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148-01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辨疑卷一
宋 萧楚 撰
春秋鲁史旧章辨
孔子本准鲁史兼采诸国之志而作春秋春秋之未作
则史也非经也春秋之既作则经也其文犹史尔而不
可以为史法必举年时月日而后纪事然事事而系云
甲乙则烦而无统于是又度其事之轻重大小其大者
春秋辨疑卷一
宋 萧楚 撰
春秋鲁史旧章辨
孔子本准鲁史兼采诸国之志而作春秋春秋之未作
则史也非经也春秋之既作则经也其文犹史尔而不
可以为史法必举年时月日而后纪事然事事而系云
甲乙则烦而无统于是又度其事之轻重大小其大者
卷一 第 1b 页 WYG0148-0110b.png
若系国之重者则日其次则月又其次则时此皆因旧
史之文也(原注日月/例别有论)然史之纪事必须本末略具使读
者可辨(原注尚书记言之史春秋则记行事之史虽略/于书亦必有本末使读者足以辨其事善恶非)
(直举其事之/条目而已)非如今春秋之简也案仲尼读史至楚复
陈曰大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叔时之言(原注此必/读楚史而)
(采其事书/于春秋也)观今春秋书曰丁亥楚子入陈使旧史之文
只如此则虽孔子何以知其终不县陈也(原注时楚子/欲以陈为县)
仲尼读晋志见赵宣子弑君事曰惜也出竟乃免观今
史之文也(原注日月/例别有论)然史之纪事必须本末略具使读
者可辨(原注尚书记言之史春秋则记行事之史虽略/于书亦必有本末使读者足以辨其事善恶非)
(直举其事之/条目而已)非如今春秋之简也案仲尼读史至楚复
陈曰大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叔时之言(原注此必/读楚史而)
(采其事书/于春秋也)观今春秋书曰丁亥楚子入陈使旧史之文
只如此则虽孔子何以知其终不县陈也(原注时楚子/欲以陈为县)
仲尼读晋志见赵宣子弑君事曰惜也出竟乃免观今
卷一 第 2a 页 WYG0148-0110c.png
春秋书曰晋赵盾弑其君使旧史之文只如此则虽孔
子何以知盾之奔未出竟也(原注孔子读晋志始知宣/子事则是鲁春秋旧不载)
(据孟子以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合而论之/则知孔子兼采诸国之说而作春秋益信明矣)案澶
渊之会诸大夫称人恶不实其言卒不归宋财也(原注/案经)
(围彭城城把城成周皆大夫之事而皆列书名氏独澶/渊之会悉书人则知其贬也当以左氏之说为信公榖)
(传以经质/之不足据)卫宁殖曰吾得罪于圣人悔之无及名藏在
于诸侯之策曰卫孙林父宁殖出其君今春秋无书逐
君之臣姓名者(原注只书某侯/出奔于某而已)又案汲冢纪年书称周
子何以知盾之奔未出竟也(原注孔子读晋志始知宣/子事则是鲁春秋旧不载)
(据孟子以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合而论之/则知孔子兼采诸国之说而作春秋益信明矣)案澶
渊之会诸大夫称人恶不实其言卒不归宋财也(原注/案经)
(围彭城城把城成周皆大夫之事而皆列书名氏独澶/渊之会悉书人则知其贬也当以左氏之说为信公榖)
(传以经质/之不足据)卫宁殖曰吾得罪于圣人悔之无及名藏在
于诸侯之策曰卫孙林父宁殖出其君今春秋无书逐
君之臣姓名者(原注只书某侯/出奔于某而已)又案汲冢纪年书称周
卷一 第 2b 页 WYG0148-0110d.png
襄王会诸侯于河阳今只书天王狩于河阳(原注纪年/疑即晋史)
由是知未修春秋辞有本末足以辨事善恶仲尼得以
据其实而笔削之非鲁史之旧章也当是时天下乱甚
矣始于天子失其政柄而诸侯擅权终于陪臣执国命
而蛮夷张横诸夏遂微先王纲纪文章于是荡然圣人
忧之因国史所载乱败之由裁成其义垂训于世冀后
之君子前知而反之正也故断自隐公而下迄于西狩
首王而系月首月而系事以一天下之统(原注春秋以/事系月以月)
由是知未修春秋辞有本末足以辨事善恶仲尼得以
据其实而笔削之非鲁史之旧章也当是时天下乱甚
矣始于天子失其政柄而诸侯擅权终于陪臣执国命
而蛮夷张横诸夏遂微先王纲纪文章于是荡然圣人
忧之因国史所载乱败之由裁成其义垂训于世冀后
之君子前知而反之正也故断自隐公而下迄于西狩
首王而系月首月而系事以一天下之统(原注春秋以/事系月以月)
卷一 第 3a 页 WYG0148-0111a.png
(系王以王系春故每年或书王正月王二月王三月然/后始记诸侯行事言天下之事当统于王也天下之事)
(出于一则治出于二则乱春秋之乱由礼乐征伐不出/于王也时者天之道也治历明时以正岁年以颁天下)
(之朔以作天下之事王之任也故以王系春所谓/诸侯无王而孔子作春秋书王首月以示一统)先王
人而黜诸侯先诸侯而黜大夫(案大夫原本作王人文/义未合观注黜诸侯而)
(归大柄于王黜大夫而归柄于诸/侯两层并举可證其讹今改正)以明天下之分(原注/据礼)
(凡会诸侯著位各以命数多少为叙王之公卿则位诸/公侯之上大夫同侯伯元士同子男自元士以下名字)
(不登于春秋以其微也故凡书王人者元士以下当叙/子男之上春秋之初诸侯僭天子又其次大夫僭诸侯)
(仲尼作春秋不予卑者尸大柄故盟会王臣预焉虽微/者亦书在诸侯之上示黜诸侯而归大柄于王也霸国)
(出于一则治出于二则乱春秋之乱由礼乐征伐不出/于王也时者天之道也治历明时以正岁年以颁天下)
(之朔以作天下之事王之任也故以王系春所谓/诸侯无王而孔子作春秋书王首月以示一统)先王
人而黜诸侯先诸侯而黜大夫(案大夫原本作王人文/义未合观注黜诸侯而)
(归大柄于王黜大夫而归柄于诸/侯两层并举可證其讹今改正)以明天下之分(原注/据礼)
(凡会诸侯著位各以命数多少为叙王之公卿则位诸/公侯之上大夫同侯伯元士同子男自元士以下名字)
(不登于春秋以其微也故凡书王人者元士以下当叙/子男之上春秋之初诸侯僭天子又其次大夫僭诸侯)
(仲尼作春秋不予卑者尸大柄故盟会王臣预焉虽微/者亦书在诸侯之上示黜诸侯而归大柄于王也霸国)
卷一 第 3b 页 WYG0148-0111b.png
(大夫初主盟会则贬之示黜大/夫而归柄于诸侯也此其大致)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
夏而外夷狄以正天下之势幽观冥运之灾变近考人
为之得失彰诚意之片善发伪貌之巨奸拟议予夺一
归乎大中之道此春秋所书之大约也天下之统一然
后能立天下之政天下之分明然后能成天下之务天
下之势正然后能运天下之大若夫负有为之资居得
致之位以立天下之正以成天下之务以运天下之大
上律天时下尽人事赏善罚恶不离乎皇极之训此先
夏而外夷狄以正天下之势幽观冥运之灾变近考人
为之得失彰诚意之片善发伪貌之巨奸拟议予夺一
归乎大中之道此春秋所书之大约也天下之统一然
后能立天下之政天下之分明然后能成天下之务天
下之势正然后能运天下之大若夫负有为之资居得
致之位以立天下之正以成天下之务以运天下之大
上律天时下尽人事赏善罚恶不离乎皇极之训此先
卷一 第 4a 页 WYG0148-0111c.png
王天下所以治也一切倒置而紊之此后之天下所以
乱春秋具其义所以告也故曰经也冀后之君子前知
而反之正也杜预见左氏载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春
秋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遂以春秋为
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刋正之以示劝戒
是大不然也夫未修之春秋可谓周公之法既修之春
秋则仲尼之笔也案经书弑君或称国或称人称盗诸
侯失国或书名或书爵与夫天王不言出奔所在称居
乱春秋具其义所以告也故曰经也冀后之君子前知
而反之正也杜预见左氏载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春
秋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遂以春秋为
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刋正之以示劝戒
是大不然也夫未修之春秋可谓周公之法既修之春
秋则仲尼之笔也案经书弑君或称国或称人称盗诸
侯失国或书名或书爵与夫天王不言出奔所在称居
卷一 第 4b 页 WYG0148-0111d.png
之类皆乱世之事岂周公先垂此法乎又其文体三变
隐桓之际列国盟会侵伐称人称师称爵(原注政自/诸侯出)文
公之世盟会侵伐始书诸国大夫名氏(原注政自/大夫出)成襄
而下迄于获麟荆楚之臣始皆登名于策此所谓三变
也将周公逆知世变而有此法乎案经子男之臣名姓
不登于春秋(原注凡与盟会只书人窃/邑弑君之类则直书之)荆楚南夷也虽
大国书爵不过子是终夷狄待之也而其臣名氏皆登
于春秋又书其主盟主会反与霸国大夫等何也吴初
隐桓之际列国盟会侵伐称人称师称爵(原注政自/诸侯出)文
公之世盟会侵伐始书诸国大夫名氏(原注政自/大夫出)成襄
而下迄于获麟荆楚之臣始皆登名于策此所谓三变
也将周公逆知世变而有此法乎案经子男之臣名姓
不登于春秋(原注凡与盟会只书人窃/邑弑君之类则直书之)荆楚南夷也虽
大国书爵不过子是终夷狄待之也而其臣名氏皆登
于春秋又书其主盟主会反与霸国大夫等何也吴初
卷一 第 5a 页 WYG0148-0112a.png
见于经只书吴后书子又书其主会如此又周公逆知
二国之后必大而预垂此法乎且以孔子立于定哀之
间上视隐桓二百馀年倘旧史实简约如此则虽孔子
其如春秋何信如其说是仲尼直写鲁史尔乌得曰诗
亡然后春秋作也甚矣预之僻于左氏也(原注古野史/称太甲杀伊)
(尹预信其说而疑尚书所载其无识可知观其释例集/注该博正荀子所谓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此学者不)
(可不知而/轻信之)至使后世操牍载笔者每志一事缀一词必
欲擅褒贬取合春秋曰史则然也否则曰春秋不然也
二国之后必大而预垂此法乎且以孔子立于定哀之
间上视隐桓二百馀年倘旧史实简约如此则虽孔子
其如春秋何信如其说是仲尼直写鲁史尔乌得曰诗
亡然后春秋作也甚矣预之僻于左氏也(原注古野史/称太甲杀伊)
(尹预信其说而疑尚书所载其无识可知观其释例集/注该博正荀子所谓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此学者不)
(可不知而/轻信之)至使后世操牍载笔者每志一事缀一词必
欲擅褒贬取合春秋曰史则然也否则曰春秋不然也
卷一 第 5b 页 WYG0148-0112b.png
其弊之甚至简而无法若唐书帝纪只举事件目系以
甲乙于是书之体扫地矣是预为之阶也或曰左氏经
终于孔子卒后自获麟之后其文犹前也非旧章而何
曰案获麟之后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左氏数三叛人而
射不在数是则左氏经亦止于获麟也岂非或当时学
圣人之徒者尊孔子欲见其始终放经而为之也抑后
之好事者未可知也且使春秋既修之后掌于鲁之史
臣乎藏于孔子乎理必藏于孔氏不当兼记国事与书
甲乙于是书之体扫地矣是预为之阶也或曰左氏经
终于孔子卒后自获麟之后其文犹前也非旧章而何
曰案获麟之后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左氏数三叛人而
射不在数是则左氏经亦止于获麟也岂非或当时学
圣人之徒者尊孔子欲见其始终放经而为之也抑后
之好事者未可知也且使春秋既修之后掌于鲁之史
臣乎藏于孔子乎理必藏于孔氏不当兼记国事与书
卷一 第 6a 页 WYG0148-0112c.png
孔子卒如曰掌于鲁则所书又不止孔子卒而已(原注/据左)
(氏传终于哀/公二十七年)斯足知其妄矣又虽有经文而传皆无其
事迹决非鲁之旧章又明矣或曰然则述史者当如之
何而可曰司马迁有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盖止
于执简记事直书其实而已故为史者患不得其实如
得其实而志之则后世之善恶自辨矣讵可如春秋之
约且有褒贬之旨哉
盟会侵伐统辨
(氏传终于哀/公二十七年)斯足知其妄矣又虽有经文而传皆无其
事迹决非鲁之旧章又明矣或曰然则述史者当如之
何而可曰司马迁有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盖止
于执简记事直书其实而已故为史者患不得其实如
得其实而志之则后世之善恶自辨矣讵可如春秋之
约且有褒贬之旨哉
盟会侵伐统辨
卷一 第 6b 页 WYG0148-0112d.png
春秋所书事仅百数而盟会侵伐居其多何也天下之
大政也夫盟者刲牲歃血要言于天地神明也忠信薄
而奸诈起于是始有相与援指天地神明咒誓口血坎
牲以坚其约者圣人不得已因而用之故周官有司盟
之职凡邦国有疑则掌其盟载之约盖防狡然者以之
合仇锢党(案锢字原/作铜今改)迭相倾轧渐以阶祸故其事必司
于王官也会者又以施天下之令发天下之禁而为侵
为伐则以致讨其不顺是数者皆以统一海内之纲纪
大政也夫盟者刲牲歃血要言于天地神明也忠信薄
而奸诈起于是始有相与援指天地神明咒誓口血坎
牲以坚其约者圣人不得已因而用之故周官有司盟
之职凡邦国有疑则掌其盟载之约盖防狡然者以之
合仇锢党(案锢字原/作铜今改)迭相倾轧渐以阶祸故其事必司
于王官也会者又以施天下之令发天下之禁而为侵
为伐则以致讨其不顺是数者皆以统一海内之纲纪
卷一 第 7a 页 WYG0148-0113a.png
王者之政春秋书诸侯盟会侵伐见天下大政自诸侯
出此春秋所以自隐公而始也(原注周官曰时会以发/四方之禁又时见曰会)
(则知会为王者之事诸侯为会/僭可知矣注云禁九伐之法也)司马法亦云天子会诸
侯九伐之法也若夫析而言之则侵伐为重盟次之会
次之何也侵伐兵戎之事威天下之柄也盟会则典礼
也威柄出于上则人群可合典礼可兴天下可治威柄
一失则典礼为徒法而天下乱矣故春秋之始诸侯盟
会则直书之(原注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二年公/会戎于潜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九年)
出此春秋所以自隐公而始也(原注周官曰时会以发/四方之禁又时见曰会)
(则知会为王者之事诸侯为会/僭可知矣注云禁九伐之法也)司马法亦云天子会诸
侯九伐之法也若夫析而言之则侵伐为重盟次之会
次之何也侵伐兵戎之事威天下之柄也盟会则典礼
也威柄出于上则人群可合典礼可兴天下可治威柄
一失则典礼为徒法而天下乱矣故春秋之始诸侯盟
会则直书之(原注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二年公/会戎于潜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九年)
卷一 第 7b 页 WYG0148-0113b.png
(公会齐侯于防凡此盟会之始皆书其爵所谓直书无/贬文也见典礼皆自诸侯出也 案经会戎于潜系二)
(年事盟于石门则三年事原本槩/冠以二年且先后倒置今改正)侵伐则贬书之(原注/莒人)
(入向卫人伐郑此皆用/兵之始而皆贬书人)以兵戎为重示天下后世威柄
王人尤不可失也大夫初出将兵亦贬书之(原注无骇/帅师入极)
(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此大夫/用兵之始而二大夫皆不书氏则知其贬也)示后世一
国威柄君人尤不可失观之春秋自东迁而后强侯迭
兴中国赖焉而周室终于沦败不克返正则知天下威
柄王天下者不可失昭昭矣大夫既擅兵其初也不惟
(年事盟于石门则三年事原本槩/冠以二年且先后倒置今改正)侵伐则贬书之(原注/莒人)
(入向卫人伐郑此皆用/兵之始而皆贬书人)以兵戎为重示天下后世威柄
王人尤不可失也大夫初出将兵亦贬书之(原注无骇/帅师入极)
(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此大夫/用兵之始而二大夫皆不书氏则知其贬也)示后世一
国威柄君人尤不可失观之春秋自东迁而后强侯迭
兴中国赖焉而周室终于沦败不克返正则知天下威
柄王天下者不可失昭昭矣大夫既擅兵其初也不惟
卷一 第 8a 页 WYG0148-0113c.png
功伐著于国盖亦有劳于王矣逮其末也六卿以之分
晋三桓以之弱鲁齐吞于田宗卫乱于孙氏宁氏则知
一国威柄君国者不可失昭昭矣夫小民至愚礼义之
善或不能入刑罚之威有所不畏者而至咒誓于天地
神明则咸有肃心若其性然圣人虑臣下乘此聚结凶
顽易以作乱故春秋于大夫初出盟亦贬之(原注隐元/年及宋人)
(盟于宿此大夫主盟之始也及者内为主故外大夫书/人而内不出主名以示贬不予大夫得专也桓十一年)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此大夫会盟之始也会者/外为主故内独去柔姓氏以示贬不予得专也宿之盟)
晋三桓以之弱鲁齐吞于田宗卫乱于孙氏宁氏则知
一国威柄君国者不可失昭昭矣夫小民至愚礼义之
善或不能入刑罚之威有所不畏者而至咒誓于天地
神明则咸有肃心若其性然圣人虑臣下乘此聚结凶
顽易以作乱故春秋于大夫初出盟亦贬之(原注隐元/年及宋人)
(盟于宿此大夫主盟之始也及者内为主故外大夫书/人而内不出主名以示贬不予大夫得专也桓十一年)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此大夫会盟之始也会者/外为主故内独去柔姓氏以示贬不予得专也宿之盟)
卷一 第 8b 页 WYG0148-0113d.png
(内外皆大夫而主在内故内不出主名以重其贬折之/盟宋公主之故柔止去氏以贬之此春秋之书法也当)
(是时政未逮大夫虽或与会盟皆国故也而仲尼于其/始皆加贬文不予之者以盟于国事为重非忠臣则或)
(以为乱是以虑其后患而示/后世俾知防患之于微也)以盟于国为重不予其专
也其后政在大夫赖盟载之约以安国家利社稷盖有
之矣而贼臣弑君叛邑恃要言以自固者抑比比然然
则圣人不予臣下得专兵者虑祸微矣春秋拨乱而作
所以防微杜渐其旨大致如此非圣人孰能修之于呼
上之人能明其教焉则无驯致祸乱之事矣(原注古者/列国皆有)
(是时政未逮大夫虽或与会盟皆国故也而仲尼于其/始皆加贬文不予之者以盟于国事为重非忠臣则或)
(以为乱是以虑其后患而示/后世俾知防患之于微也)以盟于国为重不予其专
也其后政在大夫赖盟载之约以安国家利社稷盖有
之矣而贼臣弑君叛邑恃要言以自固者抑比比然然
则圣人不予臣下得专兵者虑祸微矣春秋拨乱而作
所以防微杜渐其旨大致如此非圣人孰能修之于呼
上之人能明其教焉则无驯致祸乱之事矣(原注古者/列国皆有)
卷一 第 9a 页 WYG0148-0114a.png
(兵或三军二军皆诸侯帅之/以听于王大夫不得专也)
兄弟总辨
春秋凡言弟者有兄之称言兄者有弟之称皆以亲贵
称之也国君之尊兄弟不得以属通所以抑亲贵而崇
君道也君者人之纲君道或替则无以统正人伦矣故
国君虽母弟庶兄既列为卿佐则称公子(原注先公/之子也)而
绝其兄弟之称者全其君臣之道也将以君臣之义责
之也间有来聘(原注齐侯/之弟年)来盟(原注郑伯/之弟语)帅师(原注卫/侯之弟)
兄弟总辨
春秋凡言弟者有兄之称言兄者有弟之称皆以亲贵
称之也国君之尊兄弟不得以属通所以抑亲贵而崇
君道也君者人之纲君道或替则无以统正人伦矣故
国君虽母弟庶兄既列为卿佐则称公子(原注先公/之子也)而
绝其兄弟之称者全其君臣之道也将以君臣之义责
之也间有来聘(原注齐侯/之弟年)来盟(原注郑伯/之弟语)帅师(原注卫/侯之弟)
卷一 第 9b 页 WYG0148-0114b.png
(黑/肩)而称弟者著其亲贵庸见其未涖政为臣也未涖政
为臣而使之非正也邻国交好则有盟有聘皆所以利
人民保宗社东周之时行人或失辞陨命两国至于暴
骨是与夫帅师动众皆国之大事在择贤者能者非任
于亲贵也杀世子以邑叛(原注杀世子则陈侯之弟/招以邑叛则宋公之弟辰)而
称弟者著至亲而为国恶甚之也(原注谷梁子曰尽其/亲以恶之其说是也)
出奔而称弟者(原注陈侯之弟黄秦伯/之弟针卫侯之弟鱄)讥千乘之国不
能容其亲公弟叔肸卒贤之特书也(原注春秋详贵略/贱非卿大夫则不)
为臣而使之非正也邻国交好则有盟有聘皆所以利
人民保宗社东周之时行人或失辞陨命两国至于暴
骨是与夫帅师动众皆国之大事在择贤者能者非任
于亲贵也杀世子以邑叛(原注杀世子则陈侯之弟/招以邑叛则宋公之弟辰)而
称弟者著至亲而为国恶甚之也(原注谷梁子曰尽其/亲以恶之其说是也)
出奔而称弟者(原注陈侯之弟黄秦伯/之弟针卫侯之弟鱄)讥千乘之国不
能容其亲公弟叔肸卒贤之特书也(原注春秋详贵略/贱非卿大夫则不)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48-0114c.png
(书卒叔肸非/大夫特书也)盗杀卫侯之兄专罪卫侯也天王杀其弟
甚天王之恶也兄弟天伦亲莫厚焉临制一国而不能
制其天伦之亲失政刑甚矣何以为国至自戕刈者恶
又甚矣或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非也人道莫重于亲
岂有同母则曰兄弟异母遂绝其兄弟之称邪案公子
友公子牙皆庄公母弟见书于庄公之世皆不言公弟
(原注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三十二年公子牙卒年案/经公子牙卒在庄公三十二年原本误作二十二 今)
(改/正)是知凡兄弟云者以亲贵称以亲贵称者则又各有
甚天王之恶也兄弟天伦亲莫厚焉临制一国而不能
制其天伦之亲失政刑甚矣何以为国至自戕刈者恶
又甚矣或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非也人道莫重于亲
岂有同母则曰兄弟异母遂绝其兄弟之称邪案公子
友公子牙皆庄公母弟见书于庄公之世皆不言公弟
(原注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三十二年公子牙卒年案/经公子牙卒在庄公三十二年原本误作二十二 今)
(改/正)是知凡兄弟云者以亲贵称以亲贵称者则又各有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48-0114d.png
义也
弑杀辨(原注阍杀吴子盗杀蔡侯二传/作弑先儒之说皆通此不论)
弑其君杀其大夫文正相对弑其君书名书人书国虽
异要之俱下虐上之辞(原注国语曰/下虐上曰弑)皆罪在下也盖以
下对上则称君故自外来杀诸侯不称其君非其君故
不以下称上之辞书也杀其大夫书人书国虽异要之
俱上诛下之辞皆罪在上盖以上对下则称其大夫故
盗来杀臣子若两下相杀不称其大夫非其大夫也故
弑杀辨(原注阍杀吴子盗杀蔡侯二传/作弑先儒之说皆通此不论)
弑其君杀其大夫文正相对弑其君书名书人书国虽
异要之俱下虐上之辞(原注国语曰/下虐上曰弑)皆罪在下也盖以
下对上则称君故自外来杀诸侯不称其君非其君故
不以下称上之辞书也杀其大夫书人书国虽异要之
俱上诛下之辞皆罪在上盖以上对下则称其大夫故
盗来杀臣子若两下相杀不称其大夫非其大夫也故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48-0115a.png
不以上称下之辞书也然而杀其君罪在下也其书之
不同则又有旨焉杀其大夫罪在上也其书之不同则
又有旨焉夫君者人伦之首而杀之至大逆也故在其
大臣则书臣著其恶于万世庸见居位擅势为国逆贼
专罪之也左氏曰称臣臣之罪也是在其左右近习则
书人此不止为微者名氏不登于册亦所以警于世也
春秋之例于臣下微者至为叛乱亦有特书其名氏(原/注)
(如小国之大夫见于事止书人/至有窃邑叛逆则特书名以贬)恶无大于弑逆而不特
不同则又有旨焉杀其大夫罪在上也其书之不同则
又有旨焉夫君者人伦之首而杀之至大逆也故在其
大臣则书臣著其恶于万世庸见居位擅势为国逆贼
专罪之也左氏曰称臣臣之罪也是在其左右近习则
书人此不止为微者名氏不登于册亦所以警于世也
春秋之例于臣下微者至为叛乱亦有特书其名氏(原/注)
(如小国之大夫见于事止书人/至有窃邑叛逆则特书名以贬)恶无大于弑逆而不特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48-0115b.png
书者庸见其君狎昵小臣不能闲卫以致凶殒亦所以
警乎为君者也传曰左右大亲者身危是也(原注微者/无势位可)
(乘至能为逆由君媟狎之致可知故春秋止书人俾/观者知以国君之尊殒于微贱之手所以警为君者)至
其称国以弑者举国之辞弑于众者也则其君之失道
亦可知矣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故圣人于春秋众
弑其君则书国此非止著下之为逆者众亦足以见君
之失道冀后之为君者睹此而知自反也里革曰君人
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致于见杀其过多矣此之谓也左
警乎为君者也传曰左右大亲者身危是也(原注微者/无势位可)
(乘至能为逆由君媟狎之致可知故春秋止书人俾/观者知以国君之尊殒于微贱之手所以警为君者)至
其称国以弑者举国之辞弑于众者也则其君之失道
亦可知矣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故圣人于春秋众
弑其君则书国此非止著下之为逆者众亦足以见君
之失道冀后之为君者睹此而知自反也里革曰君人
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致于见杀其过多矣此之谓也左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48-0115c.png
氏曰称君君无道是也不然弑君大逆书其首逆足矣
何必区区分为三等故曰其书之不同则又有旨焉夫
王者所以驭人群临万国役制天下之众惟威与福而
威莫大于能杀之福莫大于能生之则生杀者威福之
大柄王者所执也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无书天王杀
其大夫者惟天王得专生杀故也夫能生杀人则能制
人能制人则能用之将赴汤蹈火无所不堪奸人乘此
所以作乱故春秋于诸侯有杀其臣子者皆谨志之不
何必区区分为三等故曰其书之不同则又有旨焉夫
王者所以驭人群临万国役制天下之众惟威与福而
威莫大于能杀之福莫大于能生之则生杀者威福之
大柄王者所执也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无书天王杀
其大夫者惟天王得专生杀故也夫能生杀人则能制
人能制人则能用之将赴汤蹈火无所不堪奸人乘此
所以作乱故春秋于诸侯有杀其臣子者皆谨志之不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48-0115d.png
予诸侯得专杀也称国以杀者君杀之也专罪其君也
(原注杀其大夫者以上对下之称称国以杀知其君者/惟君有国故也弑其君者以下对上之称称国以弑者)
(则举国辞也称国虽同上下比对则其意异案楚杀其/大夫成熊传曰楚子谓成虎若敖之馀也遂杀之楚杀)
(其大夫屈申传曰楚子以屈申贰于吴乃杀之则知称/国以杀者君杀之也 案经昭公十二年楚杀其大夫)
(成熊左氏谷梁俱作成虎此注/各因经传之文故其名互异)称人以杀者众杀之也
虽曰众杀之祸变皆自君而致君失刑而致其见杀故
不去其大夫之号以上杀下之辞犹君与众杀之也此
不止乎罪在上者兼亦讥其大夫也大夫国人之望而
(原注杀其大夫者以上对下之称称国以杀知其君者/惟君有国故也弑其君者以下对上之称称国以弑者)
(则举国辞也称国虽同上下比对则其意异案楚杀其/大夫成熊传曰楚子谓成虎若敖之馀也遂杀之楚杀)
(其大夫屈申传曰楚子以屈申贰于吴乃杀之则知称/国以杀者君杀之也 案经昭公十二年楚杀其大夫)
(成熊左氏谷梁俱作成虎此注/各因经传之文故其名互异)称人以杀者众杀之也
虽曰众杀之祸变皆自君而致君失刑而致其见杀故
不去其大夫之号以上杀下之辞犹君与众杀之也此
不止乎罪在上者兼亦讥其大夫也大夫国人之望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48-0116a.png
至见杀于国人不可谓无罪矣抑亦以警后世之为臣
也书杀其大夫某及某者以累及也又著其滥杀也至
于杀世子则目其君者恶又甚矣诸侯受封于王惟世
子得世守之此王制也万世之公道也诸侯以国传其
所守者奉王制也则世子者王之世守之臣非特大夫
比也而以爱私擅杀之此不止戕灭天性逆乱人理是
违制悖道则近于无王矣故春秋杀世子则目之著其
恶之甚也谓其近于无王也(原注专杀之罪小无王之/罪大杀其大夫专杀也大)
也书杀其大夫某及某者以累及也又著其滥杀也至
于杀世子则目其君者恶又甚矣诸侯受封于王惟世
子得世守之此王制也万世之公道也诸侯以国传其
所守者奉王制也则世子者王之世守之臣非特大夫
比也而以爱私擅杀之此不止戕灭天性逆乱人理是
违制悖道则近于无王矣故春秋杀世子则目之著其
恶之甚也谓其近于无王也(原注专杀之罪小无王之/罪大杀其大夫专杀也大)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48-0116b.png
(夫国君之臣不予专杀者防其乘此制服不逞之徒以/作乱杜其渐也世子者君之贰世有国者是王臣也故)
(春秋至杀世子则目其君/重于杀大夫近于无王也)凡此书之不同故曰则又有
旨焉若夫构逆造乱为国巨蠹罪当杀者则去其大夫
之号称人以杀举众讨贼辞也郑人杀良霄晋人杀栾
盈是也五等列侯见于盟会侵伐之类止各书其爵至
于见杀则称其君用见弑者皆其臣下也五等臣子见
于盟会他事亦止书其名氏至于见杀则称其大夫者
用见其大夫则其杀者皆其君上也凡此不绝其君臣
(春秋至杀世子则目其君/重于杀大夫近于无王也)凡此书之不同故曰则又有
旨焉若夫构逆造乱为国巨蠹罪当杀者则去其大夫
之号称人以杀举众讨贼辞也郑人杀良霄晋人杀栾
盈是也五等列侯见于盟会侵伐之类止各书其爵至
于见杀则称其君用见弑者皆其臣下也五等臣子见
于盟会他事亦止书其名氏至于见杀则称其大夫者
用见其大夫则其杀者皆其君上也凡此不绝其君臣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48-0116c.png
之称者著其无罪不可杀也间有不称其大夫者绝其
君臣之称而举众以杀之则知为国贼矣三传于弑杀
俱未尽其旨而左氏以称国以杀为讨有罪又从而酿
辞结成其罪于高厚则曰从君于昏于公子燮则曰不
与民同欲公子嘉之见杀曰专也成熊之见杀曰楚子
以为若敖氏之馀也案成熊与斗氏同出于若敖斗椒
作乱在宣四年历成与襄至昭十有二年始杀成熊凡
七十馀年矣岂有历年如此久复正讨其罪此馀党尔
君臣之称而举众以杀之则知为国贼矣三传于弑杀
俱未尽其旨而左氏以称国以杀为讨有罪又从而酿
辞结成其罪于高厚则曰从君于昏于公子燮则曰不
与民同欲公子嘉之见杀曰专也成熊之见杀曰楚子
以为若敖氏之馀也案成熊与斗氏同出于若敖斗椒
作乱在宣四年历成与襄至昭十有二年始杀成熊凡
七十馀年矣岂有历年如此久复正讨其罪此馀党尔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48-0116d.png
信如此则楚子之滥刑可知左氏之诬为尤甚盖不知
圣人所以志诸侯之杀臣子者不予得专杀也所以书
其大夫者又见无罪不当杀也间有例当不书其大夫
而犹书者则又有旨焉晋杀其大夫里克卫杀其大夫
宁喜是也盖晋卫本藉二子弑君反国既而畏其偪且
虑祸已故杀之故仲尼不以讨贼之辞书抑不去其大
夫之号者不绝其君臣之称而称国以杀者君杀之二
子于天下为国贼于二侯则为同罪一体之人故圣笔
圣人所以志诸侯之杀臣子者不予得专杀也所以书
其大夫者又见无罪不当杀也间有例当不书其大夫
而犹书者则又有旨焉晋杀其大夫里克卫杀其大夫
宁喜是也盖晋卫本藉二子弑君反国既而畏其偪且
虑祸已故杀之故仲尼不以讨贼之辞书抑不去其大
夫之号者不绝其君臣之称而称国以杀者君杀之二
子于天下为国贼于二侯则为同罪一体之人故圣笔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48-0117a.png
不绝其君臣之称庸见其一体则二侯与弑之罪亦不
灭矣所谓春秋辨天下之邪正者此也又陈人杀其公
子禦寇莒杀其公子意恢不言大夫非大夫也非大夫
则名氏不登于册圣人重其灭宗故特书之所以勖亲
亲之道也大率三子者于传不能尽究圣人之旨而皆
有奇丽可喜之辞学者嗜焉或不暇博览详考或遂引
据其说至于为害为乱盖多有之如汉儒以春秋不予
蒯聩而杀戾太子(原注幸而非/真戻太子耳)唐人以阍弑吴子而教
灭矣所谓春秋辨天下之邪正者此也又陈人杀其公
子禦寇莒杀其公子意恢不言大夫非大夫也非大夫
则名氏不登于册圣人重其灭宗故特书之所以勖亲
亲之道也大率三子者于传不能尽究圣人之旨而皆
有奇丽可喜之辞学者嗜焉或不暇博览详考或遂引
据其说至于为害为乱盖多有之如汉儒以春秋不予
蒯聩而杀戾太子(原注幸而非/真戻太子耳)唐人以阍弑吴子而教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48-0117b.png
文宗尽诛宦官遂逐去君侧至有如袁绍司马懿之徒
信其母以子贵致妾嬖并后僭乱宫闱后世又比比而
是此皆其大者其他据其偏言绮语饰为雄辨背道逆
理以惑乱人主之听又颇有焉故学春秋者欲稽仲尼
之心当以经为据于二家不得不辨也
迁国辨
春秋书某迁于某(原注卫迁/于帝邱)自迁其国也凡书皆讥迁
国至大事也国有人民社稷之重而且迁焉以益下而
信其母以子贵致妾嬖并后僭乱宫闱后世又比比而
是此皆其大者其他据其偏言绮语饰为雄辨背道逆
理以惑乱人主之听又颇有焉故学春秋者欲稽仲尼
之心当以经为据于二家不得不辨也
迁国辨
春秋书某迁于某(原注卫迁/于帝邱)自迁其国也凡书皆讥迁
国至大事也国有人民社稷之重而且迁焉以益下而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48-0117c.png
利民故也故易利用为依迁国取象于益(原注损上/益下为益)书
载盘庚涉河而迁恐民尽刘不能胥匡以生礼迁国必
大询于众是皆非独便已而已也春秋之时王政不纲
列国大者事并强者务兼其以国迁皆国小畏偪惧亡
苟择地利图保社稷耳所谓益下而利民也案书迁者
七邢卫蔡各一许居其四皆非大国也国无小道用则
存不道用之则亡传曰诸侯有道守在四国又曰地利
不如人和若上有道揆下有法守政事修举人民和辑
载盘庚涉河而迁恐民尽刘不能胥匡以生礼迁国必
大询于众是皆非独便已而已也春秋之时王政不纲
列国大者事并强者务兼其以国迁皆国小畏偪惧亡
苟择地利图保社稷耳所谓益下而利民也案书迁者
七邢卫蔡各一许居其四皆非大国也国无小道用则
存不道用之则亡传曰诸侯有道守在四国又曰地利
不如人和若上有道揆下有法守政事修举人民和辑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48-0117d.png
远迩竞亲则四邻为之归矣夫何迁之有苟不知此惟
偪是畏惟地利是择偪者无已迁者亦将无已是徒剿
民而扰下耳何以为国故曰皆讥也夫大室三涂洞庭
孟门天下之险而国之者不一姓是地利不足恃则为
国亦必有道也春秋讥以国迁者欲后世君子之反其
道也春秋之旨有原情恕之而不责之者有据义而不
恕责之以道者凡书某人迁某(原注宋/人迁宿)罪其迁者不罪
其见迁者恕其力不足也此所谓原情而恕之不责之
偪是畏惟地利是择偪者无已迁者亦将无已是徒剿
民而扰下耳何以为国故曰皆讥也夫大室三涂洞庭
孟门天下之险而国之者不一姓是地利不足恃则为
国亦必有道也春秋讥以国迁者欲后世君子之反其
道也春秋之旨有原情恕之而不责之者有据义而不
恕责之以道者凡书某人迁某(原注宋/人迁宿)罪其迁者不罪
其见迁者恕其力不足也此所谓原情而恕之不责之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48-0118a.png
也邢卫蔡许自迁其国由当时而言亦皆非得已者仲
尼一一讥之罪其无政也此之谓据义而不恕之责以
道也欲君子之反其本也
即位辨(原注案春秋系世君必逾年始称元后世/于其中后称改元非古礼也 案中后原)
(本作中使义不可解查汉书文帝有后元年景/帝有中元年则此使字自系后字之讹今改正)
夫即位与元年不可同而论先君之终年不可为嗣君
之元年此古史之常也如既为先君之终年又为嗣君
之元年则纪历无次故必逾年始得称元至于位则有
尼一一讥之罪其无政也此之谓据义而不恕之责以
道也欲君子之反其本也
即位辨(原注案春秋系世君必逾年始称元后世/于其中后称改元非古礼也 案中后原)
(本作中使义不可解查汉书文帝有后元年景/帝有中元年则此使字自系后字之讹今改正)
夫即位与元年不可同而论先君之终年不可为嗣君
之元年此古史之常也如既为先君之终年又为嗣君
之元年则纪历无次故必逾年始得称元至于位则有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48-0118b.png
国有天下者世守之不可久虚先君既终则嗣君即之
非元年比也案尚书顾命乙丑成王崩癸酉设仪于庭
(原注乙丑至/癸酉九日耳)康王麻冕黼裳尸天子位大告诸侯讫王
乃释冕服反丧服则天子正即位之礼不俟于元年矣
夫至忧之时释衰服冕而不疑于忘哀者盖人之大伦
君臣父子而已父子之恩独隆则君臣之义或几乎息
矣故先王制礼大义至恩相为轻重不敢有所先后此
万世之达道也然则诸侯正即位之礼不俟于逾年也
非元年比也案尚书顾命乙丑成王崩癸酉设仪于庭
(原注乙丑至/癸酉九日耳)康王麻冕黼裳尸天子位大告诸侯讫王
乃释冕服反丧服则天子正即位之礼不俟于元年矣
夫至忧之时释衰服冕而不疑于忘哀者盖人之大伦
君臣父子而已父子之恩独隆则君臣之义或几乎息
矣故先王制礼大义至恩相为轻重不敢有所先后此
万世之达道也然则诸侯正即位之礼不俟于逾年也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48-0118c.png
亦明矣案定公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
辰公即位戊去癸才五日(案癸亥戊辰皆系纪日原/本五日误作五月今改正)此
直书也(原注昭公未葬当言子即位季氏恨昭公废嫡/立弟为定公故仲尼书曰公即位以见其非正)
(也/)由是言之未修之春秋必曰某月日公薨某月日子
即位此史氏之常也既修之春秋始于元年春王正月
下或书焉下或否焉此圣人之笔也位者国君之大宝
长子继世守之不俟逾年更岁然后始即故凡书者非
其常也非常者见其不正也自僖公以前政在诸侯则
辰公即位戊去癸才五日(案癸亥戊辰皆系纪日原/本五日误作五月今改正)此
直书也(原注昭公未葬当言子即位季氏恨昭公废嫡/立弟为定公故仲尼书曰公即位以见其非正)
(也/)由是言之未修之春秋必曰某月日公薨某月日子
即位此史氏之常也既修之春秋始于元年春王正月
下或书焉下或否焉此圣人之笔也位者国君之大宝
长子继世守之不俟逾年更岁然后始即故凡书者非
其常也非常者见其不正也自僖公以前政在诸侯则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48-0118d.png
嗣子废立由诸侯也僖公以后政在大夫则人君废立
由大夫也诸侯有国自擅废立未失政也大夫而专废
立君权丧矣案僖公以前独桓公书即位者不正桓篡
兄而立也僖公以后无不书即位者不正由大夫而立
也以其时考之僖之末年齐桓与管仲属公子元于宋
襄公以为太子及桓公卒易牙与寺人貂杀群吏而立
公子无亏文之六年晋襄公卒晋人谋立君赵盾欲立
公子雍贾季欲立公子乐卒之废雍而杀乐几年而灵
由大夫也诸侯有国自擅废立未失政也大夫而专废
立君权丧矣案僖公以前独桓公书即位者不正桓篡
兄而立也僖公以后无不书即位者不正由大夫而立
也以其时考之僖之末年齐桓与管仲属公子元于宋
襄公以为太子及桓公卒易牙与寺人貂杀群吏而立
公子无亏文之六年晋襄公卒晋人谋立君赵盾欲立
公子雍贾季欲立公子乐卒之废雍而杀乐几年而灵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48-0119a.png
公始立襄公之时齐灵公既命高厚傅牙为太子及灵
公卒崔杼迎光而立之于鲁则襄仲挟齐杀适而立庶
季氏恨昭逐嫡而立弟则自僖公而后废立由大夫可
知也夫废立天下之至危事也当至危之际使嗣子阴
默拱手以听于人彼无伊尹之志孰不为乱于时三桓
专鲁六卿专晋田氏崔氏专齐孙氏宁氏专卫其视逐
君如脱屣置君如弈棋至𫉬麟之时人君之在位者仅
有名号反畏其臣如勍敌然岂能用其国哉故圣人恶
公卒崔杼迎光而立之于鲁则襄仲挟齐杀适而立庶
季氏恨昭逐嫡而立弟则自僖公而后废立由大夫可
知也夫废立天下之至危事也当至危之际使嗣子阴
默拱手以听于人彼无伊尹之志孰不为乱于时三桓
专鲁六卿专晋田氏崔氏专齐孙氏宁氏专卫其视逐
君如脱屣置君如弈棋至𫉬麟之时人君之在位者仅
有名号反畏其臣如勍敌然岂能用其国哉故圣人恶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48-0119b.png
之自僖公而后悉书即位所以不专予人臣得专废立
也圣人作春秋常事不用书书其非常者著其不正之
失冀后君子睹此而反之正也以是防天下后世人君
犹不鉴此使宦寺得专废立而亡国者春秋之戒岂不
深哉三家之说虽异其以元年正月即位之礼同此不
攻而自破矣(原注杜预之/说亦无案据)或曰凡书即位者用见非天
子之命而自即之也自文之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
命是文之立非无王命而书即位何也或曰书即位者
也圣人作春秋常事不用书书其非常者著其不正之
失冀后君子睹此而反之正也以是防天下后世人君
犹不鉴此使宦寺得专废立而亡国者春秋之戒岂不
深哉三家之说虽异其以元年正月即位之礼同此不
攻而自破矣(原注杜预之/说亦无案据)或曰凡书即位者用见非天
子之命而自即之也自文之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
命是文之立非无王命而书即位何也或曰书即位者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48-0119c.png
正人君之始也故春秋谨五始之文曰此学公羊者之
妄也信如其说则书即位者得其正也则桓之弑兄宣
之篡嫡可谓正欤又定以元年六月昭公之丧然后始
得即位亦可谓正欤盖公羊之学有黜周王鲁之说故
取五始之义唱其端者胡母董氏之说非圣人之旨也
(原注天子即位后反丧服则听政于冢宰谓之谅阴三/年不言其礼达于诸侯故孔子称谅阴不言古之人皆)
(然则知诸侯正即位后听政于上卿古之礼也啖子曰/天子崩诸侯薨既殡嗣子为君未就阼阶之位康王之)
(诰是也明年正月朔乃就位南面而改元其说皆无据/也人君一年谓之元乃史册之常书有太甲元年元祀)
妄也信如其说则书即位者得其正也则桓之弑兄宣
之篡嫡可谓正欤又定以元年六月昭公之丧然后始
得即位亦可谓正欤盖公羊之学有黜周王鲁之说故
取五始之义唱其端者胡母董氏之说非圣人之旨也
(原注天子即位后反丧服则听政于冢宰谓之谅阴三/年不言其礼达于诸侯故孔子称谅阴不言古之人皆)
(然则知诸侯正即位后听政于上卿古之礼也啖子曰/天子崩诸侯薨既殡嗣子为君未就阼阶之位康王之)
(诰是也明年正月朔乃就位南面而改元其说皆无据/也人君一年谓之元乃史册之常书有太甲元年元祀)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48-0119d.png
(之类岂为国之重事哉案书序称康王既尸/天子又安得云未就位其臆说从可知矣)
书归辨
凡书归复归者皆国逆而受之之辞也直云归者若始
出今归耳未失国之辞也蔡侯庐陈侯吴二国已灭而
直云归者不予楚灭二国故以二侯自归为文所以抑
强夷而存中国也卫侯郑书归者时文公虽执卫侯归
于京师而卫国未有篡位者故得为不失国也曹伯归
云自京师者天子命之归也天子命之归则不失国矣
书归辨
凡书归复归者皆国逆而受之之辞也直云归者若始
出今归耳未失国之辞也蔡侯庐陈侯吴二国已灭而
直云归者不予楚灭二国故以二侯自归为文所以抑
强夷而存中国也卫侯郑书归者时文公虽执卫侯归
于京师而卫国未有篡位者故得为不失国也曹伯归
云自京师者天子命之归也天子命之归则不失国矣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48-0120a.png
春秋之时诸侯之奔执而得反国未有出于天子独曹
伯由天子归之故曹伯不名亦不以失国之辞书之也
岂非列侯废置天子得专之也欤或曰晋执卫侯郑归
于京师则郑之反国亦天子赦之何以不言自京师而
且名之此春秋之微旨也文公之于卫侯听元咺之讼
则不待王命而执之及受鲁侯之赂始请于王而归之
是卫侯纵舍在晋而已天子岂实得行其意哉故不言
自京师亦不言自晋而以自归为文者所以抑强臣也
伯由天子归之故曹伯不名亦不以失国之辞书之也
岂非列侯废置天子得专之也欤或曰晋执卫侯郑归
于京师则郑之反国亦天子赦之何以不言自京师而
且名之此春秋之微旨也文公之于卫侯听元咺之讼
则不待王命而执之及受鲁侯之赂始请于王而归之
是卫侯纵舍在晋而已天子岂实得行其意哉故不言
自京师亦不言自晋而以自归为文者所以抑强臣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48-0120b.png
亦如陈蔡二侯反国不言自楚者同盖不予诸侯得废
置诸侯所以一其权于王也以是防天下后世犹有挟
天子令诸侯者故曰微旨也至于大夫公子之反国而
直云归者或国逆若君许之也如孙林父华元之类君
许其反如蔡季公子比与夫郑突曹赤之类则国逆之
也其有云自某者所自之国为之请也谷梁曰自某某
有举焉尔其说是也赵鞅不言自者时晋二卿请于君
而复之非列国为之请也其云复归者有所复也谓初
置诸侯所以一其权于王也以是防天下后世犹有挟
天子令诸侯者故曰微旨也至于大夫公子之反国而
直云归者或国逆若君许之也如孙林父华元之类君
许其反如蔡季公子比与夫郑突曹赤之类则国逆之
也其有云自某者所自之国为之请也谷梁曰自某某
有举焉尔其说是也赵鞅不言自者时晋二卿请于君
而复之非列国为之请也其云复归者有所复也谓初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48-0120c.png
既去矣今始来复已失国之辞也左氏曰复其位曰复
归其说亦通案经传郑忽出而突立卫侯郑奔而叔武
受盟卫侯衎亡而卫剽即位故三侯得反国皆曰复归
谓其皆失国也曹伯襄言复归者以其执于晋侯拘于
宋国其孱弱如此虽得反国亦非天子之命与失国者
同矣元咺言复归者咺之反国非卫侯之命也初咺出
奔晋诉卫侯之杀叔武晋文于是执卫侯而归元咺于
卫卫侯惧而听命故得书归而云复者著其位已夺也
归其说亦通案经传郑忽出而突立卫侯郑奔而叔武
受盟卫侯衎亡而卫剽即位故三侯得反国皆曰复归
谓其皆失国也曹伯襄言复归者以其执于晋侯拘于
宋国其孱弱如此虽得反国亦非天子之命与失国者
同矣元咺言复归者咺之反国非卫侯之命也初咺出
奔晋诉卫侯之杀叔武晋文于是执卫侯而归元咺于
卫卫侯惧而听命故得书归而云复者著其位已夺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48-0120d.png
明其自晋者明其晋纳之也故不得与孙林父华元之
比所以恶元咺而罪晋侯也大夫之位予夺在于诸侯
故春秋大夫出奔而反国君许之则直曰归如始出而
今归尔以未失位之辞书之也亦由诸侯自京师而得
反国直曰归以未失国之辞书之也诸侯之位予夺在
天子天子命之归则不失国矣大夫之位予夺在诸侯
诸侯许之归则不失位矣今咺书自晋复归著其位已
夺恃晋复得归尔故曰恶元咺而罪晋文也且天子所
比所以恶元咺而罪晋侯也大夫之位予夺在于诸侯
故春秋大夫出奔而反国君许之则直曰归如始出而
今归尔以未失位之辞书之也亦由诸侯自京师而得
反国直曰归以未失国之辞书之也诸侯之位予夺在
天子天子命之归则不失国矣大夫之位予夺在诸侯
诸侯许之归则不失位矣今咺书自晋复归著其位已
夺恃晋复得归尔故曰恶元咺而罪晋文也且天子所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48-0121a.png
以能制天下者以其擅天下威福之柄也国君所以能
制一国者以其擅一国威福之柄也苟威福不得自作
岂能为政于一国与天下哉春秋之时小国大夫或逆
节污行见讨逃窜则倚大国为之请解求复其位其君
不得已而听之者间多有之如卫侯听晋而反孙林父
是也仲尼从而书之曰自某者亦足以见小国牵制于
大国不得自专其权也凡此非善之善者也特比其反
国而为恶者差善而已谷梁子曰反以好曰归先儒曰
制一国者以其擅一国威福之柄也苟威福不得自作
岂能为政于一国与天下哉春秋之时小国大夫或逆
节污行见讨逃窜则倚大国为之请解求复其位其君
不得已而听之者间多有之如卫侯听晋而反孙林父
是也仲尼从而书之曰自某者亦足以见小国牵制于
大国不得自专其权也凡此非善之善者也特比其反
国而为恶者差善而已谷梁子曰反以好曰归先儒曰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48-0121b.png
归善辞也复归次之案郑突归而篡位楚比归而弑君
卫侯郑则杀元咺公子瑕而复归岂得谓之善辞且以
好也大抵三传说俱未尽其旨不知所谓归与复归皆
曰逆而受之也其云复者谓其初已失国今始来复也
已失国亦弱矣
书入辨
春秋书入与归其文正相反凡云归者国逆之善辞也
凡云入者非国逆之恶辞也归善辞也有非善亦曰归
卫侯郑则杀元咺公子瑕而复归岂得谓之善辞且以
好也大抵三传说俱未尽其旨不知所谓归与复归皆
曰逆而受之也其云复者谓其初已失国今始来复也
已失国亦弱矣
书入辨
春秋书入与归其文正相反凡云归者国逆之善辞也
凡云入者非国逆之恶辞也归善辞也有非善亦曰归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48-0121c.png
者以国逆之也入恶辞也有非恶焉亦曰入者以其非
国逆也王猛入于王城天王入于成周正也非不善者
而书入者以见成周王城已为子朝之党所据王以兵
胜而入之非王城成周逆而受之也则王室不竞亦可
知矣许叔入于许异乎齐之小白阳生莒展舆之入也
故许叔字而不名而三人者名而不氏岂非许叔以君
亡嗣绝入据其位而三人者或内结奸臣若外倚强援
而篡也欤然而许叔犹书入者得不以其非国逆之也
国逆也王猛入于王城天王入于成周正也非不善者
而书入者以见成周王城已为子朝之党所据王以兵
胜而入之非王城成周逆而受之也则王室不竞亦可
知矣许叔入于许异乎齐之小白阳生莒展舆之入也
故许叔字而不名而三人者名而不氏岂非许叔以君
亡嗣绝入据其位而三人者或内结奸臣若外倚强援
而篡也欤然而许叔犹书入者得不以其非国逆之也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48-0121d.png
卫侯入于夷仪比郑伯突卫侯朔之入亦有间矣盖卫
侯特以微弱迫逐于强臣无他大恶故得不名而突与
朔则夺正或逆王命恶可知矣故出入皆名也然而卫
侯不名矣至襄二十六年复归书曰卫侯衎何也曰以
其待弑君而后入也故其出奔夷仪皆不名者未有大
恶也于复归而名之者有大恶也未有大恶则恕之恶
著而后罪之不逆诈之道忠厚之至也苟其祸心实未
萌而逆加之罪是钻刻之吏耳岂仲尼之心哉此圣人
侯特以微弱迫逐于强臣无他大恶故得不名而突与
朔则夺正或逆王命恶可知矣故出入皆名也然而卫
侯不名矣至襄二十六年复归书曰卫侯衎何也曰以
其待弑君而后入也故其出奔夷仪皆不名者未有大
恶也于复归而名之者有大恶也未有大恶则恕之恶
著而后罪之不逆诈之道忠厚之至也苟其祸心实未
萌而逆加之罪是钻刻之吏耳岂仲尼之心哉此圣人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48-0122a.png
教后世用刑必忠厚也若郑之良霄宋之乐大心皆叛
逆为国贼臣故皆书入凡此之类所谓恶辞也然亦有
非此例比而书入者如夫人姜氏入岂谓鲁不逆之盖
以其取仇人之女荐献于宗庙忘孝大矣故书入若非
国逆焉以恶之是不予受之也所以责庄公忘父雠而
教天下以孝也庚辰我入祊时郑伯使宛来归祊又岂
祊不听命者盖诸侯土地天子所封非诸侯可得专也
苟惟擅以与人是无王而行也故曰入与称兵入人之
逆为国贼臣故皆书入凡此之类所谓恶辞也然亦有
非此例比而书入者如夫人姜氏入岂谓鲁不逆之盖
以其取仇人之女荐献于宗庙忘孝大矣故书入若非
国逆焉以恶之是不予受之也所以责庄公忘父雠而
教天下以孝也庚辰我入祊时郑伯使宛来归祊又岂
祊不听命者盖诸侯土地天子所封非诸侯可得专也
苟惟擅以与人是无王而行也故曰入与称兵入人之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48-0122b.png
国同文不予鲁之受郑地也凡此异乎反国而亦书入
有微旨也谷梁曰入者内不受也谓如夫人姜氏则义
不可受小白突朔之类皆非举国逆而受其说亦通也
其书复入者其文亦与复归正相反复归谓初既绝于
国其反或国逆而受之也故书复书归复入则既绝于
国而反为国恶谓谋复而入也案经书复入者二鱼石
栾盈是二子皆搆逆作乱不胜出奔谋反为国贼是知
书复入其罪重于书入者也故曰既绝于国而反为国
有微旨也谷梁曰入者内不受也谓如夫人姜氏则义
不可受小白突朔之类皆非举国逆而受其说亦通也
其书复入者其文亦与复归正相反复归谓初既绝于
国其反或国逆而受之也故书复书归复入则既绝于
国而反为国恶谓谋复而入也案经书复入者二鱼石
栾盈是二子皆搆逆作乱不胜出奔谋反为国贼是知
书复入其罪重于书入者也故曰既绝于国而反为国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48-0122c.png
恶也鱼石实楚取宋彭城封之而书复入者专以罪叛
臣且抑强蛮而存中国也大抵春秋之书虽善恶判于
一字而善恶有轻重之差一字之措抑又有旨焉不可
一例拘也反国者有曰归复归有曰入复入此善恶之
辞也然反国以恶曰入小白阳生是也亦有可道者焉
许叔入于许是也至于入王城入成周又不可谓反以
恶矣夫人入与入祊入极之类又非反国者如此岂可
以一例拘哉
臣且抑强蛮而存中国也大抵春秋之书虽善恶判于
一字而善恶有轻重之差一字之措抑又有旨焉不可
一例拘也反国者有曰归复归有曰入复入此善恶之
辞也然反国以恶曰入小白阳生是也亦有可道者焉
许叔入于许是也至于入王城入成周又不可谓反以
恶矣夫人入与入祊入极之类又非反国者如此岂可
以一例拘哉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48-0122d.png
归入后辨
或曰春秋之时诸侯之出奔间有庸懦自失柄者迫于
强臣而去不至于大无道者其大夫出奔亦有为谗搆
倾轧惧祸而去者其情可恕圣笔皆以自奔为文何也
曰专罪其奔也诸侯一国之君制人而非制于人也至
于臣下所逐何以为诸侯故春秋以诸侯自奔为文罪
之也所以警天下后世为人君者也大夫一国之望也
去就以道者也至衅成祸乱始颠越逃窜何以为大夫
或曰春秋之时诸侯之出奔间有庸懦自失柄者迫于
强臣而去不至于大无道者其大夫出奔亦有为谗搆
倾轧惧祸而去者其情可恕圣笔皆以自奔为文何也
曰专罪其奔也诸侯一国之君制人而非制于人也至
于臣下所逐何以为诸侯故春秋以诸侯自奔为文罪
之也所以警天下后世为人君者也大夫一国之望也
去就以道者也至衅成祸乱始颠越逃窜何以为大夫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48-0123a.png
故春秋以大夫自奔为文罪之也所以警天下后世之
为臣者也盖春秋拨乱而作欲君子反其本也公羊曰
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归者出入
无恶岂知圣人书出奔者因以罪之矣左氏曰国逆而
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
如良霄反为国恶阳生则出于陈乞之私岂国逆之也
如赵鞅曹赤之类皆不言所自又岂诸侯纳之且左氏
于蔡季归国传云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此传得
为臣者也盖春秋拨乱而作欲君子反其本也公羊曰
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归者出入
无恶岂知圣人书出奔者因以罪之矣左氏曰国逆而
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
如良霄反为国恶阳生则出于陈乞之私岂国逆之也
如赵鞅曹赤之类皆不言所自又岂诸侯纳之且左氏
于蔡季归国传云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此传得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48-0123b.png
其实也则知凡书归者国逆之而已谷梁曰归为善自
某归次之曰归易辞也盖国逆曰归国逆则无仇党争
斗之祸亦可谓易矣比于书入者亦可谓善矣自某归
者外亦为之请焉非直国之愿亦可谓次也虽然至于
突之篡嫡比之弑君亦有不善者焉故曰三家之说俱
未尽得其当也
同盟辨(原注同盟十有四大夫居其/一胡铨附注铨案凡十有五)
凡有携贰之国来受盟则曰同谓初异而今同有举一
某归次之曰归易辞也盖国逆曰归国逆则无仇党争
斗之祸亦可谓易矣比于书入者亦可谓善矣自某归
者外亦为之请焉非直国之愿亦可谓次也虽然至于
突之篡嫡比之弑君亦有不善者焉故曰三家之说俱
未尽得其当也
同盟辨(原注同盟十有四大夫居其/一胡铨附注铨案凡十有五)
凡有携贰之国来受盟则曰同谓初异而今同有举一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48-0123c.png
时誓之而无彼巳之约亦曰同(原注若葵邱之盟则有/初命再命又盟词云尔)
(无我诈我无尔虞则彼/此有约故皆不书同也)其可道与否考之于经皆可见
矣如齐桓晋悼卒能服携贰之国以安诸夏此可道者
也(原注桓公再同盟于幽悼公凡三盟书同而皆能服/楚使中国免侵轶之患者皆十馀年胡铨附注铨案)
(悼公盟书同者有四成十八年虚朾/襄三年鸡泽九年于戏十年亳城北)宣成之间中国无
霸虽屡同盟旋复叛去徒见诸侯之不一其无补于世
彰彰矣至清丘之盟四国大夫皆书人者贬也大夫同
盟始于此此共誓一事之盟也盟以结信兴于季世以
(无我诈我无尔虞则彼/此有约故皆不书同也)其可道与否考之于经皆可见
矣如齐桓晋悼卒能服携贰之国以安诸夏此可道者
也(原注桓公再同盟于幽悼公凡三盟书同而皆能服/楚使中国免侵轶之患者皆十馀年胡铨附注铨案)
(悼公盟书同者有四成十八年虚朾/襄三年鸡泽九年于戏十年亳城北)宣成之间中国无
霸虽屡同盟旋复叛去徒见诸侯之不一其无补于世
彰彰矣至清丘之盟四国大夫皆书人者贬也大夫同
盟始于此此共誓一事之盟也盟以结信兴于季世以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48-0123d.png
人为不足信而要誓于神也小人常情宁悖傲于君父
而不敢慢于神宁有罔于君父而不敢欺于神当春秋
之时盟为国之大事仲尼虑奸人乘此易以作乱故于
内大夫初出与盟皆贬之霸国大夫初主夏盟亦贬之
示不与臣下得专也(原注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此霸国大夫主盟之始也故)
(诸侯不序晋大夫不名贬也内大/夫出盟注在盟会侵伐统辨篇)同盟则又甚矣易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同善相资其功必博同恶相济
其害必大君子以兴小人以乱不可不慎也清丘之役
而不敢慢于神宁有罔于君父而不敢欺于神当春秋
之时盟为国之大事仲尼虑奸人乘此易以作乱故于
内大夫初出与盟皆贬之霸国大夫初主夏盟亦贬之
示不与臣下得专也(原注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此霸国大夫主盟之始也故)
(诸侯不序晋大夫不名贬也内大/夫出盟注在盟会侵伐统辨篇)同盟则又甚矣易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同善相资其功必博同恶相济
其害必大君子以兴小人以乱不可不慎也清丘之役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48-0124a.png
虽无利于国亦无败于事而圣人重其贬者慎始也其
后大夫跋扈挟外援以抗君若奸臣劫众以叛国乱臣
贼子至弑父与君无所顾惮纷纷而起皆赖于要盟焉
是以圣人谨于其始虽未有害皆加贬文冀后之君子
前知事有系国之重必使权归于上不专于臣下也自
周东迁诸侯擅盟大率要结朋比始乎相轧终乎相并
获麟而后四分五剖遂峙为战国则诸侯擅盟已不可
况大夫乎此周官所以设司盟之职春秋所以不与臣
后大夫跋扈挟外援以抗君若奸臣劫众以叛国乱臣
贼子至弑父与君无所顾惮纷纷而起皆赖于要盟焉
是以圣人谨于其始虽未有害皆加贬文冀后之君子
前知事有系国之重必使权归于上不专于臣下也自
周东迁诸侯擅盟大率要结朋比始乎相轧终乎相并
获麟而后四分五剖遂峙为战国则诸侯擅盟已不可
况大夫乎此周官所以设司盟之职春秋所以不与臣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48-0124b.png
下专盟也(原注诸儒或曰书同者皆美之夫盟之盛者/不过齐桓之葵丘晋文之践土何以不言同)
(也或曰以其同然莫相统一皆恶之则齐桓晋悼何以/终能一诸侯卫中国禦四夷也是皆臆说今之所辨皆)
(㨿经以削诸儒之谬/于经无据则缺之)
后说
诸侯有携贰而复来受盟则书同然有叛中国而受夷
狄之盟者不书同如辰陵之盟陈郑始从于楚不书同
是也所以予其归中国不许其即夷狄亦足以见夷狄
之不可与同也盖诸侯合而一则中国竞而夷狄微矣
(也或曰以其同然莫相统一皆恶之则齐桓晋悼何以/终能一诸侯卫中国禦四夷也是皆臆说今之所辨皆)
(㨿经以削诸儒之谬/于经无据则缺之)
后说
诸侯有携贰而复来受盟则书同然有叛中国而受夷
狄之盟者不书同如辰陵之盟陈郑始从于楚不书同
是也所以予其归中国不许其即夷狄亦足以见夷狄
之不可与同也盖诸侯合而一则中国竞而夷狄微矣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48-0124c.png
离而不一则弱弱则诸夏衰矣春秋终吴楚之乱由诸
侯之不一也
书取辨
春秋之辞简而法其旨婉而微褒贬寓于一事可谓简
矣而一事之施复更有义考其上下之文然后见焉不
曰微乎是故凡书取者本非已有也非已所有而克有
之曰取然有恃其兵力攻得而有之者有因其微弱奄
其无备掠得而有之者有以威胁或不义得而有之者
侯之不一也
书取辨
春秋之辞简而法其旨婉而微褒贬寓于一事可谓简
矣而一事之施复更有义考其上下之文然后见焉不
曰微乎是故凡书取者本非已有也非已所有而克有
之曰取然有恃其兵力攻得而有之者有因其微弱奄
其无备掠得而有之者有以威胁或不义得而有之者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48-0124d.png
而皆云取者著其本非已有也非其所有而取之恶可
知矣若夫属辞比事考其所以取之之迹则又有义也
如公败宋师于菅取郜取须句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宋
人伐郑取长葛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之类
此所谓恃其兵力攻得而有之也取根牟取鄟取邿取
郓取鄫取舒之类皆因其微弱无备掠得而有之不至
屠陷城郭糜烂人民与夫取郑师于雍丘取宋师于岩
皆奄其不虞悉俘得而有之而已尔非所谓不用师徒
知矣若夫属辞比事考其所以取之之迹则又有义也
如公败宋师于菅取郜取须句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宋
人伐郑取长葛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之类
此所谓恃其兵力攻得而有之也取根牟取鄟取邿取
郓取鄫取舒之类皆因其微弱无备掠得而有之不至
屠陷城郭糜烂人民与夫取郑师于雍丘取宋师于岩
皆奄其不虞悉俘得而有之而已尔非所谓不用师徒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48-0125a.png
也(原注取郑师于雍云直云取者讥郑之无备/也取宋师于岩直 取者讥宋之无备也)是故言
伐言取者直罪其取者不罪其见取者著其力不足也
直云取者著其无备而见取交恶之也(原注取舒取/郓之类是也)取
郜大鼎于宋则贪赂而纵罪取济西田则齐以战败而
赂我齐人取济西田则我篡立而赂齐取邾田自漷水
则晋执其君我取其田此所谓或以威胁不义得而有
之是故赂我而言取专罪我也(原注宋督弑其君桓公/与诸侯会于稷以成宋)
(乱受赂而反不言宋人来归郜大鼎/而云取郜大鼎于宋者专恶鲁也)赂齐而言齐取专
伐言取者直罪其取者不罪其见取者著其力不足也
直云取者著其无备而见取交恶之也(原注取舒取/郓之类是也)取
郜大鼎于宋则贪赂而纵罪取济西田则齐以战败而
赂我齐人取济西田则我篡立而赂齐取邾田自漷水
则晋执其君我取其田此所谓或以威胁不义得而有
之是故赂我而言取专罪我也(原注宋督弑其君桓公/与诸侯会于稷以成宋)
(乱受赂而反不言宋人来归郜大鼎/而云取郜大鼎于宋者专恶鲁也)赂齐而言齐取专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48-0125b.png
恶齐也(原注不言归/济西田于齐)执其君而取其田恶又甚矣至于
书齐人取子纠杀之者所以讥鲁而甚齐也桓既篡兄
而得国夫以堂堂之齐岂一纠之能病桓不顾亲爱之
道既不能宥而逸之反猜忍残贼恃齐之强胁鲁杀之
恶可谓甚矣书曰齐人者并恶其君臣也庄公之纳纠
既不顾君父之雠而忘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保之拱
手索气听齐杀纠不可谓无恶矣书曰取纠以见纠之
在鲁鲁不能护齐得而杀之所以甚齐之恶而讥鲁之
书齐人取子纠杀之者所以讥鲁而甚齐也桓既篡兄
而得国夫以堂堂之齐岂一纠之能病桓不顾亲爱之
道既不能宥而逸之反猜忍残贼恃齐之强胁鲁杀之
恶可谓甚矣书曰齐人者并恶其君臣也庄公之纳纠
既不顾君父之雠而忘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保之拱
手索气听齐杀纠不可谓无恶矣书曰取纠以见纠之
在鲁鲁不能护齐得而杀之所以甚齐之恶而讥鲁之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48-0125c.png
不竞也又公在乾侯取阚阚鲁邑也书曰取者见国内
皆叛公不能有之则昭公之为君也可知矣臣子之恶
则又可见矣又齐侯取郓田公至自齐居于郓此齐为
公取也昭公见逐于季氏而羁寓于外邻国莫之恤独
齐侯躬至野井唁之为之取郓以居之以常情论齐侯
可谓有德于昭公矣然齐居方伯之职承霸者之后有
甥舅之亲不能纠合诸侯以讨季氏之乱反昭公于国
顾为是琐琐是长贼臣窃国之权而废方伯救患之义
皆叛公不能有之则昭公之为君也可知矣臣子之恶
则又可见矣又齐侯取郓田公至自齐居于郓此齐为
公取也昭公见逐于季氏而羁寓于外邻国莫之恤独
齐侯躬至野井唁之为之取郓以居之以常情论齐侯
可谓有德于昭公矣然齐居方伯之职承霸者之后有
甥舅之亲不能纠合诸侯以讨季氏之乱反昭公于国
顾为是琐琐是长贼臣窃国之权而废方伯救患之义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48-0125d.png
也故书曰齐侯取郓观其文若无故取邑然当坐其罪
者恶之也以其不足为义也春秋贵义不贵惠此之谓
也左氏曰凡书取易也公谷皆言取易辞也俱未达圣
人之旨且公败宋师而后取郜宋人取郑长葛围而后
取易乎凡直言取而不言伐者谓之易辞可也(原注如/取郓取)
(邿之/类也)不可皆通以为例也左氏又曰凡克邑不用师徒
曰取案经文见云伐何得谓不用师徒也又取谷之役
公以楚师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
者恶之也以其不足为义也春秋贵义不贵惠此之谓
也左氏曰凡书取易也公谷皆言取易辞也俱未达圣
人之旨且公败宋师而后取郜宋人取郑长葛围而后
取易乎凡直言取而不言伐者谓之易辞可也(原注如/取郓取)
(邿之/类也)不可皆通以为例也左氏又曰凡克邑不用师徒
曰取案经文见云伐何得谓不用师徒也又取谷之役
公以楚师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48-0126a.png
何忌三卿帅师非师徒而何特取济西田取邾田自漷
水齐人取济西田此三者皆齐赂我或我赂齐或人执
其君使我得有其地可谓不用师徒尔不可以凡言也
三家之说俱未尽其旨是不知一字之措复更有义考
其上下之文然后见焉大抵三家以春秋为鲁之旧章
故每事以例言盖不知出于圣人之志文同事变则各
有义也(原注凡言取某师者悉俘得之也左氏曰覆而/败之言尽覆没而胜其说亦通然取者得之称)
(若但败不死者则走归何名为取则当书/败其师尔不当言取也赵氏驳之亦当矣)
水齐人取济西田此三者皆齐赂我或我赂齐或人执
其君使我得有其地可谓不用师徒尔不可以凡言也
三家之说俱未尽其旨是不知一字之措复更有义考
其上下之文然后见焉大抵三家以春秋为鲁之旧章
故每事以例言盖不知出于圣人之志文同事变则各
有义也(原注凡言取某师者悉俘得之也左氏曰覆而/败之言尽覆没而胜其说亦通然取者得之称)
(若但败不死者则走归何名为取则当书/败其师尔不当言取也赵氏驳之亦当矣)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48-0126b.png
春秋辨疑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