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72-010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七      宋 范处义 撰

 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
 后为幽王大司徒犬戎之祸桓公死之子武公掘突
 继为司徒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王城卒取十邑
 之地然则武公父子可谓善于其职有功于周故以
 郑次王惜乎其不能复周东辙为可恨也
卷七 第 1b 页 WYG0072-0101d.png
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
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郑武公父子所以能入则世为卿士出则长享国祚
 岂无自而然哉周之国人以为善于其职宜在此位
 故作缁衣之诗以美之序诗者发明其意以武公之
 德所以能有其国者由善善之功也孔子所谓好贤
 如缁衣谓于缁衣见好贤之至也说者求善善之说
 而不得遂疑诗序以明有国善善之功之说为非诗
卷七 第 2a 页 WYG0072-0102a.png
 意盖考之未精尔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
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
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
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卿士之朝服也武公有德以称是服故一章言
 其称敝则欲更为二章言其美敝则欲更造三章言
 其安敝则欲更作席取枕席之义谓其安舒而无患
卷七 第 2b 页 WYG0072-0102b.png
 也此所谓善于其职国人宜之也适子之馆者谓武
 公入为卿士授馆于王室也还予授子之粲者谓武
 公既适卿士之馆而好贤之意不倦还以所得王之
 廪粟授之贤者犹后世开东阁延贤人指言粲者谓
 有食客也在馆能尔则在国可知此所谓以明有国
 善善之功也善善犹言贤贤以此求诗正与序合是
 诗三章皆赋也一说诗人多以衣服新美为粲如三
 英粲兮粲粲衣服是也谓国人喜武公之善其职欲
卷七 第 3a 页 WYG0072-0102c.png
 其久于位故缁衣之敝则为之改制适卿士之馆则
 以授之使粲然一新亦通似不若前说尤见善善之
 功
(七羊/下同)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升/)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
道而公弗制祭(侧/界)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郑庄公克段之事论者多过其实非圣人以恕待人
 之意独将仲子之序与左氏合信乎诗序经圣人之
 手而左氏之好恶果与圣人同也左氏称姜氏爱共
卷七 第 3b 页 WYG0072-0102d.png
 叔段诗京使居之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卒成叔段
 之恶以致死亡所谓不胜其母而害其弟也段既失
 道庄公为兄当制其初乃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又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是庄公以路人视其弟岂得为贤
 父兄哉左氏曰书郑伯讥失教也所谓弟叔失道而
 公弗制也祭仲始言都城过百雉为国之害卒言不
 如早为之所毋使滋蔓公皆不能用所谓祭仲諌而
 公弗听也初不忍违其母制其弟末乃伐弟誓母几
卷七 第 4a 页 WYG0072-0103a.png
 灭天理所谓小不忍以致大乱也以是数端责郑伯
 夫亦何辞安所逃罪彼榖梁乃谓何甚乎郑伯甚郑
 伯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公羊乃谓曷为大郑伯之恶
 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使庄公能思虑亦
 当知饰词以自解今乃直谓焉辟害又谓必自毙又
 谓厚将崩观其发言似愚俗之人无所隐情亦足以
 见其城府之不深矣使其果处心积虑成于杀弟果
 以母欲立之而己欲杀之则春秋当深贬之岂得犹
卷七 第 4b 页 WYG0072-0103b.png
 称郑伯而诗序岂得谓之小不忍由是言之庄公亦
 不得为大恶特以庸暗无识不能权利害之轻重举
 措乖违故圣人以恕待之不然则一闻考叔之对遽
 能改过恶人安能尔耶然人患不知过知则当即改
 乃犹告之悔似悔前日之举以为今无可奈何者此
 焉辟害必自毙厚将崩之一律也考叔为阙地及泉
 之说姑随其资识而开道之故少迂缓有所不暇恤
 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072-0103c.png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
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
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是诗三章始终皆小不忍之说盖讥其失而刺之也
 将请也仲子祭仲也杞也桑也檀也皆近居之木也
 谓庄公始视其弟如所居之里墙园间之木而祭仲
卷七 第 5b 页 WYG0072-0103d.png
 请蚤除之是入我里欲伐我木也墙园亦然仲子之
 言虽可怀而我父母诸兄与人之多言皆可畏所以
 不忍蚤除而致大乱也诵将仲子之诗庄公胸臆之
 浅陋可以想见要之非真恶人之胸臆也就使庄公
 其初专于杀弟而诗人乃曲为庄公设此矫饰之词
 则此诗可删去矣圣人存之正以诗人刺庄公第知
 小不忍而不知致大乱故以是垂戒于万世与左传
 所谓讥失教之意同此所谓恕以待人也是诗三章
卷七 第 6a 页 WYG0072-0104a.png
 皆比而赋之也
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市/战)甲治兵以出于田国
人说(悦/)而归之
 自古小人为恶亦必行小惠善矫饰以要民誉然后
 能惑众为乱如齐之田氏民爱之如父母如安禄山
 史思明范阳之人谓之二圣之类是也此诗与晋扬
 之水沃盛强国人将叛而归沃之意同然此诗谓叔
 段为仁且武岂真仁且武哉扬之水谓沃为君子岂
卷七 第 6b 页 WYG0072-0104b.png
 真君子哉皆一时愚俗为小人所欺至形之歌咏孔
 子删诗何取焉盖圣人之存二诗以戒后之人君谨
 于其初勿使小人得志不幸有如京沃亦当防闲于
 蚤无俾寖大以成难图之势此圣人录诗之意也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苏尊/下同)美且仁
叔于狩(手/又)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
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田取禽也冬猎曰狩郊外曰野诗人夸美叔段谓一
卷七 第 7a 页 WYG0072-0104c.png
 出田猎于郊外里巷之间无有如段之美且仁谓其
 威仪也无有饮酒如段之美且好谓其燕乐也无有
 服马如段之美且武谓其善御也段之处京缮甲治
 兵岂为田猎而国人说之如此能无后患乎庄公尚
 不知悟盖亦无以为策其愚诚可刺也是诗三章皆
 赋也
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
 两叔于田皆作于一时加大字以别之非误也是诗
卷七 第 7b 页 WYG0072-0104d.png
 皆美段之多才好勇序诗者以不义而得众发之意
 谓虽不义之人多才好勇亦可欺众而得民奈何庄
 公但执必自毙之说不蚤为之所然庄公之言亦幸
 而中尔理有不可恃者万一不中庄公其危哉况俟
 其既乱而能取之孰若制之于未乱之为善圣人存
 将仲子两叔于田之诗使后世不幸有此当以庄公
 为戒此三诗所以皆刺庄公也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祖/)两骖如舞叔在薮(素口/下同)
卷七 第 8a 页 WYG0072-0105a.png
火烈具举袒(袒/)(素/历)暴虎献于公所将(七/羊)叔无狃(女/九)
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户/郎)叔在薮
火烈具扬叔善射忌(记下/同)又良御忌抑磬控(口/贡)忌抑纵
送忌叔于田乘乘鸨(保/)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
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冰/)忌抑鬯(敕/亮)弓忌
 乘马所乘之四马也乘黄四马皆黄也乘鸨四马皆
 骊白杂毛也执辔如组谓善御如织组所以骖之与
 服皆中节如舞蹈也两服上襄谓服马皆上驾之良
卷七 第 8b 页 WYG0072-0105b.png
 马所以两骖皆次序如雁行也两服齐首谓服马首
 齐如一所以两骖皆如左右手之相应也此皆盛言
 其乘马之善以见其众之悦之也薮田猎之所火烈
 谓烈而焚之也具众具扬具阜此言其得众而助之
 者盛也袒裼肉袒也暴虎徒手而搏之也献于公所
 所得虎献于公以夸其勇也狃习也此言其好勇众
 人爱之戒其无习此恐其伤也忌助语也抑发语也
 骋马曰磬谓使之曲折如磬也止马曰控谓有所控
卷七 第 9a 页 WYG0072-0105c.png
 制不逸也发矢曰纵谓舍矢之疾也从禽曰送谓命
 中如送也慢缓也罕希也掤所以覆矢鬯所以韬弓
 此言多才射御俱善田事既毕行马迟而发矢希韬
 弓覆矢无一不善也于田猎一事见其得众已如此
 庄公奈何不忧之邪是诗三章皆赋也
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呼/报)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乌路/下同)
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子/匠)兵而禦(鱼/吕)狄于竟陈其师
旅翱(五/羔)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
卷七 第 9b 页 WYG0072-0105d.png
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
故作是诗也
 国风有反其辞以讽刺者如卫女相俟于城隅诗人
 以静女目之高克好利不顾其君诗人以清人目之
 静者甚言其非静清者甚言其非清亦变风谲谏之
 义后世指人之不廉者曰伯夷不孝者曰虞舜亦此
 类也说者谓清为郑之邑名而在彭在消在轴又以
 为地名夫地名重复在在有之固不可考邑名则传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72-0106a.png
 记可案清既非河上之邑就使高克尝为清邑之大
 夫亦不可谓之清人子游为武城宰谓之武城人可
 乎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补/彭)二矛(莫/侯)(直龙/下同)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
(逐/)驷介陶陶(徒/报)左旋右抽(敕/由)中军作好(呼/报)
 彭也消也轴也乃克所帅众之地驷介四马之被甲
 者也旁旁不息貌麃麃武健貌陶陶自适貌二矛酋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72-0106b.png
 矛夷矛也重英谓重以朱丝为英饰也重乔谓累饰
 乔然而高也左旋右抽谓左旋其驷右抽其兵师之
 出处当严其期今乃翱翔之久不思班师师之屯次
 当谨其备今乃逍遥自适同于儿戏佳兵者不祥之
 器今乃左旋右抽以军作好不败何待高克既进之
 不以礼文公又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职此之由公
 子素作此诗专论高克不敢及文公故序诗者发之
 春秋书郑弃其师则文公之过著矣此诗之序与左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72-0106c.png
 氏合无足疑者独谓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诗
 无见焉岂以好利故能以赂求进用欤是诗三章皆
 赋也
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福/凤)其朝焉
 羔裘刺朝故取古君子为言而讽当时在朝之臣不
 能然也
羔裘如濡(儒/)洵直且侯彼其(记下/同)之子舍(赦/)命不渝(以/朱)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72-0106d.png
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羔裘大夫之服也洵信也侯美也英饰也羔羊之诗
 言素丝五紽五緎五总三者皆裘之英饰故曰三英
 洵直且侯谓服是服者信而能直足以为臣之美所
 以称其濡泽之美也人臣惟信而直乃能处君命而
 不变故曰舍命不渝孔武有力谓服是服者强而有
 力可任臣之事所以称其豹饰之有力也夫人臣惟
 强而有力乃能主国是而不摇故曰邦之司直三英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72-0107a.png
 粲兮谓服是服者有德之可观所以称其三英之粲
 也人臣惟有德可观乃能为邦家之彦士故曰邦之
 彦兮大槩诗之所刺指在位不称其服此羔羊之反
 也是诗三章皆赋也
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
 郑庄公失道君子舍之而去盖出于不得已诗人思
 念君子而望其留为国计忠厚之意见之终篇诚为
 恳切也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72-0107b.png
遵大路兮掺(所览/下同)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市坎/下同)
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丑/)兮不寁好也
 掺揽也袪袂也寁速也诗人谓君子何忍舍吾君遵
 大路而去我欲揽其袪而留之君子勿以我为可恶
 不敢速忘故旧之情也我欲执其手而留之君子勿
 以我为可丑不敢速忘昔日之好也既欲揽其袪又
 欲执其手以见为王留行之意甚坚既陈故旧之情
 复陈昔日之好以见诗人述已之私情期君子之必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72-0107c.png
 听非爱君忧国者安得此言哉是诗二章皆赋也
女曰鸡鸣刺不说(悦下/同)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
好色也
 是诗所陈古之民俗能说德而非好色盖讥当时风
 俗之不然由上之人无以善之不曰刺时不曰刺其
 上亦谲諌之义也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
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72-0107d.png
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昧旦天欲旦晦明未辨之时也列子曰将旦昧爽之
 交日夕昏明之际明星启明也诗曰东有启明弋缴
 射也孟子曰思援弓缴而射之加中也史记曰以弱
 弓微缴加诸凫雁之上古者无故不去琴瑟杂佩或
 谓珩璜琚瑀冲牙之类或谓觿璲箴管帉帨凡可佩
 之物是诗既为民俗而作佩玉非民间所常有当以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72-0108a.png
 后说为是诗人言古之夫妇相与昧旦夙兴非直为
 一时之游观也盖将治弋射加诸凫雁取其物和以
 滋味之宜为酒食以相乐终老无弃背御琴瑟以相
 友静好而无乖争邻里往来礼顺而相好又能备遗
 问之物以相报施古之民俗如此岂有不说德而好
 色之事哉是诗三章皆赋也
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于齐太子忽尝有
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72-0108b.png
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
 郑忽辞昏之言未为失也君子固许其善自为谋卒
 之所以自谋者无闻焉故诗人闵其当立无助咎其
 辞昏盖专为无助而设谓其既终不能自谋不若初
 无辞昏犹有大国之助耳此诗人之本意也有功于
 齐即左氏传桓六年北戎伐齐郑太子忽帅师救齐
 大败戎师获其二帅甲首三百以献于齐是其事也
 忽辞昏者再诗请妻者文姜也此诗序言有功于齐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72-0108c.png
 齐侯请妻之是再请妻者明矣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
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七/羊)
美孟姜德音不忘
 同车同行亲迎之礼也舜华舜英德之见于容也琼
 琚将将德之称其服也洵美且都信美而且闲雅也
 德音不忘美名之不可忘也诗人之言如此非贤女
 不足以当之盖指忽再辞昏之齐女也舜木槿也将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72-0108d.png
 将佩玉声也是诗二章皆赋也
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
 君道非他能辨君子小人而已郑忽闇于知人所美
 者非美故诗人刺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馀)山有桥松
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扶苏小木也荷华扶渠也桥松大木也游龙红草也
 在山则扶苏之与桥松在隰则荷华之与游龙孰为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72-0109a.png
 美孰为非美宜若易辨也今所用之人乃狂狡之童
 而子都子充之美乃不见用则美恶倒置矣是诗二
 章皆比而赋之也孟子曰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
 也注云子都古之姣好者也
(他落/下同)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昌亮/下同)而和(朝卧/下同)
 君令而臣听犹倡而必和乃理之常也今忽既弱矣
 故强臣恣横不复俟上之令而自为犹不倡而和也
 其悖理甚矣诗人刺忽失为君之道以致此也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72-0109b.png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
其漂(匹/遥)女叔兮伯兮倡予要(于/遥)
 忽既不能出令而强臣自恣故诗人以风喻令以萚
 喻臣谓殒萚为风所吹犹人臣必从上之令今叔兮
 伯兮指强臣而言乃反先倡为君者特和之耳漂亦
 吹也要成也谓强臣反先倡而为君特受成尔后篇
 权臣擅命指祭仲意此篇亦指祭仲也是诗二章皆
 比也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72-0109c.png
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
 狡童指祭仲诗所以刺忽者谓忽不能与贤人图事
 惟权臣之为听所以擅命而不可制也祭仲得专废
 立非权臣而何说者以狡童为指忽非诗人之本意
 山有扶苏既指所美非美者为狡童不当又指其君
 为狡童也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
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72-0109d.png
 诗人谓忽不自为政祭仲既得以专之矣彼祭仲之
 狡虽不与我言我则不忍忘君以忽之故忧之而不
 能餐也彼祭仲之狡虽不与我食我则不忍忘君以
 忽之故忧之而不能息也大槩谓祭仲狂狡自专不
 复取谋于我不复以礼待我而我之忧国爱君自不
 能忘尔彼祭仲者贱之也子忽者亲之也诗人亲之
 如此而谓指君为狡童可乎是诗二章皆赋也
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资/利)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已也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72-0110a.png
 诗人以忽为先君之世子其立也正故诸篇虽刺之
 而爱忽之意甚惓惓也忽已为君不谓之君而谓之
 忽诗人无是言也独序诗者指其名有合于春秋书
 忽之意春秋孔子作也诗孔子删也宜无异词然孔
 子既知忽之立也正国人爱之如此而春秋不书为
 君删诗存刺忽之语何也盖春秋立一王之法褒贬
 之严不苟于一字忽既为君矣而失为君之道见逐
 于权臣一予一夺惟命是听故书忽以贬之不与其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72-0110b.png
 为君以示万世之戒是以于删诗笔削之际亦谓之
 忽也鸣呼爱忽者国人之情书忽者圣人之法道并
 行而不相悖何疑之有褰裳之序不谓之刺忽独曰
 思见正圣人特存之以明忽之立也正忽既正矣则
 不正之罪有所归矣诗人思大国之正已谓正忽也
 诗人闵忽无大国之助故思之说者谓狂童为指宇
 与忽亦非也既欲见正又并讥之岂理也哉然则狂
 童亦指祭仲之徒耳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72-0110c.png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
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于/轨)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
狂也且
 忽之与突更入迭出皆祭仲之徒为之故国人思得
 大国仗义以定其邪正庶几争可息而乱可定也子
 惠思我者谓大国苟能惠然肯来思我国之乱当褰
 裳涉溱洧而至非甚难也溱洧未必褰裳可涉诗人
 此言欲其急于拯乱尔大国不我思岂无他国可告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72-0110d.png
 顾狂童之狂恣他国岂能正之非大国不可也定乱
 必用师旅曰他人曰他士指国人士卒而言也是诗
 二章皆赋也
(芳凶/下同)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胡/卧)男行而
女不随
 说是诗者皆以阳倡阴不和男行女不随专罪女子
 谓其始也男子求昏女乃不往后既失身始知追悔
 此特一偏之说也盖是诗本于昏姻之道缺故有倡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72-0111a.png
 而不和行而不随之事夫礼之不行道之所以缺也
 男子求昏既无其礼岂得专罪女子哉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
堂兮悔予不将兮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
与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丰丰也昌盛也锦褧喻男女之相配叔伯人之尊称
 诗人谓求昏之男子虽貌之丰容之盛而不能备礼
 亲迎乃俟之于巷俟之于堂以致女不肯送不肯将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72-0111b.png
 将迎也既而他有所适非其配耦意殊歉然乃怨而
 自悔遂以叔伯尊称呼前日求昏之男子而谓之曰
 衣用锦则有褧为中衣裳用锦则加褧焉衣裳尚贵
 乎相副以况男女当贵乎礼之相称使女前日能乘
 车而来亲迎御轮三周则我当与汝同车行而归汝
 矣先言衣裳后言裳衣用以协韵其义一也女子此
 言虽非正理然其过始于男不亲迎以至于此使昏
 姻之道不缺而亲迎之礼行则无是悔矣不然何以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72-0111c.png
 为刺乱盖昏姻之道既缺乱之所由起也今人闾巷
 间尚呼男子之稍尊者为叔伯叔伯疑本于此是诗
 四章上二章赋也下二章比而赋之也
东门之墠(善/)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是诗所刺以男女俱不由礼而相奔诱故谓之乱然
 国人以奔为耻作诗刺之而以人甚远不我即为言
 亦以见先王之泽在人心者未泯故虽刺其乱不忍
 指其实此圣人之所取也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72-0111d.png
东门之墠茹藘(力/于)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
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茹藘茅蒐也可以染绛栗木果也可为女贽诗人意
 不在是特据所见而言尔东门城之东门也墠门外
 所除之地也阪又在墠外陂陀不平之处可以蓺茹
 藘者也栗林亦在东门之外其下可容人列屋而居
 者也夫相奔之人必期于幽远之地茹藘之阪言其
 远也栗林之室言其幽也始期于茹藘之阪虽望其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72-0112a.png
 室为甚迩奈其人则尚相远言未亲也终期于栗林
 之室虽履其室而思之奈其人不相即言未就也刺
 其相奔之情而谓迩其室而未亲履其室而未就盖
 止乎礼义也是诗二章皆赋也
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岁寒而后知松柏疾风而后知劲草遭乱世而不改
 其度君子人也故诗人思之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72-0112b.png
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敕/留)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
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虽凄凄寒凉而鸡鸣喈喈而众风雨虽潇潇有
 声而鸡鸣胶胶而不变风雨虽如晦而昏而鸡鸣不
 以昏而遂止所谓不改其度也诗人思之其未见也
 则心既危而病且忧其既见也则心平夷如瘳而喜
 矣鸡禽之有德者而鸣必以时为德之信不惟人无
 信不立鸡之德亦以信为主故诗人有取焉瘳愈也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72-0112c.png
 是诗三章皆比而赋之也
子衿(金/)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脩焉
 学校虽废而学者相与切磋之意未尝废也故此诗
 终始皆学者思游从之乐世乱如此而道义不忘谁
 谓人之性恶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他/羔)兮达(他/末)兮在城阙
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72-0112d.png
 礼父母在衣纯以青衿佩以青学子之服也诗人思
 其人而不得见至思其衿佩思之至也学校既废有
 挑达而在城阙者谓往来遨游于城阙之间也一曰
 挑轻跃达放恣貌诗人谓不见其衿佩使我悠悠而
 长思纵我不能往尔宁能不续音问乎宁忍不一来
 顾我乎我思之至以近为远一日如三月也学子往
 来于城阙思之者不可得见以明学校不修学子既
 无所归宿故亦无相见之所此之谓学校废是诗三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72-0113a.png
 章皆赋也
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
而作是诗也
 为此诗者其郑国之贤与一薛居州不能使宋王之
 善以左右前后皆非薛居州也忽无忠臣良士独有
 为此诗者之贤不能有益于忽故曰闵无臣也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
实廷(居/望)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72-0113b.png
人之言人实不信
 浮扬之水浅缓无力故物之微如一束之楚一束之
 薪尚不能流之使去况其大者乎以喻忽之微弱无
 忠臣良士之助宜其不能出令而为君也谓忽无亲
 臣矣亲莫亲于兄弟今既争立而交相为瘉是终鲜
 兄弟也维予与女维予二人谓维我有爱君之心不
 敢为欺君之言若他人之言皆无可信者皆欲诳君
 以自便尔申言人实不信深戒其无轻听也是诗二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72-0113c.png
 章皆比而赋之也
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
思保其室家焉
 公子五争者谓祭仲立突而忽奔卫一也突使雍纠
 杀祭仲弗克突奔蔡忽复归二也高渠弥杀忽而立
 公子亹三也齐人杀子亹祭仲逆子仪于陈而立之
 四也傅瑕杀子仪而立突五也首尾二十年兵革不
 息所以致乱男女相弃室家不保此其所以谓之闵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72-0113d.png
 乱也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巨/基)
聊乐我员(云/)出其闉(因/)(都/)有女如荼(徒/)虽则如荼匪
我思且(子/馀)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谓人民之思保其室家者因出城之东门及曲城之
 台见女子纷然离散如云之无定止如荼之丽而密
 宜其可慕而悦然我之所思不在于是乃欲自保其
 室家尔白色之缟衣苍色之綦中茹藘所染之服乃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72-0114a.png
 我室家所服者自足相娱乐非有慕乎其外当乱世
 民人之言能如此可谓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闉曲
 城也阇城台也且徂通用存在也且往也谓在者往
 者皆非所思也员与云通语助也是诗二章皆比而
 赋之也
野有蔓(万/)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
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是诗之思遇时乃思不期而会遇圣人何取焉盖郑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72-0114b.png
 以五争之故兵革不息者二十年故民罹其害昏姻
 失时为人上者倘能用古者荒政聚民多昏之意会
 男女无夫家者以育人民则下不至于思不期而会
 遇矣今既不能然是君之泽不下流与卫有狐同为
 可刺故存之为后世之鉴以明民之思乱由上之不
 恤故也
野有蔓草零露漙(徒/端)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72-0114c.png
逅相遇与子偕臧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言草之不可使滋蔓犹恶之不
 可滋长也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言露之濡犹非礼之
 污也是诗男女思不期而会此风不可长犹草之不
 可滋蔓且其犯非礼如多露之濡也故曰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零露瀼瀼清扬眉目之间婉美也夫男女
 相悦由其颜色之美故反复言清扬之婉邂逅相遇
 所谓思不期而会也不期而会虽可以适一时之愿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72-0114d.png
 孰若俟礼为俱善卒章言与子偕臧欲其俟礼而俱
 善也诗止乎礼义故卒章反正不敢斥其君厚之至
 也是诗二章皆比而赋之也
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

 列国之风惟郑卫淫乱为甚卫之乱由于上之化郑
 之乱由于兵之故诗之所刺者备矣后之论郑卫者
 于卫则谓地有桑閒濮上之阻男女亟聚会声色生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72-0115a.png
 焉于郑亦谓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是皆
 不深考诗所刺之由而归咎于风土尔出其东门野
 有蔓草溱洧三诗之序皆明言男女或相弃或失时
 由于兵革而溱洧谓莫之能救然则欲救郑之乱者
 当以偃兵息民为先不可诬也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古/颜)兮女曰观乎士曰
既且(子馀/下同)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况于/下同)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时灼/下同)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72-0115b.png
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郑水名也涣涣春水盛也蕳兰也勺药香草也
 洵信也吁大也浏水深也殷人盛也相与将同犹言
 相将也郑之国俗以三月溱洧水盛流深之时秉兰
 以祓除不祥何尤之有以其淫风既行故男女殷盛
 乘此出游为相诱之计女始谓士曰往观乎士曰既
 往矣于是又从而诱之以溱洧之上为未足孰若观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72-0115c.png
 乎洧之外信大而且乐也与期于幽远之意同二章
 之终皆言赠之以勺药或曰相谑或曰将谑盖今人
 言相将皆欲为而未为者也诗人终约以礼故赠以
 勺药寓相谑之意未至于乱也宋玉好色赋曰目欲
 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玉所谓扬诗者
 盖溱洧之类诚得诗人之意也或曰韩诗以勺药为
 离草又崔豹古今注牛享问仲舒为勺药名可离故
 相别以赠之窃谓既赠以离草明不相亲正所谓终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72-0115d.png
 不过差也是诗二章皆赋也
 
 
 
 
 
 
 诗补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