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卷五十二 第 1a 页 WYG1374-02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五十二
            明 程敏政 编
 杂著

  纲目凡例考异        汪克宽
或问春秋凡例子朱子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夫
子之所为也夫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尚不能
措一辞而三傅各立凡例后之言春秋者又各立例殆
卷五十二 第 1b 页 WYG1374-0278b.png
将数十百家言人人殊学者将安取衷哉子朱子笔削
资治通鉴为纲目褒贬去取一准春秋书法别统系以
明大一统之义表岁年以仿首时之体辨名号以正名
纪即位改元以正始书尊立崩葬以叙始终书篡弑废
徙以讨乱贼书祭祀以著吉礼之得失书行幸田狩以
著巡游之荒怠书恩泽制诏以著命令之美恶书朝会
聘问以著宾礼之是非书封拜黜罢以见赏罚之当否
书征伐战功以志用兵之正伪书人事以寓予夺书灾
卷五十二 第 2a 页 WYG1374-0279a.png
祥以垂劝戒片言只字如持权衡以较轻重铢积黍分
芒忽靡忒故手笔凡例一卷备列所以笔削之法学者
据此以求纲目之旨不须更设注脚而史外传心之要
典瞭然在目如视诸掌与传者之自立例以言春秋盖
不霄壤趐矣然鲁斋王公刋之金华敬所文君刋之宣
城而传之未广也至元丁丑友人倪仲弘偶得于其友
朱平仲遂以示余余喜其有益于后学欲锓枣俾远其
传海宁任用和以其子从余游闻而乐之乃刻诸家塾
卷五十二 第 2b 页 WYG1374-0279b.png
余因考其同异以附于后并识其所从来之颠末于卷
首云
  欧史十国年谱备證      徐一夔
五季时十国称帝改元者七荆楚吴越常行中国年号
欧阳公五代史著十国世家年谱于吴越云闻之故老
亦尝称帝改元而求其事迹不可得独得其封落星石
为宝石山制书称宝正六年辛卯始信其改元欧史所
据者以此所以不他见者疑其年号止行于国中而不
卷五十二 第 3a 页 WYG1374-0279c.png
行于外国后并讳之至正中余避乱海宁州之东有姓
许者尝辟巨室得古墓一内有志砖盖钱氏将许俊墓
也俊年十八从军以骁勇有战功累官至节度使都押
牙兼御史中丞宝正三年卒葬于此所载年月甚明此
又钱氏改元之一證也惜乎欧公未之见尔镠殄巢杀
宏诛昌以有两浙之地又贡献中朝不绝若无称帝改
元事当唐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诲用事镠致书重诲涉
慢重诲大怒会使臣乌昭遇韩玫使镠还朝玫诬昭遇
卷五十二 第 3b 页 WYG1374-0279d.png
称臣舞蹈重诲遂奏削镠王爵镠盖有激而然而镠卒
之岁实为明宗改元长兴之壬辰则宝正六年之明年
也重诲被杀当长兴二年夏而元瓘自陈复镠王爵则
在重诲既死之后故元瓘袭位不复改元其事可见巳
以余观之镠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加天下兵马都元帅
开府置官属唐庄宗入洛以厚献故得赐玉册金印自
称吴越国王更名所居曰宫殿官属皆称臣遣使封拜
海中诸国君长至如俊者以分言之一陪臣尔亦授前
卷五十二 第 4a 页 WYG1374-0280a.png
项职名俨然行帝者事矣奚待重诲见绝而然欧公去
五代未远故老所云盖可信也当时十国皆非中国有
镠之称帝改元与否亦不足较第录所见以备欧史之
一證云尔
  深衣考           朱 右
上古巢居穴处间衣鸟兽之皮以自蔽轩辕氏作制衣
裳以示象公侯等数上下不紊自夫王泽一熄嬴刘迭
兴古制茫昧曲台讲礼仅存深衣一篇郑氏笺注既有
卷五十二 第 4b 页 WYG1374-0280b.png
未当世代没革袭以成俗无复复古之意矣宋司马文
正公始制深衣为燕居常服士大夫往往效之绍兴间
太常博士王普著深衣制度追合古人文公朱子脩入
家礼赵公汝梅又著深衣说明白简易未免互有得失
近世天台牟氏仲裴刋误慈溪冯氏公亮考證皆有发
明右生也晚不获承诸君子绪论而窃有志焉辄考礼
经及先儒诸氏之说求合古制使宜今可服庶几好古
博雅者有所稽而不惑于纷纭之议作深衣考
卷五十二 第 5a 页 WYG1374-0280c.png
深衣之制
以白纤布为之
 古者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升八十缕今人为布无
 升数当用细密布洁白者
度用指尺
 取各人中指中节以两尖相距为寸今人用折尺亦
 彷佛
衣二幅屈其中为四幅
卷五十二 第 5b 页 WYG1374-0280d.png
 前后长居身三之一强自领至要王氏谓衣二尺二
 寸则恐伤太长当掖下则裁至袼外属于袂
衽二幅
 衽说文曰衣衿注交衽为衿尔雅衣皆为襟通作衿
 正义云深衣外衿之边有缘则深衣有衽明矣宜用
 布一幅交解裁之上尖下阔内连衣为六幅下属于
 裳玉藻曰深衣衽当旁王氏谓袷下施衿赵氏谓上
 六幅皆是也
卷五十二 第 6a 页 WYG1374-0281a.png
裳十二幅 长与身等经曰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玉藻曰深衣要
 半下齐倍要宜用布六幅斜裁上广六寸下广尺有
 二寸上属于衣当要若人体大小又随宜而广狭之
袼之高下可以运肘(格音/各)
 袼衣袂当掖之缝也
袂之长短反屈之及肘
袪与袼平
卷五十二 第 6b 页 WYG1374-0281b.png
 袪袂口也旧制尺有二寸今时制宜稍小
袂中及齐与身参而圜之(齐音/咨)
 齐谓袂下当缝处经曰袂圜以应规
要七尺二寸
 当裳之上际王氏谓要中三 盖袪尺有二寸圜之
 为二尺四寸则要七尺二寸
袷二寸交而方(袷音/劫)
 袷交领也玉藻曰深衣袷二寸注曲领也经曰曲袷
卷五十二 第 7a 页 WYG1374-0281c.png
 如规以应方
钩边续衽
 边谓边缝也衽边斜幅既无旁属别裁直布而钩之
 续之衽下若今之贴边经曰续衽钩边正以钩边续
 于衽也后人不察至有无衽之衣或有衽亦加钩边
 则于袷领相妨身服不宜姑正之以俟知者冯氏谓
 钩边乃要问当缝处亦非也
缘广寸半
卷五十二 第 7b 页 WYG1374-0281d.png
 缘纯也领与袂口齐边皆缘经曰具父母大父母纯
 以续具父母纯以青孤子纯以素今人常居年老宜
 缘以皂(纯之/瓦切)
负绳及踝以应直(踝胡/瓦切)
 谓自领下衣与裳连缝直下如绳今之背缝也
下齐如权衡以应准
 齐衣下缝也
带广四寸
卷五十二 第 8a 页 WYG1374-0282a.png
 以白缯夹缝之其长围要而结于前复通屈四寸为
 两细垂其馀为绅玉藻曰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诸侯
 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注终兄也辟缘也克辟尽
 缘之也细两耳也天子诸侯从要后至绅皆缘之大
 夫缘其两耳及绅士惟缘其绅尔馀皆不缘也绅长三尺辟二寸(辟音/壁)
 辟边缘也两旁各广一寸为二寸
约用组三寸
卷五十二 第 8b 页 WYG1374-0282b.png
 组绶属以丝为之带广难绍而易解故用组贯其细
 而约之
冠用缁布
 缁黑色宜用乌纱而加漆焉上有辟积五缝向左为
 吉加武卷于冠后今人属武于冠前有纯如今人加
 夹于额者簪用象横贯之
幅巾加于冠
 古冠无巾今人加以巾覆之巾用乌纱方幅似今头
卷五十二 第 9a 页 WYG1374-0282c.png
 巾但直缝其顶而杀其两端尔屦用白
 古者屦顺裳色夏布屦冬皮屦士冠礼曰玄端黑屦
 素持白屦则深衣屦宜用白约繶纯用缁絇屦头饰
 用绦或用缯屈为之繶牙底相接之缝亦缀以绦以
 为行戒纯屦缘口也或黑屦则饰以青又著綦屦系
 也其色同上(絇其余切/繶施力切)
  申屠子迪毁曹操庙文     唐 肃
卷五十二 第 9b 页 WYG1374-0282d.png
操之不臣于汉天下后世莫不知也而夷陵独有庙夷
陵之民皆愚邪夷陵自有庙来国不一姓官不一人而
未有毁之者凡仕于夷陵者皆愚邪非也夷陵之民不
皆愚或知毁而不能毁者力不逮也仕于夷陵者亦不
皆愚或可毁而不敢毁者勇不胜私也虽然知毁而不
能毁者非愚也可毁而不毁者诚愚也申公以一介吏独
有事于此视之民则力足以有为视之官则勇足以胜
私不流于俗不惑于祸使愚者骇不愚者悦也得非伟
卷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1374-0283a.png
欤呜呼操之鬼远矣虽毁之不足以诛之然公之为亦
非以诛操也欲后世不臣如操者有所惧也
  书博鸡者事         高 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
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
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
法会袁有豪民常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巳
卷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1374-0283b.png
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
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
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邪博鸡者曰诺即入
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
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
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
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
卷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1374-0283c.png
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
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
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
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
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
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
卷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1374-0283d.png
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博鸡者因告
众曰是足以报使君者未邪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
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
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高
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
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
卷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1374-0284a.png
三尺以雠一言之憾固贼盭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
兴自下之渐矣
  志梦
余与同郡谢玄懿俱在内府教胄子今年正月十一日
之夜启梦与玄懿晨候午门若将趋朝者有揖余二人
言曰二君当迁且顾国子祭酒梁公曰诸生尽以属公
余愕曰得无有远调乎曰不然烦傅开平王尔既寤明
卷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1374-0284b.png
日以告玄懿私相与识之越三日既望故事当率诸生
入觐方叙立右顺门内梁公传旨下曰敕诸生出受业
太学二君俟后命言既引诸生去启亦随出明旦将朝
中使急召启二人曰有旨命开平王二子侍学东宫俾
尔授之经宜趋入玄懿顾余笑共叹其梦之神也二月
二十日之夜玄懿梦与启同被召至上所上授以一纸
若告身者玄懿受而忘拜窃视其文有翰林院三字焉
继授启启拜受之明日以告启亦私相与识之越六日
卷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1374-0284c.png
上御奉天门宰执并侍小黄门召启升上顾中书右丞
汪公曰诸儒在学久且皆有文行而令以布衣游吾门
可乎汝亟以翰林之职处之因趣谢时玄懿以事出独
不得拜焉明日遂各授职有差而启与玄懿皆得编修
官云于是益共叹其梦之神也七月十五日之夜玄懿
母夫人林氏梦中使舁二厨授两家发各有白金在焉
其家捧视则化为炭间以告吾妇余与玄懿闻之窃怪
其说稍隐不若向二梦之著又不知玄懿所得独化为
卷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1374-0284d.png
炭何也然亦私相与识之至二十八日暮出院还舍有
控马驰召余二人上御阙楼俟焉既见奖谕良久面拜
启户部侍郎玄懿吏部郎中启以年少未习理财且不
敢骤膺重任辞去玄懿亦辞上即俞允各赐内帑白金
命左丞相宣国公给牒放还于乡既出都门与玄懿家
共舟而东其二弟为余言累重多负赐金已尽费况归
无旧业相共叹咨尤其兄之早辞余因话兹梦以解之
乃始悟厨为除炭为叹愈共叹其梦之神也夫自周官
卷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1374-0285a.png
六梦之职废学者莫能通其说前史所载梦之符于事
者甚众余尝疑其诬焉今是三梦者不由因思而生得
于恍惚啽呓之间而可徵灼灼如此知未至若既往无
少忒焉其事之偶然者欤将人之祸福将至有司之者
或预以相告欤抑精神灵爽有所感通而特兆于是欤
何其神也是知凡得丧之数固皆定于冥冥而无能逃
焉者矣夫以吾二人一官之迁一命之授与区区之进
退犹然而况其大者乎然则士之生也惟当自尽其所
卷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1374-0285b.png
宜为外者一委命顺于数而无所容心焉可也而世之
惑者犹将役其智力骛驰于轧敚排狠之场欣戚胶扰
至死而不之察岂非昧哉余欲书此以觉之惧有诮夫
诞也乃私识之且贻玄懿聊相与自警焉今年洪武庚
戍也
 
 
 明文衡卷五十二