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会要 卷九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a 页 WYG0606-01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九上
             宋 王溥 撰
  郊祭
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于南郊(唐书高/祖本纪)
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帝配
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坛制四成各高八尺
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b 页 WYG0606-0106b.png
广五丈每祀则昊天上帝及配帝设位于平座藉用藁秸
器用陶匏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及众星并皆从
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坛之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
五十五座在坛之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百三十五座在
坛之第四等外官百二十座在坛下外壝之内众星三百
六十座在外壝之外其牲上帝及配帝用苍犊二五方帝
及日月用方色犊各一内官以下加羊豕各九(旧唐书/礼仪志)
圜丘坛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a 页 WYG0606-0107a.png
前馀内官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座在二等
十有二陛之间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
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
建星天纪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馀中官一
百四十二座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间外官一百五在
内墙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在内墙之外五星三辰以象
尊实醍齐七宿以壶尊实沈齐皆二五星十二辰二十
八宿笾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四时祭风师雨师灵星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b 页 WYG0606-0107b.png
中司命司人司禄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牲皆少牢
席皆以莞(唐书礼/乐志)
贞观二年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唐书太/宗本纪)
 案裴寂傅贞观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与长孙无忌
 同升金辂寂辞让太宗曰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
 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遂同乘而归
 刘黑闼傅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复馀
 大弓一长矢五藏之武库每郊祀重礼必陈于仪物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a 页 WYG0606-0107c.png
 之首以识武功云
五年十一月丙子有事于南郊(唐书太/宗本纪)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皆
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得其真
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儒皆主
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为有其
举之莫可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而莫知
所止此天也玄以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b 页 WYG0606-0107d.png
兆五帝于四郊此五行精气之神也玄以为青帝灵威仰
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者
五天也由是有六天之说后世莫能废焉唐初贞观礼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
于南郊以祈榖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
祀五天帝其配神之主贞观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
配而元帝惟配感帝(礼乐/志)
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八首(贞观二年祖孝孙定雅/乐贞观六年褚亮虞世)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a 页 WYG0606-0108a.png
 (南魏徵等作此词今行/用 旧唐书音乐志)
 降神用豫和 上灵眷命兮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
 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
 一居贞礼惟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闿阳播气甄耀垂明有赫圆
 宰深仁曲成日丽苍璧烟开紫营聿遵虔享式降鸿
 祯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b 页 WYG0606-0108b.png
 迎俎入用雍和 钦惟大帝载仰皇穹始命田烛爰
 启郊宫云门骇听雷鼓鸣空神其享祀景祚斯融
 酌献饮福用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
 煇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
 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武舞用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丰郊赤乌
 见邙山黑云上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a 页 WYG0606-0108c.png
 赞鼎祚齐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徵
又郊天乐章一首(太乐旧有此辞/名不详所起)
 送神用豫和 蘋蘩礼著黍稷诚微音盈凤管彩驻
 龙旂洪歆式就介福攸归送乐有阕灵驭遄飞
贞观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于圜丘(旧/唐)
十七年十一月己卯有事于南郊(唐书太/宗本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b 页 WYG0606-0108d.png
贞观十七年十月甲寅诏曰朕闻上灵之应疾于影响
茂祉之兴积于年代朕嗣膺宝历君临区宇凭宗社之
和福赖文武之同心时无风尘之警野有京坻之积厚
地降祉贞石表祥萦翠色而流光发素质而成字前纪
厥初之德次陈卜年之永后述储贰之美并名字昭然
楷则相次旷代之所未闻耆老之所未睹自天之祐岂
惟一人无疆之福方覃九土自非大报泰坛稽首上帝
则靡申奉天之志宁副临下之心今年冬至有事南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a 页 WYG0606-0109a.png
所司率由旧典十一月己卯有事于南郊太宗升坛皇
太子从奠于时累日阴雪是旦犹云雾晦冥及太宗升
坛烟氛四散风景清朗文物昭映礼毕祝官读谢天瑞
文曰嗣天子臣世民敢昭告于昊天上帝世民纂成鸿
基君临宇县夙兴旰食无忘于政道𨗳德齐礼良愧于
前圣爰有成命表夫瑞石文字昭然历数惟永既旌高
庙之业又锡眇身之祚逮于皇太子某亦降祯符并具
纪姓氏兼列名字仰瞻云汉寔铭大造俯惟寡薄弥增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b 页 WYG0606-0109b.png
寅惧敢因大礼重荐玉帛上谢明灵之贶以申祗栗之
诚皇太子亦恭至泰坛虔拜于苍昊庶因眷祐之德永
膺无疆之休初十六年太宗遣刻受命玄玉玺用白玉
为螭首其文云皇天景命有德者昌并神笔隶书然后
镌勒是日侍中负之以从(策府/元龟)
永徽二年冬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唐书高/宗本纪)
高宗永徽二年以太宗配祀明堂而有司乃以高祖配
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太尉长孙无忌等与礼官议以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a 页 WYG0606-0109c.png
谓自三代以来历汉魏晋宋无父子同配于明堂者祭
法曰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以祖宗
合为一祭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以文武共配而王肃
驳曰古者祖功宗德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
春秋傅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也以此知祖宗
非一祭于是以高祖配于圜丘太宗配于明堂(礼乐/志)
永徽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奏议曰据祠令及新礼并
用郑玄六天之义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祀太微感帝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b 页 WYG0606-0109d.png
明堂祭太微五天帝臣等谨案郑玄此义惟据纬书所
说六天皆为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属穹苍故注月令及
周官皆为圜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星耀魄宝又说
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明堂严父配天皆为太微五帝
考其所说乖谬特深按易云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
乎土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以明辰象非天草木
非地毛诗傅云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
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a 页 WYG0606-0110a.png
为两仪天尚无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肃群儒咸駮此义
又检太史圜丘图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座与郑义
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风等状称昊天上帝图位自在坛
上北辰自在第二等与北斗并列为星官内座之首不
同郑玄据纬之说此乃羲和所掌观象制图推步有恒
相缘不谬又案史记天官书等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
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如
房心为天王之象岂是天乎周礼云兆五帝于四郊又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b 页 WYG0606-0110b.png
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唯称五帝皆不言天此自
太微之神本非穹昊之祭又孝经唯云郊祀后稷别无
圜丘之文王肃等以为郊即圜丘圜丘即郊犹王城京
师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义甚明而今从郑之说分为两祭
圜丘之外别有南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且检吏部式唯
有南郊陪位更不别载圜丘式文既遵王肃祀令仍行郑
义令式相乖理宜改革又孝经云严父莫大于配天下文
即云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是明堂所祀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9a 页 WYG0606-0110c.png
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明义诏从无忌等议
存祀太微五帝于南郊废郑玄六天之义(通/典)
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又奏称于新礼祭毕收取玉帛牲
体置于柴上然后燔柴燔坛又在神坛之右臣等谨按
祭祀之礼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祭地则瘗
血祭宗庙则焫萧灌鬯皆尚气臭用以降神礼经明白
义释甚详燔柴在祭初礼无所惑是以三礼义宗等并
云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祭地以瘗血为先然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9b 页 WYG0606-0110d.png
后行正祭又礼说晋太常贺循上言积柴旧在坛南燎
祭天之牲用犊左胖汉仪用头今郊天用胁之九个太
宰令奉牲胁太祝令奉圭瓒俱奠燔薪之上即晋代故
事亦无祭末之文唯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约告庙之币
事毕瘗埋因以燔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神又
燔柴正祭牲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骍
犊之属祝之所须故郊天有四圭犹庙之有圭瓒是以
周官典瑞文义相因并事毕收藏不在燔燎之例今新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0a 页 WYG0606-0111a.png
礼引用苍璧不顾圭瓒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难因袭
诏从之(通/典)
敬宗等又议笾豆之数曰案今光禄式祭天地日月岳
镇海渎先蚕等笾豆各四祭宗庙笾豆各十二祭社稷
先农等笾豆各九祭风师雨师笾豆各二寻此式文事
深乖谬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风雨少于日月又不
贵少且先农先蚕俱为中祭或六或四理不可通又先
农之神尊于释奠笾豆之数先农乃少理既差舛难以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0b 页 WYG0606-0111b.png
因循谨案礼记郊特牲云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不敢用
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此即祭祀笾豆
以多为贵宗庙之数不可踰郊今请大祀同为十二中
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自馀从座并请依
旧式诏并可之遂附于礼令(旧唐书/礼仪志)
总章元年十二月丁卯有事于南郊(唐书高/宗本纪)
 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四年十一月丙寅上制乐章
 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1a 页 WYG0606-0111c.png
 洲得一庆云之曲诏有司诸大祠享即奏之
 上元三年十一月丁卯敕新造上元舞圜丘方泽享
 太庙用之馀祭则停
 唐书韦万石傅上元中迁太常少卿当时郊庙燕会
 乐曲皆万石与太史令姚元辩增损之
乾封初高宗东封回又诏依旧祀感帝及神州司礼少
常伯郝处俊等奏曰显庆新礼废感帝之祀改为祈榖
昊天上帝以高祖太武皇帝配检旧礼感帝以世祖元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1b 页 WYG0606-0111d.png
皇帝配今既奉敕依旧复祈榖为感帝以高祖太武皇
帝配神州又高祖依新礼见配圜丘昊天上帝及方丘
皇地祇若更配感帝神州便恐有乖古礼案礼记祭法
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殷
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郑玄注云禘谓祭上
帝于南郊又案三礼义宗云夏正郊天者王者各祭所
出帝于南郊即大傅所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
祖配之是也此则禘须远祖郊须始祖今若禘郊同用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2a 页 WYG0606-0112a.png
一祖恐于典礼无据(旧唐书/礼仪志)
乾封二年十二月诏曰昔周京道丧秦室政乖礼乐沦
亡经典残灭遂使汉朝博士空说六宗之文晋代鸿儒
争陈七祀之议或同昊天于五帝或分感帝于五行其
后递相祖述礼仪纷杂自今以后祭圜丘五方明堂五
帝神州高祖太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崇配仍总祭昊天
上帝及五帝于明堂(旧唐书/礼仪志)
则天垂拱元年诏有司议卒用元万顷范履冰之说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2b 页 WYG0606-0112b.png
丘诸祠以高祖太宗高宗并配(唐书礼/乐志)
垂拱元年成均助教孔元义奏严父莫大配天天于万
物为最大推父偶天孝之大极也易称先王作乐崇德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上帝天也昊天之祭宜祖考并
配请以太宗高宗配上帝于圜丘神尧皇帝配感帝南
郊祭法祖文王宗武王祖始也宗尊也一名而有二义
经称宗祀文王文王当祖而云宗包武王以言也知明
堂以祖考配与二经合伯仪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3a 页 WYG0606-0112c.png
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
王而宗武王郑玄曰禘郊祖宗皆配食也祭昊天圜丘
曰禘祭上帝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明堂曰祖宗此为
最详虞夏退颛顼郊喾鲧殷舍契郊冥去取违舛唯周得
礼之序至明堂始两配焉文王上配五帝武王下配五
神别父子也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又曰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不言严武王以配天则武王虽在明堂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3b 页 WYG0606-0112d.png
未齐于配虽同祭而终为一主也纬曰后稷为天地主
文王为五帝宗若一神而两祭之则荐献数渎此神无
二主也贞观永徽礼实专配由显庆后始兼尊焉今请
以高祖配圜丘方泽太宗配南北郊高宗配五天帝凤
阁舍人元万顷范履冰等议今礼昊天上帝等五祀咸
奉高祖太宗兼配以申孝也诗昊天章云二后受之易
荐上帝配祖考有兼配义高祖太宗既先配五祀当如
旧请奉高宗历配焉自是郊丘三帝并配云(沈伯/仪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4a 页 WYG0606-0113a.png
 文献通考马氏曰并配之制始于唐自郑康成有六
 天之说魏晋以来多遵用之以为曜魄宝亦天也感
 生帝亦天也均之为天则配天之祖其尊一也至唐
 人始以为曜魄宝五帝皆象之属当从祀南郊而不
 当以祀天之礼事之善矣然感帝之祠既罢旋复虽
 复其祠而以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别遂于郊与明
 堂所配之祖不无厚薄之疑乃致每祭并配而后得
 称为严父之礼然则周人亦岂厚于后稷而薄于文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4b 页 WYG0606-0113b.png
 王乎则曷若一遵初议若郊若明堂皆专祀昊天各
 以一祖配之于礼意人情为两得乎
永昌元年九月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
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假有经傅互文终是名
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祀之礼唯昊天上
帝称天自馀五帝皆称帝(通/典)
證圣元年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改元天册万岁(旧唐/书则)
(天皇后/本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5a 页 WYG0606-0113c.png
则天革命天册万岁元年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
亲享南郊合祭天地以武氏始祖周文王追尊为始祖
文皇帝后父应国公为无上孝明高皇帝以二祖同配
如乾封之礼(礼仪/志)
古者祭天于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在国
之北所以顺阴阳因高下而事天地以其𩔖也其方位
既别而其燎坛瘗坎乐舞变数亦皆不同而后世有合
祭之文则天天册万岁元年亲享南郊始合祭天地(唐/书)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5b 页 WYG0606-0113d.png
(礼乐/志)
长安二年十一月戊子亲享南郊大赦天下(旧唐书则/天皇后本)
(纪/)
长安二年九月敕祠明堂圜丘神座并令著床便为恒
(通/典)
景龙三年十一月乙丑亲祀南郊皇后登坛亚献左仆
射舒国韦巨源为终献(中宗/本纪)
 苏瑰傅将拜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希庶人旨建议请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6a 页 WYG0606-0114a.png
 皇后为亚献安乐公主为终献瑰深非其议尝于御
 前面折钦明帝不悟竟从钦明所奏
 褚无量傅中宗将亲祀南郊诏礼官学士修定仪注
 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恽皆希旨请以皇后为
 亚献无量独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固争以为不
 可时左仆射韦巨源等阿旨叶同钦明之议竟不从
 无量所奏
 无量上皇后不合祭南郊议议曰夫郊祀者明王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6b 页 WYG0606-0114b.png
 盛事国家之大礼行其礼者不可以臆断不可以情
 求皆上顺天心下符人事钦若稽古率由旧章然后
 可以交神明可以膺福祐然礼文虽众莫如周礼周礼者
 周公致太平之书先圣极由衷之典法天地而行教
 化辨方位而叙人伦其义可以幽赞神明其文可以
 经纬邦国备物致用其可忽乎至如冬至圜丘祭中
 最大皇后内主礼甚尊崇(傅作礼/位甚尊)若合郊天助祭则
 当具著礼典今遍检礼经(傅作/周官)无此仪制盖由祭天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7a 页 WYG0606-0114c.png
 南郊不以地配惟以始祖为主不以祖妣配天故惟
 皇帝亲行其礼皇后不合预(唐策/作助)也谨案大宗伯职
 云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注云王有故代行其祭事
 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若皇
 后合助祭承此下文则当云若不祭祀则摄而荐豆
 笾今于文上更起凡明(傅作/则)是别生馀事夫事与上
 异则别起凡凡者生上起下之文不专系于本职周
 礼一部之由此例极多备在文中不可具录又王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7b 页 WYG0606-0114d.png
 助祭亲荐豆笾而不彻案九嫔职云凡祭祀赞后荐
 彻豆笾注云后进之而不彻则知中彻者为宗伯生
 文若宗伯摄祭则宗伯亲彻不别使人又案外宗掌
 宗庙之祭祀王后不与则赞宗伯此一文与上相證
 何以明之按外宗惟掌宗庙祭祀不掌郊天足明此
 文是宗庙祭也又按王后行事总在内宰职中捡其
 职文唯云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郑注云
 谓祭宗庙也注所以知者以文之祼献祭天无祼所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8a 页 WYG0606-0115a.png
 以(传作/以此)得知又祭天之器则用陶匏亦无瑶爵注以
 此得知是宗庙也又内司服掌王后六服无祭天之
 服而巾车职掌王后之五辂亦无后祭天之辂祭天
 七献无后亚献以此诸文参之故知后不合助祭天
 也唯汉书郊祀志则有天地合祭皇后预(唐策/作助)享之
 事此则西汉末代强臣擅朝(旧本/作权)悖乱彝伦黩神谄
 祭不经之典事涉诬神故易傅曰诬神者殃及三代
 泰誓曰王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承天凝丕天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8b 页 WYG0606-0115b.png
 大绩斯史策之良诫岂可不知今南郊礼仪事不稽
 古臣忝守经术不敢默然(旧本作/缄默)请旁询硕儒俯循
 (傅作/摭)旧典遵(傅作/访)曲台之故事行圜丘之正仪使圣
 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唐策作/美 文)
 (苑英/华)
 蒋钦绪傅中宗始亲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言皇后
 应亚献以媚韦氏天子疑之诏礼官议众曲意阿徇
 钦绪独抗言不可诸儒壮其节(唐/书)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9a 页 WYG0606-0115c.png
 钦绪驳祝钦明请南郊皇后充亚献议议曰周礼凡
 言祭祀享三者皆祭之互名本无定议何以明之按
 周礼典瑞职云两圭有邸以祀地则祭地亦称祀也
 又司几筵云设祀先王之昨(读作/胙)席明(一作/则)祭宗庙
 亦称祀也又内宗职云掌宗庙之祭祀此又非独天
 称祀地称祭也又按礼记云惟圣人为能享帝此即
 祀天帝亦言享也又按孝经云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此即宗庙亦言祭祀也经典此文不可备数据此则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19b 页 WYG0606-0115d.png
 钦明所执天曰祀地曰祭庙曰享未得为定明矣又
 周礼凡言大祭祀者祭天地宗庙之总名非(一作/不)
 天地为大祭祀也何以明之按郁人职云大祭祀与
 量人受举斝之卒爵按尸与斝皆宗庙之事则宗庙
 亦称大祭祀又钦明状引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
 瓒瑶爵据天无祼亦无瑶爵此乃宗庙称大祭祀之
 明文钦明所执(旧本/作云)大祭祀即为祭天地未得为定
 明矣又周礼大宗伯职云凡大祭祀王后有故不预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0a 页 WYG0606-0116a.png
 (旧本/作赴)则摄而荐豆笾钦明惟执此文以为王后有祭
 天地之礼钦绪等据此乃是王后荐宗庙之礼非祭
 天地之事何以明之按此文凡祀大神祭大祇享大
 鬼临(一作/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涖玉鬯省牲镬奉玉
 齍制(一作/诏)大号理其大礼(三字一/作礼)制相天王之大礼
 若王不与(旧本有/大字)祭祀则摄位此已上一(旧本/作云)凡直
 是王兼祭天地宗庙之事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六/字)
 (旧本作大祭今以旧/唐书祝钦明传增入)之祭也已下文云凡大祭祀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0b 页 WYG0606-0116b.png
 后不与则荐豆笾彻此一凡直是王后祭宗庙之事
 故惟言大祭祀也若云王后合助祭天地不应重起
 凡大祭祀之文也为嫌王后有祭天地之疑故重起
 后凡以别之耳王后祭宗庙自是大祭祀何故取上
 凡相天王之礼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庙之文此是本
 经科段明白又按周礼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
 荐玉豆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预则赞宗伯按
 此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而荐豆笾外宗赞之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1a 页 WYG0606-0116c.png
 宗外宗所掌皆佐王后宗庙之荐本无佐祭天地之
 礼但天地尚质宗庙尚文玉豆宗庙之器初非祭天
 所设请问钦明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礼使何人赞
 佐若宗庙摄后荐豆祭天又命(一作/合)何人赞佐并请
 明徵礼文即知摄荐是宗庙之礼明矣按周礼司服
 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则衮冕内
 司服掌王后祭服无王后祭天之服按三礼义宗明
 王后六服谓袆衣摇(周礼文及唐史并/作揄英华则作摇)翟阙翟鞠衣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1b 页 WYG0606-0116d.png
 展衣褖衣也袆衣从王祭先王则服之摇翟从王祭
 先公则服之阙翟享诸侯则服之鞠衣以采桑则服
 之展衣以礼见王及见宾客则服之褖衣燕居则服
 之王后无助祭于天地但自先王已下又三礼义宗
 明王夫人之服云后不助祭天地五岳故无助祭天
 地四望之服按此则王后无祭天之服明矣又三礼
 义宗明王后五辂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也重翟
 者后从王祭先王先公所乘也厌翟者后从王享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2a 页 WYG0606-0117a.png
 侯所乘也安车者后宫中朝夕见于王所乘也翟车
 者后采桑所乘也辇车者后游宴所乘也按此则皇
 后无祭天之车明矣又礼记郊特牲义赞云祭天无
 祼郑玄注云惟人道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祼
 圜丘之祭与宗庙袷同朝践王酌泛齐以献是一献
 后无祭天之事大宗伯次酌醴齐以献之是为二献
 按此则祭圜丘大宗伯次王为献非摄王后之事钦
 明等所执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荐豆笾更明摄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2b 页 WYG0606-0117b.png
 王后宗庙之荐非摄天地之祀明矣钦明建议只泛
 引礼记祭统曰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按此是王与
 后祭宗庙之礼非关祀天地之义按汉魏晋宋后魏
 齐梁周陈隋等历代典(一作/史)籍兴王令主郊天祀地
 代有其礼史不阙书并不见往代王后助祭之事又
 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南郊祀天无皇后
 助祭处高宗天皇大帝永徽二年十一月辛酉亲有
 事于南郊又总章元年十二月丁卯亲祀南郊亦并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3a 页 WYG0606-0117c.png
 无皇后助祭处又按大唐礼亦无皇后助祭南郊之
 礼钦绪等幸忝礼官亲承圣问竭尽闻见不敢依随
 伏以主上稽古志遵旧典所议助祭寔无正(一作/明)
 若以王者制礼自我作古明主立断非臣所敢言谨
 议(文苑/英华)
 旧唐书祝钦明傅自入为国子祭酒景龙三年中宗
 将亲祀南郊钦明与国子司业郭山恽二人奏言皇
 后亦合助祭遂建议曰谨案周礼天神曰祀地祇曰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3b 页 WYG0606-0117d.png
 祭宗庙曰享大宗伯职曰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理
 其大礼若王有故不预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预
 则摄而荐豆笾彻又追师职掌王后之首服以待祭
 祀又内司服职掌王后之六服凡祭祀供后之衣服
 又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据此诸
 文即皇后助皇帝祀天神祭地祇明矣故郑玄注内
 司服云阙狄后助王祭群小祀之服然则小祀尚助
 王祭中大推理可知阙狄之上犹有两服第一袆衣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4a 页 WYG0606-0118a.png
 第二摇狄第三阙狄此三狄皆助祭之服阙狄即助祭
 小祀即知摇狄助祭中祀袆衣助祭大祀郑举一隅故
 不委说祭宗庙周礼王有两服先王衮冕先公鷩冕郑
 玄因此以后助祭宗庙亦分两服云袆衣助祭先王摇
 狄助祭先公不言助祭天地社稷自宜三隅而反且周
 礼正文凡祭王后不预既不专言宗庙即知兼祀天地
 故云凡也又春秋外傅云禘郊之事天子亲射其牲王
 后亲舂其粢故代妇职但云诏王后之礼事不主言宗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4b 页 WYG0606-0118b.png
 庙也若专主宗庙者则内宗外宗职皆言掌宗庙之祭
 祀此皆礼文分明不合疑惑旧说以天子父天母地兄
 日姊月所以祀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朝日于东门之
 外以事神训人事君必躬亲以礼文有故然后使摄此
 其义也礼记祭统曰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
 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又哀公问于孔子曰冕而亲迎
 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
 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又汉书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5a 页 WYG0606-0118c.png
 郊祀志云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天地合精夫
 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义也据此诸文则
 知皇后合助祭望请别修助祭仪注同进帝颇以为疑
 召礼官亲问之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对曰皇后南郊
 助祭于礼不合但钦明所执是祭宗庙礼非祭天地礼
 谨案魏晋宋及齐梁周隋等历代史籍至于郊天祀地
 并无皇后助祭之事帝令宰相取两家状对定钦绪与
 唐绍及太常博士彭景直又奏议曰周礼凡言祭祀享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5b 页 WYG0606-0118d.png
 三者皆祭之互名本无定义何以明之案周礼典瑞职
 云两圭有邸以祀地则祭地亦称祀也又司几筵云设
 祀先王之胙席则祭宗庙亦称祀也又内宗职云掌宗
 庙之祭祀此又非独天称祀地称祭也又案礼记云唯
 圣为能享帝此即祀天帝亦言享也又案孝经云春秋
 祭祀以时思之此即宗庙亦言祭祀也经典此文不可
 备数据此则钦明所执天曰祀地曰祭庙曰享未得为
 定明矣又周礼凡言大祭祀者祭天地宗庙之总名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6a 页 WYG0606-0119a.png
 独天地为大祭也何以明之案郁人职云大祭祀与量
 人受举斝之卒爵尸与斝皆宗庙之事则宗庙亦称大
 祭祀又钦明状引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据
 祭天无祼亦无瑶爵此乃宗庙称大祭祀之明文钦明
 所执大祭祀即为祭天地未得为定明矣又周礼大宗
 伯职云凡大祭祀王后有故不预则摄而荐豆笾钦明
 唯执此文以为王后有祭天地之礼钦绪等据此乃是
 王后荐宗庙之礼非祭天地之事何以明之案此文凡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6b 页 WYG0606-0119b.png
 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涖
 玉鬯省牲镬奉玉齍制大号理其大礼制相天王之
 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此以上一凡直是王兼
 祭天地宗庙之事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之祭也已
 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此一凡
 直是王后祭庙之事故唯言大祭祀也若云王后助祭
 天地不应重起凡大祭祀之文也为嫌王后有祭天地
 之疑故重起后凡以别之耳王后祭庙自是大祭祀何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7a 页 WYG0606-0119c.png
 故取上凡相王之礼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庙之文此
 是本经科段明白又案周礼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
 王后荐玉豆凡后之献亦如之王后有故不预则宗
 伯摄而荐豆笾外宗无佐祭天地之礼但天地尚质
 宗庙尚文玉豆宗庙之器初非祭天所设请问钦明
 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礼使何人赞佐若宗伯摄后
 荐豆祭天又合何人赞佐并请明徵礼文即知摄荐
 是宗庙之礼明矣案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7b 页 WYG0606-0119d.png
 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则衮冕内司服掌王后祭服无
 王后祭天之服案三礼义宗明王后六服谓袆衣摇
 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袆衣从王祭先王则服之摇
 翟祭先公及飨诸侯则服之鞠衣以采桑则服之展
 衣以礼见王及见宾客则服之褖衣燕居服之王后
 无助祭于天地之服但自先王以下又三礼义宗明
 王夫人之服云后不助祭天地五岳故无助天地四
 望之服案此则王后无祭天之服明矣三礼义宗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8a 页 WYG0606-0120a.png
 王后五辂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也重翟者后
 从王祭先王先公所乘也厌翟者后从王飨诸侯所
 乘也安车者后宫中朝夕见于王所乘也翟车者后
 采桑所乘也辇车者后游宴所乘也案此则王后无
 祭天之车明矣又礼记郊特牲义赞云祭天无祼郑
 玄注云唯人道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祼圜丘
 之祭与宗庙不同朝践王酌泛齐以献是一献后无
 祭天之事大宗伯次酌醴齐以献是为二献案此则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8b 页 WYG0606-0120b.png
 祭圜丘大宗伯次王为献非摄王后之事钦明等所
 执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荐豆笾更明摄王后宗
 庙之荐非摄天地之祀明矣钦明建议引礼记祭统
 曰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案此是王与后祭宗庙之
 礼非关祀天地之义案汉魏晋宋后魏齐梁周陈隋
 等历代史籍兴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礼史不阙
 书并不见往代皇后助祭之事又高祖神尧皇帝太
 宗文武圣皇帝南郊祀天无皇后助祭处高宗天皇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9a 页 WYG0606-0120c.png
 大帝永徽二年十一月辛酉亲有事于南郊又总章
 元年十二月丁卯亲拜南郊亦并无皇后助祭处又
 案大唐礼亦无皇后助祭南郊之礼钦绪等幸忝礼
 官亲承圣问竭尽闻见不敢依随伏以主上稽古志
 遵旧典所议助祭实无明文时尚书左仆射韦巨源
 又希旨协同钦明之议上纳其言竟以后为亚献乃
 补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以执笾豆及礼毕特召斋
 娘有夫婿者咸为改官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29b 页 WYG0606-0120d.png
 钦明及郭山恽曰钦明等本是腐儒素无操行崇班
 列爵寔为叨忝而涓尘莫效谄佞为能遂使曲台之
 礼圜丘之制百王故事一朝坠失所谓乱常改作希
 旨病君人之不才遂至于此今圣明驭世贤良入用唯
 兹小人犹在朝列臣请并从黜放以肃周行于是左
 授饶州刺史祝钦明传钦明与国子司业郭山恽阴
 迎韦后意谬立议帝虽不睿犹疑之召礼官质问时
 左仆射韦巨源助后掎掣帝夺政事即傅钦明议帝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0a 页 WYG0606-0121a.png
 果用其言以皇后为亚献景龙三年中宗将亲祀南
 郊钦明与司业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谬立议曰周官
 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庙曰享大宗伯曰祀大神祭
 大祇享大鬼王有故不预则摄而荐追师掌后首服以
 待祭祀内司服掌后六服祭祀则供又九嫔凡大祭祀后
 祼献则赞瑶爵然则后当助天子祀天神祭地祇郑玄
 称阙狄后助王祭群小祀服小祀尚助况天地哉阙狄
 之上袆褕狄三服皆以助祭知袆衣助大祀也王祭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0b 页 WYG0606-0121b.png
 服二曰先王衮冕先公鷩冕故后助祭亦以袆衣祭
 先王褕狄祭先公不言助祭天地举此以明彼反三
 隅也春秋外傅禘郊天子亲射其牲王后亲春其粢
 世妇诏后之礼事不专主宗庙祭统曰祭也者必夫
 妇亲之所以备内外之官也哀公问孔子曰冕而亲迎
 不已重乎答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
 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则知后宜助祭臣
 请由经谊制仪典帝虽不睿犹疑之召礼官质问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1a 页 WYG0606-0121c.png
 是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对钦明所引皆宗庙礼非
 祭天地者周隋而上无皇后助祭事帝令宰相参订
 绍钦绪又引博士彭景直共议时左仆射韦巨源助
 后掎掣帝夺政事即傅钦明议帝果用其言以皇后
 为亚献取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奉豆笾礼成诏斋
 娘有夫者悉进官(唐/书)
 唐书祝钦明傅钦明又请以安乐公主为终献唐绍
 蒋钦绪固争乃止(通/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1b 页 WYG0606-0121d.png
景龙三年中宗亲祀昊天上帝乐章十首(旧唐书/音乐志)
 降神用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选
 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闿阳
 皇帝行用太和(圜钟/宫)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
 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告谢(圜钟/宫)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远叶千龄运遐
 销九域尘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年登庆西亩稔
 岁贺盈囷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2a 页 WYG0606-0122a.png
 登歌用肃和(无射均之/林钟羽)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九玄著象
 七曜甄明圭璧是奠酝酎斯盈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迎俎用雍和(圜钟均之/黄钟羽)郊坛展敬严配因心孤竹箫管
 空桑瑟琴肃穆大礼铿锵八音恭惟上帝希降灵歆
 酌献用福和(圜钟/宫)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
 托明禋
 中宫助祭升坛用(函钟/宫)坤元光至德柔顺阐皇风芣
 苢芳声远螽斯美化隆睿范超千载嘉猷备六宫肃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2b 页 WYG0606-0122b.png
 恭陪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用(函钟/宫)三灵降飨三后配神虔敷藻奠敬展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圜钟均之/中吕商)已陈粢盛敷
 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
 乐太平
 武舞作用凯安(圜钟均之/无射徵)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
 戎车盟津偃玉帛涂山会舜日启祥辉尧云卷征旆
 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3a 页 WYG0606-0122c.png
景云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祀圜丘时阴阳人
卢雅侯艺等奏请从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为吉会右
台侍御史唐绍奏曰礼所以冬至祭圜丘于南郊夏至
祭方泽于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极于南北之际也日
北极当晷度循半日南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爻生
为天地交际之始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
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为六旬之首一年之内隔
月常遇既非大会晷运未周唯总六甲之辰助四时而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3b 页 WYG0606-0122d.png
成岁今欲避环周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就小吉也竟
依绍议(旧唐书/礼乐志)
先天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己丑大赦改元曰太
(唐书睿/宗本纪)
 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时有司议唯祭昊
 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祇位谏议大夫贾曾上表谨案
 礼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大傅曰大祭曰禘
 然则郊之与庙俱有禘名禘庙则祖宗之主俱合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4a 页 WYG0606-0123a.png
 太祖之庙禘郊则地祇群望俱合于圜丘以始祖配
 享皆有事而大祭异于常祀之义三辅故事汉祭圜
 丘仪上帝位正南面后土位亦南面而少东又东汉
 记云光武洛阳城南为圜坛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
 上案两汉时自有后土及北郊祀而此已于圜丘设
 地位明是禘祭之仪今之南郊正当禘礼固宜合配
 天地咸秩百神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
 稽古义合缘情时又将亲享北郊竟寝曾表(通/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4b 页 WYG0606-0123b.png
 案贾曾傅天子亲郊有司议不设皇地祇位曾请合
 享天地如古制并从配等座睿宗诏宰相礼官议皆
 如曾请(案此年五月戊寅有事北郊新书礼乐志又/云是时睿宗将祭地于北郊故曾之议寝据)
 (此是贾/傅误)
玄宗即位未郊见张九龄建言天百神之君王者所由
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盖敬天命报所受也
不以德泽未洽年榖未登而阙其礼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可废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5a 页 WYG0606-0123c.png
也汉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亦言
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故春秋非之臣谓衡
仲舒古之知礼皆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绍休令绪
于今五载而未行大报考之于经义或未通今百榖嘉
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不可
以训愿以迎日之至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令典无
遗矣(唐书张/九龄传)
开元十一年九月癸未制宜以迎日之至允备郊天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5b 页 WYG0606-0123d.png
礼所司详择旧典以闻(册府/元龟)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玄/宗本纪)
 案通典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亲享圜丘中书令张说
 为礼仪使卫尉少卿韦绦为副说建议以高祖配祭
 始罢三祖同配之礼
 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
 礼(旧唐书玄/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6a 页 WYG0606-0124a.png
 四祀地有二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高祖神尧皇帝
 配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其昊
 天上帝及配帝二座笾用十二簠簋豋俎各一上帝则
 泰樽著樽牺樽象樽壶樽各二山罍六配帝则不设泰
 樽及壶樽减山罍之四馀同上帝五方帝座则笾豆各
 十簠簋豋俎各一泰樽二大明夜明笾豆各八馀同五
 方帝内官每座笾豆二簋俎各一内官以上设樽于十
 二阶之间内官每道间著樽二中官牺樽二外官著樽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6b 页 WYG0606-0124b.png
 二众星壶樽二 正月上辛祈榖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
 高祖配 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宗配 季秋
 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案祈榖雩祀明/堂见本条下)
 凡祀昊天上帝及配座用苍犊各一五方帝五人
 帝各用方色犊一大明青犊一夜明白犊一若冬
 至祀圜丘加羊与豕各一凡肉皆载以俎其牲皆
 升右胖体十一(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胳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
 (代胁一皆并骨凡供别祭用太牢者犊一羊一猪/一酒二斗脯一段醢四合若用少牢去犊减酒一)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7a 页 WYG0606-0124c.png
 (斗郊庙樽罍五齐三酒并见本仪中书凡用笾豆各/十二笾实以石盐乾鱼乾枣栗黄榛子仁菱仁芡仁)
 (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折菹豚胉𩛆食糁食用簠)
 (簋各二簠实黍稷饭簋实稻/粱饭又豋实大羹钘实肉羹)
 皇帝冬日至祀圜丘仪(正月上辛祈榖孟夏/雩祀及摄事并附)卜日
 于太庙南门外将卜前一日以右校扫除太庙南门
 之外守宫设太常卿以下次于门外之东皆西向其
 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者俱就次各服公服守宫布
 卜席于闑西阈外西向谒者告事具谒者引太常卿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7b 页 WYG0606-0124d.png
 外立于门东西向赞引之太卜令卜正占者门西东
 向卜正先抱龟奠于席上西首灼龟之具奠于龟北乃
 执龟立于席东北向太卜令进受龟诣太常卿前示高
 太常卿受视讫太卜令受龟少退俟太常卿曰皇帝
 以某日祗祀于某尚飨太卜令曰恪遵述命还即席
 西向坐命龟有曰假尔太龟有常兴授卜正龟卜正
 负东扉坐作龟讫兴太卜令进受龟示太常卿卿受
 反之太卜令退复位东向与众占之讫不释龟进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8a 页 WYG0606-0125a.png
 于太常卿占曰某日从授卜正龟谒者进太常卿之
 左白礼毕谒者引太常卿以下还次卜者彻龟守宫
 彻席以退若上旬不吉卜中旬中旬不吉卜下旬皆
 如初礼若卜吉日及非大事皆太卜令莅卜之正占
 者视高命龟作龟(唐/书)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8b 页 WYG0606-0125b.png
 
 
 
 
 
 
 
 唐会要卷九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9a 页 WYG0606-01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会要卷九下
             宋 王溥 撰
  斋戒
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其二日于
太极殿一日于行宫前致斋一日尚舍奉御幄于太极
殿西序及室内俱东向尚舍直长张帷于前楹下致斋
之日质明诸卫勒所部屯门列仗昼漏上水一刻侍中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39b 页 WYG0606-0125d.png
版奏请中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入陈于殿庭如常仪
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裤褶陪位如式诸侍卫之
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凡斋者/则结佩)俱诣閤奉迎上
水二刻侍中版奏外办上水三刻皇帝服衮冕(上辛/服通)
(天冠绛/纱袍)结佩乘舆出自西房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
仪皇帝即御座东向坐侍臣夹侍如常一刻顷侍中前
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就斋宫俛伏兴还复位皇帝
降座入宫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通事舍人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0a 页 WYG0606-0126a.png
分引陪位者以次出凡应祀之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一/日于祀所其无本司者皆于祀所焉)近侍官应从升者
及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各于本司馆清斋一宿(无本司/各于家)
(正/寝)诸祀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布各习礼于斋(摄/事)
(无皇帝斋仪/上辛雩祠同)光禄卿监取明水火(太官令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
(爨水以/寔鉴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
(告配神之主雩祀至孟/夏告太宗文武皇帝庙)前祀一日直卫令其属后一刻
各以其器服守壝(每门二人/每限二人)与大乐工人俱清斋宿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0b 页 WYG0606-0126b.png
 凡大祀斋官皆前七日集尚书省太尉誓曰某月日
 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其誓各随祭/享祀事言之)各扬其职不供其
 事国有常刑其散斋理事如旧夜宿止于家正寝惟
 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
 经秽恶致斋惟祀事得行其馀悉断(凡大祀官散斋/四日中祀三日)
 (小祀二日致斋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小祀一日其致/斋日三公于都省安置所司铺设其馀官皇城内有)
 (本司者于本司无者于太常社郊太庙斋坊安置皆/日未出前到斋所至祀前一日各从斋所昼漏上三)
 (刻向祀所仍令平明清所行路道次不得见诸凶秽/衰绖过讫任行其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断讫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1a 页 WYG0606-0126c.png
 (非应散斋者惟清斋一宿于本司及祀所凡大祀中/祀接神斋官祀前一日皆沐浴九品以上皆官给明)
 (衣斋郎升坛行事亦权给洁服应斋官所习礼临时/阙者通摄行事致斋之日先不食公粮及无本司者)
 (大官准品给食祈告一日清斋者设食亦如之凡散/斋有大功已上丧致斋有周已上丧并听赴即居缌)
 (麻已上丧者不得行宗庙之祭其在斋坊/病者听还死于斋所同房不得行事也)
  陈设
前祀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
(摄事守宫设祀官公卿等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尚舍奉御座卫尉设
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守宫设/文武侍臣次焉)于大次之前文官在左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1b 页 WYG0606-0126d.png
武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于大/次后俱南向)设诸祀官次于东壝
之外道南从祀文官九品以上于祀官之东东方南方朝
集使于文官之东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东俱重行每
等异位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西壝之外道南武官九
品以上于介公酅公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于武官之
西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西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东
(其褒圣侯若在朝位于文官三品之下/摄事无大次褒圣等仪上辛雩祀同)设陈馔幔于
内壝东西门之外道北南向北门之外道东西向(坛上及/东方南)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2a 页 WYG0606-0127a.png
(方午陛之东馔陈于东门外西方及南方午陛之西馔陈/于西门外北方之馔陈于北门外上辛雩祀但有壝东)
(方之外/馔焉)前祀二日大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内壝之
外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
钟簴次之设十二镈钟于编悬间各依辰位拊雷鼓于
北悬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于四限置柷敔于悬内(柷/在)
(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坛上近南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
东其匏竹者立于坛下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
诸工人各位于悬后东方西方以北方为上南方北方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2b 页 WYG0606-0127b.png
以西为上右校扫除坛之内外郊社令积柴于燎坛(其/坛)
(于神璮之旁/内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前
祀一日奉礼设御位于坛东南西向设望燎位于柴坛
之北南向设祀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上辛雩祀/则东门内)
(摄事/亦然)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上辛雩祀无分/献位以下皆然)执事
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
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设奉礼郎位于
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设奉礼赞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3a 页 WYG0606-0127c.png
位于燎坛东北西向皆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
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祀
文官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东方南方朝集使于文
官之南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西
向北上介公酅公位于中壝(上辛雩/祀内壝)西门之内道南武
官九品以上位于介公酅公之南西方北方朝集使于
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
东向北上(其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下诸州使人各分位/于朝集使之后摄事无褒圣已上至从祀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3b 页 WYG0606-0127d.png
又设祀官及从祀群官等门外位于东西壝门之外如
设次之式设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向苍牲一又青
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黄牲一白牲一玄牲一
(雩祀五方/色牲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辛雩祀/无日月牲)在南皆少退以
北为上又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面
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
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
俱南向设酒樽之位上帝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4a 页 WYG0606-0128a.png
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南陛
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罍
二在坛上于上帝酒樽之东北向西上五帝日月各太
樽二在第一等(上辛则五帝各太樽一著樽二牺樽二日/罍樽二在第一等神座之左而右向无)
(月以下诸座/摄事亦然也)内官每陛间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
陛间各壶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阶间各概樽二在坛
下众星每道间各散樽二于内壝之外凡樽各设于神
座之左而右向(樽皆加勺羃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爵雩祀无日月以下樽其五帝太樽)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4b 页 WYG0606-0128b.png
(牺樽各二罍一在第一等五人帝牺樽/各二在第三等五官象樽各二在坛下)设御洗于午陛
东南亚献终献同洗于卯陛之南俱北向(摄仪但设洗/午陛东南北)
(面雩祀设亚献之洗于/御东南五官洗于樽)设分献罍洗罍水在洗东篚在
洗西南肆(篚寔以/巾爵)篚羃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内向执
樽罍篚羃者各于樽罍篚羃之后设玉币之篚于坛上
下樽坫之所祀前一日晡后(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刻焉)太史令郊
社令各常服帅其属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坛上北方
南向席以藁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雩祀则设太宗/文武皇帝神座)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5a 页 WYG0606-0128c.png
(焉/)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坛第一
等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
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雩祀又设五人帝/座于第二等如五)
(方之陛位又设五官座于坛下东/南西向北上无日月以下诸星位)大明于东陛之南(上/辛)
(并无大明/以下位矣)夜明于西陛之北席皆以藁秸又设五星十
二辰河汉及内官五十五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
各依方面凡座皆内向其内官有北辰座于东陛之北
曜魄宝于北陛之西北斗于南陛之东天一太一皆在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5b 页 WYG0606-0128d.png
北斗之东五帝内座于曜魄宝之东并差在行位前又
设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于第三等其二十八
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
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并差
在行位前又设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
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间席皆
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所司陈异宝及嘉瑞等于乐悬
之北东西厢(昊天上帝及配帝五方帝五星日月之座/设讫都收至祀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太史)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6a 页 WYG0606-0129a.png
(令各服其服升坛全设之其内官中/官外官众星等诸座一设定不收也)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十刻去坛二百步所(享明堂则于明堂/所庙享庙所皆二)
(百步/所焉)诸卫之属禁断行人(庙享则太令/整拂神幄焉)晡后二刻郊社
令丞帅府史三人诸仪二(庙享则太庙/令帅府史也)及斋郎以樽坫
篚羃入设于位(庙享则笾豆簋铏皆设位加以巾盖诸/器物皆濯而陈之升坛者各由其陛升)
(庙堂者升/自东陛焉)晡后三刻谒者赞引各引祀官公卿以下俱
就东壝门外位(庙享则无壝/外公卿位焉)诸太祝与廪牺令以牲就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6b 页 WYG0606-0129b.png
榜位谒者引司空(诸仪并引/太常卿也)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
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出还本位初司空将
升又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视涤
(于视濯樽者皆举羃/告洁庙享升东阶)讫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廪牺
令少前曰请省牲退复位太常卿省牲廪牺令又前举
手曰腯还本位诸太祝各循牲一匝四向(疑作/西向)举手曰充
俱还本位诸太祝与廪牺令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谒者
引光禄诣厨省鼎镬申视濯溉谒者赞引各引祀官御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7a 页 WYG0606-0129c.png
(庙享但/引御史)省视馔具俱还斋所(享庙则进馔者入彻笾/豆簋簠铏豋以出而已)
祀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
毛血各置于馔所遂烹牲(庙享毛血每座共实一豆祝/史洗肝于郁鬯又取膟膋每)
(座各实一豆俱置馔/所膟膋肠间脂也)
  銮驾出宫
前出宫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尚舍设行宫于
坛东南向随地之宜守宫设从祀官五品以上次于承
天门外东西朝堂如常仪前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7b 页 WYG0606-0129d.png
于殿庭如常仪(驾出悬/而不作)其日昼漏上水五刻銮驾发引
发引前七刻搥一鼓为一严(三严时节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中奏开
宫殿门及城未明五刻搥二鼓为再严侍中版奏请中
严奉礼郎设从祀群官五品以上位文官于东朝堂之
前西向武官于西朝堂之前东向俱重行北上从祀群
官五品以上依时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其六品以/下及介公)
(酅公褒圣侯朝集使诸方客/使等并驾出之日便赴祀所)所司陈大驾卤簿于朝堂
发引前二刻搥三鼓为三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与鼓戟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8a 页 WYG0606-0130a.png
以次入陈于殿庭通事舍人引从祀群官各就朝堂前
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服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西阶
奉迎(侍中负/宝如式)乘黄令进玉辂于太极殿西阶之前南向
千牛将军一人执长刀立于辂前北向黄门侍郎一人
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黄门之前侍中版奏外办太
仆卿摄衣而升正立执辔皇帝服衮冕(上辛服通天/冠绛纱袍也)
舆以出降自西阶称警跸如常千牛将军执辔皇帝升
辂太仆卿立授绥侍中中书令已下夹侍如常黄门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8b 页 WYG0606-0130b.png
郎臣奏称请銮驾进发俛伏兴退还位(凡黄门侍郎奏/请皆进銮驾前)
(跪奏称具官臣/某言讫俛伏兴)銮驾动又称警跸黄门侍郎与赞者夹
引以出千牛将军夹路而趋驾出承天门至侍臣上马
所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傅文武侍臣皆上
马诸侍卫之官各督其属左右翊驾在黄麾内符宝郎
奉六宝与殿中监后侍从在黄钺内侍中中书令已下
夹侍于辂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马毕黄门侍
郎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9a 页 WYG0606-0130c.png
郎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不鸣鼓傅音如常鼓吹不得
喧哗其从祀之官在玄武队后如常仪驾将至诸祀官
俱朝服结佩谒者引立于次前重行北向西上驾行宫
南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
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皇帝降辂乘辇入
行宫彻扇华盖侍卫警跸如常仪宿卫如式谒者赞引
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群官集行宫朝堂文左
武右舍人承旨敕群官等各还次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49b 页 WYG0606-0130d.png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及从祀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良酝令各率其属入实樽罍玉币(凡设樽之次太樽为/上实汎齐著樽次之)
(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配帝著樽为上)
(实以汎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樽实以汎齐其内)
(官之象樽实以醍齐中官之壶樽实以沈齐外官之概/樽实以清酒众星之散樽实以旨酒齐皆加明水酒皆)
(加玄酒各实于上樽玉上帝以苍璧青帝以青圭赤帝/以赤璋白帝以驺虞黑帝以玄璜黄帝以黄琮日月以)
(圭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币以苍其日月内官以下各/从方色各长丈八尺上辛则五方帝各太樽为上实以)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0a 页 WYG0606-0131a.png
(汎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圭有邸馀同无日月以下樽雩祀同圜)
(丘又有五人帝之/币亦放其方也)太祝以玉币置于篚太官令帅进馔
者实诸笾豆簠簋等各设于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郎帅
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博士诸太祝及令史与执
樽罍篚羃者入自东壝门当坛南重行北面西上(凡引导/者每曲)
(一逡/巡也)立定奉礼郎曰再拜赞者承傅(凡奉礼有词/赞者各承传)御史以
下皆再拜讫执樽罍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诸太
祝诣坛东陛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扫除于上及第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0b 页 WYG0606-0131b.png
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又行扫除于下(上辛雩祝赞/引引御史诸)
(太祝扫除于上令/史祝史扫除于下)讫各引就位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各
引祀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摄仪无从祀/群官客使上)
(辛雩/祀同)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
武舞于悬南道西(其升璮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谒者引司空入就
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拜讫谒者引司空自坛东
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谒者赞者
各引祀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次入就位初未明三刻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1a 页 WYG0606-0131c.png
卫列大驾仗卫陈设如式侍中版奏请中严乘黄令进
玉辂于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若行宫去璮稍/远严警如式焉)未明一
刻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彻扇华盖侍
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皇帝升辂如初黄门侍郎奏请銮
驾进发还侍立銮驾动称警跸如常千牛将军夹路而
(若行宫去璮稍/远奏升辂如式)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若将军升/辂即降立)
(于辂/右焉)侍中进当銮驾前奏称侍中臣某请降辂俛伏兴
还侍立皇帝降辂乘舆之大次彻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1b 页 WYG0606-0131d.png
郊社令以祝版进御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各受奠于
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各引从祀文武群臣
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
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质明皇帝改
服大裘而冕(上辛雩祀/盖服衮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
(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焉)至中壝
门外(上辛雩/祀内壝)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
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卫停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2a 页 WYG0606-0132a.png
门外礼部尚书与近侍者陪从如常仪(大圭如搢不便/请立定近侍承)
(奉/焉)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太常卿前奏
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摄事无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仪上辛雩祀同)
礼郎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
(摄则谒者进太尉之/左白上辛雩祀同焉)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
郎跪俛伏举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俛伏而后兴他放此)鼓奏
(国讳/改)和之乐乃以圜钟为宫黄钟为商太簇为徵姑
洗为羽作文武之舞乐舞六成(圜钟三奏黄钟太/簇姑洗各一奏也)偃麾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2b 页 WYG0606-0132b.png
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太常卿前奏称
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摄事无太常卿至皇/帝拜上辛雩祀同也)奉礼郎曰
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正座配座太祝跪取玉币
于篚各立于樽所诸太祝俱取玉及币亦各立于樽所
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乐/摄则谒者引太尉已下皆)
(谒者引太尉太和/乐上辛雩祀同)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以
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坛北向立(摄/则)
(太尉升南/陛北向立)乐止正座太祝加玉于币以授侍中侍中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3a 页 WYG0606-0132c.png
玉币东向进皇帝搢镇圭受玉币(凡受物皆搢镇圭跪/奠讫执圭俛伏太常)
(则搢/笏)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
北向跪奠于昊天上帝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立
于西方东向配座太祝以币授侍中侍中奉币北向进
(摄则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币进奠)皇帝受币太常引进高祖神尧皇帝
神座(雩祀则/太宗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再拜讫
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
向立乐止(摄则太尉行/还立无乐也)初皇帝将奠配帝之币谒者七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3b 页 WYG0606-0132d.png
人各分引献官奉玉币俱进跪奠于第一等神座(上辛/则谒)
(者五人各分引献官奉玉币奠五方帝/座摄事同雩祀五人帝五官相次而毕)馀星座之币谒
者赞引各引官进奠于首座馀皆祝史斋郎助奠讫引
还复位(摄则太尉奠配座诸太祝及诸献官各奉玉/币进于神座讫还樽所上辛无星以下座也)
众官再拜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于门外登歌止祝史
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诸太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于
神座诸太祝与祝史退立于樽所
  进熟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4a 页 WYG0606-0133a.png
皇帝既升(摄则太尉升/上辛雩祀同)奠玉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
馔各陈于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
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摄事则/于太祝)
(奠毛血其太官引/馔入土辛雩祀同)俎初入门奏永和之乐黄钟之均(自/后)
(接神之乐/皆奏黄钟)馔各至其陛乐止祝史俱进彻毛血之豆降
自东陛以出(上帝之馔升自午陛配帝之馔升自卯陛/青帝之馔升自寅陛赤帝之馔升自已陛)
(黄帝之馔升自未陛白帝之馔升自酉陛黑帝之馔升/自子陛大明之馔升自辰陛夜明之馔升自戌陛其内)
(官中官诸馔随便而升上辛无大明以下/馔摄事同雩祀五人帝馔各由其陛升)诸太祝迎馔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4b 页 WYG0606-0133b.png
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羃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其下也)设讫
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俱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
位诸太祝各还樽所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相次而毕
(上辛无外官以下馔雩祀又/进设五官馔并无众星馔也)初坛上设馔讫太常卿引
皇帝诣罍洗(摄则谒者引太尉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乐作皇帝至罍洗乐
止侍中跪取匜兴沃水又侍中跪取盘盥承水皇帝盥
手黄门侍郎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帝帨手讫黄门侍郎
受巾跪奠于篚黄门侍郎又取匏爵于篚兴进皇帝受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5a 页 WYG0606-0133c.png
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盘皇帝洗爵黄门侍郎又授
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讫侍中奠盘匜黄门侍郎受巾奠
于篚皆如初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
乐止(摄则太尉洗拭匏/爵无乐作以下仪)谒者引司徒升自东陛立于樽
所斋郎奉俎从其后太常卿引皇帝诣上帝樽所执爵
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兴太祝各率斋郎进俎太祝减
神前胙肉(皆取前脚/第二骨也)加于俎以胙等置一俎上太祝持
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进(摄则/言授)皇帝受以授左右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5b 页 WYG0606-0133d.png
(摄则太尉/以授斋郎)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皇帝跪取爵遂饮卒爵
侍中进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坫皇帝俛伏兴
再拜乐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阶还版位
西向立乐止文舞退鼓揽作舒和之乐退讫戛敔乐止
武舞入鼓揽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自此已上凡/摄皆太尉为)
(初献其仪依皇帝行事/赞佐皆谒者太祝斋郎)初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摄则/太常)
(卿为亚献自下并/改太尉为太常卿)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讫谒者引太
尉自东陛升坛诣昊天上帝著樽所执樽者举羃太尉酌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6a 页 WYG0606-0134a.png
醴齐讫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
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拜讫谒者引太尉诣
配帝牺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羃太尉酌醴齐讫谒
者引太尉进高祖神尧皇帝座前(雩祀/太宗)东向跪奠爵太
尉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上辛五方祀各取爵/酌醴齐供樽讫还樽)
(所雩/祀同)讫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诸太
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
西向立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6b 页 WYG0606-0134b.png
坫太尉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尉却复位初太尉献将毕
谒者引光禄卿(摄则同以光/禄卿为终献)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
酌盎齐献正座配座(雩祀并献/五方帝也)终献如亚献之仪(上辛/五帝)
(祀亦各/配献之)讫谒者引光禄卿降复位初太尉将升献时(摄/则)
(太常卿/将升献)谒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献官诣
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讫各由其陛升(雩祀太尉升献赞/引引五帝献官酌)
(醴齐奠太昊氏配座斋郎助奠五帝将毕五/帝献官酌醍齐奠勾芒氏配座祝史助奠)诣第一等
俱酌汎齐讫各进跪奠于神座前兴各还引降还本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7a 页 WYG0606-0134c.png
初第一等献官将升谒者五人次引献官各由其陛升
坛诣第二等樽者举羃侍中赞酌汎齐讫寿和之乐作(皇/帝)
(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和之乐摄则谒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诣上帝樽所执事者举羃太尉酌汎齐讫乐作)
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太
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止(摄仪皆谒/者引太尉)太祝持版进
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嗣
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摄则云天子某谨遣太/尉臣某名敢昭告于昊)
(天上辛/雩祀同)大明南至长晷初升万物权舆六气资始式遵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7b 页 WYG0606-0134d.png
彝典恪修礼物(上辛云维神发育群生财成庶品灵雨/作施普博无私爰用启蛰式遵农事雩)
(祀云爰兹孟夏龙见纪辰方资长育式遵常礼/敬呈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肃)敬以玉
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禋燎祗荐洁诚高祖神尧皇帝
配神作主(凡摄事祝版应御署讫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遂奉出)皇帝再拜
(摄则太/尉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
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酒樽所执
樽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汎齐乐
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雩祀/太宗)东向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8a 页 WYG0606-0135a.png
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上辛则/谒者五)
(人各引五方上帝太祝皆取爵于坫酌/汎齐各进奠于神座讫还樽所雩祀同)太祝持版进于
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有孝
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摄则云皇帝臣某/谨遣太尉臣某)敢昭告于
高祖神尧皇帝履长伊始肃事郊禋用致燔祀于昊天
上帝伏惟庆源长发德冠思文对越昭升永有配命(上/辛)
(云时惟孟春敬祈嘉谷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高祖/浚哲徇齐钦明昭格祭祀之礼肃奉旧章雩祀云时惟)
(正阳式遵恒典伏惟道叶乾元/德施品物永有配命对越昭升)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8b 页 WYG0606-0135b.png
品式陈明荐侑神作主尚飨讫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
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皇帝再拜讫
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乐作
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
受爵西向进皇帝再拜受爵内官酒樽所俱酌醍齐各
进跪奠爵于内官座首兴馀座皆祝史斋郎助奠以次
而毕谒者各引献官还本位初第二等献官将升谒者
四人次引献官俱诣罍洗盥手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9a 页 WYG0606-0135c.png
等中官酒樽所俱酌清酒沈齐(摄仪/盎齐)以献赞引四人次
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众星酒樽所酌昔酒(摄仪/沈齐)
献其祝史斋郎酌酒兴奠皆如内官之仪讫谒者赞引
各引献官还本位(上辛雩祀无日/月以下献仪也)诸献俱毕武舞止上
下诸祝各进跪彻豆兴还樽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也)奉礼郎
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者不拜)
和之乐作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乐
作一成止(摄事则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请就望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59b 页 WYG0606-0135d.png
燎位(摄则谒者进太尉之/左曰请就望燎位也)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
望燎位南向立乐止(摄则谒者/引太尉也)于群官将拜上下诸祝
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币祝版日月以上斋郎以俎载
牲体黍稷饭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南行往柴坛西过
坛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玉币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
内诸祝史又以内官已下之礼币皆从燎(上辛无日月/已下牲币雩)
(祀有五/帝币)奉礼郎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
常卿前奏礼毕(摄则谒者前白/礼毕则太尉出)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0a 页 WYG0606-0136a.png
乐作皇帝出中壝门(上辛雩祀/并内壝)殿中监前受镇圭以授
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圭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
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
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已下俱复执事
位立定奉礼郎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工人
二舞以次出
  銮驾还宫(上辛雩/祀并同)
皇帝既还大次侍中版奏请解严(将士不得/辄离部位)皇帝停大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0b 页 WYG0606-0136b.png
次一刻顷搥一鼓为一严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三刻
顷搥二鼓为再严将士布队仗侍中版奏请中严皇帝
服通天冠绛纱袍诸祀官服朝服(学马者/服裤褶)五刻顷搥三
鼓为三严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客使等序立于大次之
前近南文武侍臣诣大次奉迎乘黄令进金辂于大次
门外南向千牛将军立于辂左侍中版奏外办太仆卿
升执辔皇帝乘舆出次彻扇侍卫警跸如常仪皇帝升
辂太仆卿立授绥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1a 页 WYG0606-0136c.png
銮驾动称警跸如常仪黄门侍郎赞者夹引千牛将军
夹辂而趋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权停
敕侍臣上马侍中乃前承旨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
称侍臣上马赞者承傅文武侍臣皆上马毕黄门侍郎
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
退复位千牛将军升讫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
复位鼓傅音銮驾动鼓吹振作而还文武群臣导从如
来仪诸方客使便还馆驾至承天门外侍臣下马所銮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1b 页 WYG0606-0136d.png
驾权停文武侍臣皆下马千牛将军降立于辂右讫銮
驾动千牛将军夹辂而趋驾入嘉德门太乐令三撞蕤
宾之钟皆应鼓柷奏采齐之乐至太极门戛敔乐止入太
极门鼓柷奏太和之乐驾至横街北当东上阁回辂南
向侍中进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有请降辂俛伏兴
还复位皇帝降辂舆以入伞扇侍卫警跸如常仪侍臣
从至阁戛敔乐止初文武群官至承天门外通事舍人
承旨敕群官并还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请解严扣钲将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2a 页 WYG0606-0137a.png
士各还其所(通典开元/礼纂类)
开元年中唐子元徐坚同议南郊先燔后祭之义曰臣
等谨案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
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臣
等按周礼迎神之义乐六变而(一作/则)天神降八变而(一/作)
(则/)地祇出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礼以乐周礼
正文非谓燔柴以降神也按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
假如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迎神然则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2b 页 WYG0606-0137b.png
殷人尚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按显庆
中无忌等奏称晋氏之前犹遵古礼周魏以降妄为损
益者今按郭璞晋南郊赋及注尔雅祭后方燔又案宋
志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及梁郊祀亦先饮
福酒讫燔燎(一作后/方燎)又案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
据此即周道后燔晋不先燔无忌之奏(一作/事)(一作/义)
相乖又案周礼大宗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注云礼谓始告神时祭(一作/荐)于神坐也又文(一作/下文)云以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3a 页 WYG0606-0137c.png
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皆有牲币各放(一作/如)其器之色
又礼器云有以少为贵者祭天特牲是知苍璧之与苍
牲俱合奠之神座理即(作一/节)不惑又云四圭有邸以
祀天旅上帝即明祀昊天上帝之时以旅五方天帝明
矣其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自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
日各于其方迎气所用自分别矣今按显庆所改新礼
以苍璧与苍牲苍币俱用先燔苍璧既已燔矣所以遂
加四圭有邸奠之神座牲既已燔矣所以更加骍牲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3b 页 WYG0606-0137d.png
其宝(一作/寔)俎混昊天于五帝同用四牲失特牲之明文
加为二犊深乖礼制(一作/意)事乃无凭请依贞观旧礼先
祭后燔庶允经义(文苑/英华)
天宝元年二月丁亥加上尊号帝亲享玄元皇帝于新
庙甲午亲享太庙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旧唐书/玄宗纪)
玄宗既定开元礼天宝元年春遂合祭天地于南郊其
后遂以为故事终唐之世莫能改也(唐书礼/乐志)
天宝元年二月丙戌诏曰凡所祭享必在躬亲朕不亲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4a 页 WYG0606-0138a.png
祭礼将有阙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合祭三月丙申合祭
天地于南郊(册府/元龟)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圜
丘皆天地合祭若册命大事告圜丘有司行事亦如之
(文献/通考)
天宝五载诏曰皇王之典聿修于百代郊祭之义允属
于三灵前人既因时以制宜王者亦缘情以革礼且尊
莫大乎天地礼莫崇乎祖宗严配昭升岂宜异数今烝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4b 页 WYG0606-0138b.png
尝之献既著于恒式南北之郊未展于时享自今以后
每载四时孟月先择吉日祭昊天上帝其以皇地祇合
祭以次日祭九宫坛皆令宰臣行礼奠祭务崇蠲洁称
朕意焉(通/典)
天宝五载十二月辛酉诏曰祈谷上帝春祀先王永惟
因心敢忘如在顷以详诸旧典创以新仪清庙陈牲加
特于尝饩昊天冬祭重增以时享况履兹霜露感怆惟
深瞻彼郊坛有怀昭事宜以来岁正月朕亲谒太庙便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5a 页 WYG0606-0138c.png
于南郊合祭仍令中书门下即与礼官详定仪注六载
正月戊子亲祀南郊遂祀皇地祇(通/典)
天宝九载十一月制自今告献太清宫及太庙改为朝
献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旧唐书/玄宗纪)
十载正月壬辰朝献太清宫癸巳朝飨太庙甲午有事
于南郊合祭天地礼毕大赦天下(旧唐书/玄宗纪)
天宝十载五月以前郊祭天地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
故将祭郊庙告神尧皇帝室(礼仪/志)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5b 页 WYG0606-0138d.png
天宝十载正月制曰自今以后摄祭南郊荐献太清室
荐享太庙其太尉行事前一日于致斋所具羽仪卤簿
公服引入朕亲受祝版乃赴清斋以展诚敬(册府/元龟)
乾元元年四月甲寅上亲享九庙遂有事于圜丘翌日
御明凤门大赦天下六月己酉初置太乙神坛于圜丘是
日命宰相王玙摄行祠事(旧唐书肃/宗本纪)
上元二年九月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月以斗
所建辰为名元年建丑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唐书肃/宗本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6a 页 WYG0606-0139a.png
元年建子月诏曰皇王符瑞应协于灵祇典礼废兴式
存于禋告顷以三代正朔所尚不同百王徽号无闻异
称顾兹薄德思创常规爰因行庆之日将务惟新之典
而建元立制册命历符受于天地祖宗申于百辟卿士
今既循诸古法让彼虚名革故之宜已宣于臣下昭报
之旨未展于郊庙因时备礼择日陈诚宜取来月一日
祭圜丘及太乙坛建丑月辛亥朔拜南郊祭太乙坛礼
毕还宫(册府/元龟)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6b 页 WYG0606-0139b.png
广德二年二月乙亥有事于南郊(唐书代/宗本纪)
代宗广德二年有事南郊从独孤及议卒以太祖配天
(图书/集成)
天宝十载五月已前郊祭天地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
宝应元年杜鸿渐为太常卿礼仪使员外郎薛颀归崇
敬等议以神尧为受命之主非始封之君不得为太祖
以配天地太祖景皇帝始受封于唐即殷之契周之后
稷也请以太祖景皇帝郊祀配天地告请宗庙亦太祖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7a 页 WYG0606-0139c.png
景皇帝酌献谏议大夫黎干议以太祖景皇帝非受命
之君不合配享天地二年五月干进议状为十诘十难
曰归崇敬薛颀等称禘谓冬至祭天于圜丘周人则以
远祖帝喾配臣干诘曰国语曰有虞氏夏后氏俱禘黄
帝商人禘舜周人禘喾俱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一也诗
商颂曰长发大禘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二也诗周
颂曰雍禘太祖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三也礼记祭
法曰有虞氏夏后氏俱禘黄帝殷人周人俱禘喾又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7b 页 WYG0606-0139d.png
言祭昊天于圜丘四也礼记大傅曰不王不禘王者禘
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五
也尔雅释文曰禘大祭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六也
家语云凡四代帝王之所郊皆以配天也其所谓禘者
皆五年大祭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七也卢植云禘
祭名禘者帝也事尊明禘故曰禘又不言祭昊天于圜
丘八也王肃云禘谓于五年大祭之时又不言祭昊天
于圜丘九也郭璞云禘五年之大祭又不言祭昊天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8a 页 WYG0606-0140a.png
圜丘十也臣干谓禘是五年宗庙之大祭诗礼经傅文
义昭然臣见礼记祭法及礼记大傅商颂长发等三处
郑玄注或称祭昊天或云祭灵威仰臣精详典籍更无
以禘谓祭天于圜丘及郊祭天者审如禘是祭之最大
则孔子说孝经为万代百王法称周公大孝何不言禘
祀帝喾于圜丘以配天而反言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以
五经俱无其说圣人所以不言轻议大典亦何容易犹
恐不悟今更作十难其一难曰周颂雍禘祭太祖也郑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8b 页 WYG0606-0140b.png
玄笺云禘大祭太祖文王也商颂云长发大禘也玄又
笺云大禘祭天也夫商周之颂其文互说或云禘太祖
或云大禘俱是五年宗庙之大祭详览典籍更无异同
惟郑玄笺长发乃称是郊祭天详玄之意因此商颂禘
如大傅云大祭如春秋大事于太庙尔雅禘大祭虽云
大祭亦是宗庙之祭可得便称祭天乎若如所说大禘
即云郊祭天称禘即是祭宗庙又祭法说虞夏商周禘
黄帝与喾大傅不王不禘禘上俱无大字玄因何复称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9a 页 WYG0606-0140c.png
祭天乎又长发文亦不歌喾与感生帝故知长发之禘
为非禘喾及郊祭天明矣殷周五帝之大祭群经众史
及鸿儒硕学自古立言著论序之详矣俱无以禘为祭
天何弃周孔之法言独取康成之小注便欲违经非圣
诬乱祀典谬哉其二难曰大傅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
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者此说王
者则当禘其谓祭法虞夏商周禘黄帝及喾不王则不
禘所当禘其祖之所自出谓虞夏出黄帝殷周出帝喾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69b 页 WYG0606-0140d.png
以近祖配而祭之自出之祖既无宗庙即是自外至者
故同之天地神祇以祖配而祀之自出之说非但于父
在母亦然左傅子产云陈则我周之自出此可得称出
于太微五帝乎故曰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谓也及诸侯之禘则降于王者不得祭自
出之祖只及太祖而已故曰诸侯及其太祖此之谓也
郑玄错乱分禘为三注祭法云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一
也注左傅称郊祭天以后稷配灵威仰笺商颂又称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0a 页 WYG0606-0141a.png
祭天二也注周颂云禘大祭大于四时之祭而小于祫
太祖谓文王三也禘是一祭玄析之为三颠倒错乱皆
率胸臆曾无典据何足为凭其三难曰虞夏商周已前
禘祖之所自出其义昭然自汉魏晋以还千馀岁其礼
遂阙又郑玄所说其言不经先儒弃之未曾行用愚以
为错乱之义废弃之注不足以正大典其四难曰所称
今三礼行于代者皆是郑玄之学请据郑学以明之曰
虽云据郑学今欲以景皇帝为始祖之庙以配天复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0b 页 WYG0606-0141b.png
郑义相乖何者王制云天子七庙玄云此周礼也七庙
者太祖及文武之祧与亲庙四也殷则六庙契及汤与
二昭二穆也据郑学夏不以鲧及颛顼昌意为始祖昭
然可知也而欲引稷契为例其义又异是爰稽邃古洎
今无以人臣为始祖者惟殷以契周以稷夫稷契者皆
天子元妃之子感神而生昔帝喾次妃简狄有娀氏之
女吞玄鸟之卵因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大功舜乃
命契作司徒百姓既和遂封于商故诗曰天命玄鸟降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1a 页 WYG0606-0141c.png
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此之谓也后稷者其母有邰氏之
女曰姜嫄为帝喾妃出野履巨迹歆然有孕生稷稷长
而勤于稼穑尧闻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大功舜封于
邰号曰后稷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故诗曰履帝武敏歆
居然生子即有邰家室此之谓也舜禹有天下稷契在其
间量功比德抑其次也舜授职则播百谷敷五教禹让
功则平水土宅百揆故国语曰圣人之制祀也功施于
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契为司徒而人辑睦稷勤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1b 页 WYG0606-0141d.png
百谷而死皆居前代祀典子孙有天下得不尊而祖之
乎其五难曰既遵郑说小德配寡遂以后稷只配一帝
尚不得全配五帝今以景皇帝特配昊天于郑义可乎
其六难曰众难臣云上帝与五帝一也所引春官祀天
旅上帝祀天旅四望旅训众则上帝是五帝臣曰不然
旅虽训众出于尔雅又为祭名春官训陈注有明文若
如所言旅上帝便成五帝则季氏旅于泰山可得便是
四镇耶其七难曰所云据郑学则景皇帝亲尽庙主合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2a 页 WYG0606-0142a.png
祧却欲配祀天地错乱祖宗夫始祖者经纶草昩体大
则天所以元气广大万物之宗尊以长至阳气萌动之
始日俱祀于南郊也夫万物之始天也人之始祖也日
之始至也扫地而祭质也器用陶匏性也牲用犊诚也
兆于南郊就阳位也至尊至质不敢同于先祖礼也故
白虎通曰祭天岁一者何天至尊至质事之不敢亵黩
故因岁之阳气始达而祭之今国家一岁四祭之黩莫
大焉上帝五帝其祀遂阙怠亦甚矣黩与怠皆礼之失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2b 页 WYG0606-0142b.png
不可不知夫亲有限祖有常圣人制礼君子不以情变
易国家重光累圣历祀百数岂不知景皇帝始封于唐
当时通儒议功度德尊神尧克配彼天崇太宗以配上
帝神有宅主为日已久今欲黜神尧配含枢纽以太宗
配上帝则紫微五精上帝佐也以子先父是礼意乎非
止神祇错位亦以祖宗乖序何以上称皇天祖宗之意
哉若夫神尧之功太宗之德格于皇天上帝臣以为郊
祀宗祀无以加焉其八难曰欲以景皇帝为始祖既非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3a 页 WYG0606-0142c.png
造我区宇经纶草昩之主故非夏始祖禹殷始祖契周
始祖稷汉始祖高帝魏始祖武皇帝晋始祖宣帝国家
始祖神尧皇帝同功比德而忽升于宗祀圜丘之上为
昊天匹曾谓圜丘不如林放乎其九难曰昨所言魏文
帝丕以武帝操为始祖晋武帝炎以宣帝懿为始祖者
夫孟德仲达者皆人杰也拥天下之强兵挟汉魏之微
主专制海内令行草偃服衮冕陈轩悬天子决事于私
第公卿列拜于道左名虽为臣势实凌君后主因之而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3b 页 WYG0606-0142d.png
业帝前王由之而禅代子孙尊而祖之不亦可乎其十
难曰所引商周魏晋既不当矣则景皇帝不为始祖明
矣我神尧拔出群雄之中廓清隋室拯生人于涂炭则
夏虞之勋不足多成帝业于数年之间则汉祖之功不
足比夏以大禹为始祖汉以高祖为始祖则我唐以神
尧为始祖法夏则汉于义何嫌今欲革皇天之祀易太
祖之庙事之大者莫大于斯曾无按据一何寡陋不愧
于心不畏于天乎以前奉诏令诸司各据礼经定议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4a 页 WYG0606-0143a.png
臣干忝窃朝列官以谏为名以直见知以学见达不敢
不罄竭以裨万一昨十四日具以议状呈宰相宰相令
朝臣与臣论难所难臣者以臣所见独异莫不腾辞飞
辩竞欲碎臣理钳臣口剖析毫釐分别异同序坟典之
凝滞指子傅之乖谬事皆归根触物不碍但臣言有宗
尔岂辨者之流也又归崇敬薛颀等援引郑学欲芜祀
典臣为明辩迷而不复臣辄作十诘十难援据坟籍昭
然可知庶郊禘事得其真严配不失其序皇灵降祉天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4b 页 WYG0606-0143b.png
下蒙赖臣亦何顾不蹈鼎镬谨敢闻达伏增悚越议奏
不报(旧唐书/礼仪志)
二年春夏旱言事者云太祖景皇帝追封于唐高祖实
受命之祖百神受职合依高祖今不得配享天地所以
神不降福以致愆阳代宗疑之诏百寮会议太常博士
独孤及献议曰礼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凡受命始封之君皆谓太祖继太祖已下六庙则以亲
尽迭毁而太祖之庙虽百代不迁此五帝三王所以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5a 页 WYG0606-0143c.png
祖敬宗也故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颛顼而郊
鲧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
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则明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
昊天上帝惟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公无位无功不可
可以为祖宗故汉以高皇帝为太祖其先细微也非足
为后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国之任翼周弼魏肇
启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为有天下之号天所命也
亦如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禘郊祖宗之位宜在百代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5b 页 WYG0606-0143d.png
不迁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高祖犹周之祖文王而宗武
王也今若以高祖创业当跻其祀是弃三代之令典尊
汉氏之末制黜景皇帝之大业同丰公沛公之不祀反
古违道失孰大焉夫追尊景皇庙号太祖高祖太宗所
以崇尊之礼也若配天之位既异则太祖之号宜废祀
之不修庙亦当毁尊祖报本之道其坠于地乎汉制擅
议宗庙以大不敬论今武德贞观宪章未改国家方将
敬祀事和神人禘郊之间恐非所宜臣谨稽礼文参诸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6a 页 WYG0606-0144a.png
往制请仍旧典竟依归崇敬等议以太祖配享天地焉
广德二年正月十六日礼仪使杜鸿渐奏郊太庙大礼
其祝文自今已后请依唐礼版上墨书其玉简金字者
一切停废如允臣所奏望编为常式敕曰宜行用竹简
(礼仪/志)
广德二年二月癸酉上亲荐献太清宫乙亥祀昊天上
帝于圜丘即日还宫(代宗/纪)
永泰二年礼仪使太常卿杜鸿渐奏冬至祀昊天上帝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6b 页 WYG0606-0144b.png
夏至祀皇地祇请以太祖景皇帝配飨孟春祈谷祀昊
天上帝请以太宗配飨季秋于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
请以肃宗配飨臣与礼官学士凭据经文事皆明著德
音详定久未施行敕旨依(通/典)
大历五年冬十一月庚寅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
于南郊 七年冬十一月辛卯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
上帝于南郊不视朝 八年冬十一月辛丑日长至不
视朝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郊 十一年冬十一月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7a 页 WYG0606-0144c.png
丙辰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不受朝贺
十三年冬十一月丁卯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
南郊不视朝(册府/元龟)
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长至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
郊上不视朝故也(旧唐书代/宗本纪)
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上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时河
中浑瑊泽潞李抱真山南严震同华骆元光邠宁韩游
瑰鄜坊唐朝臣奉诚康日知等大将侍祠郊坛还宫御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7b 页 WYG0606-0144d.png
丹凤楼大赦天下(德宗/本纪)
 崔纵傅贞元元年天子郊祀为大礼使岁旱用屈纵
 撙裁文物俭而不陋
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宗亲祀南郊有司进图敕
付礼官详酌博士柳冕奏曰开元定礼垂之不刋天宝
改作起自权制此皆方士谬妄之说非礼典之文请一
准开元礼从之(礼仪/志)
六年九月己卯诏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太庙行从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8a 页 WYG0606-0145a.png
官吏将士等一切并令自备食物其诸司先无公厨者
以本司阙职物充其王府官度支量给廪物其仪仗礼
物并仰御史撙节处分十月己亥文武百寮京城道俗
抗表请上徽号上曰朕以春夏亢旱粟麦不登朕精诚
祈祷获降甘雨既致丰穰告谢郊庙朕倘因禋祀而受
徽号是有为为之勿烦固请也十一月庚午日南至上
亲祀昊天上帝于郊丘礼毕还宫御丹凤楼宣赦见禁
囚徒减罪一等立仗将士及诸军兵赐十八万段匹(德/宗)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8b 页 WYG0606-0145b.png
(本/纪)
贞元六年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诏以皇太子为亚
献亲王为终献上问礼官亚献终献合受誓戒否吏部
郎中柳冕奏准开元礼献官前七日于内受誓戒辞云
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今以皇太子为亚献请
改旧辞云各扬其职肃奉常仪从之(礼仪/志)
贞元九年十一月乙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德/宗本纪)
 册府元龟贞元九年十一月癸未帝朝献太清宫毕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9a 页 WYG0606-0145c.png
 事宿斋于太庙行宫甲申朝于太庙毕事斋于南郊
 行宫乙酉日南至郊祀初帝以是岁有年蛮夷朝贡
 思亲告郊庙于祀事尤重慎及将散斋谓宰臣曰在
 祀散斋归正寝摄心奉祀不可闻外事其常务勿奏
 乃斋于别殿及命皇太子诸王行祭者皆受誓一日
 命妃媵辞于别所故事祈坛宫庙内坛及殿庭帝步
 武所皆设黄道褥坛十一位又施赤黄褥将有事皆
 命彻之又故事设御史版位于郊庙咸藉以褥及是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79b 页 WYG0606-0145d.png
 虔禋拜首于地有司奉祠者莫不惕励
 通典贞元十三年敕郊坛时祭燔柴瘗埋并依天宝
 十三年制自今以后摄祭南郊太尉行事前一日于
 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
 所
 唐书韦武傅是时帝以反正告郊庙大兵后典章苟
 完执事者时时咨武武酌宜约用得礼之衷群司奉
 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0a 页 WYG0606-0146a.png
 文献通考长庆三年太常礼院奏郊坛祠祀遇大雨
 雪废祭其礼物条件如后御署祝版既未行祭礼无
 焚毁之文请于太常寺敕库收贮而其小祀虽非御
 署准此玉币燎柴神酒燎币醴齐并榛栗脯醢及应
 行事烛等请令郊社署各牒充次祭支用牲牛参牲
 既未行祭礼无进胙赐胙之文请比附礼记及祠令
 牲死则埋之例委监察使及礼官于祠所瘗埋其小
 祀不全用牢牲旧例用猪羊肉亦准此粢盛瓜菹笋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0b 页 WYG0606-0146b.png
 菹应已造成馔物请随牲瘗埋行事官明衣绢布等
 准式既祭前给讫合充洁服既已经用请便收破公
 卿已下明房油煖幕炭应斋宿日所破用物请收破
 旨依永为定式
宝历元年正月乙巳朔辛亥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
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旧唐书敬/宗本纪)
太和三年十一月甲午有事南郊大赦(唐书文/宗本纪)
 崔宁傅云黯开成初为监察御史奏郊庙祭祀不虔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1a 页 WYG0606-0146c.png
 文宗语宰相曰郊庙之礼朕当亲之但千乘万骑国
 用不给故使有司侍祠然是日朕正衣冠坐以俟旦
 今闻主者不虔祭器敝恶岂朕事神蠲洁意耶公宜
 敕有司遵朕斯意黯乃具条以闻
 旧唐书王播傅弟起太和九年判太常卿充礼仪详
 定使创造礼神九玉奏议曰邦国之礼祀为大事圭
 璧之仪经有前规谨案周礼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黑璜礼北方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1b 页 WYG0606-0146d.png
 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
 日月星辰凡此九器皆祀神之玉也又云以禋祀祀
 昊天上帝郑玄云禋烟也为玉币祭讫燔之而升烟
 亦报阳也今与开元礼义同此则焚玉之验也又周
 礼掌国之玉镇大宝器若大祭既事而藏之此则收
 玉之證也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
 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
 者与牲俱燎则灵恩之义合于礼经今国家郊天祀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2a 页 WYG0606-0147a.png
 地祀神之玉常用守经据古礼神之玉则无臣等请
 下有司精求良玉创造苍璧黄琮等九器祭讫则藏
 之其燎玉即依常制从之
会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大赦
改元五年正月辛亥有事于郊庙礼毕御承天门大赦
天下(武宗/本纪)
 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四年十二月敕郊礼日近狱
 囚数多案款已成多有翻覆其两京天下州府见系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2b 页 WYG0606-0147b.png
 狱囚已结正及两度翻案伏款者并令先事结断讫
 申
大中元年正月甲寅皇帝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
大赦改元(唐书宣/宗本纪)
 旧唐书宣宗本纪大中五年敕两京天下州府起大
 中五年正月一日已后三年内不得杀牛如郊庙享
 祀合用者即与诸畜代
咸通元年十一月丁未上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3a 页 WYG0606-0147c.png
大赦改元 四年正月庚午上有事于圜丘礼毕御丹
凤楼大赦(旧唐书懿/宗本纪)
龙纪元年十一月丁未朝献于太清宫戊申朝享于太
庙己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昭/宗本纪)
龙纪元年十一月己丑朔将有事于圜丘辛亥上宿斋
于武德殿宰相百寮朝服于位时两军中尉杨复恭及
两枢密皆朝服侍上太常博士钱珝李绰等奏论之曰
皇帝赴斋宫内臣皆服朝服臣检国朝故事及近代礼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3b 页 WYG0606-0147d.png
令并无内官朝服典祭之文伏惟皇上陛下承天御历
圣祚中兴祗见宗祧克承大礼皆禀高祖太宗之成制
必循虞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礼院先准
大礼使牒称得内侍省牒要知内臣朝服品秩礼院已
准礼令报讫今参详近朝事例若内官及诸卫将军必
须制冠服即各依所兼正官随资品依令式服本官之
服事存傅听且可俯从然亦分明著在礼令乞圣慈允
臣所奏状入至晚不报钱珝又进状曰臣今日己时进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4a 页 WYG0606-0148a.png
状论内官冠服制度未奉圣旨伏以陛下虔事郊禋式
遵彝范凡关典礼必守宪章今陛下行先王之大礼而
内臣遂服先王之法服来日朝献太大圣臣赞导皇帝
行事若侍臣服章有违制度是为非礼上渎祖宗臣期
不奉敕臣谬当圣代叨备礼官获正朝仪死且不朽脂
膏泥滓是所甘心状入降朱书御札曰卿等所论至当
事可从权勿以小瑕遂妨大礼于是内四臣遂以法服
侍祠甲寅圜丘礼毕御承天门大赦(旧唐书昭/宗本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4b 页 WYG0606-0148b.png
 唐书殷侑傅孙盈孙为太常博士龙纪元年昭宗郊
 祀两中尉及枢密皆以宰相服侍上盈孙奏言先代
 令典无内官朝服侍祠必欲之当随所摄资品虽无
 援据犹免僣逼诏可
 旧唐书孔纬傅十一月昭宗谒郊庙两中尉内枢密
 请朝服纬奏曰中贵不衣朝服助祭国典也陛下欲
 以权道宠内臣则请依所兼之官而为之服天子召
 谏官谓之曰大礼日近无宜立异为朕容之于是内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5a 页 WYG0606-0148c.png
 官以朝服助祭
天祐二年七月卜郊九月乙酉改卜郊十一月庚午三
卜郊(唐书哀/帝本纪)
天祐二年五月庚午敕所司定今年十月九日有事郊
丘其修制礼衣祭服宜令宰臣柳璨判祭器宜令张文
蔚杨涉分判仪仗车辂宜令太常卿张廷范判 六月
辛卯太微宫使柳璨奏前使裴枢充宫使曰权奏请玄
元观为太清宫又别奏在京弘道观为太清宫至今未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5b 页 WYG0606-0148d.png
有制置伏以今年十月九日陛下亲事南禋先谒圣祖
庙弘道观既未修葺玄元观又在北山若车驾出城礼
非便稳今欲只留北邙山上老君庙一所其玄元观请拆
入都城于清化坊内建置太微宫以备车驾行事从之
 丙午全忠奏得宰相柳璨记事欲拆北邙山下玄元
观移入都内清化坊取旧昭明寺基建置太微宫准备
十月九日南郊行事缘延资库盐铁并无物力令臣商
量者臣已牒判六军诸卫张全义指挥工作讫优诏嘉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6a 页 WYG0606-0149a.png
之 九月乙酉敕先择十月九日即事郊丘备物之间
有所未办宜改用十一月十九日 十一月丙辰全忠
自正阳渡淮而北至汝阴全忠深悔此行无益丁卯至
大梁时哀帝以此月十九日亲祠圜丘中外百司礼仪
法物已备戊辰宰相已下于南郊坛习仪而裴迪自大
梁回言全忠怒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谋延唐祚而欲
郊天改元玄晖柳璨大惧庚午敕曰先定此月十九日
亲礼南郊虽定吉辰改卜亦有故事宜改取来年正月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6b 页 WYG0606-0149b.png
上辛付所司 十二月庚戌敕朕以谬荷丕图礼合亲
谒郊庙先定来年正月上辛用事今以宫闱内乱播于
丑声难以惭恧之容入于祖宗之庙其明年上辛亲谒
郊庙宜停(旧唐书哀/帝本纪)
 五代史梁本纪天子卜祀天于南郊王怒以蒋玄晖
 等欲祈天以延唐祚天子惧改卜郊十二月王遣人告
 枢密使蒋玄晖与何太后私通杀玄晖而焚之遂弑
 太后于积善宫天子下诏以太后故停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7a 页 WYG0606-0149c.png
 孔循傅循与蒋玄晖有隙哀帝即位将有事于南郊
 循与王殷(即蒋殷/冒王氏)谗于太祖曰玄晖私侍何太后与
 张廷范等奉天子郊天冀延唐祚太祖大怒时梁兵
 攻寿春败归帝遣裴迪劳军太祖见迪怒甚迪还哀
 帝不敢郊
 蒋殷傅哀帝方卜郊殷与蒋玄晖有隙因谮之太祖
 言玄晖等教天子卜郊祈天且待诸侯助祭者以谋
 兴复太祖大怒哀帝为改卜郊
唐会要 卷九上 第 87b 页 WYG0606-0149d.png
 
 
 
 
 
 
 
 唐会要卷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