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a 页 WYG1300-03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九
 杂著
  读二南
夫闺门王化之端生民之始致其贞淑辅佐君子然后
夫倡妇随内以闲邪僻而养中正外以施女教而化闾
阎易首乾坤书重釐降而我夫子之删诗复冠以二南
其旨深远矣盖二南所以著周初风俗之盛由闺门而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b 页 WYG1300-0352b.png
达之邦国推之天下者也谓之风者其体制别于雅也
系之于周召者古者陈诗以观民风各以其地别之故
作于岐周封域之内者则谓之周南召伯巡行南国采
风而得之者则谓之召南然周召之政教即文王之政
教也文王之政教本之关雎得内助也终之麟趾关雎
之应也于是及于江汉逮于汝坟则国中莫不化其政
教矣施于南国而南国诸侯化则鹊巢之诗作匪特人
也且及于物焉则驺虞之诗作推而至于行露摽梅则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2a 页 WYG1300-0352c.png
南国之人莫不化其政教矣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
得夫妇之义正则室家之道修男敬身以率其妇女敬
身以从其夫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
其语岂或爽哉
  读鹿鸣至天保六诗
尝读易之泰象曰天地交泰解之者曰阴在上而阳居
下君下交臣之义也又曰天地之体不可交而以气交
君臣之分不可交而以情交古昔圣王所以维持世教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2b 页 WYG1300-0352d.png
平章百姓使万邦协和黎民于变者亦赖有此情以相
维系耳故礼以节之乐以和之饮食以荐之宾主以亲
之歌咏以侑之使惬其情而不流焉其在诗曰我有嘉
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燕宾客而欲其示以
大道则君臣交警之意亦寓于其中矣使臣奔走于王
事故作四牡以劳之曰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所以逆探
其念父母之心而恤之备也皇皇者华教使臣曰其咨
事而为诹乎咨难而为谋乎咨礼而为度乎咨亲而为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3a 页 WYG1300-0353a.png
询乎欲其备五善而事无违行也常棣之华燕兄弟也
疏其所亲而亲其所疏失其夲心者也故其诗曰凡今
之人莫如兄弟又曰兄弟既具和乐且孺犹恐人之弗
喻也又曰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既乐兄弟且逮友朋焉
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人君以情
接其宾客使臣兄弟友生者如此故其臣作天保之诗
以答之其诗曰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盖既颂且规焉乐
而不淫上下和穆醉以酒而饱以德吾于鹿鸣之什见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3b 页 WYG1300-0353b.png
之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言其化行于关雎麟趾
而施及于天下礼明乐备岂非文武周公之馀泽哉
  读邶鄘卫风
孔子删诗三百篇以周南召南为正风以下十三国为
变风而以邶鄘为变风之首均诸侯也圣人列卫于首
何哉鲁卫为王室之懿亲既登鲁于颂矣则其次莫亲
于卫又有康叔武公文公之贤是以圣人登之邶鄘卫
三国也而所言皆卫事何哉盖卫之子孙稍并此二国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4a 页 WYG1300-0353c.png
而一之耳既并之矣又存邶鄘之名者土风各异其诗
盖作于二国之遗民者也邶首柏舟鄘首柏舟卫首淇
澳贤侯贞妇有恺悌之德无邪僻之行作为诗以自见
所遇不同而终归于正然君子读绿衣终风之诗而知
卫之无以为国矣继以墙茨偕老之刺兴桑间濮上之
音作而国社以亡由是知闺门为王化之首而男女之
际生人之大欲存焉可不大为之防哉张子曰周之兴
也商民后革及其衰也卫风先变盖卫即商之地书所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4b 页 WYG1300-0353d.png
谓沬土诗所谓沬乡也其民为商纣所渐染日汨于酒
色而不知故虽康叔武公之贤凯风之孝子北门之忠
臣北风之智士干旄之大夫简兮之贤人考槃之隐者
亦莫挽其颓风而至于淫荡而不自禁以是知恶习之
易染而难革也
  读秦风
秦襄公以兵送平王东迁王封之为诸侯能逐犬戎奄
有岐丰之地君子于是知平王之庸委旧都以与人而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5a 页 WYG1300-0354a.png
周竟以不振也岐丰乃二南兴化之地其民质其风淳
其土厚而水深秦之兴教之以猛驱之以利其彊毅果
敢之资足以成富强而诸侯畏之故其诗如车邻驷驖
小戎无衣诸作莫不美其车马之盛战阵之勇而无室
家之思论秦风者或哀世道之衰或叹强秦之敝而余
独怪平王东迁之谬至于此极也夫以秦民之质秦人
用之尚能鼓彊毅之气成招八州朝同列之势岂其以
天王之尊守祖宗之法而反不能兴起于仁义厚集其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5b 页 WYG1300-0354b.png
国势以怀天下哉故定都立国者当审其居重驭轻之
势自上临下之方而祖宗一定之基切不可苟变也邵
康节谓夫子定书以秦誓缀周鲁之后知周之必为秦
也删诗亦然齐桓晋文之后惟秦骎骎始大周亡而秦
兴夫子早见其兆矣余则以为不然鲁宗国也秦誓悔
过之辞也故载于书至于秦风之后尚有陈桧曹豳四
风何所见秦之代周乎钱天锡引吴楚诗无传而秦风
卒不削以證邵言之不谬盖夫子删诗其存者则间存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6a 页 WYG1300-0354c.png
之其无者不求以补之也吴楚之诗夲不列于周太师
之所采则夫子亦置之不论又岂可以此而汨圣人删
定诸经之义哉
  读无逸
尚书自二典三谟以至商周之诰皆古先哲王明臣良
辅相与咨儆一堂以为久安之图后之言治者舍是无
他求焉然取其近而切明而审天子臣民皆当奉以为
规则铭之于座右者则无逸一书又为最要无逸者周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6b 页 WYG1300-0354d.png
公以成王初政惧其知逸而不知无逸故作是书以警
之也始言稼穑艰难重务夲也次言前王之所以享国
长久与后王之所以罔或克寿戒怠荒也次言太王王
季文王之抑畏卑服者欲其法祖也又言嗣王无淫逸
游田而以万民惟正之供者欲其无荒宁而省赋敛也
又言古之人犹胥训诰胥保惠胥教诲者欲其纳谏也
又言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者欲其谨已而无责
于人也终言嗣王其监于兹者言虽有尽而情则无极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7a 页 WYG1300-0355a.png
故丁宁反覆欲其永监也自天命之精微至畎亩之艰
难无不备具岂独成王所当奉以为龟鉴乃万世之龟
鉴也或曰苏子瞻谓周公作无逸上不及汤下不及武
王以为成汤武王非圣人此固非经旨矣然所以不及
成汤武王者抑亦有说乎曰成王守成之君也无逸为
守成之君而作也与守成之君言守成之事则欲其法
守成之君故殷三宗皆继体之君文王虽维新周室亦
继王季而为诸侯也故不及成汤武王者盖谓汤武伐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7b 页 WYG1300-0355b.png
夏灭殷固不可与守成之君一例耳诗咏豳风书陈无
逸周公之教戒维慇成王之敬勤无怠八百之基定矣
  读吕刑
武王命康叔之言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又
曰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是明德慎罚者文
王之所以造周而修及邻国也武王敬明乃罚成王辟
以止辟乃辟是武王之代殷兴周成王之继志守成亦
在慎兹祥刑也文王以之维新周室武王以之保有四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8a 页 WYG1300-0355c.png
海成王以之嗣受厥命其夲皆在于慎罚用绵八百之
基而过夏殷之历穆王用吕侯为司寇命之作刑以诘
四方其有意于乃祖乃父之慎刑乎论者以为穆王老
而耄荒车辙遍天下而财用不足作赎刑之法以敛货
然孔子采之于书者亦取其谆谆教诫官伯族姓哀矜
恻怛以民命为重耳其言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罚惩非
死人极于病则与大舜明刑弼教之意何异然虞廷之
赎止于鞭扑而此则及于大辟故令人疑以为敛货也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8b 页 WYG1300-0355d.png
读者知其五刑并赎之非取其矜恤民命之意则几矣
  读秦誓
孔子删诗书以商颂鲁颂次周颂以费誓秦誓次周书
商即周所代以王者鲁则宗国而父母之邦也其登于
诗书均宜至秦则西戎又非夲国夫子何取于秦而收
其誓于尚书之末哉或谓伯禽征徐奉王命以讨乱著
其是也龙郑之役无王命而擅兵著其非也或谓秦代
周有天下夫子逆知其然而存其誓也二者皆非也何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9a 页 WYG1300-0356a.png
也予夺是非者春秋之权也逆知后事者诞妄之说也
二者于书何有哉登秦誓于书者取穆公悔过之笃而
谆谆于良士也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贡曰君
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圣贤之诲人改过昭昭甚明今
夫布衣里巷之徒自信其志以为可行及遇差慝明知
其非而不悔又遂之者皆是也况以千乘之尊自贬其
志而从人之是岂非易之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者
乎且致戒于截截谝言之不可用黄发无愆之不可弃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9b 页 WYG1300-0356b.png
休休者好善容贤如此其笃有利于国家者如此其至
冒嫉者妒贤嫉能如此其甚有害于国家者如此其极
故夫子收之简末以继典谟训诰之遗其垂训也大矣
或曰春秋讥秦晋用兵之失起衅于龙郑即一事而圣
人于书则嘉之于春秋则讥之何哉曰书之意主于劝
善其词恕春秋之意主于惩恶其法严圣人何容心哉
  读董江都贤良三策
汉承秦敝文教未兴高祖拨乱返正文㬌休养生息至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00-0356c.png
于孝武表章六经兴学校之政首举贤良方正之士策
之于廷而董江都以宿学硕儒实对其问首策陈天人
相感之理二策言修明教化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三
策劝帝法天尽性知仁义重礼节安处善乐循理盖内
圣外王之道修己治人之方无不备于三策之中而所
谓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武帝用之以罢申韩苏张之学尤为有功于圣教使武
帝信任仲舒大究其用则将有光于文景而贤相若萧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00-0356d.png
曹辈俯出其下又岂有穷兵黩武之祸舟车缗钱之失
哉而摈之江都以终其身君子读其策想见其为人盖
不为江都惜抑为武帝惜也世之论者谓汉儒通晓经
术宋儒深于理学夫穷经即所以明理而理学未尝不
衷之于经术汉之董子宋之程朱又岂可以经术理学
限哉程子曰董仲舒有儒者气象可谓的论矣
  读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
自古寺宦之乱人家国者多矣其始未尝不为小忠小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00-0357a.png
信以结人主之知使外言不得而入人主信之不疑然
后揽权肆虐无复忌惮而君上之操柄失矣纵复疾其
所为欲引外廷之助以除之而近在肘掖祸起萧墙望
夷之事甘露之变良可寒心予读杨涟劾魏忠贤二十
四大罪疏而知其不为赵高仇士良之所为者亦几希
耳而熹宗略不加省专意庇珰吾以为熹宗之黯直甚
于彼二主耳盖二世文宗犹能知其为不善而欲去之
熹宗则始终信任之靡他且属怀宗以信任忠贤吁惑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00-0357b.png
之甚矣然使熹宗而有欲去忠贤之心忠贤其遂甘心
以受熹宗之斥哉是知人主不可不延纳贤良以自为
助而宵人在侧附者如蚁大权已归虽欲去之岂可得
乎故熹宗之用忠贤也王心一首言之侯震旸继言之
周宗建又继言之文震孟因讲学之疏而直陈其奸刘
之凤因内操之疏而指其不测至杨涟二十四罪之疏
上而忠贤之奸佞毕露盖不可一日而容于天地之间
矣使熹宗观此疏而赫然震怒大振乾纲申春秋无将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00-0357c.png
之诛比汉法不道之律则忠贤之羽翼犹未成而忠贤
之流祸固亦未甚酷也至杨涟左光斗辈骈首被戮而
毒流缙绅元气凋丧余谓明室之亡不亡于崇祯之有
流贼而亡于天启之用魏珰然则杨涟此疏明室存亡
之所系也而不用且加诛焉甚矣熹宗之黯也
  拟程明道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劄子
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圣人得一以为天下贞
故天地之大无不覆帱而春夏秋冬分其序山川河岳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00-0357d.png
效其灵天地惟以一元之气主之而已矣圣人之德无
不光被而三公六卿分其职百司庶吏效其勤圣人亦
惟恭已南面而已矣何则大本已立而所任者得其人
也古昔圣王之治天下少则习之业长则才诸位是以
人君南面正位而人称其官天下以治万邦以宁与天
同意者也有宋五星聚奎实主文治而教化未兴郅治
未隆者盖事不师古未得其道耳臣愚以谓使贤者在
位能者在职必先于取士取士之道在于兴学校而学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00-0358a.png
校之兴又在于尊师儒请条其事陈之于左记曰司徒
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书曰天降下民作
之君作之师又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三代而上
未有不明道重师以觉斯民者也秦汉以降圣学不明
异端蜂起各守师说簧鼓于世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而
愚民不知所遵守为今计者莫若尊明正道选天下之
贤才择其学业大明体用醇备者以为太学之师其馀
以为天下郡县之师不数年间郡县州里皆有英俊之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00-0358b.png
士矣此兴学校之必在于尊师儒也古者王公以下至
庶人之子弟自八岁而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礼乐
射御书数及其十有五年然后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
正身修己治人之道是以国有学乡有校党有庠凡所
以教民于幼稚以成其德而正风俗也汉唐以后学校
为具文无教养之实愿陛下申命有司俾州县各立学
校乡学则散处于乡以教八岁以上之小学择其最者
以教大学成人之士取民之俊秀者充弟子员则民知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00-0358c.png
礼义廉耻而贤才可得矣师儒立而正道明学校修而
人才众然后使郡县各以其学之子弟举其贤者贡之
京师萃之太学以考其才任之以事以观其绩察其善
否而黜陟之则天下之英俊皆登于朝而取士之道得
矣此取士之必在于兴学校也夫如是则贤人在朝风
俗隆美使天下后世谓陛下为有宋致治明主子孙承
之万世永赖臣不胜欣幸
  拟胡安定置经义治事二斋记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00-0358d.png
学校为养才之地所以淑其性情俾归于道德明礼义
廉耻之习兴孝弟慈让之行以备国家异日之用古者
百官得其人万事得其理未有不由于斯也今天子圣
神宰辅贤明建中出治使天下郡各立学学有教授之
员以诱迪秀民膺斯职者宜体君相牖民觉世之心彰
古圣成德达材之教讲明正学陶冶群英方为无忝余
承命来是邦为多士师敢不殚尽心力以佐休明谨就
学中立经义治事二斋其有学识开通潜心义训能辨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00-0359a.png
同异不乖正道者入吾经义斋相与讲求至是而浮泛
剽窃持其偏见者不与焉农田水利会计边防事之不
可不治者也明于此者入吾治事斋相与究切实用而
拘牵不通与夫俗士功利之谈不与焉盖明经所以立
夲治事所以达用夲不固则用何由精而用之所以能
达端惟夲立是赖二者虽不可以分而教者当各就其
性之所近多士尚体予意穷经者必因经以明事治事
者必因事以求经体用兼修夲末一贯而不为空言则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00-0359b.png
岂惟不负教者谆谆之苦心将见才成德立济济彬彬
异日立朝廷之上引经执礼守正不阿赞治分猷天工
能亮者皆吾党之士也多士勉乎哉
  拟尹和靖六有斋记
余尝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春秋时文人学
士徇物丧已孔子已深切言之至于今更有甚焉其背
驰圣道毫不为己固不待言即世所称为建功立绩思
效时用以自见者原其心势利而已矣夫学也者古以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00-0359c.png
养德今以饰名古以利人今以欺世思反其初其在内
外兼修存存不已乎善夫先正横渠先生之言曰君子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夫言期
其有教则必不敢为悖道之言动期其有法则必不敢
为非礼之行昼有为宵有得则无一日之玩愒也息有
养瞬有存则无俄顷之滑湣也以是持已则内外兼修
存存不已之道也于以反其初不难矣人之生也其性
无不善而其情有善有不善吾亦人也吾安知吾性之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00-0359d.png
果能制吾情乎吾安知吾情之果能若吾性乎情可制
也性不可流也何以防其流而使之若哉有吾六有之
法存焉六有者非吾言也横渠之言也非横渠之言也
有言有动以昼以宵以息以瞬者所同有也日从事于
六有之中而私与邪莫之有焉则所谓有其有有其有
然后天良存恐吾之志不终也因以名其斋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