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1-00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纂言卷一 元 吴澄 撰
书者史之所纪录也从聿从者聿古笔字以笔
画成文字载之简册曰书者谐声伏羲始画八
卦黄帝时苍颉始制文字凡通文字能书者谓
之史人君左右有史以书其言动尧舜以前世
质事简莫可考详孔子断自尧舜以后史所纪
录定为虞夏商周四代之书初盖百篇遭秦焚
书纂言卷一 元 吴澄 撰
书者史之所纪录也从聿从者聿古笔字以笔
画成文字载之简册曰书者谐声伏羲始画八
卦黄帝时苍颉始制文字凡通文字能书者谓
之史人君左右有史以书其言动尧舜以前世
质事简莫可考详孔子断自尧舜以后史所纪
录定为虞夏商周四代之书初盖百篇遭秦焚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1-0008b.png
灭挟书有禁汉兴禁犹未除旧学之士皆已老
死文帝时诏求天下能治书者惟有济南伏生
一人年九十馀遣掌故眺错即其家传受仅得
二十八篇武帝时河内女子献伪泰誓一篇得
附二十八篇之列元成间东莱张霸作伪舜典
等二十四篇其书不行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增
多伏生书二十五篇又于二十八篇内分出五
篇共五十八篇上送于官遂与汉儒欧阳氏大
死文帝时诏求天下能治书者惟有济南伏生
一人年九十馀遣掌故眺错即其家传受仅得
二十八篇武帝时河内女子献伪泰誓一篇得
附二十八篇之列元成间东莱张霸作伪舜典
等二十四篇其书不行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增
多伏生书二十五篇又于二十八篇内分出五
篇共五十八篇上送于官遂与汉儒欧阳氏大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1-0008c.png
小夏侯氏三家所治伏生之书并唐初尊信承
用命儒臣为五十八篇作疏因此大显而三家
之书废今澄所注止以伏生二十八篇之经为
正
虞书
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虞书虞史所记也
尧典
尧唐帝名典说文云册在兀上尊阁之也载
用命儒臣为五十八篇作疏因此大显而三家
之书废今澄所注止以伏生二十八篇之经为
正
虞书
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虞书虞史所记也
尧典
尧唐帝名典说文云册在兀上尊阁之也载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1-0008d.png
事于简册庋而藏之书府以传永久故曰典
以其所载可为常法故又训常此篇盖舜崩
之后虞史纪舜之行事然以舜徵庸摄位皆
在尧时故追纪尧之行事以该初终一篇并
载二帝之事不名舜典而曰尧典者统于尊
也伏生书此篇止名尧典梅赜始分慎徽五
典以下为舜典陈振孙曰孟子所引二十有
八载放勋乃徂落之文曰尧典则知古无舜
以其所载可为常法故又训常此篇盖舜崩
之后虞史纪舜之行事然以舜徵庸摄位皆
在尧时故追纪尧之行事以该初终一篇并
载二帝之事不名舜典而曰尧典者统于尊
也伏生书此篇止名尧典梅赜始分慎徽五
典以下为舜典陈振孙曰孟子所引二十有
八载放勋乃徂落之文曰尧典则知古无舜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1-0009a.png
典也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
四表格于上下
曰粤越通唐以前隶书本曰作粤曰若者发语辞犹
周书越若来三月也稽考也放勋尧号放至也犹放
乎四海之放勋功也言尧之功勋无所不至也羲农
黄帝数圣人皆有功于生民而尧之功大孔子称尧
巍巍乎其有成功故尧崩之后以放勋号之也史将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
四表格于上下
曰粤越通唐以前隶书本曰作粤曰若者发语辞犹
周书越若来三月也稽考也放勋尧号放至也犹放
乎四海之放勋功也言尧之功勋无所不至也羲农
黄帝数圣人皆有功于生民而尧之功大孔子称尧
巍巍乎其有成功故尧崩之后以放勋号之也史将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1-0009b.png
叙尧事先言考古之帝尧没而号曰放勋者其德如
下文所云也钦仁敬也明圣智也文身仪之外著思
心官之中主安安自然而然无所勉强也允信也恭
庄肃也克能也让谦逊也常人伪恭而不实欲让而
不能尧信(疑信/作性)之者是以信恭能让也光德盛而有
光辉也被及也四四方也表外格至上天下地也言
盛德光辉充满六合极其广远也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
下文所云也钦仁敬也明圣智也文身仪之外著思
心官之中主安安自然而然无所勉强也允信也恭
庄肃也克能也让谦逊也常人伪恭而不实欲让而
不能尧信(疑信/作性)之者是以信恭能让也光德盛而有
光辉也被及也四四方也表外格至上天下地也言
盛德光辉充满六合极其广远也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1-0009c.png
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明明之也俊大也圣人气清质美性之全体无所污
坏故其德之大非常人所及也以用也亲爱之也九
族高祖至玄孙之亲也既尽睦和也平均齐普遍之
意章亦明之也平章谓均齐普遍无一不明之也下
文平秩平在仿此百姓畿内之民昭明能明其明德
也协合也和和之使不乖戾也协和合诸侯而皆和
之也万邦天下诸侯之国黎黑也谓黑首之民于叹
明明之也俊大也圣人气清质美性之全体无所污
坏故其德之大非常人所及也以用也亲爱之也九
族高祖至玄孙之亲也既尽睦和也平均齐普遍之
意章亦明之也平章谓均齐普遍无一不明之也下
文平秩平在仿此百姓畿内之民昭明能明其明德
也协合也和和之使不乖戾也协和合诸侯而皆和
之也万邦天下诸侯之国黎黑也谓黑首之民于叹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1-0009d.png
辞变变化时是雍和也尧能自明其大德推以齐家
治国平天下而家齐国治天下平也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羲和重黎之后司天之官也若顺也昊广大也历以
推算度数气朔象以窥测躔次晷景日阳精一日绕
地一匝月阴精一月与日一会星二十八宿及众经
星东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七宿斗牛女虚危室
壁西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七宿井鬼柳星张翼
治国平天下而家齐国治天下平也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羲和重黎之后司天之官也若顺也昊广大也历以
推算度数气朔象以窥测躔次晷景日阳精一日绕
地一匝月阴精一月与日一会星二十八宿及众经
星东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七宿斗牛女虚危室
壁西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七宿井鬼柳星张翼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1-0010a.png
轸东七宿象龙西七宿象虎皆南首而北尾北七宿
象龟蛇南七宿象鸟皆西首而东尾辰天之壤无星
处皆是而因日月所会分为十二次会于辰曰寿星
卯曰大火寅曰析木丑曰星纪子曰玄枵亥曰娵訾
戌曰降娄酉曰大梁申曰实沈未曰鹑首午曰鹑火
已曰鹑尾授谓颁布于有司俾遵而行之也人时谓
耕穫蚕绩之候凡民事早晚所关如下文东作南讹
西成朔易之节候也孔疏曰据尧身而言用臣故云
象龟蛇南七宿象鸟皆西首而东尾辰天之壤无星
处皆是而因日月所会分为十二次会于辰曰寿星
卯曰大火寅曰析木丑曰星纪子曰玄枵亥曰娵訾
戌曰降娄酉曰大梁申曰实沈未曰鹑首午曰鹑火
已曰鹑尾授谓颁布于有司俾遵而行之也人时谓
耕穫蚕绩之候凡民事早晚所关如下文东作南讹
西成朔易之节候也孔疏曰据尧身而言用臣故云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1-0010b.png
乃命非时雍之后方始命之程子曰克明俊德至时
雍言治身以至平天下治之道也乃命羲和至咸熙
言分职顺时事则治之法也而事之最大最先在天
道时令万事无一不体于此故先详载其事圣人治
天下惟此二端作典者述尧之治尽于此矣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
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分别也宅居也或曰度也嵎夷东裔之地禹贡属青
雍言治身以至平天下治之道也乃命羲和至咸熙
言分职顺时事则治之法也而事之最大最先在天
道时令万事无一不体于此故先详载其事圣人治
天下惟此二端作典者述尧之治尽于此矣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
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分别也宅居也或曰度也嵎夷东裔之地禹贡属青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1-0010c.png
州旸明也日出而天下明故曰旸谷寅敬宾迎也出
日初出之日也于东方迎日之出而识其景出卯中
则为春分也平秩一切皆秩也东谓立春以后东方
木王之时作𤼵生也一一次序春时万物𤼵生之节
候也日昼之晷也中犹半也日与夜平分而得其半
也星谓中星初昏时见于南方正午之位者也鸟南
方朱鸟之星其辰鹑火其宿则星也殷中也仲春之
中谓春分也厥其也析分也老壮分析而居壮者出
日初出之日也于东方迎日之出而识其景出卯中
则为春分也平秩一切皆秩也东谓立春以后东方
木王之时作𤼵生也一一次序春时万物𤼵生之节
候也日昼之晷也中犹半也日与夜平分而得其半
也星谓中星初昏时见于南方正午之位者也鸟南
方朱鸟之星其辰鹑火其宿则星也殷中也仲春之
中谓春分也厥其也析分也老壮分析而居壮者出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1-0010d.png
就田庐老者留居邑宅也孳乳化也尾交接也为将
乳化而交接也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申重也南交南裔交阯之地南谓立夏以后南方火
王之时讹化也一一次序夏时万物化育之节候也
致推极也周官冬夏致日是也于南方推极日中之
景至午中而短极则为夏至也火东方苍龙之星其
乳化而交接也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申重也南交南裔交阯之地南谓立夏以后南方火
王之时讹化也一一次序夏时万物化育之节候也
致推极也周官冬夏致日是也于南方推极日中之
景至午中而短极则为夏至也火东方苍龙之星其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1-0011a.png
辰大火其宿房心也正谓阳至此极得阳之正仲夏
之正谓夏至也因孔注谓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以
助农是也希疏也革皮肤也肤革希疏犹眺错言疏
理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
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西西裔之地汉志天水郡有西县昧暗也日入而天
下暗故曰昧谷饯送也纳日方入之日也于西方送
之正谓夏至也因孔注谓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以
助农是也希疏也革皮肤也肤革希疏犹眺错言疏
理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
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西西裔之地汉志天水郡有西县昧暗也日入而天
下暗故曰昧谷饯送也纳日方入之日也于西方送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1-0011b.png
日之入而识其景入酉中则为秋分也西谓立秋以
后西方金王之时成收熟也一一次序秋时万物收
熟之节候也宵夜之晷也中者夜与日平分而得其
半也虚北方玄武之星其辰玄枵宿则虚也仲秋之
中谓秋分也夷平也老壮平分老者归邑而壮者在
田也毛毨毛落更生润泽鲜好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后西方金王之时成收熟也一一次序秋时万物收
熟之节候也宵夜之晷也中者夜与日平分而得其
半也虚北方玄武之星其辰玄枵宿则虚也仲秋之
中谓秋分也夷平也老壮平分老者归邑而壮者在
田也毛毨毛落更生润泽鲜好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1-0011c.png
朔方北裔之地北谓之朔者取月朔之义前月之终
后月之始明尽而复生谓朔北方阴尽于中阳起于
中亦犹月之朔也日行至此沦于地中万象幽冥故
曰幽都在存察之意朔谓立冬以后朔方水王之时
易改更之也一一详察冬时岁物改更之节候也冬
不言秩而言在终始之交宜详察也日短昼晷最短
也□音留星在天之酉位字从酉旧音卯者非西方
白虎之星其辰大梁宿则昴也阴至此极得阴之正
后月之始明尽而复生谓朔北方阴尽于中阳起于
中亦犹月之朔也日行至此沦于地中万象幽冥故
曰幽都在存察之意朔谓立冬以后朔方水王之时
易改更之也一一详察冬时岁物改更之节候也冬
不言秩而言在终始之交宜详察也日短昼晷最短
也□音留星在天之酉位字从酉旧音卯者非西方
白虎之星其辰大梁宿则昴也阴至此极得阴之正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1-0011d.png
仲冬之正谓冬至也隩隈也老壮皆居邑宅就隈隩
温暖之处以避寒也氄毛细毛也毛理细密犹眺错
言密理也乃命总命羲和也就羲和之内分别之羲
掌春夏和掌秋冬故言分命又就羲之内和之内重
分之既命其仲复命其叔故言申命尧命四时之官
明天时以授人时而其要在于度日景日晷验初昏
中星以定二分二至而已盖分至定则四时之节候
皆不差矣苏氏曰嵎夷南交西朔方乃四极之地以
温暖之处以避寒也氄毛细毛也毛理细密犹眺错
言密理也乃命总命羲和也就羲和之内分别之羲
掌春夏和掌秋冬故言分命又就羲之内和之内重
分之既命其仲复命其叔故言申命尧命四时之官
明天时以授人时而其要在于度日景日晷验初昏
中星以定二分二至而已盖分至定则四时之节候
皆不差矣苏氏曰嵎夷南交西朔方乃四极之地以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1-0012a.png
日景定分至而后历可起必验之四极非常宅也朱
子曰推测日景之处寅宾是宾其出寅饯是饯其入
敬致是致其中北方无日故不说东作南讹西成朔
易谓节候也林氏曰仲春日在卯入酉昏时鹑火见
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是为春分之气仲夏日在星入
辛初昏大火见昼六十刻夜四十刻是为夏至之气
仲秋日在心入酉初昏虚星见昼五十刻夜五十刻
是为秋分之气仲冬日在虚入申初昏昴星见昼四
子曰推测日景之处寅宾是宾其出寅饯是饯其入
敬致是致其中北方无日故不说东作南讹西成朔
易谓节候也林氏曰仲春日在卯入酉昏时鹑火见
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是为春分之气仲夏日在星入
辛初昏大火见昼六十刻夜四十刻是为夏至之气
仲秋日在心入酉初昏虚星见昼五十刻夜五十刻
是为秋分之气仲冬日在虚入申初昏昴星见昼四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1-0012b.png
十刻夜六十刻是为冬至之气马氏曰星鸟以象言
星火以次言虚昴以宿言互相备也朱子曰尧时冬
至日在虚昏中昴月令冬至日在斗昏中壁中星古
今不同者盖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有
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不足天平运
而舒日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差而东唐一行
所谓岁差者是也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
脩改以与天合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
星火以次言虚昴以宿言互相备也朱子曰尧时冬
至日在虚昏中昴月令冬至日在斗昏中壁中星古
今不同者盖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有
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不足天平运
而舒日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差而东唐一行
所谓岁差者是也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
脩改以与天合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1-0012c.png
立差法以追其变约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
大过乃倍其年而又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为
七十五年盖近之而未精密也澄案唐开元大衍历
以八十三年差一度宋纪元历以七十八年差一度
然久亦与天违今授时历不立差法但日夜占候以
求合于天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
时成岁
大过乃倍其年而又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为
七十五年盖近之而未精密也澄案唐开元大衍历
以八十三年差一度宋纪元历以七十八年差一度
然久亦与天违今授时历不立差法但日夜占候以
求合于天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
时成岁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1-0012d.png
咨者嗟叹而命之也暨及也期犹周也前冬至距后
冬至周匝一岁也有又通旬十日也三百六旬有六
日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微弱而交次
年节气也不言五日四分日之一而言六日举成数
也闰月者气盈朔虚所积之馀日也天周围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行至健绕地左旋一日一周
而又过一度日行少迟绕地左旋一日适得一周而
不过比之天则为不及一度月行尤迟绕地左旋一
冬至周匝一岁也有又通旬十日也三百六旬有六
日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微弱而交次
年节气也不言五日四分日之一而言六日举成数
也闰月者气盈朔虚所积之馀日也天周围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行至健绕地左旋一日一周
而又过一度日行少迟绕地左旋一日适得一周而
不过比之天则为不及一度月行尤迟绕地左旋一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1-0013a.png
日将近一周而不及比之天则为不及十三度十九
分度之七若依四分历法分一日为九百四十分则
日之行积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而与天会
是为一岁之气月之行积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而与日会是为一月之朔一岁十二朔通计三百五
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一岁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
日积日凡三百六十者一岁之正数也日与天一会
而过三百六十之数故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谓之
分度之七若依四分历法分一日为九百四十分则
日之行积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而与天会
是为一岁之气月之行积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而与日会是为一月之朔一岁十二朔通计三百五
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一岁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
日积日凡三百六十者一岁之正数也日与天一会
而过三百六十之数故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谓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1-0013b.png
气盈月与日十二会而不及三百六十之数故少五
日五百九十二分谓之朔虚合气盈朔虚之积一岁
得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二岁得二十一日七百一十
四分三岁得三十二日六百有一分以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置第一闰尚馀三日百有二分四岁并
上所馀得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五岁得二十四日
八百一十六分六岁得三十五日七百有三分置第
二闰尚馀六日二百有四分七岁并上所馀得十七
日五百九十二分谓之朔虚合气盈朔虚之积一岁
得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二岁得二十一日七百一十
四分三岁得三十二日六百有一分以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置第一闰尚馀三日百有二分四岁并
上所馀得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五岁得二十四日
八百一十六分六岁得三十五日七百有三分置第
二闰尚馀六日二百有四分七岁并上所馀得十七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1-0013c.png
日九十一分八岁得二十七日九百一十八分九岁
得三十八日八百有五分置第三闰尚馀九日三百
有六分十岁并上所馀得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十
一岁得三十一日八十分置第四闰尚馀一日五百
二十一分十二岁并上所馀得十二日四百有八分
十三岁得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十四岁得三十
四日一百八十二分置第五闰尚馀四日六百二十
三分十五岁并上所馀得十五日五百一十分十六
得三十八日八百有五分置第三闰尚馀九日三百
有六分十岁并上所馀得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十
一岁得三十一日八十分置第四闰尚馀一日五百
二十一分十二岁并上所馀得十二日四百有八分
十三岁得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十四岁得三十
四日一百八十二分置第五闰尚馀四日六百二十
三分十五岁并上所馀得十五日五百一十分十六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1-0013d.png
岁得二十六日三百九十七分十七岁得三十七日
二百八十四分置第六闰尚馀七日七百二十五分
十八岁并上所馀得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十九岁
得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置第七闰无馀是为一
章失一闰则春之季月入夏夏之季月入秋秋之季
月入冬冬之季月入春失二闰则春之仲季入夏夏
之仲季入秋秋之仲季入冬冬之仲季入春失三闰
则春皆入夏夏皆入秋秋皆入冬冬皆入春而四时
二百八十四分置第六闰尚馀七日七百二十五分
十八岁并上所馀得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十九岁
得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置第七闰无馀是为一
章失一闰则春之季月入夏夏之季月入秋秋之季
月入冬冬之季月入春失二闰则春之仲季入夏夏
之仲季入秋秋之仲季入冬冬之仲季入春失三闰
则春皆入夏夏皆入秋秋皆入冬冬皆入春而四时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1-0014a.png
不定四时不定则岁首非岁首岁终非岁终而岁不
成故必置闰月以定四时然后能成岁也今案一日
分为九百四十分者盖以史记所载颛顼四分历为
准汉三统历则一日为千五百三十九分唐开元大
衍历则一日为三千四十分其气盈朔虚分数各不
同每改一历又变一法讫不得其至当考之历代史
志可见兹不备陈及宋纪元历则一日万分至今承
用虽其分愈细然其数整齐难与天合西山蔡氏祖
成故必置闰月以定四时然后能成岁也今案一日
分为九百四十分者盖以史记所载颛顼四分历为
准汉三统历则一日为千五百三十九分唐开元大
衍历则一日为三千四十分其气盈朔虚分数各不
同每改一历又变一法讫不得其至当考之历代史
志可见兹不备陈及宋纪元历则一日万分至今承
用虽其分愈细然其数整齐难与天合西山蔡氏祖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1-0014b.png
述邵子元会运世岁月日辰之例以一辰为三十分
一分为十二釐一釐为三十毫一毫为十二丝一辰
计十二万九千六百丝一日计百五十五万五千二
百丝每岁气盈朔虚共十日一百三十六万丝澄尝
即其法推算与古差殊乃知其说甚美其术则疏犹
欲因之再为更定以追古合天而未之能也尚将有
俟于哲人
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一分为十二釐一釐为三十毫一毫为十二丝一辰
计十二万九千六百丝一日计百五十五万五千二
百丝每岁气盈朔虚共十日一百三十六万丝澄尝
即其法推算与古差殊乃知其说甚美其术则疏犹
欲因之再为更定以追古合天而未之能也尚将有
俟于哲人
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1-0014c.png
釐析而治之也百工百官之事如工人然一工掌一
事也庶众也绩积其功之成也咸皆也熙光明广大
也吕氏曰二句乃史记尧之治非尧之言澄谓此章
自乃命以下记尧命官之事然特详于司天时之一
官此一节上句总言治人事之官下句则言其效也
此第一章尧在位之事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
可乎
事也庶众也绩积其功之成也咸皆也熙光明广大
也吕氏曰二句乃史记尧之治非尧之言澄谓此章
自乃命以下记尧命官之事然特详于司天时之一
官此一节上句总言治人事之官下句则言其效也
此第一章尧在位之事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
可乎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1-0014d.png
畴谁也畴咨谓谁可咨命者若时谓顺是犹言称此
也登庸谓登进于百僚之上而用之盖百揆之职也
放齐臣名胤嗣也朱尧嗣子名启开也言其心识开
明称是登庸之职也吁者叹其不然之辞嚚口多言
不忠信也讼争辩也朱盖以其开明之才用之于不
善故为嚚讼尧至公至明知其子之恶而不然放齐
所举也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
也登庸谓登进于百僚之上而用之盖百揆之职也
放齐臣名胤嗣也朱尧嗣子名启开也言其心识开
明称是登庸之职也吁者叹其不然之辞嚚口多言
不忠信也讼争辩也朱盖以其开明之才用之于不
善故为嚚讼尧至公至明知其子之恶而不然放齐
所举也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1-0015a.png
言庸违象恭滔天
采事也任事之臣为百揆之副登庸者举其纲任事
者治其目也驩兜臣名共工官名盖古之世官族也
方且鸠聚僝见也能成其事曰功言方且鸠聚而见
其功可称今任事之职也静言庸违谓閒居无事之
时则能言及至用之则违背其言也象恭貌恭而心
不然也滔天盖因下文有此二字而误二字当是中
心傲狠之意
采事也任事之臣为百揆之副登庸者举其纲任事
者治其目也驩兜臣名共工官名盖古之世官族也
方且鸠聚僝见也能成其事曰功言方且鸠聚而见
其功可称今任事之职也静言庸违谓閒居无事之
时则能言及至用之则违背其言也象恭貌恭而心
不然也滔天盖因下文有此二字而误二字当是中
心傲狠之意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1-0015b.png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
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四岳官名一人而总四岳诸侯之事也汤汤水盛貌
洪大也孟子曰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盖
下流不泄泛滥上涌而逆行也割害也荡荡广貌怀
包其四傍也襄驾出其上也大阜曰陵浩浩大貌滔
漫也极言其大势若漫天也下民居处卑下之民也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
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四岳官名一人而总四岳诸侯之事也汤汤水盛貌
洪大也孟子曰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盖
下流不泄泛滥上涌而逆行也割害也荡荡广貌怀
包其四傍也襄驾出其上也大阜曰陵浩浩大貌滔
漫也极言其大势若漫天也下民居处卑下之民也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1-0015c.png
咨嗟怨也能者谓其才足以办此事俾使乂治也佥
众共之辞鲧崇伯名先言于者叹美其才而荐之也
咈者甚不然之辞方逆也命上之令也言恣已自专
违逆上命也圯败族类也言与众不和伤害同类也
鲧之不可用者以此楚辞言鲧悻直方命圯族之證
也岳曰四岳独言也异置也已也试尝而验之也言
鲧不可用则已之哉或姑试其可见其不可乃已之
也盖当时治水之才亦未有能过于鲧者故四岳之
众共之辞鲧崇伯名先言于者叹美其才而荐之也
咈者甚不然之辞方逆也命上之令也言恣已自专
违逆上命也圯败族类也言与众不和伤害同类也
鲧之不可用者以此楚辞言鲧悻直方命圯族之證
也岳曰四岳独言也异置也已也试尝而验之也言
鲧不可用则已之哉或姑试其可见其不可乃已之
也盖当时治水之才亦未有能过于鲧者故四岳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1-0015d.png
意欲尧且试之也于是遣鲧往治水而戒以钦者凡
事不可不敬况治水之事任大责重乎帝朝用人三
载一考其绩九载则三考矣成犹完也礼记言禹脩
鲧之功则鲧之治水非无小小之功但至于三考而
其功不成完耳卲子皇极经世书帝尧六十一载命
鲧治水六十九载其绩弗成或疑绩用弗成盖在舜
既徵庸之后史言之于此以终上事也朱子曰自畴
咨若时登庸以下皆为禅位设也一举而放齐举胤
事不可不敬况治水之事任大责重乎帝朝用人三
载一考其绩九载则三考矣成犹完也礼记言禹脩
鲧之功则鲧之治水非无小小之功但至于三考而
其功不成完耳卲子皇极经世书帝尧六十一载命
鲧治水六十九载其绩弗成或疑绩用弗成盖在舜
既徵庸之后史言之于此以终上事也朱子曰自畴
咨若时登庸以下皆为禅位设也一举而放齐举胤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1-0016a.png
子再举而驩兜举共工三举而四岳举鲧皆不得其
人故卒以天下授舜陈氏曰朱共鲧皆有过人之才
尧独察其非贤盖世大奸举不能欺史备载之以表
尧知人之明以示万世人主择人之法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
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人故卒以天下授舜陈氏曰朱共鲧皆有过人之才
尧独察其非贤盖世大奸举不能欺史备载之以表
尧知人之明以示万世人主择人之法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
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1-0016b.png
朕我也古者上下得通称朕至秦定为天子之称案
史记尧年十六自唐侯为天子在位七十载则年八
十六矣巽逊通尧嗣子丹朱既不肖群臣又多不称
当时百揆虚职在朝之臣四岳独尊居是官者必世
族重臣才德出于群臣之上故尧欲以天下授人而
先语四岳谓汝能用我之命今巽我之位于汝也否
不通忝辱也四岳谓己不德不足以当帝位之重受
之适为辱耳故辞而不受也曰者尧言也明明普照
史记尧年十六自唐侯为天子在位七十载则年八
十六矣巽逊通尧嗣子丹朱既不肖群臣又多不称
当时百揆虚职在朝之臣四岳独尊居是官者必世
族重臣才德出于群臣之上故尧欲以天下授人而
先语四岳谓汝能用我之命今巽我之位于汝也否
不通忝辱也四岳谓己不德不足以当帝位之重受
之适为辱耳故辞而不受也曰者尧言也明明普照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1-0016c.png
精察之意重言二字犹前言安安也扬举也侧陋偏
僻之处也四岳既辞尧使之举人自代谓在朝无其
人则明明扬偏僻微贱之人也师众锡与也师锡帝
曰缘四岳未对而众臣先与帝言也鳏无妻也在下
在民閒未仕也虞氏舜名也俞应许也予闻者我亦
尝闻是人也如何者复问其人之详也瞽无目也舜
父号瞽瞍顽心无知觉也母舜后母也象舜异母弟
名傲倨慢也谐和也孝善事父母而推之为友悌也
僻之处也四岳既辞尧使之举人自代谓在朝无其
人则明明扬偏僻微贱之人也师众锡与也师锡帝
曰缘四岳未对而众臣先与帝言也鳏无妻也在下
在民閒未仕也虞氏舜名也俞应许也予闻者我亦
尝闻是人也如何者复问其人之详也瞽无目也舜
父号瞽瞍顽心无知觉也母舜后母也象舜异母弟
名傲倨慢也谐和也孝善事父母而推之为友悌也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1-0016d.png
烝进也如火气之烝而上也奸恶而为乱也尧问舜
之为人如何四岳乃独对谓舜乃瞽者之子父既顽
母又嚚弟又傲而舜能谐和以孝使进进于治而不
至于为大恶也其者将然之辞四岳既详言舜之为
人尧谓我将以事试之也试之之目见下文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
钦哉
女以女与人也刑仪法也二女尧二女娥皇女英也
之为人如何四岳乃独对谓舜乃瞽者之子父既顽
母又嚚弟又傲而舜能谐和以孝使进进于治而不
至于为大恶也其者将然之辞四岳既详言舜之为
人尧谓我将以事试之也试之之目见下文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
钦哉
女以女与人也刑仪法也二女尧二女娥皇女英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1-0017a.png
尧以二女女舜于是娥皇为妻女英为妾而观舜所
以示仪法于妻妾者此史臣述尧试舜之意釐理也
降下也妫水名在今河东县出历山入河内汭两水
合流之内也妫汭舜所居之地嫔妇也谓尧治装下
嫁二女于妫水之内使为妇于虞氏之家也此史臣
述尧嫁女之事钦哉尧戒二女之辞即礼所谓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者周子曰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家
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尧所以釐降二女于
以示仪法于妻妾者此史臣述尧试舜之意釐理也
降下也妫水名在今河东县出历山入河内汭两水
合流之内也妫汭舜所居之地嫔妇也谓尧治装下
嫁二女于妫水之内使为妇于虞氏之家也此史臣
述尧嫁女之事钦哉尧戒二女之辞即礼所谓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者周子曰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家
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尧所以釐降二女于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1-0017b.png
妫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案此一节尧试舜以齐家
之事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
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慎谨也徽以绳纠约之意五典父子君臣夫妇长幼
朋友五者之常道也盖使为司徒之官从顺也左氏
所谓无违教是也此试之以教万民之事也纳入居
之事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
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慎谨也徽以绳纠约之意五典父子君臣夫妇长幼
朋友五者之常道也盖使为司徒之官从顺也左氏
所谓无违教是也此试之以教万民之事也纳入居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1-0017c.png
其位也百揆揆度百事之官犹周之冢宰也叙各循
伦次也左氏所谓无废事是也此试之以总百官之
事也四门四方之门诸侯各以方至而使主焉故曰
宾盖使兼四岳之职穆穆敬也左氏所谓无凶人是
也此试之以临诸侯之事也麓山足也烈迅也迷错
也记曰因名山升中于天尧使舜主祭将升大山方
入于其麓而偶遭烈风雷雨众惧失常舜行独不迷
错遇非常之变而不为动非固聪明诚智确乎不乱
伦次也左氏所谓无废事是也此试之以总百官之
事也四门四方之门诸侯各以方至而使主焉故曰
宾盖使兼四岳之职穆穆敬也左氏所谓无凶人是
也此试之以临诸侯之事也麓山足也烈迅也迷错
也记曰因名山升中于天尧使舜主祭将升大山方
入于其麓而偶遭烈风雷雨众惧失常舜行独不迷
错遇非常之变而不为动非固聪明诚智确乎不乱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1-0017d.png
者不能也易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近之此试之以摄
祭主之事也格来询访乃汝厎致陟升也让辞逊也
尧谓询舜行事而考所言则见汝之言致之可以有
功于今三年矣汝宜升帝位舜谦逊辞避以其德不
能嗣尧也案此一节尧试舜以治国之事
此第二章尧禅位之事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正长也正月长于诸月上日此月上旬之日盖尧在
祭主之事也格来询访乃汝厎致陟升也让辞逊也
尧谓询舜行事而考所言则见汝之言致之可以有
功于今三年矣汝宜升帝位舜谦逊辞避以其德不
能嗣尧也案此一节尧试舜以治国之事
此第二章尧禅位之事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正长也正月长于诸月上日此月上旬之日盖尧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61-0018a.png
位七十有三载之正月朔日也文祖尧始祖之庙舜
以此年正月朔朝于文祖之庙尧于是终帝位之事
而舜受之也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璿美珠玑衡皆观天之器以璿饰玑所以象天也有
机运转故曰玑以玉为管所以窥天也横设于玑故
曰衡齐者测验推步之不差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其
行或迟或速各有限节度数如国家之政然故曰七
以此年正月朔朝于文祖之庙尧于是终帝位之事
而舜受之也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璿美珠玑衡皆观天之器以璿饰玑所以象天也有
机运转故曰玑以玉为管所以窥天也横设于玑故
曰衡齐者测验推步之不差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其
行或迟或速各有限节度数如国家之政然故曰七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61-0018b.png
政常星为天定体者谓之经七政与天各行者谓之
纬故必察于玑衡之器以齐其行度尧之命官先命
羲和舜之摄位先齐七政盖治历明时君道所当先
也玑衡之制盖如后世之浑天仪云自古言天者三
家曰宣夜曰周髀曰浑天宣夜无师说不知其何如
周髀之说谓天似覆盆斗极为中中高四边下日月
旁行绕之蔡邕以为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浑天之说
谓天浑浑然圆如弹丸地居其中如鸟卵中黄天包
纬故必察于玑衡之器以齐其行度尧之命官先命
羲和舜之摄位先齐七政盖治历明时君道所当先
也玑衡之制盖如后世之浑天仪云自古言天者三
家曰宣夜曰周髀曰浑天宣夜无师说不知其何如
周髀之说谓天似覆盆斗极为中中高四边下日月
旁行绕之蔡邕以为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浑天之说
谓天浑浑然圆如弹丸地居其中如鸟卵中黄天包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61-0018c.png
地外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地上见者百八十二度半
强地下不见者亦百八十二度半强其南北两端枢
纽不移处为极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
三十六度其天体经星与日月五纬斜而回转北极
之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正为天中又其南十二
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
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
一度而已夏至之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之日
强地下不见者亦百八十二度半强其南北两端枢
纽不移处为极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
三十六度其天体经星与日月五纬斜而回转北极
之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正为天中又其南十二
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
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
一度而已夏至之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之日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61-0018d.png
去极九十一度冬至之日去极北一十五度此其大
率也古者观天之器其法无传汉武帝时洛下闳始
经营之鲜于妄人又量度之宣帝时耿寿昌以铜铸
为天象刘宋时钱乐以铜铸为浑天仪历代相因由
唐至宋渐加精致为仪三重其外第一重曰六合仪
平置黑单环名地平环上列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
辰巽已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二十四字一
名阴浑一名单横规一名阴纬单环北地面四方四
率也古者观天之器其法无传汉武帝时洛下闳始
经营之鲜于妄人又量度之宣帝时耿寿昌以铜铸
为天象刘宋时钱乐以铜铸为浑天仪历代相因由
唐至宋渐加精致为仪三重其外第一重曰六合仪
平置黑单环名地平环上列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
辰巽已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二十四字一
名阴浑一名单横规一名阴纬单环北地面四方四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61-0019a.png
纬之象也又侧立黑双环名天经环横刻二极相去
度数直跨地平环相衔于子午半出地上半入地下
子以上出地平三十六度为北极枢孔午以下入地
平三十六度为南极枢孔一名外双规一名阳经双
规此天脊从布之象也又斜倚赤单环名天纬环互
刻赤道周天宿度上下与天经环相衔去南北极各
九十一度少弱东西与地平环相衔当卯酉之位此
天腰横绕之象也三环表里相结不动上下四方之
度数直跨地平环相衔于子午半出地上半入地下
子以上出地平三十六度为北极枢孔午以下入地
平三十六度为南极枢孔一名外双规一名阳经双
规此天脊从布之象也又斜倚赤单环名天纬环互
刻赤道周天宿度上下与天经环相衔去南北极各
九十一度少弱东西与地平环相衔当卯酉之位此
天腰横绕之象也三环表里相结不动上下四方之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61-0019b.png
定位于是可考故曰六合其内第二重曰三辰仪侧
立黑双环亦刻去极度数制如天经黑双环在内而
差小但彼不可动而此衔附黄赤二环以转动尔其
赤道环则为赤单环亦刻宿度制如天纬赤单环在
内而差小上下与三辰双环相衔去南北极各九十
一度少弱其黄道环则为黄单环亦刻宿度上下亦
与三辰黑双环相衔而南出赤道环二十四度弱北
入赤道环二十四度弱东西与赤道环相衔在环上
立黑双环亦刻去极度数制如天经黑双环在内而
差小但彼不可动而此衔附黄赤二环以转动尔其
赤道环则为赤单环亦刻宿度制如天纬赤单环在
内而差小上下与三辰双环相衔去南北极各九十
一度少弱其黄道环则为黄单环亦刻宿度上下亦
与三辰黑双环相衔而南出赤道环二十四度弱北
入赤道环二十四度弱东西与赤道环相衔在环上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61-0019c.png
所刻卯酉春秋二分之处又为白单环承其交锁定
黄赤二环使不倾垫或不用下设机轮以水激之可
省人运亦或不用日月星辰之运行于是可考故曰
三辰又其内第三重曰四游仪亦为黑双环制如三
辰仪之黑双环在内而又小以揭直距直距者铜板
二从置于四游仪内上属北极下属南极而横夹望
筒于其腰中内面为小孔以受望筒腰中之小轴望
筒者古所谓玉衡也一名窥筒一名窥管一名横箫
黄赤二环使不倾垫或不用下设机轮以水激之可
省人运亦或不用日月星辰之运行于是可考故曰
三辰又其内第三重曰四游仪亦为黑双环制如三
辰仪之黑双环在内而又小以揭直距直距者铜板
二从置于四游仪内上属北极下属南极而横夹望
筒于其腰中内面为小孔以受望筒腰中之小轴望
筒者古所谓玉衡也一名窥筒一名窥管一名横箫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61-0019d.png
其筒中空两端各为方掩方掩中各开圆孔以俟仰
窥腰中两面各为小轴以贯直距腰中之小孔东西
既得随环运转南北又可随处低昂故曰四游第一
重六合天经双环衔附地平天纬二单环第二重三
辰双环衔附黄赤道二单环第三重四游双环衔附
直距与望筒六合之规大于三辰三辰之规大于四
游双环双铸一样二合而为一故厚可贯管轴单环
单铸故薄其六合天经双环南北二极之处有孔衔
窥腰中两面各为小轴以贯直距腰中之小孔东西
既得随环运转南北又可随处低昂故曰四游第一
重六合天经双环衔附地平天纬二单环第二重三
辰双环衔附黄赤道二单环第三重四游双环衔附
直距与望筒六合之规大于三辰三辰之规大于四
游双环双铸一样二合而为一故厚可贯管轴单环
单铸故薄其六合天经双环南北二极之处有孔衔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61-0020a.png
轴以穿三辰四游二双环于内轴如管虚中其外有
脐两层以间隔三辰四游之位次其尺度则地平单
环径八尺阔五寸厚一寸半天经双环径八尺阔五
寸厚八分两环合一寸六分天纬单环径七尺八寸
一分阔九分厚五分三辰双环径七尺四寸八分阔
一寸八分厚七分两环合一寸四分黄赤二道单环
径七尺二寸八分阔九分厚六分四游双环径六尺
二寸八分阔一寸八分厚八分半两环合一寸七分
脐两层以间隔三辰四游之位次其尺度则地平单
环径八尺阔五寸厚一寸半天经双环径八尺阔五
寸厚八分两环合一寸六分天纬单环径七尺八寸
一分阔九分厚五分三辰双环径七尺四寸八分阔
一寸八分厚七分两环合一寸四分黄赤二道单环
径七尺二寸八分阔九分厚六分四游双环径六尺
二寸八分阔一寸八分厚八分半两环合一寸七分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61-0020b.png
直距二长各如四游环内径阔一寸六分厚八分望
筒长随直距方一寸六分两端方掩方一寸七分中
间圆孔径七分半地平之下檠以龙柱四各高七尺
七寸植于水槽上一名水趺或名水平其台为十字
或为方井中凿水道相通行水以激机轮沈括曰旧
法规环一面刻周天度一面加银丁盖以夜候天晦
不可目察则以手切之也古人以璿饰玑疑亦为此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筒长随直距方一寸六分两端方掩方一寸七分中
间圆孔径七分半地平之下檠以龙柱四各高七尺
七寸植于水槽上一名水趺或名水平其台为十字
或为方井中凿水道相通行水以激机轮沈括曰旧
法规环一面刻周天度一面加银丁盖以夜候天晦
不可目察则以手切之也古人以璿饰玑疑亦为此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61-0020c.png
肆遂也类禋望皆祭名郊者祭昊天之常祀非常
祭而祭告于天其礼依郊祀为之故曰𩔖精意以享
曰禋宗尊也所尊祀者有六曰日曰月曰星曰四时
曰寒暑曰水旱远望而祭之曰望山川名山大川遍
周遍也群神者天神自六宗之外地示自山川之外
以次神示皆祭之也言受终观象之后即祭祀上下
神示以摄位告也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祭而祭告于天其礼依郊祀为之故曰𩔖精意以享
曰禋宗尊也所尊祀者有六曰日曰月曰星曰四时
曰寒暑曰水旱远望而祭之曰望山川名山大川遍
周遍也群神者天神自六宗之外地示自山川之外
以次神示皆祭之也言受终观象之后即祭祀上下
神示以摄位告也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61-0020d.png
辑敛也瑞玉也周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
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执之以为符信故曰瑞既
月尽此月也觐见也四岳在朝之臣统群牧者群牧
九州之伯统诸侯者班分也群后众国君也程子曰
辑五瑞徵五等诸侯也此上皆正月事尽此月则四
方诸侯有至者远近不同至有先后故每日接见岳
牧率诸侯以见见者分还所辑之瑞与之使之归国
也陈氏曰自正月上日至此述摄位初事
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执之以为符信故曰瑞既
月尽此月也觐见也四岳在朝之臣统群牧者群牧
九州之伯统诸侯者班分也群后众国君也程子曰
辑五瑞徵五等诸侯也此上皆正月事尽此月则四
方诸侯有至者远近不同至有先后故每日接见岳
牧率诸侯以见见者分还所辑之瑞与之使之归国
也陈氏曰自正月上日至此述摄位初事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61-0021a.png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五
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
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
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
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岁二月当巡守之年之二月也巡守行视诸侯所守
之土也岱宗东岳泰山也柴燔柴祭天也望望祭山
川也秩者品等其尊卑先后之次序一一皆祭之也
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
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
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
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岁二月当巡守之年之二月也巡守行视诸侯所守
之土也岱宗东岳泰山也柴燔柴祭天也望望祭山
川也秩者品等其尊卑先后之次序一一皆祭之也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61-0021b.png
东后东方诸侯也五玉即五等诸侯所执之瑞玉也
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二
生卿执羔大夫执雁一死士执雉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诸国君臣所以为贽而见者时谓岁之四时月谓
月之大小日谓每岁每月之积日诸侯之国皆禀天
子正朔岁月日有不合者则协而正之以节气定四
时所以正一岁之日以晦朔定大小所以正一月之
日时日协则日正也律谓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
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二
生卿执羔大夫执雁一死士执雉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诸国君臣所以为贽而见者时谓岁之四时月谓
月之大小日谓每岁每月之积日诸侯之国皆禀天
子正朔岁月日有不合者则协而正之以节气定四
时所以正一岁之日以晦朔定大小所以正一月之
日时日协则日正也律谓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61-0021c.png
宾夷则无射六阳律为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
应钟六阴律为吕凡十二管皆空围九分有奇径三
分而黄钟之长九寸大吕以下律吕相间以次而短
至应钟而极以之制乐而节声音则长者声下而重
浊短者声高而轻清以之审度而度长短则九十分
黄钟之长其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
丈十丈为引以之审量而量多少则黄钟之管容千二
百黍为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应钟六阴律为吕凡十二管皆空围九分有奇径三
分而黄钟之长九寸大吕以下律吕相间以次而短
至应钟而极以之制乐而节声音则长者声下而重
浊短者声高而轻清以之审度而度长短则九十分
黄钟之长其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
丈十丈为引以之审量而量多少则黄钟之管容千二
百黍为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61-0021d.png
以之平衡而权轻重则黄钟之龠所容千二百黍其
重十二铢两龠则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
斤为钧四钧为石诸侯之国皆遵天子法制四器有
不一者则审而同之度量衡其起于律律同则度量
衡亦同也脩完整之也五礼吉凶军宾嘉之礼其有
废缺者则完整之也如犹同也五器即五礼之器盖
犹周官所谓同数器也卒终毕也复回还也此数事
皆毕则回还而他向也二月东五月南八月西十有
重十二铢两龠则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
斤为钧四钧为石诸侯之国皆遵天子法制四器有
不一者则审而同之度量衡其起于律律同则度量
衡亦同也脩完整之也五礼吉凶军宾嘉之礼其有
废缺者则完整之也如犹同也五器即五礼之器盖
犹周官所谓同数器也卒终毕也复回还也此数事
皆毕则回还而他向也二月东五月南八月西十有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61-0022a.png
一月北各以其方所属之时也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如岱礼如初如西礼谓祭秩觐见协正同
脩等事皆如东巡守之礼也归巡守既毕而归至于
国也格至也至其庙而告祭也艺祖疑即文祖或云
文祖之所自出也王制曰归格于祖祢古者君行必
告于祖祢归又至其庙而告盖孝子不忍死其亲出
告反面之义也程子曰言艺祖举尊尔实皆告也但
止就祖庙共用一牛不如时祭各于其庙也文中子
北岳恒山如岱礼如初如西礼谓祭秩觐见协正同
脩等事皆如东巡守之礼也归巡守既毕而归至于
国也格至也至其庙而告祭也艺祖疑即文祖或云
文祖之所自出也王制曰归格于祖祢古者君行必
告于祖祢归又至其庙而告盖孝子不忍死其亲出
告反面之义也程子曰言艺祖举尊尔实皆告也但
止就祖庙共用一牛不如时祭各于其庙也文中子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61-0022b.png
曰舜一岁而巡四岳国不费而民不劳何也仪卫少
而徵求寡也林氏曰汉武帝元朔初东巡海上还封泰
山并北海之碣石历朔方九原以至甘泉武帝仪卫
徵求多矣八月之间尚行一万八千里则舜一岁而
巡四岳可知也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
郑氏曰巡守之年诸侯各朝于方岳其间四年则诸
侯来朝于京师蔡氏曰五载之内天子巡守者一诸
而徵求寡也林氏曰汉武帝元朔初东巡海上还封泰
山并北海之碣石历朔方九原以至甘泉武帝仪卫
徵求多矣八月之间尚行一万八千里则舜一岁而
巡四岳可知也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
郑氏曰巡守之年诸侯各朝于方岳其间四年则诸
侯来朝于京师蔡氏曰五载之内天子巡守者一诸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61-0022c.png
侯来朝者四盖巡守之明年东方诸侯来朝又明年
南方诸侯来朝又明年西方诸侯来朝又明年北方
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天子复巡守天子诸侯虽有尊
卑而一往一来礼无不荅是以上下交通而远近协
和也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敷广布也奏进也车服谓命之仕而赐以车服也周
官一命受则再命受服三命受器盖因古制也此承
南方诸侯来朝又明年西方诸侯来朝又明年北方
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天子复巡守天子诸侯虽有尊
卑而一往一来礼无不荅是以上下交通而远近协
和也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敷广布也奏进也车服谓命之仕而赐以车服也周
官一命受则再命受服三命受器盖因古制也此承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61-0022d.png
上文言诸侯贡士于天子者先广进之以言复明试
之以功必施之于事功如其言而后用之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肇始也古者中国之地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大河以北为冀州而帝都
在焉禹既作贡之后舜以冀青地太广始分冀东恒
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
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而冀州止有河内之地今河
之以功必施之于事功如其言而后用之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肇始也古者中国之地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大河以北为冀州而帝都
在焉禹既作贡之后舜以冀青地太广始分冀东恒
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
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而冀州止有河内之地今河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61-0023a.png
东一路是也然舜既分十二州而商时但言九围九
有周官职方氏亦止列九州有扬青荆豫兖雍幽冀
并而无徐梁营则十二州盖不甚久或谓禹即位后
复合为九然未有考也封表也每州表识一山以为
一州之镇如职方氏言扬州其山镇曰会稽之类浚
川浚导十二州之川也山言十二盖一州止封一山
而馀山不封浚川不言十二则川无大小皆浚也曾
氏曰冀之北边与狄接故分正北为幽西北为并东
有周官职方氏亦止列九州有扬青荆豫兖雍幽冀
并而无徐梁营则十二州盖不甚久或谓禹即位后
复合为九然未有考也封表也每州表识一山以为
一州之镇如职方氏言扬州其山镇曰会稽之类浚
川浚导十二州之川也山言十二盖一州止封一山
而馀山不封浚川不言十二则川无大小皆浚也曾
氏曰冀之北边与狄接故分正北为幽西北为并东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61-0023b.png
北为营陈氏曰既分此三州然后冀中立于诸州之
内故三代后复为九州而幽并不革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
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象图所用五刑之象以示人所谓唐虞画衣冠而民
不犯也周官悬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之盖亦
由是典刑谓墨劓剕宫大辟五等重刑典章所载之
常法也流谓徙之远方若水之流去然宥宽之也五
内故三代后复为九州而幽并不革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
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象图所用五刑之象以示人所谓唐虞画衣冠而民
不犯也周官悬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之盖亦
由是典刑谓墨劓剕宫大辟五等重刑典章所载之
常法也流谓徙之远方若水之流去然宥宽之也五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61-0023c.png
刑即典刑鞭木末垂革官刑官府之刑扑夏楚二物
教刑教学之刑也金赤金铜也赎赎其罪也古者赎
罪用铜汉及后魏用黄金唐宋复用铜盖寇贼奸宄
之大恶宜服五等之重刑但圣人至仁不忍轻用故
图象以示使之知畏而不敢犯如此而犹有犯者乃
不得已而刑之也五者之刑至重然苟其罪之可疑
与夫不当施刑之人则以五流之法宥之至于官府
学校之间或有慢令违令者既不可待以五刑又不
教刑教学之刑也金赤金铜也赎赎其罪也古者赎
罪用铜汉及后魏用黄金唐宋复用铜盖寇贼奸宄
之大恶宜服五等之重刑但圣人至仁不忍轻用故
图象以示使之知畏而不敢犯如此而犹有犯者乃
不得已而刑之也五者之刑至重然苟其罪之可疑
与夫不当施刑之人则以五流之法宥之至于官府
学校之间或有慢令违令者既不可待以五刑又不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61-0023d.png
可无以惩戒故设鞭扑之轻刑使之知愧而不欲犯
周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
百仪礼乡射记楚扑长如笴射者有过则挞之即此
官刑教刑也二者之刑虽轻然苟其情之可矜与夫
不堪受刑之人则以罚金之法赎之此五句者有重
有轻各有攸当法之正也眚过误也灾殃祸也肆纵
之也赦除释也怙恃也终不悛也贼以寇贼治之也
承上文而言所犯轻刑之可矜者虽在罚赎之法例
周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
百仪礼乡射记楚扑长如笴射者有过则挞之即此
官刑教刑也二者之刑虽轻然苟其情之可矜与夫
不堪受刑之人则以罚金之法赎之此五句者有重
有轻各有攸当法之正也眚过误也灾殃祸也肆纵
之也赦除释也怙恃也终不悛也贼以寇贼治之也
承上文而言所犯轻刑之可矜者虽在罚赎之法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61-0024a.png
然或其人因过误致灾而丽于刑则又不令罚赎而
直纵肆以赦之所犯重刑之可疑者虽在议宥之科
然或其人因怙恃不悛而丽于刑则又不令议宥而
如寇贼以刑之此二句者或由重而即轻或由轻而
即重盖用法之权衡法外意也通前后七句圣人立
法制刑之本末具矣而主之以敬慎重详审常以慈
祥恻怛之意行乎其中故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恤谓怜悯之也程子曰史记载舜制刑之法重明舜
直纵肆以赦之所犯重刑之可疑者虽在议宥之科
然或其人因怙恃不悛而丽于刑则又不令议宥而
如寇贼以刑之此二句者或由重而即轻或由轻而
即重盖用法之权衡法外意也通前后七句圣人立
法制刑之本末具矣而主之以敬慎重详审常以慈
祥恻怛之意行乎其中故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恤谓怜悯之也程子曰史记载舜制刑之法重明舜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61-0024b.png
之意言敬谨哀矜之至朱子曰古所谓赎刑者赎鞭
扑五刑有流宥而无金赎周官亦无其文至吕刑乃
有五等之罚疑穆王始制之非先王之法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流即流宥五刑之流放窜殛亦流也放弃置于此不
得他适窜捕匿于此如穴中鼠三苗国名在江南荆
扬之间恃险为乱窜者窜其君也殛谓待死于此以
扑五刑有流宥而无金赎周官亦无其文至吕刑乃
有五等之罚疑穆王始制之非先王之法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流即流宥五刑之流放窜殛亦流也放弃置于此不
得他适窜捕匿于此如穴中鼠三苗国名在江南荆
扬之间恃险为乱窜者窜其君也殛谓待死于此以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61-0024c.png
终其身流放窜殛四者陈氏谓有重轻如今世编管
羁管安置居住之𩔖澄谓罪既重轻则地宜有远近
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不知的在何处三危在雍州羽
山在徐州今以四凶之罪论之后篇于共工言畏于
驩兜言忧于有苗言迁其辞盖有轻重鲧以治水之
绩不成故废黜而用其子代之罪比三凶为轻而说
者不明殛字之义以殛为诛死果若是则四罪鲧乃
最重误矣又以四裔之地论之羽山去帝都差近三
羁管安置居住之𩔖澄谓罪既重轻则地宜有远近
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不知的在何处三危在雍州羽
山在徐州今以四凶之罪论之后篇于共工言畏于
驩兜言忧于有苗言迁其辞盖有轻重鲧以治水之
绩不成故废黜而用其子代之罪比三凶为轻而说
者不明殛字之义以殛为诛死果若是则四罪鲧乃
最重误矣又以四裔之地论之羽山去帝都差近三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61-0024d.png
危稍远崇山盖又远幽州盖最远或谓崇山即今澧
州慈宁县之崇山幽州即其后所分幽州之北鄙未
详是否若以罪之重轻度地之远近则北流宜在荒
服二百里流之地南放宜在荒服三百里蛮之地西
窜宜在要服二百里蔡之地东殛宜在要服三百里
夷之地但疑当时水土未平五服地里未定则未能
尽然也陈氏曰言四罪见当时无犯者罚当其罪明
也法行权贵公也刑止流放仁也允惬人心故天下
州慈宁县之崇山幽州即其后所分幽州之北鄙未
详是否若以罪之重轻度地之远近则北流宜在荒
服二百里流之地南放宜在荒服三百里蛮之地西
窜宜在要服二百里蔡之地东殛宜在要服三百里
夷之地但疑当时水土未平五服地里未定则未能
尽然也陈氏曰言四罪见当时无犯者罚当其罪明
也法行权贵公也刑止流放仁也允惬人心故天下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61-0025a.png
咸服史载于钦恤之后见用法之审林氏曰殛鲧窜
三苗当在水未平之前巡守肇十二州当在禹平水
之后史因言舜之谨刑遂举诛四凶之事系于下尔
吴氏曰史泛记舜所行之大事初不记先后之序也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尧在位七十载而徵庸舜试舜三载而老舜以尧七
十三载之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摄位之二十八载
三苗当在水未平之前巡守肇十二州当在禹平水
之后史因言舜之谨刑遂举诛四凶之事系于下尔
吴氏曰史泛记舜所行之大事初不记先后之序也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尧在位七十载而徵庸舜试舜三载而老舜以尧七
十三载之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摄位之二十八载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61-0025b.png
尧在位一百载矣殂落死也死者魂气升于天故曰
殂体魄降于地故曰落丧为之服也父曰考母曰妣
三载子为父服则斩衰三年为母服则齐衰三年也
四海甸服千里之外四方诸侯之民也遏绝密静也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之乐器也案仪礼圻
内之民为天子服齐衰三月圻外之民无服今百姓
应服三月者如服考妣三年之丧四海应无服者耳
不听乐盖虽无服而若有心丧者焉此尧圣德广大
殂体魄降于地故曰落丧为之服也父曰考母曰妣
三载子为父服则斩衰三年为母服则齐衰三年也
四海甸服千里之外四方诸侯之民也遏绝密静也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之乐器也案仪礼圻
内之民为天子服齐衰三月圻外之民无服今百姓
应服三月者如服考妣三年之丧四海应无服者耳
不听乐盖虽无服而若有心丧者焉此尧圣德广大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61-0025c.png
恩泽隆厚故近而国中之民远而天下之民思慕之
深至于如此也
此第三章舜摄位之事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月正正月也元日上日也盖舜摄位三十有一载之
正月朔孔传曰舜服尧丧三年毕将即政故复至文
祖之庙告疏曰既除丧以明年之正月告庙即正位
为天子苏氏曰受终告摄此告即位也然春秋国君
深至于如此也
此第三章舜摄位之事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月正正月也元日上日也盖舜摄位三十有一载之
正月朔孔传曰舜服尧丧三年毕将即政故复至文
祖之庙告疏曰既除丧以明年之正月告庙即正位
为天子苏氏曰受终告摄此告即位也然春秋国君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61-0025d.png
皆以遭丧之明年正月即位于庙而改元孔氏云丧
毕之明年不知何据澄案孟子言尧老而舜摄尧崩
而舜帅天下诸侯为尧三年丧三年之丧毕舜避尧
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
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
之子而讴歌舜矣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子嗣父
位者虽以遭丧之明年正月即位然国事则总于大
臣丧毕而嗣君始亲政此常礼也舜以大臣摄天子
毕之明年不知何据澄案孟子言尧老而舜摄尧崩
而舜帅天下诸侯为尧三年丧三年之丧毕舜避尧
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
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
之子而讴歌舜矣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子嗣父
位者虽以遭丧之明年正月即位然国事则总于大
臣丧毕而嗣君始亲政此常礼也舜以大臣摄天子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61-0026a.png
事在尧生存之时尧崩之后尧之子居丧舜摄事如
故盖天子崩世子听于冢宰三年者礼也丧既毕则
尧之子可以嗣尧为天子矣故舜避之而去天下臣
民皆就舜而不就尧之子尧之子亦不敢当而舜不
得辞于是乃还国中告祖庙而践帝位与嗣君踰年
即位之常礼不同也
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询谋也辟开也帝朝大臣百揆四岳为尊舜自百揆
故盖天子崩世子听于冢宰三年者礼也丧既毕则
尧之子可以嗣尧为天子矣故舜避之而去天下臣
民皆就舜而不就尧之子尧之子亦不敢当而舜不
得辞于是乃还国中告祖庙而践帝位与嗣君踰年
即位之常礼不同也
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询谋也辟开也帝朝大臣百揆四岳为尊舜自百揆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61-0026b.png
升为天子则朝之大臣惟有四岳而已故舜践位之
初首谋治于四岳开四方宾客之门俾下之事情无
或壅蔽广四方耳目之寄俾上之视听无不周遍也
盖四岳在内而统四方之诸侯者故谋之以天子治
天下之道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人蛮夷率服
十有二牧十二州之牧也牧以养民为职养民在先
初首谋治于四岳开四方宾客之门俾下之事情无
或壅蔽广四方耳目之寄俾上之视听无不周遍也
盖四岳在内而统四方之诸侯者故谋之以天子治
天下之道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人蛮夷率服
十有二牧十二州之牧也牧以养民为职养民在先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61-0026c.png
足民食足食在不违农时故曰食哉惟时柔谓抚绥
之能谓和协之惇谓厚待之德有德之人也允谓信
用之元仁者之人也难谓拒绝之任壬通壬人包藏
凶恶之人也率犹皆也养其身怀其心者安民也亲
君子远小人者知人也如此则不特中国顺治虽蛮
夷之国亦率皆服从矣盖十二牧在外而长一州之
诸侯者故命之以诸侯治其国之道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之能谓和协之惇谓厚待之德有德之人也允谓信
用之元仁者之人也难谓拒绝之任壬通壬人包藏
凶恶之人也率犹皆也养其身怀其心者安民也亲
君子远小人者知人也如此则不特中国顺治虽蛮
夷之国亦率皆服从矣盖十二牧在外而长一州之
诸侯者故命之以诸侯治其国之道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61-0026d.png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言舜曰者别于尧也此以前之帝曰皆尧此以后之
帝曰则舜也奋起也奋庸犹曰登庸载行事也亮明
了之意采事治之意惠顺也意与若相近谓得事之
理称人之意无所拂戾也亮采惠畴犹言畴若予采
而倒用其语也伯爵禹名崇伯鲧之子姒姓司空掌
土之官懋勉也舜问有能奋起升用于群臣之上而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言舜曰者别于尧也此以前之帝曰皆尧此以后之
帝曰则舜也奋起也奋庸犹曰登庸载行事也亮明
了之意采事治之意惠顺也意与若相近谓得事之
理称人之意无所拂戾也亮采惠畴犹言畴若予采
而倒用其语也伯爵禹名崇伯鲧之子姒姓司空掌
土之官懋勉也舜问有能奋起升用于群臣之上而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61-0027a.png
广明帝尧所行之事者使之居百揆之职亮采而顺
者其谁乎四岳与群臣同辞以对谓崇伯名禹见作
司空之官可当百揆之任也俞者帝然四岳群臣所
举之当命禹仍作司空而兼行百揆之事谓汝前有
平水土之功矣今惟于是百揆之事而勉之哉以司
空兼百揆如后世以他官平章事知政事也稽首拜
而首至地臣拜君之礼也稷田正官名弃封于邰姬
姓契臣名封于商子姓稷契皆帝喾之子皋陶亦臣
者其谁乎四岳与群臣同辞以对谓崇伯名禹见作
司空之官可当百揆之任也俞者帝然四岳群臣所
举之当命禹仍作司空而兼行百揆之事谓汝前有
平水土之功矣今惟于是百揆之事而勉之哉以司
空兼百揆如后世以他官平章事知政事也稽首拜
而首至地臣拜君之礼也稷田正官名弃封于邰姬
姓契臣名封于商子姓稷契皆帝喾之子皋陶亦臣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61-0027b.png
名稷契二人皋陶一人故言暨以别之下文殳斨暨
伯与仿此俞者帝然伯禹所推之贤汝往哉谓汝其
往宅百揆哉不许其让也舜登帝位百揆职虚故首
择人以居此职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因禹之让三臣各申命之使仍旧职以终其事阻
厄也后君也有土之称盖分土为诸侯而仕于帝朝
者也稷五谷之长故主谷之官以稷名播种也谷品
伯与仿此俞者帝然伯禹所推之贤汝往哉谓汝其
往宅百揆哉不许其让也舜登帝位百揆职虚故首
择人以居此职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因禹之让三臣各申命之使仍旧职以终其事阻
厄也后君也有土之称盖分土为诸侯而仕于帝朝
者也稷五谷之长故主谷之官以稷名播种也谷品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61-0027c.png
数多故曰百谷帝言黎民或有厄于饥者汝为后稷
之官其教民播是百种之谷一年耕有三年之食则
虽遇水旱凶荒不至厄于饥也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亲相亲睦也五品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
名位等级也逊顺也司徒掌教之官圣贤于事无所
不敬授人时敷五教事之重者故特言敬五教以父
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
之官其教民播是百种之谷一年耕有三年之食则
虽遇水旱凶荒不至厄于饥也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亲相亲睦也五品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
名位等级也逊顺也司徒掌教之官圣贤于事无所
不敬授人时敷五教事之重者故特言敬五教以父
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61-0027d.png
者为教也宽有容而不迫也帝言百姓或有不相亲
睦而于五品之人伦或有不顺者汝为司徒之官其
敬敷此五教以教民在乎宽以待之使其优游浸渍
以渐而至则人不苦其难而教易入也孟子所引尧
言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
而振德之亦此意也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睦而于五品之人伦或有不顺者汝为司徒之官其
敬敷此五教以教民在乎宽以待之使其优游浸渍
以渐而至则人不苦其难而教易入也孟子所引尧
言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
而振德之亦此意也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61-0028a.png
猾乱也夏犹四时之夏明而大也中国文明之地故
曰华夏劫人曰寇杀人曰贼奸宄皆为乱也士理官
也服犹衣服之服谓刑加其身也三就朱子以为惟
大辟弃之于市宫刑则下蚕室馀刑亦就屏处盖不
欲风中其疮误而至死圣人之仁也五流五刑之当
宥者也五宅三居者流虽有五而宅之但为三等之
居如列爵五而分土三也孔氏以为大罪居于四裔
次则九州之外次则千里之外明谓照察精审允谓
曰华夏劫人曰寇杀人曰贼奸宄皆为乱也士理官
也服犹衣服之服谓刑加其身也三就朱子以为惟
大辟弃之于市宫刑则下蚕室馀刑亦就屏处盖不
欲风中其疮误而至死圣人之仁也五流五刑之当
宥者也五宅三居者流虽有五而宅之但为三等之
居如列爵五而分土三也孔氏以为大罪居于四裔
次则九州之外次则千里之外明谓照察精审允谓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61-0028b.png
刑罚当罪言蛮夷或有猾乱中夏者寇贼或有为奸
为宄者不可以无刑也汝为士官五刑五流各有所
宜惟明而后能允也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若与若予采之若同工造作器用者也周官考工记
六工曰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曲礼则曰木
工金工兽工草工石工土工也垂臣名有巧思顾命
为宄者不可以无刑也汝为士官五刑五流各有所
宜惟明而后能允也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若与若予采之若同工造作器用者也周官考工记
六工曰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曲礼则曰木
工金工兽工草工石工土工也垂臣名有巧思顾命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61-0028c.png
云垂之竹矢庄子工垂之指即此人也帝问谁可称
予工官之职者而佥举垂以对也共谓供其职共工
盖众工之长也殳斨伯与三臣名殳以集竹为兵建
于兵车者斨方銎斧也古者多以其所能为名殳斨
岂能为二器者欤往哉者令垂往为工官汝谐者以
所让三臣为佐汝与之谐和共治工事也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予工官之职者而佥举垂以对也共谓供其职共工
盖众工之长也殳斨伯与三臣名殳以集竹为兵建
于兵车者斨方銎斧也古者多以其所能为名殳斨
岂能为二器者欤往哉者令垂往为工官汝谐者以
所让三臣为佐汝与之谐和共治工事也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61-0028d.png
上谓高上之地山林也下谓卑下之地川泽也益臣
名尝同禹治水烈山泽而焚之芟除草木驱逐鸟兽
故帝问谁可称予上下草木鸟兽之职者而佥举益
以对虞掌山林川泽之官周官分为虞衡二职山与
泽曰虞川与林曰衡朱虎熊罴四臣名左氏传载八
元之名有曰伯虎仲熊虎与熊为二人则朱与罴亦
二人也史记谓朱虎熊罴为伯益之佐往哉者令益
往为虞官汝谐者以所让四臣为佐汝与之谐和共
名尝同禹治水烈山泽而焚之芟除草木驱逐鸟兽
故帝问谁可称予上下草木鸟兽之职者而佥举益
以对虞掌山林川泽之官周官分为虞衡二职山与
泽曰虞川与林曰衡朱虎熊罴四臣名左氏传载八
元之名有曰伯虎仲熊虎与熊为二人则朱与罴亦
二人也史记谓朱虎熊罴为伯益之佐往哉者令益
往为虞官汝谐者以所让四臣为佐汝与之谐和共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61-0029a.png
治虞事也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俞往钦哉
宅揆典礼之事重与工虞不同故特咨四岳而皆以
有能二字𤼵之典谓主掌其事三礼祀天神享人鬼
祭地祗之吉礼也礼有吉凶军宾嘉而此独言吉礼
者盖以吉礼为重也伯夷姜姓伯爵夷名也朝臣佥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俞往钦哉
宅揆典礼之事重与工虞不同故特咨四岳而皆以
有能二字𤼵之典谓主掌其事三礼祀天神享人鬼
祭地祗之吉礼也礼有吉凶军宾嘉而此独言吉礼
者盖以吉礼为重也伯夷姜姓伯爵夷名也朝臣佥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61-0029b.png
举称爵称名与伯禹同而帝之咨命爵而不名盖齿
德俱尊不纯以臣礼待之也秩品次也宗祖庙也秩
宗礼官也品次百神之祭祀而专以秩宗名者盖以
宗庙为主也周官掌礼者谓之宗伯都家掌祭祀者
并谓之宗人名义盖亦同此夙早也直谓心不斜倚
清谓洁净不污礼以敬为主交神明者自早至夜惟
当常敬故曰夙夜惟寅敬所以直内然敬立而内直
未易能也惟人欲净尽无所污浊而后能之故曰直
德俱尊不纯以臣礼待之也秩品次也宗祖庙也秩
宗礼官也品次百神之祭祀而专以秩宗名者盖以
宗庙为主也周官掌礼者谓之宗伯都家掌祭祀者
并谓之宗人名义盖亦同此夙早也直谓心不斜倚
清谓洁净不污礼以敬为主交神明者自早至夜惟
当常敬故曰夙夜惟寅敬所以直内然敬立而内直
未易能也惟人欲净尽无所污浊而后能之故曰直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61-0029c.png
哉惟清夔龙二臣名往钦哉者令伯夷往践其职而
主之以敬也凡事无不当敬典礼者尤当敬故特言
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
夔龙二臣名亦因伯夷之让而申命之使仍旧职以
终其事若前之申命稷契皋陶也胄长也胄子天子
主之以敬也凡事无不当敬典礼者尤当敬故特言
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
夔龙二臣名亦因伯夷之让而申命之使仍旧职以
终其事若前之申命稷契皋陶也胄长也胄子天子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61-0029d.png
之元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也直者径行温者和
煦宽者宏量栗者严密刚者坚劲虐者残酷简者省
约帝言命汝为典乐之官欲俾汝教胄子以变化其
气质之偏也直者不足于温故欲其温宽者不足于
栗故欲其栗所以益其不及也刚者易至于虐故欲
其无虐简者易至于傲故欲其无傲所以损其太过
也四者姑举其大凡其他莫不皆然而所以变化气
质专在于乐是以教胄子必属典乐之官而周官掌
煦宽者宏量栗者严密刚者坚劲虐者残酷简者省
约帝言命汝为典乐之官欲俾汝教胄子以变化其
气质之偏也直者不足于温故欲其温宽者不足于
栗故欲其栗所以益其不及也刚者易至于虐故欲
其无虐简者易至于傲故欲其无傲所以损其太过
也四者姑举其大凡其他莫不皆然而所以变化气
质专在于乐是以教胄子必属典乐之官而周官掌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61-0030a.png
成均之法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亦大司乐所职
也诗以言陈述其心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诗者
所以言其心之志歌以口唱叹其诗也永长也诗若
急疾读过则其辞短促必歌之于口每字延引迟久
使之悠长故歌者所以永其诗之言永或作咏永或
同义声谓五声最浊者为宫稍浊者为商微浊微清
者为角稍清者为徵最清者为羽依凭倚也所歌之
辞若无清浊高下之节自始至终皆同则虽迟久悠
也诗以言陈述其心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诗者
所以言其心之志歌以口唱叹其诗也永长也诗若
急疾读过则其辞短促必歌之于口每字延引迟久
使之悠长故歌者所以永其诗之言永或作咏永或
同义声谓五声最浊者为宫稍浊者为商微浊微清
者为角稍清者为徵最清者为羽依凭倚也所歌之
辞若无清浊高下之节自始至终皆同则虽迟久悠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61-0030b.png
长亦不足听故曰歌辞之永必凭依于五声而抑扬
高下之五者清浊相间迭用然后错杂成文而不质
俚故曰声依永律之十二管长者声浊短者声清和
谓五声匀调也盖宫商角徵羽之高下无定准必以
律管之长短定之每律之宫各有商徵羽而不相乱
其长短之度不可有分釐之差然后其声匀调故曰
律和声声和律不特歌声匀调施之八音皆能谐和
而无相夺伦矣相夺伦者商太下则夺宫之伦太高
高下之五者清浊相间迭用然后错杂成文而不质
俚故曰声依永律之十二管长者声浊短者声清和
谓五声匀调也盖宫商角徵羽之高下无定准必以
律管之长短定之每律之宫各有商徵羽而不相乱
其长短之度不可有分釐之差然后其声匀调故曰
律和声声和律不特歌声匀调施之八音皆能谐和
而无相夺伦矣相夺伦者商太下则夺宫之伦太高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61-0030c.png
则夺角之伦角太下则夺商之伦太高则夺徵之伦
徵太下则夺角之伦太高则夺羽之伦羽太下则夺
徵之伦太高则夺变宫之伦不相夺伦而和足以感
格神明变移风俗故用之于神则神和用之于人则
人和也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火熟之土曰堲烛头之烬亦曰堲皆有熄灭不生之
徵太下则夺角之伦太高则夺羽之伦羽太下则夺
徵之伦太高则夺变宫之伦不相夺伦而和足以感
格神明变移风俗故用之于神则神和用之于人则
人和也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火熟之土曰堲烛头之烬亦曰堲皆有熄灭不生之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61-0030d.png
义音与疾相近古字或通用故孔传曰疾也谗说诬
谮人之言也殄行伤害人之事也震动也惊犹骇也
师众也帝言造谗谮以伤害人者骇动众听易于惑
人我欲熄灭之故命汝为纳言之官凡夙夜之间上
言之出下言之入惟其允当而后出纳之蔡氏曰命
令政教审之既允而后出敷奏复逆审之既允而后
入则谗说不得行邪僻无自进矣孔疏曰纳言者听
下言纳于上出朕命者受上言宣于下纳言下纳于
谮人之言也殄行伤害人之事也震动也惊犹骇也
师众也帝言造谗谮以伤害人者骇动众听易于惑
人我欲熄灭之故命汝为纳言之官凡夙夜之间上
言之出下言之入惟其允当而后出纳之蔡氏曰命
令政教审之既允而后出敷奏复逆审之既允而后
入则谗说不得行邪僻无自进矣孔疏曰纳言者听
下言纳于上出朕命者受上言宣于下纳言下纳于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61-0031a.png
言朕命有出无纳官名纳言又云出纳朕命互相见
也○澄曰舜命九官新命者四人禹垂益伯夷也因
人之让而以旧职申命之者五人稷契皋陶夔龙也
或因汝典乐汝作纳言之上有命字遂以夔龙二人
亦为新命者非也今案帝问而命臣拜而让之新命
也不问而命不拜不让者申命也夔龙若果新命则
臣受君之命岂得不拜王氏曰百揆者百官之首故
先命禹养民者王道之始故次命稷富之然后教之
也○澄曰舜命九官新命者四人禹垂益伯夷也因
人之让而以旧职申命之者五人稷契皋陶夔龙也
或因汝典乐汝作纳言之上有命字遂以夔龙二人
亦为新命者非也今案帝问而命臣拜而让之新命
也不问而命不拜不让者申命也夔龙若果新命则
臣受君之命岂得不拜王氏曰百揆者百官之首故
先命禹养民者王道之始故次命稷富之然后教之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61-0031b.png
故次命契刑所以弼教故次命皋陶工者成器以为
天下利治人之末故次命垂治人者略具然后及草
木鸟兽故次命益自百工至于鸟兽草木咸若则隆
礼乐之时也礼乐者治之大成所以事天地鬼神而
和理万物故次命夷夔有礼而后乐生焉故先夷后
夔陈氏曰群贤虽盛苟谗閒一行则贤者不安前功
废矣命龙于末所以卫群贤而成其终犹命十二牧
终之以难任人夫子论为邦终之以远佞人也
天下利治人之末故次命垂治人者略具然后及草
木鸟兽故次命益自百工至于鸟兽草木咸若则隆
礼乐之时也礼乐者治之大成所以事天地鬼神而
和理万物故次命夷夔有礼而后乐生焉故先夷后
夔陈氏曰群贤虽盛苟谗閒一行则贤者不安前功
废矣命龙于末所以卫群贤而成其终犹命十二牧
终之以难任人夫子论为邦终之以远佞人也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61-0031c.png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二十有二人四岳十二牧九官也人君之位天位也
人臣之职天职也天下之事无一非天之事故曰天
功舜践位之初询四岳咨十二牧命九官而又总命
之曰汝二十有二人者其敬哉惟于是而亮天之事
盖明于其事则善于其职矣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考核实也三考九载也黜贬退也陟升进也幽谓暗
二十有二人四岳十二牧九官也人君之位天位也
人臣之职天职也天下之事无一非天之事故曰天
功舜践位之初询四岳咨十二牧命九官而又总命
之曰汝二十有二人者其敬哉惟于是而亮天之事
盖明于其事则善于其职矣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考核实也三考九载也黜贬退也陟升进也幽谓暗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61-0031d.png
于其事而隳废所职者明谓明于其事而脩举所职
者考绩至三历年至九则人之贤否事之得失毕见
故黜其幽陟其明考核精赏罚当人人勉力事功是
以庶绩咸熙也帝既咨命群臣史因述其考绩黜陟
之法于后而并及其效如此且于尧舜二帝在位之
事皆以庶绩咸熙四字终之辞虽简而所该则大矣
分北三苗
分谓使之离异二人随顺为从二人相背为北三苗
者考绩至三历年至九则人之贤否事之得失毕见
故黜其幽陟其明考核精赏罚当人人勉力事功是
以庶绩咸熙也帝既咨命群臣史因述其考绩黜陟
之法于后而并及其效如此且于尧舜二帝在位之
事皆以庶绩咸熙四字终之辞虽简而所该则大矣
分北三苗
分谓使之离异二人随顺为从二人相背为北三苗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61-0032a.png
之君前既窜于三危而三苗之民尚居故地顽而习
恶治水之役违拒上命群类众多终必为乱故迁徙
之使分散各居不得聚在一处既全其生又免于乱
圣人立心之仁处事之义两尽其道矣舜在位三十
有三载而始荐禹自代今书所载自初年咨命群臣
之外惟有考绩分北二条其他无事可见夫子曰无
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朱子曰绍尧之后又得人以任
众职故无所为澄以书稽之尤信
恶治水之役违拒上命群类众多终必为乱故迁徙
之使分散各居不得聚在一处既全其生又免于乱
圣人立心之仁处事之义两尽其道矣舜在位三十
有三载而始荐禹自代今书所载自初年咨命群臣
之外惟有考绩分北二条其他无事可见夫子曰无
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朱子曰绍尧之后又得人以任
众职故无所为澄以书稽之尤信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61-0032b.png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前章纪舜摄位之事而于章末叙尧之终此章纪舜
在位之事故于章末总叙舜之始终徵召也陟方犹
言升遐也舜生三十年尧方召用历试三年居摄二
十八年通三十年乃嗣尧位又五十年而崩也舜以
服尧丧毕之明年正月践位而此五十载数自尧崩
之明年始何也盖尧崩而天下无君舜虽未为天子
而纪年则当属之舜故始自尧崩之明年为舜元年
前章纪舜摄位之事而于章末叙尧之终此章纪舜
在位之事故于章末总叙舜之始终徵召也陟方犹
言升遐也舜生三十年尧方召用历试三年居摄二
十八年通三十年乃嗣尧位又五十年而崩也舜以
服尧丧毕之明年正月践位而此五十载数自尧崩
之明年始何也盖尧崩而天下无君舜虽未为天子
而纪年则当属之舜故始自尧崩之明年为舜元年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61-0032c.png
如汉王五年方并项氏得天下然秦亡而天下无君
汉王虽未称皇帝而纪年则当属之汉故始自入关
之年为汉元年也韩子曰陟方乃死传谓舜升道南
方以死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谓升天
也书曰殷礼陟配天言以道终其德协乎天也舜之
没云陟者与竹书同文方乃死者所以释陟为死也
地之𫝑东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
陟方也朱子曰案此得之但不当以陟字为句绝尔
汉王虽未称皇帝而纪年则当属之汉故始自入关
之年为汉元年也韩子曰陟方乃死传谓舜升道南
方以死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谓升天
也书曰殷礼陟配天言以道终其德协乎天也舜之
没云陟者与竹书同文方乃死者所以释陟为死也
地之𫝑东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
陟方也朱子曰案此得之但不当以陟字为句绝尔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61-0032d.png
方犹云徂乎方之方林氏曰陟方乃死与扬子黄帝
尧舜殂落而死文𫝑同
此第四章舜在位之事
皋陶谟
谟谋也典者载尧舜二帝之善政谟者载皋陶
禹二臣之嘉言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
厥身脩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
尧舜殂落而死文𫝑同
此第四章舜在位之事
皋陶谟
谟谋也典者载尧舜二帝之善政谟者载皋陶
禹二臣之嘉言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
厥身脩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61-0033a.png
言曰俞
迪犹导也明谓明哲之人弼犹辅也谐犹汝谐之谐
惇厚而笃也叙各得其伦理也庶众也励勉也翼犹
弼也言臣之于君信实开导其德所资之谋谟必以
明者为辅弼而谐和之所谓允迪厥德者谨其身之
所脩而思永久则其德终始如一也身脩则家可齐
故能惇叙九族所谓谟明弼谐者庶明之人勉励辅
翼则国治也国治则天下可平故自一国之迩可推
迪犹导也明谓明哲之人弼犹辅也谐犹汝谐之谐
惇厚而笃也叙各得其伦理也庶众也励勉也翼犹
弼也言臣之于君信实开导其德所资之谋谟必以
明者为辅弼而谐和之所谓允迪厥德者谨其身之
所脩而思永久则其德终始如一也身脩则家可齐
故能惇叙九族所谓谟明弼谐者庶明之人勉励辅
翼则国治也国治则天下可平故自一国之迩可推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61-0033b.png
而及于天下之远者在此皋陶禹问荅于帝前皋陶
所言善故禹拜而然其言孟子曰禹闻善言则拜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
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申上文之意言庶明励翼者在于知人迩可远者在
于安民帝帝舜也禹谓皋陶言治国平天下惟在于
知人安民二者诚能如是之所言然人未易知民未
所言善故禹拜而然其言孟子曰禹闻善言则拜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
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申上文之意言庶明励翼者在于知人迩可远者在
于安民帝帝舜也禹谓皋陶言治国平天下惟在于
知人安民二者诚能如是之所言然人未易知民未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61-0033c.png
易安帝舜虽圣当以二者为难而不可忽也知人则
有明哲之智而能官使人才安民则有惠爱之仁而
民心无不归向巧好令善孔甚也好其言善其色佞
伪于外而包藏于中甚深盖指共工也前此忧驩兜
而放之于崇山以其阿党惑上而害于知人也迁有
苗而窜之于三危以其威虐残下而害于安民也畏
巧言令色孔壬之共工而流之于幽州以其静言象
恭奸回叵测而于知人安民俱有害也既能哲又能
有明哲之智而能官使人才安民则有惠爱之仁而
民心无不归向巧好令善孔甚也好其言善其色佞
伪于外而包藏于中甚深盖指共工也前此忧驩兜
而放之于崇山以其阿党惑上而害于知人也迁有
苗而窜之于三危以其威虐残下而害于安民也畏
巧言令色孔壬之共工而流之于幽州以其静言象
恭奸回叵测而于知人安民俱有害也既能哲又能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61-0033d.png
惠则知仁两尽虽有如共驩三苗亦不能昏吾之智
梗吾之仁而何怪乎忧之迁之畏之哉或问人之难
知民之难安何也曰尧舜之智而不遍物当务之为
急天下之人品不一也岂两耳目之聪明所能尽知
脩已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
天下之民数至众也讵可谓覆载之内无有匹夫匹
妇不得其所者乎虽大圣人不敢自足也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梗吾之仁而何怪乎忧之迁之畏之哉或问人之难
知民之难安何也曰尧舜之智而不遍物当务之为
急天下之人品不一也岂两耳目之聪明所能尽知
脩已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
天下之民数至众也讵可谓覆载之内无有匹夫匹
妇不得其所者乎虽大圣人不敢自足也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61-0034a.png
禹曰何
此以下自亦行有九德至政事懋哉懋哉言知人之
事自天聪明至敬哉有土言安民之事行者行于身
德者得于心言犹王制所谓辩论官材也载始行也
采采事其事也观其身之所行则知其心之所得其
别有九者人不可求备苟有一德可矣此知人之法
也先论量其人之有何一德乃论量其人曰可以事
何事此官人之法也何者禹复问其详而皋陶于下
此以下自亦行有九德至政事懋哉懋哉言知人之
事自天聪明至敬哉有土言安民之事行者行于身
德者得于心言犹王制所谓辩论官材也载始行也
采采事其事也观其身之所行则知其心之所得其
别有九者人不可求备苟有一德可矣此知人之法
也先论量其人之有何一德乃论量其人曰可以事
何事此官人之法也何者禹复问其详而皋陶于下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61-0034b.png
文乃详陈之也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此详陈行有九德之目愿谨悫也乱治也才能可以
治乱也扰驯狎也毅果决也廉有分辩也塞实也义
合宜也宽宏而缜栗则不阔疏柔顺而植立则不懦
弱谨愿而恭肃则不至于朴野而不文有治才而敬
畏则不至于逞能而妄作驯扰而果毅则不至于少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此详陈行有九德之目愿谨悫也乱治也才能可以
治乱也扰驯狎也毅果决也廉有分辩也塞实也义
合宜也宽宏而缜栗则不阔疏柔顺而植立则不懦
弱谨愿而恭肃则不至于朴野而不文有治才而敬
畏则不至于逞能而妄作驯扰而果毅则不至于少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61-0034c.png
断径直而温和则不至于多忤简略而廉隅则不至
于无分辩刚健而有实则非虚矫恃气之刚彊勇而
有义则非斗狠为乱之彊宽与直对柔与刚对乱与
简对扰与彊对而转语辞合二长为一德则不偏皆
天之所与学之所成自然而然之懿非以彼济此之
谓彰著也有常久而不变也德著于外终始不变是
为吉德也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
于无分辩刚健而有实则非虚矫恃气之刚彊勇而
有义则非斗狠为乱之彊宽与直对柔与刚对乱与
简对扰与彊对而转语辞合二长为一德则不偏皆
天之所与学之所成自然而然之懿非以彼济此之
谓彰著也有常久而不变也德著于外终始不变是
为吉德也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61-0034d.png
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
五辰庶绩其凝
此详陈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之意三德六德
谓九德之中或得其三或得其六也宣达之也浚谓
脩事明谓通晓有家卿大夫之家也严祗敬礼之也
亮亦通晓之谓采亦脩事之谓有邦诸侯之国也翕
合也兼收而并蓄之曰翕受分别而任使之曰敷施
俊才之大而敏者乂才之可以治者百僚百官之属
五辰庶绩其凝
此详陈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之意三德六德
谓九德之中或得其三或得其六也宣达之也浚谓
脩事明谓通晓有家卿大夫之家也严祗敬礼之也
亮亦通晓之谓采亦脩事之谓有邦诸侯之国也翕
合也兼收而并蓄之曰翕受分别而任使之曰敷施
俊才之大而敏者乂才之可以治者百僚百官之属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61-0035a.png
师师官之长也百工百官之事抚循也五辰四时也
木火金水旺于四时土寄旺于四季各旺七十二日
共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岁也凝成也卿大夫之有家
者得三德之人日进达而用之足以治其家矣诸侯
之有国者得六德之人日尊礼而用之足以治其国
矣天子有天下者于九德之人合而受之敷而施之
使皆事其事各随其能以居其官则百官长属所职
之事悉不违时故循四时之序而众功皆成也
木火金水旺于四时土寄旺于四季各旺七十二日
共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岁也凝成也卿大夫之有家
者得三德之人日进达而用之足以治其家矣诸侯
之有国者得六德之人日尊礼而用之足以治其国
矣天子有天下者于九德之人合而受之敷而施之
使皆事其事各随其能以居其官则百官长属所职
之事悉不违时故循四时之序而众功皆成也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61-0035b.png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
工人其代之
承上文言天子所以用九德之人者盖不能自治天
职故也无毋通禁止辞教谓上行而下效之逸谓安
逸欲谓嗜欲兢兢戒谨业业恐惧几微也旷废也天
子者诸侯之视效不可导之以逸欲当戒惧一日二
日之万几一日二日日之至浅万几事之至繁一日
二日之间事之细微至于万焉其可逸欲而不兢业
工人其代之
承上文言天子所以用九德之人者盖不能自治天
职故也无毋通禁止辞教谓上行而下效之逸谓安
逸欲谓嗜欲兢兢戒谨业业恐惧几微也旷废也天
子者诸侯之视效不可导之以逸欲当戒惧一日二
日之万几一日二日日之至浅万几事之至繁一日
二日之间事之细微至于万焉其可逸欲而不兢业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61-0035c.png
乎已虽兢业然万几之多岂一人所能自治庶官与
我共治者也盖天子所事皆天之事天以此事付之
君君不能自治而分之人是庶官所治之事皆代天
而为之也其可有一职之旷废乎孔氏曰旷空也位
非其人为空言官不可以非才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
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我共治者也盖天子所事皆天之事天以此事付之
君君不能自治而分之人是庶官所治之事皆代天
而为之也其可有一职之旷废乎孔氏曰旷空也位
非其人为空言官不可以非才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
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61-0035d.png
五庸旧本作有庸今从马本敕教戒督勉之意我通
言君臣自由也寅恭皆敬也寅在心恭在貌和谓不
乖衷即典礼也五服五等之服九章至一章是也章
显也承上文天工人其代之而言父子君臣夫妇兄
弟朋友有自然之伦乃天所叙也而五者之典各惇
其所当惇者敕于我则不可无司徒之官亲疏贵贱
尊卑隆杀有自然之品乃天所秩也而五者之礼各
庸其所当庸者由于我则不可无秩宗之官君臣当
言君臣自由也寅恭皆敬也寅在心恭在貌和谓不
乖衷即典礼也五服五等之服九章至一章是也章
显也承上文天工人其代之而言父子君臣夫妇兄
弟朋友有自然之伦乃天所叙也而五者之典各惇
其所当惇者敕于我则不可无司徒之官亲疏贵贱
尊卑隆杀有自然之品乃天所秩也而五者之礼各
庸其所当庸者由于我则不可无秩宗之官君臣当
卷一 第 57a 页 WYG0061-0036a.png
内同其寅外协其恭以和此典礼之衷使民彝物则
各得其正而无乖戾也命德者天也随其德之大小
而章之以五等之服则不可无百揆之官讨罪者天
也因其罪之轻重而用之以五等之刑则不可无士
师之官命讨之政事君臣当勉勉无已不可使赏罚
有一之不当也此所谓天工人其代之者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
哉有土
各得其正而无乖戾也命德者天也随其德之大小
而章之以五等之服则不可无百揆之官讨罪者天
也因其罪之轻重而用之以五等之刑则不可无士
师之官命讨之政事君臣当勉勉无已不可使赏罚
有一之不当也此所谓天工人其代之者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
哉有土
卷一 第 57b 页 WYG0061-0036b.png
威古文作畏二字通用明者显其善畏者威其恶上
谓天下谓民天之聪明非有视听因民之视听以为
聪明天之明畏非有好恶因民之好恶以为明畏天
不在天而在民上天下民通彻为一民即天也故能
安民则民怀而天眷之不能安民则民离而天释之
矣有土之君其可不敬哉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
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谓天下谓民天之聪明非有视听因民之视听以为
聪明天之明畏非有好恶因民之好恶以为明畏天
不在天而在民上天下民通彻为一民即天也故能
安民则民怀而天眷之不能安民则民离而天释之
矣有土之君其可不敬哉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
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卷一 第 58a 页 WYG0061-0036c.png
思曰之曰当作日襄去衣而耕也勤力服事之意皋
陶谓我所言良可以厎行禹然之谓汝之言厎行之
可以有功皋陶谦辞言我未有所知不敢计功也但
思每日赞助于帝勤力服事而已
此第一章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
垫予乘四载随山刋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
陶谓我所言良可以厎行禹然之谓汝之言厎行之
可以有功皋陶谦辞言我未有所知不敢计功也但
思每日赞助于帝勤力服事而已
此第一章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
垫予乘四载随山刋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
卷一 第 58b 页 WYG0061-0036d.png
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孜孜勤勉不已之意禹皋陶相与问荅于帝前皋陶
既陈谟于帝呼禹使之亦陈其言禹拜而叹美谓皋
陶之谟至矣我更何所言惟思日孜孜以务事功而
已皋陶问其所以孜孜者禹乃言前此勤劳治水之
事昏瞀谓四顾茫然莫知所之也垫下谓卑下之地
为水所及也四载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也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孜孜勤勉不已之意禹皋陶相与问荅于帝前皋陶
既陈谟于帝呼禹使之亦陈其言禹拜而叹美谓皋
陶之谟至矣我更何所言惟思日孜孜以务事功而
已皋陶问其所以孜孜者禹乃言前此勤劳治水之
事昏瞀谓四顾茫然莫知所之也垫下谓卑下之地
为水所及也四载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也
卷一 第 59a 页 WYG0061-0037a.png
輴史记作橇汉书作毳以板为之其状如箕擿行泥
上樏史记作桥汉书作梮以铁为之其形如锥长半
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随循刋除也盖水涌
不泄平地皆水不没者山耳故循山伐木以通治水
之道路也奏进也肉食曰鲜水土未平民未播种暨
益教民以田进刋木所得禽兽之肉以食也九川九
州之川距至浚深也周官一𤱔之间广尺深尺曰畎
一夫之间广深二尺曰遂一井之间广深四尺曰沟
上樏史记作桥汉书作梮以铁为之其形如锥长半
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随循刋除也盖水涌
不泄平地皆水不没者山耳故循山伐木以通治水
之道路也奏进也肉食曰鲜水土未平民未播种暨
益教民以田进刋木所得禽兽之肉以食也九川九
州之川距至浚深也周官一𤱔之间广尺深尺曰畎
一夫之间广深二尺曰遂一井之间广深四尺曰沟
卷一 第 59b 页 WYG0061-0037b.png
方十里为成成閒广深八尺曰洫方百里为同同閒
广二寻深二仞曰浍皆田间水道此言畎浍而不及
遂沟洫举小大以包其馀也先决九川之水使至于
海次浚畎浍之水使至于川也播谓播种百谷也艰
汉今文作根谓百谷根生其实可食者也或曰难也
人力所成得之不易也暨稷教民播谷以供食然可
耕之地尚少故又教民以渔兼进决水所得鱼鳖之
肉以食也懋大传作贸贸易也迁徙也化变换也居
广二寻深二仞曰浍皆田间水道此言畎浍而不及
遂沟洫举小大以包其馀也先决九川之水使至于
海次浚畎浍之水使至于川也播谓播种百谷也艰
汉今文作根谓百谷根生其实可食者也或曰难也
人力所成得之不易也暨稷教民播谷以供食然可
耕之地尚少故又教民以渔兼进决水所得鱼鳖之
肉以食也懋大传作贸贸易也迁徙也化变换也居
卷一 第 60a 页 WYG0061-0037c.png
储积也两相贸易迁有于无变化其所居积之货也
烝众也米食曰粒盖水患悉平民得播种之利而山
林川泽之货有无相通以济匮乏然后庶民皆得粒
食而万邦兴于治也禹之意谓今水患虽平然不敢
忘昔之勤劳而遂安逸欲常如治水之时所谓孜孜
者如此而皋陶以其言为可师也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
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烝众也米食曰粒盖水患悉平民得播种之利而山
林川泽之货有无相通以济匮乏然后庶民皆得粒
食而万邦兴于治也禹之意谓今水患虽平然不敢
忘昔之勤劳而遂安逸欲常如治水之时所谓孜孜
者如此而皋陶以其言为可师也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
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卷一 第 60b 页 WYG0061-0037d.png
禹既自述其孜孜之意乃进戒于帝俾慎于居位居
天位甚难虽圣人不可忽易慎之之道安汝止以下
是也止谓心之所止盖一物有一则皆具于心各有
所止凡事之来物各付物循其自然之则曰安审事
之几于始省事之康于终其辅弼又得直人斯无过
举矣徯待凡所作为大应下民期望之志得人心斯
得天心故以此明荅上帝眷祐之心则天亦申重其
已然之命而嘉美之也
天位甚难虽圣人不可忽易慎之之道安汝止以下
是也止谓心之所止盖一物有一则皆具于心各有
所止凡事之来物各付物循其自然之则曰安审事
之几于始省事之康于终其辅弼又得直人斯无过
举矣徯待凡所作为大应下民期望之志得人心斯
得天心故以此明荅上帝眷祐之心则天亦申重其
已然之命而嘉美之也
卷一 第 61a 页 WYG0061-0038a.png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帝之意谓此非吾所自能实赖臣邻之助臣谓任事
之臣当时九官如周之六卿者是也邻谓君所亲近
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如周之师傅保者是也君与为
师友而不臣之故不曰臣而曰邻邻以辅成君德臣
以分治天职禹所谓弼帝所谓邻也辅成君德之邻
固所当重分治天职之臣亦不可轻故帝因禹言弼
直而并言之互言至再以见反覆丁宁之意
帝之意谓此非吾所自能实赖臣邻之助臣谓任事
之臣当时九官如周之六卿者是也邻谓君所亲近
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如周之师傅保者是也君与为
师友而不臣之故不曰臣而曰邻邻以辅成君德臣
以分治天职禹所谓弼帝所谓邻也辅成君德之邻
固所当重分治天职之臣亦不可轻故帝因禹言弼
直而并言之互言至再以见反覆丁宁之意
卷一 第 61b 页 WYG0061-0038b.png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
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
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纳五言汝听
此帝言所资于臣之事股足髀肱手臂左右有民谓
内治畿甸厚民生利民用正民德也翼如鸟翼谓在
身两旁夹持覆护宣力四方谓外使诸侯谕志意布
德化救灾患也为兽名猴属有力便捷效使令趋事
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
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纳五言汝听
此帝言所资于臣之事股足髀肱手臂左右有民谓
内治畿甸厚民生利民用正民德也翼如鸟翼谓在
身两旁夹持覆护宣力四方谓外使诸侯谕志意布
德化救灾患也为兽名猴属有力便捷效使令趋事
卷一 第 62a 页 WYG0061-0038c.png
功者似之黄帝始制衣裳古人盖谓黄帝象谓肖其
形状星辰凡经星布列周十二辰者皆是此谓星宿
三星名为大辰者也华虫有文华之羽虫雉也会与
绘同画也宗彝宗庙盛郁鬯之尊名曰彝周有六彝
虎彝蜼彝为上藻水中聚藻粉米白米黼黻黼为斧
形刃白身黑黻两己相背青黑线绣絺读为黹刺绣
也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者作为绘画于上衣象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者黹为绣纹于下裳采五色
形状星辰凡经星布列周十二辰者皆是此谓星宿
三星名为大辰者也华虫有文华之羽虫雉也会与
绘同画也宗彝宗庙盛郁鬯之尊名曰彝周有六彝
虎彝蜼彝为上藻水中聚藻粉米白米黼黻黼为斧
形刃白身黑黻两己相背青黑线绣絺读为黹刺绣
也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者作为绘画于上衣象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者黹为绣纹于下裳采五色
卷一 第 62b 页 WYG0061-0038d.png
之物蓝砂粉墨雌黄之属绘则以五采泽之于笔绣
则以五采染之于线彰施彰显而施用之也五色青
黄赤白黑也明谓察其物象采色之合法也七始咏
孔氏传作在治忽史记引书作来始滑惟汉书律历
志引书作七始咏今从之七始国语谓之七均盖六
阳律六阴律各有宫商角徵羽三分损益隔八相生
十二管之中用其五为五声然宫与商商与角徵与
羽相去皆一律角与徵羽与宫相去独二律一律则
则以五采染之于线彰施彰显而施用之也五色青
黄赤白黑也明谓察其物象采色之合法也七始咏
孔氏传作在治忽史记引书作来始滑惟汉书律历
志引书作七始咏今从之七始国语谓之七均盖六
阳律六阴律各有宫商角徵羽三分损益隔八相生
十二管之中用其五为五声然宫与商商与角徵与
羽相去皆一律角与徵羽与宫相去独二律一律则
卷一 第 63a 页 WYG0061-0039a.png
近而和二律则远而不相及五声之序宫生徵徵生
商商生羽羽生角至角则穷矣角又隔八下生其律
位与宫相比谓之变宫则羽声距正宫虽间二律而
距变宫止闻一律矣变宫又隔八土生其律位与徵
相比谓之变徵则角声距正徵虽间二律而距变徵
止闻一律矣正声五变声二每律用七声为均相和
而均调故曰七均七声迭用以终始一调故曰七始
先有六律然后可定五声宫徵该正变二变非正声
商商生羽羽生角至角则穷矣角又隔八下生其律
位与宫相比谓之变宫则羽声距正宫虽间二律而
距变宫止闻一律矣变宫又隔八土生其律位与徵
相比谓之变徵则角声距正徵虽间二律而距变徵
止闻一律矣正声五变声二每律用七声为均相和
而均调故曰七均七声迭用以终始一调故曰七始
先有六律然后可定五声宫徵该正变二变非正声
卷一 第 63b 页 WYG0061-0039b.png
故止曰五声也五声定则被之八音之器而奏七始
之均咏歌也八音之外有人声也人声之精者为言
五言唇齿舌牙喉之音为言各不同也或曰五方之
言也乐工审于声音故亦能辩人之声音而使之出
纳五言也听谓审其声律音调之中伦也帝欲左右
而臣翼之作肱也帝欲宣力而臣为之作股也帝所
欲观而臣明之作目也帝所欲闻而臣听之作耳也
有民盖后稷司徒所职四方盖四岳十二牧所职服
之均咏歌也八音之外有人声也人声之精者为言
五言唇齿舌牙喉之音为言各不同也或曰五方之
言也乐工审于声音故亦能辩人之声音而使之出
纳五言也听谓审其声律音调之中伦也帝欲左右
而臣翼之作肱也帝欲宣力而臣为之作股也帝所
欲观而臣明之作目也帝所欲闻而臣听之作耳也
有民盖后稷司徒所职四方盖四岳十二牧所职服
卷一 第 64a 页 WYG0061-0039c.png
色盖典礼所职声音盖典乐所职翼为明听皆曰汝
者禹与群臣咸在而禹作揆兼总众职也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
此帝言所资于邻之事违戾也我有违戾于道汝当
弼正其失汝无面谀以为是而背毁以为非不可不
敬尔四邻之职也四邻谓在前在后在左右也帝舜
之时辅弼疑丞之庶官不可知其为谁或百揆四岳
亦兼此职如周以六卿兼三公也曰汝弼曰汝无面
者禹与群臣咸在而禹作揆兼总众职也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
此帝言所资于邻之事违戾也我有违戾于道汝当
弼正其失汝无面谀以为是而背毁以为非不可不
敬尔四邻之职也四邻谓在前在后在左右也帝舜
之时辅弼疑丞之庶官不可知其为谁或百揆四岳
亦兼此职如周以六卿兼三公也曰汝弼曰汝无面
卷一 第 64b 页 WYG0061-0039d.png
从责之禹及居是官而在帝侧者林氏曰舜大圣人
夫岂有违于道禹亦大圣人岂有面从后言无是而
犹儆戒所以为圣吕氏曰舜非有所歉而畏人之后
言非容受有所未尽而致人之后言虞廷之臣非肯
欺其君而面是背非者圣人敬畏无已虚怀待谏惟
恐过之不闻言之不尽故其求之切也如此大传曰
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其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其为人也仁好学多闻
夫岂有违于道禹亦大圣人岂有面从后言无是而
犹儆戒所以为圣吕氏曰舜非有所歉而畏人之后
言非容受有所未尽而致人之后言虞廷之臣非肯
欺其君而面是背非者圣人敬畏无已虚怀待谏惟
恐过之不闻言之不尽故其求之切也如此大传曰
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其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其为人也仁好学多闻
卷一 第 65a 页 WYG0061-0040a.png
道顺天子未尝有过者谓之疑其位在前强立敢断
辅善从义者谓之辅其位在左廉洁切直弼过谏邪
者谓之弼其位在右斋给便利善应顾问而不回者
谓之丞其位在后天子中位而听朝四邻维之是以
虑无失计举无过事也
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
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帝与禹言欲臣邻各尽其职以助已而未任之人亦
辅善从义者谓之辅其位在左廉洁切直弼过谏邪
者谓之弼其位在右斋给便利善应顾问而不回者
谓之丞其位在后天子中位而听朝四邻维之是以
虑无失计举无过事也
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
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帝与禹言欲臣邻各尽其职以助已而未任之人亦
卷一 第 65b 页 WYG0061-0040b.png
欲教养以成其才盖百官世胄万民之俊选及诸侯
所贡之士皆他日居臣邻之职者其可用之才固将
论定而官使之其间有庶顽谗说不在是选者傥以
为不可用而遽弃之虑有遗才之失故必命掌教掌
乐之官悉心造就冀其改过迁善而得为吾用侯张
侯以射也如王制所谓司徒命乡简不率教者以告
耆老皆朝于庠习射上功是也明之使自明也射之
礼必明于进退周旋升降揖让之仪必明于驺虞狸
所贡之士皆他日居臣邻之职者其可用之才固将
论定而官使之其间有庶顽谗说不在是选者傥以
为不可用而遽弃之虑有遗才之失故必命掌教掌
乐之官悉心造就冀其改过迁善而得为吾用侯张
侯以射也如王制所谓司徒命乡简不率教者以告
耆老皆朝于庠习射上功是也明之使自明也射之
礼必明于进退周旋升降揖让之仪必明于驺虞狸
卷一 第 66a 页 WYG0061-0040c.png
首采蘩采蘋之节又必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
而后可以中所以开悟其心思智识者非一故曰以
明之挞扑也如仪礼乡射记所谓楚扑长如笴射者
有过则挞之是也记之使之自记也人有不善每欲
讳护不遭戮辱稍久即忘耻不甚则悔不深悔不深
则改不力射而有过及犯教者挞之中庭众所共见
辱莫大焉所以坚牢其羞恶愤悔者至切故曰以记
之书用识哉者谓岁时常教习之苟其有一善则书
而后可以中所以开悟其心思智识者非一故曰以
明之挞扑也如仪礼乡射记所谓楚扑长如笴射者
有过则挞之是也记之使之自记也人有不善每欲
讳护不遭戮辱稍久即忘耻不甚则悔不深悔不深
则改不力射而有过及犯教者挞之中庭众所共见
辱莫大焉所以坚牢其羞恶愤悔者至切故曰以记
之书用识哉者谓岁时常教习之苟其有一善则书
卷一 第 66b 页 WYG0061-0040d.png
而识之以待考校如周官族师属民读法书其孝弟
睦姻闾胥聚众庶读法书其敬敏任恤是也夫习射
而使之明挞过而使之记又用书以识其善道之齐
之惩之劝之至再至三而未已者欲其并生而已善
者生之徒不善者死之徒改不善而从善是与之并
生也已上盖使掌教者教之犹以为未足又使典乐
者教之工谓乐工纳言乐工平日所纳之言也飏播
扬也工以所采诗歌之𩔖时时播扬倡叹以晓谕感
睦姻闾胥聚众庶读法书其敬敏任恤是也夫习射
而使之明挞过而使之记又用书以识其善道之齐
之惩之劝之至再至三而未已者欲其并生而已善
者生之徒不善者死之徒改不善而从善是与之并
生也已上盖使掌教者教之犹以为未足又使典乐
者教之工谓乐工纳言乐工平日所纳之言也飏播
扬也工以所采诗歌之𩔖时时播扬倡叹以晓谕感
卷一 第 67a 页 WYG0061-0041a.png
动之而兴起其善心如周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
兴道讽诵言语是也承进也威谓屏之责之也其改
过而至于善者则进之用之其不可化而终不改者
则屏之责之也呜呼帝舜为君为师之道仁之至义
之尽也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
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
让敢不敬应
兴道讽诵言语是也承进也威谓屏之责之也其改
过而至于善者则进之用之其不可化而终不改者
则屏之责之也呜呼帝舜为君为师之道仁之至义
之尽也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
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
让敢不敬应
卷一 第 67b 页 WYG0061-0041b.png
俞哉者然之而不尽然苏氏谓与春秋传诺哉意同
是也隅角也海隅四海之隅苍生草木苍苍然而生
之处言极其远也黎献黎民之贤者庶朱子云当作
试由音相近而讹也帝德光辉远被普天之下以至
海隅草木所生之地万邦黎民之贤谁不感慕兴起
共愿为帝朝之臣惟帝于是而举之既敷纳之以其
言又明试之以其功必其言之施于事而有功然后
赐以车服而用之用人之际如此精别谁敢不以敬
是也隅角也海隅四海之隅苍生草木苍苍然而生
之处言极其远也黎献黎民之贤者庶朱子云当作
试由音相近而讹也帝德光辉远被普天之下以至
海隅草木所生之地万邦黎民之贤谁不感慕兴起
共愿为帝朝之臣惟帝于是而举之既敷纳之以其
言又明试之以其功必其言之施于事而有功然后
赐以车服而用之用人之际如此精别谁敢不以敬
卷一 第 68a 页 WYG0061-0041c.png
以让而应上之求言此盖谓诸侯所贡之士必不敢
为顽谗也不言国之俊选者以远包近也
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
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敷同孙氏谓犹言普同也帝之用人试其言之有功
然后用不是普同无分别而日进无功之人世胄非
才者不得世其官故以丹朱示戒尧处子朱于丹渊
为诸侯丹者朱之国名也慢怠慢也因怠惰而好游
为顽谗也不言国之俊选者以远包近也
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
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敷同孙氏谓犹言普同也帝之用人试其言之有功
然后用不是普同无分别而日进无功之人世胄非
才者不得世其官故以丹朱示戒尧处子朱于丹渊
为诸侯丹者朱之国名也慢怠慢也因怠惰而好游
卷一 第 68b 页 WYG0061-0041d.png
行也傲嬉戏也因嬉戏而为虐害也不分昼夜额额
不休息此好慢游之事罔水行舟如奡之平地荡舟
此作傲虐之事朋犹言群聚也群聚而淫乱于家也
殄绝也世者世尧之天下也丹朱不肖尧以天下与
舜而不与朱故曰殄厥世言此盖以儆公卿大夫元
士之子使之不敢为顽谗也
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
荒度土功
不休息此好慢游之事罔水行舟如奡之平地荡舟
此作傲虐之事朋犹言群聚也群聚而淫乱于家也
殄绝也世者世尧之天下也丹朱不肖尧以天下与
舜而不与朱故曰殄厥世言此盖以儆公卿大夫元
士之子使之不敢为顽谗也
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
荒度土功
卷一 第 69a 页 WYG0061-0042a.png
创惩也涂山国名寿春县东北有山名曰涂山国盖
近此山也启禹子呱呱泣声荒大度营为也土功治
水之事也禹言我惩创丹朱之如此故娶妻历辛壬
癸甲四日即往治水其后过门不入闻子启泣声不
暇子之惟以荒度土功为急朱子曰丹朱如是故不
得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此戒教令莫如丹
朱而如我也
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近此山也启禹子呱呱泣声荒大度营为也土功治
水之事也禹言我惩创丹朱之如此故娶妻历辛壬
癸甲四日即往治水其后过门不入闻子启泣声不
暇子之惟以荒度土功为急朱子曰丹朱如是故不
得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此戒教令莫如丹
朱而如我也
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卷一 第 69b 页 WYG0061-0042b.png
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
夹持以正弓体曰弼薄迫近也治水事毕经理天下
定为五服之制每一服一面五百里两面相夹而成
千里如弓之弼然五服共五千里既别九州后增其
三一州立一州牧为之师故有十二师内自侯服而
始外迫四海之远皆建五等诸侯为之长师统诸侯
者也长君一国者也有师有长各使导迪其民以趋
事功惟三苗之国于治水之前已窜其君于三危而
夹持以正弓体曰弼薄迫近也治水事毕经理天下
定为五服之制每一服一面五百里两面相夹而成
千里如弓之弼然五服共五千里既别九州后增其
三一州立一州牧为之师故有十二师内自侯服而
始外迫四海之远皆建五等诸侯为之长师统诸侯
者也长君一国者也有师有长各使导迪其民以趋
事功惟三苗之国于治水之前已窜其君于三危而
卷一 第 70a 页 WYG0061-0042c.png
其民留居故土者习顽不顺政教治水之时不就官
司之徵役在内谗说之顽可化也在外苗民之顽未
易化帝其念之哉苗民之顽其后帝分北之犹殷民
之顽周公迁之于洛盖所以化其顽也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
明
叙者无一事之不理也帝言导迪朕德者是汝之功
惟当更使事事咸叙又言皋陶为禹之助方祗敬其
司之徵役在内谗说之顽可化也在外苗民之顽未
易化帝其念之哉苗民之顽其后帝分北之犹殷民
之顽周公迁之于洛盖所以化其顽也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
明
叙者无一事之不理也帝言导迪朕德者是汝之功
惟当更使事事咸叙又言皋陶为禹之助方祗敬其
卷一 第 70b 页 WYG0061-0042d.png
当叙之事方示人以画象之刑凡猾夏之蛮夷奸宄
之寇贼有刑以待之惟当更加明审盖因禹皋陶谟
之后归美二臣而又欲其加勉也
此第二章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
后德让
此堂上之乐戛亦击也戛轻击重球玉磬石音也叩
之则鸣故曰鸣球搏犹击也轻手取声曰拊琴瑟丝
之寇贼有刑以待之惟当更加明审盖因禹皋陶谟
之后归美二臣而又欲其加勉也
此第二章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
后德让
此堂上之乐戛亦击也戛轻击重球玉磬石音也叩
之则鸣故曰鸣球搏犹击也轻手取声曰拊琴瑟丝
卷一 第 71a 页 WYG0061-0043a.png
音也咏登歌也鸣球琴瑟其声清越和平可与人声
相比故戛击搏拊之而咏也祖考所祭之祖考虞宾
丹朱也在位内百官也群后外诸侯也皆助祭者虞
宾不臣故序内外诸臣之上德让有相让之德也乐
作而所祭者来格助祭者德让则神人无不和矣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下谓堂下之乐管竹音也堂上之乐以歌为主故谓
之升歌堂下之乐以管为主故谓之下管鼗小鼓鼓
相比故戛击搏拊之而咏也祖考所祭之祖考虞宾
丹朱也在位内百官也群后外诸侯也皆助祭者虞
宾不臣故序内外诸臣之上德让有相让之德也乐
作而所祭者来格助祭者德让则神人无不和矣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下谓堂下之乐管竹音也堂上之乐以歌为主故谓
之升歌堂下之乐以管为主故谓之下管鼗小鼓鼓
卷一 第 71b 页 WYG0061-0043b.png
大鼓革音也合止为二音合作止则敔止柷木音敔
当是土音埙之类而旧说相传以为斲木成伏虎状
背有锄铻栎之以为声盖因敔名而生锄铻之义必
不然也笙匏音也列管于匏中又施簧于管端镛大
钟金音也堂下之吹与堂上之歌相间故曰閒跄跄
舞貌鸟兽跄跄而舞则万物无不和矣孔疏曰乐上
下迭奏而曲成神人鸟兽之应上下共致以神人尊
而在上故配堂上之乐言之鸟兽贱而在下故配堂
当是土音埙之类而旧说相传以为斲木成伏虎状
背有锄铻栎之以为声盖因敔名而生锄铻之义必
不然也笙匏音也列管于匏中又施簧于管端镛大
钟金音也堂下之吹与堂上之歌相间故曰閒跄跄
舞貌鸟兽跄跄而舞则万物无不和矣孔疏曰乐上
下迭奏而曲成神人鸟兽之应上下共致以神人尊
而在上故配堂上之乐言之鸟兽贱而在下故配堂
卷一 第 72a 页 WYG0061-0043c.png
下之乐言之非堂上之乐独感神人堂下之乐偏感
鸟兽也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箫韶舜乐名箫字本作箾舞者所执之物成谓乐曲
之一终也乐曲终必变而更奏周官言九变传言九
奏与九成之义同凤凰灵鸟也仪有容仪也箾韶合
奏九成而乐大备虽灵鸟瑞物不常有者亦感至和
而来仪也
鸟兽也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箫韶舜乐名箫字本作箾舞者所执之物成谓乐曲
之一终也乐曲终必变而更奏周官言九变传言九
奏与九成之义同凤凰灵鸟也仪有容仪也箾韶合
奏九成而乐大备虽灵鸟瑞物不常有者亦感至和
而来仪也
卷一 第 72b 页 WYG0061-0043d.png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此又一时之言拊犹言戛也石通球而言石音贵于
众音故韶乐以球为首商颂亦言依我磬声也百兽
该物之飞走庶尹该官之正贰方击拊石音不待众
音备奏而已能召人物之和上文先言神人而后鸟
兽以尊卑为序此先言百兽而次庶尹以难易为序
夔言乐如此盖有舜之德是以有夔之乐道德乐之
本声音乐之具舜德极大极盛而韶乐又尽善尽美
此又一时之言拊犹言戛也石通球而言石音贵于
众音故韶乐以球为首商颂亦言依我磬声也百兽
该物之飞走庶尹该官之正贰方击拊石音不待众
音备奏而已能召人物之和上文先言神人而后鸟
兽以尊卑为序此先言百兽而次庶尹以难易为序
夔言乐如此盖有舜之德是以有夔之乐道德乐之
本声音乐之具舜德极大极盛而韶乐又尽善尽美
卷一 第 73a 页 WYG0061-0044a.png
故其感应之妙古今莫及
此第三章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凡乐必有歌辞上章载韶乐感应之效验此章载帝
朝君臣之歌诗敕天之命谓以天命难保相教戒督
勉也惟时惟几谓无一时不敕无一事不敕虽须臾
不敢忘虽细微不敢忽也此帝先言其所以作歌之
意
此第三章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凡乐必有歌辞上章载韶乐感应之效验此章载帝
朝君臣之歌诗敕天之命谓以天命难保相教戒督
勉也惟时惟几谓无一时不敕无一事不敕虽须臾
不敢忘虽细微不敢忽也此帝先言其所以作歌之
意
卷一 第 73b 页 WYG0061-0044b.png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股肱臣也喜欢喜而有为元首君也起谓作兴而无
怠百工熙哉谓百工之职业广大光明也此惟时惟
几而敕天命者也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
省乃成钦哉
拜手首至手稽首首至地先拜手而后稽首九拜中
之吉拜也飏言𤼵扬其声而言也念哉令同列思念
股肱臣也喜欢喜而有为元首君也起谓作兴而无
怠百工熙哉谓百工之职业广大光明也此惟时惟
几而敕天命者也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
省乃成钦哉
拜手首至手稽首首至地先拜手而后稽首九拜中
之吉拜也飏言𤼵扬其声而言也念哉令同列思念
卷一 第 74a 页 WYG0061-0044c.png
帝歌之意作起也振𤼵之意兴事谓建立其事不可
颓废也宪法也率皆起而立事事必循法所当致慎
于始事虽已成犹当屡省于终始终同一敬也此皋
陶先拜帝歌又言所以赓帝歌之意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
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赓续也载始也帝歌则先臣后君皋陶赓则先君后
臣君以知人为明臣以任职为良如此则庶事安泰
颓废也宪法也率皆起而立事事必循法所当致慎
于始事虽已成犹当屡省于终始终同一敬也此皋
陶先拜帝歌又言所以赓帝歌之意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
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赓续也载始也帝歌则先臣后君皋陶赓则先君后
臣君以知人为明臣以任职为良如此则庶事安泰
卷一 第 74b 页 WYG0061-0044d.png
也丛脞烦碎也惰懈怠也堕倾圯也君不识体要而
行臣之事臣虚窃禄位而怠君之事则万事废坏矣
王氏曰前言庶事后言万事甚言丛脞与隋之败事
也
帝拜曰俞往钦哉
蔡氏曰帝拜重其礼也然其言而曰汝等往治其职
不可不敬也陈氏曰典谟之书皆以钦终之
此第四章
行臣之事臣虚窃禄位而怠君之事则万事废坏矣
王氏曰前言庶事后言万事甚言丛脞与隋之败事
也
帝拜曰俞往钦哉
蔡氏曰帝拜重其礼也然其言而曰汝等往治其职
不可不敬也陈氏曰典谟之书皆以钦终之
此第四章
卷一 第 75a 页 WYG0061-0045a.png
卷一 第 75b 页 WYG0061-0045b.png
书纂言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