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606-01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十一
              宋 王溥 撰
  明堂制度
贞观五年太宗将造明堂太子中允孔颖达以诸儒立
议颇乖故实上表曰伏寻前敕依礼部尚书豆卢宽国子
助教刘伯庄等议以为从昆崙道上层祭天又寻后敕
云为左右阁道登楼设祭臣谨按六艺群书百家诸史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606-0199b.png
皆名基上曰堂楼上曰观未闻重楼之上而有堂名孝经
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不云明楼明观其仪一也又明堂
法天圣王示俭或有剪蒿为柱缉茅作盖虽复古今异
制不可常然犹皆依大典贵在朴素是以席惟藁秸器
尚陶匏用茧犊以贵诚服大裘以训俭今若飞楼架迥
浮阁凌空考古之文实堪疑虑按郊祀志汉武明堂之
制四面无壁上覆以茅祀五帝于上坐祀后土于下防
臣以上坐止于基上下防惟是基下既云四面无壁未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606-0200a.png
审伯庄以何知上层祭神下有五室且汉武所为多用
方士之说违经背正不可师祖又卢宽等议曰上层祭
天下堂布政欲使人神位别事不相干臣以古者敬重
大事与接神相似是以朝觐祭祀并皆在庙岂有楼上
祭祖楼下视朝阁道升楼路便窄隘乘辇则接神不敬
步陟则劳勤圣躬侍卫在旁百司供奉求之经训全无
此理臣非敢固执愚说欲求已长伏以国之大典不可
不慎伏乞以臣愚表下付群官详议焉侍中魏徵议(魏/徵)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606-0200b.png
(议见文/苑英华)曰稽诸古训参以旧图其上圆下方复庙重屋
百虑一致异轸同归洎当涂膺箓未遑斯礼典午聿兴
无所取则裴頠以诸儒持论异端蜂起是非舛互靡所
适从遂乃以人废言止为一殿宋齐即仍其旧梁陈遵
而不改虽严配有所祭享不匮求之典则道实未弘(英/华)
(本多一/百一字)夫孝因心生礼缘情立心不可极故备物以表
其诚情无以尽故饰宫以广其敬宣尼美叹意在兹乎
(英华本尚有/九十四字)臣等亲奉德音得参大议思竭尘露增崇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606-0200c.png
山海凡圣人有作义重随时万物斯睹事资通变若据
蔡邕之说则至理失于文繁若依裴頠所为则大体伤
于质略求之情礼未臻厥中今之所议非无用舍请为
五室重屋上圆下方既体有则象又事多故实下室备
布政之居上堂为祭天之所人神不杂礼亦宜之其高
下广袤之规几筵尺丈之度则并随时立法因事制宜
自我而作不必师古廓千载之疑议为百王之懿范不
使太山之下惟闻黄帝之法汶水之上独称汉武之图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606-0200d.png
则通乎神明庶几可俟子来经始成之不日至十七年
五月秘书监颜师古议(英华亦/载此议)曰窃以明堂之制爰自
古昔求诸简牍全文莫睹肇起黄帝降及有虞弥历夏
殷迄于周代各立名号别创规模众说舛駮互执所见
钜儒硕学莫有详通斐然成章不知裁断究其指要实
有布政之宫也徒以战国纵横典籍废弃暴秦酷烈经
礼湮亡今之所存记傅杂说用为准的理实芜昧然周
书之叙明堂纪其四面则有应库雉门据此一涂固是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606-0201a.png
王者之常居耳其青阳总章玄堂太庙及左个右个又
与月令四时之次相同则路寝之义足为明證又文王
居明堂之篇带以弓韣礼于禖下九门磔禳禦止疾疫
置梁除道以利农夫令国为酒以合三族凡此等事皆
合月令之文观其所班皆在路寝者也又礼记云昔者
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明堂
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周官又云周人明堂度九尺之
筵东西九筵堂一筵据其制度即大寝也尸子亦曰黄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606-0201b.png
帝曰合宫有虞曰总章殷曰阳馆周曰明堂斯皆路寝
之徵知非别处大戴所说初有近郊之言后称文王之
庙进退无据自为矛盾原夫负扆受朝常居出令既在
皋库之内亦何云于郊野哉孝经傅云在国之阳又无
里数汉武有怀创造广集缙绅言论纷纭终以不定乃
于汶水之上而宗祀焉明其不拘远近无择方面孝成
之代表行城南虽有其文厥功靡立平帝元始四年大
议营起孔牢等乃以为明堂辟雍太学一实三名金褒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606-0201c.png
等又称经傅无明文不能分别同异中兴之后蔡邕作
论复云明堂太庙一物二名郑玄则曰在国之阳三里
之外淳于澄又云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颖容
(字子/严)释例亦曰明堂太庙凡有八名其体一也苟立同
异竞为巧说并出自胸襟曾无师祖审见且夫功成作
乐理定制礼草创从宜质文递变旌旗冠冕今古不同
律度权衡前后莫一随时之义断可知矣(英华本尚有/一百五十四)
(字/)假使周公旧章犹当择其可否宣尼彝则尚或补其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606-0201d.png
阙漏况乎郑氏臆说淳于謏闻匪异守株何殊胶柱(英/华)
(本尚有/数十字)愚谓不出墉雉迩接宫闱实允事宜谅无所惑
但当上遵天旨祗奉德音作皇代之明堂永贻范于来
叶区区碎议皆略而不论也又上议表曰明堂之制陛
下已发德音又遣详议但以学者耑固人人异言损益
不同是非莫定臣愚以为五帝之后两汉以前高下方
圆皆不相袭惟在陛下圣情创造即为大唐明堂足以
传于万代何必论户牖之少多疑陛庭之广狭若恣儒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606-0202a.png
者互说一端久无断决徒稽盛礼昔汉武欲草封禅传
问诸生所说不同莫知孰是惟御史大夫儿宽劝上令
自决定于是遂成登封之礼臣之愚诚亦望陛下斟酌
繁省自为节文不可谦让以淹大典永徽二年七月一
日诏朕闻上玄幽赞处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工
而理物是知五精降德爰膺帝者之尊九室垂文用纪
配天之业合宫灵府创洪规于上代太室总章标茂范
于中叶虽质文殊制奢俭异时然其立天中作人极布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606-0202b.png
政施教其归一揆今国家四表无虞人和岁稔作范垂训
今也其时宜令所司与礼官学士等考覈故事详议得
失务依典礼造立明堂庶旷代阙文获申于兹日因心
展敬永垂于后昆其明堂制度宜令诸曹尚书及左右
丞侍郎太常国子监秘书官弘文馆学士同共详议
于是太常博士柳宣依郑玄议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
室内直丞孔志约献状据大戴礼及卢植蔡邕等议以
为九室曹王友赵慈皓秘书丞薛文思等各进明堂图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606-0202c.png
样诸儒纷争互有不同上以九室之议理有可依乃令
所司详定明堂形制大小阶基高下及辟雍门阙等制
度务从典故也明年六月二十八日礼官学士详议制
度久之不定上乃内出九室样更令有司损益之有司
奏言内样堂基三重每基阶各十二上基方九雉八角
高一尺中基方百尺高一筵下基方三百六十尺高一
丈三尺上基象黄琮为八角四面安十二阶请从内样
为定基高下仍请准周制高九尺其共作司约准二百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606-0202d.png
四十八尺中基下基并望不用又内样室各方三筵开
四闼八窗室圆楣径二百九十一尺按春秋大飨五帝
各在一室商量不便请依两汉季秋合飨总于太室若
四时迎气之祀则各于其方之正其安置九室之制增
损明堂故事三三相重太室在中央方六丈其四隅之
室谓之左右房各方二丈四尺当太室四面青阳明堂
总章玄堂等室各长六丈以应太室阔二丈四尺以应
左右房室门并通巷各广一丈八尺其郑玄卢植说以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606-0203a.png
前梁为楣其径二百十六尺法乾之策圆楣之下所施
圆柱旁出九宫四隅各七尺法天以七纪柱外馀基共
作司约准面别各馀一丈内样室别四闼八窗检与古
合请依为定其户仍在外设而不开内样外有柱三十
六每柱十梁内有七间柱根以上至梁高三丈梁以上
至屋峻起计高八十一尺上圆下方飞檐应规请依内
样为定其盖屋形制仍望据考工记改为四阿并依礼
加重檐准太庙安鸱尾堂四向五色请依周礼白盛为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606-0203b.png
便其四向各随方色请施四垣及四门辟雍案大戴礼
及前代说辟雍多无水广内径之数蔡邕云水广二十
四丈四周于外三辅黄图云水广四周与蔡邕不异仍
云水外周堤又张衡东京赋称造舟为梁礼记明堂阴
阳录水左旋以象天商量水广二十四丈恐伤于阔今
请减为二十四步垣外量取周足仍依故事造舟为梁
其外固以圆堤并取阴阳水行左旋之制殿垣案三辅
黄图殿垣四周方在水内高不蔽日殿门去殿七十二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606-0203c.png
步准今行事陈设犹恐窄小其方垣四门去堂步数请
准太庙南门去庙基远近为制仍立四门八观依太庙
门别各安三门施玄阃四角造三重魏阙自后群儒纷
竞各执异议九室五室俱有依凭上令所司于观德殿
前依两议张设上观之谓公卿曰明堂之制自古有之议
者不同所以未造今令张设两议公等以何者为宜工
部尚书阎立德奏曰两议不同俱有典故九室似闇五
室似明取舍之宜断在圣意上亦以五室为便(后以制/度未定)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606-0203d.png
(而/止)乾封三年二月十二日诏郊社严配未安太室布政
施化犹阙合宫所以日昃忘食中宵辍寝讨论坟籍错
综群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赜斟酌前载制造
明堂宜命有司及时起作务从折衷称朕意焉(于是大/赦改元)
(总章分万年/县改明堂县)
总章二年三月九日诏上考经籍制为明堂处二仪之
中定三才之本治兹一宇临此万方属岁饥而止
光宅元年十月梓州人陈子昂上疏曰臣伏见天皇大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606-0204a.png
帝得天地之统封于泰山功德大业与天比崇矣然尚
未建明堂之宫遂朝上帝使万代鸿业至今犹阙陛下
若欲调元气睦人伦跻俗仁寿兴风礼让舍此道也于
何理哉愿陛下念先帝之休意作大唐之鸿基于国南
郊建立明堂使宇宙黎元遐荒夷貊昆虫草木天地鬼
神粲然知陛下方兴三皇五帝之事也与天下更始不
其盛哉昔者黄帝合宫有虞总章唐尧衢室夏后太室
群圣之所以调元气理阴阳于此也臣虽末学窃闻明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606-0204b.png
堂之制有天地之则焉有阴阳之统焉二十四气八风
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备故不顺其时月
之为政也则水旱兴疾疫起虫螟雨雹成灾阴阳不和
元气以错故昔者圣人顺以为政成大业也臣愿陛下
为大唐建万代之业者意在兹乎臣愿陛下以臣此章
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傥事便于今道不违
古即请陛下徵天下鸿生硕儒博通古今皇王政礼之
术者延问于庭与之案周礼月令而建之臣必知天下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606-0204c.png
庶人子来可不日而成也乃月孟春陛下乘鸾辂驾苍
龙载青旂佩苍玉三公九卿贤士大夫鸿儒硕老衣冠
之侣朝于青阳左个天子负斧扆凭玉几南面以听天
下之政乃令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无失
经纪以初为常陛下躬耕籍田亲蚕事以观天下之农
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天下之孝悌明讼恤狱以息天
下之淫刑除残去暴以登天下之仁寿修文尚德以止
天下之干戈察孝兴廉以除天下之贪吏鳏寡孤独废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606-0204d.png
疾羸弱不能自存者振恤之后宫美人非三妃九嫔八
十一御女之数者出嫁之珠玉锦绣雕镂伎巧之饰非
益于理者悉弃之巫鬼淫祀诬惑良民者悉禁之天人
之际既洽鬼神之望允塞然后作雅乐洁粢盛宗祀天
皇于明堂以配上帝使万国各以其职来祭岂不休哉
垂拱三年毁乾元殿就其地创造明堂(令沙门薛/怀义充使)四年
正月五日毕功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广三
百尺凡有三层下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606-0205a.png
盖盖上盘九龙捧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亭亭中有
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樘㮰藉以为本亘之铁索盖
亦有鸑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刻木为虬架梁漆之明
堂之下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因改河南/县为合宫)
(县左史直弘文馆/刘允济上明堂赋)百官贺明堂成上表曰臣某以下若
干人等言臣闻上帝高居悬太微之府先王建国辟宗
祀之堂不有大圣谁能经始伏惟天册金轮皇帝陛下
尊祖扬弥严禋之德最先统天顺时布政之道尤急亲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606-0205b.png
纡睿思躬运玄谟故能上合乾坤下符龟策柱将扶而
已立石未凿而悬开丹鷟跂甍似鸣冈而远至苍虬绕
栋疑出河而欲飞神光熠耀于向晚仙乐清泠而方昼
月维孟夏时属正阳张文物于阙庭震声名于宇县圣
皇戾止诸侯在列穆穆焉颙颙焉交喜气于三灵动欢
心于万类者也臣等窃窥朝典既逢尝麦之辰旋顾野
诚轻袭献芹之礼谨上食若干举如列滋疏鹤鼎味劣
鱼庖何以延萐蒲之凉契芝英之寿无任诚恳之至谨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606-0205c.png
奉表随进
證圣元年正月诏十七日御端门赐酺宴十六日明堂
后掖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明并尽左拾遗刘承庆谏曰
明堂宗祀之所今忽被灾陛下宜辍朝停酺以答天谴
天后欲责躬避正殿纳言姚璹进曰此实人火非曰天
灾至如成周宣榭火卜代逾长汉武建章宫灾盛德弥
永今明堂乃是布政之所非宗庙之地陛下将避正殿
于大礼有乖从之乃御端门赐宴二十二日以灾告庙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606-0205d.png
下制遣内外文武九品以下上封事极言正谏无有所
讳于是刘承庆上疏曰日者变生人火损及神宫惊惕
圣心震动黎庶臣谨按左氏傅曰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人火因人而兴故指火体而称天火不知所起直以所
灾言之其名虽殊为害不别王者举措营为必关幽显
幽谓天道显谓人事幽显迹通天人理合今工匠宿藏
其火本无故燎之心明堂教化之宫复非延烬所及孽
煨潜扇倏忽成灾虽则因人亦关神理臣愚以为所营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606-0206a.png
佛舍既僻在明堂之后又前逼牲牢之筵兼以厥治崇
大功多难毕立像弘法本拟利益黎元伤财役人却且
烦劳家国圣人动作必假天人之助一兴功役二者俱
违厥应昭然殆将缘此臣以为明堂是正阳之位至尊
所居展礼班常崇化立政玉帛朝会神灵依凭营之可
曰大功损之实非轻事既失严禋之所复伤孝理之情
岂合承恩耽乐安然酺宴但以火气初止尚多惊惧馀
忧未息遽以欢事逼之臣恐忧喜相争伤于情性故傅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606-0206b.png
曰可忧而乐取忧之道夫火阳气欢乐阳事火气方胜
不可复兴阳事臣闻灾变之兴至圣不免聿修其德来
患可禳也陛下垂制博访详求至理而左史张鼐以为
火流王室弥表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逢敏奏称当弥勒
成佛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而坏斯寔谄佞之
邪言寔非君臣之正论掩昧王化无益万几审其致灾
之理详其降眚之由无戾天人之心而兴不急之役则
兆人蒙赖福禄靡穷其年三月又令依旧规制重造凡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606-0206c.png
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
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圜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至天
册万岁二年三月二日成号通天宫万岁通天元年四
月三日铸九鼎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四方列焉(神州/鼎名)
(永昌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少阳徐州鼎名东)
(源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八州/鼎各高一丈四尺受一千二百石用铜二十六万七百)
(一十二斤鼎上各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
(绍京等分题之左尚方令曹元画仍令宰相诸王率南/北宿卫共二十馀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曳之自玄武)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606-0206d.png
(门外曳入天后自制曳鼎歌调令曳者唱和/焉其时又造大仪钟敛天下三品金竟不成)九鼎初成
制令以黄金千两涂之纳言姚璹谏曰夫鼎者神气贵
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臣观其状先有五彩辉焕
错杂其间岂待金色方为炫耀从之(开元二年八月十/八日太子宾客薛)
(谦光献东都九鼎铭其神州铭武后所制文曰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紫微令姚崇等奏曰/圣人启运休兆必彰请宣付史馆诏从之)开元五年正
月幸东都及将行大享之礼太常少卿王忠仁太常博
士冯宗陈贞节(陈贞节议载/文苑英华)等咸以则天所造明堂有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606-0207a.png
乖典制奏议曰明堂之建其所从来远矣天垂象圣人
则之蒿柱茅檐之规上圆下方之制考之大数不踰三
七之间定之方中必居丙巳之地者岂非得房心布政
之所当太极上帝之宫乎按汉武初议立明堂于长安
城南遭窦太后不好儒术事乃中废孝成之代又欲立
于城南议其制度莫之能决至孝平元始四年创造南
郊以申严配其后常取丙巳者斯盖百王不易之道也
高宗天皇大帝议明堂制度久之不决因而遂止者何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606-0207b.png
也非谓财不足力不堪也将以周孔既遥礼经且紊事不
师古或爽天心难以作程神不孚祐者也则天太后总
禁闱之政藉轩台之威属皇室中圯之期摄和憙从权
之制以为乾元大殿承庆小寝当正阳已午之地寔先
圣听断之宫表顺端门储精营室爰从朝享未始临御
乃起工徒挽令摧覆既毁之后雷声隐然众庶闻之或
以为神灵感动之象也于是增土木之丽因府库之饶
南街北阙建天枢大仪之制乾元遗址兴重阁层楼之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606-0207c.png
基烟焰蔽日梁柱排云人斯告劳天寔贻诫煨烬甫尔
遽加修复况乎地殊丙巳未答灵心迹匪膺期乃申严命
事昧彝典神不昭假(英华本尚/有数十字)况两京上都万方取则
而天子阙当阳之位听政居便殿之中职司其忧岂容
沈默当须审巧历之计择烦省之宜不便者量事改修
可因者随而适用削彼明堂之号克复乾元之名则当
宁无偏人识其旧矣诏令所司详议奏闻刑部尚书王
仁惠等奏议咸请改易依旧造乾元殿乃下诏改明堂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606-0207d.png
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正殿礼(自是驾在东都常例以/元日冬至于乾元殿受)
(朝贺竟无改易唯/改其门名而已)至十年十月十五日复题乾元殿为
明堂而不行飨祀之礼至二十六年十月二日诏将作
臣康辩素往东都毁明堂辩素以毁拆劳人遂奏请且
拆去上层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署
八角楼楼上有八龙腾身捧火珠珠又小于旧制周围
五丈覆以贞瓦取其永远依旧为乾元殿(其时讹言官/遣取小儿埋)
(于明堂之下以为厌胜之法村邑儿童藏于山谷上恶/之乃令主客郎中王佩宣慰久之乃定先是贞观十七)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606-0208a.png
(年七月京师讹言遣枨掁杀人以祭天狗遽相惊怖月/终乃定又天宝五年三月十七日冇流星如月坠于东)
(南有声京师讹言官遣枨枨捕人心肝/以祭天狗人相惊恐发使安之乃定)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606-0208b.png
 
 
 
 
 
 
 
 唐会要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