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606-02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十二
             宋 王溥 撰
  飨明堂议
显庆元年六月十八日修礼官太尉无忌等奏伏见祠
令以高祖大武皇帝配五天帝于明堂太宗配五人帝
亦在明堂之侧座臣等谨按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
堂必配天帝而伏羲五代本配五郊参之明堂自缘从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606-0208d.png
祀今以太宗作配理有未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制祀
明堂陛下天纵孝德追奉太宗以遵严配当时高祖先
在明堂礼司致惑竟未迁祀率意定议遂便著令乃以
太宗文皇帝降配五人帝虽复亦在明堂不得对越天
帝深乖明诏之意又与先典不同谨按孝经云孝莫大
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伏寻诏意义在于斯今所司行令殊为失旨
又寻汉魏晋宋历代礼仪并无父子同配明堂之义惟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606-0209a.png
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云
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圜丘郊谓
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也寻郑此
注乃以祖宗合为一祭又以文武共在明堂连衽配食
良为谬矣故王肃驳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
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者也审如郑义则孝经
当言祖祀于明堂不得言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既
祖其庙又尊其祀孰谓祖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606-0209b.png
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殊非仲尼之义旨也又解宗武
王配云勾芒之类是谓五神位在堂下武王降位失君
叙矣又按六韬武王伐纣雪深丈馀五车二马行无辙
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
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
调雨顺岂有生来受职殁则配之降尊敌卑理不然矣
故春秋外傅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礼傅言五者
故知各是一事非谓祖宗合祀于明堂也臣谨上考殷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606-0209c.png
周下洎贞观并无一代两帝同配于明堂南齐萧氏以武
王昆季并于明堂配食事乃不经未足援据又检武德时
令以元皇帝配于明堂兼配感帝至贞观初缘情革礼奉
祀高祖配于明堂奉迁世祖专配感帝此即圣朝故事已
有递迁之典取法宗庙古之制焉伏惟太祖景皇帝缔构
有唐建绝代之丕业启祚汾晋创圣历之洪基德迈发生
道符立极又世祖元皇帝?鳞韫庆屈道事周导浚发之
灵源肇光宅之垂裕称祖清庙万代不迁请停配祀以符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606-0209d.png
古义伏惟高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制改物
体元居正为国始祖亦有旧章昔者炎汉高帝当涂太祖
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事奉祀高祖于圜丘以配昊
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玄功清下武拯率土
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请准诏书宗祀于明堂以配上
帝又请准武德故事兼配感帝作主斯乃二祖德隆永
不迁庙两圣功大各得配天远协孝经近申诏意从之
仪凤二年八月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曰明堂大享准古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606-0210a.png
礼郑玄义祀五天帝王肃义祀五行帝贞观礼依郑义
祀五天帝显庆以来新修礼祀昊天上帝又乾封二年敕
祀五帝又奉制兼祀昊天上帝又奉上元三年三月敕
五礼行用已久并依贞观年礼为定又奉去年敕并依
周礼行事今用乐须定所祀之神未审依定何礼臣以
去年十二月录奉至今年未奉进止所谓乐章不定上
及宰臣并不能断乃诏尚书省诏学者更参议之事仍
不定自此明堂大飨兼用贞观显庆二礼礼司益无凭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606-0210b.png
准天授二年春官郎中韦叔夏奏明堂大飨议曰谨按
礼明堂大飨惟祀五方五帝故月令季秋令云是月也
大飨帝则典礼所云大飨不问卜郑玄注云谓遍祭五
帝于明堂莫适卜是也又按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
郑玄注云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故孝经云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据此诸文明堂正礼惟祀五帝
配以祖宗及五帝五官神等自外馀神并不合预伏惟
陛下追远情深崇礼志切故于明堂飨祀加昊天上帝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606-0210c.png
皇地祇重之以先帝先后配享此乃补前王之阙典宏
严配之虔诚往以神都郊坛未建乃于明堂之下广祭
众神盖义出权时非不刋之礼也诸神并合从祀于二
至明堂总奠事乃不经然则宗祀配天杂以小神同荐
于严配之道理有不安望请每岁元日惟祀天地大神
配以帝后其五岳以下请依礼于冬夏二至从祀方丘
圜丘庶不烦渎
圣历元年闰腊月十九日制每月于明堂行告朔之礼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606-0210d.png
司礼博士闾丘谞班思简等奏议臣等谨按经史正文
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惟礼记玉藻云天子听朔于南
门之外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于邦国都鄙干
宝注云周正建子之月告朔之日也此即玉藻之听朔
矣今岁首元日于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布政事京官九
品已上诸州朝集使等咸列于庭此则听朔之事毕而
合于周礼玉藻之文矣而郑玄注云玉藻听朔以秦制
月令有五帝五官之事遂云凡听朔必以特牲告其时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606-0211a.png
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此郑注之误也故汉魏至今
莫之行用按月令云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者谓之宣布
时令告示下人其令词云其帝其神耳所以为敬授之
文欲使人奉其时而务其业每月有令故谓之月令非
谓天子每月朔日以祖配帝而祭告之其每月告朔者
诸侯之礼也故春秋左氏傅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又
郑玄注论语云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
鲁自文公始不视朔是诸侯之礼明矣今王者行之非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606-0211b.png
所闻也按郑所谓告其帝者即太昊等五人帝其神者
即重黎等五行官虽并功施于人列在祀典无天子每
月拜祭告朔之文臣等谨按礼论及三礼义宗江都集
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
以为近代无明堂无告朔礼则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
礼及祠令著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即孝经宗祀文王于
明堂也此则无明堂而著其享祭何为告朔独阙其文
若以为有明堂即合告朔则周秦有明堂而经典正文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606-0211c.png
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臣等详求今古博考载籍既
无其礼不可习非望请停每月一日告朔之祭以正国
经窃以天子之尊而用诸侯之礼非所谓颁告朔令诸
侯使奉而行之之义也奉礼郎张齐贤议曰礼官状云
经史正文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者谨按谷梁傅曰闰
月天子不告朔是知他月则天子告朔矣又按左氏傅
以鲁侯不告朔为弃时政则诸侯闰月亦告朔矣又按
周礼太史职颁告朔于邦国之中礼记玉藻天子听朔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606-0211d.png
于南门之外皆有闰月王居门之事是天子亦以闰月
告朔矣非天子不告而诸侯告也谷梁子去圣尚近虽
闰月告朔之义与左氏不同然皆以天子诸侯每月当
行告朔之事两礼之设其文甚著不可谓经史无正文
也又礼官状云周礼天官太宰职云正月之吉始和布
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法于象魏使万人观象浃日而敛
之即是为礼记玉藻之听朔因此遂谓王者惟以岁首
元日一告朔此说非也何者太宰所云布治于邦国都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606-0212a.png
鄙者布其所掌太宰之典也故地官司徒职则布教典
春官宗伯职则布礼典夏官司马职则布政典秋官司
寇职则布刑典惟冬官司空职亡以五官之职言之则
其职亦当布事典也此乃六官各以正月之吉宣布其
职之典非告朔也干宝之注经所云正月之吉者即是
正月之朔日也故解云吉是朔日也今云告朔日者是
傅写之误不可据以为说也又礼官状云每月告朔者
诸侯之礼故云左氏傅云既视朔遂登观台今王者行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606-0212b.png
之非所闻也又云以天子之尊用诸侯之礼非所谓颁
告朔令诸侯使奉而行之谓此大谬也何者左氏所言
视朔者犹玉藻之听朔也今礼官据左氏有鲁侯行视
朔之礼即谓诸侯每月当告朔玉藻亦有天子行听朔
之礼又有闰月王居门之事若谓天子惟岁首一告朔
何其一取而一舍也又孝经云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
天明又云明王以孝理天下岂有王者设教使诸侯尊
祖告朔而天子不告也非所谓以明事神训人事君之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606-0212c.png
义又礼官状云郑所谓告其时帝者即太昊等五人帝
此又非也何者郑注惟言告其时帝及其神配以文王
武王不指言天帝人帝但天帝人帝并配五方时帝之
言包天人矣既以文王武王作配则是并告天帝人帝
诸侯受朔于天子故但于祖庙告而受行之天子受朔
于上天理宜于明堂告其时之天帝人帝而配以祖考
也故玉藻疏载贺玚义亦以时帝为是灵威仰等五天
帝且圣人为能享帝孝子为能飨亲今若但告人帝则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606-0212d.png
圣人之道未备非所谓能享也又礼官状云天子每月
朔旦告祭然后颁之则诸侯安得受而藏之告而行之
足明太宰以岁首宣布一岁之令太史从而颁之令既
颁矣政既行矣而王犹月月告朔复欲何所宣布者春
官太史职云颁告朔于邦国是总颁一岁之朔于天下
诸侯故诸侯受而藏之告而行之而王犹月月告朔者
颁之于官府都鄙也此谓畿内彼谓畿外事不相关也
又礼官状云汉魏至今莫之用者秦人灭学经典不存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606-0213a.png
汉祖马上得之未能备礼自魏已下丧乱弘多岂可以
汉魏废礼欲使朝廷法之也又礼官状云礼论等及祠
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者谨按礼论王珉范宁等
议有明堂每月告朔之礼者崔灵恩三礼义宗庙祭服
义亦载天子视朔之服不可言无正文也又贞观显庆
礼及祠令非徒无天子每月告朔之文亦无天子岁首
告朔之事今礼官何以言天子岁首一告朔乎借矛击
盾昭然易了每月告朔在礼不疑尊祖配天于义为得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606-0213b.png
若乃创制垂统损益旧章或欲每月听政或欲孟月视
朔此则断在宸极事关执政固非群议所得参详凤阁
侍郎王方庆又奏议曰谨按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盖
所以明天气统万物动法于两仪德被于四海者也夏
曰世室殷曰重屋周曰明堂此三代之名也明堂天子
太庙所以宗祀其祖以配上帝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
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虽有五名而以明堂太庙
为主汉代达学通儒咸以明堂太庙为一汉左中郎将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606-0213c.png
蔡邕立义亦以为然取其宗祀则谓之清庙取其正室
则谓之太室取其向阳则谓之明堂取其建学则谓之
太学取其圜水则谓之辟雍异名而同事古之制也天
子以孟春正月上辛日于南郊总校受十二月之政还
藏于祖庙月取一政班于明堂诸侯以孟春之月朝于
天子受十二月之政藏于祖庙月取一政而行之盖所
以和阴阳顺天道也如此则祸乱不生灾害不作矣故
仲尼美而称之曰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人君以其礼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606-0213d.png
告庙则谓之告朔听视此月之政则谓之视朔亦曰听
朔虽有三名其实一也今礼官议称按经史正文无天
子每月告朔之事者臣谨按春秋文公十年闰十月不
告朔谷梁傅曰闰附月之馀日天子不以告朔左氏传
曰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
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臣据此文则天
子闰月亦告朔矣宁有他月而废其礼者乎博考经籍
其文甚著何以明之周礼太史职云颁告朔于邦国闰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606-0214a.png
月告王居门终月又礼记玉藻云闰月则阖门左扉立
于其中并是天子闰月而行告朔之事也礼官又称玉
藻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
政于邦国都鄙干宝注云周正建子之月告朔日也此
即玉藻之听朔矣今每岁元日通天宫受朝颁时令布
政事京官九品以上诸州朝集使等咸列于庭此听朔
之礼毕而合于周礼玉藻之文矣礼论及三礼义宗江
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并无王者告朔之事者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606-0214b.png
臣谨按玉藻云玄冕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
之外郑玄注云朝日春分之时也东门皆谓国门也明
堂在国之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于
路寝凡听朔必以特牲告其时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
王臣谓今岁首元日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及布政自是
古礼孟春上辛总校受十二月之政藏于祖庙之礼耳
而月取一政颁于明堂其义昭然有未行也即如礼官
所言遂阙其事臣又按礼记月令天子每月居青阳明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606-0214c.png
堂总章玄堂即是每月告朔之事先儒旧说天子行事
一年十八度入明堂大享不问卜一入也每月告朔十
二入也四时迎气四入也巡守之年一入也今礼官立
议惟岁首一入耳与先儒既异在臣亦不敢同郑玄云
凡听朔告其帝臣愚以为告朔之日则五方上帝之一
帝也春则灵威仰夏则赤熛怒秋则白招拒冬则汁光
纪季月则含枢纽也并以始祖配之焉人帝及神列在
祀典亦于其月而享祭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606-0214d.png
其礼废欲去其羊孔子以其羊存犹可识礼羊亡其礼
遂废故云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也汉承秦灭学庶事草
创明堂辟雍其制遂阙汉武帝封禅始建明堂于泰山
既不立于京师所以无告朔之事至汉平帝元始中王
莽辅政庶几复古乃建明堂辟雍为禘祫祭于明堂诸
侯王列侯宗室子弟九百馀人助祭毕皆益户赐爵及
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汉末丧乱尚傅其礼爰至后汉
祀典仍存明帝永平二年郊祀五帝于明堂以光武配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606-0215a.png
祭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董卓西移载籍湮灭告朔之
礼于此而坠暨乎晋末戎马生郊礼乐衣冠扫地总尽
暨于元帝过江是称狼狈礼乐制度南迁盖寡彝典残
缺无复旧章军国所资临事议定既阙明堂宁论告朔
宋朝何承天纂集旧文以为礼论虽加编次事则阙如
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而已
隋大业中炀帝命学士撰江都集礼则抄撮礼论更无
异文贞观显庆礼及祠令不言告朔者盖为历代不傅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606-0215b.png
所以其文遂阙各有由绪不足依据今礼官引为明证
在臣诚实有疑陛下肇建明堂聿遵古典告朔之礼犹
阙旧章钦若稽古应须补葺若每月听政于事亦烦孟
月视朔恐不可废上又令春官广集众儒取方庆所奏
议定得失当时大儒成均博士吴阳吾太学博士郭山
恽奏曰臣等谨按周礼礼记及三传皆有天子告朔之
礼天子颁告朔于诸侯秦政灭诗书由是告朔礼废今
若循古颁朔每月依行礼贵随时事须沿革望依方庆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606-0215c.png
议用四时孟月朔日及季夏于明堂修复告朔之礼以
颁天下其帝及神请依方庆用郑玄议告五时帝于明
堂上则严配之道通于神明至孝之德光被四海从之
神龙元年九月五日亲祠昊天上帝皇地祇于明堂以
高宗天皇大帝配永泰三年正月礼仪使杜鸿渐等奏
冬至祀昊天上帝孟冬祀神州请以高祖神尧大圣大
光孝皇帝配孟夏雩祀昊天上帝请以太宗文武大圣
大广孝皇帝配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请以肃宗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606-0215d.png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宗配享臣与礼官学官凭据经
文讲求正义事皆明白理无可疑去年又与薛颀归崇
敬同见延英备承圣旨祖宗配祭宜以殷周为法昊天
时祀一遵皇唐之礼德音详定久未施行制曰可
元和元年八月太常礼院奏曰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
上帝谨按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谨按经
文今太庙附享礼毕大享之日准礼合奉皇考顺宗至
德大圣大安孝皇帝配神作主诏曰敬依典礼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606-0216a.png
十五年五月太常礼院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
谨按礼文皇考配坐今年季秋准礼合奉宪宗圣文章
武皇帝配神作主诏曰敬依典礼
  庙制度
武德元年六月六日立四庙于长安通义里备法驾迎
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神主祔于太庙贞观九年
命有司详议庙制谏议大夫朱子奢议曰臣等谨按汉
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诸侯同五刘子骏议开七祖邦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606-0216b.png
君降二郑司农踵玄成之辙王子雍扬国师之流分涂
并驰各相师祖遂令历代祧祀多少参差傅称名位不
同礼亦异数易云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岂非尊君卑佐
升降无舛所贵礼者义在兹乎若使天子诸侯俱立五
庙是贱可以同贵臣可以滥主名器无准冠履同归礼
亦异数义将安设且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
五庙天子五庙才与子男相埒以多为贵何所表乎愚
以为诸侯立高祖已下并太祖五庙一国之贵也天子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606-0216c.png
立高祖已上并太祖七庙四海之尊也降杀以两礼之
正焉伏惟圣祖在天山陵有日祔祖严配昭事在斯宜
依七庙用崇大礼庶前依晋宋傍惬人情中书侍郎岑
文本议曰自义乖阙里学灭秦庭而宗庙制度典章散
逸习所传而竞偏说是所见而起异端自昔迄今多历
年代语其大略两家而已祖郑玄者则陈四庙之制述
王肃者则引七庙之文贵贱混而莫辨是非纷而不定
陛下诚宜定一代之宏规为万世之彝则臣等奉述睿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606-0216d.png
旨讨论载籍纪七庙者实多称四庙者盖寡校其得失
昭然可见春秋谷梁传及礼记王制祭法礼器孔子家
语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尚书咸
有一德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于荀卿孔安国刘歆
班彪父子孔晁虞喜干宝之徒商较古今咸以为然故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是以晋宋齐
梁皆依斯义立亲庙六岂非有国之茂典不刋之休烈
乎若使违群经之正说从累代之疑议背子雍之笃论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606-0217a.png
尊康成之旧学则天子之礼下逼于大臣诸侯之制上
僭于王者非所谓尊卑有序名分不同者也臣等参议
请依晋宋故事立亲庙六其祖宗之制式遵旧典制从
之于是增修七庙始崇祔弘农府君及高祖神主并旧
四室为六室焉(初议欲立七庙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以为武昭远祖非王)
(业所因不可为/始祖竟从之)
贞观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礼部尚书许敬宗奏皇
祖弘农府君庙应迭毁谨按旧仪汉丞相韦玄成以为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606-0217b.png
毁主瘗埋但万国宗享有所从来一旦瘗埋事不允惬
晋博士范宁意欲别立庙奉征西等主安置其中方之
瘗埋颇叶情理然事无典故亦未足依又议者言毁主
藏于天府按天府祥瑞所藏本非斯意今准量去祧之
外犹有坛墠祈祷所及窃谓合宜今时庙制与古不同
共堂别室西方为首若在西夹之中仍处尊位祈祷则
祭未绝祗享方诸旧义情实可安弘农府君庙远亲宜
杀详据旧章礼合迭毁臣等参详迁奉神主于夹室本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606-0217c.png
情笃敬在理为允从之其月二十八日太宗文皇帝祔
于太庙迁宣皇帝神主于夹室(初有司请依典礼上欲/留神主于内寝旦夕申)
(如在之敬有诏停祠庙英国公李绩等抗表固请曰窃/以祖功宗德节中之明典武穆文昭严配之洪法爱敬)
(之至率由兹道礼有节文事经列圣苟违斯义国家贻/耻况逾月之外须伸大祫下管登歌发畅雅颂郊天配)
(帝光华勋烈如停祔礼诸美咸弃/伏愿取法前王垂训翼子乃许焉)
神龙九年五月东都创制太庙太常博士张齐贤建议
曰昔荀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代则
天子七庙古今达礼故商书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祭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606-0217d.png
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二墠王制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
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
庙百代不迁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之庙
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庙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
祖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
商自玄王已后十有四代至汤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
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间世数既远迁庙亲
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606-0218a.png
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皇帝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
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祖故也魏武
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太皇处士
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
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川京兆府君等
亦以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
庙之制斯理不易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
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天命累圣重光景皇帝始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606-0218b.png
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世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
故国家太庙惟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
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之数今皇极再造孝思匪
宁奉二月十九日敕七室已下依旧号尊崇续又奉三
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定者伏寻礼
经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
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又引白虎通义云后稷
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诗雍序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606-0218c.png
云太祖为文王说者以为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
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
太祖耳非祫祭群主合食之太祖今之议者或有欲立
凉武昭王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契始
封汤武受命汤武之兴祚由稷契故以稷契为太祖即
皇家之景皇帝是也凉武昭王勋业未广后王失守国
土不傅景皇帝始封实基明德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
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606-0218d.png
祖晋氏不以殷王卬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祖
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祖则
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
多以周郊后稷汉当郊尧制下公卿议者佥同帝亦然
之惟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家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
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傅称欲知
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也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
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以必不可立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606-0219a.png
故也今既年代寖远乃复立之是非三祖三宗之意实
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庙事重祫祭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
灌而往孔子不欲观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神如
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宣皇帝以备七
世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
议曰谨按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此载
籍之明文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606-0219b.png
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国之主受命之君王迹有浅深
太祖有远近昔汤武受命祚因稷卨太祖代远出于昭
穆之上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
力不因尧及魏晋经国周隋拨乱皆勋崇近代祖业非
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故肇立宗祊罕闻全
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
七叶而当毁或以太祖代浅庙数非备至于昭穆之上
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庙之文深乖迭毁之制皇家千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606-0219c.png
龄启旦六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启唐代数犹近号虽崇
于太祖亲尚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
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惟有宣光景元神尧
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皇帝
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
是天子之庙数不当有七本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
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礼
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606-0219d.png
宗之号亲尽既迁其庙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
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之故事无
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义其时有制令宰臣
更加详定礼部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百人自分
两议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
制七庙不合重崇宣帝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
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从之
二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世祖元皇帝高祖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606-0220a.png
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帝皇兄
义宗孝敬皇帝于东都之太庙亲行享献之礼(乐章并/用贞观)
(旧/词)
开元四年七月十八日太常卿姜皎及礼官太常博士
陈贞节苏献等上七庙昭穆议曰礼天子三昭三穆与
太祖为七昭穆迭毁而太祖常存圣人之大典也若礼
名不正则奠献无序矣谨按中宗孝和皇帝在庙七室
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中宗之弟以六月升遐甫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606-0220b.png
及仲冬礼当迁祔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
穆须正谨按礼论晋太常贺循议云礼兄弟不相为后
也故殷之盘庚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
不嗣于孝成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
统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继于惠帝其晋惠帝当同阳
甲孝成别出为庙又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世昭穆
位同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子曰有天
下者事七世谓从祢已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606-0220c.png
旁容兄弟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世之
义也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殷之阳甲
汉之成帝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
睿宗神主升祔太庙上继高宗则昭穆永正献祼长序
此万代之典敢不飏言从之(初令以仪坤庙为中宗庙/至八月九日敕宜于太庙)
(西少府监赐坊别造中宗庙𨽻入太庙署开元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复中宗神主于西庙十六日祔睿宗昭成)
(皇帝主/于太庙)
十一年四月国子祭酒徐监上表曰臣谨按礼稽命徵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606-0220d.png
虞夏五庙殷六庙周七庙诸侯五庙而鲁用天子之礼
并后稷姜嫄为七庙故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
代不相袭礼伏以中宗孝和皇帝受命中兴化人以德
虽别庙荐享而圣心未安将革前规移入太庙臣恭详
自古庙制夏殷周汉各自立庙不同一处汉光武以中
兴崇俭故七室共堂而历代尊行以为折衷今太庙七
室皆有神主孝和皇帝既须入庙先有夹室见空望奉
移安此室内既同太庙八室祭享是同在于情理实为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606-0221a.png
允惬五月一日迁中宗神主祔于太庙其年七月二日
诏曰朕闻王者乘时以设教因事以制礼沿革以从宜
为本取舍以适会为先故损益之道有殊质文之用斯
异且夫至德之谓孝所以通于神明大事之谓祀所以
虔于宗庙当览古典爰询庙制远则殷周事异近则汉
晋道殊虽礼文之不同固严敬之无二况恩以降杀而
疏庙以迁毁而废虽式瞻古训礼则不违而永言孝思
情所未足其祧室宜别为正室将使亲而不尽远而不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606-0221b.png
祧庙以存猊宗由尊立俾使四时式荐不阙于毁主百
代靡迁匪惟于始庙所谓变以合礼动而得中严配之
典克崇肃雍之美兹在太庙宜置九室令所司择日启
告移造
会昌五年七月中书门下奏孟州池水县虎牢关是太
宗擒王世充窦建德之地关城东峰有高祖太宗像在
一堂之内伏以山河如旧城垒犹存威灵皆畏于轩台
风云疑还于丰沛诚宜百代严奉万邦所瞻西汉故事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606-0221c.png
祖宗所尝行幸皆令郡国立庙今缘定觉寺理合毁拆
望取寺中大殿材木于东峰改造一殿四面兼置垣墙
伏望号为昭武以昭圣祖受功之盛兴功日望令差东
都分司郎中一人荐告至毕功日别差使展敬制可(王/者)
(大勋被于率土宗社之典敬/而不私郡国立庙非古也)
六年五月礼仪使奏武宗昭肃皇帝祔庙并合祧去旧
庙等事伏以自敬宗文宗武宗兄弟相及已历三朝昭
穆之位与承前不同所可疑者其事有四一者兄弟昭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606-0221d.png
穆同位不相为后二者已祧之主复入旧庙三者庙数
有限无后之主则宜出置别庙四者兄弟既不相为后
昭为父道穆为子道则昭穆班不合异位据春秋文公
二年跻僖公何休云跻升也谓西上也惠公与庄公当
同南西上隐桓闵僖当同西北上孔颖达亦引斯义释
经又贺循云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上继元帝
晋元简文皆用此义盖以昭穆位同不可兼毁二庙故
也尚书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且殷家兄弟相及有至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606-0222a.png
四帝不及祖祢何容更言七代于理无疑矣二者今已
兄弟相及同为一代矫前之失则合复祔代宗神主于
太庙或疑已祧之主不宜更入太庙者按晋元明之时
已迁豫章颍川矣及简文即位乃元帝之子故复豫章
颍川二神主于庙又国朝中宗已祔太庙至开元四年
乃出致别庙至十年置九庙而中宗主复入太庙则已
迁复入亦可无疑矣三者庙有定数无后之主出置别
庙者按魏晋之初主多同庙盖取上古清庙一宫尊远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606-0222b.png
神祇之义自后晋武所立之庙虽云七主而实六代盖
景文同位故也又按鲁立姜嫄文王之庙不计昭穆以
尊尚功德也晋元帝上继武帝而别享惠怀悯三帝时
贺循等诸儒议别立庙亲远义疏都邑迁异于理无嫌
也今以文宗弃代才六年武宗甫尔祔上遽移别庙不
齿宗祖在于有司非所宜议四者添置庙室按礼论晋
太常贺循云庙以客主为限无拘常数故晋武帝时庙
有七主六代至元帝明帝庙皆以十室及穆简三帝皆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606-0222c.png
至十一室自后虽迁故祔新大抵以七代为准而不限
室数伏以江左名儒通赜睹奥事有明据足可施行今
若不行是议更以迭毁为制则当上及高曾未尽之亲
而有不忍臣子恩义之道谨备讨古今参校经史上请
复代宗神主于太庙以存高曾之亲下以敬宗文武二
宗同为一代于太庙东间添置两室定为九代十一室
之制以全臣子恩敬之义庶将协大顺之宜得变礼之
正折古今之纷互立群疑之杓指俾因心广孝永烛于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606-0222d.png
皇明昭德事神无亏于圣代敕旨宗庙事重实资参详
宜令尚书省两省御史台四品已上官大理卿京兆尹
集议闻奏尚书左丞郑涯等奏夫礼经垂训莫重于严
配必参损益之道则合典礼之文况有明徵是资折衷
伏以自敬宗文宗武宗三庙祠位皆以兄弟考于前代
理有显据今谨详礼官所奏并上稽古文旁摭史氏协于
通变允谓得宜臣等商量伏请并依礼官所议从之
 唐会要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