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47-017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权衡卷一      宋 刘敞 撰
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
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为左氏者皆耻之因共
护曰丘明受经于仲尼此欲以自解免耳其实非也何
以言之邪仲尼之时鲁国贤者无不从之游独丘明不
在弟子之籍若丘明真受经作传者岂得不在弟子之
籍哉岂有受经传道而非弟子者哉以是观之仲尼未
卷一 第 1b 页 WYG0147-0172d.png
尝授经于丘明丘明未尝受经于仲尼也然丘明所以
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汎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
策可以见成败耳其褒贬之意非丘明所尽也以其不
受经也学者可勿思之哉杜氏序曰仲尼因鲁史策书
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
明将来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以示
劝戒其馀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
此未尽也苟唯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其馀皆因而不
卷一 第 2a 页 WYG0147-0173a.png
改则何贵于圣人之作春秋也而传又何以云非圣人
莫能修之乎大凡左氏本不能尽得圣人春秋之意故
春秋所有义同文异者皆没而不说而杜氏患苦左传
有不传春秋之名因为作说云此乃圣人即用旧史尔
观丘明之意又不必然按隐公之初始入春秋丘明解
经颇亦殷勤故克段于鄢传曰不言出奔难之也不书
城郎非公命也不书之例一年之中凡七发明是仲尼
作经大有所删改也岂专用旧史者乎又曰春秋何以
卷一 第 2b 页 WYG0147-0173b.png
始乎鲁隐公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非也鲁惠公亦
即位在周平王之初何不始于惠公乎又曰鲁隐公让
国之贤君也非也如左氏所说则隐贱桓贵桓贵当立
而隐不能奉之以立而已篡其位虽为让言谁知其心
哉此桓公所以疑而杀之乃非弑君也闵公即位甫二
岁哀公即位甫四岁不闻当时庶兄孽子敢代之治者
虽不代之治二君亦君矣假令有庶兄孽子代之治春
秋又可许其让乎且隐公以谓己不代桓公治则鲁国
卷一 第 3a 页 WYG0147-0173c.png
不存乎襄公无代治者何故鲁不亡也若鲁之存不待
隐公者则隐公之摄吾见其篡不见其让且让非隐所
得名也所谓让者谓其推己之有以与人也不谓其夺
人之有以与人也能知吾言者可与言春秋矣或曰周
公亦摄吾曰周公之摄成王使之也且隐公周公也哉
其摄也
   隐公
传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而仲子
卷一 第 3b 页 WYG0147-0173d.png
为夫人生桓公是以隐公立而奉之如传所言者明隐
长而卑桓幼而贵也隐公立而奉之者明隐为桓立也
即元年传所云摄也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太宰
公曰为其少也吾将授之矣明隐本不当立故摄位以
待桓壮也又元年传曰惠公之薨也太子少太子则桓
矣今杜氏注云继室子当嗣世以祯祥之故追成父志
立桓为太子非也若隐本当立则传应云不书即位让
也不应乃云摄也未有当其位而云摄者也未有摄其
卷一 第 4a 页 WYG0147-0174a.png
位而云让者也知摄让之名所为施则知隐公之当立
与不当立矣且若隐公本当立则羽父无缘请杀桓公
也推羽父所以请杀桓者盖见隐公本不当立今久摄
不迁疑隐公欲遂有之也使隐公本当立者则羽父必
能知桓公之已绝望何故求杀之哉且桓公之母为夫
人隐公之母为妾妾主不同贵贱可知矣然此传言桓
隐贵贱自未足信而杜氏于其中又错贵贱之分何为
未足信乎曰让则不摄摄则不让而传谓隐公摄是非
卷一 第 4b 页 WYG0147-0174b.png
其位而据之者也于王法所不得为于王法所不得为
则桓之弑隐恶少减矣春秋不宜深绝之今以其深绝
之知隐公乃让也非摄也今以摄言隐公是不尽春秋
之情也何谓错贵贱之分乎吾既言之于前矣盖注与
传违传与经违非深知春秋之情者不能考也
元年春王正月传曰春王周正月杜氏曰周王之正月
也杜氏所说非也周之诸侯即用周历春秋岂嫌鲁不
用周历加王以明之哉且传乃云王周正月不云周王
卷一 第 5a 页 WYG0147-0174c.png
正月使传云周王正月者可云传过非杜氏过今传云
王周正月此传不过杜氏过也何以言之邪传先王而
后周明王在周外也王在周外非时王省矣杜氏岂唯
异于经哉又异于传
不书即位传曰摄也杜氏云公不行即位之礼故史不
书非也寻传此文诸云不书者似指仲尼作春秋不书
之意耳故隐公曰摄庄公曰文姜出闵公曰乱僖公曰公
出复入然此未得仲尼之意也左氏见春秋阙此数君
卷一 第 5b 页 WYG0147-0174d.png
即位故以己意推而解之耳杜氏既嫌其乖异难通因
说云此四君者但朝庙告朔而不即位岂实论哉若以
国家扰乱不遑行礼邪则岂独不得即位而已亦无暇
朝庙告朔矣朝庙告朔亦何异于即位即位亦何异于
朝庙告朔朝庙告朔同见百官岂独朝庙告朔则暇行
之即位见百官则不暇行之此殊不足信也且杜氏未
晓传文传曰不书即位者固言仲尼不书也若云隐庄
初不即位传当但云公不即位摄也公不即位文姜出
卷一 第 6a 页 WYG0147-0175a.png
故也不当云不书即位不称即位也且杜氏注定无正
月曰公未即位也此言公即位则得书正月公未即位
则不得书正月也若公即位则得书正月未即位则不
得书正月则隐公等初年不即位何故反书正月此自
相伐也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传云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
之也非也诸侯本不得妄盟盟亦何善哉乃虞见贬何
贵之有丘明未尝受经见仪父称字心固怪之又颇闻
卷一 第 6b 页 WYG0147-0175b.png
仲尼立素王之法遂承其虚说不复推本道理直曰贵
之云且是事也三传皆曰贵仪父故字之唯公羊以春
秋当新王故其说似有理者而亦终不可通至于左氏
榖梁乃未有可贵之道也又曰公即位而求好于邾故
为蔑之盟然则继好息民更是鲁善也邾不当褒矣又
是后与桓公盟亦称仪父又何善邪
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曰段出奔共不言出奔难之也非
也若段得生奔他国则郑伯有伐弟之恶无杀弟之恶
卷一 第 7a 页 WYG0147-0175c.png
春秋但当云郑伯伐段于鄢即解云段不弟故不言弟
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奔难之也乃可尔何有改伐
为克哉传例又曰得俊曰克若太叔奔共是不得俊也
何以书克邪此年十月传曰共叔之乱公孙滑奔卫公
孙滑为是段子父子宜相从今以传数见段子不见段
身也盖段见杀之后其子出奔左氏所据注记误云段
身出奔尔又云如二君故曰克春秋二君相伐多矣皆
曰伐不曰克不知何据而以为二君言克邪传曰不言
卷一 第 7b 页 WYG0147-0175d.png
出奔难之也此语无乃非左氏之例而自疚病乎如此
是春秋之作删除者多矣左氏何独解此一事而二百
四十二年之閒遂默不言而皆以为史阙文从赴告因
旧史不赴告乎且此事也如左氏之说史策乃本有段
出奔共而仲尼除之者也则郑伯公子五争晋文公不
言出入之类亦为仲尼有所避匿而捐之矣何不一一
解之曰为此不书乎为此不书乎若彼不书者为史策
所无也安知此共叔出奔非史策所无者而必云仲尼
卷一 第 8a 页 WYG0147-0176a.png
除之乎观此一节似左氏亦以春秋为据百二十国宝
书作者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非也庄公既自悔其与母誓矣
考叔已闻其心若此矣考叔当明言于君曰君之誓母
不孝也鬼神所恶也虽有丑誓鬼神弗听也君不如迎
母反之此所谓迁善徙义君子之道鬼神所福也彼庄
公闻若言必欣然不辞何者彼悔誓其母又耻自发之
左右莫能导其君者故至于此使考叔能为此言庄公
卷一 第 8b 页 WYG0147-0176b.png
何遽不从而晻昧致说苛公不怪其舍肉事未可知也
又阙地作隧自云黄泉上之不足诳鬼下之不足诬人
内之不足欺心而徒教其君耻过作非此孟子所谓又
从而为之辞者也何谓纯孝乎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左氏曰缓且子氏未
薨故名非也此以宰为宰周公之宰咺为天子大夫之
名怪其以名配宰妄云子氏未薨欲以就其贬咺之说
耳按惠公以仲子为夫人以桓公为太子事相发也今
卷一 第 9a 页 WYG0147-0176c.png
天王归赗史记其事应曰惠公及夫人子氏之赗何故
但言仲子不称夫人乎杜云妇人无谥故以字配氏审
如杜说天王则生赗人之母鲁之群臣亦生谥君夫人
也且周德虽衰不应生归人赗观惠公仲子与僖公成
风何异而皆以谓雨人此不知妾母系子之义而虚说
不信也
公子益师卒左氏曰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非也公孙
敖叔孙婼公孙婴齐皆为公预小敛乎何以得书日大
卷一 第 9b 页 WYG0147-0176d.png
凡春秋所据者史也史之所记非圣人也有日不日有
月不月其事可以考核其日月不可必知也假令益师
卒时公实预小敛或史误不书日或年久阙脱仲尼宁
得虚增甲子乎若鲁国史官世世皆贤人皆知仲尼将
修春秋以日月之例见君臣厚薄故每记卿大夫之卒
谨守此法则可矣若人自为意家自为法或日或不日
或月或不月皆由此也安可于数百岁之后信其此文
以褒贬人君乎为左氏者既自云史有文质辞有详略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47-0177a.png
不必改也今大夫卒或日或不日亦详略之一端矣何
以必其皆详邪学者当如何解此吾欲闻之
二年无骇帅师入极杜氏曰无骇未赐族故不书氏八
年传曰无骇卒羽父请氏皆非也公子称公子公子之
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乃常礼也若此无
骇者继公孙者也则其赐氏久矣岂及其死而未赐氏
乎如其公孙也则公孙乃其氏矣又何赐乎若以谓公
子公孙亦必赐然后称也是不达于礼矣夫礼所以赐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47-0177b.png
氏者非以为荣也乃以为公孙之子其族无称也其族
无称故请之于君赐之氏而后称之也则族者固公子
公孙之类也公子公孙不待赐而称之也以亲属为氏
也公孙之子必待赐而立氏者公孙不敢以亲属为氏
也所谓继大宗者也奈何以公子公孙为赐族哉然则
无骇之不氏非以其未赐族也
纪裂繻来逆女杜氏曰逆女或称使或不称使婚礼不
称主人史各随其实而书非例也非也如此苟一史足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47-0177c.png
为春秋何待仲尼哉且婚礼不称主人公羊说耳吾于
公羊既言之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传曰鲁故也杜氏曰莒鲁有怨纪
侯既昏于鲁使大夫和解之故子帛为鲁结好也比之
内大夫序于莒子之上又称字以嘉之非也若纪侯使
子帛平二国之怨则善在纪侯不在子帛子帛不当攘
君善也又云比之内大夫若比之内大夫当曰纪子帛
及莒子盟不当去及也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47-0177d.png
夫人子氏薨左氏曰桓母也审如此桓未君其母称夫
人是仲子称夫人久矣桓公为太子必矣杜氏何以云
隐当嗣立追成父志以立桓邪此明杜氏误解传传又
误解经也何以实之如杜之说则隐公诚让国于桓如
传之说则隐公为摄桓之国推此二者俱非是然杜氏
近之然桓母亦非夫人也
三年庚戌天王崩左氏曰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
之杜云欲诸侯速至故远日以赴春秋不书实崩日而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47-0178a.png
书远日者即传其伪以徵臣子之过也非也王实以壬
戌崩而赴以庚戌崩则天下皆谓真以庚戌崩也此史
自当书庚戌圣人虽欲迁正亦不可得岂故传其伪者
乎且于春秋何以见平王非庚戌崩乎
君氏卒左氏曰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
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皆非也妾母不得
称夫人自常礼也假令实为声子虽不称夫人犹应比
定十五年姒氏卒及葬姒氏之例书之何忽称君氏又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47-0178b.png
不葬乎又曰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春秋以昭公娶吴
故讳其姓谓之孟子则讳姓者避同姓也今声子非鲁
同姓讳姓无义也杜氏云不书姓避正夫人亦非也若
书子氏卒非正夫人亦明矣又何避乎又曰隐见为君
故特书于经曰君氏亦非也哀公未即位姒氏卒犹得
书隐公见为君子氏卒无不得书书之何谓特书乎且
所谓君氏者又不足以效其为君母也若曰君母氏乃
可矣直云君氏未可谓之君母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47-0178c.png
武氏子来求赙左氏曰王未葬也传不解武氏子但云
王未葬似传本但说尔时王未葬故求赙也若强通之
可益云求赙非礼也至于称武氏子圣人之意甚微而
左氏不言此明左氏未尝受经于仲尼而自以己意作
传者杜氏之注是取公羊义牵合此传为傅饰其短阙

传曰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禾按春秋乃
恶相伐者况伐人丧乎伐人丧尚恶之况伐天子乎今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47-0178d.png
不独伐天子又伐其丧也则春秋何以无贬郑文邪左
丘明鲁之太史也郑氏事若不赴告鲁左丘明无由知
之苟赴告鲁则必书于策苟书于策则春秋必当有之
今春秋无此是不书于策也不书于策则丘明何从见
此邪非传闻道听者乎学者莫如信春秋则外物不能
惑矣春秋云甲传云乙传虽可信勿信也孰信哉信春
秋而已矣
又曰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非也王欲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47-0179a.png
分政虢公何以不可而郑伯怨王此郑之过一王以子
狐质郑郑当辞曰君臣无质而遂以子忽质周比周于
诸侯此郑之罪二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实未畀也郑
当送往事居以待天命而遂伐王之丧此郑之罪三郑
有三罪不患无辞贬之而君子但恶信不由中使周与
郑侪此为纵郑之恶急周之信孟子所谓人紾其兄之
臂教之徐徐云尔者也
又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非也宣公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47-0179b.png
知人之状何如哉知其必反国于己子邪则是挟诈而
让也知其贤足以任国为君邪则穆公竟不能止后嗣
之乱若但以穆公今能反国因曰知人则尧让舜舜不
让丹朱舜让禹禹不让商均尧舜反为不知人也且吾
论之自古让者多安者少宋穆公让鲁隐公让吴三王
让燕子哙让后皆大乱宋襄公欲让目夷目夷不听郑
穆公欲让去疾去疾不听楚昭王欲让公子闾公子闾
不听后皆无乱使此三子从而利之亦皆乱矣然彼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47-0179c.png
子又非恶为君也让不得圣人不止非圣人亦不可蒙
让于人也故尧让舜舜让禹太伯让文王而天下国家
安之彼所谓知人也若旦得让名暮有让祸此乃让非
其人不知人之甚者何谓知人哉
又曰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用兵公弗禁石
碏曰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石碏之
意则是石碏之言则非使君听石碏而立州吁又当大
乱乱之作是石碏教之也石碏何义以免此责乎则不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47-0179d.png
若谓君曰先王有礼长幼有序君必黜州吁以杜乱君
之爱州吁乃可谓爱矣君听州吁好兵以陵太子百岁
之后州吁必为乱国人必讨之君虽欲全之不可得矣
君之爱州吁乃害之也如此则可然左氏亦不须此四
句自足为义无用述之以误后世也
四年卫州吁弑其君完按州吁公子也不书公子杜作
释例以谓从赴辞也非也左氏称族舍族亦自有义岂
得但云从赴哉此明仲尼作春秋虽据旧史其称族舍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47-0180a.png
族皆出于圣人之手左氏本不受经故略自以己意推
之如翚溺崔氏之比则因著为说如州吁之类不称族
者不知何故则阙而弗论而杜氏则以为苟从赴而已
如实从赴传所云翚溺皆虚辞也如皆有义不得云从
赴也
公及宋公遇于清杜氏云二国各简其礼如道路相逢
遇故曰遇也非也如二国各简其礼此端为会也非遇
也遇者正谓相逢耳若遇为会见之名故当如会例书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47-0180b.png
云公遇宋公于清不得云及宋公遇也且遇者相遇无
疑矣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彼岂各简其礼者邪
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左氏曰羽父请师
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非也翚溺为
贬无骇为未赐族皆怪春秋有书氏不书氏之意而不
得其说因以己意推言之尔如传无说则翚溺可以无
骇言之无骇可以翚溺言之如此则春秋不足独任将
反求决是非于传也且翚之固请有异于元年公子豫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47-0180c.png
之遂行乎豫不书于经翚书而不氏赏罚颇矣何以为
春秋
卫人杀州吁于濮杜氏云未列于会故不称君例在成
十六年今按成十六年传曰先君若有罪则君列诸会
矣杜据此文是以每云诸篡弑之人已尝会诸侯则无
咎矣不亦甚哉若世太平也教化未坏天下必无弑君
亲者及王道既衰诸侯力征而臣弑君子弑父列国擅
盟会于此之际会岂难致哉楚贪一裘一马囚两国君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47-0180d.png
郑以鞶鉴玉爵怨王而叛之彼固无忌惮也若弑逆之
人入裘马以市楚分玉爵以赂郑推楚郑之意将欣然
愿会此岂王法哉以此说经恐倍于经以此解传恐违
于传何以知之邪传曰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
为可然则列于诸侯之会未可也
五年考仲子之宫杜氏云仲子桓母也惠公欲以为夫
人而诸侯无二嫡故隐公成父之志别立宫也非也若
仲子实桓母又非夫人则不当立别宫春秋应与立炀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47-0181a.png
宫武宫等书立宫以见讥不当委避云考宫也春秋所
贵者礼而已矣孝经曰从父之令焉得为孝令惠公无
令隐公遂为成之此去孝远矣春秋何以反不讥邪且
诚若传所言仲子为桓之母桓母夫人也其薨亦称夫
人矣今何故不曰考夫人仲子宫邪
初献六羽左氏曰公问羽数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
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故自八以下公从之杜注云
先时僭用八佾故今复古非也左氏云王命诸侯名位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47-0181b.png
不同礼亦异数若五等之君均于六佾无乃同之乎推
传此言是众父之言误传因具记之见失礼耳非美之
也何以明之经言初献者乃讥始僭也犹初税亩矣若
非始僭者经不言初也又杜氏云是后季氏舞八佾则
知唯仲子庙用六佾若如所言经又不当言初言初者
是鲁有国已来至今始作此事尔不然一切复古皆用
六佾犹可言初也若但据一庙又非创始不可谓初也
盖鲁隐以前未尝舞六佾于群公之庙今立仲子庙又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47-0181c.png
当下群公疑于所舞故问众仲也众仲不知诸侯名位
不同礼亦异数因天子八佾遂兼称诸侯六佾致使鲁
僭诸公之礼也此春秋所以书其初也此后所以又僭
八佾也且吾论众仲之误无疑矣仲云士二佾所谓士
者特牲少牢皆士礼也无用乐舞之仪安得二佾而施
之乎周礼舞师之职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小祭祀者王
服玄冕之祭也王服玄冕不兴舞矣士服玄冕反舞之
乎且玄冕又非士所当服者计众仲之博学亲师未如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47-0181d.png
宰我之于仲尼史佚之于周公也宰我对社仲尼非之
史佚葬殇周公非之众仲之误鲁使僭无疑也以谓不
然则春秋书之意不可解今欲成杜氏说邪欲从春秋
邪必有春秋必无杜氏必有杜氏必无春秋
六年郑人来渝平左氏曰更成也杜氏曰渝变也若如
左氏杜氏之说经但当云及郑平或云暨郑平或云郑
人来平或云郑人请平则足矣不得言渝渝以变为义
则是变其旧平非新为平也明此渝平当云输平二传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47-0182a.png
亦云输平盖是字误
冬宋人取长葛左氏作秋杜氏云秋取冬来告也非也
史之记事虽据赴告而书至其日月犹当依先后次序
假令宋郑同用二月出师宋则即时来告郑则逾时来
告所告虽迟其告之言犹曰二月也国史岂得但据告
时编之于夏乎必若所云岂唯大泯乱事实哉亦颠倒
天时矣然左传日月与经不同者多或丘明作书杂取
当时诸侯史策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47-0182b.png
舛往往而迷故经所云冬传谓之秋也
传云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此虚语也若其有之经
无缘不书也杜氏以谓称京师告饥则非王命故不书
非也告饥虽不书归粟犹应书也必以谓非虚语者则
是虽来告籴而鲁不肯归粟且以请籴于诸侯绐周故
春秋讳之也不然无缘不书也若曰称京师则非王命
彼传云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者指谁言之哉
 春秋权衡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