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076-00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柳河东集卷三
           唐 柳宗元 撰
 论
  封建论(唐之藩镇初非冇取于封建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介分河北地)
   (以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其与春秋所谓)
   (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至元和间为朝廷扰/无虚日公目击其祸之至此也推原商周封建)
   (出于势之不得已而秦汉郡县有公天下之端/其曰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
卷三 第 1b 页 WYG1076-0027b.png
   (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盖犹惜乎唐之不能)
   (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也唐史臣/赞敬玄子孙历数唐诸儒如魏徵李百药刘秩)
   (杜佑等言而详取公之论以为世/鉴诚知言哉作者之年月未详)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
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
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
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则(一无/则字)其生
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彼其
卷三 第 2a 页 WYG1076-0028a.png
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缁诜切说/文曰丛也)鹿豕狉狉(音丕说/文曰狸)
(子曰/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
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
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
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
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
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
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有(一无/有字)大者诸侯之
卷三 第 2b 页 WYG1076-0028b.png
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
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有(一无/有字)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
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
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
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
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列土
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一作/濩)星罗四周于天
卷三 第 3a 页 WYG1076-0028c.png
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捍户旦/切诗兔)
(罝公侯/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礼记/觐礼)
(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历于宣王挟中兴复
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
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一无矣字史记鲁/武公九年武公与)
(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侯仲山甫谏曰废长立少不顺宣王弗听卒立)
(戏为鲁太子后武公卒戏立是为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
(十一年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立懿公弟称于夷宫/是为孝公自是诸侯多畔王命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
卷三 第 3b 页 WYG1076-0028d.png
(周犬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春秋宣三年/定王使王孙)
(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射王中肩者有之(中陟仲/切春秋)
(桓三年周桓王以诸侯伐郑蔡人卫人属焉战于繻葛/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𥅆射)
(王中/肩)伐凡伯(春秋隐公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诛苌弘者有
(苌音长春秋哀公三年刘氏范氏世为昏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六月周人杀苌弘)
(盖刘氏周卿士范氏晋大夫刘范不/当为婚姻而周之责则在苌弘也)天下乖盭(音/戾)无君
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
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掉徒吊切说文曰摇/也春秋尾大不掉)
卷三 第 4a 页 WYG1076-0029a.png
遂判为十二合(一作/吞)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
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
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
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一有/其字)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谓陈胜吴广之属贾生过秦论/曰始皇既没馀威震于殊俗然)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非有仲尼墨翟之知帅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天下云合向应山东豪杰遂并)
卷三 第 4b 页 WYG1076-0029b.png
(起而亡/秦族矣)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
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
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
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
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
叛国而无叛郡(谓若七国之反汉书吴王濞传景帝即/位晁错说曰高祖初定天下大封同姓)
(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诈称病)
(不朝于古法当诛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遂削诸侯地廷臣方议削吴吴)
卷三 第 5a 页 WYG1076-0029c.png
(王恐削地无巳/因发谋举事)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
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
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
叛将而无叛州(谓藩镇之/拥重兵也)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
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
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
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
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
卷三 第 5b 页 WYG1076-0029d.png
百不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
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
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
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
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
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
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
卷三 第 6a 页 WYG1076-0030a.png
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汉书田叔传文/帝初立召叔问)
(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得魏尚于冯唐(汉书冯唐传/唐谓文帝曰)
(魏尚为云中守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尝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愚以为陛下之)
(法赏太轻罚太重/帝悦遂赦魏尚)闻黄霸之明审(汉书黄霸传霸为人/明察治颍川为天下)
(第/一)睹汲黯之简靖(汉书汲黯传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不细苛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閤内)
(不出岁馀东海大治/上闻召为主爵都尉)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
以辑一方可也(辑音集/籍入切)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
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
卷三 第 6b 页 WYG1076-0030b.png
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
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
而退已(一有斯/必字)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缔丁/计切)
(说文曰结/不解也)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疾智切说文/曰目匡也)勃然而
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
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
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卷三 第 7a 页 WYG1076-0030c.png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
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
于诸侯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
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
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
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
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
其力于已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
卷三 第 7b 页 WYG1076-0030d.png
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
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
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
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
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
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
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1076-0031a.png
  四维论(管子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危可)
   (安覆可起灭则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
   (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
   (不生此牧民篇之言也然公大意谓廉耻自礼/义中出未有有礼义而无廉耻有廉耻而无礼)
   (义故云吾见其二维而未见其/所以为四维也作之年月未详)
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吾疑非管子之言也彼所谓
廉者曰不蔽恶(一有/也字)世人之命廉者(一无/世字)曰不苟得(一/有)
(也/字)所谓耻者曰不从枉(一有/也字)世人之命耻者(一无/世字)曰羞
卷三 第 8b 页 WYG1076-0031b.png
为非也然则二者果义欤非欤吾见其有二维未见其
所以为四也夫不蔽恶者岂不以蔽恶为不义而去之
乎夫不苟得者岂不以苟得为不义而不为乎虽不从
枉与羞为非皆然然则廉与耻义之小节也不得与义
抗而为维圣人之所以立天下曰仁义仁主恩义主断
恩者亲之断者宜之而理道毕矣蹈之斯为道得之斯
为德履之斯为礼诚之斯为信皆由其所之而异名今
管氏所以为维者殆非圣人之所立乎又曰一维绝则
卷三 第 9a 页 WYG1076-0031c.png
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若义之绝则
廉与耻其果存乎廉与耻存则义果绝乎人既蔽恶矣
苟得而从枉矣为非而无羞矣则义果存乎使管子庸
人也则为此言管子而少知理道则四维者非管子之
言也
  天爵论(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
   (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
   (也终亦必亡而巳矣公以为未之尽然所谓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则亦与孟氏修之之说)
卷三 第 9b 页 WYG1076-0031d.png
   (有以/异乎)
柳子曰仁义忠信先儒名以为天爵未之尽也夫天之
贵斯人也则付刚健纯粹于其躬倬为至灵大者圣神
其次贤能所谓贵也刚健之气钟于人也为志得之者
运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拳拳于得善孜孜于嗜学则
志者其一端耳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
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于独见(盹音谆说/文曰目也)渊渊于默
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
卷三 第 10a 页 WYG1076-0032a.png
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焉是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
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道德之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
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所
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
备四美而富道德也故人有好学不倦而迷其道挠其
志者(挠女巧切说/文云扰也)明之不至耳有照物无遗而荡其性
脱其守者志之不至耳明以鉴之志以取之役用其道
德之本舒布其五常之质充之而弥六合播之而奋百
卷三 第 10b 页 WYG1076-0032b.png
代圣贤之事也然则圣贤之异愚也职此而已使仲尼
之志之明可得而夺则庸夫矣授之于庸夫则仲尼矣
若乃明之远迩志之恒久庸非天爵之有级哉故圣人
曰敏以求之明之谓也为之不厌志之谓也道德与五
常存乎人者也克明而有恒受于天者也呜呼后之学
者尽力于所及焉或曰子所谓天付之者若开府库焉
量而与之耶曰否其各合乎气者也庄周言天曰自然
吾取之
卷三 第 11a 页 WYG1076-0032c.png
  守道论(春秋昭公十九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旌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
   (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
   (君子韪之至孟子谓孔子奚取焉哉取非其招/不往也则斯言出于孔子信矣公曰传之者误)
   (其果然哉尝味其言至有曰失其道而守其官/者古之人不与也意者当时之人必有窃圣人)
   (之言违道而/居守者乎)
或问曰守道不如守官何如对曰是非圣人之言传之
者误也官也者道之器也离之非也未有守官而失道
守道而失官之事者也(一无/也字)是固非圣人之言乃传之
卷三 第 11b 页 WYG1076-0032d.png
者误也(一无/乃字)夫皮冠者是虞人之物也物者道之准也
守其物由其准而后其道存焉苟舍之是失道也凡圣
人之所以为经纪为名物无非道者命之曰官官是以
行吾道云尔是故立之君臣官府衣裳舆马章绶之数
会朝表著周旋行列之等是道之所存也则又示之典
命书制符玺奏复之文参伍殷辅陪台之役是道之所
由也则又劝之以爵禄庆赏之美惩之以黜远鞭扑梏
拲斩杀之惨(扑普木切说文小击也梏姑沃切说文/小械也拲古勇切说文两手同械也)
卷三 第 12a 页 WYG1076-0033a.png
道之所行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咸守其经分(扶问/切)
无有失道者和之至也失其物去其准道从而丧矣易
其小者而大者亦从而丧矣古者居其位思死其官可
易而失之哉礼记曰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孟子曰有
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然则失其道而居其官者古之
人不与也是故在上不为抗在下不为损矢人者不为
不仁函人者不为仁率其职司其局交相致以全其工
易位而处各安其分而道达于天下矣且夫官所以行
卷三 第 12b 页 WYG1076-0033b.png
道也而曰守道不如守官盖亦丧其本矣未有守官而
失道守道而失官者也是非圣人之言传之者误也果
(全其工一有也字达/于天下矣一作也)
  时令论上(吕氏春秋吕不韦之所作也其月令之/不合于周法者尚矣尝观孔颖达礼记)
   (疏案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以礼)
   (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今申郑旨释)
   (之案吕不韦集诸儒士著为十二月纪合十馀/万言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
   (是一證也又周无太尉唯秦官有太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太尉此是官名不同周法二證也又)
卷三 第 13a 页 WYG1076-0033c.png
   (秦以十二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岁受/朔日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受朔此是时不合)
   (周法三證也又周有六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车旗并)
   (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證也故郑云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然案秦始皇十二年吕)
   (不韦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岁/首用十月时不韦已死十五年而不韦不得以)
   (十月为正又云周书先有月令何得云不韦所/造又秦并天下立郡何得云诸侯又秦以好兵)
   (杀害毒被天下何能布德施惠春不兴兵既如/此不同郑必谓不韦所作者以吕氏春秋十二)
   (月纪正与此同不过三五字别且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大典亦采择善言之事遵立旧章)
   (但秦自不能依行何怪不韦所作也然则月令/之书先儒固已疑之公曰夏后周公之典逸矣)
卷三 第 13b 页 WYG1076-0033d.png
   (信然/哉)
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论以为月令措诸礼以为大法
焉其言十有二月七十有二候迎日步气以追寒暑之
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圣人之作也然而圣人之道
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
已矣观月令之说苟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离
圣人之道不亦远乎凡政令之作有俟时而行之者有
不俟时而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端径术(术音遂说/文曰六乡)
卷三 第 14a 页 WYG1076-0034a.png
(之外地一/曰道也)相土宜无聚大众季春利堤防达沟渎止田
猎备蚕器合牛马百工无悖于时孟夏无起土功无发
大众劝农勉人仲夏班马政聚百药季夏行水杀草粪
田畴美土疆土功兵事不作孟秋纳材苇仲秋劝人种
麦季秋休百工人皆入室具衣裘举五榖之要合秩刍
养牺牲趋人收敛(趋音促说/文曰速也)务蓄菜伐薪为炭孟冬筑
城郭穿窦窖(窦音豆说文曰空也窖/音教说文曰地藏也)修囷仓(囷区伦切/说文曰廪)
(之圆/者也)谨盖藏(藏才浪切/又如字)劳农以休息之(劳郎到切说/文曰慰也)
卷三 第 14b 页 WYG1076-0034b.png
水泽之赋仲冬伐木取竹箭季冬讲武习射御出五榖
种计耦耕具田器合诸侯制百县轻重之法贡职之数
斯固俟时而行之所谓敬授人时者也其馀郊庙百祀
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诚使古之为政者非春无以布
德和令行庆施惠养幼少省囹圄(省息井切说文/曰察也审也)赐贫
穷礼贤者非夏无以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
断薄刑决小罪节嗜欲静百官非秋无以选士励兵任
有功诛暴慢明好恶修法制养衰老申严百刑斩杀必
卷三 第 15a 页 WYG1076-0034c.png
(丁浪/切)非冬无以赏死事恤孤寡举阿党易关市来商
旅审门闾正贵戚近习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
则其阙政亦以繁矣斯固不待时而行之者也变天之
道绝地之理乱人之纪舍孟春则可以有事乎作淫巧
以荡上心舍季春则可以为之者乎夫如是内不可以
纳于君心外不可以施于人事勿书之可也又曰反时
令则有飘风暴雨霜雪水潦大旱沈阴氛雾寒暖之气
大疫风欬鼽嚏疟寒疥疠之疾(鼽音求说文病寒/鼻塞嚏丁计切)螟蝗
卷三 第 15b 页 WYG1076-0034d.png
五榖瓜瓠果实不成蓬蒿藜莠并兴之异女灾胎夭伤
水火之讹寇戎来入相掠兵革并起道路不通边境不
宁土地分裂四鄙入堡(堡音宝说文/曰堤也障也)流亡迁徙之变若
是者特瞽史之语非出圣人者也然则夏后周公之典
逸矣
  时令论下
或者曰月令之作所以为君人者法也盖非为聪明睿
智者为之将虑后代有昏昧傲诞而肆于人上忽先王
卷三 第 16a 页 WYG1076-0035a.png
之典举而废之近而取之若陈隋之季是也故取仁义
礼智信之事附于时令俾时至而有以发之也不为之
(一无/时字)将因循放荡而皆无其意焉尔于是又为之言
五行之反戾相荡相摩妖灾之说以震动于厥心古之
所以防昏乱之术也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秘布
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曰圣人之为教立中道
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
常行之(一无/之字)者也防昏乱之术为之勤勤然书于方册
卷三 第 16b 页 WYG1076-0035b.png
兴亡治乱之致永守是而不去也未闻其威之以怪而
使之时而为善所以滋其怠傲而忘理也语怪而威之
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厌胜鬼怪之事以大乱
于人也且吾子以为畏册书之多孰与畏人之言使谔
谔者言仁义利害焯乎列于其前而犹不悟(焯音灼说/文曰明也)
奚暇顾月令哉是故圣人为大经以存其直道将以道
后世之君臣必言其中正而去其奇邪(上居宜切/下邪字同)其有
嚚然而不顾者(嚚鱼巾切说文曰语声也春秋/传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虽圣人
卷三 第 17a 页 WYG1076-0035c.png
复生无如之何又何册书之有若陈隋之季暴戾淫放
则无不为矣求之二史岂复有行月令之事者乎然而
其臣有劲悍者争而与之言先王之道犹十百而一遂
焉然则月令之无益于陈隋亦固矣立大中去大惑舍
是而曰圣人之道吾未信也用吾子之说罪我者虽穷
万世吾无憾焉尔
  断刑论上(阙/)
  断刑论下(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蔡声子之言也然自古刑赏初)
卷三 第 17b 页 WYG1076-0035d.png
   (岂尝有拘时者哉按唐书刑法志太宗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
   (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观此则唐之刑赏亦固不以时而区)
   (别也公之斯言其/必有自而发之哉)
余既为断刑论(断都/玩切)或者以释刑复于余其辞云云余
不得已而为之一言焉夫圣人之为赏罚者非他所以
惩劝者也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必曰赏
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而谓之至理者伪也使秋冬为善
者必俟春夏而后赏则为善者必怠春夏为不善者必
卷三 第 18a 页 WYG1076-0036a.png
俟秋冬而后罚则为不善者必懈(居隘切说/文曰怠也)为善者怠
为不善者懈是驱(音/区)天下之人而入于罪也驱天下之
人入于罪又缓而慢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
也必使为善者不越月踰时而得其赏则人勇而有劝
焉为不善者不越月踰时而得其罚则人惧而有惩焉
为善者日以有劝为不善者日以有惩是驱天下之人
而从善远罪也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
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或者务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
卷三 第 18b 页 WYG1076-0036b.png
者也胡不谋之人心以熟吾道(熟或作孰非是当取孟/子夫仁亦在乎熟之而)
(已之/意)吾道之尽而人化矣是知苍苍者焉能与吾事而
暇知之哉果以为天时之可得顺大和之可得致则全
吾道而得之矣全吾道而不得者非所谓天也非所谓
大和也是亦必无而已矣又何必枉吾之道曲顺其时
以谄是物哉吾固知顺时之得天不如顺人顺道之得
天也何也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欲死不可得贯三
木加连锁而致之狱更大暑者数月痒不得搔痹不得
卷三 第 19a 页 WYG1076-0036c.png
(痹必至切说文/足气不足病)痛不得摩饥不得时而食渴不得时
而饮目不得䏃(母迥切说文曰/䏃䁄目不明也)支不得舒怨号(并平/声)
声闻于里人如是而大和之不伤天时之不逆是亦必
无而已矣彼其所宜得者死而已也又若是焉何哉或
者乃以为雪霜者天之经也雷霆者天之权也非常之
罪不时可以杀人之权也当刑者必顺时而杀人之经
也是又不然夫雷霆雪霜者特一气耳非有心于物者
也圣人有心于物者也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
卷三 第 19b 页 WYG1076-0036d.png
巨石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
也举草木而残之草木岂有非常之罪也哉彼岂有惩
于物也哉彼无所惩则效之者惑也果以为仁仁必知
经智必知权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何也经也者常
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经非
权则泥(乃计/切)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丁浪切/下同)
斯尽之矣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
用也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
卷三 第 20a 页 WYG1076-0037a.png
权者也偏知而谓之智不智者也偏守而谓之仁不仁
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怫吾
虑合之于一而不疑者信于道而已者也且古之所以
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或者
之未达不思之甚也
  辨侵伐论(按唐史德宗贞元十五年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反诏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
   (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西鄂岳军讨之公时为集贤殿正字有)
   (此论意者谓淮右一方负固似不足以勤天下/之兵信然矣然自少诚死少阳元济继立十有)
卷三 第 20b 页 WYG1076-0037b.png
   (八年讫宪宗元和十二载而兵不解迨宪宗排/群任度乃克擒吴元济而剪平之则前日之所)
   (以申其恶于天/下亦所不免矣)
春秋之说曰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春秋庄公二十/九年郑人侵许)
(左氏传曰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周礼大司马九伐之法曰贼贤
害人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然则所谓伐之者声其
恶于天下也声其恶于天下必有以餍于天下之心夫
然后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财(朘一作没一作私/一作伤朘遵全切)
(说文/缩也)危人之生而又害贤人者内必弃于其人外必弃
卷三 第 21a 页 WYG1076-0037c.png
于诸侯从而后加伐焉动必克矣然犹校德而后举量
力而后会备三有馀而以用其人一曰义有馀二曰人
力有馀三曰货食有馀是三者大备则又立其礼正其
名修其辞其害物也小者诰誓徵令不过其邻虽大不
出所暴非有逆天地横四海者不以动天下之师故师
不踰时而功成焉斯为人之举也故公之公之而钟鼓
作焉夫所谓侵之者独以其负固不服而壅王命也内
以保其人外不犯于诸侯其过恶不足暴于天下致文
卷三 第 21b 页 WYG1076-0037d.png
告脩文德而又不变然后以师问焉是为制命之举非
为人之举也故私之私之故钟鼓不作斯圣人之所志
也周道既坏兵车之轨交于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是故以无道而正无道者有之以无道而正有道者有
之不增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故世日乱一变而至于
战国而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无其财君子不以动众
有其力有其财无其义君子不以帅师合是三者而明
其公私之说而后可焉呜呼后之用师者有能观乎侵
卷三 第 22a 页 WYG1076-0038a.png
伐之端则善矣
  六逆论(春秋隐公三年左氏传曰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石碏谏曰臣)
   (闻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
   (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
   (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公/谓石碏六逆之论有不可槩者故从而辨之)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
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
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
卷三 第 22b 页 WYG1076-0038b.png
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乱
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
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
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
旧者盖言任用者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
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
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
者也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1076-0038c.png
为书者执斯言著一定之论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
惑于是矣(一无/矣字)自中人而降守是以为大据而以致败
乱者(败一/作贼)固不乏焉晋厉死悼公立乃理(晋世家厉公/多外嬖欲尽)
(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宠姬兄曰胥童公使为卿厉/公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袭捕厉公囚之杀胥童而迎)
(公子固于周而立之是为悼公悼公曰寡人自以疏远/母几为君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使)
(得奉晋祀敢不战战乎于是逐/不臣者七人脩旧功施德惠)宋襄嗣而子鱼退乃乱
(宋世家湣公七年宋水鲁使臧文仲往吊公曰寡人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臧文仲善此言此言乃公子子)
(鱼教湣公也及襄公立十三年伐郑楚伐宋以救郑襄卒/公欲战子鱼諌公弗听遂与楚成王战大败伤于泓而)
卷三 第 23b 页 WYG1076-0038d.png
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张禄魏人范睢/也自号为张禄)
(先生穰侯魏冉也秦昭王母宣太后弟先是穰侯事秦/攻取无虚日至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拔魏范睢说秦王)
(曰臣在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
(生杀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国不危/者未之有也王于是废太后出穰侯以范睢为丞相封)
(为应侯/事见史)魏相成璜(胡光/切)而疏吴起乃危(成魏成魏文侯/之弟璜翟璜也)
(魏文侯二十五年问李克以魏成为相时吴起事于魏/有功至魏武侯立以田文为相吴起不悦与之论功自)
(是起遂去魏之楚/楚以为相事见史)亲不足与也苻氏进王猛而杀樊世
乃兴(晋史尚书吕婆楼荐王猛于苻坚曰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坚因招猛一见如旧友及)
卷三 第 24a 页 WYG1076-0039a.png
(坚继立遂以王猛为中书侍郎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特进姑臧侯樊世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击)
(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坚日炽矣)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胡/亥)
(秦二世也李斯自始皇初即位已用于秦然胡亥尝有/私于赵高及即位高恃恩专恣遂诬奏李斯反状鞠治)
(之腰斩咸阳市夷其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决焉事见史)旧不足恃也顾所
信何如耳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
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𡰈[危*瓦]而不安(𡰈音蘖[危*瓦]/音兀危也)谓之
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
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
卷三 第 24b 页 WYG1076-0039b.png
咻之以为狂为怪(咻音休说文曰痛念声/也孟子众楚人咻之)而欲世之多
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然而
罕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柳河东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