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a 页 WYG1300-03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五
 论
  唐太宗论
当隋炀之时天下瓦解群雄睚眦窥伺名器于是太宗
以英雄之资备仁义之德复得高祖之贤为之父易曰
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盖高祖以柔中之德赖太宗以
阳刚之体发而用之以安天下固宜唐室之兴也勃焉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b 页 WYG1300-0316b.png
然太原兴兵长安立帝不必诡行诈伪以冀利也不必
尊江都而立代王也宜正其罪名声大义以讨之即位
之后励精图治损己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用房元
龄魏徵之俦君臣相得不敢怠遑用致贞观之盛令德
善政不可殚述可谓三代以下特出之贤君矣虽征辽
之役志满意盈然既失之后即复魏徵之碑劳其妻子
深自损责其于改过亦已敏矣夫贤君不世出成康以
降数百年而有汉文帝汉文以降又数百年而有太宗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2a 页 WYG1300-0316c.png
要之以虚心待物损上益下用致天下之盛太宗与文
帝率用是道文帝质美德纯过于太宗然致治之盛岂
能及贞观哉人或论太宗有魏徵而身脩国理魏徵既
没而骄满之意生者是不尽然惟其有太宗之君然后
有魏徵之臣使太宗中人之主则虽有魏徵其亦如之
何哉独心无知道之实而身有好名之念屈己从谏而
不免以术驭人故不能致天下于熙皞耳然后世有逆
谏而恶贤骄奢而自满者方之太宗则又不啻倍蓰矣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2b 页 WYG1300-0316d.png
  长孙皇后论
夫闺门王化之始也诗三百而必以关雎为首礼严大
昏书重釐降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盖知正家之
道必本于闺门闺门正而后家齐国治也王者立后上
法乾坤必求令德有以裨成内政安贞载物然后协厥
坤仪为天下母故太任太姒秉淑德而昌周明德马后
克恭俭而光汉古今所称不可诬也文德皇后长孙氏
者实闺门之令望也仁孝恭俭少好读书赞成内政裨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3a 页 WYG1300-0317a.png
益弘多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宗亦敬其有德常朝
回怒曰会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帝曰魏徵于是后退
衣礼衣而称贺于上曰臣闻主圣则臣直乃陛下之圣
故也妾敢不贺于是帝喜而徵言无不听夫唐太宗岂
实欲杀魏徵哉然虽无此意亦微有不乐谏之心皇后
一闻此语即借贺以讽谏之徵益宠信而帝善益彰然
后知正内之益所不可少而有乾之健必得坤之贞以
顺承之也易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盖马阴物也阴之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3b 页 WYG1300-0317b.png
德利柔顺然必利贞而行地无疆然后辅乾以行泽及
天下若徒柔顺而鲜贞则又何能助乾道而沛膏泽哉
若长孙皇后不预朝政虽帝问之亦终不对可谓知安
贞之义者矣其资送公主讽谏以安直臣得疾不事道
释之教尤为贤明名垂百世媲美周姜宜哉
  唐肃宗论
天宝之乱明皇幸蜀肃宗留灵武其秋即位尊帝为太
上皇君子曰肃宗之立非礼也虽云依众人之情顺明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4a 页 WYG1300-0317c.png
皇之命而速取大位开后世幸乱之端岂非悖于子道
哉及其削除大难定天下迎上皇还西京奉养晨昏亲
修子职可谓善矣然听嬖幸之言迁上皇西内以兵守
之又非人类之所为矣世称其克复之功目之为中兴
然而惭德实多当是时子仪效力于外李泌谋之于内
故平逆乱易如反掌迨反正之后肃宗之志荒矣始则
兴复方隆而建宁身死后则身没未几而良娣被弑身
为人子而不保其父为人父而不保其子为人夫而不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4b 页 WYG1300-0317d.png
保其妻三纲沦矣夫何足论之有
  唐德宗论
世之论德宗者以为有三失焉一曰事姑息二曰任阉
宦三曰好聚敛而不知其致乱之由则在于用小人而
忌君子也观其即位之初用崔佑甫为相而天下清宁
屡有善政却李正己之币而赐其本军非务姑息也杖
中使邵光超非任阉宦也诏罢四方贡献非好聚敛也
故翕然称治几于贞观而卢杞一用三者皆反之驯致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5a 页 WYG1300-0318a.png
泾原之乱岂非治乱兴衰之明验与在奉天时朱泚围
城救兵不至于是始信陆贽言听计从下罪己之诏而
军士感泣怀光再叛帝幸梁州中路失贽至于痛哭用
其谋社稷复安至于复国之后鸟尽弓藏以谗见远惧
藩镇之祸而继以姑息念窘穷之敝而加以好货中使
用事天下衰微是犹弱病方愈而惩其不能饮食加之
以饱食酣饮岂不殆哉原其本末则始之清明由用崔
佑甫其乱由用卢杞其复故都由信任陆贽其后复几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5b 页 WYG1300-0318b.png
至于乱由不卒用陆贽而贬斥之一人之身所为如是
盖能戒之于有事之日而不能谨之于无事之时也其
致乱顾不宜哉
  唐宪宗论
自天宝之乱天下分崩民人涂炭藩镇强梁权移宦寺
肃代德宗屡致播迁国势陵夷叛臣棋布迨及宪宗以
英武之资用贤能之相听言纳谏约已安民剪除藩镇
易于发蒙于是平夏灭蜀朝江东从泽潞致魏博定淮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6a 页 WYG1300-0318c.png
蔡来成德奋五世不振之威拔数传擅命之寇威福在
上政由人君发号施令罔有不臧虽有彊镇顺从朝廷
奉命唯谨号称中兴不亦宜乎及其天下平定四海无
事乃进言利之臣信方士之说志满心骄祸起所忽惜
哉使宪宗克永其终任裴度而行其道斥皇甫鏄程异
之徒加以休养生息为万世业则贞观之治复兴未可
知也
  唐穆宗论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6b 页 WYG1300-0318d.png
自古亡国败家未有不由子孙昏弱乖先王令典以致
丧乱唐自明皇末年不修太宗之业外用小人内宠妃
子天下大乱职此之由延及宪宗独能奋前世之威烈
监于成宪削平藩镇天下归心至于穆宗复不能修宪
宗之政游畋声色放心嗜欲宰相萧俛段文昌杜文颖
辈又无远略于是朱克融作乱于卢龙王庭凑倡逆于
成德魏博诸军以次叛乱数十年经营而得之者皆不
复有而唐竟以此亡岂非后嗣不肖不能守父祖之业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7a 页 WYG1300-0319a.png
而以致丧乱哉欧阳公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观宪宗之延英论事汗浃御背与穆宗之耽湎好色
其勤逸何相远哉
  褚遂良论
夫天下之治乱系于人臣之邪正而人臣之邪正又在
人君之用与不用也当有唐之兴也太宗以英武之资
得魏徵佐之言听谏从历有年所用致贞观之盛天下
安宁几于三代迨及高宗昏庸淫欲内政既倾天下亦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7b 页 WYG1300-0319b.png
乱虽有褚遂良之忠正而无私攻君之恶适足受其斧
斤耳又何能辅弼匡救以安天下哉由是观之正士忠
臣世不乏人而人君信用与不信用实相为感召也是
故有尧舜之君必有皋夔稷契之臣有桀纣之君必有
飞廉恶来之臣尧舜在上则虽有飞廉恶来之徒必窜
之于远方桀纣在上则虽有皋夔稷契之臣亦屏而不
用云从龙风从虎其气相感其理固不易也故太宗居
帝位而魏徵用高宗居帝位而遂良弃使魏徵及高宗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8a 页 WYG1300-0319c.png
之世则亦不免有废黜之患矣致使忠臣陵夷女后用
事奸臣窃福国家殄灭非高宗之咎其谁之咎哉遂良
以公灭私忧国忘家当太宗之时即数著忠谏及武后
欲立时帝召大臣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
定逆之必死乃请已独谏既进上果言后事遂良极谏
不听乃置笏殿阶叩头流血上怒出为都督既而长孙
无忌䓁皆得罪遂良死于徙所嗟夫遂良可谓忠矣君
有非也乃谏之既不听又谏之又不听又置笏殿阶叩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8b 页 WYG1300-0319d.png
头流血而谏之卒致颠沛流离死于徙所岂非高宗之
过哉然遂良虽贬黜流离一至于此而忠名垂之千古
浩气森于史册身虽没而可见太宗于地下为唐名臣
志存社稷伟哉
  郭子仪论
自古大臣出将入相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经世
之才有以扶危定倾安邦守国然后立非常之功万世
之业汉之孔明唐之子仪信其人也二公皆以忠正老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9a 页 WYG1300-0320a.png
成为当世人望加以非常之才功盖天下是故亮没而
汉亡子仪存而唐复古今所称不可诬也当天宝之乱
明皇幸蜀肃宗嗣位河南河北两京皆为贼有蜂屯蚁
杂不可爬梳而子仪以朔方之兵平定中原收复两京
唐祚中复其有功于唐大矣及天下略平大难略定谗
臣伺间夺其兵权然朝命夕至无纤介于心单骑见敌
感以诚信非笃于君臣之义动天地而泣鬼神者能之
乎事上忠御下恕待人和驭将诚故朝恩以小人而知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9b 页 WYG1300-0320b.png
化承嗣以傲狠而拜使回纥以蛮貊而慕诚灵耀以据
汴而卫币勋名显烁千古不朽惟其忠义笃诚根于心
故也
  陆贽论
治有不生于治之日乱有不生于乱之时有国家者宜
正其本而辨之于早也吾读史至唐德宗之时谓朱泚
之乱不生于姚令言而生于用卢杞复唐之功不在于
用李晟而在于信陆贽天下之治乱社稷之安危在于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00-0320c.png
人君用一人由是观之用人可不慎哉当奉天之难天
下反者十四五藩镇拥彊兵虎视中原而朱泚兵劲将
彊围城累月其破围解难冒矢石触锋刃以救帝复国
者固李晟浑瑊诸将之功而经营大计调和天下使诸
镇人人思慕唐德者非陆贽之功其谁之功与余故曰
复唐之功不在于用李晟而在于信陆贽也贽为人刚
方严正而有经世之才其奏疏皆可行可法措之于天
下则有治安之效大抵以仁义为夲根货财为末务论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00-0320d.png
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至于君子小人之分忠厚
苛刻之别推诚任术之判未尝不反复为德宗言之故
在奉天之时悉听其言而藩镇畏威梁州再幸道路相
失号痛如失左右手及天下略平大难略定乃置于閒
散者数年虽命为相不能信用又听裴延龄之谗而贬
于远州盖君子小人之分若此其难虽贽反复言之而
身亦不免于废黜也顺宗即位复欲用之诏未至而没
惜哉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00-0321a.png
  李晟论
唐室之乱始于藩镇彊梁虎视天下相连为朋河北诸
镇为尤甚盖自肃宗之时仆固怀恩怀不逞之心欲结
彊镇以贼将为节度遂世袭以为已有而不奉命朝廷
其后泾原之乱德宗幸奉天诸镇虽有戮力王家以拒
朱泚如李怀光者而稍有不合则复叛而归泚于是藩
镇之势益横而天子之权益弱惟李晟则不然晟以数
千之兵破朱泚解重围复居二寇之间卒以收复西京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00-0321b.png
身居宠贵为唐宗臣功亦伟矣而张延赏之徒谗言一
行则流涕目尰人徒议其怯而不知此其所以为纯臣
也使晟如怀光之徒受谗则叛岂其兵力才武不足为
与亦明于君臣之分忠义笃而邪私不能动耳世称郭
子仪忠厚诚信为唐名将故其麾下诸将如李晟马燧
浑瑊皆有不世之功而晟尤其杰出者与
  裴度论
宪宗首即大位即有削平藩镇之志用贤能之相时若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00-0321c.png
杜黄裳李绛裴度诸人皆在相位而出将入相功烈显
著者又推裴度为首焉当是时宪宗方望治于度而度
亦以治平为已任国有贤相外寇拱手理固然也方吴
元济之欲为乱也自请袭节度使朝臣皆务姑息欲与
之帝曰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贼乃听其谋猷专任责成
于是成德魏博淄青三镇皆归朝廷天下方翕然望治
以为武功既成度相天子居庙堂焕文治明良之遇何
如也不知志满骄生小人乘间方士鼓其邪说利臣中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00-0321d.png
其膏肓而裴度出为河东节度使矣穆宗时三镇叛乱
复以度讨之而小人沮之于内使无成功敬宗听韦处
厚之言用以为相而复出之文宗有优崇之典而无信
用之心度亦遂优游绿野而无志天下事矣嗟夫君臣
之间若此其难哉以裴度之忠诚正直加以经国之才
历事四帝独宪宗初年信用最笃以有成效馀则或用
之不专或出之于外皆由小人在朝而正直之人日以
疏远以宪宗知度之深功烈显著犹不能保其终况于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00-0322a.png
穆宗敬宗文宗哉
  李绛论
唐自肃代以降威令不行藩镇跋扈宪宗初即大位即
有削平之心用贤相听直言而绳愆纠谬靖恭匪懈者
以李绛为首绛继杜黄裳裴垍为相宪宗欲治之心方
殷常以太宗之治自任而绛亦以魏徵自况故君臣相
得鱼水交欢言听计从无所违拂是故宠莫如吐突承
璀则远而出之于外信莫如佛氏之教则断而斥其碑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00-0322b.png
楼朋党之疑一言而开货财之好一言而解行之数年
内安外靖承宗束手元济就擒虽云裴度之力亦由绛
开之于先也余尝论太宗之于魏徵宪宗之于李绛其
用与不用系夫治与不治未始不同轨焉何也太宗用
魏徵天下大治米斗三钱夜户不闭而魏徵既没则有
东征之后天下罢敝公私困乏宪宗用李绛藩镇畏威
不敢横肆民财充足天下乂安而李绛一出则听言之
心稍怠迨及平蔡而志满心骄愈不可制矣由此观之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00-0322c.png
以太宗宪宗之英明犹赖贤相为辅况于中材之君哉
  李德裕论
唐自明皇以后为国大害者外则有藩镇彊梁抗横天
子内则有宦寺秉权威福已出武宗即位用一李德裕
而河北三镇效命昭义军拒命即以两镇兵讨之仇士
良屏息而致仕后复籍其家何其威命之行至于如此
哉盖由贤相用事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天下自畏其
威也当是时武宗方信任德裕期以必治而德裕之才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00-0322d.png
亦足以制服诸镇故诸镇使者至京必面谕之曰语汝
使与其使大将以求官何如自结明天子以是三镇不
敢有异志为国轻重者几数年功烈显名肩于裴度然
而不能免于朋党之习因公以报私挟势以复怨君子
未尝不惜之以德裕之才加之公正无偏虽古名臣何
以过哉
  唐总论
治天下之道当以正风俗得民心敦士行复古礼为先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00-0323a.png
故其末也人思之而不忘后世子孙赖之以安唐承五
代之末高祖创业之后休养生息易武以文太宗以英
武之资加之以忠贞之辅听言纳谏用贤录能兴学校
劝农桑行租庸调之法为子孙万年之计可谓谋之详
矣高宗以柔暗之君承父馀烈初即位时颇有善政末
年嬖武后身没而祚移唐室子孙诛杀殆尽中宗循其
覆辙为妇所弑方之高宗殆不如矣睿宗以明皇为之
子复辟之功不与焉然父以子贵故明皇讨贼而睿宗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00-0323b.png
入即大位鉴建成之乱立嫡以功继以传位可谓知权
者矣明皇即位欲治之心方殷用姚宋为相二十年间
政治几于贞观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以致禄山之乱
而乘舆播迁天下分裂遂始于此肃宗用郭子仪削平
逆党复唐社稷然遂以贼党为节度使而河北三镇之
祸终唐之世莫能定矣代宗德宗皆以中材之君好务
姑息而内复有宦寺之祸顺宗即位数月传国冢嗣宪
宗有平一六合复祖宗功业之心于是杜黄裳裴垍李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00-0323c.png
绛裴度诸人相继为相河北三镇效命不敢横肆然末
年惑于方士之说志复骄满故有陈弘志之祸穆宗不
克负荷三镇再失敬宗即位三年而为宦寺所弑文宗
受制家臣郁郁而没武宗用一李德裕而藩镇屏息宦
寺敛足以享国日浅不遂其志宣宗以刻为明多用智
术然纳谏不懈尽心民事不敢少怠懿宗骄奢无度元
气已坏迨及僖昭而唐遂亡矣嗟夫观太宗之立法垂
猷为子孙计者岂不详且深乎然而终至于亡者盖所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00-0323d.png
谓得之难而失之易也总之明皇以前内乱为多祸多
兴于女色明皇以后外乱为多祸多起于藩镇又加之
以宦寺内讧然而僖昭数迁京城数危而群雄相视不
敢去臣位虽朱全忠篡位而奉正朔称天祐者尚数镇
可不谓太宗之馀烈乎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亶其然乎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