之列
 
 唐㑹要卷三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