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072-03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四   宋 范处义 撰
变大雅
 厉王之乱有变大雅无变小雅意者大政已失故小
 者不足论欤而幽王之乱二雅俱变何也窃意圣人
 删诗以厉王之时小雅尽废已见于六月之序故不
 复存变小雅之诗而幽王之变小雅所取为多以明
 幽厉之政皆大小并失故也然厉王之乱宣王能兴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072-0336b.png
 之幽王之乱平王不复振虽系于宣王平王之优劣
 亦以厉王去成王为未远由成康以下未有失德如
 厉王者厉王始坏周家之政而宣王之贤足以远绍
 文武之丕绪是以兴衰拨乱为中兴之冠不幸幽王
 继之其乱又甚于厉王则周家大政不堪再坏固已
 难于整顿况平王天资仰望宣王相去远甚宜乎东
 迁之后无复王化之行此幽厉之乱虽略相似而宣
 平二君中兴之功所以不同者盖如此厉王去成王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072-0337a.png
 实九世郑氏以为成王七世孙盖成王生康王康王
 生昭王昭王生穆王穆王生恭王恭王生懿王及孝
 王孝王生夷王夷王生厉王上不数成王中不数孝
 王故曰七世也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
 召穆公即召虎也康公十六世孙康公当成王时陈
 三诗以自献其言类皋陶赓歌不忘警戒宜裔孙穆
 公有乃祖风烈厉王之世虽不见信用屡陈规谏传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072-0337b.png
 记所载谓厉王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穆公曰民不堪
 命王怒使人监谤穆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既
 不能听其后奔彘太子靖匿穆公之家国人围之穆
 公曰吾骤谏王不从以及此难今杀太子王其以我
 为怨怼乎乃以其子代之既脱太子遂与周公行政
 谓之共和晚事宣王立江汉之功穆公之贤其始终
 大略如此观是诗所陈如绥四方先于惠中国如无
 纵诡随所以遏寇虐卒欲王之德如玉之无瑕玷自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072-0337c.png
 以为谏争莫大于此爱君忧国之言不以厉王之不
 能用而少解非贤者能之乎民劳之说后世有祖其
 意为五噫之歌者君子有取焉
民亦劳止汔(许一/下同)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
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七/感)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

 君师之任在宠绥四方而已穆公首以民劳为言可
 谓知言之要也曰民亦劳止则民之劳苦亦极矣汔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072-0337d.png
 终也既至此极王岂可不终少安之乎望王之意为
 甚切也中国京师四方诸夏也中国虽不可专谓之
 京师四方虽可以兼言夷狄然是诗之意则指京师
 为中国指诸夏为四方中间既明言京师四国矣说
 者不可以辞害意也有惠爱及此京师则四方之人
 亦可以少安盖京师根本之地天下治乱之机也王
 者之惠孰为大无纵诡随惠之大者也诡随指不正
 之人妄从上所欲者其用心必无良善不过欲悦其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072-0338a.png
 君而窃其权以为寇虐耳惟于始诡随之时即不纵
 之以肃其无良之意是乃用此以遏止其寇虐之患
 也憯者忧伤之辞也召公谓我所以劝王不纵于其
 始者盖始之不从则易为力及其至于寇虐则甚可
 忧伤矣忧伤者何以其不畏明明上天勇于为恶故
 也然则欲远人之柔顺亦在能治其迩臣之诡随耳
 欲定我王室其可不自无纵诡随始乎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072-0338b.png
谨悯怓(女/交)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小康小休小息小愒小安皆言当少安之每章恊韵
 初无异训也逑匹耦相聚之貌既少安之则四方之
 人得以耦聚无离散之患也悯怓惑乱人主也既能
 知其诡随而不用则足以肃其惑乱之意不至于为
 寇虐使民忧戚也上章既言当察迩臣之诡随此章
 则又戒王当察其有勋劳者不弃然后足为王之休
 美也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072-0338c.png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
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吐/得)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四国犹四方罔极谓其用意不善无有限极也慝恶
 也既不纵于始是不使之可以作恶也上章既言当
 察有劳者勿弃之此章又戒王当自谨其威仪以亲
 近有德之君子盖有德之人王苟不加之礼貌则将
 去之矣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起/例)惠此中国俾民忧泄(以/世)无纵诡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072-0338d.png
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泄犹沓也纷乱貌能惠中国是不使四方之民忧至
 于乱也丑厉犹言丑恶也既能不纵之以肃其丑恶
 之意则正道不至于败坏也戎犹汝也说者谓戎之
 与汝诗人通训古者君臣相尔汝本示亲爱小子则
 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
 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即位未久年尚
 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年少可知矣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072-0339a.png
 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大不可忽也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
谨缱(遣/)(起/阮)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能惠中国则四方之国无有被其残虐者缱绻欲固
 结人主也既不能纵之以肃其欲固结之意则正道
 不至于反覆也上章言正败谓正道不可败耳此章
 言正反则以正为邪以邪为正不止于败也以厉王
 之资穆公欲使之如玉之粹可谓责难于君矣此之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072-0339b.png
 谓大谏欤是诗五章皆赋也
(版/)凡伯刺厉王也
 春秋书天王使凡伯来聘左氏传曰凡蒋邢茅胙祭
 周公之胤也然则凡伯乃周同姓之世卿故至厉王
 时犹膺伯爵君有过则谏乃其分义所当然故其辞
 规切人主诋诮同列不为过也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当/但)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
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072-0339c.png
 诗人之辞多取重言其义亦非一端其间有取诸物
 如曰绳绳盖取子孙如绳之联也如曰耳耳盖取六
 辔如耳之附也是诗上言板板下言管管意亦取诸
 物云尔板以言其判管以言其虚天命不固而离判
 故曰板板君臣无圣人之诚实故曰管管瘅病也出
 话谓出令也不然谓无信也诗人多以谋为犹以无
 为靡以诚为亶谓天命离判则下民受其病朝廷号
 令无信则为谋不及远原其所以号令不信正以无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072-0339d.png
 圣人之诚实耳既无圣人之诚实此谋之所以未远
 也以是而进戒于君可谓大谏矣然则号令不信无
 圣人之诚实岂小过哉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俱/卫)无然泄泄(以/世)辞之辑
(集/)矣民之洽矣辞之怿(亦/)矣民之莫矣
 上章既刺号令不信此章遂戒以上畏天命脩辞令
 以安民盖辞令之不脩不特王之过必有代言之人
 均任其责故诗人并讥其君臣焉方难谓艰难也方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072-0340a.png
 蹶谓震动也子思中庸以显显令德为宪宪继之以
 有大德者必受命由子思之意则以宪宪为德之大
 也孟子七篇以无然泄泄为沓沓继之以言非先王
 之道由孟子之意则以泄泄为言之非道也今天命
 方艰难震动而王之君臣无德而宪宪自大出言则
 泄泄非道民何由而安乎于是诲之曰辞令苟善则
 王言之出民必和故曰辑民必悦故曰怿洽合也莫
 定也民和则合而不散民悦则定而无扰所谓发号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072-0340b.png
 施令民说谓之和者如此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五/刀)我言维服
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初/俱)(如/谣)
 是诗大抵并讥君臣独此章专诋同僚盖人主上不
 知畏天命下不知安民皆由辅佐之不贤上焉无格
 心之道次焉无救正之言闻贤者之谋乃以为笑如
 此则王孰与为善哉僚官也即就也嚣嚣犹謷謷也
 服犹事也凡伯自谓我所掌者虽异职事然与尔比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072-0340c.png
 肩事主我就尔谋此国事乃听我之言嚣嚣然彊辩
 不以我言从事反相非笑古之贤者尚询访及于负
 薪者况于同寮乎盖所以责望于同列者如此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虚/虐)老夫灌灌(古/乱)小子蹻蹻(其/略)匪我
言耄(莫/报)尔用忧谑多将熇熇(许/酷)不可救药
 谑戏侮也灌灌启沃也蹻蹻举趾高也熇熇势炽盛
 也天方将降祸虐而王之君臣乃相戏侮而不知惧
 老夫凡伯自谓也小子指厉王也老者之言虽启沃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072-0340d.png
 不敢已而厉王蹻蹻然举趾高而傲我非我之言以
 耄而妄发所可忧者君臣相戏侮而不知戒惧则祸
 将至于是又以火喻之始而𦦨𦦨犹可救也多至于
 炎炎炽盛则不可扑灭矣救火如救病然未甚者药
 力可攻甚则不可为列子曰曾不发药乎左氏曰不
 如闻而药之也皆谓当早治之耳
天之方懠(才/细)无为夸(苦/花)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
殿(玷/)(许/伊)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072-0341a.png
 懠怒也夸毗体柔也殿屎呻吟也天方怒王君臣何
 为体柔相顺从而为非君有君之威仪臣有臣之威
 仪今乃尽迷乱而无度时之所谓善人者亦尸位而
 无所为闻民之呻吟莫敢庇之葵能卫其足有庇下
 之义莫敢葵者虑终不能庇之故不敢也时既丧乱
 民蔑有资生之具亦莫有赈惠之者刺王之君臣不
 恤民如此
天之牖民如埙(许/元)如篪(池/)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072-0341b.png
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匹/亦)无自立辟(婢/亦)
 此章诲王治民之道在顺天之理以开其明耳故曰
 牖民王勿谓民之愚而可欺也王之所为循于天理
 则民之从之也如埙篪之应如璋圭之合如取携之
 易埙篪言其声之能相应者璋圭言其形之能相合
 者若夫取之于彼携之于此则凡物皆然诗人既以
 取携为喻又虑王以为易欲作聪明以益之惟一顺
 天理自然之益则牖民尤为甚易耳辟字上音僻言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072-0341c.png
 民之邪辟也下音璧言君之立法也民心无常固多
 邪辟君无自立法以防民盖虑法出则奸生令下则
 诈起孰若顺天之理以开其明为易邪
价人维藩大(泰/)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
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此章诲王用人以固其国当以德为本以冢子为助
 也价之训善起于毛氏而诸家从之观诗人藩垣屏
 翰及维城之喻则是五者皆所以固其国若以价为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072-0341d.png
 善则五者皆当用善人岂特维藩者乎价与介通用
 古者行礼有宾则有介盖介有佐辅之义以诗人之
 取喻言之藩篱外也垣墙内也屏以蔽其外翰以捍
 其内城则包是四者而域之者也价人意其大臣之
 在外为方伯连帅者故曰维藩大师则大臣之在内
 所谓赫赫师尹者故曰维垣大邦大国之诸侯故曰
 屏以蔽其外大宗则同姓之九族故曰翰以捍其内
 四者固所以为国之卫必人主怀之以德乃能使之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072-0342a.png
 安于内外四者既安若可以无忧矣宗子犹言冢子
 谓大子也大子天下之本也必立冢子以为君之贰
 而后国本益固如城然是知宗子为国之助又非四
 者之比故城坏则四者虽备无益也天下大计所可
 畏者独在于城坏耳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用/朱)无敢驰驱昊天曰明
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此章戒王当知敬天以天监昭然不远人故也天之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072-0342b.png
 震怒诚当敬也谁敢戏豫言必忧戚也天之渝变亦
 当敬也谁敢驰驱言必惕息也天怒如迅雷风烈之
 类天变如日蚀星孛之类昊天曰明谓天之始明也
 昊天曰旦谓明之既盛也出王谓出而治王事也游
 衍谓退而游宴也衍溢也有流连之意始明而治事
 既旦而游宴王之所在天必降监无所不及也可不
 知敬乎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盖如此也是诗八章其
 六章七章比而赋之馀皆赋也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072-0342c.png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
文章故作是诗也
 箕子陈洪范以王道无偏党为荡荡孔子称尧以大
 而无能名为荡荡则荡本非不善之训学者当知古
 人有善恶通用如极之字可以为皇极可以为六极
 之类然后可与语是诗之义夫道也天也不可以限
 极而论故皇极之王道帝尧之则天可以为荡荡至
 于人主之治国家当有纲纪文章若以荡荡言之则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072-0342d.png
 无道之极也是诗意其作于厉王监谤益严之时故
 所陈八章皆不敢斥厉王首章则假上帝之荡荡以
 为言后七章则皆假文王之叹商以寓意明乎此则
 所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乃序诗者发明言外之
 意使序无是言则后之人读荡之诗以为何等诗也
 柰何反疑序之误乎就使序之言为非则首章荡荡
 上帝以下曰疾威曰多辟可以荡荡为美乎学者宜
 审思之说者曰刺者欲其君闻而知过伤者顾其君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072-0343a.png
 不可与言矣直伤其国之将亡此说得之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必/亦)疾威上帝其命多僻(匹/亦)天生烝
民其命匪谌(亦/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荡与国风鲁道有荡同鲁惟荡然无法度是以文姜
 肆为丑行无复忌惮厉王之世无纲纪文章可谓法
 度废矣故召穆公以下民之辟为言盖诗人以君为
 辟者谓其能行法以治人也今厉王荡荡然无法度
 何以为民之辟哉既不足以为民之辟则是暴虐之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072-0343b.png
 君耳疾威谓暴虐也敢行暴虐故其出令多僻违不
 顺于人情也上言帝不敢斥王也下言天谓上天也
 上言命谓命令也下言命谓民命也烝众也谌信也
 召公叹斯民受命于天有不可信其初靡不有善终
 则鲜不为恶盖以厉王无法度不足为民之辟而又
 暴虐僻违故民胥化之失其信也此亦足以明人之
 性本善为政化所移如此一说匪谌谓天命也言天
 生民而立之君如夏商周之初靡不生贤君终则生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072-0343c.png
 暴君以祸民指言周初有文王终乃有厉王故下言
 夏后殷商亦通然既言烝民则前说为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蒲/侯)克曾是在位
曾是在服天降滔(他/刀)德女兴是力
 以商比厉王可矣召公之言乃假文王可乎曰召公
 为此诗盖当厉王监谤益严之时贤者爱君不能自
 己以文王为周之始王圣德尤盛故假其辞犹冀厉
 王闻之翻然悔过盖不徒为此诗也然则假文王之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072-0343d.png
 辞以语他人固所不可假祖宗之辞为子孙之戒召
 公之用意深矣可以为万世谏暴君者之法庸可非
 议哉彊禦者以彊愎禦善之人也掊克者以掊敛为
 能之人也是人也而在朝廷之位服朝廷之事滔淫
 也言彊禦掊克之人是天降滔淫之德为国之患王
 柰何起而力任之乎滔淫之德所谓凶德也自二章
 以下皆设言商之过犹后世借秦为喻也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禦多怼(直/类)流言以对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072-0344a.png
寇攘式内侯作(侧/虑)侯祝(周/救)靡届靡究
 类善也怼怨也寇攘谓盗权为奸者届至也究极也
 此章言当时朝廷岂无善人而善恶不能两立故执
 义之善人彊禦之徒多怨之乃采流言不根之事对
 上言之式用也善人既受诬而去则彊禦之徒专为
 寇攘以用事于内侯维也维相诅祝无有至极无能
 穷究盖小人常态所言之事虑人之不信必为诅祝
 以坚人之听则能不信者鲜矣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072-0344b.png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白/交)(火/交)于中国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布/内)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蒲/回)无卿
 炰炰虚骄作气之貌敛怨以为德亦凶德也无背后
 无臣也无侧左右无臣也无陪无陪贰也无卿无卿
 士也此章言王所以虚骄作气于中国专为敛怨于
 民之事而不知止者则左右前后之臣皆非贤者故
 也以怨为德是怨德犹不分可谓不明矣曰背曰侧
 小臣也曰陪曰卿大臣也召穆公虽贤所谓一薛居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072-0344c.png
 州独如宋王何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面/善)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
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饮酒齐色曰湎言当时君臣上下荒湛于酒湎然齐
 一也诗人既以滔德为天降此章言天岂湎尔以酒
 哉谓德之滔淫固天资之不美而以酒自败则人之
 为也既败于酒则惟不义之事是从是用其过愆见
 于容止之间明即昼也晦即夜也既湎于酒则日用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072-0344d.png
 叫号欢呼不知其他曰不义从式所谓纵淫佚于非
 彝也曰既愆尔止所谓用燕丧威仪也曰靡明靡晦
 则无时不醉矣曰俾昼作夜则不知蚤莫矣所谓君
 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
 者胥失矣欲无乱得乎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唐/)如沸如羹小大近丧
人尚乎由行内奰(皮/器)于中国覃及鬼方
 蜩螗蝉属沸羹烹饪也二者皆声之杂沓足以乱人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072-0345a.png
 之听言当时国是不定发言盈庭杂沓无纪莫知适
 从君臣上下无小无大皆近于丧亡矣而一时之人
 尚由而行之不知其非奰怒也覃延也近而中国远
 而鬼方皆怒于下而上不知国其危哉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
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时是也言商之乱亡不可以为天之非是商自作孽
 耳旧德老成之人先王所图任者也商乃播弃黎老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072-0345b.png
 所以致祸纵当时无老成人先王之典刑旧法尚在
 也王如不此之听则国之大命倾丧无日矣言虽无
 旧人能守旧法亦足以寿国之脉也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纪/竭)枝叶未有
害本实先拨(蒲/末)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人亦有言谓时人之言犹所谓谚曰是也颠沛偃仆
 也揭拔也拨绝也言欲偃仆大木者未去其枝叶先
 绝其根也人主者固天下之本根今所为如上章所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072-0345c.png
 陈是先绝其根也天下虽未亡而国本先亡无可为
 者矣召公爱君之心犹惓惓未已故于卒章谓不独
 商如此夏之亡亦如此也使商能以夏为鉴则商不
 亡矣既言商又言夏冀厉王之必信也是诗八章皆
 赋也
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
 卫武公之事当以经为信史传异同不足證也如鄘
 柏舟之诗谓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而史记乃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072-0345d.png
 谓为弟武公袭攻自杀且其父釐侯既卒因葬父见
 攻则不可谓之蚤死矣就使共伯果以袭攻自杀妻
 既不能报仇又不归之父母则不可谓之知义矣今
 共伯死而妻不忍去人以为义则必无袭攻之事也
 是诗刺厉王亦以自警国语乃谓武公年九十五作
 懿以自警说者谓懿即抑也且武公以宣王三十六
 年始即位至幽王时始入为卿宾之初筵所谓武公
 既入是也然则厉王之世武公特卫之公子耳学者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072-0346a.png
 求其说而不得遂疑是诗为刺幽王舍经而信传理
 所不可究而言之武公为公子则作是诗以刺厉王
 至老犹诵之以自警何为不可哉故去其袭攻之说
 则经淇奥美武公之德为可信去其作懿之说则经
 抑亦以自警为可信经圣人所删史记国语其事杂
 出诸家学者可不知所去取哉况抑之名篇以抑抑
 威仪为主不当为懿也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072-0346b.png
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抑抑谦下也隅廉也宫城必有隅廉视其隅廉则宫
 城可知视其威仪则德可知故君子之威仪能谦下
 者必德之盛者也人亦有言时人之言也谓人虽或
 哲或愚然不知脩德则形于威仪者必不能善所谓
 靡哲不愚也庶人之愚职由其疾之使然也如所谓
 民有三疾是也哲人之愚则以不知脩德亦自戾其
 性如所谓罔念作狂是也何以知其能脩德哉见于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072-0346c.png
 威仪者抑抑而谦下是脩德之符也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吁(况/于)谟定
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此章言君之所为必有其效竞彊也训畏服也觉明
 也顺听从也吁大也辰时也君以得人为彊则四方
 无不畏服君有觉明之德行则四国无不听从君以
 大谟而出命则臣必以远犹时而入告君能谨其威
 仪则民必视以为法则此四者人主所当先盖人才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072-0346d.png
 既众德行既脩以规模则宏大以威仪则谨饬为国
 之道孰大于是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都南/下同)于酒女虽
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前二章大槩谓人主所当为自其在于今以下则皆
 指厉王之事此章刺荒湛于酒乱政丧德不能用先
 王之典刑也兴犹起也兴迷乱于政则自厉王兴起
 之初其政则迷乱而无纪其德则颠覆而无立荒湛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072-0347a.png
 于酒故也王惟湛乐是从曾不念绍述大业之难既
 不能念其难则不能广求先王之意恭行明明之典
 刑矣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
廷内维民之章脩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逖(他/历)
蛮方
 此章言刺王既不知念尔祖遂不知敬天也肆犹遂
 也尚犹崇也皇天在上弗知崇敬之其为恶如泉水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072-0347b.png
 之就下流而亡反必至陷溺偕亡而后已于是诲王
 诚能蚤夜恐惧洒埽蠹弊使朝廷清明足以为民之
 表章犹表也次则脩车马备器械常若兵戎之将起
 思患豫防则虽蛮夷亦将远去而不为患逖犹远也
 如此则未至于必亡也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
不柔嘉白圭之玷(丁/簟)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质谓人民之朴质也谨谓诸侯之谨度也王无恃人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072-0347c.png
 民之质诸侯之谨以为内外无患当戒其不虞于出
 令不可不谨于威仪不可不敬必能柔顺尽美然后
 可以安人民怀诸侯故曰柔嘉一或不然则人心将
 㩗贰诸侯将叛离于是申言人主之出令尤不可忽
 譬之白玉有瑕玷尚可琢磨而去之王言之玷缺不
 可复救矣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门/)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
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072-0347d.png

 扬雄以德行忠信为圣人之里以威仪文辞为圣人
 之表然则人主于威仪文辞皆不可忽也厉王不知
 脩德则于威仪文辞所失必多故诗人于是二者再
 三言之上章既戒其谨尔出话此章又戒其无易由
 言盖出话则王言之出为号令者由言则凡言所由
 发在人主亦不可苟也扪持也朕我也自周以前朕
 为通言谓言一出口莫能持我之舌者逝往也谓言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072-0348a.png
 不可轻往也雠答也报效也谓言之善否则下必响
 答所谓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
 千里之外违之是也德之吉凶后必效验所谓积善
 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是也惠顺也
 使人主其言善其德吉近则朋友顺之谓群臣也远
 则庶民小子顺之谓群黎也不止是耳其仁言善政
 垂于后世子孙似续如绳之联与天下之万民亦莫
 不承顺之矣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072-0348b.png
视尔友君子辑(集/)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
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
(亦/)
 此章诲王之谨独也辑和也相视也西北隅谓之屋
 漏觏见也格至也度测也射厌也视王能与左右之
 君子为友和柔其颜色以与之相接亦必有益岂不
 能远其过愆然此乃显明之地皆知脩饬不为难也
 必视王在室之时尚不愧于幽隐之地然后为善王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072-0348c.png
 勿谓幽隐之地人所不见也鬼神实临之夫神之至
 也且不可得而测度况可厌射而不敬乎思语辞也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
(息/浅)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户/公)小子
 此章诲王欲行法以治人尤不可不以身为之法也
 辟君也臧善也嘉美也君谓之辟者将以行法治人
 也则君之德岂可不使之尽善尽美乎德既脩矣则
 必能淑善其容止不愆其威仪于礼无僭差于心无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072-0348d.png
 贼害如此则足为天下法矣以已之德为天下法如
 投以桃报以李必然之理也已之德有所未至欲天
 下化之为善是犹求角于童牛童羊不可得矣徒为
 是虚语以惑乱王听耳小子指王也虹者随日光而
 成无其实也故诗人取之
(而/甚)(而/渐)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
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厉王监谤则其刚愎拒谏为可知故此章诲王温恭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072-0349a.png
 以受谏也荏染木柔之貌木性之柔人则缗之丝以
 为弓人主有温柔之质为德之基本然后人告之以
 善言于是复借人之或哲或愚为喻谓哲人则能听
 善言顺德以行之愚人则反以善言为僭差彼庶民
 之有哲有愚故其心各不同如此人主则不可效愚
 民不能听善言也
(乌/)(呼/)小子未知臧否(鄙/)匪手㩗之言示之事匪面
命之言提(啼/)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072-0349b.png
知而莫(暮/)
 此章言我告王既切王宜悔悟也诗人不以王为不
 可告语谓王未知善否耳及其手㩗而示之事面命
 而提其耳则告戒可谓亲切矣而王犹未悟以王为
 幼少邪则亦既有子不得为幼少也于是又借凡民
 为喻谓凡民无自满之心乃能受教虽年幼亦必速
 成谁谓蚤能有知至晚暮始成德者乎冀王之蚤悟
 也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072-0349c.png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莫/空)我心惨惨(七/感)诲尔谆
(之/纯)听我藐藐(美/角)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
既耄(莫/报)
 此章言王未能悟而悔过故忧而且怨也孔昭言甚
 明也梦梦言乱也惨惨言忧也谓昊天为甚明乎何
 为不知我生之非乐也视王之梦梦然昏乱我心所
 以惨惨而忧伤也柰何诲王之言虽谆谆之多而王
 之听言愈藐藐而远不以我之言为教诲之道反谓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072-0349d.png
 我之言为相虐以王为幼少未知邪亦聿至于耄矣
 聿述也有继之意谓及今不能改过且将因循继之
 以老也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
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他/得)回遹(于/橘)其德俾民大棘
 此章言尤悲切冀王之终悟也止辞也不忒不差忒
 也大棘大困急也谓我之告王者亦旧矣非特今日
 也王及今能听用我之言庶几可无大悔吝况天命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072-0350a.png
 方艰难国家将丧亡取譬不远如夏商之世皆近事
 也昊天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岂复有差忒柰何回邪
 遹迷其凶德不知改过从善使民大困急乎详味此
 诗爱君如爱身所谓刺王亦以自警者信矣是诗十
 二章八章九章兴而赋之馀皆赋也
桑柔芮伯刺厉王也
 芮伯其周之世卿欤左氏传文公元年引是诗以为
 芮良夫非名即字也前乎厉王芮伯作旅巢命武王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072-0350b.png
 时也顾命召六卿芮伯在焉成王时也后乎厉王鲁
 桓公九年王使虢仲芮伯伐曲沃平王时也说者谓
 芮国在冯翊临晋县亦西都畿内之诸侯也是诗首
 言世乱民无所庇至不能安处国将从之中言厉王
 不能考择贤相以致贪人败类在位之人与天下之
 民皆化之故其终责望在位者为尤详
(郁/)彼桑柔其下侯旬捋(力/活)采其刘瘼(莫/)此下民不殄
心忧仓(初/亮)(恍/)(知/邻)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072-0350c.png
 此章诗人见桑之柔者菀然茂盛其庇下维均一旦
 捋采既尽则下之托其庇者病矣刘尽也瘼病也以
 喻周德之衰厉王无以庇其民我所以不绝心之忧
 怆恍填兮谓忧心惑乱抑塞于是呼天而诉之谓昊
 天非不倬然而明宁能不怜我乎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面/忍)民靡有黎
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此章刺厉王征役之多见其车马羽旄而深悲之谓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072-0350d.png
 乱何时而可平殆无国不泯灭矣周之遗黎将靡有
 孑遗皆罹其祸如火之馀烬也于是又哀周之天运
 何如是之频促也国步犹言天运也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
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古/杏)
 此章叹天运之穷无生生之资由天不我扶持使我
 欲止则有所疑欲徂则无所往倘在位之君子实能
 持心以静无所事于争则何人敢生此乱阶使至今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072-0351a.png
 为梗而不已邪梗有不静之意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都/但)怒自西徂东
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此章言诗人之忧非私忧也亦念我土宇本自安静
 何我生不逢时正值天之厚怒所以东西往来无有
 定处我之遇病如此之多则疆圉之危亦甚急矣僤
 厚也棘急也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072-0351b.png
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章谓王宜图谋王宜谨毖乱既若兹而土宇日削
 矣然为谋为毖果何事邪我今告王以忧恤诲王以
 序爵是其事也盖前日之忧恤以不能序爵故也今
 而能序爵使贤者能者各当其位则乱可息而忧可
 去矣如人之手持热物谁能不洗濯以杀其热今虑
 忧恤而不知序爵是执热物不知往而洗濯也如此
 则何以能至于善亦相与及于陷溺耳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072-0351c.png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爱/)民有肃心荓(普/耕)云不逮好是稼
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此章言君子之仕乱世如乡疾风而行气息尚僾浥
 而不得舒虽有肃谨之心恐缓于事欲速于所往亦
 使其力有所不逮及盖力不能与风敌故也言乱政
 之拂人情所向不遂如此维不得已而归耕治稼穑
 为善庶可用力于民事以代禄食耳申言稼穑可宝
 代食为善者盖下章云稼穑卒痒则代食又不可望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072-0351d.png
 矣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羊/)哀恫(通/)
国具赘(之/芮)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此章谓居于乱世他皆不可为惟尽力于民事可以
 代禄食今天降丧乱之甚殆欲亡我王室又生蟊贼
 以病稼穑痛此中国之人命如赘疣然卒于空虚而
  后已困苦之极至无力以吁天也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072-0352a.png
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此章谓昔之顺道之君为百姓所瞻仰内则秉持其
 心外则宣昭其谋以考择其辅相故其所用者皆天
 下之所谓善今之所用者皆不顺之人众所不与独
 自以为善欲使人以善人之名归之盖其肺肠不与
 人同是以使民化之皆为狂悖也
瞻彼中林甡甡(所/巾)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榖人亦有言
进退维谷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072-0352b.png
 此章谓视中林之鹿犹能甡甡相与为群今我之朋
 友偕仕于王朝曾鹿之不如乃相为毁谮不能相与
 以善是以使我进退惟恐其陷于深谷盖责同列之
 不能相处也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
斯畏忌
 此章谓圣人能远虑举目见百里盖忧国之言也而
 愚人初无远虑见国事如此反狂以喜是以危为安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072-0352c.png
 也国之安危谁不能言何为畏忌而不言盖责同列
 之不能尽言也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
为荼毒
 此章谓厉王良善之人乃弗求之弗进之残忍之人
 乃顾念之重复之蓼莪曰顾我复我言父母之爱子
 也今王于残忍之人反爱之如子是使民化之皆贪
 居乱世肆意为荼毒以相侵暴也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072-0352d.png
大风有隧(遂/)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
征以中垢咕
 此章谓大风之陉隧由空谷而起喻民之善恶皆有
 所从来王能用善良之人则民作而应之皆为善行
 或用不顺之人则民之所行皆垢秽之事曰中垢者
 由中而发于外也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
俾我悖(蒲/对)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072-0353a.png
 此章谓王既不能用善良所用皆贪人以致败其善
 类如大风之陉隧无物不从而靡恶之败善其烈如
 此类既败矣则胥效胥然我之朋友同仕于王朝者
 皆不可告语听我之言则姑应之而已诵我之言则
 如醉者之笑侮皆由王所用非善良反使我遭此悖
 戾也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
(于/鸩)女反予来赫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072-0353b.png
 此章谓嗟朋友而告之曰我岂无知而妄作者如虫
 之能飞时亦为弋者所得谓已虽不妄作亦时未免
 于戾皆由无朋友之助故也我于汝既阴覆之汝于
 我反来相暴赫岂朋友施报之义哉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
竞用力
 此章谓民之所以罔中者由在位之人有薄德而善
 为反覆又于害民之事如恐不克而勇为之然则民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072-0353c.png
 之所以回邪相述为恶者岂非在位之人好力争有
 以致之欤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力/智)虽曰匪予
既作尔歌
 此章谓民之所以未定者由上有盗臣为之寇虐我
 薄言其不可已反背而见詈矣民何时而可定邪今
 我已无所逃汝之非虽言非我擿尔之过亦既作此
 歌矣岂得而讳哉诗人既不忍缄默又惧祸如此是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072-0353d.png
 诗十六章其一章五章六章九章十二章十三章十
 四章或比或兴馀皆赋也
 
 
 
 
 
 诗补传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